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宜城一中棗陽一中曾都一中襄陽六中南漳一中老河口一中湖北省鄂北六校2024-2025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中聯考語文試題本試題卷共8頁,共23道題,滿分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祝考試順利★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填寫在答題卡和試卷指定位置上,并將考號條形碼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選擇題的作答: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3.非選擇題用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答案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答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無效。4.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材料一:①“修辭立其誠”,是《易傳·文言》的一句話。這句話雖然是兩千年以前講的,現在仍應加以肯定,仍應承認這是發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立其誠”即是堅持真實性。誠者,實也,真也。現代所謂真,古代儒家謂之為“誠”。②“立其誠”可以說包括三層含義:一是名實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③名實一致即是言辭或命題與客觀實際的一致。一般言辭的內容包括許多命題。哲學命題與科學命題都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都可稱為理論命題。理論命題符合于客觀實際,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學不是表示客觀事實或客觀規律的,然而也必須對于事物現象的本質有所顯示,才能夠感動人心。④言行一致亦即理論與實踐一致,思想與行動一致。淺言之,即一個人的言論與他的行為一致;深言之,即學說理論與社會實踐一致。古語說“聽其言而觀其行”,聽一個人的言論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否符合他的言論。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與社會實踐相符合的,才能稱為真理。⑤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應該一致。如果口說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卻是另一套,是謂說假話,是最明顯的不誠。“修辭立其誠”,首先要表達自己的真實思想。(摘編自張岱年《修辭立其誠》)材料二:①“修辭立其誠”一般理解為修養問題,實際上其中包含的不僅僅是道德修養的問題,還有動機與效果、形式與內容、主觀行為和社會實踐相互作用的辯證關系。其實“立誠”這一準則把修辭活動分成兩個部分:一是用真話溝通理解,以達到最終的交際目的:二是用浮華之辭蒙騙對方以達到交際的目的。20世紀上半葉,一批崇尚傳統和借鑒國外修辭學的學者展開了新舊兩派的斗爭,國內的有些學者認為修辭學就是美辭學,便認為辭格就是修辭學的全部內容,春秋戰國時期的縱橫家就是很好的例證,這明顯偏離了“立誠”的傳統含義。②漢語修辭學作為漢文化的一部分,有著不同于西方的文化傳統。中國傳統的修辭學具有和合會通的人文精神,重視人情、倫理等整體的把握,傳統“立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手段。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修辭的社會功能,隨著現代語言學流派的不斷發展,人們注重思維和認知領域的發展,重視語言如何運用和交際才能具有最大化的社會功能,于是面對“立誠”分出了兩個相反的修辭活動。在傳統含義的基礎上王希杰先生提出了得體性原則,從語用角度出發認為交際活動中有四個世界,得體性原則可以協調它們之間的關系。