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考點復習-掌中寶_第1頁
生物考點復習-掌中寶_第2頁
生物考點復習-掌中寶_第3頁
生物考點復習-掌中寶_第4頁
生物考點復習-掌中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性生殖概念: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類型①出芽生殖例:酵母菌、水螅②營養生殖扦插葡萄、柳樹壓條草莓嫁接原理: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層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使兩部分細胞愈合在一起,提高成活率。應用:果樹(保持親本優良形狀,加快植物生殖速度)第一單元生物的生殖、發育和遺傳1.2.有性生殖: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成為受精卵,進而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傳粉:雄蕊花藥中的花粉傳送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方式:自花傳粉、異花傳粉受精:植物的精子與卵細胞的結合成受精卵的過程叫做受精。依圖所示:昆蟲傳粉傳粉方式:異花傳粉花的結構和果實的對應關系:子房花的結構果實結構果實子房壁果皮胚珠珠被種皮受精卵胚種子花與果實:果實包括果皮和種子,果皮由子房壁發育而成。種子由子房里的胚珠發育而成。其中的珠被發育成種皮,受精卵發育成胚。3.家蠶的發育要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而且幼蟲和成蟲在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上有明顯的差異,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完全變態發育。(還有蚊、蠅、蜜蜂等)蝗蟲的一生經歷了受精卵、幼蟲、成蟲三個發育時期,而且幼蟲與成蟲的形態結構非常相似,生活習性也幾乎一致,像這樣的發育過程叫做不完全變態發育。(還有蟋蟀、蟑螂、螻蛄等)上圖黏蟲發育過程:32414.蛙的發育經歷了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個時期。蝌蚪和成蛙的形態結構以及生活習性方面有顯著的不同,這種發育稱為變態發育。(還有蟾蜍、蠑螈、大鯢等)

蝌蚪用鰓呼吸,成蛙用肺呼吸,且皮膚輔助呼吸。5.生物的性狀傳給后代的現象,叫做遺傳。它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鼠細胞核移植實驗說明了遺傳信息的中心是細胞核。

生物學家發現,染色體在生物的傳宗接代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每一種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一定的,一般還成對的存在。例如人體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

染色體主要是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細胞中的DNA大多存在于細胞核的染色體上。從結構上,DNA分子構成雙螺旋結構。它可以分成許多小的片段,每個片段具有特定的遺傳信息,可以控制不同的性狀。像這樣有特定遺傳效應的DNA片段,叫做基因。染色體、DNA、基因三者之間從大到小的關系為:

染色體>DNA>基因圖中A是染色體,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B是DNA,上面有特定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基因。6.生物一般都具有相似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這種可以遺傳的生物體的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叫做遺傳性狀。例如:人的高、胖、單眼皮、白化等。

一種生物的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例如:有耳垂與無耳垂;雙眼皮與但眼皮;能卷舌與不能卷舌。在人的體細胞中,控制性狀的基因一般是成對存在的。控制顯性性狀的基因叫做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基因叫隱性基因。如果體細胞內的這對基因,一個是顯性基因,另一個是隱性基因,則表現出顯性基因所決定的遺傳性狀。AA(顯性性狀)Aa(顯性性狀)aa(隱性性狀)7.正常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與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常染色體;一類是與性別決定有關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人的體細胞中共有23對染色體,其中常染色體22對,性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有X染色體和Y染色體兩種。男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

22對常染色體+XY性染色體女性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為:

22對常染色體+XX性染色體圖中A為男性體細胞染色體,B為女性體細胞染色體。男性精子中的性染色體可以用X或Y表示,女性卵細胞中的性染色體可以用X表示。男性精子中的染色體組成為22+X或22+Y,女性卵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為22+X。8.遺傳病一般是由遺傳物質發生改變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常見的遺傳病有: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先天性智力障礙。近親結婚所生子女的遺傳病患病率就遠遠高于非近親結婚所生子女的遺傳病患病率。男性精子中的X染色體或Y染色體決定了后代的性別。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是50%XYXXXXY女50%男50%9.優生優育的措施包括:禁止近親結婚、提倡遺傳咨詢、產前診斷。禁止近親結婚是預防遺傳病發生的有效措施。10.生物在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這就是生物的變異現象。和遺傳現象一樣,生物界也普遍存在著變異現象。生物的變異有些是可以遺傳的,有些是不可以遺傳的

