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中考二模歷史試題(原卷版+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時間:60分鐘分值:50分)2025.04第Ⅰ卷(選擇題共15分)1.泰安地區在春秋時期屬于魯國。魯國在政治制度上與西周一脈相承,其采用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2.某學者認為:“商鞅變法使勞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新興地主階級掌握了社會的主要財富,登上歷史舞臺”。該材料描述了商鞅變法的()A.背景 B.目的 C.內容 D.意義3.絲綢之路,在以前有許多不同的叫法,例如“瓷器之路”“皮貨之路”“彩陶之路”“玉石之路”“青銅之路”等等。史學界的不同叫法從側面印證了絲綢之路是()A.物品貿易交流之路 B.使者相互往來之路C.中外文化學習之路 D.東西陸上交通之路4.物理學科中的“鐘擺理論”是指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李洪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借用“鐘擺理論”繪制了如下示意圖來歸納中國古代文官與武將的權力轉換。據此可知,當鐘擺向右搖擺時,形象地展現了()A.秦朝設置御史大夫 B.隋唐三省六部制度C.北宋重文輕武政策 D.明朝廢除丞相制度5.下圖為漢、唐、宋經濟分布變化示意圖。據此可知,從漢代到宋代()A.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始終重合 B.中原王朝疆域持續擴大C.自然條件決定了經濟發展狀況 D.經濟重心逐步完成南移6.歷史學習要正確區分歷史敘述中的史實與解釋。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B.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1860年,英法聯軍搶劫并放火燒毀了圓明園D.《馬關條約》規定: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7.下圖是1895-1919年中國報刊數量統計圖。根據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說法合理是(

)A.這個數據是對的。戊戌變法中需要大力宣傳新思想B.應該是對的。因為這個圖表出自一位學者的著作C.這是符合史實的。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出現大量報刊D.這個數據不對。1919年不可能增加這么多的報刊8.如圖是1934年創作的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 B.虎門銷煙,銷毀英國鴉片C.團結抗日,抵御外來侵略 D.避免內戰,爭取國內和平9.一首歌一座城。與下面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直接相關的是()歌曲《老司機》轉一轉這黑黝黝的方啊方向盤那……看一看儀表上的中國字啊,按一按小喇叭也清澈的又嘹亮啊,這聲音啊叫的我眼發溫啊心發慌啊。……也不知國產汽車有股啥力量。這首歡快的歌曲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輛國產汽車作為創作背景,既表達了司機馬國范即將開上國產車的激動之情,又展現了長春人的驕傲和幸福。A.“一五”計劃的實施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0.文物雖靜默不語,卻承載著豐富的信息。下圖所示文物可以用來佐證()A.雅典民主政治 B.中西文化交流 C.西歐文藝復興 D.世界市場形成11.關于地球形狀,有人主張“天圓地方”,有人認可“地圓學說”。最終,下圖中哪條航線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A.① B.② C.③ D.④12.下圖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傳播”的時空坐標,其中“口”處應是()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共產黨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13.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擴展。與下列圖片相關的歷史事件中沒有促進資本主義制度擴展的是()A.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 B.林肯在戰場上 C.輪船招商局 D.明治維新時期的課堂14.1947年6月,馬歇爾就歐洲復興計劃宣稱,只要歐洲國家走經濟合作之路,美國就準備為它們提供援助,這一計劃為歐洲各國的彼此接近與相互合作注入了積極的推動力。1948年4月,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這個以政府間模式運作的常設經濟合作機構負責管理來自美國的援助。可見,馬歇爾計劃的實施()A.密切了美、蘇戰時同盟關系 B.推動了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C.使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 D.得益于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15.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俄羅斯、歐盟和日本等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據此可知()A.美國建立起單極世界 B.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C.發展中國家成為政治中心 D.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5分)二、材料解析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按要求回答問題。16題9分,17題8分,18題8分,19題10分,共35分。)1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材料二元朝形勢圖(1330年)材料三清朝疆域圖(1820年)材料四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1)根據材料一,指出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基礎是什么?封建國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體系——中央集權在秦朝是如何實現的?(2)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統一王朝。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史事說明元朝的國家治理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關鍵時期。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為安定和鞏固東南(此處僅指中國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東北、西北邊疆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4)根據材料四回答,“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什么?17.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家書一:鄧恩銘的家書家書二:趙一曼的家書家書三:江竹筠的家書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母親不能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假若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1928年,山東省委書記鄧恩銘被捕,就義前給母親寫下最后一封家書。1931年,趙一曼被黨派往東北工作。1935年,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被俘,就義前寫下該遺書。