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33∕T 1221-2020 建筑施工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_第1頁
(高清版)DB33∕T 1221-2020 建筑施工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_第2頁
(高清版)DB33∕T 1221-2020 建筑施工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_第3頁
(高清版)DB33∕T 1221-2020 建筑施工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_第4頁
(高清版)DB33∕T 1221-2020 建筑施工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2020年第58號現批準《建筑施工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技術規程》5月1日起施行。本標準由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管理,杭州市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并在浙江省住房2020年12月7日根據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7年度浙江省建筑節能3號),規程編制組通過廣泛調研,認真總結國內建筑施工承插本規程共分為9章和5個附錄,其主要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和符號、構配件、荷載、設計、構造要求、施工、檢查和驗程質量安全監督總站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全監督總站(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莫干山路100號耀江國際大廈B座,郵編:310005),以供修訂時參考。馬小平楊紹紅金小忠李為群趙飛華尉偉麗李水明黃科鼎董菁駱云飛劉偉柴成棟金英陳孟諸國強 2 22.2符號 4 73.1一般規定 73.2立桿和水平桿 93.3其他構配件 4.2荷載標準值和荷載效應組合 5.1一般規定 5.2水平桿件計算 5.3立桿穩定性計算 20 225.5地基承載力計算 236構造要求 24 24 266.3水平桿 276.4剪刀撐 27 297.1施工準備 297.2地基與基礎 7.3搭設 297.4拆除 308檢查和驗收 328.1一般規定 8.2地基與基礎 8.3構配件 349安全管理 36附錄A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主要構配件及規格 附錄B立桿計算長度附加系數k和立桿等效計算長度系數μ 附錄C構配件尺寸偏差 附錄D主要構配件力學性能試驗方法 附錄E模板支架施工驗收記錄表 本規程用詞說明 49引用標準名錄 2 2 43Elementsand 7 9 4.1Loadclassificati 4.2Loadstandardvalueandloa 5.1Generalrequiremen 5.2Designofhorizontaltubes 5.3Designofuprighttubes 205.4DesignofU-headjackandbasejack 225.5Desigoffoundationcapacity 6Detailingrequi 246.1Generalrequiremen 24 6.4Diagonalbra 29 29 29 30 328.2Inspectionandacceptanceofbaseandfoundation 33 34 AppendixATypeandSpecification AppendixBEquivalentLength AppendixCInspectionofSizeofElements AppendixEInspectionandAcceptan 47ExplanationofWordinginTh 50 1.0.1為規范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的設計與施工,做到技術先進、經濟適用,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制定本規程。1.0.2本規程適用于浙江省建筑工程水平向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的設計與施工。1.0.3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的設計與施工除應符合本規程外,尚應符合國家和浙江省現行相關標準的規定。