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_第1頁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_第2頁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_第3頁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_第4頁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

廣州市腦科醫院關艷華學習主要內容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的概念、特征、病因、治療與護理常見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的定義、表現: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孤獨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品行障礙、兒童少年期情緒障礙

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是指發生于兒童和青少年的各種行為異常和精神障礙。一、概念據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2021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我國,10~24歲的青少年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6。全國14~16歲兒童青少年精神衛生問題發生率12.20%。其中前5位常見心理問題依次為:性心理問題、情緒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學習問題、叛逆心理。2005年美國全國性調查顯示,精神障礙的終身患病率高達50%,通常在兒童青少年期首次發病,50%的發病年齡在14歲以前,75%的發病年齡在24歲以前。與年齡的關系:孤獨癥起病于嬰幼兒;精神分裂癥和情感性精神障礙多見于少年兒童。環境因素:父母教育方式不當、家庭關系緊張、父母離異、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兒童學習負擔過重等為促發因素。二、特征三、病因精神發育遲滯兒童孤獨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品行障礙兒童少年期情緒障礙四、常見兒童少年期精神障礙1、定義精神發育遲滯(mentalretardation,MR)是一組由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所致的精神發育不全或受阻,臨床特征為智力發育低下和社會適應困難,起病于大腦發育成熟(18歲)以前,可同時伴有其他精神障礙或軀體疾病。

〔一〕精神發育遲滯中度:智商在35-49之間,心理年齡約6-9歲。語言發育差,發音模糊不清,詞匯貧乏難以完整表達意思。可計算個位數加、減法,不能適應普通小學就讀。能夠完成簡單勞動,在指導和幫助下可學會自理簡單生活。重度:智商在20-34之間,心理年齡約3-6歲。語言發育嚴重受損,年長后能學會簡單語句,但不能進行有效交談。不會計數,不能學習勞動,生活需人照料,無社會行為能力。常合并腦部損害。極重度:智商在20以下,心理年齡約3歲以下。沒有語言能力,不會躲避危險,不認識親人及周圍環境,以原始性情緒如哭鬧、尖叫表示需求。生活不能自理。常合并嚴重的腦部損害,伴有軀體畸形。病例患者王某某,女,9歲。4歲進幼兒園,表現注意力不集中,食欲差,常乏力,不愛學習。6歲上小學后,學習成績不好,在父母和老師幫助下,勉強及格。二年級學習更加困難,語文、數學常不及格。曾在某醫院診斷為“兒童多動癥〞,使用利他林10mg/d,治療效果不明顯,精力有提高,但食欲更差,學習成績沒有改善。三年級留級1次后,仍有語文、數學不及格,老師認為沒法再教,建議去兒童精神科就醫。患兒放學回家,能自覺地做家庭作業,但功課做不出來,常常趴在桌子上。平時在家中可幫媽媽做些家務事,掃地、洗碗,但易疲勞。在學校中與同學們關系較好,游戲中動作不靈活,常受到嘲笑或欺侮。個人史:患兒為第1胎,母孕期體健,足月順產,出生體重3600克。母乳喂養,2月能抬頭,6月出牙,l歲會走,1歲2個月會講簡單話。幼時長得白白胖胖,不愛哭,聽話,好喂養,父母均喜歡她。能與其他小孩一起玩。父母以裝修、噴涂、油漆為生。居室兼倉庫,患兒常有玩弄油漆及涂料。性格特點:老實,比較內向,興趣少,依賴性大。家族史:父母非血緣婚。否認兩系三代有癲癇、精神發育遲滯、癡呆及精神失常者。病例患者夏某,15歲,患者在出生時因難產,產程長而致缺氧窒息。此后生長發育比同齡孩子晚,1歲能坐,2歲能講單詞,2歲半會走路,3歲能講成句話,生活自理能力及對新鮮事物的領悟力均差。8歲時上培蕾弱智學校,學習成績一般,生活需老師協助。近2年來,學習成績下降,常受到老師批評。近2個月以來,漸出現上課不專心聽講,多動,到處亂寫亂畫,下課后揪打同學,吃飯不知饑飽,回家后不停地說話(內容聽不清),夜難入眠。故家屬送其入院。精神檢查:患兒神清,容貌小于實際年齡。接觸被動。生活自理能力差。常模仿周圍人說話,自語時聽不清其所講內容,不知其表達何意。談話時注意力不集中,常東張西望。智能缺損明顯,對問話常不能理解,即使理解后,也不能答復出某些常識問題,如稱“一棵樹上十只鳥,打死一只,還剩九只〞;講不出“十一〞是何節日。計算力差,一位數加減法計算慢而出錯,不會計算100-7的連續計算。記憶力尚好,可回憶是由父母送入院的。患兒情緒不穩,時而生氣,時而傻笑,時而又哭泣。行為多動,常抓摸別的患者,模仿工作人員或病人的動作,有時伸手向天,有時握緊雙拳。〔二〕兒童孤獨癥1、概念兒童孤獨癥(childhoodautism)是一種嚴重的身心發育障礙性疾病,以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興趣和活動內容局限、刻板與重復行為為特征。多發生于嬰兒期,男孩多于女孩。

