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古代中國的思想科學技術與文化課題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1頁
2024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古代中國的思想科學技術與文化課題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2頁
2024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古代中國的思想科學技術與文化課題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3頁
2024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古代中國的思想科學技術與文化課題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4頁
2024高考歷史大一輪復習專題十二古代中國的思想科學技術與文化課題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教案含解析北師大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課題三十五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躍局面[注]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裂”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拓]李贄,一位走在時代最前列的有著最為孤絕的理性自覺的先知先覺者,是晚明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旗幟。但他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封建思想的束縛,存在著不行避開的局限性。[辯]他們代表新興市民階層利益,而不是資產階級利益![注]經世致用經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對學術探討脫離現實,強調要做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實事。經世致用把學術探討和當前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往往以說明古代典籍為手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用于改革社會現實,開拓了一代重實際、重實證的新學風。[拓]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而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方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一、背景1.政治:民族和階級沖突尖銳,君主專制空前強化。2.經濟:明中期以后,商品經濟發(fā)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緩慢發(fā)展,但受到封建專制制度的嚴峻阻礙。3.階級(層):市民工商業(yè)者隊伍擴大。4.文化:八股取士使文化專制加強;西學東漸,西方近代科技起先傳入中國。二、概況1.李贄的離經叛道(1)思想:①挑戰(zhàn)正統: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見,認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②否定儒學權威:反對以“圣人”之言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儒家經典也不是“萬世之至論”;主見“童心說”。③在詩文寫作風格上主見“真心”,反對摹古文風。(2)著作:《藏書》《續(xù)藏書》《焚書》《續(xù)焚書》。(3)影響:①李贄的思想具有顯明的叛逆色調和戰(zhàn)斗精神,有力沖擊了傳統的綱常名教和封建倫理道德,推動了人們的思想解放。②李贄的思想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2.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代表主要思想作用黃宗羲①揭露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②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對以后的反專制斗爭起了主動的推動作用顧炎武經世致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開一代樸實學風的先河王夫之①世界是物質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物質發(fā)展改變是有規(guī)律的;②事物是可以相識的;③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肯定的,具有樸實的辯證法思想啟示了近代人們的思維方法,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三、評價1.主動(1)明清時期進步思想家的思想肯定程度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的要求,對當時的封建專制有肯定的沖擊作用,對近代民主思想產生了肯定的影響。(2)進步思想家對傳統儒學批判繼承,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fā)了朝氣,對后世產生了巨大影響。2.局限(1)從內容上看:沒有提出新的社會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2)從地位上看:無法撼動程朱理學的主流地位,未在當時成為主流思想。(3)從影響上看:影響有限,未能實現中國社會的轉型。(4)從性質上看:不是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本質上還未跳出傳統儒學的范疇。[聯]明清之際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相像性體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都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二是都出現了新思潮反對禁欲主義。[注]“咸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故未嘗有是非爾”。[注]故我之出而仕也,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辯]“亡國”與“亡天下”:“亡國”還只是封建王朝改朝換代的事,而“亡天下”則是民族、文化的淪亡,是關系到整個民族命運的大事。[拓]明末清初思想活躍,變的是對君主專制的批判。經世致用思想,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fā)了朝氣。不變的是,在君主專制強化、傳統儒學文化根深蒂固影響下,未形成主流,影響有限。可見,任何思想文化不行能脫離特定的政治經濟。