2術語和符號2.1.1模板支架formworksupport用于支撐模板的臨時結構。2.1.2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disklocksteeltubularform-由立桿、水平桿、剪刀撐、可調底座和可調托撐等構配件組成,立桿采用套管承插連接、水平桿采用桿端焊接端插頭插入立桿輪扣盤連接的模板支架。2.1.3輪扣節點disklockjointnode模板支架立桿輪扣盤與水平桿端插頭的連接部位。2.1.4輪扣盤disk焊接于立桿上,用于連接水平桿的環形孔板。2.1.5端插頭plug焊接于水平桿兩端,用于連接立桿上輪扣盤的楔形插頭。2.1.6立桿uprighttube鋼管上焊接輪扣盤或同時焊接連接套管的豎向支撐桿件。2.1.7立桿連接套管connectcollarofuprighttube焊接于立桿一端,用于立桿豎向接長的專用外套管。2.1.8水平桿ledger兩端焊有端插頭,用于與立桿連接的水平桿件。2.1.9橫向水平桿transversehorizontaltube垂直于梁設置的水平桿。2.1.10縱向水平桿longitudinalhorizontaltube沿梁長度方向設置的水平桿。2.1.11立桿間距spacebetweenuprighttubes模板支架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2.1.12立桿橫距transversespacingofuprighttube模板支架橫向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2.1.13立桿縱距longitudinalspacingofuprighttube模板支架縱向相鄰立桿之間的軸線距離。2.1.14步距liftheight上下相鄰水平桿軸線間的垂直距離。設于立桿下的支承板。2.1.16可調底座basejack安裝在立桿底端可調節高度的底托。2.1.17可調托撐U-headjack安裝在立桿頂端可調節高度的頂托。2.1.18底模bottomform與新澆筑混凝土下表面直接接觸的承力板。2.1.19方木rectangulartimber支撐底模的矩形承力木材。2.1.20掃地桿bottomhorizontaltube貼近樓面或地面設置,連接立桿根部的水平桿。2.1.21剪刀撐diagonalbracing模板支架中成對設置的交叉斜桿。2.1.22豎向剪刀撐verticaldiagonalbracing沿模板支架豎直面設置的剪刀撐。2.1.23水平剪刀撐horizontaldiagonalbracing沿模板支架水平面設置的剪刀撐。2.1.24模板支架高度heightofformworksupport模板支架底到新澆筑混凝土結構上表面的距離。2.1.25高大模板支架hightallformworksupport高度8m及以上,或跨度18m及以上,或施工總荷載15kN/m2(設計值)及以上,或集中線荷載20kN/m(設計值)及以上的模板支架。2.2.1荷載和荷載效應Gk——支撐架上永久荷載標準值;Mck——水平桿中由所有永久荷載產生的彎矩標準值之和;Mok——水平桿中由施工荷載產生的彎矩標準值;Ms——水平桿彎矩設計值;Mw——計算立桿段由風荷載產生的彎矩設計值;Nwk——立桿中由風荷載作用產生的軸向力標準值;Mwk——計算立桿段風荷載作用產生的彎矩標準值;N——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B——立桿傳至可調底座的軸向力設計值;Nc——可調托撐承受的軸向力設計值;NcK——立桿中由所有永久荷載作用產生的軸向力標準值Nk——上部結構傳至立桿基礎頂面的軸向力標準值;Nok——立桿中由施工荷載作用產生的軸向力標準值;N'E——立桿的歐拉臨界力;Pk——立桿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標準值;Qx——模板支撐體系上可變荷載標準值;Sck——按所有永久荷載標準值G計算的荷載效應標準值Sok——按施工荷載標準值Q計算的荷載效應標準值;Swk——按風荷載標準值計算的荷載效應標準值;W?——基本風壓值。2.2.2材料性能和抗力C——構件或結構達到正常使用要求的變形規定限值;E——立桿鋼管鋼材彈性模量;f——鋼材抗壓強度設計值;f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m——立柱地基土承載力修正系數;Rg——可調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Rc——可調托撐的承載力設計值;Ra——結構構件抗力設計值。2.2.3幾何參數A——立桿鋼管的截面積;A——立桿基礎底面積;B——支撐架橫向寬度;H——支撐架高度;h——計算立桿段的步距;i——立桿回轉半徑;I,——水平鋼管的截面慣性矩;la——立桿縱向間距;L?——立桿橫向間距;l?——計算立桿段的計算長度;nw——支撐架單元框架縱向跨數;n——單元框架的x向跨數;v——受彎構件撓度;W——立桿鋼管的截面模量;W——插銷橫截面與輪盤平齊處的截面模量;λ——立桿長細比。