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聯盟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開學檢測語文試題一、閱讀(70分)(一)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司馬遷在關于《春秋》的討論中,將《春秋》視為一個具有多種功能的世界模型:具有啟發性,因為它傳達了孔子賢明的判斷;具有典范性,因為它教會我們自己理解世界;具有診斷性,因為它幫助我們辨別錯誤并相應地調整我們的行為。司馬遷寫作的歷史以類似的方式運轉,他想通過《史記》努力地去塑造他的模型,從而影響這個世界。我們談到“改變歷史的書籍”,不能不想到《春秋》和《史記》?!妒酚洝肪拖袼脑汀洞呵铩芬粯樱际瞧髨D用說教的形式來代替世俗的權力對社會產生作用。正如司馬遷對《春秋》的描述:“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在這種觀點里,《春秋》本身被當作人類世界的規則。所以,司馬遷認為《春秋》必須被閱讀才能產生效果,才能實現孔子“為國以禮”的理想。正如孟子所寫:“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彼羞@一切背后的認識是,通過正名可以重塑世界??鬃訌娬{名稱與實際事物應當相符,即每個社會角色都應該符合其名稱所代表的責任和義務。如果反叛和謀殺在書中被明確定罪,這些行為就會因被震懾而消失,社會的和諧就不再依賴于嚴格的法律和懲罰,而是通過“禮”這種神奇的、非強制的手段。正如孔子所言:“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禮”在這里被看作是至高無上的。正確的言語必必須受到禮制的約束,如果言語被不適當地使用,將導致混亂和道德失衡?!墩撜Z》中有兩個段落表明了孔子著名的“正名”主張。其一,他指出,如果被邀請去治理衛國,他的首要任務就是正名。當他的對話者對這個計劃表示驚訝時,孔子解釋說,名不正將導致禮樂不興,這樣會導致刑罰失當。其二,齊景公問政于孔子,孔子回答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換句話說,孔子認為社會的順利運轉取決于人們正確履行社會規約他們的角色。漢代的學者認為,他們仍然可以從《春秋》中聽到孔子的聲音,他們急切地找尋文本,從中尋找孔子如何用恰當的詞語評論歷史事件的證據。因此,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關于《春秋》的討論中寫道,有國者、為人臣者、父親和兒子都必須學習《春秋》,這樣他們才能恰當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避免導致被誤解的災難。他繼續寫道:“夫不通禮義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彼抉R遷的這段文字清楚地提到了孔子的“正名”學說,當他提出他的《史記》以《春秋》為藍本時,他的意思是,《史記》繼承了孔子通過語言改造世界的方案。閱讀《史記》,我們可以明確地感覺到司馬遷在踐行這種方案。雖然歷史事實可能無法充分表現獎善懲惡的“天道”,但歷史學家可以通過識別有價值但被遺忘的個體,通過譴責那些因行為而損害了良好聲譽的人,增加宇宙中正義數量的累積。歷史學家可以通過他們自己的工作來驗證天道。對歷史學家來說,完成他們試圖發現的過程似乎是一個無望的循環,但司馬遷從未認為歷史學家只是一個中立、客觀的觀察者。相反,他從一開始就相信歷史學家在宇宙的順利運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摘編自侯格瑞《青銅與竹簡的世界——司馬遷對歷史的征服》之“改造世界”)材料二:侯格瑞閱讀《史記》的方法有兩大亮點:首先是獨特的閱讀視角,即凌空鳥瞰、把握全貌。每一個人讀《史記》都是一篇一篇地讀,侯格瑞本人也一定是這樣。但侯氏的閱讀方法與一般讀者大相徑庭的是:侯氏是鳥瞰,一般讀法是在地面上平視?!妒酚洝凡恢皇且槐緯?,而是一個“宇宙世界”,鳥瞰才能看到全貌,平視只能看到一個局部。在這里,“閱讀”已不只是在瀏覽,而是探討、創作,或者叫深度閱讀,要把體會、感悟寫成論文,寫成著作。平視的讀法,是對《史記》記載的每一件歷史事件的思考,或者是對一個歷史人物的思考。所以,平視的讀法看到的是《史記》分門別類的編纂史料,做歷史判斷的思維受到局限。而侯氏的鳥瞰看到的是一個“宇宙世界”模型,對歷史判斷的思維境界上升了幾個臺階。其次是獨特的閱讀方式。一般的閱讀是沿著閱讀的對象思考問題,侯氏的閱讀是演示創作閱讀對象的過程,即演示司馬遷的創作過程。例如魯隱公之被弒、衛州吁之篡權,一般的讀者限于對所見記載作思考,侯氏的閱讀則是從模塊上把所有關于魯隱公、衛州吁的歷史碎片集中起來按時間順序排列,思考司馬遷為什么選擇這些歷史碎片,它是怎樣組裝在模塊上的,也就是用演示司馬遷的創作過程來解釋魯隱公為什么被弒、衛州吁是怎樣篡權的。這一閱讀方式與其閱讀視角是緊密相連的。它告訴我們通過閱讀《史記》探究某一個問題時,首先要從《史記》各體例中把相關事件的記述全部集中起來,思考司馬遷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歷史碎片。它在各部分,即在各個篇章的記載有何不同,為什么有這些不同,司馬遷是怎么思考的,司馬遷的結論是什么。這樣的思維路徑能使每位讀者都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節選自張大可《侯格瑞是怎樣讀<史記>的》)〖備注〗侯格瑞(GrantHardy):是美國當代漢學界最知名的《史記》研究學者。