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歌》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插秧歌》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插秧歌》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插秧歌》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插秧歌》課件統編版高一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部編版—語文—第二單元《插秧歌》(宋)

楊萬里01課堂導入同學們是否了解傳統種植水稻的過程?

請看博主李子柒的視頻《水稻的一生》02重點學習:全面理解詩歌內容(1)

“插秧之聲”——正音斷句,讀其韻律(2)

“插秧之畫”——概括內容,凸顯畫面(3)

“插秧之情”——體會情感,品味內蘊03重點學習:全面理解詩歌內容(1)

“插秧之聲”——把握節奏,正音朗讀插秧歌[宋]楊萬里田夫拋秧/田婦接,

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m

ó

u)/蓑(

su

ō

)

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ji

ǎ

)

。喚渠朝(zh

ā

o)餐/歇半霎(sh

à

)

,

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sh

ì

)

未匝(

z

ā

)

,

照管鵝兒/與雛鴨。插秧歌[宋]楊萬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①重復用詞,疊相呼應。②通俗曉暢,節奏輕快。③一韻到底,富有韻律。④入聲用字,音畫和諧。03重點學習:全面理解詩歌內容(1)

“插秧之聲”——正音斷句,讀其韻律楊萬里的代表詩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小池》“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正入萬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攔。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楊萬里與“誠齋體”:講究所謂“活法”

,即善于捕捉稍縱即逝的情趣,

用幽默詼諧、平易淺近的語言表達出來。(2)

“插秧之畫”——概括內容,凸顯畫面“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2)

“插秧之畫”——概括內容,凸顯畫面遠景構圖:農忙插秧圖“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2)

“插秧之畫”——概括內容,凸顯畫面近景構圖:雨中插秧圖“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快鏡構圖:呼喚早飯圖、農夫應答圖(2)

“插秧之畫”——概括內容,凸顯畫面“誠齋則如攝影之快鏡

·

·

·

瞬即改而當其未改,眼明手捷,蹤

矢躡風,此誠齋之所獨也。

”——錢鐘書《談藝錄》錢鐘書(1910-1998)(2)

“插秧之畫”——概括內容,凸顯畫面難點1

:為什么要連用“拋”“接”“拔”“插”四個動詞?1.全家老少一齊出動,各盡所能,配合默契2.準確地刻畫出這家老小低頭插秧、全神貫注的神態(2)

“插秧之畫

”——概括內容,凸顯畫面難點2:為什么要將斗笠和蓑衣比作“兜鍪”和“

甲”?1.天氣惡劣,雨勢很急2.恐誤農時,插秧迫切(3)

“插秧之情”——體會情感,品味內蘊【創作背景&思想感情】這首詩創作于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春,楊萬

里常州任滿,途經衢州(今浙江衢州市),時值農田

大忙季節,詩人目睹一戶農家插秧之辛勞,作該詩。《插秧歌》運用民歌手法,選取日常勞動場景,描

繪了一家四口趁著農時冒雨插秧的緊張生活。全詩富

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間洋溢著吃苦耐勞、勤奮樂觀的

精神。后人評價此詩:

“一股活潑潑的生活氣息從詩

中溢出,向人撲來。

”楊萬里(1127-1206)芣苢《詩經

·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插秧歌[宋]楊萬里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04拓展提升,比較閱讀《芣苢》《插秧歌》表現手法句式整齊,節奏明朗輕快民歌手法,巧用比喻思想主旨追求內心的安寧平靜吃苦耐勞,勤奮樂觀語言藝術重章疊唱,回環往復善用口語,淺白流暢04拓展提升,比較閱讀《小園》(宋)陸游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zhè

)

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秋浦歌》(唐)李白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nǎn)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04拓展提升,比較閱讀04拓展提升,比較閱讀《望江南》(宋)蘇軾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纻(zhù

)

羅輕,酣詠樂升平。微雨過,何處不催耕。百舌無言,桃李盡,柘林深處鵓鴣鳴。春色屬蕪菁(w

ú

jīng)。嚴謹有序的音律,淺近明白的語言構圖豐富的畫面,富有情趣的場景崇尚勞動的品質,勤奮樂觀的精神《插秧歌》05總結鞏固06思想升華:節約糧食

從我做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無論是古人插秧之艱辛,

還是袁隆平院士為我們創造的“喜看稻菽千重浪

”。我們

都應牢記每一粒糧食里蘊含的勞動的價值。習近平總書記

曾多次對遏制“

舌尖上的浪費

”作出指示,要求在全社會

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所以,節約糧食,從我

做起,我們一起行動起來!06思想升華:致敬勞動者06思想升華:勞動最光榮《插秧歌》——體會勞動本身的滋味勞動的過程,辛苦繁忙但勞動者們卻甘之如飴在勞動中收獲快樂,收獲美的價值思維拓展1、種水稻本應該按照拔秧—拋秧—接秧—插秧的過程來

進行,為什么詩歌的第一二句,卻打亂了這種順序?答:插秧,其實就是將秧苗從秧田移植到稻田的過程。詩中描繪

的就是一家人齊上陣的圖景:小兒先從秧田里拔出秧苗,交給農夫。

農夫甩去秧苗上的泥土,再拋給農婦,最后由大兒完成插秧的工作。

但詩歌是需要經過藝術處理的,尤其是詩歌的韻律更是有所要求。所以便將原來相對的兩組動詞放在了一起,并與“

田夫田婦”、“小兒大兒”合并,在韻律上便產生了一種朗朗上口的藝術效果。2、詩人為何要為這個勞動場景創設一個大雨滂沱的惡劣

環境?如果換作一個晴朗的早晨,在表達上會有什么影響?答:極其惡劣的環境,既有助于呈現勞作的艱辛,又能夠體現田

夫們吃苦耐勞的品質,還有利于展示人在面對自然時的不屈抗爭。如果換做晴朗的早晨,

“勞動的艱辛”這一表達效果會被大大削弱。3.最后兩句是田夫回答田婦召喚的話,但五六句中又寫田夫

“只不答”

,這該怎么理解?答:這里“只不答”并非一聲不吭,而是沒有直接回答農婦“歇”

或者不“歇”。事實上,他一邊干活,一邊回答了他不能“歇半霎”

的原因:秧苗剛栽下去,根還不牢固,再說還沒有栽完,怎么能“歇

半霎”呢?他手里的活不能停下,而且還叮囑農婦:你先去回家照看

一下家鵝和雛雞。這一句看似平淡無奇,順手拈來,實則精當自然,妙不可言。它使全詩意境得以拓展,主題得到深化。由插秧到家務事,

真是忙上加忙,從而勞動者的艱辛和勞苦全都表現了出來。4.“誠齋體”的詩歌有什么特點?答: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所以他的詩歌被稱為“誠齋體”

。它

的風格特征是活潑自然,饒有諧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