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思想與科技第2課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第1頁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思想與科技情境導入“稷”是齊國國都臨淄城一處城門名稱。“稷下”即齊都臨淄城稷門附近,齊國君主在此設置學宮。因學宮地處稷門附近而得名為“稷下學宮”。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行、私家主持特殊形式高等學府。中國學術思想史上這場不可多見、蔚為壯觀“百家爭鳴”,是以齊國稷下學宮為中心。它作為當初百家學術爭鳴中心園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學術爭鳴局面形成。百家爭鳴時期,出現了哪些主要思想家?第2頁第一單元中國古代思想與科技課標導航課程標準1.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主要意義2.了解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形成學習導航1.結合春秋戰國時代背景,了解諸子百家思想內涵2.了解百家爭鳴歷史意義第3頁一、孟子、荀子與儒家1.孟子(1)思想主張政治思想提出“_______”學說,要求統治者以仁愛之心對待人民,以德服人,爭取民心;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思想倫理觀念主張_________說,是“仁政”思想理論基礎氣節涵養提倡“養浩然之氣”,主張先義后利,舍生取義仁政人性本善第4頁(2)影響①孟子學說是對孔子學說繼承和發展。②唐代以后,《_______》一書被當做經典。③南宋朱熹將其列為“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之一,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孟子第5頁2.荀子(1)思想主張唯物思想“天行有常”“________________”倫理觀念主張“_______”,是禮法并施思想理論基礎政治思想治國應以禮教為主,_______并施制天命而用之性惡論禮法第6頁(2)思想特點及影響①荀子學說不為正統儒家所重視,被視為儒家異端。②作為戰國時期百家思想集大成者,荀子學說對中國哲學含有深遠影響。第7頁二、墨家、道家、法家與兵家1.墨家(1)主要代表:墨子,墨家學派創始人。(2)地位:代表下層勞動群眾利益,其思想被其它學派廣泛吸收,但到戰國以后便不受人們重視了。(3)思想:“______”、“非攻”;提倡“尚力”,主張“______”、“節葬”。兼愛節用第8頁2.道家(1)代表人物:莊子。(2)思想“齊物”“逍遙”天人觀任何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沒有區分對事物改變采取一個旁觀、超然態度天與人“不相勝”,人必須順應自然第9頁3.法家(1)代表人物:韓非。(2)思想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②社會是不停發展改變,主張_______革新。(3)評價:韓非思想適應建立統一_________政治體制需要,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理論基礎。變法中央集權第10頁4.兵家(1)代表人物:孫臏。(2)思想:要知道戰爭規律,注意利用和創造有利于己形勢,重視人作用。第11頁三、諸子百家思想歷史影響1.先秦時期諸子百家思想對后世文化學術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2._______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_______學說組成了多年傳統思想哲學基礎;_______思想中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理論武器。它們共同結構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本精神。儒家道家法家第12頁[易錯提醒]諸子百家中相反觀點(1)治國上,儒家主張“仁政”,反對嚴刑峻法;而法家主張法制,強調嚴刑峻法。(2)在人性上,孟子主張“性本善”;而荀子主張“性本惡”。(3)在對人與自然關系上,荀子主張“制天命”;而莊子主張“順自然”。(4)在人生態度上,儒家主張主動入世,強調社會責任;道家則主張“逍遙”人生態度,強調“超脫”。第13頁[易錯提醒]中國古代治國思想三種主要觀點(1)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國時偏重人作用,實施仁政。(2)法家——提倡“法治”,主張使用方法令來統一人們思想和行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3)道家——主張“無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強加給社會,順應時勢和民心。第14頁[輕巧識記]韓非認為法、術、勢都是君主統治伎倆,即“以君為主,法、術、勢相輔相成”。它們之間關系見下列圖第15頁[思維啟迪]在某中學歷史探究課上,學生從“怎樣遏制學生上課說話現象”角度表示他們對諸子百家思想了解。甲生說:“這是品德問題,應該以德教化。”乙生說:“這是違紀行為,應該嚴格處罰。”丙生說:“這是無意識,要讓學生自我覺悟。”請回答:他們描述所對應思想分別是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提醒:甲——儒家思想,乙——法家思想,丙——_______思想。道家第16頁[知識圖解]諸子百家地位與影響第17頁史料夫儒者以六藝為法,六藝經傳以千萬數,累世不能通其學……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雖百家弗能易也。