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試卷(一)(含答案)_第1頁
2025年山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試卷(一)(含答案)_第2頁
2025年山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試卷(一)(含答案)_第3頁
2025年山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試卷(一)(含答案)_第4頁
2025年山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試卷(一)(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11頁,共=sectionpages33頁2025年山東省高考歷史模擬預測試卷(一)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5小題,共45分。1.古巴比倫因借貸而發生的商業活動十分常見。借貸契約一般寫在泥板上,借貸契據的訂立一般需要有五到八個證人加蓋印章。借貸契約必須載明抵押物。在欠款還清后,按慣例必須把泥板砸碎。據此可知古巴比倫()A.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 B.制訂規則保護商業活動

C.民間借貸加劇社會矛盾 D.法律保護人們私有財產2.下表為兩漢科技成就統計表。據表可知()領域成就醫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傷寒雜病論》數學《九章算術》《周髀算經》農學《氾勝之書》《四民月令》天文《靈憲》其它地動儀、造紙術A.中國古代科技缺乏競爭力 B.科技發展根源于經濟需求

C.手工業是古代科技的核心 D.專制體制阻礙科技的發展3.《世說新語》中記載,阮籍母親過世,好友裴楷來吊唁,阮籍“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這一現象可以折射出()A.魏晉玄學的思想解放作用 B.封建禮教趨向于徹底瓦解

C.佛道興盛超越了儒家地位 D.魏晉名士不拘禮法的個性4.東漢永平十年(67年),從大月氏“白馬馱經”返回都城洛陽的蔡愔稟告皇帝:印度摩揭陀國每逢正月十五燃燈拜佛。于是,崇佛的漢明帝下令,正月十五日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節燃燈的習俗逐漸由宮廷傳至民間。由此可以推知,東漢()A.佛教信仰已為百姓接受 B.佛法思想居于正統地位

C.佛教傳播影響百姓生活 D.民俗多與宗教信仰相關5.公元370年,原來生活在亞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過伏爾加河西遷,由此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374年,匈奴人打敗頓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東哥特人,東哥特人只好往西遷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敗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過多瑙河,南下進入羅馬帝國境內。匈奴人的西遷()A.促進了中國北方的民族交融 B.直接導致了羅馬帝國的滅亡

C.推動了西歐封建社會的形成 D.改變了歐亞大陸的政治格局6.清時南京所產的綢緞,“北趨京師;東北并高句麗、遼、沈:西北走晉、絳,逾大河,上秦、雍、甘、涼;西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嶺、湖湘、豫章、兩浙、七閩:溯淮、泗,道汝、洛”,這反映出當時()A.資本主義萌芽出現 B.江南成為經濟重心 C.區域長途貿易興盛 D.自然經濟開始解體7.日本學者福澤諭吉就社會轉型問題曾說:“……必須先其難者而后易者,首先變革人心,然后改變政令,最后達到有形的物質。”按照他的觀點,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進程應該是()A.洋務運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B.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

C.新文化運動——洋務運動——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洋務運動8.公元前60年,為了管理統一后的西域,漢宣帝下令在烏壘城(今輪臺縣境內)建立西域都護府,鄭吉為第一任西域都護。漢朝正式在西域設官、駐軍、推行政令,開始行使國家主權。西域都護府的設立()A.消除了北方邊患的威脅 B.推動了少數民族的封建化

C.導致王國勢力對抗中央 D.有利于多民族國家的統一9.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證明戰爭將引起實力對比發生新變化,而新的實力對比又自然會成為戰后國際秩序的依據該體系正是在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的基礎上出現的大國妥協產物對該體系理解正確的是()A.反映了戰后國際秩序的全貌 B.是美蘇實力對比發生變化的產物

C.是美蘇冷戰的重要表現之 D.莫定了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10.下面兩幅國徽圖案反映的是()

A.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幾乎是完全相同 B.兩國之間存在著直接繼承與被繼承的關系

