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歷史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歷史試卷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命制2025.4.17本試題卷共8頁,19題。全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4.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江蘇無錫、蘇州、常州地區先后發現數座保存較為完好的春秋晚期吳國古城遺址(如表1)。這些吳國古城的建筑布局名稱位置建筑布局闔閭城遺址無錫市與常州市之間最外為近似長方形的大城;大城內分為東、西兩小城;大小城均建有環壕;城內有水道。木瀆古城遺址蘇州市靈巖山側城外有護城河;城內有小城;水道穿城而過。淹城遺址常州市武進區由子城、內城和外城及三道護城河組成;內外由水道相通,無陸路相接。表1A.體現了相生相勝的理論B.突破了禮制和等級規范C.凸顯了水道的商業功能D.適應了政治和軍事需求高三歷史試卷第1頁(共8頁)2.秦末漢初,有四位名士因不滿秦的暴政而隱居于商山,史稱“商山四皓”。在出土的畫像磚中,漢代的“四皓”莊重嚴謹、束發戴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四皓”則長發披肩、寬衣博帶、率真自然(如圖1)。“四皓”形象的變化折射了A.思想多元發展B.南北文化融合C.民族交流加深D.莊園經濟盛行3.唐朝設置“監牧里”作為官府管理耕牛的專門機構。《唐六典》記載:“凡監牧,孳生過分則賞:謂馬剩駒一,則賞絹一匹;??驢、牛之剩三,??皆與馬同。”至唐開元十三年,官府養牛達五萬頭,民間養牛更是不計其數。據此推知,唐朝A.土地分配制度調整B.官員考核制度完備C.農業耕作技術進步D.邊境互市交易活躍4.北宋蘇軾曾被貶到海南儋州為官,制墨名家潘衡追隨他到此,并夸言“嘗為子瞻(蘇軾)造墨海上,得其秘法”,結果“人爭趨之”;當地一位做環餅的老婦人請蘇軾作詩,蘇軾寫下“纖手措來玉色潤,碧油煎出嫩黃金”的詩句后,環餅生意隨之興旺。這反映了北宋A.崇尚風雅的社會風氣B.政府抑商政策逐漸松弛C.貼近市民的文學創作D.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5.明洪武年間,朱元璋詔令天下學校,“各建先賢祠,左祀賢牧守令,右祀鄉賢”。嘉靖時更正祀典,鄉賢祠陸續遷到文廟內州縣學宮旁邊的空地,鄉賢祭祀也作為春秋常祀固定在學宮之中,形成鄉賢祠與文廟一體祭祀的格局。上述舉措體現了A.鄉賢政治地位不斷提升B.中央對基層的有效管理C.官方教育體系日益完善D.心學對民間的廣泛影響6.19世紀初期,外國銀圓在廣州地區大量流通,比例高達53.66%。1884年,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后將自鑄銀圓提上了日程。此后十多年間,兩廣總督換了多任,但銀圓的鑄造從未停止,先后有數億枚銀圓入市流通,影響廣泛,其它地區紛紛仿效廣東的做法。由此可知,兩廣地區自鑄銀圓A.使中國融入世界貨幣體系B.有利于穩定該地區的金融秩序C.有效抵制列強的商品傾銷D.致力于保障民族工商業的發展高三歷史試卷第2頁(共8頁)7.表2是孫中山和李鴻章對于甲午中日戰爭的反思。對此解讀合理的是人物時間反思孫中山1894年1894年9月17日,黃海海戰中國失利。孫中山聞訊長嘆:“知和平方法無可復施。然望治之心愈堅,要求之念愈切,積漸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強迫。”不久他前往檀香山創辦興中會。李鴻章1895年1895年3月26日,李鴻章給光緒帝上呈《中日會議和約已成折》:“深盼皇上振勵于上,內外臣工齊心協力,及早變法求才,自強克敵,天下幸甚。”表2A.時代環境制約歷史評價B.史料類型左右歷史解釋C.多元視角深化史學研究D.階級立場影響歷史認知8.1925年10月,中國共產黨提出要在極短時間內將黨“從小團體過渡到集中的群眾政黨”的要求,簡化入黨手續,大力發展群眾黨員。1927年5月,中共五大強調,“不僅應該變成群眾的黨,而且應該變成布爾什維克的黨”。這一發展歷程表明,中國共產黨A.積極應對工作重心的轉移B.全面反思國民革命實踐C.努力提升黨組織的凝聚力D.