他認為用假話去蒙騙別人是對語言的一種負偏離,即言語的失誤,只有把負偏離正偏離化才能取得超常的表達效果。而得體指的就是語言材料對語言環境的適應程度,他把得體性原則作為修辭的最高原則,而其他原則是從屬于得體性原則的。其實這在古代早已有了萌芽,《論語·衛靈公》指出“子曰:辭達而已矣”。在高度現代化的今天,單純讓別人聽懂的交際已經不適用了,社會上需要一批有能力、高情商的人才,而得體性原則正是繼承“誠”的傳統,運用合作原則和禮貌原則進行交際的準則。③自20世紀初期我國修辭學研究開始進入草創和建立階段開始,外國先進的修辭學著作不斷涌入我國,陳望道先生作為古今中外派的杰出人物一邊借鑒外國先進文化,一邊繼承傳統文論,提出“適切”的主張,可謂是高屋建瓴,獨樹一幟。后來學者提出的修辭原則,基本上都是在此基礎上對“真實、得體和適切”的發展。由于社會的需要,受系統功能語言學派和認知語言學派的影響,開始注重語言的交際作用,重視修辭學的實用性,出現實用修辭學、公關修辭學、辯論修辭學等分支。這一時期修辭學領域百花齊放,但統領它們的準則始終圍繞“誠”這一核心。④“修辭立其誠”現今作為一種修辭原則被一直貫穿始終,實際上,“立誠”始終是修辭的核心內容,無論是修辭本體研究還是與之相關的其他學科都需要“誠”來統率。對于辭格來說,如作為邏輯變異類中的夸張是語言變異與現實完全偏離的一種典型,表面上看并不是真實的,但各家對夸張定義的一個共同點就是立足于現實,夸張并不等于言過其實,陳望道先生認為“夸張是通過語言意義與現實的嚴重背離而再現現實”。修辭的功能具有社會性,是因為語言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一直被使用,人們不自覺地通過轉喻或隱喻的方式運用已有的經驗在概念整合的基礎上處理新信息,修辭的本質是言語交際活動中話語調控行為,在交際中需要運用有限的話語序列坐成無限的言外之意。言語活動始終離不開真實性,一切都是以客觀的現實為基礎運用各種手段進行交際,“修辭立誠”的本質沒有變化,只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促進了修辭學的快速發展。(節選自梁悅《“修辭立其誠”的傳統含義及時代內涵》)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一個人要保持學說理論與社會實踐一致,相較于他要保持言論與其行為的一致,會更加難以實現。B.中國傳統的修辭學重視人情、倫理等整體的把握,具有和合會通的人文精神,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手段。C.修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得體性原則”掩蓋語言與現實的偏離,實現交際效果。D.得體性原則的產生,與人們注重思維和認知領域發展,以及人們對語言實現最大化的社會功能的重視,密不可分。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修辭立其誠”是發言著論寫文章的一個原則,即使經過漫長的時間,仍值得肯定并加以遵循。B.春秋戰國縱橫家善用夸張修辭游說諸侯,其成功恰因符合“立誠”的得體性原則。C.修辭求“美”需要結合認知的“真”和倫理的“善”,實用修辭學、公關修辭學、辯論修辭學的統領準則都以“誠”為核心。D.修辭的本質是言語交際活動中話語調控行為,交際過程中人們會通過轉喻或隱喻的方式運用已有的經驗在概念整合的基礎上處理新信息,但應當注重真實性。3.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材料一第③自然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A.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B.劉勰:繁采寡情,味之必厭。C.荀子: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D.蘇轍:有能推至誠之心而加以不息之文,則天地可動,金石可移。4.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論述了“修辭立其誠”,但論述的側重點不同,請簡要概括。(4分)5.曹雪芹《紅樓夢》中有一段描寫,堪稱超越時代的經典,請根據材料二中關于“修辭立其誠”的論述,談談你的理解。