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練10 體溫穩定的調節_第1頁
限時練10 體溫穩定的調節_第2頁
限時練10 體溫穩定的調節_第3頁
限時練10 體溫穩定的調節_第4頁
限時練10 體溫穩定的調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限時練10體溫穩定的調節(分值:50分)選擇題:第1~11題,每小題3分,共33分。答案P203【基礎對點】知識點1產熱和散熱的平衡1.流感病毒感染者常出現高熱癥狀,且通常需要72小時以上才能退燒。關于流感患者高熱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過程中的生理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皮膚毛細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多產熱與散熱維持平衡骨骼肌戰栗、產熱增加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細胞代謝增強2.進行山地馬拉松賽時,突遇冰雹、大風等極端天氣,若保暖設備不足,則參賽人員有可能因身體失溫而失去生命。失溫指人體腦、心、肺等核心區域溫度過低導致心肺功能衰竭,嚴重時可致人死亡。下列敘述錯誤的是()失溫現象反映了人體調節穩態的能力是有限的戶外活動時,選擇速干排汗的衣物是防止失溫的方法之一出現失溫時人體的散熱量大于產熱量低溫環境下人體可通過提高運動強度來減少散熱3.下列關于人體體溫調節的敘述,正確的是()下丘腦是體溫調節的主要中樞,溫度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膚處從溫暖的室內剛到寒冷的室外時,人體的散熱量增加當處于寒冷環境時,皮膚溫度感受器興奮,皮膚血管舒張,增加熱量吸收當處于炎熱環境時,汗腺受到激素調節后分泌汗液,增加散熱知識點2體溫穩定的調節4.冬天時,健康人將左、右手分別放在冷水和溫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同時將兩只手浸入同一盆涼水中,結果感覺到左手熱、右手涼,形成不同感覺的原因是()皮膚感受器不同 傳出神經不同體溫調節中樞不同 效應器不同5.冬泳運動被譽為“勇敢者的運動”。在嚴寒的冬季,冬泳運動員剛開始訓練時,其各項生理變化與如圖曲線變化趨勢相符的是()①皮膚血管血流量的變化②身體耗氧量的變化③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④汗液的分泌量②③①④②④①③6.在夏季高溫環境中,若體液大量丟失會導致嚴重的血液循環障礙,機體會關閉皮膚血液循環,減少皮膚分泌的汗液量。但長時間排汗減少,會使機體核心溫度迅速升高超過40℃,進而導致器官系統性損傷,該病癥稱為熱射病。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高溫時,正常人體可通過神經調節使皮膚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當人體處于高溫環境中時,汗液蒸發是主要的散熱方式熱射病病人排汗量持續減少,與垂體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大量減少有關高溫時,人的體表和體內分布的溫度感受器會產生興奮7.下圖是健康人從溫暖環境進入寒冷環境時的體溫調節模型,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圖中①→③→④→⑤過程屬于神經—體液調節“X”代表的主要生理變化是細胞呼吸增強最初的一段時間內,人體產熱速率明顯大于散熱速率8.人是恒溫動物,在一定范圍內能夠隨外界溫度變化來調整自身的產熱和散熱,從而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假如正常個體處于0℃的環境中,產熱為a1,散熱為b1;處于30℃的環境中,產熱為a2,散熱為b2。下列關于體溫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人體通過自主性體溫調節和行為性體溫調節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同30℃環境相比,人處于0℃環境中要通過增加產熱,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的相對穩定,因此a1>a2,b1<b2從30℃的環境中進入0℃的環境中,人體甲狀腺激素分泌會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尿量增加從30℃的環境中進入0℃的環境后,人體細胞內酶的活性基本不變【綜合提升】9.圖中A、B表示人體某過程中產熱量或散熱量的變化曲線。據圖分析正確的是()該圖可表示從溫暖環境到寒冷環境,再回到溫暖環境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該圖可表示從寒冷環境到溫暖環境,再回到寒冷環境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該圖可表示從安靜到運動,再停止運動的過程,A表示散熱量,B表示產熱量該圖可表示開始發燒并持續一段時間又退燒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10.