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page88頁,共=sectionpages88頁2025年江西省高考歷史摸底試卷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共48分。1.公元前316年,燕王噲為博取“圣君”之名,模仿古代禪讓制,禪位給燕相子之,結果導致國內大亂,齊國乘機出兵,幾乎滅掉燕國。這說明()A.禪讓制無法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B.民主因素缺失導致燕國禪讓失敗
C.國家實力的強弱取決于政治體制 D.個人意愿無法抗衡歷史發展趨勢2.“中書、尚書令在西漢為少府屬官,在東漢亦屬少府,雖典機要,而去公卿甚遠。魏晉以來,浸以華重。唐遂為三省官長,居真宰相之任。”這段話意在指出()A.漢代少府份屬九卿,位尊權重 B.唐代中書令和尚書令是真宰相
C.中書令和尚書令地位逐漸提高 D.三省制經歷了曲折的發展過程3.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歷代王朝奉行重農政策。如圖為王禎編撰的《農書》,該論著()A.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身 B.總結編訂了新的歷法
C.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整農書 D.提出了重農抑商政策4.淳熙十五年(1188年),為答謝金國使者前來吊唁宋高宗,朝廷派京鏜為報謝使出使金國,到達開封時,金國設宴張樂,京鏜以太上皇服喪期間禁止作樂,誓死抵制,遭到羈押。回國后宋孝宗贊賞道:“昨在京師,堅執不肯聽樂,住了十日,此一節可嘉”。此舉從側面反映了()A.京鏜作為大臣擁有高尚氣節 B.宋金之間維持和平友好局面
C.南宋當局對開封的京師追崇 D.儒學實現理學化并逐漸普及5.頤炎武指出,“封建之失,其專在下,郡縣之失,其專在十”,如果把封建之意寓于郡縣之中,就可以糾正“其專在上”的偏頗,就使得“二千年以來之敝可以復振”,從而“天下治矣”。由此可知,顧炎武()A.倡導簡化行政管理的程序 B.強調經世致用理念的重要性
C.主張適當擴大地方的權力 D.猛烈地抨擊了君主專制統治6.京師同義館初創時(1861年)即規定,學生每三年大考一次,由總理衙門核實甄別,優者授七、八、九品官級。上海廣方言館(1863年李鴻章奏設)也規定學生三年學成之后,優秀的學生,經督撫專折奏保,可調京考驗授以官職。以上規定說明(
)A.清廷宣布廢除八股取士 B.大、中、小學教育體系確立
C.洋務運動需要新式人才 D.西學成為朝廷取士核心標準7.袁世凱的倒行逆施,很快遭到各方力量和全國民眾的堅決反對。1916年3月,袁世凱在眾叛親離下,不得不宣布取消帝制,只當了83天的皇帝。6月6日袁世凱在全國人民的唾罵聲中死去。由此可見袁世凱稱帝失敗主要是由于()A.袁世凱的倒行逆施 B.袁世凱內部眾叛親離
C.袁世凱的壽命短暫 D.各方力量和全國民眾的堅決反對8.
1920年,一人到廣州玩耍,他不可能()A.看到有人穿中山裝上班 B.
隨身帶有糧票
C.
在西餐館就餐 D.