1948年,共產黨員江竹筠被捕入獄,犧牲前在獄中寫下托孤遺書。材料二材料三會議遵義會議①___________中共十九大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內容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從材料一中任選一位革命烈士的紅色家書,參考示例,簡述該紅色家書的時代背景。(示例除外)示例選擇家書:鄧恩銘的家書歷史背景:1927年,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國民革命失敗,國共開始對立,鄧恩銘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被捕犧牲的。(2)歸納上述三封家書反映的共同精神內涵。(3)材料二中圖1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標語,該革命根據地是什么?圖2國慶游行為什么會打出標語“聯產承包好”?(4)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寫出①所代表的會議名稱。中共十九大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什么?(5)歸納材料三出示的幾次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什么優良傳統?18.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7—19世紀,資產階級在些國家相繼進行了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推進了人類歷史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也起了積極促進作用。……人文主義者謳歌現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發揮自己的才能來創造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實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個人進取精神,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劉祚昌、王覺非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1992年版(1)材料一反映了人文主義者怎樣的生活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提倡“人文主義”思想文化運動的名稱。材料二法語“啟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們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啟蒙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知識分子,……涌現出許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被視為啟蒙運動的旗手,他推崇英國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鳩是最博學的啟蒙學者,他提倡分權制衡的政治模式。盧梭則主張最大限度的讓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啟蒙運動的中心國家和伏爾泰推崇的“英國的政治制度”。美國哪一文獻體現了孟德斯鳩“分權制衡的政治模式”的理念?材料三法國大革命所揭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響亮口號,喚醒了歐洲各國人民,……到19世紀前半期,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革命浪潮。20、30年代歐洲各國的革命此伏彼起,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拉丁美洲的人民也揭竿而起,掀起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這個革命浪潮最后發展壯大為1848—1849年的席卷歐洲大陸的革命。這樣,從1776年到1849年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革命時代。[注]①揭櫫(zhu);揭示,顯示。——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2011年版(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材料四英、北美、法具體社會情況不同,所以三場革命爆發的背景各有不同,但舊制度對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束縛以及對正在茁壯成長的資產階級利益的損害卻是三場革命的共性原因、根本性因素,是革命爆發必然性所……資產階級革命后三個國家均建立起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實現了國家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4)認識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并在自己的敘述中加以體現,是學習歷史的素養所在。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英、北美、法三場革命的共同作用。19.改革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回溯中外改革,汲取歷史智慧。材料一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大約在150年前,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島國日本,在西方殖民者堅船利炮的脅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機。出人意料的是,它將此作為自己棄舊圖新、迎頭趕上的歷史機遇并最終使自己成為東方世界第一個擺脫西方大國的欺凌、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材料三面對經濟大危機,羅斯福在演說中說:“我向你們保證,我對自己立下誓言,要為美國人民實行新政。”——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根據材料一回答,1861年農奴制改革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什么條件?(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日本是通過什么事件成功擺脫了“生存危機”?該事件性質是什么?(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政”的特點和中心措施分別是什么?(4)自人類社會產生以來,改革就與社會發展相伴而行,并成為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以其獨特的方式推動著社會進步。作為人類歷史演進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體現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們順應時代潮流,從國情出發,調整和變革生產關系,破解社會矛盾的智慧。從下圖中任選兩個及以上史實,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改革與發展”為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小論文。(要求:主題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突出歷史事件的反發展脈絡以及影響)

