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表格式)_第1頁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表格式)_第2頁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表格式)_第3頁
18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表格式)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表格式)課題18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課時第1課時

一、課標要求

1.了解游記的特點,把握游記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記的寫法與多樣的風格。2.感知文章所寫的景物的特點,體會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對景、人、事的感悟思考。3.揣摩品味課文的語言,欣賞、積累精妙的語句,領會游記多樣化的語言風格。

二、教材分析

《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是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游記,學習要求是重視課文朗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本文雖以游蹤觀察點變化為線索,但也穿插著作者的身體感受,這是不同于其他作品的,所以應引領學生重點理解。本文的語言很獨特,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語言風格。教學計劃安排2課時。

三、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壺口瀑布》,對游記有一定的了解。但兩篇文章在游記寫法上有很大不同。本課寫景重視主觀感受,景物描寫偏重于主觀化、印象化。所以講授時還是要突出這課重難點的。

四、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1.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層次脈絡。(重點)2.學習字詞。3.了解作家及寫作背景,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重點)

第二課時1.學習特色的景物描寫方法。(重點)2.賞析語言,探究馬麗華的語言風格。(難點)3.深度感受作者的情感。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特色的景物描寫方法。教學難點:賞析語言,探究馬麗華的語言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師:用七下課文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和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呈現人類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今天我們跟著馬麗華一起去各拉丹冬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風光。【展示目標】略【初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課文主要內容:作者按照時間順序和旅行的進程記下了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的見聞和感受,描寫了各拉丹冬的壯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回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裸露()黧黑()凍瘡()霹靂()礫石()虔誠()蠕動()眩暈()蜷臥()腈綸()皺褶()挪動()草壩子()氣喘吁吁()接踵而至()熠熠爍爍()黧黑:形容黑。礫石:經水流沖擊磨去棱角的石塊。蠕動:像蚯蚓爬行那樣動。懈怠:松懈懶惰。敦實:結實;粗壯,敦厚誠實。腈綸:合成纖維的一種,用來紡織成毛線,布料等。流蘇:下垂的穗子,裝飾在馬車、帳幕等上面下垂的穗狀物,用五彩羽毛或絲線制成。風云變幻:比喻局勢的動蕩與變化。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接踵,后面人的腳尖接著前面人的腳后跟。熠熠爍爍:形容光彩閃耀的樣子。川流不息: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地行進。漫不經心:疏忽大意,一點兒也不放在心上。【速度課文理清文章層次】第一部分(1-2)寫在大山腳下仰望各拉丹冬雪峰的尊榮。(初見各拉丹冬)第二部分(3-11)詳寫第一天在不同地點所見的景象及感受。(遠觀冰塔林、近觀冰塔林。)第三部分(12-15)寫第二天的見聞感受。___(贊美壯麗自然,抒發攀登精神)【知人論世走近作者、了解背景】馬麗華,女,山東濟南人,原籍江蘇省邳州。中共黨員。一級作家、編審,現任中國藏學出版社總編輯。著有長篇報告文學《青藏蒼茫——青藏高原科學考察五十年》,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終極風景》、《西藏之旅》,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走過西藏》等。曾于1992年、2001年兩次獲得西藏珠穆朗瑪文藝獎,1994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7年《走過西藏》獲全國優秀暢銷書獎,2011年以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獲第四屆老舍文學獎。背景:藍天白云,雪山草地,冰川大河,是西藏特有的自然景觀。作者馬麗華在西藏工作近三十年,足跡踏遍大半個西藏,寫下了許多介紹西藏的文章。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隨電影攝制組走進各拉丹冬,領略到壯美的雪山和奇異的冰塔林的景色,寫下了這篇游記。【跳讀文章理解作者情感】找到能夠表達作者見到雪山和冰塔林時強烈感受的詞語或句子。教師講解:虔誠無所不能瓊瑤仙境、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帶著虔誠而去,帶著震撼而歸。【承上啟下】這節課,我們初讀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結構,識記了字詞,了解了作家及寫作背景,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研讀課文,學習文章的寫作特點及語言風格,深度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課后推薦】推薦課下看視頻《話說長江》和《再說長江》,讀馬麗華的《藏北游歷》。第二課時【研讀課文】教師引導學生出聲朗讀課文,并圈點批注出寫景的句子和寫作者感受的句子。請你再讀課文,帶著感情,用舒緩的語調,大聲地朗讀課文。讀完后用橫線畫出描寫景物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作者感受的句子,然后思考,從中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教師講解明暗兩條線索。所見——明線所感——暗線【研讀課文景物描寫有哪些特點呢?】請你以第5自然段、第10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中相關的景物描寫的句子為例探究。教師以這三句話為例講解本文景物描寫的特點。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2.風一刻不停地呼嘯,辨不清它何來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來它就在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紛紛揚揚地掃蕩著,又紛紛揚揚地灑落在河灘上、冰縫里。3.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寫景重寫神,主觀感受、想象和客觀描寫融為一體,從眼前景物出發,做時間維度上的延展。【研讀課文文中多次寫自己的身體狀況,這與寫景有什么關系?】請以第3段、第6段和第9段為例探究。教師講解:1.使讀者在閱讀“所見"的同時,也讀到了“見者”,體會到作者的堅強和樂觀,閱讀感受也更親切、真實、可信;2.“悖反"的寫法,使文章產生獨特的內在張力,也使文章染上了苦難美和悲壯美。【研讀課文請結合下列語句,探究本文的語言特點。】1.冰體一點一點地改變了形態,變成了自然力所能刻畫的最漂亮的這番模樣: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披肩。2.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3.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的動作進行,有如霹靂舞的“太空步”。教師講解:音樂美、有哲理、有幽默感。【結束語】我們這節課學習了這篇文章景物描寫的特點及語言風格。通過作者筆下的景物,我們理解了作者對自然敬畏和崇仰之情。這也是她堅持多年在西藏工作和用她的筆描繪西藏的動力所在。游記的整體內容一般是對景物風貌的描寫,但表達的重點卻是作者的情感與思想。無論是作為作者還是讀者,我們都應該尋找外在的旅程能夠反映內在旅程的方法。這不僅是優秀游記的意義,也是生活本身的意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