他書名中的“青銅”指代中國在那段歷史時期的物質世界,用“竹簡”指代司馬遷根據這段歷史寫成的歷史著作《史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非常重視名稱與實際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提出“正名”的主張,希望通過言語的形式實現其“為國以禮”的思想。B.材料一認為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動力主要來自《春秋》,他認識到《春秋》的多種功能,想以此為藍本書歷史來影響世界。C.材料一認為司馬遷并不會完全客觀地記錄歷史,他主要是想通過自己的工作去驗證天道,達到獎善懲惡、改造世界的目的。D.材料二總結了侯格瑞閱讀《史記》方法中的兩大亮點,但材料一主要展示其獨特的閱讀視角,幾乎不涉及獨特的閱讀方式。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是對《史記》的專題研究,作者的旁征博引證明研究學問需要開闊的視野。B.材料二中的“閱讀對象”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可以指人物,也可以指歷史事件。C.只要能對歷史著作進行深度閱讀、演示歷史作品的創作過程,就能成為歷史學家。D.材料二以魯隱公被弒、衛州吁篡權為例,主要是為了展示侯格瑞獨特的閱讀方式。3.下列選項不符合材料一對《史記》認識的一項是()A.《史記》根據個人的地位和影響把人物傳記部分分為本紀、世家和列傳三類。B.《史記》敘述項羽在鴻門宴上沒有對劉邦動殺機,把項羽塑造成重“禮”之人。C.《史記》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D.《史記》把孔子、陳涉等身份相對低微之人列入記述諸侯的“世家”之內。4.侯格瑞在材料一中談自己對《史記》的理解和評價,為什么用大量篇幅講述《春秋》和孔子?5.《史記·屈原列傳》講述了在楚國日趨衰亡的背景下屈原由被楚懷王信任、疏遠到流放的過程,以及與漁父對話和投江自盡的細節,前人評價說“史公與屈子,實有同心”。請結合材料二說說我們該怎樣深讀這篇史傳?!敬鸢浮?.B2.C3.C4.①通過《春秋》來推究司馬遷的寫作意圖。作者看到了《春秋》對司馬遷的深刻影響,認為司馬遷也想通過寫作建構自己的世界模型,從而達到影響世界的目的。②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來闡釋司馬遷的寫作原則。作者認為司馬遷繼承了孔子重視禮的思想,并以此為指導編寫歷史,達到揚善懲惡的目的。5.①用凌空鳥瞰的閱讀方式整體把握《屈原列傳》,除了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跡和愛國精神外,還要體會司馬遷本人的創作思想和情懷。②要學會演示歷史學家的創作過程,《屈原列傳》把屈原生平事跡放在楚國日趨衰亡的背景下,啟發讀者思考忠臣與國家興亡的關系;屈原與漁父對話和投江自盡的細節,展示了一個忠臣的內心世界和高潔品質等。這樣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來塑造屈原的形象?!窘馕觥俊緦дZ】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分別從司馬遷《史記》的創作理念和侯格瑞的閱讀方法兩個角度展開。材料一強調《史記》繼承了《春秋》的正名思想,試圖通過歷史書寫來影響世界,體現司馬遷的歷史觀和道德追求。材料二則介紹侯格瑞獨特的閱讀方法,即鳥瞰全貌和演示創作過程,展現了深度閱讀的思維路徑。兩則材料相輔相成,既探討了《史記》的歷史價值,也提供了新的閱讀視角和方法。整體上,文章層次清晰,內容豐富,既有學術深度,又具有啟發意義?!?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司馬遷創作《史記》的動力主要來自《春秋》”錯誤。原文說“司馬遷在關于《春秋》的討論中……他想通過《史記》努力地去塑造他的模型,從而影響這個世界”,表明司馬遷創作《史記》受《春秋》影響,想塑造模型影響世界,但說“創作《史記》的動力主要來自《春秋》”過于絕對。從后文看,他也有自己驗證天道、獎善懲惡等理念。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C.“只要……就……”錯誤。材料二說這種閱讀方式“能使每位讀者都像歷史學家一樣思考”,只是強調閱讀方式帶來的思考效果類似歷史學家,而不是說這樣就能成為歷史學家,該選項說法過于絕對。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材料一主要討論的是《史記》的創作意圖、思想內涵以及與《春秋》的關系等,而沒有涉及《史記》的文學價值或魯迅的評價。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①通過《春秋》來推究司馬遷的寫作意圖:材料一開篇表明“司馬遷在關于《春秋》的討論中,將《春秋》視為一個具有多種功能的世界模型……司馬遷寫作的歷史以類似的方式運轉,他想通過《史記》努力地去塑造他的模型,從而影響這個世界”。這清晰地展現出《春秋》構建世界模型并影響世界的方式,為司馬遷創作《史記》提供了借鑒。由此可見,《春秋》在司馬遷創作理念形成中至關重要,所以侯格瑞通過講述《春秋》,旨在從根源上探尋司馬遷寫作意圖,即通過類似《春秋》構建模型的方式,借《史記》影響世界。