(6分)這熙鳳攜著黛玉的手,上下細細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賈母身邊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只可憐我這妹妹這樣命苦,怎么姑媽偏就去世了!”說著,便用帕拭淚。(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文本一:栗子蕭乾黑暗與寒冷把冬夜凝成塊不透明的固體。多云的天空,隱約浮蕩著一道灰黃風圈,在天心擺來擺去,若在搜尋著適當的受害者。孫家麒兀自倚坐在校園小土坡上一株蓊郁蒼蒼的傘形老松下,用大氅領把脖頸厚厚包起,手塞到衣袋里,擺弄著一把圓滾冰涼的栗子。他重重咬了咬下唇,用力捏碎剛溜出大指縫的一顆栗子。那聲音,那破碎,使得他暢意了。他幾乎笑出聲來。嘎吧,嘎吧,溜出一顆捏碎一顆。他掏出手來,指肚上有些刺痛。果實原來還有硬殼。去年這時候,還有只綿軟的手把熱栗子喂進他的嘴里。那時他多幸福呵。栗子瓤是金黃色的,他每一個日子也染上同樣燦爛顏色。他是當地警察署長的三少爺,拉得一手好提琴,在冰場上是“外曲線”的高手。如今,栗子涼了,冰場除了少數來自椰林島的華僑外,也沒人照顧了。最可氣的是那些小子們把宿舍用紅綠紙糊滿,說什么“禁止娛樂”!他要“自由”,偏拉那個。《小夜曲》他還拉不到一節,門砰砰響了。進來的是那個臭股長,和……唉,和他的菁。換上了藍布褂、戴上了“糾察員”臂章的她,已變成了另外一種人。①“家麒,你不能拉!國家到了這個地步,你還……”他不堪再想下去了。冒著冷風,他跨過了石橋。他筆直撲奔那人影幢幢的燈光。樓門口這時貼出更多的標語了。紅紅綠綠的,什么“準時出發”,“整隊回校”,他沒心讀那文字,只感到一種顏色和氣勢的威脅。“喂,開門。開開門!”“你找誰?這里正在辦公。”門開了一道縫,見并非職員,又砰地關上了。他對那扇門發氣。他明明看見一個女人的影子,仿佛伏在桌上。那一定是她。一定的。他們在里面干么呢?鬼鬼祟祟,喝!砰砰砰,他死命地捶。門這次豁然開了。燈光下抬起了幾張臉:悲憤,緊張,興奮,堅決是他們的神情。已經在羞慚著的女生,這時明白得自己出面來制止了。她把油墨輥子托給身旁的同工,紅著臉小聲說“就來”,便低了頭,默默地走出門了。女生背了雙手,挺直身子,眼朝著另一個方向說:“我們明天早晨要游行。我要去籌備。你走,我求你啦。”“不能,菁,你不能去游行。今天爸爸來電話了,囑咐我明天千萬出不得門。他們什么都預備好了:水龍,刺刀,哼,還有機關槍呢。你們這群一共有多少!”他由口袋里掏出手來比方,無意中帶出一把破裂的栗子。“瞧,他們早晚都得像這個,給捏個粉碎。爸爸有權柄不準我去,我有權柄不準你去。咱……”他話還沒說完,女生氣得已經有些發抖了。她死命地掙扎,擺脫了被抓住的手臂。“撒開我!你有什么權柄。去,告訴你爸爸,把刺刀磨亮點……”隨了黎明,黑黑天心那道風圈漸漸顯得朦朧了。寒峭的鳳如一把鐵鏟向著大地削來,它削落了枯樹枝上的殘葉,削破了茅舍稀松的屋頂,也削著街頭乞丐生了瘡的胳膊。萬物都為那殘暴的風懾服住,寒風正愁沒的可削時,街上發現一簇整隊的群眾。②風卷著一群不安于現狀的青生在街上吶喊,北風如條狡猾的蛇,冰涼地朝那些張著的嘴里鉆。填滿了盛著憤怒的肺,填滿了空空的肚皮。喜鵲躲在巢里,街上不見菜販的足跡,他們還是扯了嗓子喊,小紙旗搖得嘩啦啦像鬧水。迎面,旋風成為自然的煙幕,幕里隱著穿黑衣的彈壓者,舉著閃亮閃亮的大刀:牛皮鞘,紅綢穗,天天操演著的沖鋒包圍陣勢,到今天全用上了。寒風削砍著萬物,彈壓者也那么無慈地砍削著同類。③殺,殺,半條鼻梁,一泡血,想流進電車溝兒,北風不答應,即刻凍成冰塊。沖:沖,養兵千日,用兵一朝。署長有命令,誰個不聽命令,飯碗砸破。衣裳扯碎。旗面刮掉,不礙事,還有旗桿。旗桿下面跳動著一顆心,氣憤憤,鮮淋淋。喊,喊,嘎嘶的喉嚨,凍麻了的手。不成,不成,漢奸勾當不贊成!得在自己地面上作主人,活得有味兒,奴隸不當!倒下一個,去攙,背上也挨一刀。煙火,不,空中銀花,好個奇觀!喊吧,水向肚里灌。脖子里也發現了什么,冰涼,濕淥淥,眉毛上凍起冰山。高處還飛著磚頭。腦袋平地突起一個包。還是沖——瀝青馬路,平滑,講究,文明,在昏暗的街燈下,成了血腥的戰場。一架架帆布擔架,穿梭著來去。戴白帽的護士掉了顆同情的眼淚。疲倦的戰士,滿身血跡的戰士,躺下吧。北風息了。城門關了。彈壓者吹起悠長的勝利歸隊號奏凱回營。醫院過道里一陣騷動。一個年近五十的戎裝軍人,長統皮靴發出橐橐的聲音,一路隨走隨向身邊一個西服青年抱怨著。病房的門開了。潔白的床單一端露出一張厚厚纏了繃帶的臉,胸脯上放著一張慰問者的簽名單。西服青年多情地湊近床畔。他想去摸摸她的手。像預感著什么羞辱,那手縮進被里去了。青年滿心不知是懺悔還是憐惜,側過身來,似是雙方介紹,低聲說:“菁,爸爸也來了。”突然,她翻過身來了。她疲憊的眼睛還放射著憤怒的火。她的嗓子劈了,嘎了,沒力氣了。