C.俄羅斯的發展深受拜占庭帝國的影響 D.俄羅斯比拜占庭帝國更加重視騎兵的建設11.拉美獨立運動的領導者玻利瓦爾在1821年致函哥倫比亞議會議長,支持給奴隸的子女以自由。1824-1825年,玻利瓦爾在秘魯和玻利維亞親自主持頒布關于印第安人權利的法令和把土地分配給土著居民的法令。材料反映出拉美獨立運動()A.強調分化殖民者階級基礎 B.積極爭取社會力量的支持

C.形成了較廣泛的統一戰線 D.實現了殖民地之間的聯合12.徐光啟在數學方面的最大貢獻,是與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將高度公理化的幾何學以一種全新的演繹思維方法第一次介紹給中國知識界。這做法()A.開創了系統學習西方理論科學的先河 B.對中國傳統科技發展有一定推動作用

C.忽視了傳教士對中國的文化侵略 D.反映了對西方數學成就的盲目崇拜13.16世紀初,西班牙在拉美設立“貿易署”作為管理機構,其官員由王室委派,代表王室行使管理權。并規定拉美殖民地不能私自與別國有任何的經濟往來,只能和自己的宗主國進行貿易。西班牙還禁止拉美礦場主開采水銀,只能向王室專賣局購買。由此可見()A.殖民者推行重商主義政策 B.拉美經濟結構比較單一

C.列強競相對拉美輸出商品 D.西班牙在拉美壟斷貿易14.從17世紀初期開始,印度的棉花制成品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經常進口到英國的商品。17世紀60年代是東印度公司從事該貿易的高峰期,公司大規模收購印度出產的精美棉紡織品,直接運往歐洲以高價出售,或用它們來交換東南亞名貴的香料,再運往歐洲。據此可知()A.英國的本土棉紡織業起步較晚 B.英國的殖民活動刺激了印度近代化

C.壟斷貿易是資本積累主要手段 D.印度開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15.英國1875年頒布的《食品及藥物銷售法令》規定,所有到達英國口岸的茶葉必須通過政府指定機構檢驗合格后方可通關,美國1897年頒布的《茶葉進口法案》也通過規定標準茶樣和設定關鍵指標對進口茶葉進行審查。此類法令的頒布()A.維護了自由貿易原則 B.確立了茶葉生產標準

C.規范了市場貿易秩序 D.擴大了對華貿易規模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王朝戰爭與商業戰爭交織在一起,是從封建時代向資本主義時代過渡時期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中世紀,歐洲的封建大國進行了連綿不斷的王朝戰爭,王朝戰爭的起因和目的大多為領土宗教紛爭、爭奪霸權、掠奪財富、保持榮譽等。地理大發現后,在16世紀開始的商業戰爭是近代早期的一個新現象。商業戰爭主要是為了爭奪尚未被占領的歐洲以外的地區,后起的荷蘭、英國、法國之間也由于商業利益和殖民地的矛盾和爭奪發生沖突和戰爭。——摘編自劉德斌《國際關系史》材料二1853年沒去過印度的馬克思認為被殖民前的印度社會處于幾近停滯的狀態,甚至直言印度“沒有歷史”,從根本上缺乏推動自身向現代社會轉型發展的內在動力。英國的殖民統治恰好可以從根本上破壞印度傳統社會的結構,進而成為刺激印度邁入現代化轉型的外來動力。在19世紀70年代,考察過愛爾蘭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慘況”后,馬克思認為英國的殖民統治導致愛爾蘭陷入“糟糕的社會狀況”之中。馬克思晚年摒棄了早期關于印度社會的認識和觀點,絲毫不見殖民主義“雙重使命”的影子。

——摘編自胡潔瑤《從“雙重使命”到對殖民主義的批判》(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早期國際商貿對于歐洲歷史發展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概括馬克思對印度和英國殖民統治態度的變化,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態度變化的原因。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唐書?孝友》記載了一則案例:初唐武后統治之時,同州下部(今陜西渭南)人徐元慶為報殺父之仇手刃原縣尉趙師韞,并于案發后主動歸罪。此案判決引起了近百年的爭議。

武則天以女性身份掌權,引起朝野諸多非議,她本想遵循先例,貫徹儒家“父之仇弗與之共戴天“的信條赦免復仇者,以博得仁義之名。但八品的左拾遺陳子昂卻作《復仇議狀》一文,他認為,法律是“圣人作始,必圖其終,非一朝一夕之故,所以全其政也”,主張不應以禮屈法,提出先誅后旌的處理方法;即“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閭墓”。武后考慮之后采納,并奉為經典供后世參照。