2.2.4計算系數a——單元框架x向跨距與步距之比;gk——支撐架結構自重標準值與迎風面積的比值;K——支撐架結構的剛度比;α?——掃地桿離地高度與步距之比;α?——頂部懸臂長度與步距之比;βH——單元框架立桿計算長度的高度修正系數;βa——掃地桿離地高度與頂部懸臂長度修正系數;Yo——結構重要性系數;φ——軸心受壓構件穩定系數;φ0——密目式安全網擋風系數;φ'——加密區立桿軸心受壓穩定系數;ψ。——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數;μ——立桿計算長度系數;μ?——風荷載體形系數;μ?——風壓高度變化系數。3.1.1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的主要構配件應包括立桿、水平桿、剪刀撐、可調底座和可調托撐等(圖3.1.1)。3.1.2輪扣節點應由焊接于立桿的輪扣盤和焊接于水平桿的端插頭組成(圖3.1.2)。圖3.1.2輪扣節點構成示意圖3.1.3立桿連接套管應由立桿和焊接于立桿一端的連接套管組成(圖3.1.3)。(a)分離圖(b)組合圖圖3.1.3立桿連接套管示意圖3.1.4水平桿的端插頭側面應為圓弧形,圓弧形狀應與立桿外3.1.5立桿輪扣盤間距和水平桿長度應按模數設置,立桿輪扣盤間距模數宜為0.6m,水平桿長度模數宜為0.3m。3.1.6承插型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的主要構配件及規格應符合附錄A的規定。3.2.1立桿和水平桿鋼管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直縫電焊鋼Q235B或Q345級普通鋼管的要求,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碳素結構鋼》GB/T700或《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的規定。立桿鋼管公稱直徑不應小于48.3mm,公稱壁厚不應小于3.6mm;水平桿鋼管公稱直徑不應小于48.3mm,公稱壁厚不應小于3.0mm。3.2.2立桿輪扣盤可采用鋼板沖壓整體成型或鑄鋼制造,并應1對于鋼板沖壓整體成型輪扣盤,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2對于鑄鋼制造輪扣盤,其機械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3.2.3立桿連接套管可采用無縫鋼管或鑄鋼制造,并應符合下1當采用無縫鋼管時,其材質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結構用無縫鋼管》GB/T8162中20號無縫鋼管的規定;2當采用鑄鋼制造時,其機械性能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一般工程用鑄造碳鋼件》GB/T11352中ZG270-500的規定;3連接套管公稱直徑不應小于57.0mm,公稱壁厚不應小于3.2mm;4立桿連接套管長度不應小于160mm,可插入長度不應小于110mm,套管內徑與立桿鋼管外徑間隙應小于2mm。3.2.4立桿鋼管與輪扣盤、立桿鋼管與連接套管的焊接質量應3有效焊縫高度不應小于3.5mm;4焊縫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2端插頭板材厚度不得小于10mm;3端插頭長度不應小于100mm,下伸楔形段長度不應小于40mm;3.2.6水平桿鋼管與端插頭焊接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2有效焊縫高度不應小于3.5mm;3焊縫質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3.3.1可調托撐及可調底座的螺桿外徑不得小于36mm,空心螺桿壁厚不應小于5mm;直徑與螺距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梯形螺紋第2部分:直徑與螺距系列》GB/T5796.2和《梯形螺紋3.3.2可調托撐(圖3.3.2)和可調底座應符合下列規定:1可調托撐的螺桿與支托板焊接及可調底座螺桿與底板焊接應牢固,焊縫高度不得小于6mm;螺桿與調節螺母旋合長度不得少于5扣,調節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2可調托撐支托板側翼高度不宜小于30mm;支托板側翼外皮距離不宜小于110mm,且不宜大于150mm;支托板長度不宜小于90mm,板厚不應小于5mm;3可調底座的底板長度和寬度均不應小于150mm,厚度不應小于5mm。