她啞啞地但嘴部動作明明是非常堅決地說:“走開,你捏碎了我,得叫我養息。④我好了還要去干。你走你的路吧,這不是你呆的地方!”為紀念一二九抗日先驅而作。1935年除夕,天津。(有刪改)文本二:我沒有親見:聽說,她,劉和珍君,那時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請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誰也不會料到有這樣的羅網。但竟在執政府前中彈了,從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創傷,只是沒有便死。同去的張靜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彈,其一是手槍,立仆;同去的楊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擊,彈從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還能坐起來,一個兵在她頭部及胸部猛擊兩棍,于是死掉了。(節選自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第五節)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中大量的環境描寫,不僅渲染了凝重壓抑的環境氛圍,也有豐富的象征意義。B.小說對孫家麒父親的描寫,采用了以描摹衣飾來刻畫人物的技巧,筆墨雖少卻頗為傳神。C.由倒數第二自然段“不知是懺悔還是憐惜”一句可看出,孫家麒還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只是尚未覺醒。D.醫院探視部分故意以“西服青年”來稱呼孫家麒,既能設置懸念,也能暗示他與菁的隔膜。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句子①是孫家麒想象菁反對自己的畫面,說明他已經意識到與菁的距離,時刻充滿著危機感。B.句子②運用多種修辭,寫出了進步學生游行時自然環境的惡劣,暗示了他們危險的處境。C.句子③大量運用獨詞句,既能寫出彈壓者鎮壓學生的殘暴,也能加快敘事節奏,推動情節快速發展。D.句子④既表明了菁與孫家麒決裂的態度,也表明了她繼續參加愛國運動的堅定,一個愛國女學生的形象躍然于紙上。8.文本一多次出現的“栗子”,在不同層面有不同含義,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9.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寫到學生游行受害,二者表達方式不同,而藝術效果相似。請對此簡要分析。(6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是時,莊宗在魏,數以勁兵壓掞營,掞不肯出,而末帝又數促掞,使出戰。莊宗與諸將謀曰:“劉掞學《六韜》,喜以機變用兵,本欲示弱以襲我,今其見迫,必求速戰。”乃聲言歸太原,命李存審守魏,陽為西歸,而潛兵貝州。挾果報末帝曰:“晉王西歸,魏無備,可擊。”乃以兵萬人攻魏域東,莊宗自貝州趨返擊之。掞忽見晉軍,驚曰:“晉王在此邪!”兵稍卻,追至故元城,莊宗與李存審為兩方陣夾之,掞為圓陣以御晉人。兵再合,掞大敗,南奔,自黎陽濟河,保滑州。末帝以為義成軍節度使。明年,河朔皆入于晉,降掞亳州團練使。(節選自歐陽修《新五代史·卷二十二》)材料二: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好古知兵,舉動必先料敵。敵無變動,則待之;乘其有變,隨而應之,乃利。法曰:“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莊宗入魏,梁將劉鄩①乃軍于莘縣,增壘浚池。自莘至河,筑甬道餉。梁帝詔出戰。曰:“晉兵未易擊,俟彼進取,茍得機便,豈敢坐滋患害?旁遣使問鄩以決勝之策,對曰臣無奇謀但人給十斛糧盡乃破敵。帝怒曰:“將軍留米療饑耶?”又遣中使督戰。鄩謂諸校曰:“大將專征,君命有所不受,臨敵制變,安可預謀。今揣彼自氣盛,難可輕克,諸君以為如何?”眾皆欲戰,鄩默然。乃復召諸將列軍門,人給河水一杯,因命飲之,眾未測其意,或飲或辭。曰:“一杯之難若是,滔滔河流,可勝既乎?”眾皆失色。時莊宗以兵壓鄩營,亦不出。帝又數遣人促之,鄩以萬人薄其營,俘獲甚眾。少頃,晉兵繼至,退。后戰于故元城,莊宗與李嗣源、李存審夾擊,鄩兵大敗。(節選自劉基《百戰奇略·變戰》)【注】①劉鄩(xún):本名劉掞,后梁將領。