八年級第二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時間:60分鐘分值:50分)2025.04第Ⅰ卷(選擇題共15分)1.泰安地區在春秋時期屬于魯國。魯國在政治制度上與西周一脈相承,其采用的政治制度是()A.禪讓制 B.分封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信息,魯國在春秋時期的政治制度與西周一脈相承。西周時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鞏固了統治,B項正確;禪讓制是遠古部落聯盟時期的制度,與西周無關。排除A項;郡縣制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秦朝后成為主流,西周尚未推行,排除C項;行省制是元朝才開始實行,時間遠晚于西周。排除D項。故選B項。2.某學者認為:“商鞅變法使勞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掌握了社會的主要財富,登上歷史舞臺”。該材料描述了商鞅變法的()A.背景 B.目 C.內容 D.意義【答案】D【解析】【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商鞅變法使勞動力得到了充分釋放,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新興的地主階級掌握了社會的主要財富,登上歷史舞臺。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后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該材料描述了商鞅變法的意義,D項正確;商鞅變法的背景是戰國時期是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秦孝公即位后,決心圖強改革,排除A項;商鞅變法的目的是確立新的政治經濟秩序,以求富國強兵,在兼并戰爭中取勝,排除B項;廢除井田制,商鞅變法的內容是:實行土地私有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并且限制商人經營的范圍,重征商稅。獎勵軍功,實行統一的度量衡制度。改革戶籍制度等,排除C項。故選D項。3.絲綢之路,在以前有許多不同的叫法,例如“瓷器之路”“皮貨之路”“彩陶之路”“玉石之路”“青銅之路”等等。史學界的不同叫法從側面印證了絲綢之路是()A.物品貿易交流之路 B.使者相互往來之路C.中外文化學習之路 D.東西陸上交通之路【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材料“瓷器之路”“皮貨之路”“彩陶之路”“玉石之路”“青銅之路”。可知,絲綢之路是物品貿易交流之路,A項正確。題干沒有涉及使者相互往來,排除B項;題干沒有涉及中外文化學習,排除C項;題干沒有涉及東西陸上交通,排除D項。故選A項。4.物理學科中的“鐘擺理論”是指鐘擺總是圍繞著一個中心值在一定范圍內作有規律的擺動。李洪同學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借用“鐘擺理論”繪制了如下示意圖來歸納中國古代文官與武將的權力轉換。據此可知,當鐘擺向右搖擺時,形象地展現了()A.秦朝設置御史大夫 B.隋唐三省六部制度C.北宋重文輕武政策 D.明朝廢除丞相制度【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所學解讀圖片可知,當鐘擺向右搖擺時指針偏向了文官,這說明文官的權力遠遠超過了武將,這反映了北宋實行重文輕武的政策,C項正確;秦朝設置御史大夫是為了監察地方官員和豪強,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分化了相權,加強了皇權,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明朝廢除丞相制度進一步強化了皇權,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5.下圖為漢、唐、宋經濟分布變化示意圖。據此可知,從漢代到宋代()A.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始終重合 B.中原王朝疆域持續擴大C.自然條件決定了經濟發展狀況 D.經濟重心逐步完成南移【答案】D【解析】【詳解】由圖中觀察可知,從漢代至宋代,主要經濟區由北往南轉移,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開始,我國經濟重心開始南移,到南宋時期完成,D項正確;從圖中可以,唐后期開始,政治中心與經濟重心不會重合,排除A項;從圖中可以,從漢代到宋代中原王朝的疆域并不是持續擴大,排除B項;圖中不可得出自然條件對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此外自然條件決定了經濟發展狀況,這一說法本身是錯誤的,排除C項。故選D項。6.歷史學習要正確區分歷史敘述中的史實與解釋。下列屬于歷史解釋的是()A.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B.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1860年,英法聯軍搶劫并放火燒毀了圓明園D.《馬關條約》規定: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答案】B【解析】【詳解】結合所學可知,歷史解釋是指以史料為依據,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鴉片戰爭影響的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屬于歷史解釋,B項正確;1839年6月,林則徐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闡述的是虎門銷煙的基本事實,屬于歷史史實,排除A項;1860年,英法聯軍搶劫并放火燒毀了圓明園,只是列出了英法聯軍的罪行而沒有譴責,屬于歷史史實,排除C項;《馬關條約》規定:賠償日本兵費白銀2億兩,是在羅列《馬關條約》的內容,沒有分析其影響,屬于歷史史實,排D項。故選B項。7.下圖是1895-1919年中國報刊數量統計圖。根據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說法合理的是(

)A.這個數據是對的。戊戌變法中需要大力宣傳新思想B.應該是對的。因為這個圖表出自一位學者的著作C.這是符合史實的。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出現大量報刊D.這個數據不對。1919年不可能增加這么多的報刊【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圖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1919年報刊數量急劇增加”,這是符合史實的,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出現大量宣傳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報刊,特別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經過五四運動,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因此材料展示的是可信的,C項正確;戊戌變法是189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這個圖表出自一位學者的著作”不能直接作為證據,排除B項;圖中的數據都是經過統計后得出的,是可信的,排除D項。故選C項。8.如圖是1934年創作的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對其解讀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 B.虎門銷煙,銷毀英國鴉片C.團結抗日,抵御外來侵略 D.避免內戰,爭取國內和平【答案】C【解析】【詳解】據材料“1934年創作的漫畫《枕戈待旦——蓄志復國仇,豈分男女性》”并結合所學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開始又一次的侵華,1934年正值日本侵華時期,漫畫標題中的“蓄志復國仇”和“豈分男女性”體現了全民團結抗日的主題。C項正確;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與1934年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虎門銷煙,銷毀英國鴉片,虎門銷煙發生在1839年,與1934年的時間不符。排除B項;雖然當時國內也存在內戰問題,但漫畫的主題更傾向于抵御外敵。排除D項。故選C項。9.一首歌一座城。與下面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直接相關的是()歌曲《老司機》轉一轉這黑黝黝的方啊方向盤那……看一看儀表上的中國字啊,按一按小喇叭也清澈的又嘹亮啊,這聲音啊叫的我眼發溫啊心發慌啊。