百年之后,柳宗元重提此案。柳宗元時任禮部員外郎,積極支持“永貞革新”。他作《駁復仇議》批判陳之建議,認為“既誅且旌”乃“瀆刑壞禮”,應遵循圣人之制,“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他認為禮法本不存在沖突,目的都是為了防亂。因此,表彰與處死同施于一人,將導致濫用刑法或破壞禮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謹慎行事。他建議對復仇案件要區分論罪用刑:若復仇合乎“禮”,即父為官吏誤殺,復仇當被獎勵;如其父確實當誅,復仇便是“仇天子之法”“悖驁而凌上”。

與柳同一時代的韓愈也加入了論戰,為此寫了《復仇狀》一文。他認為,臣下無權決斷復仇案,應當從古制,直接上呈尚書省,由集體討論出具意見,最后由皇帝定讞。——改編自沈瑋瑋、曾潞明《唐人徐元慶復仇案的百年論爭:陳韓柳之別》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對“徐元慶案”引發的陳、韓、柳的爭議進行評析。(要求:史實準確,符合邏輯,表述清晰)18.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9世紀,歐洲各國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有的國家需要進一步深化和鞏固資產階級革命已經取得的成果;有的面臨國家統一問題;有的需要消滅農奴制度,發展資本主義;有的爭取擺脫外族奴役,取得民族獨立。在音樂領域里,出現了很強的民族性趨勢。

材料二

材料三電視媒介的特點在于它消除了文字符號對大眾的限制,使文化通過聲像的形式得以傳播,因為不管是誰,也無論其受教育程度的高低,都可以通過電子媒介的聲音、圖像與文化接觸……電視的興起在人類文化史上是一次革命,它以強大的傳播威力、高度的逼真性和即時性等特點,形成電視時代的一種文化氛圍。

材料四在打開的電視機面前,我們退返到無邪的嬰兒狀態,我們的頭腦成為一個被動而直通的頻道,不經過大腦的思維轉換,連綿不斷的直觀形象不斷直接轟擊我們的視網膜。

請回答:(1)據材料一分析,19世紀歐洲的音樂有何突出特點?為什么?(2)分析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二戰以來占據流行音樂的主流是什么?主要原因何在?試舉兩例說明其流行的表現?(3)結合材料三、四分析電視的出現對生活的影響?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兩漢對百姓的管理,實行編戶制度。那些被正式編入政府戶籍的自耕農、傭工、雇農等,稱為編戶齊民。編戶齊民具有獨立的身份,依據資產多少承擔國家的賦稅和徭役、兵役,資產多的,要多納稅。編戶齊民對封建國家義務有田租、算賦或口賦(人口稅)徭役、兵役等。

——摘自文淵:《你不可不知的歷史典故》,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材料二:(東晉時期)天下無事,時和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幾乎家給人足矣。

——[唐]房玄齡《晉書》材料三:如圖為1970年西安市南郊出土的“懷集庸調”銀餅。

銀餅正面刻有銘文:“懷集縣(屬嶺南道廣州)開十(開元十年)庸調銀拾兩,專當官令王文樂、典陳友、匠高童”。

注:服役期間,不去服役的要上繳一定的絹或布代役叫作“庸”。材料四:兩稅法實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資產收稅,收取貨幣,成為賦稅變化的主流。這也是明代“一條鞭法”等制度的主要內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資產、征收賦稅的首要依據,清代康熙帝時實行“攤丁入畝”,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數作為征收丁稅的固定丁數,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摘編自李劍農《中國經濟史稿》(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二中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2)材料三的“銀餅”出現在哪一朝代?通過研究它,我們可以得到哪些歷史信息?(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演變。(要求:寫出演變的表現,并分別評價)