可遺傳的變異是指生物體能夠遺傳給后代的變異這種變異是遺傳物質發生改變引起的。(鐮刀型紅細胞貧血癥)

不可遺傳的變異是指生物體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引起的變異。由于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因此,一般只表現在當代而不會遺傳下去。(同卵雙生姐妹膚色由于環境不同產生差異)11.人和動物的各項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都來自ATP。例如:鳥的飛行、螢火蟲的發光、電鰻的放電等所需要的能量都由ATP直接提供的。12.動物行為是對復雜多變環境的適應性表現。

動物的行為主要:有覓食行為、防御行為、生殖行為、社群行為以及鳥類的遷徙和魚類的洄游行為。(辨別、舉例書P61——62)第二單元動物的運動和行為13.傳染病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間傳播的疾病。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傳染病的特征是:傳染性和流行性。傳染病的主要類型有:呼吸道傳染病、消化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體表傳染病。第三單元健康的生活上冊書P73頁自評4傳染病的傳播必須有三個基本環節:傳染源:能夠傳播病原體的人和動物稱為傳染源。傳播途徑: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對傳染病卻乏抵抗能力而容易感染的人群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控制傳染源:如對SARS病人進行隔離切斷傳播途徑:如消毒餐具、噴灑消毒藥水保護易感人群:如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預防接種非特異性免疫特異性免疫生來就有,對多種病原體起防御作用后天獲得,通常只對某種特定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人第三道免疫防線:免疫器官(脾、扁桃體、淋巴結等)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等(如患過麻疹的人不會患麻疹)第一道免疫防線:皮膚、呼吸道表面的纖毛、黏膜等;第二道免疫防線:吞噬細胞、體液中的殺菌物質等14.組成組成定義定義上冊書81頁自評2免疫15.酗酒的危害:使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或麻痹抑制,引起酒精中毒。孕婦酗酒還會引起胎兒發育障礙或智力低下,甚至產生畸形胎兒。吸煙的危害:尼古丁是其中的致癌物質之一。能引發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肺癌等呼吸系統疾病。對人的循環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也造成不同程度損傷,還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女性吸煙還會增加患子宮癌等疾病的可能性,孕婦吸煙還會誘發胎兒畸形。毒品主要指鴉片、海洛因、冰毒、嗎啡、大麻、可卡因“搖頭丸”等。杜冷丁被濫用,也會成為毒品。目前,我國政府重點監控的毒品是海洛因。吸毒會引起人的免疫力迅速下降,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還會影響正常的生殖能力,生下畸形兒。共用不潔注射器注射毒品,還可能感染乙型肝炎、艾滋病等。16.健康新概念:包括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道德健康四個方面。軀體健康是一個人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17、安全用藥會讀標簽(p93頁)第四單元生物技術18.釀造酒釀步驟:1.清洗容器2.蒸熟糯米3.涼開水沖洗蒸熟的糯米4.將酒曲均勻地與糯米混合5.裝入容器后蓋上蓋子6.置于25-30度左右的環境中微生物:酵母菌條件:25-30度左右(適宜酵母菌生長、發育、繁殖)1是細胞膜2是細胞核3是細胞質4是細胞壁5是芽體(出芽生殖)酵母菌是單細胞真菌,無葉綠體19.食物腐敗變質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活動引起的。因此,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一定的方法,抑制或阻止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長、繁殖。傳統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曬干、風干、鹽漬、糖漬、煙熏、酒泡等。現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脫水、冷凍、真空包裝、添加防腐劑等。目前已經廣泛利用酶對食物進行保存。例如:利用溶菌酶對魚、蝦等水產品進行保存。(1)母羊A、B、C的作用(2)多利羊在形態特征等方面幾乎和母羊A一模一樣。(3)原因:多利羊獲得的是母羊A細胞核中的遺傳物質。(4)生殖方式:無性生殖20.克隆羊多利的誕生標志著細胞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母羊A提供細胞核;母羊B提供去核卵細胞;母羊C提供子宮(胚胎發育場所、營養)21.生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利益。如:保護環境、生產酒精-開發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物能源、商品化生產昂貴藥物、人體組織器官移植。同時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某些明顯的或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問題。如: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克隆人將威脅人類社會現有的法律、倫理、道德和觀念;將生物技術運用于武器制造和戰爭,則對人類可能是比一場核戰爭更為可怕的災難。第五單元生物的多樣性22.生物分類的依據:生物學家依據生物的形態結構特征、營養方式、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以及在進化上的親疏遠近關系等,將生物分為若干類群。生物的種類是根據它們的差異程度來區分的。生物分類的等級從高到低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類單位。在生物各類群之間,所處的共同分類單位越小,它們之間的相似程度就越大,表明它們的親緣關系就越近。23、植物的主要類群及特征24、動物的主要類型及特征我國一級保護植物有:桫欏[蕨類]、水杉[裸子]、金花茶、珙桐[被子]等。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活化石”大熊貓、蒙古野驢、金絲猴、白鰭豚[哺乳類]、丹頂鶴、朱鹮[鳥類]、揚子鱷[爬行類]等。1、3、4是鰭(運動)2是側線能感知水流方向身體流線型25、魚適應于水中生活的特點26、微生物的主要類型及特征病毒對人類生活有利有弊;大多數細菌對人類有益,少數細菌對人類有害。細菌是大地的清潔工。真菌可用于發酵產品(抗生素、面包、饅頭、有機酸等);許多大型真菌可食用;有些真菌會引起人和動植物的病害。27.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包括就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等。同時,應加強教育、加強法制管理。