病例老人們“貴人言語遲〞的說法,多少給焦急的父母帶來些撫慰。可是,事與愿違,患兒的言語不但沒有開展,行為也越來越古怪。不像別的小孩那樣會伸出手作被抱的準備姿勢,也不喜歡父母或其他小孩接近,一個人獨處反而自在。喜歡在眼前反復扭動手指或撥動玩具汽車的輪子,對圓的瓶蓋、電視廣告、天氣預報特別有興趣。3歲去幼兒園,小朋友做游戲他那么躲在墻角玩一塊絨布。至今仍要大人喂飯,由大人照料他的大小便和日常生活。但其記憶力特別好,教他的兒歌會在無意之中完整地唱出來;到哪里去,走上一趟就記得回來的路。進一步觀察還發現他玩積木,只是排成一行,不會搭橋、搭汽車,并且他頑固地堅持生活環境和方式原樣不變,如有變動就煩躁和尖叫撞頭。最近,常單獨玩木棍,睡覺也要抱著木棍。患兒到處就醫,幾經周折,多處診治,效果不好。飲食、睡眠、二便正常。精神檢查:意識清楚,年貌相符,衣著尚整潔,步入診室。接觸被動,問話不答,似沒聽見。手持木棍在診室內走來走去。醫生與其母親談話時,他會突然插話,內容尚貼切,但說話時不看著人,語言刻板、重復,人稱代詞亂用。能準確背出許多電視廣告詞,但不能答復是什么意思。情緒不穩,有時突然哭鬧。對醫生、打針沒有恐懼感,但對醫生的觸摸非常敏感,拒絕檢查。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行動中,對周圍人不注意。智力檢查不合作。行為動作多,孤獨不與外界來往,自娛自樂,其行為被干擾即發脾氣。心理測驗不合作。2、表現內向性孤獨,不與周圍人甚至是自己的父母交往。言語發育不良,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們的需要,或拉著大人的手走向他們想要的東西;言語理解能力差,不能用語言交流,常模仿或刻板重復別人的語言;日常行為活動保持同樣狀態和對某些物體的依戀,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焦慮不安或大發脾氣;拒絕學習或從事新的活動;約3/4病人智力低下,一般無明顯呆滯面貌。〔三〕兒童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1、概念:注意缺陷與多動障礙(attentiondeficitandhyperactivedisorder,ADHD),又稱多動癥,主要特征是明顯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或品行障礙。在學齡兒童的發病率為5%~9%,男:女之比為4:1。

