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慶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北京市延慶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題PAGEPAGE1北京市延慶區2023-2024學年高一下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一、本大題共5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二則材料,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寫一本小說不容易,讀一本小說也不容易。平常人讀小說,往往以為既是“小”說,必無關宏旨,所以就隨便一看,看完了順手一扔,有無心得,全不過問。這個態度,據我看來,是不大對的。小說之所以能夠存在,并不是完全因為它“小”而易讀,可供消遣。反之,它之所以能夠存在,正因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別的文體所能替代的。小說是講人生經驗的。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才會知道處身涉世的道理。哲學能教咱們“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說說得那么有趣,那么親切,那么動人。因為哲學板著面孔說話,而小說則生龍活虎地去描寫,使人產生興趣,因而也就發生了潛移默化的作用。歷史也寫人間,似乎與小說相同。可是,一般來說,歷史往往缺乏文藝性,使人念了頭疼:即使含有文藝性,也不能像小說那樣圓滿生動,活靈活現。歷史可以近乎小說,但代替不了小說。世間恐怕只有小說能原原本本地描畫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義。就是戲劇也沒有這么大的本事,因為戲劇須擺到舞臺上去,而舞臺的限制往往讓劇本不能像小說那樣自由描畫。于此,我們知道了,小說是在書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僅供我們念著“玩”的。讀小說,第一能讓我們得到益處的,便是小說的文字。世界上雖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偉大小說,但是一般來說,好的小說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們讀小說時,不應只注意它的內容,也須學習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復雜的物態心態來;看它怎樣用最恰當的文字,把人情物狀一下子形容出來,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們眼前。況且一部小說,有景有人有對話,千狀萬態,包羅萬象,更使我們心寬眼亮,多見多聞;假若我們細心去讀的話,它簡直就是一部最豐富的最好的模范文。文字以外,我們該注意的是小說的內容。要斷定一本小說內容的好壞,頗不容易,因為世間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為小說的材料,實在不容易分別好壞。不過,我們可以這樣來決定:關心社會的便好,不關心社會的便壞。這似乎是說,要看作者的態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當作一個社會問題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當作一件好玩的事來說。前者的態度嚴肅,關切人生;后者的態度隨便,不關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給我們一些知識,一點教訓,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們消遣,白費了我們的光陰,所以不好。一部好的小說,必是真有的說,真值得說;它決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來支撐門面。作者要怎樣說,自然有個打算,但是這個打算絕不是把故事拉得長長的,好多賺幾個錢。所以,我們讀一本小說,絕不該以內容與穿插的驚奇與否而定去取,而是要以作者處理內容的態度和怎樣謀篇布局去定好壞。假若我們能這樣去讀小說,則小說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東西,而是對我們的為人處世和文學修養都大有裨益。(取材于老舍《怎樣讀小說》)材料二中國古代文人關于閱讀方法的討論由來已久。“好讀書,不求甚解”被后人視為陶淵明關于讀書方法的主張,也多用來解釋泛讀。“不求甚解”的讀書方法與揚雄“不為章句,訓詁通而已,博覽無所不見”、諸葛亮“觀其大略”的觀點一脈相承。宋人陸九淵也有類似觀點,“讀書不必窮索,平易讀之,識其可識者,久將自明,毋恥不知”。不在字句的解釋上過分深究的“泛讀”方法,已成為我國傳統的閱讀方法之一。朱熹對此多有質疑,他認為“泛觀博取,不若熟讀而精思”。又說“今人讀書,務廣而不求精,是以刻苦者迫切而無從容之樂,平易者泛濫而無精約之功”。他強調讀書方法在“熟讀精思”。“熟讀”要能做到“熟讀成誦”,這是“精思”的前提;“精思”應到“文字里面猛滾一番”,在文字不通的地方下死功夫,做到從無疑到有疑再到無疑,直至融會貫通,這便是“精讀”。中國古代文人的閱讀范圍,主要是《詩》《書》等經典、諸子及史籍,由于內容深湛,當然需要仔細揣摩。但對于浩如煙海的集部著作,泛觀才能博取,也是應有之義。晚清至1949年期間關于閱讀方法的著述,較有代表性的是馬雪瑞的《讀書法》。該書中的“讀書”是指狹義的閱讀書籍,不再泛指“治學”。作者也認為讀書方法有“精讀”“閱讀”(即泛讀)兩種,但其沒有像朱熹一樣將二者對立起來,而認為“精讀和閱讀,是讀書方法的兩個方式,須雙方兼顧,不能偏廢的”。馬雪瑞提出不同長短的閱讀材料應當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他認為“精讀”適用于短篇文章,“閱讀”適用于長篇文章,這一觀點顯然過于絕對化。