聽到有人稱呼他“同志”9.生產合作社是建國初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到1956年底全國建立了75.6萬個農業生產合作社,入社農戶達1.1億,占農戶總數的96.3%.對建國初社會主義改造說法正確的是()A.1953年全國人大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B.三大改造是指對農業、工業和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C.生產合作社主要適用于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D.改造過程中存在盲目求快等缺點10.如圖為1978-2018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變遷圖。
圖中1978至1990年城鄉收入比的變化反映出()A.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 B.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
C.免征農業稅取得成效 D.經濟改革的漸次推進11.《漢謨拉比法典》上曾記載:“天神命令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其有如沙馬什(即太陽、正義之神)光耀大地。”材料可用來說明古巴比倫()A.已形成依成文法治國的傳統 B.具有君權神授的特點
C.擁有龐大而復雜的神話體系 D.實現了社會的公平正義12.1902年在天津創刊的《北洋官報》在政府官員中流傳廣泛。下表為刊載的代表性文章,下述文章()文章名稱內容《美國國法考》美國幣制沿革《法蘭西外國資本》法國與其他國家相互投資的情況《西伯利亞最近之情勢》日俄戰爭期間西伯利亞地區的地貌、人口特征、商業、軍事外交政策等A.促進了晚清執政理念的革新 B.有利于民眾的思想啟蒙
C.傳播了西方先進的自然科學 D.促進了晚清憲政的發展13.14-17世紀,但丁用意大利方言寫成了《神曲》,路德用德文翻譯了《圣經》,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是英格蘭最后一部用拉丁語出版的主要著作……拉丁語在歐洲的使用范圍不斷縮小。上述現象()A.完善了人文主義的基本內涵 B.瓦解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
C.復興了古希臘、古羅馬文化 D.有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14.美國學者斯文?貝克特在其著作《棉花帝國》中指出,1809年利物浦棉花交易所正式成立后,“利物浦價格”成為全球棉花貿易的晴雨表,英國成為了世界棉織品貿易的領頭羊,而印度、中國和奧斯曼帝國則從全球的生產國轉變為歐洲棉紡織品的購買國。這反映了()A.自由貿易政策的效果領為顯著 B.棉紡織業推動工業革命
C.國際貿易開始出現制度化趨勢 D.技術力量改變經濟格局15.2024年11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九次峰會在里約熱內盧舉行,中國、巴西、阿根廷等來自“全球南方”(通常指發展中國家)的G20成員國再次站在了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近年來,“全球南方”國家以獨特的視角、迫切的需求和協同的智慧等,活躍在全球對話合作的舞臺之上,這反映出()A.世界多極化格局的形成 B.區域經濟集團化向縱深發展
C.全球治理體系加速變革 D.發展中國家主導國際新秩序16.冷戰結束后,美國提出“文明優劣論”“歷史終結論”等觀點,并向全世界推廣。1996年,首屆亞洲兒童權利與傳媒會議通過《馬尼拉宣言》指出:亞太地區的大眾傳媒應尊重和保護亞洲傳統文化,向各國兒童提供富有亞洲特色的節目。這一宣言反映了當時()A.反對霸權成為全球共識 B.文明的多樣性受到重視
C.亞太地區一體化的加速 D.亞洲兒童權利屢遭侵犯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唐初賦斂之法曰租庸調……玄宗之末,版籍浸壞,多非其實。及至德兵起,所在賦斂,迫趣(催促)取辦,無復常準。……吏因緣蠶食,旬輸月送,不勝困弊,率皆逃徙為浮戶,其土著百無四五。至是,炎建議作兩稅法。……戶無主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居人之稅,秋、夏兩征之。其租庸調、雜徭悉省。
——摘自司馬光《資治通鑒》材料二國家定兩稅,本意在憂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內外臣。稅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論。奈何歲月久,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寵,斂索無冬春。織絹未成匹,繅絲未盈斤。里胥
迫我納,不許暫逡巡……
——摘自《白居易集》卷2《重賦》(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楊炎建議實行兩稅法的原因,并指出其主要措施。(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評價唐朝兩稅法的實施。(3)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則材料對于研究兩稅法的史料價值。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開辟后,世界人口遷移規模越來越大,先是西班牙、葡萄牙,接著是荷蘭,而后英國、法國開始了開拓美洲的殖民政策。起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占領美洲的巴西、墨西哥等地后,遷入的移民為數不多。一是因為這兩個國家當時的人口很少。比如葡萄牙人口總共只有150萬,不可能提供大量移民。其次,為了獨霸美洲的財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統治者對其他國家的移民施加各種限制。第三,歐洲其他國家的人口當時也不是很多,還未感到人口壓力,后來遷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是英格蘭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德國人和法國人。最初多是推行殖民統治的殖民者和士兵,接著移民一批貧苦勞動者,他們中間有的為了逃避封建壓迫和宗教迫害,有的純粹為了謀生,當然,也有些是為了發財致富冒險來到美洲的。隨后出現的向澳大利亞的移民,情況亦復如此,而且移民中間還有不少是英國流放的犯人。總之,那時歐洲遷移到美洲的人口數量不大。1760年移居美國的人口僅160萬,1775年也只達到260萬;移居到巴西的歐洲白人1818年時不過84.3萬。