1.【答案】B2.【答案】B3.【答案】D4.【答案】C5.【答案】D6.【答案】C7.【答案】D8.【答案】D9.【答案】D10.【答案】C11.【答案】B12.【答案】B13.【答案】D14.【答案】A15.【答案】C16.【答案】【小題1】影響:新航路開辟后,國際貿易引發了商業戰爭;推動了早期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促進歐洲向資本主義的過渡;推動了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影響了近代歐洲的國家關系格局。【小題2】變化:由對殖民主義持包容態度到后來批判殖民主義;由輕視印度的發展歷史到重新審視印度的歷史。

原因:資本主義處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殖民主義客觀上具有打破殖民地傳統社會秩序和促進近代化的作用;馬克思受客觀因素所限,19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進入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殖民主義的弊端充分暴露;馬克思實地考察,研究更加深入并自我糾正。17.【答案】本題為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為唐代(中國)。根據題目要求,對“徐元慶案”引發的陳、韓、柳的爭議進行評析,根據材料“初唐武后統治之時,同州下部(今陜西渭南)人徐元慶為報殺父之仇手刃原縣尉趙師韞,并于案發后主動歸罪。此案判決引起了近百年的爭議”可知唐代圍繞“徐元慶案”的爭議是古代禮法之爭的具體表現,是法律思想的智慧結晶,突出表現了唐代追求“禮法結合”的立法思想,也反映出禮、法是封建社會統治的重要工具。

根據材料“主張不應以禮屈法,提出先誅后旌的處理方法”可知陳子昂從維護法律權威的角度,認為不能“以禮屈法”,提出用先誅后旌的方法使禮法兼顧。

根據材料“他認為禮法本不存在沖突,目的都是為了防亂。因此,表彰與處死同施于一人,將導致濫用刑法或破壞禮制,不利于警示后人謹慎行事”“臣下無權決斷復仇案,應當從古制,直接上呈尚書省,由集體討論出具意見,最后由皇帝定讞”可知柳宗元則認為禮法合一是唐律的突出特征,先誅后旌的方法未考慮到禮、法邏輯的內在一致性,反而給人禮法存在沖突的錯覺,這同時損害了法、禮的權威,不利于老百姓的教化,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處理。韓愈則認為,此類案件應由皇帝決斷,這也符合古代政治體制的慣例。

結合三位學者所處的時代可知三者的觀點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武則天掌權不符合儒家傳統觀念,陳子昂建議有利于維護律法權威,樹立武則天執法森嚴、靈活的形象,鞏固其執政地位,因此受到采納。韓柳時期,唐朝由盛轉衰,政治黑暗、藩鎮割據,中央集權受到嚴重挑戰,柳宗元批判民殺官的徐元慶案的判決,借以抨擊無德昏君及其導致的吏治敗壞來形成社會輿論,助推官場革新。而韓愈的建議則是出于加強皇權的需要。

結合“徐元慶案”的爭議的實質可知陳、柳二人的爭論圍繞禮、法沖突,追求的是實質正義,韓愈則是從法律程序上提出建議,追求程序正義,顯然,韓愈的建議更容易付諸現實。這一爭議啟示我們,當下我國的立法工作要更加精細化,兼顧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故答案為:

唐代圍繞“徐元慶案”的爭議是古代禮法之爭的具體表現,是法律思想的智慧結晶,突出表現了唐代追求“禮法結合”的立法思想,也反映出禮、法是封建社會統治的重要工具。

陳子昂從維護法律權威的角度,認為不能“以禮屈法”,提出用先誅后旌的方法使禮法兼顧。

柳宗元則認為禮法合一是唐律的突出特征,先誅后旌的方法未考慮到禮、法邏輯的內在一致性,反而給人禮法存在沖突的錯覺,這同時損害了法、禮的權威,不利于老百姓的教化,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做出處理。韓愈則認為,此類案件應由皇帝決斷,這也符合古代政治體制的慣例。

三者的觀點其背后都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武則天掌權不符合儒家傳統觀念,陳子昂建議有利于維護律法權威,樹立武則天執法森嚴、靈活的形象,鞏固其執政地位,因此受到采納。韓柳時期,唐朝由盛轉衰,政治黑暗、藩鎮割據,中央集權受到嚴重挑戰,柳宗元批判民殺官的徐元慶案的判決,借以抨擊無德昏君及其導致的吏治敗壞來形成社會輿論,助推官場革新。而韓愈的建議則是出于加強皇權的需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