在我國近現代閱讀史上,閱讀材料的最大變化就是時效性強、信息量大的報紙雜志的出現。相對“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報紙雜志最大的特點就是時效性強,信息量大。報紙雜志的大量涌現,必然導致人們閱讀方法的改變。近代主張“瀏覽”“速讀”的閱讀方法,是閱讀材料發生變化的必然。今天,除了傳統的紙質媒介外,各種電子閱讀媒介花樣迭出,且不斷更新,閱讀方法也需跟進。(取材于靳形《中國文人閱讀方法的演進》)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舍認為我們只有讀小說,才會明白人間,知道處身涉世的道理,讀哲學、歷史、戲劇等做不到這一點。B.老舍認為分析一部小說內容的好壞,應主要從作者在作品中表現的對社會人生和事件的態度的角度入手。C.陶淵明、諸葛亮等都采用泛讀法D.朱熹認為讀書應該做到融會貫通。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舍認為能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復雜的物態心態,能用最恰當的文字形容人情物狀的小說,才是讓我們受益匪淺的最好的小說。B.老舍認為讀小說時,只要我們關注作者處理內容的態度和謀篇布局的方法,就一定能夠明白為人處世的道理,提高文學修養。C.馬雪瑞認為,短篇文章應該“精讀”,而長篇文章應該“閱讀”,這值得我們借鑒。D.隨著時效性強、信息量大的報紙雜志的大量涌現,人們必然會選用相應的閱讀方法。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A.漢代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B.魯迅先生曾說:“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群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后深,博然后專。”C.培根曾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D.歌德說:“他們的作品從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得到一致的評價和尊敬……讓我們學習莫里哀,讓我們學習莎士比亞……”4.下列不屬于材料二中涉及的閱讀方法的一項是()A.熟讀精思 B.選讀跳讀C.不求甚解 D.瀏覽速讀5.在這個快餐化的時代,“游戲”文學等大行其道,文學的娛樂功能在放大,對經典的閱讀已經逐漸小眾化、邊緣化。我們應該怎么看待經典文學的存在?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答案】1.A2.C3.D4.B5.①經典文學永遠是時代的主潮,“文以載道,文以化人”仍是文學功能不可或缺的本質要素之一;②經典文學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態度,經典文學的“嚴肅”與通俗文學的“通俗”并非截然對立的關系;③經典文學的寫作態度須嚴肅,而其表現形式等可以豐富多樣、生動活潑;④經典文學追求作品內容的嚴肅性和表現形式的藝術性,能夠給人以審美享受、心靈沖擊和思想啟迪,仍有強勁的現實需求;⑤文學不僅有娛樂功能,也有教育、宣傳、認識等多種功能,不能因噎廢食,只講娛樂,而摒棄文學的教化功能。【解析】【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讀哲學、歷史、戲劇等做不到這一點”錯。根據材料一中的“哲學能教咱們‘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說說得那么有趣,那么親切,那么動人”“歷史也寫人間,似乎與小說相同”“歷史往往缺乏文藝性,使人念了頭疼:即使含有文藝性,也不能像小說那樣圓滿生動,活靈活現”等可知,并非做不到,而是這些文體不如小說有趣、親切、動人,小說更能讓人產生興趣,更能對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故選A。【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C.“短篇文章應該‘精讀’,而長篇文章應該‘閱讀’,這值得我們借鑒”錯,由原文“馬雪瑞提出長短不同的閱讀材料應當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是值得肯定也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但他認為‘精讀’適用于短篇文章,‘閱讀’適用于長篇文章,這顯然過于絕對化”可知,值得我們借鑒的是“提出長短不同的閱讀材料應當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和論據的能力。主要觀點:①對錯誤的讀書態度予以否定,說明讀一本小說也不容易;②談論了小說較哲學、歷史、戲劇等其他文學類型的優勢,點明小說在書籍里另成一格;③教給我們閱讀小說的方法。A.劉向的“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是說讀書的作用。B.魯迅先生講的是泛讀的作用。C.培根認為閱讀不同類型著作所受到的影響不同。D.歌德的話是強調要閱讀經典,可以作為論據支撐材料一觀點。故選D。【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材料二中沒有涉及到“選讀跳讀”的閱讀方法。故選B。【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①結合“一部好的小說,必是真有的說,真值得說……假若我們能這樣去讀小說,則小說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東西,而是對我們的為人處世和文學修養都大有裨益”可知,經典文學永遠是時代的主潮,“文以載道,文以化人”仍是文學功能不可或缺的本質要素之一。