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件 第7章 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服務-培育志愿精神_第1頁
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件 第7章 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服務-培育志愿精神_第2頁
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件 第7章 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服務-培育志愿精神_第3頁
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件 第7章 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服務-培育志愿精神_第4頁
大學生勞動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件 第7章 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服務-培育志愿精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章積極投身于社會公共服務

——培育志愿精神第一節推進普法宣傳第二節踐行垃圾分類第三節巧用廢舊物品第四節參與社區服務

第一節推進普法宣傳

一、社會公共服務社會公共服務是指為滿足公民的社會發展活動,通過國家權力介入或公共資源投入等渠道所提供的服務,包括教育、科學普及、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以及環境保護等領域,其根本目的在于滿足公民的生存、生活、發展等社會性直接需求。當前,在科學普及領域常見的社會服務活動包括普法宣傳、傳播科學思想、講授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和傳播科學思想等。

其中,普法宣傳是向我國全體公民進行大規模普及法律常識的宣傳教育活動,旨在使全體公民增強法治觀念,知法守法,養成依法辦事的習慣。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有利于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各類矛盾,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法律是社會的黏合劑,法律宣傳是將法律知識傳遞給每一個社會公民,讓人們在了解法律規范的同時懂得運用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扎實推進依法治理的重要保障。

,普及法律知識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行動。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有必要了解和學習我國的基本法律法規。與此同時,大學生在學校里還應積極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主動了解我國基本法律法規相關知識,可以通過參加學校組織開展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向有需求的社會群體宣傳法律法規,進行法治建設宣講。

二、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指大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走進社會基層,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回饋社會,扎根實踐,接受教育,培養能力,作出自身貢獻的社會活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社會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取向、增強社會責任感、培養創新精神的有效載體,是大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增強自身能力的重要課堂。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主要包括理論宣傳、社會調查、考察訪問、生產勞動、社會服務、科技發明、勤工儉學、“三下鄉”活動、普法宣傳活動等。本節選取了“普法宣傳”的內容,在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踐行,加強大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知。

(一)“三下鄉”的內涵

三下鄉是中國青年人,通常是大學生參加的一項社會活動。三下鄉的“三”指“科技、文化、衛生”;“鄉”指中國農村地區。活動主要內容是青年人將城市的科技、文化和衛生知識帶到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偏遠地區,向當地人傳授知識。該活動由中國共青團中央發起,地方各級團組織主辦,很多時候都以大學生團體或社團組織為單位集體出行。

(二)“三下鄉”的意義

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后備軍,應充分發揮知識技能的優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我國農村需要大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在服務農民群眾的實踐中接觸社會,了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三下鄉”實踐活動,大學生可以改造世界觀、價值觀,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走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

(三)大學生“三下鄉”的主要內容

按照近年來共青團中央的全國學聯關于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文件要求,全國大中專學校應組織學生志愿者在暑期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志愿者可以按照實踐類別組建團隊,也可根據學校和服務地的實際情況組建有特色的社會實踐隊伍。

1.理論普及宣講團

理論普及宣講團重點圍繞迎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精心設計開展有內涵、有人氣的宣傳教育活動。

2.黨史學習教育團

黨史學習教育團重點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把慶祝建黨百年激發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傳遞下去,學習宣傳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依托各地紅色資源,開展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多種形式的活動,持之以恒地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青年學生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3.鄉村振興促進團

鄉村振興促進團重點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緊緊圍繞“國之大者”深刻領會感悟為什么要推進鄉村振興、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等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4.發展成就觀察團

發展成就觀察團重點圍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中國大地為課堂,以脫貧攻堅歷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成就等為現實教材,組織青年學生在社會觀察、國情考察、基層治理參與、特色產業調研、學習體驗中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感受祖國的發展變化,感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引導青年學生深刻領悟黨的領導、領袖領航、制度優勢和人民力量的關鍵作用,形成正確認識,堅定理想信念,站穩人民立場,投身強國偉業。

5.民族團結實踐團

為了構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同建設民族團結一家親的和諧家園,要組織內地新疆籍、西藏籍大學生開展“民族團結我踐行”的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內地大學生到新疆、西藏等地開展國情考察、地球第三極保護行動等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通過實地調研和觀察,深入了解民族團結現狀,充分感知民族地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好民族團結的宣傳者、示范者和踐行者,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大學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步驟