(多選)下圖曲線顯示一個處于安靜狀態的人在不同氣溫中,流經皮膚血管的血液相對流量。據此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在AB段下丘腦活動加強在AB段機體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加在CD段皮膚血管收縮,汗腺分泌加強在D點以后需要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11.(多選)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存在冷敏神經元和熱敏神經元,它們的放電頻率因體溫變化而相應改變,如圖中實線所示,C、W曲線交于S點,此點對應的溫度為正常體溫。下列說法錯誤的是()冷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低于熱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時,體溫低于正常值人感染流感病毒后S點右移,干活出汗時S點左移某人體溫24小時處在S′點,則該時間段的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持續偏高會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需要采取降溫措施12.(17分)正常人體感染病毒會引起發熱,發熱過程分為體溫上升期、高溫持續期和體溫下降期。下圖為體溫上升期機體體溫調節過程示意圖,其中體溫調定點是為調節體溫于恒定狀態,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預設的一個溫度值,正常生理狀態下為37℃。請回答下列問題:(1)(3分)圖中激素甲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激素乙通過________的途徑作用于甲狀腺。(2)(5分)體溫上升期,人體骨骼肌不隨意的節律性收縮,即出現“寒戰”,有助于體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綜合圖解分析,體溫上升期人體進行體溫調節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3)(2分)高溫持續期,人體產熱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散熱量。此階段人體有時會出現脫水現象,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________滲透壓感受器興奮,傳至大腦皮層產生渴覺,主動飲水。(4)(3分)體溫下降期,機體增加散熱的途徑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4分)體溫上升期,人體會出現心率加快、血壓輕度升高等癥狀,易引發慢性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請解釋血壓升高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限時練10體溫穩定的調節1.A[患者出現高熱癥狀,通過皮膚毛細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多,增加散熱,從而使體溫逐漸恢復正常,A正確;患者從高熱癥狀恢復正常的過程中,產熱小于散熱,B錯誤;患者從高熱癥狀恢復正常的過程中,產熱減少,散熱增加,不會發生骨骼肌戰栗和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的現象,C、D錯誤。]2.D[正常情況下,人體的散熱量與產熱量處于動態平衡狀態,而失溫時,人體的散熱量遠大于產熱量,超過了穩態調節的能力,造成人體溫度不斷下降直至死亡,A、C正確;戶外活動選擇速干排汗的衣服可以有效減少體表溫度的散失,減少散熱量,降低失溫的概率,B正確;低溫環境中提高運動強度可以提高產熱量,但由于毛細血管擴張、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等,散熱量也會增加,D錯誤。]3.B[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溫度感受器分布于皮膚、黏膜和內臟中,A錯誤;到寒冷的室外時,體溫與外界環境溫差變大,因此人體的散熱量與產熱量均增加,B正確;當處于寒冷環境時,皮膚溫度感受器感受寒冷刺激,交感神經緊張性增加,使皮膚血管收縮,使散熱減少,C錯誤;人在炎熱環境中,通過神經調節促進汗腺分泌汗液,以增加散熱,D錯誤。]4.A[健康人將左、右手分別放在冷水和溫水中一段時間,然后同時將兩只手浸入同一盆涼水中,由于溫差的不同,左手上的熱感受器興奮,而右手皮膚中的冷感受器會興奮,因而經過傳入神經和神經中樞的作用后,在大腦皮層中形成的感覺不同,分別是熱覺和冷覺,A正確;感覺的形成不需要傳出神經的參與,B錯誤;冷覺和熱覺形成過程中體溫調節中樞是相同的,位于下丘腦,不符合題意,C錯誤;感覺的形成沒有經過完整的反射弧,不需要效應器的參與,D錯誤。]