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對曰A臣無奇謀B但C人給十斛D糧E盡F乃G破敵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見,表被動,與《蘇武傳》中“見犯乃死,重負國”的“見”用法不同。B.卻,退卻,與《孔雀東南飛》中“卻與小姑別”的“卻”用法相同。C.乘,趁著,與《氓》中“乘彼垝垣”的“乘”含義不同。D.安,怎么,與《離騷》中“夫孰異道而相安”的“安”含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莊宗在魏州時,多次以精銳部隊壓迫劉掞的營地,但劉掞堅守不出,直到末帝多次催促,劉掞才決定出戰。B.莊宗通過假裝撤退至太原,實際上暗中派兵至貝州,誘使劉掞誤判形勢,在魏城東設下埋伏,后擊敗劉掞。C.劉掞在戰敗后南逃,渡過黃河至滑州,后末帝任命他為義成軍節度使,但次年河朔地區盡歸晉王所有。D.劉掞在戰前曾向末帝報告晉王西歸,魏州無備,建議出擊,并成功擊退了莊宗的先鋒部隊,但最終因莊宗的主力反擊而敗退。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乃以兵萬人攻魏城東,莊宗自貝州趨返擊之。(4分)(2)晉兵未易擊,俟彼進取,茍得機便,豈敢坐滋患害?(4分)14.凡兵家之法,要在應變。梁晉之戰中,雙方是如何“應變”的?(5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5~16題。寄澧州張舍人①笛杜牧發勻肉好②生春嶺,截玉鉆星③寄使君。檀的染時痕半月④,落梅飄處響穿云。樓中威鳳⑤傾冠聽,沙上驚鴻掠水分。遙想紫泥⑥封詔罷,夜深應隔禁墻聞。【注】①張舍人:張次宗,開成中,為起居舍人。②肉好:指竹竿飽滿。③截玉鉆星:指將竹管制成笛子。④檀的:這里比喻刷笛漆。痕半月:這里指鉆痕刷漆時側看如半月形。⑤威鳳:通常指鳳凰,古代傳說中的神鳥,這里指女眷。⑥紫泥:指皇帝的詔書,封以紫泥,上加蓋玉璽。這里指替皇帝草擬詔書。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首聯上句寫制作笛子的用料講究,下句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制笛過程。B.頷聯上句進一步說明笛子制作精良,下句寫梅花飄落時,笛子聲音高亢響亮,穿透云層。C.尾聯虛寫,詩人想象友人完成“紫泥封詔”的平常工作后夜深吹笛的情景,雖禁墻相隔,但依然能聽聞到笛聲。D.本詩構思巧妙,幾處承接環環相扣,蘊含著詩人對友人濃濃的情誼,具有很強的感染力。16.本詩頸聯與李賀《李憑箜篌引》中的“夢入神山教神嫗,老魚跳波瘦蛟舞”同是寫樂音,請比較兩者在寫法上的異同。(6分)(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要協調發展,如柳永《望海潮》便以“▲,▲”和“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兩組對偶表現杭州市民物質的充裕與精神的充實。(2)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長城,在中國古代具有軍事防御的重要功能,這從賈誼《過秦論》“▲,▲”兩句就可以看出。(3)唐代邊塞詩中,不少詩句借用漢代名將李廣的事跡來表達思想情感,如“▲,▲”。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題。一年之計在于春,健康也要早規劃。今年3月5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這時節氣溫回暖,春雷乍動,雨水增多,萬物。驚蟄,不光驚醒了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蟲,更驚醒了蟄伏人體內一冬的陽氣。①驚蟄節氣,氣候干燥,很容易使人外感咳嗽。一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驚蟄節氣雖適合多吃梨,(A)。②脾虛、慢性腸炎、胃寒病、寒痰咳嗽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忌不要多吃梨。驚蟄節氣,氣溫偏低,不適合吃偏冷的食物,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溫熱的。