病例李某、6歲男孩,上小學一年級,平素性格外向、活潑、任性、膽大、好動。5歲上學前班,老師對他的意見頗多。家長經常被老師請到學校,甚至老師要求家長到學校陪讀。他上課表現小動作多,手里總是不停地玩鉛筆或是尺子、橡皮等玩具。把書本撕成一條一條的,坐在椅子上來回扭動,仿佛有小蟲子在咬他似的。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常被老師提醒才能認真聽一會兒課。上課嘴里常發出怪聲,弄得同學哈哈大笑,擾亂課堂秩序。上課時扔書本、教室的門鎖甚至老師的粉筆。弄得老師常把他安排單獨坐一排。做事情丟三落四,經常忘記布置的作業,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作業。愛與同學打鬧,摸人一下或碰掉同學的鉛筆盒。做事情未能持久,喜歡看書,常要求父母買書講給他聽,但是坐不了一會兒就跑掉了。考試經常七八十分,交卷子最快,從不檢查,有時甚至被老師叫到講臺上才能完成試卷。所丟的分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情緒不穩定,愛發脾氣,不順心不如意就生氣摔東西。特別快樂時喜歡尖聲喊叫。既往史:體健。無藥物過敏史。個人史:獨子。足月順產,出生時無窒息史,生長發育與同齡兒無異,母乳喂養,1歲2個月會走路,1歲5個月會講3個字,會走路以后往往以跑代步,而且跑得很快,從一個房間跑到另一個房間。5歲時上學前班。自幼頑皮多動,好破壞玩具及家中物品。家庭經濟小康,氣氛活潑,家長對患兒要求較嚴厲。教育方法尚科學民主。病前性格:活潑、好動、頑皮、任性、膽大、聰明。家族史:父母兩系三代否認近親結婚史。無家族遺傳病史。精神檢查:神志清晰,衣著整潔,年貌相符,接觸不佳,多動不寧。在診室內坐不住,翻動桌子上的辦公用品,家長管教不聽從,甚至搬動椅子,弄得丁當作響。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與醫生進行正常的交談。在診室內外來回跑動。甚至掙脫父親的雙手跑到診室外來回晃動門把手。智力良好。不認為自己有多動的毛病,勸說下表示能配合藥物治療。情緒不穩定,較活潑,愛發脾氣,叫喊。心理測查:WISC-R:FIQ99,VIQ100,PIQ97注意檢測:失誤率14.05%2、表現注意難以持久.容易因外界刺激而分心,或不斷從一種活動轉向另一種活動。在需要相對安靜的環境中,活動量和活動內容比預期的明顯增多。做事欠思考、行為唐突、冒失,不顧后果。常表現有攻擊性或一些不符合道穗標準及社會準那么的行為。學業成績差,嚴重影響正常生活與學習。〔四〕兒童品行障礙病例患兒陳某,男性,13歲,初二年級學生。患兒自幼好動,以自我為中心,學習時好時壞。父望子成龍,“棍棒〞教育;母愛子心切,常幫孩子蒙騙父親過關。小學期間“棍棒〞教育尚有效,“嚴管〞之下考入某區重點中學。升中學后,學習壓力大,學習成績下降。怕挨打,患兒開始用說謊蒙騙父親,以逃學來躲避老師。常背著書包游蕩,有時在電子游戲廳消磨時光。精神檢查:意識清楚,衣飾整潔,交談接觸好,定向力好,語言清晰、流暢。對問題答復不認真。未引出幻覺、妄想。無明顯思維障礙。自述流浪生活很好玩,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生活豐富多彩,并能獲得他人關心與保護,在家只能受到處分,父母關心的是考分多少,是否完成了作業,因此對家庭感到厭倦。當問及今后理想時,他一無所知,不能答復。注意力集中,談話檢查中患兒注意力能保持持久。〔五〕兒童少年期情緒障礙1、概念:兒童少年期的情緒障礙(childhoodemotiondisorder)特發于童年期的情緒障礙。主要包括別離性焦慮障礙、恐懼癥、社交恐懼癥。主要與社會心理因素、兒童的發育和境遇有一定關系,表現為焦慮、恐懼、強迫或害羞等異常情緒,病人自身感到痛苦或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病程多呈短暫性。發生率為17.7%,女性較男性為多。病例患者陳某,女性,13歲,學生。患兒緣于1999年9月升中學后覺壓力大,漸漸感到在早晨上學時非常緊張,出汗,頭暈,惡心。而周六、周日那么完全正常。曾就診于當地醫院,診斷不明,服用中藥治療〔具體不詳〕。同年10月患兒因上學遲到遭到老師批評而哭泣,上課后不久腹痛而被送回家中。當受到父母關心后,患兒腹部不適漸減輕。次日,患兒反復整理書包不肯上學,家長見狀強行送其上學。進入教室后患兒表情嚴肅,低著頭走到自己座位上,不跟任何同學打招呼。放學后,患兒表現如常。當父母勸其明日應抓緊時間上學時,患兒一反常態,哭鬧,大發雷霆。次日,非但堅持不去上學反而動輒便大發脾氣,并自此閑于家中不肯上學。11月中旬,家長見患兒情緒略見穩定便勸其準備上學。患兒立即大哭指責父母:“你們太討厭了!太煩人了!〞并砸毀學習用具,將其母推倒。故家人將其送入院診治。精神檢查:意識清楚,各定向力完整,交談初接觸尚好,言談切題,表情偏做作。當聽到醫生說近期不能回家時那么大聲哭叫、淚如雨下,將手中的隨身聽摔于床上。后經心理治療及服用郁樂復25mg/d,佳靜安定0.8mg/晚,2周后患者表現已較入院初情緒平穩,可禮貌與醫生接觸,愿意交談學習的情況。別離性焦慮障礙(separationanxietydisorder)指兒童與他所依戀的對象別離時產生過度的焦慮情緒,依戀對象多是母親,也可是祖父母、父親、其他撫養者或照管者。大多6歲以前起病。每次別離時出現頭痛、惡心、嘔吐等軀體病癥,或因害怕別離而不想或拒絕上學;也可表現為別離時或別離后出現煩躁不安、哭喊、發脾氣、痛苦、冷淡或社會性退縮。恐懼癥〔phobia)指對日常生活中的一般事物或處境產生過分的恐懼情緒。學齡前兒童多見,表現為對某些并不具有危險性的事物或情境產生過分害怕,或對雖有一定危險性的事物或情境所表現的恐懼大大超過了客觀存在的危險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