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1頁
2024年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2頁
2024年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3頁
2024年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4頁
2024年專升本政治練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哲學練習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屬于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有()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B.世界與否運動發展變化的問題C.世界的發展變化與否有規律的問題D.世界本原是一種還是二個的問題2.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原則在于與否承認()A.社會歷史是發展變化的 B.社會歷史是人們自覺活動的成果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杰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上有重要作用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A.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也許和現實的關系4.下列各項比方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是()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側畔仟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D.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5.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理論基礎是()A.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 B.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認辯證關系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6.實現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主線途徑是()A.學習書本知識 B.進行社會調查C.參與社會實踐 D.研究實際狀況7.“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應”。這是一種()A.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C.舊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8.一種完整的認識過程是()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 B.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種是形象性,另一種是()A.能動性 B.間接性C.客觀性 D.直接性10.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由于()A.真理就是客觀規律,與人的階級地位無關B.真理具有客觀性,包括著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C.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是不停發展的D.真理是詳細的,均有其合用的條件和范圍11.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序列的是()A.原始社會 B.農業社會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12.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A.社會改革 B.階級斗爭C.社會基本矛盾 D.科學技術革命13.下列有關人的本質的表述,只波及人與動物主線區別的是()A.勞動是人的本質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C.人的本質是人的所有屬性的總和 D.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總和14.人民群眾發明歷史的活動受歷史條件的制約。這種觀點是說()A.人民群眾不能推進社會形態的更替 B.人民群眾不能隨心所欲地發明歷史C.人民群眾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D.人民群眾不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l5.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生產商品的()A.社會勞動時間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剩余勞動時間 D.個別勞動時間16.馬克思主義產生于()A.18世紀90年代初期B.19世紀40年代中期C.19世紀70年代末期D.19世紀80年代中期17.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主線措施是()A.認真閱讀經典原著B.深入進行調查研究C.理論聯絡實際D.善于獨立思索18.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A.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B.無產階級的世界觀C.唯物主義的世界觀D.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9.物質的唯一特性是.()A.客觀實在性B.不可逆性C.可知性D.伸張性20.唯物辯證法的總特性是()A.唯物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B.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觀點C.運動和靜止相統一的觀點D.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21.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走自已的路。這體現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一C.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的統一D.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的統一22.肯定和否認互相依存,離開了肯定就沒有否認,離開了否認也就沒有肯定。這是一種()A.相對主義狡辯論觀點B.唯物辯證法觀點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折衷主義觀點23.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B.內容是相對穩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明顯變動中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後于形式的變化24.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表明()A.只要參與實踐活動就能獲得理論認識B.每個人的認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C.一切認識歸根究竟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D.書本上的知識不是從實踐中得來的25.駁斥不可知論最有力的論據是()A.指出物質是可以通過感覺感知的B.指出感性認識可以上升到理性認識C.指出入的認識可以通過現象揭示本質D.指出通過實踐可以證明人可以對的認識客觀世界26.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強調()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B.在實踐中檢查真理和發展真理C.書本上的知識不能指導實踐D.一切知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27.社會存在是指()A.生產力各要素的總和B.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D.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28.自然科學屬于現代生產力系統的要素,這是由于()A.它是對自然界的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對的認識B.它滲透于生產力系統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C.它能把生產力系統中的其他要素組合成統一整體D.它是構成現代生產力系統的獨立的實體性原因29.以宏觀的經濟運行形式為基礎,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是()A.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B.無階級社會、階級社會、無階級社會C.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公有制社會D.古代社會、近代社會、現代社會30.階級產生的主線前提是()A.用暴力掠奪他人財產B.用特權侵吞公社財產C.由于生產力發展而出現剩余產品D.由于產品分派不公而出現兩極分化31.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32.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此前不曾存在()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B.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斗爭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33.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蕪。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長糧食產量,通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導致了許多生態問題。目前,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闡明()A.人與自然的友好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為歸宿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C.人們應合理地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D.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在被支配的地位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句話是一種()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C.形而上學的觀點D.相對主義的觀點35.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由于()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B.原因必然引起成果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36.判斷一種觀點對錯的根據是()

A.偉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眾人意見

D.社會實踐

37.理解所有人類歷史的鑰匙,應當從()

A.階級斗爭發展史中去尋找

B.生產勞動發展史中去尋找

C.地理環境變遷史中去尋找

D.政治制度演變史中去尋找

38.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重要通過()

A.對人的生理構造的影響來實現

B.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來實現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來實現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來實現

39.階級實質上是一種()A.思想范圍B.經濟范圍C.政治范圍D.文化范圍40.馬克思主義誕生于()

A.拾六世紀中葉B.拾七世紀中葉C.拾八世紀中葉D.拾九世紀中葉41.一般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

