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詩經采薇教案_第1頁
小學詩經采薇教案_第2頁
小學詩經采薇教案_第3頁
小學詩經采薇教案_第4頁
小學詩經采薇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學詩經采薇教案小學詩經采薇教案「篇一」《采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2、過程與方法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探究學習,通過這兩首詩歌中的鄉情之比較,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在更廣闊的閱讀視野中,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二、教學重點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三、教學難點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四、教學方法誦讀賞析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知識前提詳解1、作者作品簡介《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編定而成。《史記·孔子世家》說:共305篇。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政治上主張嚴格遵守“禮”,特別強調“仁”,對我國古代教育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整理編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詩經》《尚書》《禮記》《樂》《周易》《春秋》。其言論,主要記載在《論語》中,其思想,從漢朝后,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2、背景介紹《詩經》的305篇詩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作品,產生于今山西,陜西,河南,山東,湖北等地。大體上說,《風》是民間樂歌,《雅》是宮廷樂歌,《頌》是宗廟樂歌和舞歌。《風》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得最高文學成就。這些產生于民間的作品,或揭露當時的社會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現勞動生活的苦樂,或描述愛情婚姻的悲歡,從各個側面廣泛的展示了古代社會,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圖景。3、相關資料《詩經》的語言特點《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常常采用重章疊唱的形式,大量使用雙聲、疊韻、疊字的語匯。《詩經》是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文學一個光輝的起點。《詩經》的重章疊唱及表現手法《詩經》善于運用重章疊唱來表達思想感情,即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增強了詩歌的音樂性和節奏感,更充分的抒發了情懷。《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賦”是“敷陳其事而直言之”。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而“興”則是《詩經》乃至中國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興”字的本義是“起”。《詩經》中的“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系,表現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想。(二)、讓學生提前預習課文。尤其是重點字詞,句式,文章大體翻譯。小學詩經采薇教案「篇二」一.誦讀(形式可以多樣)詩歌,整體感知1.誦讀提示:四言詩的誦讀,一般讀成“二、二”節拍,即讀二字后稍作延長或停頓。例如: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2.聽錄音,領會閱讀技巧,明確本詩寫作內容。3.學生朗讀詩歌,指出《氓》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答案:“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二.再讀詩歌,疏通詞句1.翻譯詩歌,強調文言重點。(過程與方法:學生小組討論翻譯,8分鐘后,回報成果,老師總結并強調重點文言現象。)2.大屏幕展示重點,提問檢查。解釋下列紅顏色字詞的含義:(1)抱布貿絲。(2)至于頓丘。(3)匪我愆期。(4)將子無怒,秋以為期。(5)乘彼垝垣,以望復關。(6)泣涕漣漣。(7)既見復關,載笑載言。(8)體無咎言。(9)以爾車來,以我賄遷。(10)之耽兮,不可說也。(11)自我徂爾,三歲食貧。(12)淇水湯湯,漸車帷裳。(13)女也不爽,士貳其行。(14)二三其德(15)靡室勞矣。(16)夙興夜寐(17)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8)兄弟不知。(19)老使我怨。(20)總角之宴,言笑晏晏。(21)信誓旦旦三.通過“老師設計問題→學生討論探究→老師指導總結”的過程鑒賞領悟1.本詩的主題思想是什么?詩歌敘述了女子從戀愛到被遺棄的經過,批判男子的負心。2.詩中塑造了怎樣的一個女子的形象?對愛情與幸福有誠摯的追求、勤勞無辜被棄、無奈,不能抗爭命運溫柔、堅強3.本詩采用怎樣的敘述角度?有何作用?運用“我”(第一人稱)的好處:便于直抒胸臆,讀來更具親切感、真實感。4.