②以孔子的“正名”思想來闡釋司馬遷的寫作原則:文中提到“孔子強調名稱與實際事物應當相符……如果反叛和謀殺在書中被明確定罪,這些行為就會因被震懾而消失,社會的和諧就不再依賴于嚴格的法律和懲罰,而是通過‘禮’這種神奇的、非強制的手段”,且“司馬遷的這段文字清楚地提到了孔子的‘正名’學說,當他提出他的《史記》以《春秋》為藍本時,他的意思是,《史記》繼承了孔子通過語言改造世界的方案”。這表明孔子“正名”思想與司馬遷寫作緊密相連,司馬遷在《史記》創作中繼承孔子重視禮的思想,將其作為寫作原則,以達到揚善懲惡的目的,所以侯格瑞用孔子“正名”思想闡釋司馬遷寫作原則?!?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用凌空鳥瞰的閱讀方式整體把握《屈原列傳》:材料二指出“侯格瑞閱讀《史記》的方法有兩大亮點:首先是獨特的閱讀視角,即凌空鳥瞰、把握全貌……《史記》不只是一本書,而是一個‘宇宙世界’,鳥瞰才能看到全貌”?!肚袀鳌肥恰妒酚洝芬徊糠?,運用此方式,需將其與《史記》其他部分關聯,如楚國相關記載等。如此,不僅能知曉屈原事跡與愛國精神,更能體會司馬遷創作思想與情懷,像從楚國整體發展看屈原命運,理解司馬遷創作意圖。②要學會演示歷史學家的創作過程:材料二以魯隱公被弒等為例說明“侯氏的閱讀是演示創作閱讀對象的過程……要從《史記》各體例中把相關事件的記述全部集中起來,思考司馬遷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歷史碎片”。對于《屈原列傳》,應集中《史記》各體例中與屈原相關內容,將其事跡置于楚國衰亡背景下,從外部環境思考司馬遷選材意圖;同時,關注屈原與漁父對話等細節,從內部刻畫理解司馬遷對屈原形象塑造及對其內心世界的展現,從而深入理解司馬遷創作過程。(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啼曉雞吳伯簫①從很早就向往于“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種古樸的鄉村生活。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淵明翁《歸田園居》里的名句,也是從心底里愛好著,玩味不已的。這還不是什么遁世思想,有以寄跡山林;實是田野風物,那竹籬茅舍、豆棚瓜架之類,所給予的熏染過深的緣故。②在都市里,煙囪,樓廈擠得滿滿的,處處都是摩托車霓虹燈。人們黃昏起床,黎明就寢,晝夜生活壓根給它翻了個兒,對守夜司晨的雞犬之聲他們怕很生疏吧。同那古昔戰場上長矛盔甲一樣,在氨氣炮坦克車的隊里,怪嫌寒磣的。于今,報曉么,有自鳴鐘,有早號,汽笛;防護么,有警察,紅頭阿三。雞狗禽獸之裔,還不滾一邊去!你看,一更二更敲著梆子過夜的更夫,都躲到僻靜的城角落去了呢。③可是,雖說如此,對喔喔的雞啼,汪汪的犬吠,還是覺得有些親近。無論在哪里聽到,總仿佛還鄉里、遇故知般情味,這也許是沒落的表征吧,我對這點沒落卻是固執的。你且想想看:秋天,晌午時分,老大的太陽,正煦暖的曬著,溫都都的。在鄉間,一個小村落里,誰家禾場上秋收后一大堆草垛的頂上,高高站了一只麗花大公雞,驕傲地昂著頭,尾上長長的飄翎招展著,那樣灑脫,那樣美,映了日光在熠熠閃耀。它搖搖地先兀自向四方眺望一會,忽然伸長了脖頸,“哥嘟嘟,”響亮地叫起來了。停一息,聽了聽什么,“哥嘟嘟……”又叫了一聲。緊跟著,村南村北,村東村西,不知有多少雄雞,百數十個吧,也一齊答了應聲;這里喔喔,那里喔喔,遠遠近近,嚷成一片地鬧著。你不神往么?草垛跟前,誰家爛漫天真的孩子,手指點在腮邊,紅紅的臉,都看呆了呢?!翱┛﹪},咯咯噠……”你瞧,偏偏那邊又采了母雞生了蛋的呼喚,真叫人高興!要是太平豐年,家給人足的時候,在這一陣正午的雞啼聲里,你想象不到家家的飯菜香,及那食桌邊熙熙和樂的情趣么?④犬吠呢?你且別怕。雖則踏入一座山莊或走近一家宅院的時候,總會有瘦的,肥的,波波嗡嗡的大小狗,以兇兇嘴臉向你襲來示威;然而它不會傷害你的,不過是虛張聲勢,迎你過來送你過去而已。若真的在一家門口佇立稍久的話,那吠聲便會給你喚出一個人來。“狗!誰呀?”清脆嬌婉的聲音,說不定還是一位桃花面素樸的姑娘哩。要是熟,就請進去作個客人;不熟,“這家杏花開得真好!”或“棗都紅滿樹了?”說了一句話就走也行。那條狗,一壁廂,卻已用親熟的目光注視著你,搖了尾巴了。⑤怎么樣.可過癮?⑥若有工夫,以袖手旁觀的態度,看看雞斗,瞧瞧狗打架,不也有趣么?你看那勝者的趾高氣揚,敗者的垂頭曳尾,就很令人興感。甚而愛管閑事,以同情心驅策,都想打抱不平。可是我不勸你去學唐明皇:因了喜歡民間清明節的斗雞戲,便在宮中修了雞坊,選六軍五百小兒,馴養幾千只長安雄雞,來專用于斗雞游戲。上之好之,民風尤甚,那是滿可不必的,咱們萬歲爺晚年原有點兒荒唐。養狗,而至喂肥了無所事事,去看它賽跑,也無卿;酒色財氣,魚鳥狗馬之什,成了癖,是都足以使人不爭氣,墮往泥潭里去的。⑦要真的像孟嘗君的食客,雞鳴狗盜①,也罷了。本來么,雞叫開關,偏偏夜才三更,不到雞叫時候,你就學那一聲,騙一回塞邊雞,騙一回守關人,有啥關系?總比愁白了頭發還過不去關的伍子胥好得多不是?“絳幘雞人報曉籌”②,《周禮·春官》中就有所謂祭祀夜呼以警百官早起的“雞人”在。⑧再說犬守夜吧,夜里犬吠卻有點怕人。特別那一陣緊一陣慢,村犬狺狺然地齊聲亂吠,就往往把孩子們關在了被里。以為哪里又遭了毛賊了。大人們也不敢睡熟,慣常坐起來,放土槍,警備萬一的不測。雞啼呢,就好:長夜漫漫何時旦?當你在旅床上輾轉不寐,風雨夜雷電交迫的時候,啼雞一聲,就有了盼頭了。盡管是漆黑漆黑的黑夜,總敵不住一遍遍的雞聲相催,慢慢地東方欲白,月沒星稀,天就大亮了。⑨農家春耕季節,雞叫頭遍長工就起來喂牛。雞叫三遍就帶了犁耙繩索上坡。最懷念:閃灼的星天下,料峭的春風中,雞啼聲里,犬吠聲里,那伴了三頭耕牛,兩只獵狗,一車農具的上坡人啊??﹩獑卣f話,隱約約的人影,猶如夢中。如果在跟前,你不愿同他們一塊兒走走么?于我是迷戀著的。