……也不知國產汽車有股啥力量。這首歡快的歌曲以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輛國產汽車作為創作背景,既表達了司機馬國范即將開上國產車的激動之情,又展現了長春人的驕傲和幸福。A.“一五”計劃的實施 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C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D.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答案】A【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國產汽車”“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第一輛國產汽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五計劃期間,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建成投產,生產了我國第一批解放牌汽車,A項正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成功召開是在1978年,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排除B項;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2001年,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排除C項;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A項。10.文物雖靜默不語,卻承載著豐富的信息。下圖所示文物可以用來佐證()A.雅典民主政治 B.中西文化交流 C.西歐文藝復興 D.世界市場形成【答案】B【解析】【詳解】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古希臘的陶壺有著中國元素,玻璃器皿制造技術由古代埃及人發明,由東羅馬帝國傳入中國,說明中西文化交流歷史悠久,B項正確;題干體現中西文化交流,沒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排除A項;題干展示的兩幅圖片與西歐文藝復興無關,文藝復興興起是14世紀,與材料“公元前5世紀”不符,排除C項;世界市場形成是在新航路開辟之后才實現的,排除D項。故選B項。11.關于地球形狀,有人主張“天圓地方”,有人認可“地圓學說”。最終,下圖中哪條航線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地圓學說”和所學知識可知,麥哲倫的船隊從西班牙出發,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最終返回歐洲,麥哲倫的船隊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實了地圓說的正確,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向西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①處是哥倫布的航行路線,排除A項;迪亞士從葡萄牙出發,沿非洲西海岸南下,抵達了非洲的好望角,②處是迪亞士的航行路線,排除B項;達·伽馬從葡萄牙出發,向東繞過好望角,橫渡印度洋,抵達了印度,③處是達·伽馬的航行路線,排除C項。故選D項。12.下圖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傳播”的時空坐標,其中“口”處應是()A.《獨立宣言》 B.《人權宣言》 C.《共產黨宣言》 D.《聯合國家宣言》【答案】C【解析】【詳解】根據題干“1848年”結合所學可知,1848年2月24日,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共產主義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在倫敦第一次出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開辟了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局面,成為世界無產階級的銳利思想武器。從此,無產階級的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蓬勃地發展起來,C項正確;《獨立宣言》發表于1776年,排除A項;《人權宣言》發表于1789年,排除B項;《聯合國家宣言》發表于1942年,排除D項。故選C項。13.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制度進一步擴展。與下列圖片相關的歷史事件中沒有促進資本主義制度擴展的是()A.貴族宣讀解放農奴的法令 B.林肯在戰場上 C.輪船招商局 D.明治維新時期的課堂【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輪船招商局創辦于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務運動期間,洋務運動沒有在中國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不屬于促進資本主義制度擴展,C項符合題意,選擇C項;1861年俄國通過改革廢除農奴制,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資本主義制度擴展,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1861年—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維護了美國統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內部障礙,促進資本主義制度擴展,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促進資本主義制度擴展,D項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14.1947年6月,馬歇爾就歐洲復興計劃宣稱,只要歐洲國家走經濟合作之路,美國就準備為它們提供援助,這一計劃為歐洲各國的彼此接近與相互合作注入了積極的推動力。1948年4月,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這個以政府間模式運作的常設經濟合作機構負責管理來自美國的援助。可見,馬歇爾計劃的實施()A.密切了美、蘇戰時同盟關系 B.推動了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C.使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發展 D.得益于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答案】B【解析】【詳解】據題干“1948年4月,西歐國家成立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可知,馬歇爾計劃的實施推動了歐洲國家的經濟合作,B項正確;1947年美、蘇戰時同盟關系已經破裂,排除A項;題干中沒有提到社會保障制度,排除C項;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組成,排除D項。故選B項。15.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俄羅斯、歐盟和日本等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據此可知()A.美國建立起單極世界 B.新的世界格局已經形成C.發展中國家成為政治中心 D.