1—可調托撐;2—螺桿;3—調節螺母;4—立桿;5—水平桿;6—輪扣盤;7—水平桿端插頭;l—支托板厚度;h'—支托板側翼高度;a'—支托板長度;b'—支托板寬度3.3.4方木、木板及其他輔助材料的質量應符合現行相關標準2模板支架自重(G?):應包括立桿、水平桿、剪刀撐、3鋼筋混凝土自重(G?):應包括作用在模板上的新澆筑1施工荷載(Q?):應包括作用在模板上的施工人員、施2附加水平荷載(Q?):應包括作用在支架頂部的泵管泵1模板自重標準值應根據模板設計圖紙計算確定。無梁樓板及肋形樓板模板的自重標準值,可按表4.2.1采用。(其中包括梁的模板)對其他混凝土應根據實際重力密度確定;2鋼筋自重標準值應根據設計文件計算確定。對一般梁板結構,樓板可采用1.1kN/m3,梁可采用1.5kN/m3;況確定。4.2.3施工人員及施工設備荷載標準值,應按1.0kN/m2取值。取值。4.2.5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的水平風荷載標準值,應按下列公式計算:μ?——風壓高度變化系數,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μ?——模板支架風荷載體型系數,應按4.2.6條采用;w?——基本風壓(kN/m2),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的規定采用,取重現期n=10年對應的風壓值,且不應小于0.30kN/m2。4.2.6模板支架的風荷載體型系數,應按表4.2.6采用。0敞開式4.2.7敞開式模板支架的擋風系數,應按表4.2.7采用。迎風面立桿間距(m)4.2.8對于作用在模板上的水平力,應進行整體側向力計算。水平力取風荷載作用產生的水平力標準值和泵送混凝土及不均勻堆載等因素產生的水平力標準值中的較大值。1風荷載沿模板支架橫向作用,如圖4.2.8所示,取整體模板支架的一排橫向支架作為計算單元,作用在計算單元頂部模板上的水平力標準值F為:式中:Ap——結構模板支架縱向擋風面積(mm2);wk——風荷載標準值(N/mm2),應按式(4.2.5)計算;L——模板支架的縱向長度(mm);l——立桿縱距(mm)。2泵送混凝土及不均勻堆載等因素產生的附加水平荷載的標準值,可取計算工況下豎向永久荷載的2%,并作用在模板支架上端水平方向。4.2.9水平力引起的計算單元立桿附加軸力按線性分布確定,如圖4.2.9所示。最大附加軸力N?,應按下式計算:式中:F——作用在計算單元頂部模板上的水平力(N),應按式(4.2.8)計算;H——模板支架高度(mm);L?——模板支架的橫向長度(mm)。m——計算單元中附加軸力為壓力的立桿數,應按下式(當n為奇數,n>3)式中:n——計算單元立桿數。4.2.10驗算點處立桿附加軸力N;應按最大軸力N?及線性分布圖4.2.9確定。4.2.11若水平力沿模板支架縱向作用,取整體模板支架的一排縱向支架作為計算單元,立桿附加軸力按公式(4.2.8)、(4.2.9-1)和(4.2.9-2)計算時,應將式中的L、L,互換,l換為L。若模板支架雙面敞開,則應按模板支架周邊長度的短向計算。4.2.12設計模板支架的承重構件時,應根據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荷載取其最不利組合進行計算,荷載效應組合宜按表4.2.12采用。計算項目②永久荷載(包括支架自重)設計值+0.9(計值+水平荷載設計值)4.2.13計算構件的強度和穩定性時,應采用荷載效應基本組合1永久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3;2可變荷載的分項系數取1.5。5.1.1模板支架的承載能力應按概率極限狀態設計法的要求,采用分項系數設計表達式進行設計,應進行下列設計計算:5.1.2模板支架計算時,應先確定搭設方案、明確計算單元和荷載傳遞路徑,并根據實際受力情況繪出計算簡圖。5.1.3鋼管截面特性取值應根據材料進場后的抽樣檢測結果確定。5.1.4水平桿應根據實際受力狀態確定計算簡圖后進行計算。5.1.5鋼材的強度設計值與彈性模量應按表5.1.5-1、表5.1.5-2采用。5.1.6可調托撐和可調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按表5.1.6采用。可調托撐承載力設計值(受壓)可調底座承載力設計值(受壓)5.1.7木材的強度設計值與彈性模量可按表5.1.7采用。5.1.8鋼管受壓構件的長細比不應超過表5.1.8中規定的容許值。構件類別容許長細比λ5.1.9模板支架重要性系數應按表5.1.9采用。重要性系數y?5.2水平桿件計算5.2.1水平桿件包括底模、方木、縱向水平桿和橫向水平桿。5.2.2模板支架水平桿件的抗彎強度應按下式計算:M——彎矩設計值(N·mm),應按式(5.2.3)計算;f——抗彎強度設計值(N/mm2)。∑Mok——施工人員、施工設備與混凝土振搗荷載標準值5.2.4水平桿件中的底模及方木應按下列公式進行抗剪強度b——截面高度(mm);f——抗剪強度設計值(N/mm2),根據桿件材料類別可按表5.1.7采用。