重難點明清之際的儒學思想eq\a\vs4\al(一史料探史——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的主見及特點)史料一善觀水者,必觀其瀾。明末清初以來,中國社會發(fā)生深刻改變。一些有識之士,勇立潮頭,審時度勢,引領時代。下列顧炎武的言論所體現的思想作為時代精神,推動了中國社會的進步。文之不行絕于天地間者,曰:明道也,紀政事也,察民隱也,樂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將來。史料二清代有女詩人作詩曰:“人生德與才,兼?zhèn)浞綖樯啤*氈猎u閨材,持論恒相反。有德才可賅(兼有),有才德反損……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探究](1)依據史料一,結合所學學問,分析指出顧炎武言論反映的社會問題及主見。(2)依據史料二分析這位清代女性的主見是什么?說明白什么?[解讀]史料一中“明道”“紀政事”“察民隱”“樂道人之善”是核心;史料二中“我意頗不然,此論殊褊淺”是核心,抓住這些核心內容是答題的關鍵。[提示](1)社會問題:宋明理學脫離社會現實,明末文風空疏。主見:提倡經世致用的學風。(2)主見:女性也應當德才兼?zhèn)洹Uf明:清代出現了反對傳統倫理的思想。[系統認知]明清之際儒家思想的特點及表現特點表現反傳統,反教條李贄指出儒家經典并非“萬世之至論”,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道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假說教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帶有肯定的民主色調黃宗羲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主張限制君權,對晚清民主思潮的興起產生了肯定的影響提倡“經世致用”顧炎武強調“經世致用”的思想,致力于社會變革,力圖扭轉不切實際的學風等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黃宗羲反對傳統的“重農抑商”思想,提出“工商皆本”的主見eq\a\vs4\al(二史料探史——阻礙早期啟蒙思想發(fā)展的因素)史料西方從中世紀遺留下來的是教會神學,只要人的思想世俗化了,理性覺醒了,那么神學的東西不管多么貌似強大,都是不堪一擊的特別脆弱的①。在中世紀的西方封建國家中,與君權平列的有教權,君權管轄世俗界,教權管轄精神界②。……儒家的圣賢主見經世致用,信任可以把現實世界治理成為一個具有良好秩序的、合理的世界,正因這樣,儒家經學對我們社會的影響之深是罕見的③。封建時代中國的皇帝,既是君,又是圣,君神合一,一切權力都駕馭在手里④。……中國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要比西方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大得多⑤。——摘編自吳于廑《中西啟蒙運動的比較》[探究]依據史料,簡要說明“中國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要比西方啟蒙運動遇到的困難大得多”的緣由。[解讀](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獲得信息①得出西方神學的束縛易打破②得出西方君權與教權平列③得出儒學影響根深蒂固④得出中國君神合一,君權強大⑤得出中國啟蒙運動困難重重(2)答題用什么——針對篩選信息史料中①②說明白西方啟蒙運動困難少的緣由,③④說明白中國啟蒙運動阻力大的緣由,綜合對比分析中國“困難大得多”的緣由。[提示]西方神學的束縛易打破,中國儒學影響根深蒂固;西方君權與教權平列,中國君神合一,君權強大。[系統認知]明清之際思想活躍但未實現社會轉型的緣由1.經濟: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緩慢,早期民主思想的發(fā)展缺乏物質基礎。2.政治:專制集權制度壓制了早期民主思想的發(fā)展。3.思想文化:禮教綱常,文化專制,阻礙早期民主思想的傳播。以上因素確定了明清之際的批判思想跳不出傳統儒學的范疇,確定了它在推動社會變革方面的作用是有限的,不能成為時代的主流思想。[隨堂鞏固訓練]eq\a\vs4\al(一、高考題——變客觀為主觀,思維更廣更透)1.(2024·全國卷Ⅲ)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區(qū),雕印出版?zhèn)€人著作之風盛行,有人謔稱:“老童(生)、低秀(才),胸無墨、眼無丁者,無不刻一文稿以為交游酒食之資。”士大夫間也流行將書籍作為禮物。這種現象可以說明當時()A.學術文化水平快速提升 B.士人的地位顯著提高C.經世致用思想影響廣泛 D.崇尚文化的氛圍深厚[讀懂]材料“雕印出版?zhèn)€人著作之風盛行”“刻一文稿以為交游酒食之資”“將書籍作為禮物”,說明當時在經濟發(fā)達的江南地區(qū)人們對學問(權力/學問)的崇尚,社會上的文化(文化/享樂)氛圍深厚。[做對]選eq\a\vs4\al(D)2.(2024·浙江4月選考)明清之際,黃宗羲提出振聾發(fā)聵的主見“天下為主,君為客”,顧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王夫之則猛烈抨擊“孤秦”“陋宋”。上述思想()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聲B.說明白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專制制度不斷減弱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學思想體系[讀懂]材料中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見都反對(反對/贊揚)君主專制,這是思想(思想/政治)走向近代化的先聲。[做對]選eq\a\vs4\al(A)3.(2024·北京高考)17世紀來華傳教士曾將《論語》《高校》等譯為拉丁文在歐洲出版,19世紀中期傳教士理雅各又將多部儒家經典譯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轟動。這表明()A.儒家思想被西方學者普遍接受B.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引起關注C.中西文化溝通限于傳教士之間D.儒家思想推動了西方政治革命[讀懂]19世紀中期,明末清初的社會啟蒙思想有著廣泛的傳播,這與西方的啟蒙思想有著相像性,傳教士將儒家經典翻譯到西方引起了共鳴,說明中國傳統文化在西方引起了關注。[做對]選eq\a\vs4\al(B)eq\a\vs4\al(二、模擬題——抓題眼抓關鍵,解題更快更準)1.