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答案】D【解析】【詳解】據題干“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中國、俄羅斯、歐盟和日本等具備較強綜合實力的國家或國家聯盟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大發展中國家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結合所學可知,兩極格局瓦解后,美國一超獨大,同時中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在國際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世界各種力量相互制衡,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D項正確;兩極格局解體后,美國雖然是唯一的超級大國,但其他國家和國家聯盟如中國、俄羅斯、歐盟、日本等也具備較強綜合實力,在國際事務中發揮重要作用,美國無法建立單極世界,排除A項;目前世界格局處于向多極化深入發展的過程中,新的穩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排除B項;廣大發展中國家是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但并非成為政治中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不存在單一的政治中心,排除C項。故選D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35分)二、材料解析題(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按要求回答問題。16題9分,17題8分,18題8分,19題10分,共35分。)1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材料二元朝形勢圖(1330年)材料三清朝疆域圖(1820年)材料四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中華文明的統一性,從根本上決定了中華民族各民族文化融為一體、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決定了國土不可分、國家不可亂、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斷的共同信念,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決定了一個堅強統一的國家是各族人民的命運所系”。(1)根據材料一,指出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基礎是什么?封建國家治理最基本的制度體系——中央集權在秦朝是如何實現的?(2)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統一王朝。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列舉兩例史事說明元朝的國家治理對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3)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清朝是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根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指出清朝為安定和鞏固東南(此處僅指中國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東北、西北邊疆分別采取了哪些措施?(4)根據材料四回答,“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什么?【答案】(1)基礎:國家統一。中央集權的實現: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丞相和諸大臣聽命于皇帝;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皇帝和中央通過直接任免郡縣主要官吏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2)舉例說明:實行行省制度,是我國省制的開端,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中國臺灣);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等地方機構,由中央機構宣政院直接統轄,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加強了對云南、東北廣大地區、南海諸島等邊疆地區的管理。(任選兩個即可)(3)措施:在東南地區:1683年,清軍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1684年,設置臺灣府,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隸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在臺灣建立行省,加強了東南海防,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臺灣島的附屬島嶼,清朝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在東北地區:反擊沙俄侵略(雅克薩之戰);1689年簽訂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在西北地區:康熙時期,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的叛亂;乾隆時期,平定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反擊阿古柏侵略、1878年收復新疆,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鞏固了西北邊防,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

(4)核心:維護國家統一。【解析】【小問1詳解】基礎:根據材料一“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家統一是大一統中央集權國家治理體系形成的基礎。中央集權的實現:結合所學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知識建立分析,秦實現統一后,原來各自為政的政治形態已不能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為加強對全國的統治,秦朝創立了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制度。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皇帝之下,設有中央政權機構,丞相和諸大臣聽命于皇帝;地方上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皇帝和中央通過直接任免郡縣主要官吏控制了全國各地的權力,并把政治、法律、軍事、土地及賦役等制度推向全國。【小問2詳解】舉例說明:結合所學元朝時期的統治可知,為了鞏固統治,元朝在地方是實行行省制度,是我國省制的開端,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中央對邊疆地區的管轄: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今中國臺灣);在西藏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等地方機構,由中央機構宣政院直接統轄,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加強了對云南、東北廣大地區、南海諸島等邊疆地區的管理。(任選兩個即可)【小問3詳解】措施:結合所學清朝時期對邊疆地區的知識可知,在東南地區:1683年,清軍打敗鄭氏軍隊,臺灣歸入清朝版圖;1684年,設置臺灣府,臺灣及其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隸屬福建省管轄;1885年,在臺灣建立行省,加強了東南海防,強化了對臺灣的治理,推動了臺灣社會經濟的發展;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臺灣島的附屬島嶼,清朝明確將釣魚島置于臺灣地方政府的行政管轄之下。在東北地區:反擊沙俄侵略(雅克薩之戰);1689年簽訂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在西北地區:康熙時期,平定蒙古族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發動的叛亂;乾隆時期,平定回部上層貴族大、小和卓發動的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蒙古族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反擊阿古柏侵略、1878年收復新疆,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鞏固了西北邊防,加強了新疆與內地的聯系,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