②結合“這似乎是說,要看作者的態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當作一個社會問題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當作一件好玩的事來說。前者的態度嚴肅,關切人生;后者的態度隨便,不關切人生”可知,經典文學強調的是文學寫作態度,經典文學的“嚴肅”與通俗文學的“通俗”并非截然對立的關系。③結合“要斷定一本小說內容的好壞,頗不容易,因為世間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為小說的材料,實在不容易分別好壞。不過,我們可以這樣來決定:關心社會的便好,不關心社會的便壞。這似乎是說,要看作者的態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當作一個社會問題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當作一件好玩的事來說。前者的態度嚴肅,關切人生;后者的態度隨便,不關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給我們一些知識,一點教訓,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們消遣,白費了我們的光陰,所以不好”“我們讀小說時,不應只注意它的內容,也須學習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復雜的物態心態來;看它怎樣用最恰當的文字,把人情物狀一下子形容出來,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們眼前。況且一部小說,有景有人有對話,千狀萬態,包羅萬象,更使我們心寬眼亮,多見多聞”可知,經典文學的寫作態度須嚴肅,而其表現形式等可以豐富多樣、生動活潑。④結合“一部好的小說,必是真有的說,真值得說;它決不求助于小小的技巧來支撐門面。作者要怎樣說,自然有個打算,但是這個打算絕不是把故事拉得長長的,好多賺幾個錢。所以,我們讀一本小說,絕不該以內容與穿插的驚奇與否而定去取,而是要以作者處理內容的態度和怎樣謀篇布局去定好壞。假若我們能這樣去讀小說,則小說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東西,而是對我們的為人處世和文學修養都大有裨益”可知,經典文學追求作品內容的嚴肅性和表現形式的藝術性,能夠給人以審美享受、心靈沖擊和思想啟迪,仍有強勁的現實需求。⑤結合“小說是講人生經驗的。我們讀了小說,才會明白人間,才會知道處身涉世的道理……于此,我們知道了,小說是在書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僅供我們念著‘玩’的”可知,文學不僅有娛樂功能,也有教育、宣傳、認識等多種功能,不能因噎廢食,只講娛樂,而摒棄文學的教化功能。二、本大題共6小題,共28分。(一)(18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齊王問孟子曰:“或謂寡人勿取燕,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諸侯將謀救燕。齊王謂孟子曰:“諸侯多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書》曰:‘傒①我后,后來其蘇②’。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③,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齊王不聽。已而燕人叛。齊王曰:“吾甚慚于孟子。”陳賈曰:“王無患焉。”乃見孟子,問曰:“周公何人也?”曰:“古圣人也。”陳賈曰周公使管叔監商管叔以商畔也周公知其將畔而使之與?”曰:“不知也。”陳賈曰:“然則圣人亦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三》)〖備注〗①傒(xī):同“徯”,等待。②蘇:文中指解救,拯救。③旄倪(máoní):老人和幼兒。6.下列對加點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五旬而舉之舉:攻克B.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增加C.置君而后去之置:丟棄,拋棄D.周公之過不亦宜乎宜:可以理解7.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B.何以待之大王來何操(《鴻門宴》)C.系累其子弟吾其還也(《燭之武退秦師》)D.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齊王跟孟子說,有人建議他不要攻占燕國,也有人建議他攻占燕國,還說如果不攻占燕國的話就會有天災。B.各國策劃援救燕國。齊王問孟子應該怎么辦,孟子勸齊王停止戰爭,施行仁政,但齊王沒有采納孟子的建議。C.燕國人紛紛反叛齊國,齊王嘆息說后悔沒有聽孟子的話,陳賈寬慰了齊王,并拜見孟子,為齊王犯錯找借口。D.孟子說,哪個國家更強大,燕國百姓就認為哪個國家能將他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百姓就歡迎哪個國家。9.文中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得分。陳賈曰A周公使B管叔監商C管叔以商D畔也E周公知F其將畔G而使之與?10.孟子是如何反駁陳賈的觀點的?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答案】6.C7.B8.D9.ACE10.①孟子反駁陳賈所列舉周公的事例說,作為弟弟的周公信任哥哥管叔,沒有預料到管叔會反叛,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的。