另外,飲食上應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質、維生素的清淡食物。驚蟄前后,大家經常感覺懶洋洋,想睡覺,這就是所謂的“春困”現象。很多人認為,(B),其實不然。驚蟄陽氣升發,人體血管舒張,流入大腦的血供較冬季減少,中樞神經的興奮性減弱,致使春困擾人,所以多睡也無濟于事。③春季,外面陽氣上升,多出去運動有助于恢復身體原氣,增強免疫力。合適的運動強度對健康至關重要。④運動強度過大,會給身體帶來損傷;運動強度不夠,健身效果微忽其微。所以,要想有好身體,就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運動強度要根據自身的年齡、身體狀況、平時的運動量來確定。⑤運動強度也要根據自身實際和訓練節奏一點點加大,畢竟“一口吃不出一個胖子”。所以,其普遍的適用原則是:因人而異、。春天孕育著新的希望,昭示著新的開始,但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切都。要想擁有健康,就從現在開始做起吧!18.下列選項中和文中加點字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3分)A.有幾個“慈祥”的老板到菜場去收集一些菜葉,用鹽一浸這就是她們難得的佳肴。《包身工》B.鳳嬌照例跑到第三節車廂去找她的“北京話”。《哦,香雪》C.魏杰同志把我叫去了,要我當“交通”,下山和地方黨組織取得聯系。《黨費》D.小二黑好學三仙姑下神時候唱“前世姻緣由天定”,小芹好學二諸葛說“區長恩典,命相不對”。《小二黑結婚》19.請在畫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3分)20.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4分)21.文中標序號的句子有兩處錯別字、一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4分)22.畫波浪線的句子中“驚醒”一詞前后語義不同,請仿照這種用詞方式寫一個新句子。要求:以二十四節氣(“驚蟄”除外)中的某一節氣開頭,不得再次使用“驚醒”一詞,內容合理,表達流暢。(4分)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近年來,諸如DeepSeek、Manus等人工智能模型迅速崛起,它們能夠在幾秒鐘內創作小說、生成短視頻……并能根據指令不斷優化升級。這些技術獲取知識的便捷性和高效性令人驚嘆。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趨勢下,我們是否還需要學習知識?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語文參考答案及解析1.D(A在原文中并沒有比較哪方更難以實現,B項原文“傳統‘立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手段”,偷換概念,C項修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得體性原則”掩蓋語言與現實的偏離,曲解文意。)2.B(縱橫家游說即使使用了夸張的手法,但蒙騙對方,背離現實,偏離立誠的傳統含義。)3.A(A文學創作應該反映現實,證明的是第三段的觀點,即“名實一致”。B項表達的是表里一致,強調創作要表達真實思想,證明材料一第五段的觀點即“表里一致”或“心口一致”。C選項支撐第四段“言行一致”的觀點。D懷著極大真誠又勤勉地撰寫文章,就可以感天動地,使金石般堅固的東西也發生變化,形容寫文章要懷著極大的真誠之心,證明的是第五段的觀點,即“表里一致”)4.材料一側重論述“立其誠”的三層含義,即名實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材料二側重論述“修辭立其誠”的新時代內涵,包括得體性、適切性、立足現實等原則。(評分參考:每點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5.①體現“立誠”的傳統含義即堅持真實性的原則:王熙鳳夸贊黛玉“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是基于黛玉姿容出眾這一事實;將黛玉說成是嫡親孫女,既貼合黛玉氣質,也符合賈府氣派不凡的實際情況。②體現得體性(適切性)原則:王熙鳳言語上對黛玉表達同情,既能很好地迎合賈母,又符合林黛玉遭遇母喪前來投奔賈母初進賈府這樣的語言環境。