說出《氓》使用“比興”手法的句子的好處。“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好處:結構上,(1)在敘事中插入比興句,是敘事暫時中斷,這樣就避免了敘事的平鋪直敘,一覽無余;(2)所插入的比興句在內容上又起了暗示作用,讀者能從中意識到女子的婚后生活并不美滿,因此,敘事的線索似斷似連;小學詩經采薇教案「篇三」教學目標:1、反復朗讀,體會士卒戍邊與思鄉的情感矛盾,把握其豐富而復雜的感情2、品味本詩的語言美,賞析其重章疊句手法的藝術魅力教學重點:理解詩歌豐富而細膩的感情,思鄉與愛國的矛盾教學難點:理解詩歌對戰爭的復雜情感課時安排:1課時教法與學法: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采用誦讀法和分析法進行教學(1)誦讀法是學習古詩最基礎、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關鍵是要根據情感的變化,讀出節奏、語氣、語調而把握文意,體味感情(2)分析法在于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引下對課文的思想內容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了解詩中體會的情感,體現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關于學法,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主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詩歌,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目標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課文思路的任務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學過程:一、導入我們軍訓時學了軍歌,大家還記得嗎?有一首很好聽的軍歌,叫做《說句心里話》,聽過嗎?唱的是什么啊?(學生答:想家)什么人想家?(學生答:戰士),學過范仲淹的《漁家傲》嗎?(學生背: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種表達戰士思鄉的感情,我們現在歌唱,宋人也在歌唱,那么更早的時候有沒有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詩經·小雅》的《采薇》二、朗讀課文三、內容分析1.詩歌表達了什么情感?明確:戰士思鄉由此引出詩歌的兩大主題:思鄉戰爭(板書)2.劃分段落明確:123章寫集中寫思鄉,45章集中寫戰爭,6章寫歸鄉3.前三章寫的思鄉的感情有什么變化?怎么體現出來的?明確:1)逐漸加深2)直接表現的語句:憂心烈烈憂心孔疚間接表現的句子:薇的變化(作柔剛)時間的流逝(莫止陽止)分析:我戍未定,靡使歸聘聯系: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4.詩歌前三節詩句有什么的特點?這種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確:手法:詩歌前三節的語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復,只在句子的個別出換幾個字,這種手法叫“重章疊句”。作用:內容上,通過反復可以更加深刻地表達戰士戍邊遠離家室、歷久不歸的凄苦心情以植物的生長暗示時間流逝,時序更替,而人物內心的焦慮、痛苦也隨之加重,從而突出了主題音節和結構上造成了回環往復的效果,再加上疊音詞,一唱三嘆,音節和諧,體現了詩歌的音樂美,有利于情感的抒發5.我們學習過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在前三章中找一找明確:前三章整體上是賦,采薇是興6.四五章描寫戰爭寫了什么內容?體現什么感情?提示:寫戰爭一般應該寫戰場上的刀光劍影,廝打拼殺而本詩這樣寫了嗎?沒有明確:寫了戰車、戰馬、象弭、魚服等細節,又用了“四牧業業”、“四牧骙骙”、“四牧翼翼”等疊音詞,用賦的手法,極寫戰馬之強壯,步伐之整齊,裝備之精良傳達出抒情主人公強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勝的信念和飽滿的愛國熱情7.結合前三章,說一說詩中對戰爭的情感、態度如何?明確:既有自豪感,榮譽感,是出于保家衛國的愛國之情,又有無奈厭倦,是由于戰爭帶給人們的傷害和苦難8.最后一章寫了什么景?什么情?明確:大雪紛飛,一個疲憊的戍卒孤獨的走在漫長的回家路上充滿了哀傷的感情9.為什么凱旋生還,還要傷悲?(討論)明確:1)雨雪霏霏,載渴載饑,長路漫漫2)對家人的擔心(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3)長久的戰爭造成的傷害10.本詩的最后一章歷來評價很高,《世說新語》:謝公(謝安)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謝玄)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圣經若論佳句,譬諸九天而較其高也試著賞析一下鑒賞:這四句包含了兩個情景交融的畫面,以景顯情,韻味無窮,非常經典當年我離開家鄉,戍守邊關,正是風光旖旎的春天,春風中絲絲垂柳,仿佛親人難分難舍的牽掛,生死未卜,離家的心是多么傷痛!現在,經過多少歲月,經過多少磨難,九死一生,終于迎來了勝利的這一天,終于可以回家了!然而陪伴我的只有風,只有雪,不禁百感交集,凄愴難言回家的路那么漫長,誰理解自己這么多年在外奔波的痛苦、返家路上的艱辛和內心的悲傷啊!評價:1、以往昔之虛襯眼前之實,以眼前之樂襯內心的悲苦2、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含蓄蘊藉,耐人尋味3、“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對比,突出不勝今昔之感4、大雪交加,饑渴難當,情景實悲5、語調低沉,低回往復,氣氛悲愴四、小結讀罷全詩,我仿佛看到了這個身心交瘁的戍卒,冒著雨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雨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拓展閱讀:詩經采薇的作者《采薇》是《詩經·小雅》中的一篇。