②孟子又將古代和現在的君子做對比,古代的君子能夠正視錯誤且知錯就改,現在的君子知錯不改,還找托詞掩飾錯誤,以此反駁陳賈的觀點。【解析】【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C.置:推舉。句意:推舉新的國君,然后離開燕國。故選C。【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連詞,表承接;/連詞,表轉折,可是。句意:如果攻占它而燕國的老百姓很高興,那就攻占它。/靛青是從藍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藍草的顏色更深。B.都是疑問代詞,什么。句意:用什么辦法來對待這件事?/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C.代詞,他們的;/語氣副詞,表商量,還是。句意:抓捕他們的子弟。/我們還是回去吧。D.代詞,它;/賓語前置的標志。句意:況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錯誤就改。/不知句子停頓,有疑惑解決不了。故選B。【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能力。D.“哪個國家更強大”錯誤。原文“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可見應該是哪個國家善待百姓,實行仁政,百姓就歡迎哪個國家。故選D。【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陳賈又說:“周公派管叔監視商朝舊地,管叔卻在商地反叛。周公知道管叔會反叛而派他去嗎?”“曰”是對話標志,其后A處斷開;“周公使管叔監商”中“周公”是主語,“使”是謂語,“管叔監商”是賓語,主謂賓齊全,其后C處斷開;“也”是句末語氣詞,后面E處斷開。故選ACE。【1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表達技巧的能力。由“陳賈曰:‘然則圣人亦有過與?’曰:‘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周公之過不亦宜乎”可知,孟子反駁陳賈所列舉周公的事例說,作為弟弟的周公信任哥哥管叔,沒有預料到管叔會反叛,這種錯誤是可以理解的。由“!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古之君子,其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豈徒順之,又從為之辭’”可知,孟子又將古代和現在的君子做對比,古代的君子能夠正視錯誤且知錯就改,現在的君子知錯不改,還找托詞掩飾錯誤,以此反駁陳賈的觀點。參考譯文:齊王請教孟子:“有人建議我不要攻占燕國,有人卻建議我攻占它。(我想,)以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五十天就攻克了,這靠人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只能是天意)。如果我不攻占它,一定會有天災。攻占它,怎么樣?”孟子回答說:“如果攻占它而燕國的老百姓很高興,那就攻占它,古人有這樣做的,周武王就是這樣。如果攻占它而燕國的老百姓不高興,那就不要攻占它,古人也有這樣做的,周文王就是這樣。(齊國)憑借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去攻打另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那里的老百姓)用竹筐盛著飯,用壺盛著漿湯來迎接齊軍,難道有別的原因嗎?就是為了跳出水深火熱的戰禍啊。如果新統治下水更深,火更熱,百姓又將轉而投奔別的國家了!”各國策劃援救燕國。齊王又對孟子問道:“各國都謀劃來討伐我,用什么辦法來對待這件事?”回答說:“我聽說過只占有七十里而能統一號令天下的例子,就是商王湯;沒聽說過擁有千里之廣的國家而總是畏懼別人的。《尚書》說:‘盼望我們的君主,他來了我們就可以獲得解救。’現在燕國虐待它的百姓,大王前往征服它,燕國人民認為是從水深火熱中拯救了他們,都簞食壺漿前來迎接仁義之師。您如果殺了他們的父兄,抓捕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祖廟,搬走他們國家的寶器,那怎么能行呢?天下本來就畏懼齊國的強大,現在齊國土地又增加了一倍,如果不施行仁政,那么就會招致天下的討伐。大王您應該立即下令,釋放被捕的老幼百姓,停止掠奪燕國的財寶,與燕國民眾商議,推舉新的國君,然后離開燕國,這樣做還來得及。”齊王卻沒有采納孟子的勸告。不久,燕國人果然紛紛反叛齊國。齊王嘆息道:“我真慚愧沒聽孟先生的話。”陳賈說:“大王不用擔心。”于是他前去見孟子,問:“周公是什么樣的人?”回答:“是古代的圣人。”陳賈又說:“周公派管叔監視商朝舊地,管叔卻在商地反叛。周公知道管叔會反叛而派他去嗎?”回答說:“周公預先不知道。”陳賈便說:“如此說來圣人也會犯錯誤嗎?”孟子說:“周公,是弟弟,管叔,是哥哥,周公的錯誤是可以理解的!況且古代的君子,有了錯誤就改;現在的所謂君子,有了錯誤聽之任之。古代的君子,他的過失像日食月食,人民都看得到;待到他改正,人民便更加景仰他。現在的君子,不但聽任錯誤不改,反而尋找托詞!”(取材于《資治通鑒·周紀三》)(二)(共10分)11.閱讀下面《紅樓夢》第五回的有關材料,回答文后問題。【判詞】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畫作】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曲詞】〔終身誤〕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1)根據判詞、畫作和曲詞來判斷,涉及到的兩位女子是()A.薛寶釵和史湘云 B.林黛玉和薛寶釵C.林黛玉和史湘云 D.薛寶釵和甄英蓮(2)“木石前盟”是指開篇神話中①和②的“還淚之說”。()A.①絳珠仙草②神瑛侍者 B.①警幻仙子②補天之石C.①空空道人②補天之石 D.①神瑛仙草②絳珠侍者(3)請根據曲詞推斷,男主人公有怎樣的性格和命運?談談你對他的看法。【答案】(1)B(2)A(3)這句曲詞暗示了賈寶玉對愛情的忠貞以及與林黛玉終究有緣無分,而與寶釵雖結為婚姻,但也終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與幸福的命運。