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黃宗羲認為:“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見()eq\a\vs4\al(A.主權在民,B.君民同等,C.反對君主專制,D.實行君主立憲)eq\a\vs4\al(點撥:抓住黃宗羲生活的時代這一特定時空分析。)解析:選C主權在民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核心思想,黃宗羲的“天下為主,君為客”思想還未達到主權在民的程度,故A項錯誤;題干中未提及君民關系,故B項錯誤;題干中“天下為主,君為客。……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是早期的民主思想,抨擊了君主專制制度,故C項正確;黃宗羲只是提出將學校作為評定是非曲直的場所,未提出君主立憲,故D項錯誤。2.(2024·威海模擬)明清之際抨擊君主的思潮“無需借助文本的傳播,主要是口耳相傳,也不受官員士大夫和道德的規(guī)范,依據實際生活表現民眾的真情實感,編成各種民歌、民謠等,在通衢鬧市演唱、傳播,以致從官員到民眾對皇帝非議成風”。這事實上是()eq\a\vs4\al(A.人們對當時封建秩序的大力抵制,B.民眾追求民主政治的體現,C.封建小農經濟逐步解體的反映,D.市民文化發(fā)展的必定結果)eq\a\vs4\al(點撥:透過現象看本質。)解析:選A依據題干可知,明清之際抨擊君主的思潮是對現存等級秩序的抵制和打擊,故A項正確;題干反映的是人們對當時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民眾追求民主政治,故B項錯誤;鴉片斗爭之后,小農經濟漸漸解體,故C項錯誤;題干反映的是人們對當時封建秩序的抵制,不是市民文化發(fā)展的必定結果,故D項錯誤。3.(2024·保定模擬)顧炎武認為:天子、君主,都是一種職位,并非神圣不行侵擾的稱號。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稱“君”,人臣、諸侯、卿大夫亦稱君,甚至奴婢稱其主子,女稱其父,婦稱其舅,皆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種。材料中顧炎武()eq\a\vs4\al(A.提倡君臣之間的同等關系,B.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C.為否定專制找尋歷史依據,D.痛斥了君主專制的弊端)eq\a\vs4\al(點撥:“君”的一般與平凡。)解析:選C“天子、君主,都是一種職位”沒有否定君臣之間的關系,故A項錯誤;材料與女權無關,故B項錯誤;據材料“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稱……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種”可知,顧炎武認為古代并無君主專制,為否定專制找尋歷史依據,故C項正確;“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種”不能體現君主專制的弊端,故D項錯誤。4.(2024·南昌一模)有人記述李贄點評《水滸傳》時寫道:“蓋和尚(李贄)——肚皮不合時宜……所評《水滸傳》,玩世之詞十七,持世之詞十三,然玩世處亦俱持世心腸也,但以戲言出之耳,高超者自能得之語言文字之外。”這體現出李贄()eq\a\vs4\al(A.深受佛道思想影響,B.文學修養(yǎng)極高,C.具有社會批判精神,D.對儒學的反叛)eq\a\vs4\al(點撥:轉折處是材料的核心。)解析:選C材料中并沒有對佛道思想的相關提及,故A項錯誤;文化修養(yǎng)明顯并不是材料中李贄的評價,這屬于對材料中“高超者自能得之語言文字之外”的片面解讀,故B項錯誤;依據材料可知,李贄的言論具有很強的社會批判精神,故C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提及李贄對待傳統儒學的看法,“反叛”一說屬于明顯的脫離材料的主觀臆斷,故D項錯誤。5.黃宗羲痛斥君主專制是天下最大的禍害,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本思想,進而主見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同時他又指出,“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這反映黃宗羲()eq\a\vs4\al(A.主見實行君主立憲制,B.接受西方主權在民思想,C.主見復原宰相制度,D.未跳出明君賢吏的窠臼)eq\a\vs4\al(點撥:社會大背景確定了其思想的局限性。)解析:選D君主立憲是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故A項錯誤;黃宗羲的思想仍屬于儒家思想,并未接受西方的啟蒙思想,故B項錯誤;黃宗羲主張對君權進行限制,但并未提出復原宰相制度,故C項錯誤;黃宗羲反對君主專制但并不反對君主制度,只是要求開明君主統治,并有賢吏協助,故D項正確。6.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李贄與路德確有相通之處”,這主要因為二人都()eq\a\vs4\al(A.敢于公開挑戰(zhàn)當時權威思想,B.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C.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D.引領了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eq\a\vs4\al(點撥:挑戰(zhàn)教皇的權威。)解析:選A依據所學,李贄否認孔孟學說是萬世之至論,路德主見“因信稱義”,否認教皇權威,因此兩者都敢于挑戰(zhàn)權威,故A項正確;李贄并未動搖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故B項錯誤;李贄代表地主階級的利益,故C項錯誤;近代中國,西學東漸引領了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故D項錯誤。[課時過關檢測]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2024·瀘州模擬)明末清初,王夫之斥責李贄“不恤君親,不顧人倫”,其書其人宜“亟誅絕之”;五四時期,李贄被認為是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專制的時代先驅;改革開放以后,李贄思想探討呈多元化傾向。據此,下列解讀正確的是()A.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沒有統一的標準B.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顯明的時代價值觀念C.綜合多人評價即可還原歷史人物D.