《我與地壇》《赤壁賦》聯讀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我與地壇》《赤壁賦》聯讀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我與地壇》《赤壁賦》聯讀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我與地壇》《赤壁賦》聯讀教學設計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超越生死大限之無上歡悅——《我與地壇》與《赤壁賦》聯讀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涵詠文中富有哲理的句子,理解作者對生命的獨特感悟。品讀文中對地壇之景、赤壁之景的精彩描寫,體悟這些景對作者生命觀產生的重大影響。感受作者對待生活坦誠、真摯的態度,學習作者面對苦難不斷思考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品味文中與作者心境高度契合的景物描寫,感受情景交融手法的妙用。2、結合課文背景感受作者對生命以及其苦難的獨特感悟。教學方法:對比閱讀,合作探究,歸納總結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夜去康衢闊,花迎馥郁濃。環城步道笑從容,放眼麒麟山下艷陽中。鳳起千峰秀,旗開百業從。江濱老婦對詩翁,連手扶貧莫道半言空。”讓學生推薦三明可游玩之地,并說明理由。總結以上皆為三明的地標。由此思考,一個地方有地標,一個人的生命有沒有地標?什么地方可以成為我們人生、生命的地標?今天,我們一起走進有著獨特生命困境、生命體驗的作家所寫的兩篇文章,一篇是雙腿殘廢的作家史鐵生寫的《我與地壇》,一篇是屢遭貶謫的蘇軾寫的《赤壁賦》。通過讀這兩篇文章,一同找尋這兩位作者的生命地標,從而從中悟出我們生命的地標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品讀景語,對話自然學習任務一:1、自讀《我與地壇》第一節中第三、五、七段和《赤壁賦》第一段,找出并品讀文中描寫靜態景物和動態生命的語句,并簡要歸納其特點。2、聯系作者寫作時的生命境遇,思考景物給了“我”怎樣的生命感悟?課堂預設:段落景物特點感悟第三段(古園)(剝蝕了的)琉璃、(淡褪了的)朱紅、(坍圮了的)高墻,(散落了的)玉砌雕欄、荒蕪冷落、蒼幽的老柏樹、野草荒藤衰敗、蕭瑟、寂寞、歷史滄桑感時間是如此地平等而無情,地壇在等待“我”來臨的四百多年里除去了身上人工的雕琢,磨滅了身上的浮華與光芒,讓生命顯露出本真的模樣,以便讓“我”看到人生的真相。又在“我”入園的時候,讓我看見那亙古不變的夕陽,讓“我”在滿園沉靜中,看到時間,認識自己。第五段(園子)蜂兒、螞蟻、瓢蟲、蟬蛻、露水、草木荒蕪但不衰敗;蓬勃、生機勃勃;生而卑微卻掙扎著生長它們雖然弱小、卑微,有自己的艱難困惑、掙扎痛苦,但都懷著強烈的生命意識,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活在這個世界上;它們雖處在荒蕪地,但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著,向人們展現出繽紛的生命世界。身為人類一員的“我”雖然身處逆境,但不能頹廢消極,而應該像它們那樣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生命的喜悅,為世界增添一份活力與亮色。第七段(園子落日、雨燕、孩子的腳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氣味、落葉富有生命氣息“我”不斷地觀察思索,與自然、生命、歷史對話,這里平凡的一切都充滿深情。園子歷盡滄桑未改變本色,“我”也應該同樣活得有意義。赤壁清風、水波、明月寧靜、閑適、自在羽化而登仙,超出塵世,順乎自然二、對話他者,體悟生命學習任務二:思考“我”與地壇的生命對話,并自讀《赤壁賦》第三、四段,找出“主”與“客”的對話,歸納對話雙方的觀點,結合對話,思考他者對“我”體悟自身生命狀態有什么作用?思考一:《我與地壇》中,“我”與地壇在精神層面的無聲對話我地壇(雙腿殘疾)突然的打擊(破敗荒涼)四百年滄桑對他人(壞脾氣、沉默)對他人(包容、啟示)對自己(絕望、倔強)對自己(從容、永恒)分角色朗讀,教師讀《赤壁賦》中“客”的部分,學生讀“主”的部分。思考二:“客”在悲什么?對象主要觀點情感(心理)客功業未成、生命短暫、自身渺小悲觀主從“不變”看永恒從“不取”看功業樂觀(為何要提到曹孟德?)并不是為了強調他的戰敗,而是描述了他的輝煌功業。對比自身,自己在江邊捕魚砍柴,以魚蝦為侶。在對比之中,曹孟德這般輝煌的功業尚且隨著時間流逝而去,更何況我等無名小卒。與山間明月、江上清風相比,它們是那么永恒,而我們的生命卻如蜉蝣一般短暫、渺小。思考三:“主”是如何開解的?從變與不變、取與不取的角度看待世間一切,故而就不會拘泥于這一點執念。對于我們而言,我們的軀體可以幻滅,但我們的思想卻能夠長存。總結:無論是與客、與朋友的互動對話,還是與地壇的無聲對話,都照見了我,讓我審視自己,看見了更真實的我。對話自我,重構生命學習任務三:作者是如何在與景、與他者的對話中重獲對于自身生命的啟示的?《我與地壇》啟示《赤壁賦》啟示十五年前:雙腿殘廢、內心絕望初到黃州仕途受挫、內心矛盾十五年間:靜觀地壇、思考生死、理解生命謫居黃州問道水月、思考變化、理解得失十五年后:悟透生死離開黃州通識變化、樂觀曠達總結:史鐵生和蘇軾的生命重構:自憐——自強——自達。對話作者,試說生命學習任務四:找出并品讀兩篇文章中“我”對生命感悟的句子。就兩位作者的生命感悟,用一句話表達你的思考,與作者展開對話。“一個人,出生了,這就是一個不再可以辯論的問題,而只是上天交給他的一個事實;上天在交給我們這件事實的時候,已經順便保證了它的結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如果蘇軾和史鐵生穿越時空,在微信朋友圈偶遇了。在自然中實現生命突圍的蘇軾會借助赤壁之景對仍在地壇里徘徊、迷茫的史鐵生說些什么?已經從地壇中獲得生命突圍的史鐵生會對蘇軾說些什么?總結:我們的人生,不順應者,十之八九。當我們陷入生命困境的時候,我們要明白,可以向自然尋求慰藉。我們要在環境的心靈的安放,與他人的對話中映照自己,這樣才能實現生命的突圍。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不斷在自我的對話中,重構我們的生命,學會接納與和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命運看似的不公。學會與生和解,與自己和解。這樣才應該是生命的應然狀態。和解,不是一種關于生活的想象。作業布置在我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