A.合理內核B.基本內核C.精髓D.關鍵4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表明:()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B.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C.人腦是意識的源泉D.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43.只承認靜止,不承認運動的觀點是()

A.主觀唯心主義B.相對主義和狡辯論

C.形而上學D.客觀唯心主義44.兩條主線對立的認識路線是()

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B.唯物主義反應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C.辯證唯物主義反應論與舊唯物主義反應論的對立D.真理與謬誤的對立45.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原則,是由于它是()

A.人的自覺活動B.多數人參與的活動

C.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活動D.社會性的活動46.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中首要的基本關系是()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47.國家是代表()

A.少數剝削階級利益的B.廣大勞感人民利益的

C.全體社會組員利益的D.統治階級利益的48.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突出地表目前()

A.社會意識可以超前于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反應社會存在D.社會意識諸形式之間的互相影響

49、恩格斯認為,所有哲學、尤其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絡問題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絡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有關人的本責問題50、對哲學基本問題第首先的不一樣回答是劃分()的原則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D.一元論和二元論51.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一樣回答是劃分()的原則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反應論和先驗論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52.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A.實踐性B.運動性C.物質性D.客觀性53.“坐地曰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仟河”,這一著名詩句包括的哲理是()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B.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D.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54.“舊唯物主義是半截子的唯物主義”,這是指()A.舊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B.舊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C.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D.舊唯物主義是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法55.既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分化統一的歷史前提,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這指的是()A.運動B.實踐C.精神生產D.物質生產56.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展的規律是()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應B.用來整頓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C.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定的聯絡D.事物聯絡和發展的基本環節57.柏拉圖的“理念論”是()的理論A.唯物主義B.二元論C.唯心主義D.懷疑論58.“沉舟側畔仟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兩句詩包括的哲學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D.新事物替代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59.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60.辯證法的否認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A.拋棄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C.純粹的否認D.既克服又保留61.唯物辯證法的否認之否認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狀態C.構造和功能D.源泉和動力62.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A.反應與被反應的關系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C.抽象與詳細的關系D.唯心辯證法與唯物辯證法的關系63.對于同一事物,不一樣的人有不一樣的反應,這闡明()A.意識是主體的自由發明B.意識不受客體影響C.意識受主體狀況的影響D.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64.人工智能的出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意識論的意義是()A.否認了物質對意識的決定作用B.變化了人類意識活動的規律性C.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意識的能動活動D.證明了意識可以在高度發展的物質中產生65.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主線措施是()A.認真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B.在實踐中自已探索C.循序漸進D.理論聯絡實際66.“從個別到一般,從一般到個別”的思維措施是()A.歸納與演繹B.分析與綜合C.抽象到詳細D.實踐到認識67.辯證思維措施從抽象上升到詳細的過程是()A.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B.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C.思維生成現實詳細的過程D.在思維中形成“多種規定的統一”的過程68.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斗爭的焦點在于與否承認()A.事物是客觀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聯絡的C.事物是變化發展的D.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69.辨別新舊事物的標志在于看它們()A.是不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出現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發展規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點D.是不是得到大多數人的承認70.有的哲學家認為,因果聯絡是由于人們多次看到兩組現象前後相隨而形成的心理習慣。這種觀點屬于()A.唯物主義決定論B.唯心主義非決定論C.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D.相對主義狡辯論71.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內容是相對穩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B.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C.內容和形式都是處在不停的明顯運動狀況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後于形式的變化72.在現實中還沒有充足的根據,也不具有一定的條件,在目前不能實現的,屬于()A.不也許性B.微小的也許性C.現實的也許性D.抽象的也許性73.度是()A.事物的質量和數量的界線B.事物保持其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線C.事物保持其量的穩定性的范圍D.事物發生變化的關節點74.《壇經》“時有風吹幡動,----僧曰風動,---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惠能有關運動的觀點是()A.運動是物質之主線屬性B.運動與物質不可分C.精神運動是物質運動的一種形式D.精神是運動的主體75.從處理哲學基本問題的角度看,物質的惟一特性是()A.運動性B.客觀實在性C.不可分性D.時空性76.實踐是指()A.個人的生活活動B.一切有助于自已的活動C.人有目的的、到達真理性的認識活動D.人們能動地改造和探索現實世界的社會性的客觀物質活動77、唯物主義哲學發展的三個基本歷史形態是()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庸俗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B.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C.奴隸社會時期的唯物主義、封建社會時期的唯物主義、資本主義時期的唯物主義。D.機械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78.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主線目的是為了()A.掌握這一對的的哲學理論B.鍛煉邏輯思維能力C.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D.