∑Qck——模板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與鋼筋自重標準值產生∑Qok——施工人員、施工設備與混凝土振搗荷載標準值產生5.2.5模板支架水平桿件的撓度應符合其中:q——均布荷載(N/mm);P——跨中集中荷載(N);E——彈性模量(N/mm2);I——截面慣性矩(mm?);l——梁的計算長度(mm)。[v]——容許撓度,當結構表面外露時,為構件計算跨度的1/400;當對結構表面隱蔽時,為構件計算跨度的1/250。5.3立桿穩定性計算5.3.1計算立桿段的軸向力設計值N,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不考慮水平荷載時:組合水平荷載時:式中:N——計算段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N);yo——模板支架重要性系數,應按表5.1.9采用;∑Nck——模板及支架自重、新澆混凝土自重與鋼筋自重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N);——施工人員、施工設備、混凝土振搗以及水平荷載標準值產生的軸向力總和(N)。5.3.2對單層模板支架,立桿的穩定性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組合風荷載時:對兩層及兩層以上模板支架,考慮疊合效應,立桿的穩定性應按下列公式計算:不考慮風荷載時:組合風荷載時:式中:N——計算段立桿的軸向力設計值(N),應按5.3.1條φ——軸心受壓立桿的穩定系數,應根據長細比入按《冷彎薄壁型鋼結構技術規范》GB50018規定取值;L?——立桿計算長度(mm),應按5.3.3條規定計算;i——截面回轉半徑(mm);A——立桿的截面面積(mm2);KH——高度調整系數,模板支架高度超過4m時采用,應按式(5.3.4)計算;M——計算段立桿由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彎矩(N·mm),應按式(5.3.5)計算;W——截面模量(mm3);f——鋼材的抗壓強度設計值(N/mm2),應按5.1.5條的規定取值。5.3.3立桿計算長度L?應按下列表達式計算的結果取最大值:a——模板支架立桿伸出頂層橫向水平桿中心線至模板支μ——考慮支架整體穩定因素的立桿等效計算長度系數,5.3.4當模板支架高度超過4m時,應采用高度調整系數KH對wk——風荷載標準值(N/mm2),應按式(4.2.5)R.——可調托撐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按表5.1.6取值。Rg——可調底座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按表5.1.6取值。p≤f(5.5.1-1)f———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N/mm2),應按式(5.5.2)計算。式中:k——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對碎石土、砂土、回填土取0.4;對粘土取0.5;對巖石、混凝土取1.0;fk——地基承載力特征值(N/mm2),應根據經驗或載荷5.5.3對搭設在樓板上的模板支架,應對樓板結構構件進行驗6.1.1模板支架的整體高寬比不宜大于3且不應大于5。當整體高寬比大于3時,應采取加強整體穩固性措施。6.1.2模板支架高度超過4m時,柱、墻板混凝土應與梁板混凝土分次澆筑。柱、墻板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75%以上方可澆筑1當梁截面面積大于0.2m2或梁兩側立桿橫距大于900mm時,梁下部應設置立桿,且梁和板不得共用立桿(圖6.1.3-1)。1—梁底模板;2—方木;3—主楞(托梁);4—橫向水平桿;2當梁截面面積不大于0.2m2,且梁兩側立桿橫距和立桿縱距均不大于900mm時,梁下部可不設置立桿,并應符合下列規定(圖6.1.3-2):1)梁兩側立桿應按梁中心線對稱設置;2)每側立桿距梁邊尺寸不應大于300mm;3)梁底小橫桿與立桿應采用雙扣件連接。6.1.4模板支架應與施工區域內及周邊已具備一定強度的結構構件(墻、梁、板、柱等)通過連接件可靠連接,并應符合下列規定:2連墻件豎向間隔不應超過2個步距,并宜設置在水平剪刀撐處;3水平方向連墻件間隔不應大于8倍立桿間距,高大模板支架水平方向連墻件間隔不應大于5倍立桿間距;4連墻接件距模板支架輪扣節點不宜大于300mm。6.1.6當模板支架采用扣件式鋼管作加固件、連墻件及剪刀撐時,應符合現行行業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6.2.1立桿底部應設置可調底座或墊板,當地基承載力不能滿6.2.2模板支架立桿間距應滿足設計計算要求且不應大于1.2m,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桿間距應滿足設計計算要求且不應大于0.9m。