還有,除夕夜闌,祠堂前,家人正圍繞著發紙馬、燒金銀錁、放鞭炮的時候,五更雞啼也一聲聲繁了起來,那情景又是怎樣的靜穆深遠呢?很多人童年記憶的網里,對此怕就打著很密的結吧。⑩雞鳴的時辰真怪:在夜,要欲曙天;在晝,要日當午。陰雨也罷,冷暖也罷,到時辰就喔喔地啼了起來。且是那樣有尺寸斟酌的。康德老先生那有名的哲學散步,雖以時間的準確,惹了人的異常嘆服,但比之唱曉雄雞,不是還有點距離么?我們平時是不想,但想來確夠神秘。?有聞雞起舞的故事,有長鳴雞的傳說。朝有“束帶待雞鳴”,野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喂,你鎖在都城的朋友,籠里金絲雀與木架上鸚鵡聽夠了,何妨于星月夜,驛橋邊,胸懷郁悒的時候,去聽一聽那千戶萬戶的雞鳴犬吠聲呢。它是可以給你很多安慰、很多鼓舞的。?不信,前路茫茫正自躊躇當兒,山那畔,隱隱的雄雞啼處,村舍就不遠了。一九三四年十月,于“山屋”(有刪改)〖備注〗①戰國時期,齊國人孟嘗君供養眾多門客,他曾被困在秦國,門客中有人偷東西,有入學雞鳴,最終幫他逃出秦國。②詩句的意思是“戴紅巾的報時官手執更籌報曉”。雞人,周代的報時官。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②段寫都市人與鄉村生活相反的生活方式,強調都市人對雞犬之聲的生疏和輕蔑,使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為下文寫雞鳴作準備。B.第⑤段只使用一個問句,獨立成段,在結構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上承對鄉村雞犬之聲的描寫,下啟對雞犬之聲進一步的思考。C.文本語言給人面對面娓娓交談的感覺,如第⑩段直呼“都城的朋友”,邀請他到鄉村驛橋邊享受雞犬之聲,解除胸中郁悒,平易親切。D.第⑨段寫雞鳴春耕,把“人”的因素完美地融進鄉村風物之中,突出了雞啼犬吠催人奮進的特點,照應第③段結尾的“家家飯菜香”。7.關于第③段的“秋日雞鳴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先寫煦暖的太陽,再寫秋收后的禾場,為大公雞的出場渲染出柔和亮麗的情境。B.使用工筆手法描繪大公雞,從站位、姿態、動作和叫聲等方面表現其灑脫之美。C.整段描寫疊合回憶與想象,植入天真的孩子形象,目的是再現作者的童年生活。D.寫數百只雄雞的和鳴,從聽覺的角度展示鄉村風物,更加突出了畫面的立體感。8.本文主要的寫作對象為“啼曉雞”,為什么在第④段和第⑧段兩次描寫“犬吠”?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9.文中多次使用典故,并由此引入對“平常生活之美”的思考,富有層次感。請結合全文加以分析。【答案】6.D7.C8.(1)第④段寫“犬吠”,主要是把它與第③段的“雞啼”放在一起描繪鄉村生活畫面,表達作者對田園風光的熱愛。(2)第⑧段寫“犬吠”,寫它在深夜帶給人的恐懼,與“雞啼”形成對比,突出啼曉雞鳴帶給人的安慰。9.①引用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引出下文的雞鳴犬吠,從外部表現鄉村風物之美。②引用唐明皇的故事,先批評對雞、犬之類不正常的喜愛,又引用孟嘗君的故事把話題轉到“啼曉雞”上,分別表現啼曉雞給人盼頭、催人勤奮和準時等特點,贊美鄉村風物的內在美。③引用聞雞起舞等典故,啟發讀者在雄雞唱曉聲中感受安慰和鼓舞的力量?!窘馕觥俊緦дZ】本文以“啼曉雞”為主題,通過對雞鳴和犬吠的描寫,展現了鄉村生活的獨特魅力。作者通過對比都市與鄉村的生活方式,表達了對鄉村風物的深厚情感,突出了鄉村生活的寧靜與和諧,展現了對鄉村生活的迷戀和對傳統生活方式的懷念。【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D.“照應第③段結尾的‘家家飯菜香’”錯誤。由第③段“在這一陣正午的雞啼聲里,你想象不到家家的飯菜香,及那食桌邊熙熙和樂的情趣么?”可知,“家家飯菜香”是由雞啼之聲帶給人的美好想象,強調的是太平豐年家給人足時的生活情趣,與第⑨段“雞鳴春耕”所表達的情感重點不同,沒有直接的照應關系。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語段的作用的能力。C.“目的是再現作者的童年生活”錯誤。由第③段“遠遠近近,嚷成一片地鬧著。你不神往么?草垛跟前,誰家爛漫天真的孩子,手指點在腮邊,紅紅的臉,都看呆了呢”可知,作者描寫秋日雞鳴,目的是展現鄉村風物之美,在雞鳴圖中植入一個天真的孩子形象,主要是為了增加畫面的真實感,并不是為了再現自己的童年生活。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作意圖的能力。(1)第④段寫“犬吠”,從內容上看,雞犬常相伴,描寫“犬吠”能豐富鄉村生活的場景,使鄉村生活畫面更完整。如第④段“若真的在一家門口佇立稍久的話,那吠聲便會給你喚出一個人來?!?!誰呀?’”寫踏入山莊或宅院時“犬吠”的情景,展現出鄉村生活的質樸與親切,與第③段的“雞啼”共同構成鄉村生活的美好畫面,豐富了鄉村生活的內容,表現了鄉村生活的和諧美好,表達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2)第⑧段寫“犬吠”,由原文“夜里犬吠卻有點怕人。特別那一陣緊一陣慢,村犬狺狺然地齊聲亂吠,就往往把孩子們關在了被里”“當你在旅床上輾轉不寐,風雨夜雷電交迫的時候,啼雞一聲,就有了盼頭了”可知,寫“犬吠”在深夜帶給人的恐懼,以“犬吠”襯托“雞啼”,突出“雞啼”給人帶來的盼頭和慰藉等作用,從不同角度展現鄉村生活的特點;同時,“犬吠”與“雞啼”相互映襯,進一步強化了文章對鄉村生活的喜愛與懷念的主題?!?