【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可嘆停機德”是說薛寶釵有著合乎孔孟之道標準的女德,“金簪雪里埋”,“金簪”喻“寶釵”,“雪”同“薛”諧音,句意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的境遇。“堪憐詠絮才”,“詠絮才”本指女子詠詩的才華,這里表明林黛玉很有才華,“玉帶林中掛”,前三字倒讀與“林黛玉”三字諧音,是黛玉才情被忽略、命運悲慘的寫照。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能力。“木石前盟”,《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中表述為,“那僧笑道:‘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瑕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卻草胎木質,得換人形,僅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外,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尚未酬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由此可知,應填“絳珠仙草”和“神瑛侍者”。故選A(3)本題考查學生對經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以強烈的對比總起,顯示了寶玉思念前情的心情。語意是盡管他人都異口同聲稱贊寶釵與寶玉如金玉般匹配,強迫他們結合,但當事人寶玉卻不以為然,他懷念和眷戀的卻是他與黛玉的,被他人認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表現寶玉對寶釵的冷漠,又反襯出寶玉對黛玉終生難忘的眷戀之情。“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是寶玉經歷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認識。在未與寶釵成婚前,盡管寶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聽到他人對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對生活和愛情畢竟還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與寶釵的結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夢,因此發出“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嘆。“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一方面是寶釵在婚姻生活中對寶玉“舉案齊眉”的深情;另一方面是寶玉對包辦婚姻的憤懣不平心情,寶玉不能與自己所愛的黛玉結合,新婦寶釵縱使變成了孟光那樣舉案齊眉的賢婦,也不可能撫慰平息他痛苦不滿的心情。三、本大題共4小題,共22分。12.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答題。烏江項王廟嚴遂成云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①竟亡秦。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③不獨為靈均④.〖備注〗①巨鹿:項羽曾率各路義軍在巨鹿大破秦軍。②韓信:劉邦開國大將。投奔項羽,未得重用,轉而投奔劉邦。③招魂:《楚辭》中有《招魂》詩,據傳是宋玉為屈原而作。④靈均:屈原字靈均。(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寫自己看見項王廟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對項羽功過是非的叩問。B.頷聯借用“赦漢”和“亡秦”,突出了項羽的一些作為對時勢的巨大影響。C.頸聯以范增和韓信為例證,對項羽在楚漢之爭中的得與失作了全面評價。D.尾聯說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緒,從中也可見出作者對項羽的態度。(2)清人袁枚認為,詠史詩應當關注見解出新。下列詩句有“見解出新”的一項是A.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煙。(溫庭筠《蘇武廟》)B.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C.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李白《江上吟》)D.燕丹計盡問田生,易水悲歌壯士行。(張耒《荊軻》)(3)同樣是憑吊項羽,下面這首《夏日絕句》與《烏江項王廟》所抒發的情感有相近之處,又有不同之處。請結合具體詩句,作簡要分析夏日絕句注李清照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備注〗此詩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淪陷后,康王趙構帶著臣僚南逃,偏安于臨安(今杭州)。【答案】(1)C(2)B(3)兩首詩中都流露出對項羽的贊美。嚴詩中還包含有對項羽功業未竟的惋惜;李詩中還包含著對茍安于一隅的南宋朝廷的諷刺。【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C項,“對項羽在楚漢之爭中的得與失作了全面評價”表述錯誤;頸聯只寫了項羽不重視人才的一面,只寫了失,也并不全面。故選C。(2)本題考查對詩句含義的理解和觀點的評價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干要求,然后結合題干給出的提示,分析詩句中觀點是否符合題干要求,最后得出答案。