6.2.3模板支架步距應滿足設計計算要求且不應大于1.8m,高大模板支架的步距應滿足設計計算要求且不應大于1.2m。6.2.4對于高大模板支架,最頂層的水平桿步距應比標準步距6.2.5模板支架立桿應根據建筑結構實際情況合理布置,并應2當立桿需要加密時,加密區立桿間距宜為非加密區立桿3當立桿間距不能滿足水平桿模數時,應在板下設置調節兩側各延長不少于2個立桿間距;4高大模板支架的底層立桿應采用不同長度立桿件交錯布6.2.6模板支架立桿基礎不在同一高度上時,應將高處的掃地邊緣不應小于500mm。6.2.7設置在坡面上的立桿底部應有可靠的固定和調平措施。1可調托撐伸出頂層水平桿的懸臂長度不應大于600mm;2可調托撐螺桿伸出立桿頂端長度不應大于300mm,插入立桿的長度不應小于150mm;3可調托撐上的主楞梁應居中,其間隙每邊宜大于2mm。6.2.9梁、板模板支架立桿頂端輪扣節點處均應設置一道水平桿作為頂步水平桿,梁底頂步水平桿應向板底立桿延長不少于26.3.2立桿的最底部連接輪扣盤處應設置掃地桿,掃地桿應縱橫雙向通長設置,掃地桿距離地面高度不應大于550mm,可調底座調節螺桿長度不應大于300mm。6.4.1模板支架高度超過4m時,應設置水平剪刀撐和豎向剪刀撐;剪刀撐可采用扣件式鋼管搭設。扣件式1模板支架四邊應滿布豎向剪刀撐,中間每隔5m~8m應2模板支架四邊與中間每隔4排立桿應從頂層開始向下每隔2步設置一道水平剪刀撐;3模板支架搭設高度超過8m時,掃地桿層應設置水平剪1每道剪刀撐寬度不應小于4跨,且不應小于6m,豎向剪刀撐斜桿與地面傾角宜在45°~60°之間;2剪刀撐斜桿的接長應采用搭接;3剪刀撐應采用旋轉扣件固定在立桿上;4設置水平剪刀撐時,有剪刀撐斜桿的框格數量應大于框格總數的1/3。7.1施工準備7.1.1輪扣式鋼管模板支架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結合工程特點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并應履行相關審批手續。7.1.2對于高大模板支架專項施工方案,應進行技術論證。7.1.3模板支架搭設前,應由項目技術負責人向全體操作人員進行安全技術交底。安全技術交底內容應與模板支架專項施工方案統一,交底的重點為材料控制、搭設參數、構造措施、操作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安全技術交底應形成書面記錄,交底方和全體被交底人員應在交底文件上簽字確認。7.1.4對進入現場的模板支架構配件,使用前應按本規程規定對其質量進行檢查和驗收,檢查不合格的構配件不得使用。7.1.5經檢查驗收合格的構配件,應按品種、規格分類后整齊、平穩堆放。7.2.1模板支架地基與基礎的施工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要求及《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GB50202的相關規定。7.2.2應清除搭設場地雜物,平整搭設場地并應有排水措施。7.2.3模板支架地基與基礎經驗收合格后,應按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放線定位。7.3.1模板支架搭設的參數和構造應符合本規程及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7.3.3水平桿端插頭插入立桿連接盤后,應使用不小于0.5kg7.3.4剪刀撐搭設應符合6.4節的構造規定。剪刀撐應隨立桿、7.3.5當搭設參數或節點構造搭設不能滿足專項施工方案要求7.3.6每步支架搭設完成后,應及時校正支架立桿垂直偏差。模板支架搭設完成后的支架立桿垂直偏差不應大于1/200,且不應大于50mm。7.3.7當高大模板支架緊臨非高大模板支架時,高大模板支架7.3.8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支架應獨立搭設并與相鄰模板支架有7.4.1底模及其支架拆除時的混凝土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當符合表7.4.1的規定。構件跨度(m)等級值的百分率(%)板—7.4.2模板支架拆除前,項目部應對拆除人員進行技術交底,7.4.3模板支架拆除的順序和方法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1應遵循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非承重模板、后2拆除應由上而下逐步進行,嚴禁上下同時作業。分段拆3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4設有附墻連接件的模板支架,連接件必須隨支架逐層拆7.4.4多個樓層間連續支模的支架拆除時,應保留拆除層上方2運至地面的構配件應按本規程的相關規定及時檢查、整8.1.1模板支架檢查與驗收應符合本規程相關規定及專項施工8.1.2模板支架所用構配件應由專業生產企業加工制作。