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練習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下列選項中,屬于哲學基本問題內容的有(A)A.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B.世界與否運動發展變化的問題C.世界的發展變化與否有規律的問題D.世界本原是一種還是二個的問題2.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原則在于與否承認(C)A.社會歷史是發展變化的 B.社會歷史是人們自覺活動的成果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杰出人物在社會歷史上有重要作用3.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和靜止的關系屬于(C)A.本質和現象的關系 B.內容和形式的關系C.絕對和相對的關系 D.也許和現實的關系4.下列各項比方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的是(B)A.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沉舟側畔仟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C.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D.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5.我國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對外開放方針的理論基礎是(D)A.量變和質變辯證關系的原理 B.內容和形式辯證關系的原理C.肯定和否認辯證關系的原理 D.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6.實現意識對物質反作用的主線途徑是(C)A.學習書本知識 B.進行社會調查C.參與社會實踐 D.研究實際狀況7.“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直觀反應”。這是一種(C)A.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B.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C.舊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D.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8.一種完整的認識過程是(A)A.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實踐 B.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感性認識C.感覺—知覺—表象 D.概念—判斷—推理9.與理性認識相比較,感性認識有兩個特點,一種是形象性,另一種是(D)A.能動性 B.間接性C.客觀性 D.直接性10.真理是沒有階級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這是由于(A)A.真理就是客觀規律,與人的階級地位無關B.真理具有客觀性,包括著不依賴于人類的客觀內容C.真理是絕對性和相對性的統一,是不停發展的D.真理是詳細的,均有其合用的條件和范圍11.下列各項屬于技術社會形態序列的是(B)A.原始社會 B.農業社會C.封建社會 D.資本主義社會12.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B)A.社會改革 B.階級斗爭C.社會基本矛盾 D.科學技術革命13.下列有關人的本質的表述,只波及人與動物主線區別的是(A)A.勞動是人的本質 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質C.人的本質是人的所有屬性的總和 D.人的本質是人的自然屬性的總和14.人民群眾發明歷史的活動受歷史條件的制約。這種觀點是說(B)A.人民群眾不能推進社會形態的更替 B.人民群眾不能隨心所欲地發明歷史C.人民群眾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 D.人民群眾不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l5.決定商品價值量的是生產商品的(B)A.社會勞動時間 B.社會必要勞動時間C.剩余勞動時間 D.個別勞動時間16.馬克思主義產生于(B)A.18世紀90年代初期B.19世紀40年代中期C.19世紀70年代末期D.19世紀80年代中期17.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主線措施是(C)A.認真閱讀經典原著B.深入進行調查研究C.理論聯絡實際D.善于獨立思索18.馬克思主義認為,哲學是(D)A.人們自發形成的世界觀B.無產階級的世界觀C.唯物主義的世界觀D.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19.物質的唯一特性是.(A)A.客觀實在性B.不可逆性C.可知性D.伸張性20.唯物辯證法的總特性是(D)A.唯物的觀點和辯證的觀點B.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觀點C.運動和靜止相統一的觀點D.聯絡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21.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走自已的路。這體現了(A)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一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統一C.事物發展的量變和質變的統一D.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的統一22.肯定和否認互相依存,離開了肯定就沒有否認,離開了否認也就沒有肯定。這是一種(B)A.相對主義狡辯論觀點B.唯物辯證法觀點C.主觀唯心主義觀點D.折衷主義觀點23.在內容和形式的矛盾運動中(A)A.內容是活躍易變的,形式是相對穩定的B.內容是相對穩定的,形式是活躍易變的C.內容和形式都處在不停的明顯變動中D.內容的變化總是落後于形式的變化24.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表明(C)A.只要參與實踐活動就能獲得理論認識B.每個人的認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C.一切認識歸根究竟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D.書本上的知識不是從實踐中得來的25.駁斥不可知論最有力的論據是(D)A.指出物質是可以通過感覺感知的B.指出感性認識可以上升到理性認識C.指出入的認識可以通過現象揭示本質D.指出通過實踐可以證明人可以對的認識客觀世界26.宋代詩人陸游在一首詩中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是強調(D)A.讀書不能獲得真知B.在實踐中檢查真理和發展真理C.書本上的知識不能指導實踐D.一切知識都直接來源于實踐27.社會存在是指(D)A.生產力各要素的總和B.生產關系各方面的總和C.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總和D.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28.自然科學屬于現代生產力系統的要素,這是由于(A)A.它是對自然界的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對的認識B.它滲透于生產力系統諸要素中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C.它能把生產力系統中的其他要素組合成統一整體D.它是構成現代生產力系統的獨立的實體性原因29.以宏觀的經濟運行形式為基礎,形成的依次更替的三種社會形態是(A)A.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社會、產品經濟社會B.無階級社會、階級社會、無階級社會C.公有制社會、私有制社會、公有制社會D.古代社會、近代社會、現代社會30.階級產生的主線前提是(C)A.用暴力掠奪他人財產B.用特權侵吞公社財產C.由于生產力發展而出現剩余產品D.由于產品分派不公而出現兩極分化31.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D)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32.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此前不曾存在(B)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斗爭B.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斗爭C.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D.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的斗爭33.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一片荒蕪。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長糧食產量,通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導致了許多生態問題。目前,黑龍江墾區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闡明(C)A.人與自然的友好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為歸宿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C.人們應合理地調整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D.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在被支配的地位34.“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這句話是一種(A)A.唯物辯證法的觀點B.唯心主義的觀點C.形而上學的觀點D.相對主義的觀點35.面對消極腐敗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見微知著,防微杜漸。由于(A)A.量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引起質變B.原因必然引起成果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D.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互相轉化36.判斷一種觀點對錯的根據是(D)