深入總結工農運動經驗9.1957年,亞洲電影周在北京開幕,旨在將“以國別相識別的”、聯系松散的、地理意義上的“亞洲的電影”整合起來。參與活動的不僅有來自朝鮮和越南等社會主義國家的代表,還有大量來自印度、錫蘭等新興獨立國家的電影人。這反映出,當時中國A.三大改造的完成B.外交空間的拓展C.雙百方針的落實D.國民經濟的增長10.1956年,上海多數零售攤販在公私合營中組成合作商店。1980年,上海街頭巷尾恢復了一批經營雜貨的個體經濟小店,受到群眾歡迎。1993年,港資的百世便利店在上海出現,提供24小時服務。零售商店的變遷反映了A.對外開放的格局逐漸形成B.人民生活的全方位改善C.所有制結構改革逐步深化D.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高三歷史試卷第3頁(共8頁)

11.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為銘記征略,敕建了三十余根紀念碑式的圓柱,分布于帝國邊境或重要地點。石柱上刻有銘文宣揚仁愛和非暴力思想,主張建立以慈悲和智慧為基礎的社會。由此可知,阿育王旨在A.塑造民眾政治認同B.宣揚君權神授C.維護社會等級秩序D.推行行省制度12.表3是19世紀中期歐洲大陸部分國家的航道政策。這一時期這些國家的航道政策國家和地區航道政策人均航道里程(千公里)比利時由省級政府和私人共同所有變為國家所有0.36(1850年)法國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建立合伙機制共同參與0.23(1850年)德意志航道網絡屬于國家所有0.07(1850年)表3A.維護了航道壟斷組織的利益B.推動歐洲統一市場的形成C.順應了新式交通工具的變革D.加劇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13.1917年3月沙皇統治被推翻后,布爾什維克黨的主流觀點認為,社會主義者能做的,就是支持臨時政府,等待資本主義發展成熟,再推動新一階段的革命。列寧則認為,爭取俄國工人和農民,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將為德國和其他地方的起義鋪平道路。雙方的分歧在于如何認識A.世界大戰與國內革命的關系B.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關系C.和平過渡與武裝奪權的關系D.落后國家與社會主義的關系14.圖3是一戰期間在英國軍需品工廠工作的女工照片。女工為英國制造了大量軍火,供應了協約國部分軍需。她們因長期接觸有害物質而皮膚變黃,頭發變成綠色甚至脫落,被稱為“金絲雀女孩”。戰爭結束后,大部分女工被解雇,為退伍軍人騰出工作崗位。這體現了A.傳統性別角色觀念的影響B.戰爭加速經濟結構的變遷C.政府干預經濟能力的加強D.英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15.2006年,玻利維亞首位印第安總統莫拉萊斯上臺,提出要在玻利維亞印第安人共同擁有土地、共同耕種、共享收獲物的傳統的社群文化基礎上,構建新的社會集體所有制,即“社會主義就是人民生活在社群與平等之中。”對玻利維亞而言,這一構想有助于A.促進美洲經濟合作B.提升原住民地位C.消除社會貧富差距D.實現民族的獨立高三歷史試卷第4頁(共8頁)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西南邊疆治理與統一多民族國家】(14分)材料一下表是“莊蹻入滇”的相關記載:書籍記載《史記·西南夷列傳》(司馬遷)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蹻將兵循江上,略巴、蜀、黔中以西。……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滇國史》(黃懿陸)楚國滅越后,越人上層成為楚國貴族集團的一部分,越人莊蹻率領的越人軍隊也成為楚軍一部分。此后秦大敗楚國,莊蹻率軍奪回黔中郡,建立滇國并稱王。“莊蹻入滇”時期,當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青銅文化,考古發現大量銅器和少量鐵器,以及中原地區傳入的漢式器物。某些大型墓葬還發現鼓、枕、尊、杯、貯貝器、狼牙棒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青銅兵器和生活用具。