歷代注者關于它的寫作年代說法不一。但據它的內容和其它歷史記載的考訂大約是周宣王時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獫狁(即后來的匈奴)已十分強悍,經常入侵中原,給當時北方人民生活帶來不少災難。歷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邊外和命將士出兵打敗獫狁的記載。從《采薇》的內容看,當是將士戍役勞還時之作。詩中唱出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詩經》存三百零五篇,分《風》、《雅》、《頌》三部分。《風》有十五國風,是出自各地的民歌,這一部分文學成就最高,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征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于我們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后來,《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無《樂》)之一。小學詩經采薇教案「篇四」《采薇》情景交融,寓情于景,今昔對比,寫出了戍邊戰士回鄉歸途中傷心悲苦的心情。一、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進一步認識故鄉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意義,以此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2研習文本,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3進一步認識詩歌的文體特點,在把握情感的基礎上,能讀出詩歌的節奏、韻味。過程與方法1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2探究學習,通過這兩首詩歌中的鄉情之比較,探討詩歌中的鄉思情結的內涵,體驗這一美好的感情。3鑒賞詩歌,從詩歌的意境、表達手法等方面對文本進行比較鑒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體驗家園之思對一個人的成長的影響,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2在更廣闊的閱讀視野中,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二、教學重點1了解家園之思的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熱愛家鄉故土的感情。2培養獨立閱讀、獨立思考的能力,表達自己的體驗感受,展開與文本、編者、老師、同學的對話交流。3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三、教學難點比較鑒賞這兩首詩歌在表現手法上的異同,提高詩歌鑒賞水平。四、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投影儀、講義五、課時安排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課前預習布置學生獨立預習,完成學習過程評價表。項目敘述或回答歸納?整理1學習本板塊時,你有哪些字不會讀?積累了哪些詞語?2你了解哪些有關《詩經》和“荷馬史詩”的文學常識?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節嗎?4標畫出詩中體現“古典的鄉愁“的句子,寫出你自己的感受。思考?感悟1《采薇》一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你認為哪些詩句最能表現這種情感?2《奧德賽》通過哪些描寫烘托了奧德修斯回歸故里的決心?發現?創新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查閱相關資料,找出古人對這兩句詩的評價,談談你的看法。2寫一首詩或一段文字表達你對“鄉愁”的新的體驗。評價:課前檢查與反饋:1字音玁狁(xiǎnyǔn)不遑(huáng)不來(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喧囂(xiāo)寰宇(huán)神裔(yì)肴饌(yáo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歸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ēi)載渴載饑(zài)整飭(chì)2字形靡(靡費)聘(聘請)霏(煙霏)遁(遁詞)睽(眾目睽睽)糜(糜爛)騁(馳騁)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戎(戎裝)彌(彌漫)飭(整飭)徨(彷徨)戌(戊戌)戒(戒嚴)弭(消弭)傷(傷感)3解釋加點字靡室靡家(無)不遑啟居(空閑)載饑載渴(又)靡使歸聘(問候)歲亦陽止(農歷十月)憂心孔疚(很,非常)戎車既駕(已經)四牡業業(高大的樣子)雨雪霏霏(下雪)我行不來(慰勞,勸勉)彼爾維何(花盛的樣子)維棠之華(同“花”)彼路斯何(同“輅”,大車)歲亦莫止(同“暮”,年底)4文學常識填空①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共收入詩歌篇,又稱“詩三百”,分為“”、“”、“”三部分。“”即國風,就是各國土樂;“”是周朝王畿之樂;“”是專門用于宗廟祭祀的音樂。這本詩集的主要表現手法有“”、“”、“”三種。②相傳著名史詩《伊利亞特》、《奧德賽》為(國籍)盲詩人(人名)所作。