A.偉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眾人意見

D.社會實踐

37.理解所有人類歷史的鑰匙,應當從(B)

A.階級斗爭發展史中去尋找

B.生產勞動發展史中去尋找

C.地理環境變遷史中去尋找

D.政治制度演變史中去尋找

38.地理環境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重要通過(D)

A.對人的生理構造的影響來實現

B.對人的心理素質的影響來實現

C.對民族氣質的影響來實現

D.對生產過程的影響來實現

39.階級實質上是一種(B)A.思想范圍B.經濟范圍C.政治范圍D.文化范圍40.馬克思主義誕生于(D)

A.拾六世紀中葉B.拾七世紀中葉C.拾八世紀中葉D.拾九世紀中葉41.一般把黑格爾的辯證法稱為(A)

A.合理內核B.基本內核C.精髓D.關鍵42.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表明:(D)

A.意識是人腦自生的B.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C.人腦是意識的源泉D.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器官43.只承認靜止,不承認運動的觀點是(C)

A.主觀唯心主義B.相對主義和狡辯論

C.形而上學D.客觀唯心主義44.兩條主線對立的認識路線是(B)

A.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對立B.唯物主義反應論與唯心主義先驗論的對立

C.辯證唯物主義反應論與舊唯物主義反應論的對立D.真理與謬誤的對立45.實踐是檢查真理的唯一原則,是由于它是(C)

A.人的自覺活動B.多數人參與的活動

C.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活動D.社會性的活動46.主體和客體的關系中首要的基本關系是(A)

A.實踐關系B.認識關系C.價值關系D.審美關系47.國家是代表(D)

A.少數剝削階級利益的B.廣大勞感人民利益的

C.全體社會組員利益的D.統治階級利益的48.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突出地表目前(B)

A.社會意識可以超前于社會存在B.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反作用

C.社會意識反應社會存在D.社會意識諸形式之間的互相影響

49、恩格斯認為,所有哲學、尤其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C)A.哲學與人類生存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絡問題B.人與周圍世界的基本聯絡問題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D.有關人的本責問題50、對哲學基本問題第首先的不一樣回答是劃分(A)的原則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辯證法和形而上學C.可知論與不可知論D.一元論和二元論51.對哲學基本問題第二個方面的不一樣回答是劃分(C)的原則A.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B.反應論和先驗論C.可知論和不可知論D.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52.馬克思主義認為,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C)A.實踐性B.運動性C.物質性D.客觀性53.“坐地曰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仟河”,這一著名詩句包括的哲理是(D)A.物質運動的客觀性和時空的主觀性的統一B.物質運動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C.時空的無限性和有限性的統一D.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的統一54.“舊唯物主義是半截子的唯物主義”,這是指(B)A.舊唯物主義是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B.舊唯物主義在社會歷史觀上是唯心主義C.舊唯物主義是機械唯物主義D.舊唯物主義是割裂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法55.既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分化統一的歷史前提,又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這指的是(D)A.運動B.實踐C.精神生產D.物質生產56.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發展的規律是(C)A.思維對事物本質的概括和反應B.用來整頓感性材料的思維形式C.事物內在的本質和穩定的聯絡D.事物聯絡和發展的基本環節57.柏拉圖的“理念論”是(C)的理論A.唯物主義B.二元論C.唯心主義D.懷疑論58.“沉舟側畔仟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這兩句詩包括的哲學道理是(D)A.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B.事物是本質和現象的統一C.事物的發展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D.新事物替代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總趨勢59.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于割裂了(D)A.內因和外因的關系B.矛盾統一性和斗爭性的關系C.矛盾重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60.辯證法的否認即“揚棄”,它的含義是指(D)A.拋棄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壞的方面的組合C.純粹的否認D.既克服又保留61.唯物辯證法的否認之否認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D)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狀態C.構造和功能D.源泉和動力62.主觀辯證法與客觀辯證法的關系是(D)A.反應與被反應的關系B.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的關系C.抽象與詳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