明末清初距李贄所處時代最近,其評價更具可信性解析:選B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有統一的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統一等,故A項錯誤;依據題干信息可知不同的時代對李贄的評價是不同的,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具有顯明的時代價值觀念,故B項正確;還原歷史人物要依據與歷史人物相關的史料來進行,而不是依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故C項錯誤;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可信性的程度要依據評價是否符合歷史人物的原來面目,而不是所處時代的遠近,故D項錯誤。2.明清時期有思想家認為,君臣的職責都是為天下服務,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師友”,彼此的關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協力。據此推斷,該思想家()A.要求復原三省六部制 B.主見限制君主專制C.提倡實行君主立憲制 D.反對廢除宰相制度解析:選B材料體現不出要求復原三省六部制,故A項錯誤;“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師友’,彼此的關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協力”體現的是反對君主專制,主張限制君權,故B項正確;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的政治體制,與明清之際的政治環(huán)境不符,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反映反對廢除宰相制度,故D項錯誤。3.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學校》中指出,學校既是教化機構,還是權衡利弊的場所。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學校應“小則糾繩,大則伐鼓號于眾”。這表明黃宗羲()A.主見建立權力制衡機制 B.留意發(fā)揮社會輿論的作用C.已經具有近代民權意識 D.認為學校應培育好用人才解析:選B權力制衡與材料中黃宗羲認為學校是“權衡利弊的場所”(監(jiān)察機構)的主旨不符,故A項錯誤;通過材料“針對當時的社會問題,學校應‘小則糾繩,大則伐鼓號于眾’”得出留意發(fā)揮社會輿論的作用,故B項正確;“已經具有近代民權意識”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在材料中“既是……還是……”強調的是學校作為監(jiān)察的作用,故D項錯誤。4.明清之際有學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紀世者以一君為一世,一姓為一代足矣。”以下屬于他的主見的是()A.反對以“孔子是非”為標準B.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C.主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D.物質發(fā)展改變有規(guī)律可循解析:選D材料反映的思想是唯物思想,符合王夫之的思想主見。反對以“孔子是非”為標準的是李贄,故A項錯誤;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是黃宗羲,故B項錯誤;“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梁啟超概括顧炎武的思想主見,故C項錯誤;材料中“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晝夜,猶人之有生死”說明物質發(fā)展改變有規(guī)律可循,故D項正確。5.(2024·安徽江淮十校聯考)關于“封建制”與“郡縣制”的爭辯,秦漢和唐朝是兩個高潮,主要是圍繞王朝行政體制的優(yōu)劣主題進行爭辯。明末清初,這一爭辯又出現一次高潮,黃宗羲、顧炎武、顏元等人,力主“復封建”,對有關“封建”問題的探討,寓與了新的意涵。“新的意涵”之核心是()A.提倡經世致用 B.反對君主專制C.挑戰(zhàn)宋明理學 D.弘揚唯物思想解析:選B經世致用并沒有涉及郡縣與分封之爭,故A項錯誤;依據史實我們不難得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一個主要思想就是反對君主專制,故B項正確;封建制度并不涉及對宋明理學的挑戰(zhàn),故C項錯誤;材料中并沒有涉及對唯物思想的相關提及,故D項錯誤。6.明清時期,儒家思想中帶有早期民主思想色調。究其緣由,除封建制度的日趨沒落之外,關鍵在于()A.抗清斗爭高漲 B.宋明理學興盛C.商品經濟的發(fā)展 D.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解析:選C抗清斗爭是民族沖突激化的表現,與民主思想的形成沒有關系,故A項錯誤;宋明理學是維護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對象,故B項錯誤;民主思想產生的經濟基礎是商品經濟的發(fā)展,明代中后期中國的商品經濟發(fā)達,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為民主思想產生創(chuàng)建了條件,故C項正確;西方民主思想在鴉片斗爭之后才漸漸傳入中國,故D項錯誤。7.章太炎曾說:“船山(王夫之)學說為民族光復之源,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其緣由是王夫之的學說()A.表現了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B.體現了社會經濟結構改變C.動搖了儒家思想正統地位 D.為民主革命思想供應啟示解析:選D王夫之不屬于資產階級范疇,故A項錯誤;材料說明其與近代先進人士的關系,未體現社會經濟結構改變,故B項錯誤;明清之際進步思想照舊屬于儒家思想的自我革新,故C項錯誤;材料“近代倡義諸公,皆聞風而起者,水源木本,瑞在于斯”,說明王夫子對近代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故D項正確。二、非選擇題(共25分)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fā)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潛之為言也,隱而未見,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摘編自《周易大傳》材料二朱熹《玉山講義》載:蓋聞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故圣賢教人為學,非是使人綴緝語言、造作文辭,但為科名爵祿之計,須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齊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