A項,寫邊塞之景,并無新意。B項,此句一反人們慣常認為毛延壽致使王昭君不被皇帝賞識的觀點,提出“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的觀點,很有新意。C項,本句用典懷古,并無新意。D項,本句歌頌荊軻刺秦行為,并無新意。故選B。(3)本題考查了鑒賞詩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抓意象,挖內涵,意象是情感的載體,意象所體現出來的色調是情感的反映。然后還要品詩句,悟感情,作者在詩詞中常常會有情感的流露,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體現在只言片語上,要善于把握這樣的詞語,借此領悟感情。從“功罪千秋問鬼神”“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可見,詩人對項羽功業的贊美之意,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同樣,是贊美之意;但“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中,也包含了對項羽愛恨交織,他雖然建立起偉大的功業,卻也在楚漢之爭中決策錯誤,導致功業未竟,但作者仍舊愿意為他招魂,足見作者對他的懷念、推崇;而李清照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則是對南宋朝廷渡江后偏安一隅的諷刺。13.在橫線上填寫作品原句,要求書寫規范,字跡清晰。(1)《桂枝香·金陵懷古》一詞的下闋中,借景抒情,抒發物是人非的悲嘆之情的詩句是:“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奴嬌·過洞庭》中詞人借明亮的月光和燦爛的銀河,說自己“表里俱澄澈”的兩個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登岳陽樓》中,詩人由個人身世轉寫國事危難,不禁感傷涕零的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冉有說“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之后,特意強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是主動表達了謙遜的態度。(5)《諫太宗十思疏》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人們開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后。【答案】(1)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2)素月分輝明河共影(3)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4)如其禮樂以俟君子(5)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四、本大題共4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題。大自然的情感①可能是虛構越發遠離真實,脂粉過重讓美人日漸打折,我現在對作家筆下的文字心存懷疑,便自立法門。其中之一,看他們對大自然的態度和描寫,來衡量其真偽與深淺。這是一張PH試紙,靈驗得很。普里什文說過:“在大自然中,誰也無法隱藏自己的心跡。”②一直喜歡普里什文。沒有一個人能夠如普里什文傾其一生的情感和筆墨,專注書寫大自然。③“我以為是微風過處,一張老樹葉抖動了一下,卻原來是第一只蝴蝶飛出來了。我以為是自己眼冒金花,卻原來是第一朵花開放了。”誰能夠有這樣的眼睛?“在一支支春水流過的地方,如今是一條條花河。走在這花草似錦的地方,我感到心曠神怡,我想:‘這么看來,渾濁的春水沒有白流啊!’”誰能夠有這樣的情感?“春天暖夜河邊捕魚,忽然看見身后站著十幾個人,生怕又是偷漁網的,急奔過去,原來是十來株小白樺,夜來穿上春裝,人似的站在美麗的夜色中……”誰能夠有這樣的心思?④只有普里什文。這樣的眼睛,是大自然的眼睛;這樣的情感和心思,和大自然相通。也可以說,這樣的眼睛、情感和心思,屬于大自然,也屬于童話和赤子之心。⑤我信任的另一位作家是于·列那爾,緣于他曾經這樣寫過一棵普通的樹,他把樹枝、樹葉和樹根稱為一家人:“他們那些修長的枝柯相互撫摸,像盲人一樣,以確信大家都在。”就是這句,讓我感動并難忘。他還曾經這樣描寫一只普通的燕子,他把它看作和自己一樣寫文章的人:“如果你懂得希臘和拉丁文,而我,我認識煙囪上的燕子在空中寫出來的希伯來文。”他以平等的視角和姿態,將樹和燕子視作與人一樣。確實,我們不比一棵樹和一只燕子高貴和高明,甚至有時還不如。⑥很多年前,讀遲子建的小說《逆行精靈》,里面有一段雨過天晴后陽光的描寫,至今記憶猶新:“陽光在森林中高高低低地尋找棲身之處,落腳于松樹上的陽光總是站不穩,因為那些針葉太細小了,因而它們也就把那針葉照得通體透明。”⑦更多年以前,讀葦岸《大地上的事情》,說到他曾經在一次候車的時候看到一只麻雀,發現麻雀并不是平常所說的只會蹦跳,不會邁步,只不過是移動步幅大時蹦跳,步幅小時才邁步。這一發現,讓他激動,他說:“法布爾經過試驗推翻了過去昆蟲學家‘蟬沒有聽覺’的觀點,此時我感到我獲得了一種法布爾式的喜悅和快感。”⑧如今,誰還會在意落在松樹上的陽光,因為松針細小而“站不穩”這樣的小事?誰又會為注意麻雀和其他小鳥一樣會邁步,而涌出“一種法布爾式的喜悅和快感”?觀察的細致入微,來自潛心專注。眼睛視而不見或熟視無睹的粗心麻木,緣于心已經粗糙如搓腳石一般了。⑨去年,讀李娟的一篇文章。她說花的形狀和紋案“只有小孩子們的心里才能想象得出來,只有他們的小手才畫得出”。她說花開成的樣子,“一定有著它自己長時間的,并且經歷相當曲折的美好想法吧?”她說花散的香氣,“多么像一個人能夠自信地說出愛情呢!”