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的能力。①文中引用陶淵明“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詩句,從外部表現鄉村風物之美,引出對古樸鄉村生活的向往。作者從很早就向往“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那種古樸的鄉村生活,對陶淵明詩句“從心底里愛好著,玩味不已”,體現出對鄉村生活寧靜自然之美的追求。②由原文“可是我不勸你去學唐明皇:因了喜歡民間清明節的斗雞戲,便在宮中修了雞坊,選六軍五百小兒,馴養幾千只長安雄雞,來專用于斗雞游戲”可知,引用唐明皇宮中斗雞、養狗賽跑等典故,從反面思考平常生活中過度沉迷娛樂的不良影響;然后借孟嘗君食客雞鳴狗盜、《周禮》“雞人”等典故,說明雞鳴在歷史文化中的作用,分別表現“啼曉雞”給人盼頭、催人勤奮和準時等特點,體現了其在生活和文化中的重要意義,表現了鄉村風物的價值,進一步深化了對鄉村平常生活之美的思考。③由原文“有聞雞起舞的故事,有長鳴雞的傳說”“胸懷郁悒的時候,去聽一聽那千戶萬戶的雞鳴犬吠聲呢。它是可以給你很多安慰、很多鼓舞的”可知,引用聞雞起舞等典故和語句,表明鄉村的雞鳴犬吠聲能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強調雞鳴給人帶來的安慰和鼓舞,進一步升華主題,表明鄉村平常生活中的雞鳴等具有精神激勵作用,深化了對平常生活之美的思考。(三)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哀公問孔子曰:“寡人生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笨鬃颖傧唬骸拔峋畣?,乃圣君之問也,丘小人也,何足以言之?”哀公曰:“否。吾子就席,微吾子,無所聞之矣?!笨鬃泳拖唬骸熬霃R門,升自阼階,仰見榱棟,俯見幾筵,其器存,其人亡,君以此思哀,則哀將安不至矣?君昧爽而櫛冠,平旦而聽朝,一物不應,亂之端也,君以此思憂,則憂將安不至矣?君平旦而聽朝,日昃而退,諸侯之子孫必有在君之門廷者,君以此思勞,則勞將安不至矣?君出魯之四門,以望魯之四郊,亡國之墟列必有數矣,君以此思懼,則懼將安不至矣?丘聞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安不至矣?夫執國之柄,履民之上,懔乎如腐索御奔馬?!兑住吩唬骸幕⑽??!对姟吩唬骸缏谋”!灰辔:??”哀公再拜曰:“寡人雖不敏,請事斯語矣。”(節選自劉向《新序》卷四)材料二:貞觀六年,太宗謂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興有衰,猶朝之有暮,皆為蔽其耳目,不知時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諂者日進,既不見過,所以至于滅亡。朕既在九重,不能盡見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無事,四海安寧,便不存意?!稌吩唬骸蓯鄯蔷??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魏征對曰:“自古失國之主,皆為居安忘危,處理忘亂,所以不能長久。今陛下富有四海,內外清晏,能留心治道,常臨深履薄,國家歷數,自然靈長。臣又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陛下以為可畏,誠如圣旨。”太宗每力行不倦,數年間,海內康寧,突厥破滅,因謂群臣曰:“貞觀初,人皆異論,云當今必不可行帝道、王道,惟魏征勸我。既從其言,不過數載,遵得華夏安寧,遠戎賓服。使我遂至于此,皆魏征之力也。”顧謂征曰:“玉雖有美質在于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比粲隽脊?,即為萬代之寶。朕雖無美質,為公所切磋,勞公約朕以仁義,弘朕以道德,使朕功業至此,公亦足為良工爾。(節選自吳兢《貞觀政要》卷一)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玉雖有[A]美質[B]在于[C]石間[D]不值[E]良工[F]琢磨[G]與瓦礫[H]不別。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日,一天天,名詞作狀語,與《錦瑟》“藍田日暖玉生煙”的“日”用法相同。B.“丘小人也”與《桃花源記》“不足為外人道也”的“也”用法不同。C.顧,回頭看,與《促織》“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的“顧”意思不同。D.弘,光大,與《諫太宗十思疏》“弘茲九德”“弘”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從哀公日常見到的事物和經歷的事情人手,啟發他置身特定的場景中去感受和思考,相信他能彌補自認為的不足,最后引用經典中的話引導他。B.唐太宗鑒于古代帝王滅亡的原因,并考慮到自己受身居深宮無法充分了解天下事的限制,希望侍臣們做他的耳目,不要因為天下太平無事就大意。C.唐太宗雖然不具備玉的美好品質,但是在魏征的盡心輔佐下,把國家治理得安定和睦,并使遠方的外族臣服,因此他夸贊魏征是技藝高超的玉工。D.唐太宗自述,貞觀初年除了魏征勸他實行帝道和王道,其他大臣都持反對意見,他采納了魏征的意見,結果只經過幾年的時間就把國家治理太平了。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子就席,微吾子,無所聞之矣。(2)哀公再拜曰:“寡人雖不敏,請事斯語矣?!?4.