(1)共青團中央在“三下鄉社會實踐官網”發布《關于開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通知內容包括實踐主題、整體思路、相關工作要求、重點與專項實踐內容。

(2)全國大中專學校結合實踐主題自行選題立項,可結合所在學校實踐工作部署、專業特點和個人興趣提出立項申請,撰寫實踐立項書和“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策劃書。

三、普法宣傳活動

普法宣傳即法律知識大眾化的宣傳,是對全體中國公民進行法律知識大眾化的宣傳教育活動。法律是世界的尺度,法治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證。隨著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我國公民的法律素質和社會治理的法治水平不斷提高,全民普法工作體系也不斷完善。開展全國普法工作,要明確和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責任制,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全民普法、全民守法,不斷開創全民普法的新局面。同時,要加強法治文化的宣傳,有利于提高公眾的法治意識,使法律意識深入人心,走深走實。

第二節踐行垃圾分類

一、垃圾分類的定義垃圾分類一般是指按一定規定或標準將垃圾分類儲存、投放和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將廢舊物品再利用,提高廢舊物品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垃圾分類有四種: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不同的垃圾需要分開處理,以此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還能更高效地進行資源回收利用,實現資源的循環再生。

1.可回收物

生活中可以回收的物品主要包括五大類:廢紙類、塑料類、玻璃類、金屬類和布料類。廢紙類主要有報紙雜志、書籍、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但要注意紙巾紙和洗手紙不可回收,因為它們的水溶性太強;塑料類主要有各類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及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牙膏皮等;玻璃類主要有各式各樣的玻璃瓶,破碎的玻璃片、鏡子、燈泡等;金屬類主要有罐頭、罐頭盒之類的物品;布料類主要有破舊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子等。

2.廚余垃圾

廚余垃圾包括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垃圾。對于廚余垃圾,就地進行生物技術處理堆肥,每噸可產生有機肥料0.3噸左右。

3.有害垃圾

有害垃圾包括需要特別處理的廢舊電瓶、廢舊日光燈管、廢舊水銀溫度計、報廢電池、過期藥品等。

4.其他垃圾

除上述垃圾之外,還包括一些難以回收的磚瓦陶瓷、渣土、廁所廢紙、用過的紙巾等廢棄物品,即其他垃圾。對于其他垃圾,一般采用衛生填埋的方式,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空氣等均能有效降低污染。

我國的生活垃圾分類標志由4個大類標志和11個小類標志組成,類別構成見表7-2-1。

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原則是按不同性質將生活垃圾分類的,并選擇適宜且有針對性的方法對各類生活垃圾進行處理、處置或回收利用,以實現較好的綜合效益。具體的分類原則主要包括:可回收物與不可回收物分開;可燃物與不可燃物分開;干垃圾與濕垃圾分開;有毒有害物質與一般物質分開。具體的分類方法要根據當地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條件進行選擇。為了讓大學生能夠在學校生活中準確識別垃圾分類標識,正確投放垃圾,表7-2-2將我國現行垃圾分類的標識、垃圾類別、投放要求和應投放的垃圾桶樣例進行了歸納。

二、垃圾分類的意義

垃圾分類是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運轉的基礎,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促進資源回收利用,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的使用,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等方面的效益。只有做好垃圾分類,垃圾回收及處理等配套系統才能更高效地運轉。垃圾分類處理關系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有利于我國新型城鎮化質量和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垃圾分類的主要優點有:第一,減少占地。垃圾分類可以減少占地面積,減輕土地的嚴重侵蝕。第二,減少環境污染。廢棄的電池等含有金屬汞等有毒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威脅,廢塑料進入土壤,會導致農作物減產,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這些危害。第三,變廢為寶。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無鉛汽油和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避免砍伐用于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因此,垃圾回收既環保,又節約資源。第四,提高民眾價值觀念。垃圾分類能使人們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的素質素養。

第三節巧用廢舊物品

一、廢舊物品概述

(一)廢舊物品的含義廢舊物品是對廢品和舊物的統稱。廢品是指工業生產過程中質量不合格的低劣產品或商品,包括廢金屬、廢電子、廢塑料、廢電池、廢紙和廢水等;舊物是指陳舊閑置的東西,可以作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物品。總的來說,廢舊物品是指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所剩余的價值不大的物資,即陳舊、報廢、二手、庫存、生產生活所產生的物資。