③體現語言夸張但立足現實的特點:“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的夸贊之語,雖運用了夸張的修辭,但立足于黛玉姿容出眾這一事實。(評分參考:每答出一點給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6.C(“孫家麒還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只是尚未覺醒”錯誤,這里只能表明他以戀人的身份關心菁,看不出他的正義感。)7.C(“也能加快敘事節奏,推動情節快速發展”錯誤,“殺、沖”這些獨詞只能看出彈壓者鎮壓學生的殘暴,并不能加快敘事節奏、推動情節的發展。)8.①栗子是孫家麒和菁關系的見證,栗子由熱轉涼及被捏碎,喻指兩人的關系由火熱到冷淡直至破裂。(2分)②栗子還喻指游行學生,栗子的硬果殼和被捏碎,表現了游行學生的硬氣和慘遭殺害。(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9.①文本一運用描寫的表達方式,詳細描繪了學生游行時與彈壓者對抗的場景,描寫細膩,飽含情感。(2分)②文本二運用記敘的表達方式,簡潔敘述了劉和珍等人請愿及被殘害的經過,冷靜客觀。(2分)③二者都給人以較強的現場感和真實感,表現出反動勢力的殘暴和學生們為正義而抗爭的藝術效果,都能激發對學生的同情和表現對黑暗勢力的批判。(2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10.ABE11.A(兩個“見”都表示被動,用法相同。)12.D(選項D中“成功擊退了莊宗的先鋒部隊”是錯誤的描述,因為材料中并未提到劉摟成功擊退莊宗的先鋒部隊,而是直接描述了他因莊宗的計謀而大敗。)13.(1)(劉摟)于是率兵一萬人進攻魏城東,莊宗從貝州急速返回襲擊他們。(得分點:省略句,省略主語;以,率領;趨,急速,急忙。每點1分,句意1分)(2)晉軍是不容易打敗的,應當等待敵情發生變化再決定進取之策。倘若有了適當時機,我怎么敢坐失良機而養患貽害呢?(得分點:俟,等待;茍,倘若,如果;豈,表反問,哪里,怎么。每點1分,句意1分。)14.①劉鄩按兵不動,君命不受,示敵以弱,等待敵情發生變化再決定進取之策。②莊宗判斷敵情(了解劉鄩尋求速戰)后,假意西歸,等劉郡出兵后再返回攻其不備。(一點2分,兩點5分。)15.B(B項“梅花飄落時”錯誤,落梅指《落梅曲》。)16.同:都運用典故,從側面描寫出樂音的動聽、美好。(答出側面描寫給2分)異:本詩頸聯寫現實中的女眷和鴻雁的反應,女眷斜著帽子傾聽笛音,鴻雁被笛音驚起分飛的情景,表現了笛音的美妙與洪亮(2分);而李詩想象夢境中李憑將他的絕藝教給神仙,想象奇特.并且運用反襯、擬人的手法,用“老”“瘦”突出贏弱乏力的“魚”“蛟”伴隨著音樂騰躍起舞,形象地寫出了箜篌音的神奇魅力。(2分)(如果從煉字的角度、意象選擇的角度分析也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給分。)17.(1)市列珠璣戶盈羅綺(2)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3)示例1: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示例2: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18.B(解析:原文“春困”表示特定稱謂,A表示反語或諷刺,B表示特定稱謂,C表示特殊含義,D表示引用)19.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生意盎然)循序漸進徒勞無益(評分參考:每答對一處給1分,有錯別字該處不給分。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給分。)20.但這并不適合所有人多睡可以解乏(評分參考:每寫出一處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字數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21.②處否定失當,改為“脾虛、慢性腸炎、胃寒病、寒痰咳嗽以及糖尿病患者應忌多吃梨”。(2分)(序號寫對,句子沒改對不給分)③“原”改為“元”(1分)④“微忽其微”改為“微乎其微”(1分)22.答案示例:冬至,不光凍結了大地上的河流,更凍結了人們心中的浮躁。