孔子和魏征都引用舟和水的比喻來說明道理,但他們所針對的情況和要達到的目的各不相同,請簡要說明?!敬鸢浮?0.BDG11.A12.C13.(1)您請回席就座,如果沒有您,我就沒有辦法聽到指教了。(2)哀公拜了兩拜說:“寡人雖然不聰慧,也要實踐您的這番教導?!?4.①孔子針對的是哀公從來不懂什么叫危險的情況,目的是想要哀公感受并懂得什么叫危險。②魏征針對的是唐太宗明確意識到百姓力量的可畏的情況,目的是肯定唐太宗的清醒,使他更堅定自己的認識,謹慎治國?!窘馕觥俊緦дZ】兩則材料均通過君臣對話,探討治國之道。材料一中,孔子以具體場景啟發哀公,強調君王應時刻保持憂患意識,引用經典警示其“如履薄冰”。材料二中,唐太宗與魏征的對話則突出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魏征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勸誡太宗,展現了君臣共治的智慧。兩則材料均以經典為據,強調君王應以民為本,謹慎治國。【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玉雖然有美好的本質,但藏在石頭里,沒有遇上好的工匠去雕琢研磨,那就和瓦塊碎石沒有什么區別?!坝瘛笔侵髡Z,“有”是謂語,“美質”是賓語,故在B處斷開。“在于石間”是一個介賓短語后置,用來補充說明玉的所在位置,故在D處斷開?!爸怠笔侵^語,“良工”是賓語,動賓結構,表意完整,故在G處斷開。故選BD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的分析能力。A.錯誤。一天天,名詞作狀語;/太陽,名詞。句意:邪惡諂諛的人卻一天天得勢。/溫暖的陽光照耀著藍田,美玉上仿佛升起了陣陣輕煙。B.正確。表判斷語氣;/表祈使語氣。句意:我是個見識淺薄的人。/不值得對桃花源以外的人說啊。C.正確?;仡^看;/但、不過。句意:又回頭對魏征說。/但想到儲存著這樣低劣的東西終究沒有什么用處。D.正確。句意:用道德來光大我。/光大這九種美德。故選A。【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分析理解內容的能力。C.“唐太宗雖然不具備玉的美好品質”錯,不具備玉的美好品質是唐太宗自謙的說法,不能看作事實。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就席”,回到座位上;“微”,如果沒有;“聞”,聽到。(2)“敏”,聰慧;“事”,奉行、照做?!?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概括要點,分析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①孔子方面:魯哀公自陳“寡人生乎深宮之中,長于婦人之手,寡人未嘗知哀也,未嘗知憂也,未嘗知勞也,未嘗知懼也,未嘗知危也”,表明他從小生活在安逸的環境中,對人生的各種情感體驗,尤其是危險毫無認知??鬃右谩熬咧垡?,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的比喻,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讓哀公認識到君主與百姓之間的關系,進而體會到危險的存在??鬃油ㄟ^一系列的引導,如從進入宗廟想到人亡物在之哀,從處理政務想到可能出現的混亂之憂,從看到諸侯子孫想到操勞等,最后以舟水之喻,目的是讓哀公真正理解身為君主面臨的危險,即如果不能正確對待百姓,就可能被百姓推翻,從而讓哀公懂得居安思危,感受到危險的含義,進而對自己的君主之位和國家治理有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他的憂患意識。②魏征方面:唐太宗已經明確表示“天子者,有道則人推而為主,無道則人棄而不用,誠可畏也”,體現出他對百姓力量認識和敬畏,意識到百姓對君主統治的重要性。魏征此時引用“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古語,是在唐太宗已有這種清醒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回應。魏征引用該比喻,首先是對唐太宗這種清醒認識的肯定和認同,表明唐太宗的觀點與古語所表達的思想一致。同時,進一步強化唐太宗對百姓力量的重視,使他更加堅定自己的認識,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謹慎的態度,居安思危,如他所說“常臨深履薄”,從而更好地治理國家,避免重蹈古代失國之主“居安忘危,處理忘亂”而不能長久的覆轍,以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參考譯文:材料一:魯哀公問孔子道:“寡人出生在公侯的深宅大院之中,在奶媽宮女的手中長大,寡人從來不懂什么叫悲哀,從來不懂什么叫憂愁,從來不懂什么叫勞苦,從來不懂什么叫恐懼,從來不懂什么叫危險。”孔子離開坐席,說:“我的主公所問的問題,是圣明君主才會提出的問題,我是個見識淺薄的人,哪配談這個問題呢?”哀公說:“不然。您請回席就座,如果沒有您,我就沒有辦法聽到指教了。”孔子回到坐席上,說:“主公您進入宗廟的大門,從東面的臺階登上大堂,仰頭看看橡子和棟梁,低頭看看幾案,這里陳設的器皿都還在,而當初使用這些禮器的人卻早已死去了,主公您根據這種情形品味一下什么是悲哀,那么悲哀之情怎么能不油然而生呢?主公您在天將明未明之際就梳洗穿戴,天剛亮就上朝與大臣們議論國事,若有一項制度推行不下去,那就是國家不安定的征兆,主公您根據這種情形品味一下什么是憂愁,那么憂愁之情怎么能不油然而生呢?