她還說那些沒有花開也沒有名字的平凡的植物:“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它們能向四周抽出枝條,我卻不能;它們能結出種子,我卻不能;它們的根深入大地,它們的葉子是綠色的,并且能生成各種無可挑剔的輪廓,它們不停地向上生長……所有這些我都不能……植物的自由讓長著雙腿的任何一人都自愧不如。”⑩感動的原因,是她和上述那些值得信賴的作家一樣,有這種本事,平心靜氣,又氣定神閑,內心里充滿平等,又充滿真誠,把大自然中這些最為普通的一切,細膩而傳神地告訴給我。只有他們才有這種本事,信手拈來,又妙手回春一般,將這些氣象萬千的瞬間捕捉到手,然后定格在大自然的日歷上,輝映成意境雋永的詩篇、生命永恒的樂章。?誰能夠做到這樣?這樣對待大地上一朵普通的花、一條普通的河、一棵普通的樹,或一只普通的燕子或麻雀?我們會嗎?我們可以把花精致地剪成情人節里的禮物,可以在河里撈魚或游泳,可以到原始森林里去旅游或野炊,可以在落滿雪花的大樹前或爬到樹上去拍照片,但我們不會有春天里第一朵花開時瞬間的感覺,不會注意到陽光在松針上“站不穩”、麻雀會邁步、燕子會寫希伯來文字這樣的細微處,更不會面對平凡不知名的植物而心懷自愧之感。?想起英國的作家喬治·吉辛。幾乎和這位李娟一樣,他也曾經注意并欣賞過平凡的小花和無數不知名的植物,認為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在《四季筆記》一書里,他這樣說:“世界間還有什么比這更美妙的呢?在陽光普照的春晨,世上有多少人能這樣寧靜,會心地欣賞天地間的美景呢?每五萬人中能否有一人如此呢?”?我是嗎?是這每五萬中的一個?(取材于肖復興的同名散文)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誰也無法隱藏自己的心跡心跡:內心真實的想法B.渾濁的春水沒有白流渾濁:含有雜質不清澈C.也屬于童話和赤子之心童話:兒童的故事D.定格在大自然的日歷上定格:停留、確定15.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段用“PH試紙”形象地寫出“對大自然的態度”在衡量文字真偽方面的重要性。B.第②段作者解釋自己鐘愛普里什文的原因,也為下文引用普里什文的文字作鋪墊。C.第⑥段引用遲子建描寫陽光的文字,意在表明細致入微的描寫最能表現作家功力。D.第?段作者借英國的作家喬治·吉辛的話升華了全文的主題,卒章顯志,啟人思考。16.第?段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請簡析它們的表達效果。17.在作者看來,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大自然?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答案】14.C15.C16.本段連用三個反問,引發讀者對現實中人們遠離大自然、忽略大自然態度的反思。與幾位作家對大自然細心體察、熱情關注、尊重崇尚的態度形成對比。點明了要熱愛自然,回歸真誠這一主題。多組排比與反問連用,一氣呵成,使得情感的抒發淋漓盡致。17.①熱愛大自然,對大自然專注,懷著赤子之心;②與大自然平等,不凌駕于大自然之上;③要用平靜、細膩的心來觀察(欣賞)大自然中的美;④真誠而美好地描繪自然,詩意地描摹自然;⑤氣定神閑地享受自然,感受自然中平凡的美好;⑥要崇尚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對自然生命抱有謙卑的態度。【解析】【1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重點詞語含義的能力。C.童話:美好而純真的世界。故選C。【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C.“意在表明細致入微的描寫最能表現作家功力”錯誤,結合后文“感動的原因,是她和上述那些值得信賴的作家一樣,有這種本事,平心靜氣,又氣定神閑,內心里充滿平等,又充滿真誠,把大自然中這些最為普通的一切,細膩而傳神地告訴給我”可知,引用不是為了表明作家的功力,而是因為他們的對大自然的描摹方式和具體內容觸動了“我”。故選C。【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誰能夠做到這樣?這樣對待大地上一朵普通的花、一條普通的河、一棵普通的樹,或一只普通的燕子或麻雀?我們會嗎?”,文段連用三個反問,表達肯定的意思,很少有人能像那些值得信賴的作家一樣去對待大地上的普通事物,我們都不會。反問的運用能引發讀者對現實中人們遠離大自然、忽略大自然態度的反思。“誰能夠做到這樣?”“我們會嗎?”即我們做不到像作家那樣充滿平等與真誠,把“我們”對自然的態度與幾位作家對大自然細心體察、熱情關注、尊重崇尚的態度形成對比。點明了要熱愛自然,回歸真誠這一主題。四個“可以……”句式的句子和三個“不會……”句式的句子,構成排比,與反問句連用,一氣呵成,極富氣勢,讀來朗朗上口,使得情感的抒發淋漓盡致。【1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圍繞關鍵信息“對待大自然的態度”來篩選并概括信息即可。結合“這樣的眼睛,是大自然的眼睛;這樣的情感和心思,和大自然相通。也可以說,這樣的眼睛、情感和心思,屬于大自然,也屬于童話和赤子之心”可概括出,熱愛大自然,對大自然專注,懷著赤子之心;結合“以平等的視角和姿態,將樹和燕子視作與人一樣。確實,我們不比一棵樹和一只燕子高貴和高明”可概括出,與大自然平等,不凌駕于大自然之上;結合“有這種本事,平心靜氣,又氣定神閑,內心里充滿平等,又充滿真誠,把大自然中這些最為普通的一切,細膩而傳神地告訴給我”可概括出,要用平靜、細膩的心來觀察(欣賞)大自然中的美;結合“充滿真誠,把大自然中這些最為普通的一切,細膩而傳神地告訴給我”“信手拈來,又妙手回春一般,將這些氣象萬千的瞬間捕捉到手,然后定格在大自然的日歷上,輝映成意境雋永的詩篇、生命永恒的樂章”可概括出,真誠而美好地描繪自然,詩意地描摹自然;結合“平心靜氣,又氣定神閑”“她還說那些沒有花開也沒有名字的平凡的植物:‘哪一株都是不平凡的’”可概括出,氣定神閑地享受自然,感受自然中平凡的美好;結合“以平等的視角和姿態,將樹和燕子視作與人一樣。確實,我們不比一棵樹和一只燕子高貴和高明,甚至有時還不如”可概括出,要崇尚大自然,尊重大自然,對自然生命抱有謙卑的態度。五、本大題共3小題,共64分。