夏至,不僅點燃了天空中的烈日,更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激情。立春,不僅喚醒了沉睡的萬物,更喚醒了人們心中的希望。(評分參考:符合二十四節氣的特點給1分;句式1分;用詞方式1分,前面動詞是針對自然界的,后面是針對人的;語句連貫通順1分。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給分。)23.【材料解析】這是一道情境式材料作文題,題目設定的情境是在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的趨勢下,我們是否還有學習知識的必要?材料列舉了人工智能在獲取知識方面的優勢,引導考生思考人工智能時代學習的意義與價值。目前人工智能不僅可以整合知識,而且也在不斷優化升級,可以模仿創造。它固然可以讓我們獲取知識更為高效,但是它始終無法替代人類進行真正的思考、創新和情感理解。學習知識不僅僅是獲取知識,更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人類文明傳承和發展的基石。就像有人說的,使唐僧成為唐僧的,并不是幾卷經書,而是那條取經的路。人工智能的優化升級,意味著我們學習知識的方向轉移,并不意味著學習之路的終結。在人工智能生成我們所需要的知識以后,我們不能全部“拿來”,需要評判和鑒賞的能力,從生成的知識中篩選,沒有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評判便無從下手。所以,縱使人工智能如何優化升級,學習知識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參考立意】1、人工智能并不是萬能的,無法替代人類,人類仍然需要不斷學習知識。2、人工智能時代仍然需要通過學習塑造人。3、人工智能時代仍然需要學習知識來培養對生成知識的評判和篩選能力。【其他評分標準】本次作文評改建議切入分為45分,能從多個維度思考學習知識的價值,建議給高分。(一)缺標題扣分缺標題扣2分。只有標題,且與命題有聯系,給1分。(有標題,寫有一二行文字,且與命題有聯系,給1-2分)(二)錯別字扣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三)字數扣分1.字數達到600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評分,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為止。2.6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分;(四)套作與抄襲判定套作的,適當扣分;套作就是機械地理解作文題,把預先準備好的作文材料,生硬地套用。判定為套作是比較嚴重的,不應將套作的判定擴大化。抄襲的不超過10分。判定為抄襲要有依據,只是懷疑而沒有實據的不能判為抄襲;整體構思、主要情節,或者主要論點、論證模式、重要論據、70%以上的文字雷同,則視為抄襲。【參考譯文】材料一:這時,唐莊宗在魏,幾次率強兵逼近劉挾的軍營,劉挾不愿迎戰,而梁末帝又多次催促劉挾,要他迎戰。唐莊宗和將領們商議說:“劉掞學過《六韜》,喜歡靠機謀權變打仗,原想先顯示弱小再襲擊我,現在他被逼迫,一定會尋求速戰速決。”于是聲稱要返回太原,命令李存審守魏,假裝西歸,在貝州埋伏軍隊。劉掞果然報告梁末帝說:“晉王已經西歸,魏沒有防備,可以出擊。”于是率兵一萬人進攻魏城東,唐莊宗從貝州急速返回襲擊他們。劉掞忽然看見晉軍,驚慌地說:“晉王在這里呢!”軍隊稍稍退卻,追到舊時的元城,唐莊宗和李存審布成兩個方陣夾擊他們,劉掞布成圓陣抵御晉軍。兩軍再次交鋒,劉掞大敗,向南逃跑,從黎陽渡過黃河,退保滑州。梁末帝任命劉掞為義成軍節度使。第二年,河朔之地都被晉占領,貶降劉掞為毫州團練使。材料二:大凡軍事家的用兵法則,至關重要的是善于隨機應變。鑒古及今而通曉用兵的,都是在采取作戰行動之前,必須首先要分析判斷敵情。敵情沒有變化,就等待其變化;敵情如有變化,就乘其變化而采取相應的對策制敵。這樣作戰,才有利于取勝。誠如兵法所說:“能夠根據敵情變化采取相應對策而取勝的,就叫做用兵如神。”晉王李存勖率軍進占魏州,后梁大將劉鄩駐軍于莘縣,增修營壘,疏通護城河,從莘縣至黃河修筑通道確保糧餉運輸無阻,以期持久抗御晉軍。但是,梁末帝朱友貞卻下詔書命令劉鄩立即出兵迎戰晉軍。劉鄩為此而上表奏請末帝說:“晉軍是不容易打敗的,應當等待敵情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