墨者亦尚堯舜道……要曰強本節用,則人給家足之道也。此墨子之所長,雖百家弗能廢也。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于法,則親親尊尊之恩絕矣。……故曰“嚴而少恩”。若尊主卑臣,明分職不得相逾越,雖百家弗能改也。諸子百家思想觀點第18頁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勢,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司馬遷《史記·太史公自序》第19頁[探究問題]依據史料信息,說明司馬遷對諸子百家思想認識。提醒:(1)儒家重在“列君臣父子之禮,序夫婦長幼之別”,即重視“禮”,禮就是倫理和社會秩序。(2)墨家主張“強本節用”,發展生產,“則人給家足之道也”。(3)法家不別親疏貴賤(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主張嚴刑峻法(一斷于法),使用方法律制度維護統治。(4)道家主要思想是“無為”(道家無為,又曰無不為)。第20頁史料一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史料二墨子曰:“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喜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即語之兼愛、非攻。”史料三韓非曰:“夫嚴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惡也。故圣人陳其所畏以禁其衰,設其所惡以防其奸,是以國安而暴亂不起。”百家爭鳴第21頁[探究問題](1)史料一認為天下得失關鍵原因是什么?為此,孟子提出了怎樣政治主張?結合孟子生活時代分析這一主張在當初能否實現?(2)孔子“仁”主張是否和史料二中墨子“愛”一致,請說明理由。為何戰國時期墨家思想不被統治者重視?(3)概括孔子和韓非主張在目標上相同點和方式路徑上不一樣點。第22頁提醒:(1)原因:民心。主張:仁政。在諸侯爭霸、吞并戰爭年代,這一主張得不到諸侯認同,不可能實現。(2)不一致。孔子“愛”以血緣關系為基礎,有等級差異,墨子“愛”沒有等級差異。墨子思想代表下層民眾,尤其是手工業者利益,不符合戰國時期社會變革需要。(3)同:都是為統治階級提供治國方案。異:孔子主張以德治國,韓非主張以法治國。第23頁一、“百家爭鳴”局面出現原因和歷史意義1.原因(1)經濟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經濟發展,為學術文化繁榮提供了物質條件。(2)政治上:奴隸制度深入瓦解,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士大夫崛起。新統治階級還未有絕正確權威,思想氣氛寬松。各諸侯國競相招攬人才,禮賢下士成為社會風尚。士大夫也希望用自己思想主張實現治國平天下政治愿望。這么就使各個學派都有了發展機會。各種學派對社會變革現實發表不一樣看法,提出改革時弊各種方案。第24頁(3)階級關系上:奴隸主階級走向沒落,地主階級把持政權,新舊勢力斗爭激烈。(4)文化上: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造就了一大批知識淵博和閱歷豐富文士,也為學術繁榮提供了輿論陣地,出現了一批以傳輸文化、發展學術為宗旨社會力量,被稱為“諸子百家”。第25頁2.歷史意義:“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初和之后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起了巨大推進作用。先秦諸子百家對后世文化學術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共同組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本精神。“百家爭鳴”過程中各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特點。第26頁1.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這些主張產生共同社會背景是(
)A.社會動蕩矛盾尖銳
B.百家爭鳴趨于合流C.分封制度全方面瓦解
D.中央集權最終確立解析:本題考查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產生社會背景,回答時需注意問題“共同社會背景”。孔子是春秋時期思想家,墨子和孟子生活在戰國時期,C、D兩項分封制全方面瓦解和中央集權最終確立說法不符合本題,B項說法顯著錯誤,本題選A項。A第27頁2.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思想解放時代。各流派思想共同奠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基本精神。《全球通史》這么評論:“這是能夠了解,因為這兩家學說恰好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需要。”這兩家學說是(
)A.儒家、法家
B.儒家、道家C.法家、道家