——摘編自黃懿陸《滇國史》材料二云南晉寧河泊所遺址位于云南高原滇中地區。考古發掘表明,秦漢時期,這里是古滇國的都邑所在,也是兩漢時期益州郡的郡治。河泊所遺址發現有字簡2000余枚,內容包括文告、往來文書、司法文書、戶版、名籍、書信和典籍等多種,還有紀年文字。(如下圖)河泊所遺址出土封泥中,含“益州太守章”等官印封泥358枚,以及益州郡下轄的滇池、建伶等屬縣約20個。繼20世紀50年代晉寧石寨山遺址出土“滇王之印”后,河泊所遺址再次出土“滇國相印”封泥。簡牘中還發現“滇國”“滇相”“滇丞”“滇廷”等文字。河泊所遺址出土簡牘中有多件戶版,文字格式與四川、湖南等地所見東漢戶籍簡相同。有些簡牘屬于往來文書和信件,格式及行文風格與其他地區所見相近。——摘編自楊勇《河泊所出土簡牘封泥與漢代西南邊疆國家治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分析“莊蹻入滇”的時代背景,并簡述其影響。(8分)(2)根據材料二,結合考古成果概括漢代治理西南地區的措施。(6分)高三歷史試卷第5頁(共8頁)17.【科學研究與道路探索】(14分)材料一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于1940年在延安成立。毛澤東出席成立大會并發表講話:“自然科學是人類爭取自由的一種武裝,馬克思主義包含有自然科學。”在邊區當時面臨的戰時環境下,資源稀缺,尚不允許開展大量較高層次的科學技術試驗和理論研究工作。研究會成員運用已有的知識,積極進行科技實踐活動,找出了在邊區種植棉花的合理辦法,引進了“小米之王”狼尾谷等相對高產的糧食品種;華壽俊和王士珍發明了馬蘭草造紙,陳振夏和汪家寶勘探油田新井,沈鴻和錢志道設計化工生產機器;研究會還舉辦關于日食科學知識的講座,破解“天狗吃太陽”等迷信思想;研究會成員發表科普文章《談談雷雨》,指出雷雨是一種自然現象,現實中并沒有“雷公”“雷母”存在。——摘編自王新、張藜《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概述》材料二新中國剛剛誕生時,科學技術基礎非常薄弱。1949年11月成立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最高學術領導機關和重點研究中心,中國科技事業有領導、有計劃地開展起來。1954年10月中蘇科學技術合作協定在北京簽訂后,大批蘇聯專家按計劃來到中國。1955年6月,中國科學院成立學部,制定了《中國科學院第一個五年計劃綱要(草案)》,涉及原子能和平利用、配合新鋼鐵基地建設、重要工業地區地震、抗生素等多個研究項目。1956年,為了更快地促進計算技術、半導體技術、無線電電子學和自動化技術這些關鍵技術的發展,國家采取了“緊急措施”的專項措施,由中國科學院實施。——摘編自樊春良《新中國70年來中國科學院的創新、改革與發展之路》等(1)根據材料一,概述抗戰時期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開展科學研究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二歸納新中國成立初期科學研究出現的新現象,并結合所學簡析其原因。(8分)高三歷史試卷第6頁(共8頁)18.【對外援助與國際格局】(15分)材料一1946-1950年美國四次大規模對外經濟援助重要政策或文件援助對象計劃援助金額《英美財政協定》(1946年)英國37.5億美元《援助希臘、土耳其法案》(1947年)希臘、土耳其4億美元歐洲復興計劃(1948年)西歐129.924億美元第四點計劃(1950年)第三世界部分重要國家及地區1.5億美元——摘編自婁亞萍、潘銳《戰后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研究》材料二在西方的語義中,現代化研究永遠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如何實現欠發達國家的發展,而得出的結論也是萬象歸———只有西方資本主義發展模式才是唯一正確的政策選擇。這一理論為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目標以及長期合法性構建了觀念基礎:美國要加強對欠發達國家長期發展的支持力度,引導這些國家仿效西方工業化道路“起飛”,完成自我促進的現代化模式,成長為合乎西方世界標準的民主國家。面對冷戰結束之后的國際新形勢,美國對外經濟援助也做出了相應調整。