【小問4詳解】核心:根據材料四“決定了國家統一永遠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可知,“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維護國家統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民心所向、時代潮流、歷史必然。17.中國共產黨始終把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和使命。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家書一:鄧恩銘的家書家書二:趙一曼的家書家書三:江竹筠的家書卅一年華轉瞬間,壯志未酬奈何天。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母親不能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假若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1928年,山東省委書記鄧恩銘被捕,就義前給母親寫下最后一封家書。1931年,趙一曼被黨派往東北工作。1935年,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被俘,就義前寫下該遺書。1948年,共產黨員江竹筠被捕入獄,犧牲前在獄中寫下托孤遺書。材料二材料三會議遵義會議①___________中共十九大內容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左”的錯誤,肯定了內容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取消了博古、李德的軍事最高指揮權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從材料一中任選一位革命烈士的紅色家書,參考示例,簡述該紅色家書的時代背景。(示例除外)示例選擇家書:鄧恩銘的家書歷史背景:1927年,國民黨內反動集團叛變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國民革命失敗,國共開始對立,鄧恩銘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被捕犧牲的。(2)歸納上述三封家書反映的共同精神內涵。(3)材料二中圖1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標語,該革命根據地是什么?圖2國慶游行為什么會打出標語“聯產承包好”?(4)依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寫出①所代表的會議名稱。中共十九大確立的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什么?(5)歸納材料三出示的幾次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什么優良傳統?【答案】(1)選擇家書:趙一曼的家書。歷史背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東北地區淪為日本殖民地。中國共產黨派遣趙一曼等黨員前往東北,組織抗日斗爭。1935年,趙一曼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被俘,最終英勇就義。趙一曼的家書正是在這一抗日救亡的歷史背景下寫成的,體現了共產黨員為民族解放事業不惜犧牲的堅定信念。(2)內涵:堅定的革命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對后代的期望。(3)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原因: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村改革的重要舉措,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國慶游行打出這一標語,旨在宣傳和肯定這一改革政策的成功。(4)名稱: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導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5)優良傳統: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領導。【解析】【小問1詳解】時代背景:開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據材料中的時間信息,結合這一時間發生的歷史事件簡述家書產生的時代背景。如:選擇趙一曼的家書;根據材料一“1931年,趙一曼被黨派往東北工作。1935年,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被俘,就義前給孩子寫下的遺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東北地區淪為日本殖民地。中國共產黨派遣趙一曼等黨員前往東北,組織抗日斗爭。1935年,趙一曼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被俘,最終英勇就義。趙一曼的家書正是在這一抗日救亡的歷史背景下寫成的,體現了共產黨員為民族解放事業不惜犧牲的堅定信念。【小問2詳解】內涵:根據材料一“不惜惟我身先死,后繼頻頻慰九泉;母親不能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際行動來教育你;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革命事業奮斗到底”可知,三位烈士在面對生死考驗時,依然堅定不移地信仰共產主義,愿意為革命事業獻身;三位烈士都表現出了為國家和人民利益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的無私精神;三位烈士在遺書中都表達了對后代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夠繼承革命事業,繼續為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奮斗。由此歸納得出,上述三封家書反映的共同精神內涵是:堅定的革命信念;無私的奉獻精神;對后代的期望。【小問3詳解】根據地: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開始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根據地的序幕。故材料二中圖1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標語,該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原因: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之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在全國推開,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國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民收入和農業生產均有很大提高。故圖2國慶游行打出標語“聯產承包好”的原因是: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村改革的重要舉措,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國慶游行打出這一標語,旨在宣傳和肯定這一改革政策的成功。