(二)廢舊物品的種類

1.廢金屬

廢金屬是指冶金工業、金屬加工工業丟棄的金屬碎片、碎屑以及設備更新報廢的金屬器物等,還包括城市垃圾中回收的金屬包裝容器和廢車輛等金屬物件。廢金屬也是一種資源,世界各國均有專門單位經營回收利用廢金屬業務。

2.廢塑料

廢塑料指的是在民用、工業等用途中,使用過且最終淘汰或替換下來的塑料的統稱。

3.廢玻璃

玻璃是人類現代生活中常用的一種物質,經過一定加工可以做成各種器具、器皿、平板玻璃等。廢玻璃是指生活生產過程中的玻璃制品廢棄物,廢棄的玻璃和制品可以收集起來實現回收利用,從而化害為利,變廢為寶。

4.廢紙品

廢紙品泛指在生產生活中經過使用而廢棄的可循環再生資源,包括各種高檔紙、黃板紙、廢紙箱、切邊紙、打包紙、企業單位用紙、工程用紙、書刊報紙等。

5.閑置服裝

二、廢舊物品再利用

(一)廢舊物品再利用的方法

1.回收廢品

回收廢品是指由專業正規的廢品回收站或公司進行收購,之后對廢品進行科學處理及分類以達到再次循環利用的標準,這是一種有償性的廢品處理生活服務,可對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和帶動社會效益起到積極作用。

2.改造舊物

改造舊物也稱舊物改造,是以廢舊物品為原料,運用巧妙構思,做成各種實用小物件,從而變廢為寶。通過對舊物進行設計、加工和翻新,可改變物品的作用,擴展其使用功能,這種方式體現著“低碳、綠色、環保”的新生活理念。

(二)廢舊物品再利用的應用

1.廢金屬再利用

2.廢舊玻璃再利用

從生活中也可以發現,一些形態完好的、廢棄的玻璃瓶、燈泡等玻璃制品經過人們加工、裝飾后,可以用來種植花卉、蔬菜,簡單又美觀。例如:用廢舊玻璃飲料瓶種植綠植,如圖7-3-1所示;將舊燈泡進行裝飾、加工,成為一款簡約美觀的家居裝飾品,如圖7-3-2所示;將啤酒瓶用來插花,既美觀又實用,如圖7-3-3所示。圖7-3-1玻璃瓶種植綠植圖7-3-2玻璃燈泡裝飾品圖7-3-3玻璃花瓶

3.廢舊衣服循環利用

我國是全球第一紡織大國,紡織纖維加工總量占全球的50%以上。隨著人均纖維消費量不斷增加,我國每年會產生大量的廢舊紡織品。為了補充我國紡織工業原材料供應、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提高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循環利用意識,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30年,我國要建成較為完善的廢舊紡織品循環利用體系。可見,閑置服裝和廢舊衣物的處理已經不再是個人層面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都要參與的重要舉措,回收利用廢舊衣物、閑置服裝有利于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的發展,對節約資源、減污降碳具有重要意義。

4.巧用廢舊紙品

在現代社會里,紙是人們離不開的一種生活必需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紙張使用量快速上升,生產生活中會有大量廢紙產生。由于利用原木造漿的傳統造紙會消耗大量木材、破壞生態,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因此,近年來我國的一些研究單位和生產單位開始合作研究廢紙回收處理技術,旨在提高廢紙回收利用水平,實現廢紙多次重復利用,進而達到保護環境、保護森林、節約資源的目的,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三、巧用廢舊物品的經典案例

(一)將工業廢品改造為建筑物

(二)廢舊生活用品再利用

(三)戶外廢舊物品再利用如圖7-3-4所示。

圖7-3-4枯木制作的巢穴

第四節參與社區服務

一、社區服務的含義社區服務是在政府倡導和支持下,為了滿足社區成員的多層次需要,依托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發動社區內的各種力量(包括法人社團、機構、志愿者)開展的具有福利性和經營性雙重屬性的社區福利服務和社區社會化服務,即政府、社區居委會以及數字社區等其他各方面力量直接為社區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和其他物質、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服務。

二、社區服務的特征

1.福利性

福利性是社區服務最本質的特征。社區服務首先以維護、確保社會弱勢群體的最基本生活為出發點和歸宿,如老年人、殘疾人、下崗失業人員及其他特殊群體等,這是社區服務的福利性最明顯的體現。