自1991年底到1999年底,為了促使獨聯體國家向“民主和自由市場經濟”過渡,美國向該地區提供了約73億美元的無償經濟和技術援助。2002年小布什呼吁簽訂“全球發展新契約”,承諾在2004-2006年期間逐步將美國的發展援助增加50%,以促進落后國家的可持續發展,申請援助的國家以能否“經濟自由”“擁護法治”為標準。——摘編自卓麗《論現代化理論對冷戰后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影響——以克林頓政府時期與小布什政府時期為例》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二戰后到50年代初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的重心,并說明影響這一時期美國對外經濟援助的因素(7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評價冷戰結束后美國的對外援助。(8分)高三歷史試卷第7頁(共8頁)19.【書信與時代記憶】(12分)材料以下出自1882年《舊金山晚報》刊載的美國駐華海軍武官薛斐爾給朋友的信:“在中國政府的政治中心所在的這個城市消磨的六個月……使我……確信存在著對外國人的不可消弭的仇視;確信無論是出于同情或是感激而越過這堵仇恨之墻發出的任何呼求都是全然無效的。只有以武力為后盾的呼求或意見才能被傾聽和理解。”“歐洲只是在確保中國人無力打破從屬地位的限度內和條件下才允許和鼓勵‘西方文明’在華發展的。它在鼓勵中國自強的借口下向它出售槍炮和輪船,因為它知道中國人沒有能力掌握這些武器,也知道一旦發生戰事,這些武器就會輕而易舉地成為第一支開來的歐洲軍隊的戰利品。”“他(李鴻章)對締造了現代西方世界的治國之術和科學技術多少還算有些理解,他至少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他購軍艦,建要塞,試驗魚雷,用現代武器操練他的兵勇,忙得不亦樂乎。……但是他未能認識到妨礙他的陸海軍抱負之實現的一個主要事實,即中國缺乏尚武精神。”——摘編自卿文輝《提前奏響的挽歌:一個同時代美國外交官眼中的晚清洋務運動》結合所學知識,就材料的整體或部分觀點,提出你的見解,并加以闡述。(見解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高三歷史試卷第8頁(共8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歷史答案一、選擇題(45分)1234567891011I2131415DACABBDCBCACDAB二、非選擇題(55分)16.(14分)(1)時代背景:大國爭霸,兼并戰爭頻繁;楚國為對抗秦國,向西南地區擴展;西南地區相對閉塞。(任意2點4分)影響:密切了西南地區與中原的聯系:促進了西南地區的民族交融:一定程度上改變西南地區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落后面貌。(任意2點4分)(2)河泊所遺址發現大量兩漢文書,說明漢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區以文書推行行政管理:河泊所遺址出土的“益州太守章”和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滇王之印”,表明漢代在西南地區實行郡縣制,冊封當地首領;河泊所遺址出土簡牘中有多件戶版,文字格式與四川、湖南等地所見東漢戶籍簡相同,可知漢代在西南地區實行規范的戶籍編制與管理。(任意2點6分,考古成果1分,措施2分。)17.(14分)(1)特點:服務抗戰需要:著力解決根據地緊缺的糧食、紙張等問題:指導思想明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聚焦科技實踐:鉆研農業與工業領域的實用技術:重視科學普及:舉辦科普講座,發表科普文章。(任意3點6分)(2)新現象:國家統籌規劃;借鑒蘇聯科學技術;推進高科技研究。(任意2點4分)原因:祖國基本統一,人民政權鞏固;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政策:一五計劃實施:維護國家安全。(任意2點4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