5翻譯下列句子①我心傷悲,莫知我哀:②我戍未定,靡使歸聘:③憂心孔疚,我行不來:④君子所依,小人所腓:6默寫填空,。,。,。我心傷悲,莫知我哀。(二)新課導入(從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詩導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里,大陸在那頭。這是臺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家園,每個人都擁有融于自己的血脈的故土親情。對故土的情結對一個人的影響常常是終生的,有時甚至讓人魂牽夢繞,蕩氣回腸。為什么?讓我們到我國文學的源頭和西方文學的源頭中去體驗一下這種美好的情感吧!(三)整體感悟1自主學習《采薇》。自行誦讀、翻譯,了解作品主旨,當堂成誦。2全班交流,師生評點。①誦讀小學詩經采薇教案「篇五」教學目標:1、

閱讀《詩經·采薇》、《春夜喜雨》等詩歌,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歌的大意。2、

了解詩歌的起源,感受我國詩歌的博大精深。3、

初步學會詩歌欣賞。教學重點: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大體把握詩歌大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教學難點: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教學準備:課前搜集有關《詩經》和有關描寫雨的詩的有關資料。教學設計: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師:同學們,詩歌就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從古至今涌現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許多偉大的詩人。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來的文化瑰寶。二、走近《詩經》師: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已經有兩千多年詩歌的歷史了。通過課前的資料搜集,你們對于《詩經》有了哪些了解?1、交流搜集到的《詩經》的資料。2、師簡介:《詩經》課件出示:《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也就是前1100年到前600年,約五百多年間的詩歌305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首。《詩經》中的詩當初都是配樂的歌詞,按當初所配樂曲的性質,分成風、雅、頌三類。3、學習《詩經·采薇》師:那兩千多年前的詩你們會讀嗎?(1)出示古詩。師:拿到一首詩,我們要注意讀出它的節奏來。(指名讀,齊讀)(2)學生自由讀古詩,在書上標出不懂的地方。師:書聲瑯瑯,真好聽,能讀懂嗎?請同學們自由讀這首詩,有什么不懂的怎么辦?(同學支招)借助注釋、《詞語手冊》、請同學幫助。(3)學生匯報學習情況。師:通過自學與討論,你們有了哪些收獲?誰愿意來和大家說一說?(師相機介紹整首詩的意思)(4)品悟意境。師:這雖然只是《采薇》中的兩句,但這一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被稱為《三百篇》中最佳詩句之一。正因為它寫出了戰士們的悲傷的家園之思。(5)有感情地背誦。師: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嗎?4、總結學法師:我們剛才是怎么來學習《采薇》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并出示。有節奏地朗讀──結合資料自學──背景介紹、品悟意境──背誦三、走近描寫“雨”的古詩師:我國的古詩創作在唐朝進入了鼎盛時代,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首唐詩,杜甫的《春夜喜雨》。1、讀出詩的節奏A、指名朗讀,正音特別是重的讀音。B、指導讀出詩的節奏。2、生自學《春夜喜雨》。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詩的意思。3、集體交流,互相補充。4、師介紹《春夜喜雨》的創作背景。課件出示:《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肅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時寫的。此時杜甫因陜西旱災來到四川定居成都已兩年。他親自耕作,種菜養花,與農民交往,因而對春雨之情很深,寫下了這首詩描寫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師:從詩的字里行間能體會到這是一場好雨、令人喜歡的雨嗎?A、生談自己的想法B、一起來朗讀詩的賞析,想想它是從哪些方面來對這首詩進行賞析的?(交流)C、師總結:相信通過對詩的意思和背景的了解,多讀幾遍古詩,你一定也能品出詩歌的味道來。5、知識競賽題師:其實在我們的古詩的海洋中描寫雨的詩有很多,相信你們課前也了解了不少,下面我們來一場“雨的古詩知多少”?看看哪個學習小組知道的最多。課件依次出示:第一關:請填出這是什么雨?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南宋志南和尚《絕句》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第二關:請填出詩的空白處。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四、拓展延伸師:其實,我們中國的古詩寶庫中還有很多優秀的詩,課后,同學們可以確定一個主題搜集相關的古詩,找一首自己的最喜歡的學著課文寫一寫賞析。小學詩經采薇教案「篇六」教學目標:1.閱讀詩歌,大體把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