D.道家、墨家解析:儒家思想精華是“克己復禮”,是對人行為理性抑制,道家則是逍遙無為,追求個人精神層面放松、充盈和逍遙,二者相互補充,滿足了中國人在理智和感情上需要。法家主張法治,墨家主張“兼愛”“非攻”,都屬于理智層面要求。B第28頁二、諸子百家思想主張所表達時代性1.儒家思想(1)春秋時期,孔子創建以“仁”為關鍵思想體系,其目標是緩解矛盾,維護奴隸主貴族統治,但在奴隸制瓦解時代,其思想未被重視。(2)戰國時期,孟子主張實施“仁政”,荀子主張“仁義”和“王道”,表達了新興地主階級主張改造舊制度,以利于封建統治發展需要。在當初諸侯割據混戰、封建制度確立時期,儒家思想未能適應統治者需要,只是諸子百家中大宗而已。第29頁2.道家思想(1)春秋時期,老子主張政治上“無為而治”,希望社會退回到“小國寡民”狀態,表現了其沒落、消極情緒,說明老子代表了沒落奴隸主貴族階層利益。(2)戰國時期,莊子繼承了老子消極思想。道家消極思想在春秋戰國時期是不適應社會發展時尚。3.墨家思想:代表小生產者利益墨子提出“兼愛”“非攻”,反應了戰國時期封建經濟發展,小生產者經濟實力增強,要求平等、反對戰爭愿望。在當初社會條件下,墨家主張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第30頁4.法家思想:戰國時期以韓非為代表法家提出中央集權、法治思想,表達了新興地主階級改造舊制度進取精神和加強封建集權迫切愿望,符合統治者富國強兵要求,為新興地主階級變法提供了理論依據,受到統治者歡迎和推崇。第31頁3.史載漢初曹參為相時,任官選取不善辭令忠厚長者,而對追逐功名利祿之徒一概不用;省事節用,量刑從寬;對下屬不苛察細過,虛懷自持。這種施政思想符合(
)A.儒家學說B.墨家學說C.法家學說D.道家學說解析:漢初因為經濟衰退,為適應休養生息政策需要,采取“黃老”思想治理國家。題干材料表達了“無為而治”治國理念。D第32頁4.“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異則事異。’”這段話反應了(
)A.孟子“仁政”學說B.墨子“兼愛”思想C.韓非變法革新主張D.莊子“齊物”觀點解析:“世異則事異”是論點,而“文王行仁義而王天下,偃王行仁義而喪其國,是仁義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是論據,論點表達了法家改革觀。C第33頁一、閱讀與思索(教材P10~P11)請結合上述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出現歷史背景,思索文化覺醒與社會大變革關系。提醒: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經歷著深刻變革。這場變革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壞,諸侯爭霸、吞并土地戰爭不停;“士”階層在政治上崛起,在學術上異常活躍;私學興起,文化下移。這些都為百家爭鳴局面出現創造了條件。所以社會大變革影響著文化覺醒,文化覺醒又為社會大變革提供了理論基礎。第34頁二、解析與探究(教材P11)結合上述兩則材料,分析儒家學派成為顯學原因。提醒:儒家思想中包含著維護統治秩序,緩解社會矛盾,使社會安定,確保生產發展等有利于統治者利益成份,孔子以后儒家學者對儒學加以改造,使之適應了統治者需要,對鞏固和延續封建統治,保持國家統一和穩定,起了十分主要作用。第35頁三、自我測評(教材P11)1.列舉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派別及其主要觀點。提醒:儒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孟子提出“仁政”學說,要求統治者重民,提出人性本善說,提倡“養浩然之氣”。荀子主張“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主張“性惡論”,認為治國應以禮教為主,禮法并施。第36頁墨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力”、“節用”、“節葬”。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莊子。他提出了“齊物”觀點,認為事物在本質上都是相同。在人生觀上莊子提出“逍遙”人生態度,認為天與人“不相勝”。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韓非。主張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社會不停發展改變,歷史永遠不會倒退,主張變法革新。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是孫臏。孫臏強調要知道戰爭規律,注意利用和創造有利于己形勢,重視人作用。他軍事思想被編為《孫臏兵法》一書。第37頁2.概括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歷史意義。提醒:戰國時期百家爭鳴,是中國學術文化、思想道德發展主要階段,奠定了中國文化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遠影響。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在經濟、政治、法律、哲學、軍事、外交、文學藝術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石油開采業的資源儲量與利用現狀考核試卷
- 竹材在復合材料領域的應用考核試卷
- 電子電路的智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考核試卷
- 童車制造企業市場拓展與渠道建設考核試卷
- 電視機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與實現路徑考核試卷
- 那一段什么的時光初三語文作文
- 理想初二語文作文
- 工藝美術創新與實踐考核試卷
- 移動通信技術在智慧金融的應用考核試卷
- 紙張與紙板生產中的質量檢測與控制考核試卷
- 《環氧樹脂綜述》課件
- 如何進行醫療垃圾的安全運輸
- 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急危重癥患者家屬護理課件
- 2024年中考數學幾何模型歸納(全國通用):18 全等與相似模型之十字模型(學生版)
- 海南師范大學《高等數學》2020-2021期末試卷B
- 溫度元件檢修規程
- 非暴力溝通(完整版)
- 全國小學數學優質課一等獎《雞兔同籠》教學設計
- 點凸焊操作工藝規程
- mpa政治學全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