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課《阿長與山海經》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2_第1頁
第10課《阿長與山海經》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2_第2頁
第10課《阿長與山海經》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2_第3頁
第10課《阿長與山海經》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2_第4頁
第10課《阿長與山海經》課件統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2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0.阿長與《山海經》魯迅學習目標積累課后讀讀寫寫字詞,并且能夠正確運用。2.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阿長的形象。第1課時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作者名片他的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二心集》《華蓋集》《而已集》等。本文選自《朝花夕拾》(《魯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槍殺進步學生,制造了“三一八慘案”。魯迅因支持進步學生,被反動政府通緝,不得不到廈門大學任教,后又受到守舊勢力的排擠。回憶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即寫于這一動蕩時期,本文是其中第二篇。背景鏈接憎惡()

絮說()煩瑣()擄去()粗拙()

霹靂()頸子()詰問()懼憚()瘡疤()

震悚()畫舫()惶急()孤孀()wùxùlǔpīlìzhuōjǐnɡjiédànchuānɡsǒnɡfǎnɡhuánɡshuānɡsuǒ字詞學習詞語解釋【震悚】身體因恐懼或過度興奮而顫動。【渴慕】非常思慕。【面如土色】臉色跟土的顏色一樣,沒有血色。形容極端驚恐。【情有可原】在情理上有可以被原諒的地方。【疏懶】懶散而不習慣于受拘束。【切切察察】細碎的說話聲。任務: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本文的題目有何匠心?題目明確了本文的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阿長”是俗人俗稱,引發讀者的好奇和閱讀興趣。劃分層次第一部分(1、2):介紹阿長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長卑微的社會地位。第二部分(3~18):主要從兒童的視角出發,圍繞“我”的感受記敘阿長的言行舉止。第三部分(19~31):記敘阿長為“我”買《山海經》的前后經過,抒發“我”對阿長的感激與懷念之情。快速瀏覽課文,劃分課文層次。準確把握長媽媽這一人物形象。感受長媽媽的人格美,培養善良、寬厚、熱情、樂于助人的品質。(重點)掌握欲揚先抑以及圍繞中心安排詳略的寫法;分析文中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詞語運用的妙處。(難點)學習目標第2課時任務一:梳理故事再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情?哪里詳寫?哪里略寫?“喜歡切切察察”對“我”過分看管擺成“大”字的睡相“元旦的古怪儀式”講長毛的故事“謀害”隱鼠買《山海經》她的身份和稱呼給“我”灌輸各種禮儀禁忌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詳寫詳寫詳寫重點詳寫真誠熱情為“我”買《山海經》純樸善良講長毛的故事關愛孩子令人厭煩的規矩粗俗、不拘小節擺成“大”字的睡相饒舌多事切切察察的毛病事件性格1.從這些事件中,你看出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任務二:了解人物、品析情感2.同學們,你從與阿長有關的這些事情中,能看出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有什么變化?長媽媽“我”喜歡“切切察察”的毛病“大”字的睡相令人厭煩的規矩教給“我”許多道理大不佩服講長毛的故事空前敬意謀害“我”的隱鼠敬意消失想方設法買來《山海經》新的敬意不耐煩本文是以“我”對長媽媽的感情變化為線索的。欲揚先抑是一種人物描寫技巧。“揚”,是指褒揚、抬高。“抑”,指按下、貶低。作者想贊揚某個人物,先寫他的缺點,后寫他的優點

這種寫法,可使文章有層次,情節多變,收到波瀾起伏的藝術效果,也可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料之外的效果。還可以造成鮮明對比,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寫作特點

回憶性的散文一般采用兩種寫作視角:一是回憶中的視角;二是寫作時的視角。有時這兩種視角會交織在一起。《阿長與<山海經>》中也有兩種敘述視角:一是寫作時成年魯迅的回憶,二是童年魯迅的感受。

在熟讀全文的基礎上,分別找出代表“寫作時的回憶”與“童年的感受”的一些段落,體會文中“成年的我”與“童年的我”兩種敘述視角有什么不同?任務三:理解敘述視角(1)“寫作時的回憶”:成年魯迅的溫馨回憶例如:第1段、2段、12段、28段、29段、30段、31段當時外界的黑暗讓魯迅先生感到壓抑和悲哀,所以,從成年魯迅的角度敘述事件,充滿一種溫情,這種溫情有對阿長的懷戀和感激,愧疚與同情,也讓魯迅先生得以從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從溫暖的回憶中汲取繼續戰斗的力量。(2)“童年的感受”:幼年魯迅的童真表達例如:第3段、5段、11段、14段、15段、17段、22段、25段、26段、27段。

從童年的“我”的視角敘述事件,童年的“我”隨著不同故事的開展,對“長媽媽”的態度不斷發生變化,充滿了童真童趣,符合兒童心理,情感表達真實真誠、直白外露。新的敬意敬意淡薄完全消失不耐煩不大佩服憎惡懷戀先抑后揚空前的敬意片段解讀“一到夏天……叫她呢,也不聞”一部分運用了哪種描寫方法?有什么作用?動作描寫“伸”“擺”“擠”三個動作,以及伸手伸腳擺成“大”字的不雅睡姿,寫出了阿長粗俗率性、不拘小節的特點,表達出“我”對阿長的厭煩,既照應前面的“我實在不大佩服她”,又為下文“我”對“她”發生“敬意”做鋪墊。第3~12段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怎樣的作用?

運用了欲揚先抑的表現手法,先寫“我”討厭阿長背地里說人長短,反感她的睡姿,不滿她對“我”的管束,再寫她懂得的繁多禮節也讓“我”不耐煩,這都是為了反襯后文“我”對她的敬佩和懷念,同時,也使得長媽媽的形象更為真實、豐滿。第26段中的“敬意”與前文的“敬意”意思一樣嗎?不一樣。這一個“敬意”是真正因愛而生的,絕非前面因畏而存的“敬意”,是對長媽媽具有的樸素勞動者的善良品質的謳歌。

“保姆”“長媽媽”,在稱呼的改變中,折射出“我”對阿長態度的變化,這里有買書的因素,也有“我”成年后對阿長重新審視的因素,表現了“我”對阿長的敬重、感激和懷念之情。試分析第30段中“我”對阿長稱呼的改變有何用意。學習本文后,你對阿長這一人物形象有著怎樣的理解和認識?阿長是一個粗俗而講究煩瑣禮節的人。她沒有文化,“喜歡切切察察”,難免粗俗。但是她懂得很多禮節,雖然其中不乏迷信、落后的成分,但也表現了她的淳樸和善良。課堂小結阿長是一個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她連姓名都不為人知,可見其地位低下。她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命運坎坷。但她并沒有過高的要求,只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阿長是一個善良、體貼、關愛孩子的好保姆。她教給“我”許多煩瑣的道理是出于對“我”的關心,希望“我”平安順利;她不辭勞苦地給“我”買來《山海經》,說明她真心關愛“我”。阿長的身份和名字——暗示她社會地位低下切切察察,睡成“大”字→粗俗率性初一塞橘,規矩煩瑣→關愛孩子長毛故事,偉大神力→淳樸善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