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頁
2024-2025學年高中歷史第八單元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第26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學習目標]課程標準重點難點1.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2.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1.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西歐、日本、不結盟運動、中國等國家興起和發展對國際格局的影響。2.歸納世界格局從兩極格局向多極化發展的緣由。一、走向聯合的歐洲1.背景:其次次世界大戰使西歐丟失了世界政治經濟中心的優勢地位,在經濟的復原和發展過程中,西歐國家間的聯系日益親密。2.過程:1951年,西歐六國簽訂了《巴黎條約》,確定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1967年,三大機構合并為歐洲共同體。3.影響(1)經濟上: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加。(2)政治上:西歐國家起先擺脫美國的限制,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從20世紀70年頭起,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圖解歷史歐洲聯合的過程推斷正誤歐洲國家聯合的根本緣由是對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解析歐洲國家聯合的根本緣由是經濟發展的須要。擺脫美國的限制和蘇聯的威逼是歐共體成立的重要緣由之一。深化理解歐洲一體化的緣由和特點(1)緣由①必要性:戰后西歐任何一個國家都失去了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導作用,誰也無力單獨與美蘇抗衡,唯一的出路就是“聯合”。兩次世界大戰使西歐人民反戰心情劇烈,迫切希望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復原發展經濟。西歐各國面積狹小,資源相對匱乏,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紛紛獨立。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西歐既面臨來自蘇聯的威逼,又受到美國的經濟滲透、政治限制的壓力。②可能性:西歐各國經濟發展水平沒有太大差異,經濟聯系比較親密。西歐各國都實行資產階級的議會民主制。西歐各國有相同或相近的歷史傳統、文化、宗教和意識形態。西歐各國都劇烈要求復原它們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法德兩國漸漸實現和解。(2)特點①由單一的經濟領域發展到多個經濟領域。②由經濟領域發展到政治軍事、外交領域。③成員不斷增加,規模不斷擴大。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1.經濟的復原和發展(1)緣由①民主改革:進一步消退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為日本經濟復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②美國扶植:1948年后,隨著“冷戰”的加劇,美國起先幫助日本復原經濟。③國際機遇:朝鮮斗爭為日本商品進入世界市場放開了大門。④發展戰略:加強政府投資,重視教化;提出“貿易立國”“出口第一”的口號。(2)概況:到20世紀80年頭,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其次經濟大國。2.謀求政治大國地位:20世紀80年頭,日本提出成為政治大國的目標。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背景(1)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民族解放運動蓬勃發展,很多國家相繼獲得獨立。(2)20世紀50年頭中期起先,新獨立的廣闊亞非拉國家要求擺脫美蘇的限制和維護自身的獨立,走向聯合。2.標記: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實行。3.概況(1)政策: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2)重要任務:反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3)行動綱領:謀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4.影響: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深化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標記著廣闊發展中國家所構成的政治力氣登上了國際政治舞臺,在肯定程度上沖擊著兩極格局。易混易錯不結盟運動不是消極中立不結盟運動并非不團結、不合作,而是不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結盟;不結盟不是消極的中立,而是主動地反對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主見用和平共處代替“冷戰”,實現全面徹底裁軍。四、中國的振興1.中國的經濟發展快速,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世界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氣。2.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與不結盟運動保持著良好的合作。圖解歷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深化理解戰后世界多極化趨勢出現的緣由(1)根本緣由:世界經濟力氣結構多極化發展的趨勢。(2)詳細緣由①美國和蘇聯的實力走向相對衰落。②西歐由經濟聯合走向政治聯合,實力大增。③戰后日本于20世紀80年頭中期成為在經濟上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形成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經濟格局。④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使得第三世界國家聯合起來,共同反對美蘇的霸權主義,沖擊著兩極格局。⑤改革開放增加了我國綜合國力,中國在世界政治舞臺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歸納總結在美蘇對峙之時,隨著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和經濟的高速增長,整體世界的發展也出現了新的形勢:國際組織和區域性合作組織發展迅猛,發展中國家逐步成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氣。到20世紀70年頭末,世界格局明顯呈現出由兩極向多極發展的走向,國際關系民主化的趨勢愈益凸顯。學問結構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解讀面對“冷戰”對歐洲帶來的嚴峻挑戰,西歐國家在吸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于20世紀50年頭起先了合作的步伐,并最終建立了歐共體。與此同時,日本也在日益崛起。歐共體的建立和日本的崛起,動搖了美國的霸主地位,沖擊了兩極格局。20世紀60年頭初,隨著民族解放運動的不斷發展和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崩潰,第三世界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氣登上了歷史舞臺,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應用(2024·新課標全國Ⅰ卷,35)下圖反映了1945~1975年間聯合國成員國的變更狀況,這表明()A.第三世界發展壯大B.歐共體的成員增加C.世界貿易范圍明顯擴大D.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加強答案A解析依據圖中聯合國成員國數量的洲際分布變更可知從1945到1975年,亞洲和非洲成員國明顯增多,而亞非國家多為第三世界國家,說明第三世界發展壯大,故A項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1945到1975年歐洲成員國增加,但不能反映歐共體成員增加,并且這也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聯合國成員國變更狀況,與世界貿易無關,故C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聯合國成員國變更狀況,并未體現經濟區域化,故D項錯誤。