【小問4詳解】名稱:依據材料三“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并結合所學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主要內容有:思想上,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政治上,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經濟上,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組織上,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故①所代表的會議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指導思想:結合所學可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小問5詳解】優良傳統:根據材料三的幾次會議“遵義會議糾正“左”的錯誤,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決策;中共十九大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將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十九大提出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中國共產黨在歷次重要會議上,始終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確保黨和國家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由此歸納得出,材料三出示的幾次會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是: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以人民為中心;堅持黨的領導。18.思想解放是社會變革的先導。17—19世紀,資產階級在些國家相繼進行了不同規模,不同形式的革命或改革,確立資本主義制度,推進了人類歷史的進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文主義思想對西歐人向海外發展,也起了積極促進作用。……人文主義者謳歌現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發揮自己的才能來創造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實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個人進取精神,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劉祚昌、王覺非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1992年版(1)材料一反映了人文主義者怎樣的生活態度?結合所學知識,寫出提倡“人文主義”思想文化運動的名稱。材料二法語“啟蒙”的意思是“光明”,思想家們借用它代指智慧和理性。啟蒙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是知識分子,……涌現出許多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被視為啟蒙運動的旗手,他推崇英國的政治制度。孟德斯鳩是最博學的啟蒙學者,他提倡分權制衡的政治模式。盧梭則主張最大限度的讓公民直接參與國家管理。——義務教育教科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分別寫出啟蒙運動的中心國家和伏爾泰推崇的“英國的政治制度”。美國哪一文獻體現了孟德斯鳩“分權制衡的政治模式”的理念?材料三法國大革命所揭示的“自由、平等、博愛”的響亮口號,喚醒了歐洲各國人民,……到19世紀前半期,在法國革命的影響下形成了一股勢不可擋的革命浪潮。20、30年代歐洲各國的革命此伏彼起,遠在大西洋彼岸的拉丁美洲的人民也揭竿而起,掀起了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這個革命浪潮最后發展壯大為1848—1849年的席卷歐洲大陸的革命。這樣,從1776年到1849年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革命時代。[注]①揭櫫(zhu);揭示,顯示。——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2011年版(3)依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材料四英、北美、法具體社會情況不同,所以三場革命爆發的背景各有不同,但舊制度對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束縛以及對正在茁壯成長的資產階級利益的損害卻是三場革命的共性原因、根本性因素,是革命爆發必然性所……資產階級革命后三個國家均建立起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實現了國家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4)認識不同歷史時期的時代特征,把握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和規律,并在自己的敘述中加以體現,是學習歷史的素養所在。依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英、北美、法三場革命的共同作用。【答案】(1)生活態度:享受現世生活,積極的生活態度,快樂的人生觀,相信人的力量,積極進取的精神等。運動名稱:文藝復興。(2)中心國家:法國。政治制度:君主立憲制。文獻:1787年美國憲法。(3)影響: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4)共同作用:都建立起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都實現了國家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都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解析】【小問1詳解】態度:由題干材料“人文主義者謳歌現世生活,相信人的力量,認為人應當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發揮自己的才能來創造幸福。人文主義思潮實質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個人進取精神,是海外冒險事業的一種思想動力。”可知,人文主義者享受現世生活,積極的生活態度,快樂的人生觀,相信人的力量,積極進取的精神等;名稱: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小問2詳解】國家:結合所學可知,啟蒙運動以法國為中心;制度:結合所學可知,伏爾泰推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文獻:結合所學可知,1787年美國憲法,體現了孟德斯鳩“分權制衡的政治模式”的理念。小問3詳解】影響:由題干材料“這個革命浪潮最后發展壯大為1848—1849年的席卷歐洲大陸的革命。這樣,從1776年到1849年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革命時代。”并結合所學可知,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小問4詳解】作用:由題干材料“資產階級革命后三個國家均建立起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實現了國家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并結合所學可知,英、北美、法三場革命都建立起了資本主義政治體制,都實現了國家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都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19.改革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回溯中外改革,汲取歷史智慧。材料一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獲得人身自由,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摘編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