主公您天剛亮就上朝與大臣們討論國事,日落西山才退朝休息,這中間一定有一些諸侯的子孫在主公您的門下侍候聽命,主公您根據這種情形品味一下什么叫勞苦,那么勞苦的感覺怎能不感同身受呢?主公您走出曲阜四面的城門,來眺望曲阜的四郊,在滿目羅列的古代亡國的廢墟之上一定有些人建房居住了,您根據這種情形品味一下什么叫恐懼,那么國破家亡的恐懼之感怎能不油然而生呢?我聽說,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把船浮起來,水也能把船打翻,主公您用這船和水的比喻想想什么叫危險,那么危險的感覺怎么能不涌上心頭呢?掌握國家大權,身在萬民之上,就像用一根爛繩子來駕馭飛跑的駿馬。《周易》說:‘踩在老虎的尾巴上?!薄对娊洝氛f:‘像走在薄薄的冰層上。’那不也是很危險嗎?”哀公拜了兩拜說:“寡人雖然不聰慧,也要實踐您的這番教導。”材料二:貞觀六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縱觀古代的帝王,有的興起有的衰亡,好像有了早晨就必有夜晚一樣,這都是由于耳目受到蒙蔽,不了解當時政治的得失,忠誠正直的人不敢直言勸諫,邪惡諂諛的人卻一天天得勢,君主聽不到自己的過失,最終到了滅亡的結局。我已經身居九重深宮,不可能對天下的事情都看到,所以委托卿等,作為我的耳目了解下情況。千萬不可以認為天下無事,四海安寧,就不在意。《尚書》說:‘值得愛的不是君嗎?值得畏的不是民嗎?’做天子的,如果有道那么人們就推戴他做人主,如果無道那么人們就把他廢棄而不用,這實在可怕啊?!蔽赫骰卮鹫f:“從古以來喪失國家的君主,都是因為在安定的時候忘記了危亡,在清平的時候忘記了動亂,所以不能長治久安。如今陛下擁有天下,內外清平安定,能夠留心治國的方法,經常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那樣謹慎的心態,國家的氣運自然會長久。我又聽古人說:‘君主,是船;百姓,是水。水能把船浮起來,也能把船打翻。’陛下認為百姓的力量值得敬畏,確實是這樣。”太宗堅持竭力實行,毫不懈怠,幾年之間,天下安康和睦,突厥被打敗臣服,于是太宗對群臣說:“貞觀初年,人們都持不同意見,認為當今一定不能實行帝道、王道,只有魏征勸我推行。我聽了他的話,不過幾年,就做到中原安寧,邊遠的外族臣服。使我終于取得這樣的成就,都是魏征的功勞。”又回頭對魏征說:“玉雖然有美好的本質,但藏在石頭里,沒有遇上好的工匠去雕琢研磨,那就和瓦塊碎石沒有什么區別?!比绻錾虾玫墓そ?,就可以成為流傳萬代的珍寶。我雖然沒有美好的本質,被你雕琢研磨,多虧你用仁義來約束我,用道德來光大我,使我能有今天這樣的功業,你也確實是一個良好的工匠啊。(四)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早朝大明宮呈兩省僚友①賈至銀燭朝天紫陌②長,禁城春色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③,百囀流鶯繞建章④。劍珮聲隨玉墀⑤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⑥里,朝朝染翰⑦侍君王?!紓渥ⅰ舰儋Z至(718-772),唐代詩人,時任中書舍人(皇帝的文秘人員,負責起草詔令,參議政事和中書省管理)。兩?。褐搁T下省和中書省。②紫陌:通往皇宮的大道。③青瑣:皇宮門窗上的裝飾。④建章:漢代官名,這里指大明宮。⑤玉墀:宮殿前的臺階。⑥鳳池:即鳳凰池,在大明宮內,中書省所在地。⑦染翰:寫文章。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頷聯寫殿前楊柳低垂,流鶯婉轉啼鳴,暗示百官朝見皇上的宏大場面。B.銀燭照著昏暗的京城大道,詩人走到大殿時天色已亮,足見紫陌之長。C.大臣們走在玉石臺階之上,佩劍和佩玉發出聲響,反襯出早朝的肅靜。D.第六句從嗅覺角度表現早朝場景,華服染香,給早朝增添莊重的色彩。16.明代謝榛在《四溟詩話》中評價這首詩的特點是“格高氣暢”,展現出積極向上的情懷。請結合全詩加以分析。【答案】15.A16.①銀燭朝天,作者已經早早趕往朝廷,體現出恪盡職守的精神。②劍珮聲響,御香薰衣,走在大殿的臺階上,暗含朝廷官員的自豪之意。③勉勵兩省僚友,共沐皇恩,為朝廷建言獻策,體現積極治國的情懷?!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將早朝的莊嚴與春日的生機融為一體,既展現了皇權的威嚴,又體現了官員們的忠誠與責任感。詩中“劍珮聲”“御爐香”等細節,生動傳神,增強了畫面感。全詩語言典雅,情感積極?!?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A.“暗示百官朝見皇上的宏大場面”錯誤,此處描寫大明官的建筑,肅穆中透出春天的生機,但還沒有寫到百官朝見皇上的場面。故選A?!?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情感的能力。①首聯“銀燭熏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以“銀燭”點明天色未亮,此時的詩人已經擎燭趕往皇宮去上朝,體現出詩人恪盡職守、敬業盡責的精神。②頸聯“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寫百官上殿朝見皇帝的情景,百官劍佩聲隨早朝登階趨步,衣裳冠帶身沾御爐檀香,一方面表現出朝堂的莊嚴肅穆,同時暗示出官員的自豪。③尾聯“共沐恩波鳳池里,朝朝染翰侍君王”點題,是詩人勉勵兩省僚友,大家共受皇恩,同在朝廷任職,應該盡心盡力地侍奉君王,為朝廷建言獻策,體現出感恩效忠、積極治國的情懷。