語言基礎運用。(6分)18.閱讀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網絡文學平臺自身也在快速發展。不得不承認,網絡文學作品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對玄幻、仙俠、武俠等門類趨之若鶩,很大程度上與網絡平臺的利益博弈有關。作為網絡文學平臺經營者,自然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在文學作品選擇上會注重市場價值而忽視社會價值。功利之下,也難免會有很多網絡文學作家,只求作品成功率、瀏覽量,而忽視作品的質量及現實意義。就像工廠流水線機械地出產品,除了量的累積,沒有質的提升。甚至_____①_____讀者,還導致_____②_____,使得一些庸俗、不健康的作品③登于網絡平臺,腐蝕受眾。如今,無論是出于競爭的需要和自身意識的提高,抑或是有關部門監管的強化,均使得網絡文學平臺必須調整方向和思路,更多地在作品意義、題材、價值上動腦筋了。當然,網絡文學發展還需各方助力,共同推動網絡文學的繁榮與發展,讓網絡文學平臺盛開現實題材之花。比如,對網絡文學要加大引導和鼓勵的④,尤其是要多獎重獎。甚至,包括茅盾文學獎之類的重大獎項,是不是也應予網絡文學應有的提名乃至得獎機會?讓網絡文學作家有更高的積極性和更強的責任感去創作。(1)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詞語,全都恰當的一項是()A.引導魚龍混雜堂而皇之力度B.誤導泥沙俱下堂而皇之力度C.誤導魚龍混雜冠冕堂皇力量D.引導泥沙俱下冠冕堂皇力量(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A.無論是出于競爭的需要和自身意識的提高,抑或是有關部門監管的強化,均使得網絡文學平臺必須調整方向和思路,更多地在作品題材、意義、價值上動腦筋了。B.無論是出于競爭的需要,還是自身意識的提高,抑或是有關部門監管的強化,均使得網絡文學平臺必須調整方向和思路,更多地在作品意義、題材、價值上動腦筋了。C.無論是出于競爭的需要和自身意識的提高,抑或是有關部門監管的強化,均使得網絡文學平臺必須調整方向和思路,更多地在作品價值、意義、題材上動腦筋了。D.無論是出于競爭的需要,還是自身意識的提高,抑或是有關部門監管的強化,均使得網絡文學平臺必須調整方向和思路,更多地在作品題材、意義、價值上動腦筋了。【答案】(1)B(2)D【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第一空,引導:帶領,使跟隨。誤導:指導做錯誤的事,錯誤的指導。貶義。語境是指錯誤的指導讀者,這里應選用“誤導”。第二空,泥沙俱下: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魚龍混雜:形容好人和壞人混在一起。一般只用于人,范圍較小。這里指事物好壞混雜,應選用“泥沙俱下”;第三空,冠冕堂皇:形容外表莊嚴體面的樣子。堂而皇之:形容公開或不加掩飾。語境是指一些庸俗、不健康的作品外表莊嚴體面的登于網絡平臺,腐蝕受眾,應選用“冠冕堂皇”。第四空,力量:力氣,有分量。力度:指力量的強度。與“加大”搭配,應選用“力度”。故選B。(2)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畫橫線句子的語病有:一是不合邏輯,關聯詞語“無論”后面的內容,應該具有不確定性或選擇性,“和”表并列關系,應改為“還是”;二是語序不當,“意義、題材、價值”的語序有問題,正確語序應該是“題材、意義、價值”。故選D。19.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壓縮成一段話,不超過50個字。“河南青臺遺址發現的‘北斗九星’標志物大小與天體實際亮度基本一致,為天文遺跡無疑”。8月27日,正在鄭州參加“第二屆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的考古學家們在現場考察滎陽青臺新石器時期遺址時再次發出驚嘆,認為5000多年前的鄭州先民已會觀象授時,并具備成熟的禮制。1981年至1988年,鄭州市文物部門先后對青臺遺址進行了6次發掘,在一個甕棺中發現了灰白色碳化絲織物,在另外一個甕棺中還發現了褐灰色碳化紡織物碎片及塊狀織物結塊。后經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鑒定,這些織物殘片屬于桑蠶絲織物,“其中一塊就是我們所說的綾羅綢緞中的羅,而且是經過染色處理的彩色絲綢制品。”顧萬發說,“這些絲綢距今5300至5500年左右。”【答案】河南考古發現“北斗九星”標志物、彩色絲綢,證實5000多年前先民已會觀象授時、養蠶織羅。【解析】本題考查壓縮語段的能力。此類題目要先明確題干的要求,本題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壓縮成一段話,不超過50個字”,那么作答時要先逐一劃出關鍵語句(信息),然后明確敘述的主體。一句話概括往往為“敘述主體——事件——(意義)”。如本題所給材料的關鍵信息,第一段“河南青臺遺址發現的‘北斗九星’標志物大小與天體實際亮度基本一致,為天文遺跡無疑。”第二段“這些織物殘片屬于桑蠶絲織物”“而且是經過染色處理的彩色絲綢制品”“這些絲綢距今5300至5500年左右。”將兩段內容結合,即“河南考古發現‘北斗九星’標志物、彩色絲綢,證實5000多年前先民已會觀象授時、養蠶織羅”大致內容。作文(50分)從下面兩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自律,是對各種欲望的自我控制,是一種積極而主動的人生態度。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就要學會自律。自律源于人們對成功的追求和渴望,主要表現在道德修養、組織紀律和意志品質上的自我控制。當自律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一個人的人格、智能、才能就會變得更加完善、出類拔萃。讀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