5.A[皮膚血管血流量隨著環境溫度下降逐漸減少,①錯誤;身體耗氧量隨著環境溫度下降逐漸增加,產熱增多,②正確;甲狀腺激素的分泌量隨環境溫度下降逐漸增加,代謝加快,③正確;汗液的分泌量隨環境溫度下降逐漸減少,④錯誤。故選A。]6.C[高溫時,正常人體可通過神經調節使皮膚血管舒張,皮膚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多,散熱增加,A正確;當人體處于高溫環境中時,汗腺的分泌量增加,汗液的蒸發就成為主要的散熱途徑,B正確;熱射病患者水分已經大量丟失,導致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下丘腦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錯誤;高溫時,人的體表和體內分布的溫度感受器會產生興奮,進而向體溫調節中樞傳遞信號,D正確。]7.D[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A正確;題圖中①→③→④→⑤過程需要神經和相關激素的參與,屬于神經—體液調節,B正確;甲狀腺激素能提高細胞的代謝水平,增加產熱量,因此“X”代表的主要生理變化是細胞呼吸增強,C正確;人從溫暖環境突然進入寒冷環境的初期,人體會迅速散熱,而因為體溫調節中的體液調節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進入寒冷環境初期,人體的產熱速率小于散熱速率,若人體的產熱速率明顯大于散熱速率,則該個體的體溫會上升甚至發熱,D錯誤。]8.B[人通過自主性體溫調節(如排汗、血管的收縮)和行為性體溫調節(如使用空調、增減衣物)來維持體溫相對穩定,A正確;同30℃環境相比,人處于0℃環境中要通過增加產熱,減少散熱以維持體溫穩定,因此a1>a2,由于a1=b1、a2=b2,因此b1>b2,B錯誤;從30℃的環境中進入0℃的環境中,人體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分泌會增加,這兩種激素能促進細胞代謝進而增加產熱,同時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尿量增加,C正確;從30℃的環境中進入0℃的環境后,由于體溫保持不變,故人體細胞內酶活性不變,D正確。]9.D[由圖可知:產熱量和散熱量的變化均為先增加,保持穩定,最后均下降,因此該圖表示從溫暖環境到寒冷環境,再回到溫暖環境,當人體從溫暖環境到寒冷環境,體內外溫差大,使得散熱量先增加,最終產熱量與散熱量相等,體溫保持穩定,則A表示散熱量,B表示產熱量,A、B錯誤;從安靜狀態到運動的初期,有機物氧化分解加快,機體產熱量增加且大于散熱量,體溫略微上升,而后通過調節,機體產熱量與散熱量處于動態平衡,體溫在略微升高的水平上保持穩定,當停止運動的初期,有機物氧化分解減少,產熱量減少且小于散熱量,體溫略微下降,而后通過調節,機體產熱量與散熱量處于動態平衡,體溫回歸到運動前的安靜狀態,因此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C錯誤;開始發燒時機體產熱量大于散熱量,體溫上升,在發燒持續的一段時間內,機體的產熱量與散熱量處于動態平衡,但體溫高于正常體溫,在退燒的過程中,產熱量小于散熱量,體溫下降至正常體溫,可見,該圖可表示開始發燒并持續一段時間又退燒的過程,A表示產熱量,B表示散熱量,D正確。]10.ABD[溫度由25℃降到15℃時,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興奮,甲狀腺激素分泌增多,增加機體產熱,A、B正確;溫度升到33℃時,溫度較高,皮膚血管舒張,C錯誤;D點以后,溫度過高,人體大量出汗,損失水和無機鹽,需要及時補充水和無機鹽維持機體穩態,D正確。]11.ABC[根據題目中圖像的信息可知,當體溫低于正常值時,冷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高于熱敏神經元的放電頻率,A錯誤;若人感染流感病毒,體溫升高,S點右移,干活出汗時體溫不變,S點不移動,B錯誤;S′點,下丘腦的溫度在39℃,某人體溫24小時處在S′點,則該時間段的產熱量應該等于散熱量,C錯誤;若體溫持續偏高會導致酶的活性改變,內環境穩態失調,需要采取降溫措施,D正確。]12.(1)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體液運輸(2)上升到已上調的體溫調定點(上升到38.5℃/上升)神經調節和體液調節(3)等于下丘腦(4)汗腺分泌增加,皮膚血管舒張(5)心臟血液輸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縮(血管收縮)解析(1)圖中激素甲表示下丘腦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乙表示垂體細胞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其中促甲狀腺激素通過體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