(五)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詢問幾位弟子的志向,表現了他長于啟發的特點。(2)張老師在講懷古詞時指出,詞人常以歷史遺跡的冷落荒涼表達興衰的感慨,比如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劉裕曾經住過的地方現在已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詩詞常借“樓”的意象來抒發情感,如“___________,_________”就把樓和思念之愁聯系在一起。【答案】(1)如或知爾則何以哉(2)斜陽草樹尋常巷陌(3)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二、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工(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下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這清明時節的雨。雨是女性,應該最富于感性。雨氣空濛而迷換,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濃的時候,競發出草和樹沐發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氣,也許那竟是蚯蚓和蝸牛的腥氣吧,必竟是驚蟄了啊。也許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許古中國層層疊疊的記憶皆蠢蠢而蠕動,也許是植物的潛意識和夢吧,那腥氣。18.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間沒有停頓,請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19.文中有兩處錯別字,請找出來并加以改正?!敬鸢浮?8.①表明這場冷雨下的范圍之廣,突出了其連綿不絕的特點。②表明作者的視野由近及遠,逐步地變得開闊。③與前文的短句搭配,給讀者錯落有致、酣暢淋漓的感覺。19.①“迷換”應為“迷幻”。②“必竟”應為“畢竟”【解析】【1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語句表達效果的把握能力。①畫橫線的句子中作者連用多個“雨下在”,列舉出雨所降落的不同地點,表明這場冷雨下的范圍之廣。沒有停頓的連貫敘述,讓讀者強烈感受到雨無處不在、鋪天蓋地的氣勢,突出了其連綿不絕的特點。②“雨下在他的傘上”屬于對近景的描寫,“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視野逐漸開闊,由對近景的描寫逐漸擴大到對遠景的描寫。甚至“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視野進一步擴大。所以,沒有停頓的連貫敘述表明作者的視野由近及遠,逐步地變得開闊。③前文使用了很多短句,而畫橫線的部分沒有停頓,屬于長句,所以長短句搭配,給讀者錯落有致、酣暢淋漓的感覺。【1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代常用規范漢字的能力。①本處形容雨氣,強調了迷蒙虛幻的特點,“迷換”應改為“迷幻”。②本處是說從節氣上說這時候終究是到了驚蟄了,“必竟”應改為“畢竟”。(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小題,11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近來,一些主打科學啟蒙的“科學玩具”受到家長關注,成為玩具市場的“新寵”。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引導孩子接觸科學,有助于在他們心中播下科學的種子??v觀科學史,不少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①,引導他們步入科學殿堂的,往往是小時候與科學的不期而遇。科學的魅力是無窮的,走近科學的方式是多樣的。其中借助“科學玩具”,能很好地培養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而激發科學熱情。但應看到,大部分“科學玩具”都使用了化工材料,而這些化工材料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制造“科學玩具”者不僅要在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方面下功夫,②。據媒體報道,很多“科學玩具”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它們在生產過程中,加入了對人體有害的化學原料,但是那些原料經歷了多個環節的再生產,毒性仍然存在。如果孩子們做好防范,如戴口罩、手套和護目鏡等,就能避免傷害。所以為“科學玩具”上好“安全鎖”很重要,那樣能讓孩子更好地與科學相遇。20.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1.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22.下列句子中引號的用法與文中“一些主打科學啟蒙的‘科學玩具’受到家長關注”中引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