2.公益性

社區服務把社會上的社會孤老、殘疾人、優撫對象以及失業、下崗人員等急需幫助的群體作為服務的對象和重點。社區居民都有享受社區衛生保健、環境保潔、文化體育等公益性服務和公共空間、公共生態等公共設施服務的機會和權利。公益的本義是使社區居民都有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務的機會和權利,而不管居民的收入狀況和社會地位的高低。因此,從本質上來看,社區服務實際上就是一項公益事業,不以營利為主要目的。

3.互動性

開展社區服務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提倡社區居民的生活互動和精神互動,尤其是通過社區志愿者開展扶貧濟困,幫助老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活動。通過系列活動,傳遞愛心和溫暖,既體現了我國鄰里互助的傳統美德,也體現了自己事情自己辦的自強自立原則。居民既是服務的參與者,也是服務的受益者。

4.專業性

從社區工作的角度看,社區服務的主體除自助與互助的社區群眾之外,更為主要的則是專業化的社區社會工作者。社區社會工作者所做的不僅僅是一般的“送溫暖”式服務,而是由專業性決定的資源密集的物質援助、專項服務,如安老服務、殘疾人服務、少兒服務以及心理疏導和治療等內容。專業性的服務不僅要解決眼前的和表面的問題,而且要解決長遠的、深層次的問題。

5.地域性

社區服務的地域性也稱為“地緣性”或“社區性”,主要指社區服務所具有的“地方性”特征。我國城市社區服務以街道、小區為依托來展開,農村的社區服務以村、鎮為依托展開,每一個社區的社區服務都要做到因地制宜,立足于本社區的客觀實際,即由于社區地理環境、文化條件、人口狀況等要素的影響,社區服務在服務內容、服務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征。

三、社區服務的主要內容

1.統籌社區照顧

社區照顧的服務對象包括社區全體居民,涵蓋老年人、殘疾人和兒童、青少年等特殊群體。統籌社區照顧指的是為社區居民解決生活居住、學習就業和勞動保障等方面的服務,包括為老年人(特別是留守、空巢、失獨、病殘、失能、高齡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精神慰藉、情緒疏導、關系調適和社會參與等服務;為殘疾人提供生計幫扶、家庭支持、社區康復和社會融入等服務;為困境兒童和青少年提供生活照料、救助保護、學業輔導、情感關懷、成長支持等服務。

2.擴大社區參與

美好和諧的社區需要人人參與,社區服務是聯系社區居民的主要途徑,為此,需要協助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民自治組織,動員和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協商、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區骨干,提高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意愿,促進社區居民參與自治,主動為居民提供咨詢、培訓、能力建設等服務。也可以通過組織策劃社區志愿服務項目,引導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志愿服務,開展社區志愿者動員、招募、培訓、使用、登記注冊、服務記錄與證明等工作。

3.促進社區融合

社區融合是社區工作者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社會網絡,促進社區居民平等享有民主權利、公共服務及相關社會福利,促進社區居民參與政治、經濟、文化及社會生活,增強社區認同,促進社區團結,形成社區和睦相處、和諧共進等狀態的主要工作。

4.推動社區發展

社區服務是通過與居民的互動、溝通,建設一個氛圍和諧的居住環境。為此,社區服務也需要培育社區共同體精神,開展社區居民文化素質與家庭美德、公民道德教育,形成社區居民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態度和行為規范;引導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建設,建立健全社區支持網絡,加強社區居民能力建設,增強社區歸屬感和認同感。通過開展社區通用性培訓,舉辦面向社區居民的文化、教育和科普等活動,提高社區居民文化素養。

5.提供便民利民服務及其他服務

(1)衛生健康服務: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人群為重點,為社區居民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一般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的診療服務。

(2)社區文化、教育和體育服務:一些社區通常會建設方便社區居民讀書、閱報、健身、開展文藝活動的場所,配置相應的設備器材等,通過調動社區資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區內中小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其他服務包括為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社區群眾文化、社區環境改善、社區防災減災等方面的專業服務。

(3)社區環境改善:社區環境管理是落實低碳環保理念的基本途徑,比如動員社區居民積極參與環保活動,倡導義務植樹護草、文明飼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