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課件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1頁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課件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2頁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課件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3頁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課件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4頁
第12課 民族大團結 課件 人教版歷史八年級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2課-民族大團結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背景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試結合以下古代史目錄,提取關鍵信息。歷史特點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背景歷史特點:①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材料:(中國歷史上)民族發展在地區上相互交叉的……這樣就形成各民族雜居的現象,而一個民族完全聚居在一個地區的比較少,甚至極少……歷史的發展使中國各民族多數是雜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響。——周恩來《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現實情況:②我國各民族逐漸形成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狀況。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含義根據我國民族問題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中國共產黨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前提范圍核心自治機關的自治權包括:立法自治權、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交通執行權及其他自治權。

自治≠獨立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3、過程1949年1954年1984年《共同綱領》把實行民族區域自治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制度確定下來

【地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被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4、概況①內蒙古自治區1947.5.1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10.1③廣西壯族自治區1958.3.5④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10.25⑤西藏自治區1965.9.9目前,全國已建立5個自治區、30個自治州、120個自治縣(旗)。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國家保障各少數民族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維護和發展各民族的平等團結互助和諧關系。禁止對任何民族的歧視和壓迫,禁止破壞民族團結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為。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談談你對民族區域自治的認識。①保障了少數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權利以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②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③為實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礎。二、共同繁榮發展1、背景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云南佤族·原始社會四川彝族·奴隸社會西藏·農奴制云南景頗族·原始社會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西藏達孜縣的農奴焚毀地契、債約

全國約有3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分別不同情況。用更長的時間,采取適合少數民族的特點和有利于民族團結的政策,來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務。——P15相關史事意義: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方面措施政治經濟文化戰略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方面措施政治經濟文化戰略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狀況年份農業總產值(億元)工業總產值(億元)195246.511.41978155.6212.1201411352.364369意義:民族地區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少數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二、共同繁榮發展孔繁森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18歲參軍,在部隊干了7年,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9年復員后,他先當工人,后被提拔為國家干部。1979年,時任地委宣傳部副部長的孔繁森主動報名到西藏工作。1993年,孔繁森進藏工作期滿,但他繼續留在西藏,擔任了阿里地委書記。1994年11月29日,完成任務返回阿里途中,不幸發生車禍以身殉職,時年50歲。他犧牲后,江澤民總書記于1995年4月29日親筆題詞“向孔繁森同志學習”。方面措施政治經濟文化戰略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二、共同繁榮發展表現:①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保護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遺產③搜集、整理和出版少數民族古籍文獻意義:對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方面措施政治經濟文化戰略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因地制宜,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西部大開發、興邊富民運動和青藏鐵路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①時間:②地區:③內容:20世紀末5個自治區、27個自治州和83個自治縣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意義:①西部大開發為民族地區的加快發展創造了巨大的歷史機遇;②極大地帶動了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二、共同繁榮發展2、措施修建青藏鐵路意義:大大加強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促進了青海、西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意義: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地區的發展。二、共同繁榮發展問題思考(P63):聯系中國歷史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實,談談你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張騫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①積極學習和宣傳我國的民族政策;②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③增強民族團結意識,堅決反對民族分裂。民族大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共同繁榮發展奠基鞏固當堂小結隨堂小練(

)1.涼山彝族自治州阿土列爾村建于四川橫斷山脈上,也稱懸崖村,是大范圍連片特困地區。2017年政府建成2556級鋼梯以方便村民出行,并逐步實現水電和網絡供給,至2020年懸崖村整體脫貧。懸崖村整體脫貧A.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體現

B.保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施C.體現對各民族宗教信仰的尊重

D.滿足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愿望()2.20世紀末,中央決定在西部實施大開發政策。這一政策實施以來,西部在基礎設施建設、科技教育和文化衛生事業等方面建設了一大批項目。此后,黨和政府又加大了對西部精準扶貧的傾斜力度。黨和政府實施這些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實現少數民族的當家做主B.改善西部的基礎設施建設C.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D.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AC隨堂小練(

)3.中國是統一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錯雜居,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右圖所示信息,反映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的BA.歷史原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