——摘編自田方、陳一筠《國外人口遷移》材料二1990年至2005年期間,世界遷移者年均總數增加了3600萬,從1.55億增加到1.91億,增長率從1990~1995年的1.4%增加到2000~2004年的1.9%。
2005年,全世界的1.91億遷移人口中,1.15億遷往發達國家,7500萬遷往發展中國家;大約是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遷移,是從發展中國家遷到發達國家。以此可知“南南”遷移者與“南北”遷移者大致一樣多。但總體上看,向高收入國家遷移的人數增長大于向低收入國家遷移數的增長。2005年所有遷移者中的75%居住在28個國家,少于1990年的30個國家。1990年所有遷移者中的15%在美國,而2005年這個數字是20%。1990年至2005年,17個國家占了新入人口增長總數的75%。美國增加了1500萬人,最多;其次是德國和西班牙,各增加了400萬以上。
——摘編自王希恩《當代族際人口流遷與民族過程》(1)根據材料一,概括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特點,并分析形成這些人口遷移特點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1990年至2005年世界人口遷移發生了哪些變化?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序號時間主要事件11990年中國軍隊向聯合國停戰監督組織派遣5名軍事觀察員,開啟了中國軍隊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歷程。21990年以來中國軍隊先后與90多個國家、1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開展了合作與交流。31999年美國、英國、俄羅斯、中國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體組成了二十國集團。42001年中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52013年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同年提出申辦奧運。62015年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簡稱“亞投行”。72016年中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二次會議批準中國加入氣候變化《巴黎協定》。82019年中國倡議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在北京召開。92020年華為公司為了協助意大利政府應對嚴重的新冠病毒疫情,向意大利方面進行了多次物資捐贈和技術援助。102021年中國宣布將再向非洲提供10億劑新冠疫苗,其中6億為無償援助,4億以中方企業與有關非洲國家聯合生產等方式提供。112021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在多個重大國際場合呼吁各國加強“綠色合作”,推動“綠色發展”,助力“綠色復蘇”,為國際社會應對氣候和環境挑戰提供中國方案,為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注入信心和動力。12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取得圓滿成功,展現了中國精神,也為生態改善書寫新方案。——整理自百度百科任選材料中的三個歷史事件,提煉主題,并簡要說明。(要求:寫出所選歷史事件的序號并明確寫出主題)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小題。材料
1940年7月,納粹德國對英國本土實施大規模的戰略轟炸,包括倫敦在內的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遭到重創。數萬民眾無處躲避,只能自發前往地鐵站、教堂、地下室等地尋求庇護。大規模的人口聚集帶來公共安全隱患和傳染病風險,數量龐大的工人缺少安全的休息場所,也為戰時生產增加了不穩定因素。因此,在英國共產黨的呼吁和《工人日報》等輿論的推動下,英國政府開始主導民眾防空設施的建設,并在地方機構和志愿組織的協助下,建立了自上而下的民眾防空體系,為倫敦市民提供了伙食、醫療等基礎保障,維護了倫敦民眾的生命安全與健康水平。防空洞生活的有序開展得益于社會各界協作和全民參與,其過程不僅表現出英國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樂觀精神,也改善了政府與民眾的關系。——摘編自趙媛春《二戰時期倫敦民眾防空體系及防空洞生活述論》(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二戰時期倫敦民眾建設防空體系的原因及其特征。(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時期倫敦民眾建設防空體系的意義。
1.【答案】D2.【答案】C3.【答案】A4.【答案】C5.【答案】C6.【答案】C7.【答案】D8.【答案】B9.【答案】D10.【答案】D11.【答案】B12.【答案】A13.【答案】D14.【答案】D15.【答案】C16.【答案】B17.【答案】【小題1】原因:戶籍混亂,租庸調制無法維持;國家財政收入減少;百姓稅收負擔沉重。措施:每戶按人丁和資產繳納戶稅,按田畝繳納地稅;取消租庸調和一切雜稅、雜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兩次納稅。【小題2】影響:簡化了稅收名目,擴大收稅對象,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改變了自戰國以來以人丁為主的賦稅制度(或答“征稅標準從人丁轉為財產”),減輕了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但由于政令松弛,兩稅法成為官員斂財、向皇帝獻媚的手段,反而增加了百姓的負擔。【小題3】材料一《資治通鑒》是官修史書,屬于文獻史料。對研究兩稅法實施的背景和措施有重要參考價值。
材料二《重賦》出自白居易詩歌,是文學作品。對研究唐朝兩稅法實施目的及效果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但古代官修史書服務于封建帝王的統治需要,文學作品帶有藝術加工成分,須與其他史料相印證。18.【答案】【小題1】主要特點:具有殖民擴張性質;以掠奪金銀財寶為目的,掠奪性強;移民成分復雜;移民規模不大。
原因:①新航路開辟之初,西班牙和葡萄牙實力最強,最先實行殖民擴張;②西班牙和葡萄牙人口較少,移民有限;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對他國移民實行限制;④歐洲人口當時還沒有本土壓力。【小題2】變化:移民人數大幅增長;出現“南北遷移”和“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