構配4每搭設4步或不大于6m高度時;5超過8m的模板支架搭設至一半高度時;8.1.5模板支架搭設完畢使用前,應由專業監理工程師組織施工單位項目技術負責人及相關人員進行驗收。對于高大模板支程師、建設單位項目負責人應參加驗收。驗錄E形成模板支架施工驗收記錄。8.2地基與基礎關規定。8.2.2地基與基礎應重點檢查以下內容:1地基處理、地基承載力等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要求;2結構構件加固處理等應符合專項施工方案要求;3基礎周邊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應暢通。8.3.1構配件進場時,生產企業或租賃企業應提供構配件生產的產品標準、型式檢驗報告和產品合格證書等質量證明文件。施工單位應對構配件質量證明文件進行核查。8.3.2構配件進場時,施工單位應對構配件外觀質量和尺寸偏差進行檢查。8.3.3構配件外觀質量應全數檢查,檢查結果應符合下列規定:1鋼管應無裂縫、凹陷、銹蝕,不得采用對接焊接鋼管;2鋼管應平直;兩端面應平整,不得有斜口、毛刺;3鑄件表面應光滑,不得有砂眼、縮孔、裂紋、澆冒口殘余等缺陷,表面粘砂應清除干凈;4沖壓件不得有毛刺、裂紋、氧化皮等缺陷;5各焊縫應飽滿光滑,焊渣應清除干凈,不得有未焊透、夾渣、咬肉、裂紋等缺陷;6構配件表面應進行噴漆或熱鍍鋅處理,涂層應均勻、牢固;7主要構配件上的生產企業標識應清晰。8.3.4構配件的尺寸偏差檢查應符合以下規定:1對于進場的構配件,應分別按立桿(包括輪扣盤)、水平桿(包括端插頭)、可調托撐、可調底座抽取構配件總量的2構配件尺寸偏差的檢查項目、允許偏差值、檢查方法應符合附錄C的規定。3構配件尺寸偏差的檢查項目應全部合格。8.3.5對用于高大模板支架所用的構配件或當對構配件質量有疑問時,應對模板支架主要構配件現場抽樣進行力學性能檢驗。構配件力學性能檢驗應符合以下規定:1力學性能檢驗包括輪扣節點抗彎強度試驗、輪扣節點抗拉強度試驗、輪扣盤焊縫抗剪強度試驗,以及可調托撐和可調底座受壓承載力試驗。2力學性能檢驗批應符合以下規定:1)應為同一生產廠家或同一租賃單位進場的構配件;2)每3000根立桿為一檢驗批,隨機抽取3根立桿(配套水平桿)進行輪扣節點抗彎強度試驗,隨機抽取3根立桿(配套水平桿)進行輪扣節點抗拉強度試驗,隨機抽取3根立桿進行輪扣盤焊縫抗剪強度試驗。不足3000根立桿為一檢驗批;3)每3000根可調托撐或可調底座為一檢驗批,分別隨機抽取3根可調托撐或可調底座進行可調托撐和可調底座受壓承載力試驗。不足3000根為一檢驗批。4)主要構配件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應符合本規程附錄D的規定。8.3.6鋼管、扣件進場時,施工單位應按現行國家標準《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進行檢查驗收。8.4.1支架檢查與驗收應符合本規程相關規定及專項施工方案的要求。9.0.1模板支架搭設和拆除人員必須是經過按現行國家標準《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考核管理規則》GB5036考核合格的專業架子工。架子工應持證上崗。9.0.2搭設和拆除模板支架的作業人員應按規定佩戴安全防護9.0.3模板支架搭設完畢檢查與驗收時,應同時對以下安全防2模板支架四周應根據周邊環境設立安全警戒區,其設立9.0.5模板支架使用期間,不得任意拆除桿件。9.0.6在支架使用過程中,不得在模板支架基礎下或相鄰近處9.0.7當有六級及以上大風和霧、雨、雪天氣時應停止模板支9.0.8模板支架應與架空輸電電線保持安全距離。工地臨時用電線路的架設及模板支架接地、避雷措施等,應按《9.0.9對高大模板支架及建筑結構設計文件的特殊要求,專項9.0.10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按專項施工方案要求對模板支架1人員應在模板支架外圍進行監測和觀察;2監測或觀察發現模板支架異常時,應立即停止混凝土澆筑作業,并應立即采取針對性應急措施;3情況緊急時應迅速撤離人員,消除安全隱患后方可繼續作業。9.0.11應均勻澆搗混凝土,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超高堆置、混凝土澆筑對模板支架的水平沖擊。9.0.12在模板支架上進行電焊和氣焊作業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守。9.0.13模板支架搭設和拆除時,應在周邊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并派專人監護,嚴禁非作業人員入內。拆除支架構件時應安全地傳遞至地面,嚴禁拋擲。9.0.14當模板支架高度超過10m時,作業層腳手板下應設置水平隔離網。附錄A承插型輪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