就地保護是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樣性的必要手段。自然保護區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主要場所。遷地保護是對就地保護的補充。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基因庫等是實施遷地保護的主要手段。28.化石為生物進化提供了直接的證據.化石經過自然界的作用保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跡和遺物的總稱。

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就是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

生物進化規律是: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29.在生存斗爭中經過激烈的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就是自然選擇。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進化的結果。自然選擇生物進化生物多樣性

(關注長頸鹿、樺尺蛾中考指導P34第九題)30.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腦容量的增加是最顯著的變化之一。1、在未污染區適應環境的是灰色樺尺蛾不適應環境的是黑色樺尺蛾2、在污染區有利的變異個體是黑色樺尺蛾不利的變異個體是灰色樺尺蛾3、由此說明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第六單元生物和環境是統一體31.所有的生態系統一般都有四種基本的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分和土壤等。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以動植物為食的動物和人是消費者;許多微生物是分解者。3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取食與被取食的關系。生物之間通過取食的關系而互相聯系形成食物鏈。食物鏈中只包含生產者和消費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同時,生態系統中的各條食物鏈不是彼此分離的。許多食物鏈經常互相交錯,形成一張無形的網絡,這種復雜的食物關系稱為食物網。生物富集是指生物從周圍的環境中吸收并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

生物富集常常伴隨食物鏈而發生,而且逐級增多

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一般是從綠色植物固定太陽能開始的。生態系統能量最初來源是太陽。能量流動具有單向性和逐級遞減性。能量流動途徑是食物鏈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碳循環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物質循環。在大氣中,二氧化碳(CO2)是含碳的主要氣體,也是碳參與物質循環的形式之一。二氧化碳(CO2)通過植物光合作用流向生態系統,二氧化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