戰后多極化趨勢出現的影響及相識(1)影響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有利于世界多元化的發展,有利于抑制霸權主義,有利于促進國際關系的和諧發展。(2)相識①多極化是一種趨勢,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到目前為止,多極化并沒有定型為某一基本的政治新格局。②世界多極化中的任何一極或者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國際政治影響力,這兩者通常是相輔相成的,構成了綜合國力的兩大方面。應用(2024·北京高考,23)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共同發表宣言,反對“把世界分為強有力的國家集團”。該宣言()A.成為亞太經合組織的指導方針B.奠定了不結盟運動的政治基礎C.推動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D.促成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建立答案B解析亞太經合組織的指導方針是“自愿、互利”等原則且主要是經濟領域,故A項錯誤;依據材料時間和印度、埃及及南斯拉夫和他們提出反對“把世界分為強有力的國家集團”得出是反對兩極對峙,因此為不結盟運動奠定了基礎,故B項正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1949年成立的,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立于1945年,與材料時間不符,且以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不是發展中國家,故D項錯誤。1.印證教材觀點材料一在東方,來自蘇聯和東歐盟國的威逼日益嚴峻;在西方,來自美國的經濟滲透和政治限制不斷加強。歐洲政治家們醒悟地相識到,如此下去,歐洲將不再是歐洲人的歐洲。——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應用二戰后,西歐衰落,只有聯合發展才能對抗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材料二20世紀80年頭中曾根作為內閣總理大臣在國會上發表施政演說時提出“戰后政治總決算”問題……在財源安排上騰出力氣,加強對外救濟……確立日本在國際事務中與其經濟實力相稱的政治大國地位。——丹尼斯·雅斯托莫《戰略救濟與日本外交》應用20世紀80年頭隨著日本經濟的復蘇,日本提出政治大國的目標。

2.獲得材料信息材料一假如我們歐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變更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話,我們就必需從起了變更的形勢中作出必要的結論;歐洲的聯合是肯定迫切須要的。必需在聯合起來的歐洲建立一個第三種力氣。——《阿登納回憶錄》應用依據材料一指出根本變更了的世界的含義及歐洲建立第三種力氣的方式。答案含義:戰后西歐衰落,世界成為美蘇兩極格局。方式:通過西歐國家間的聯合,走一體化道路。材料二西歐和日本都是美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摯友,是的。盟國,是的。但是,他們正在與我們競爭。在經濟領導問題上,他們在全世界同我們競爭得特別激烈……同我們在其次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相比,美國遇到了我們甚至連做夢也沒有想到過的那種挑戰。——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的演講應用依據材料二指出美國同西歐、日本在二戰結束到六七十年頭相互關系的變更,這種變更是否意味著它們結束了同盟關系?答案變更:戰后美國救濟并限制西歐和日本;六七十年頭隨著西歐和日本的復蘇,西歐和日本同美國成為三足鼎立、相互競爭的關系。不是,美日歐依舊是同盟關系。1.20世紀六七十年頭世界多極化趨勢的表現有()①歐共體的形成②日本經濟快速崛起③不結盟運動的興起④中國的振興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二戰以后,世界出現多極化趨勢。日本成為經濟大國并逐步謀求政治大國地位,歐洲走向聯合,中國崛起,第三世界國家興起不結盟運動,這些都是世界政治格局出現的新變更。中國、日本、歐洲等經濟體的發展、政治實力的逐步增加,以及廣闊亞非拉國家的不結盟運動,都是對“單極”或“兩極”等格局的挑戰與沖擊,對多極化趨勢起到加強的作用,故①②③④正確,選A。2.1967年是歐洲走向聯合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建立了()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B.歐洲共同體C.歐洲聯盟 D.聯合國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可知,1967年是歐洲走向聯合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建立了歐洲共同體,故B項正確。3.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時,合并的三個機構是()①歐洲煤鋼共同體②歐洲經濟共同體③歐洲貨幣聯盟④歐洲原子能共同體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1967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合并為一個機構,故C項正確。4.二戰后,某國家在短短25年時間內趕超了英國等多數發達資本主義國家,1987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其次經濟大國。該國家是()A.聯邦德國 B.蘇聯C.日本 D.中國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學問,1987年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其次經濟大國是日本,所以選C項。5.1961年,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說:“當我們走上獨立的道路而不同兩個對立陣營的國家集團結盟的時候……我們選擇了一條艱苦的道路。”這段話道出了()A.多極化趨勢加強的事實B.歐洲共同體成立的初衷C.北約與華約建立的目的D.不結盟運動興起的背景答案D解析不結盟運動是一個松散的國際組織,它成立于“冷戰”時期的1961年9月,主要是反對美蘇霸權主義政策,奉行獨立自主原則,材料說明白不結盟運動興起的背景,故D項正確。6.1961年印度、埃及、南斯拉夫三國發起成立了不結盟運動組織,該組織的建立()A.標記著區域性經濟合作的起先B.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C.表明白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D.極大動搖了美蘇的霸權地位答案B解析不結盟運動組織是第三世界國家反對兩極格局霸權主義的組織,說明該組織推動了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B正確。課時訓練[基礎對點訓練]題組1走向聯合的歐洲1.早在1944年3月……他(戴高樂)提議在共同的經濟基礎上建立一個“西方集團”,“它的動脈是英吉利海峽、萊茵河和地中海”。“西方集團”的組建始于()A.歐洲煤鋼共同體 B.歐洲經濟共同體C.歐洲原子能共同體 D.歐洲共同體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西方集團”指的是走向聯合的歐洲,綜觀四個選項,成立最早的是歐洲煤鋼共同體,它是歐洲一體化的開端,故A項正確。2.1963年,針對英國申請加入歐洲共同市場問題,法國總統戴高樂說:“假如讓英國加入,就意味著最終會出現一個依靠美國并由美國領導的浩大的大西洋共同體。這是不能接受的。”材料主要表明()A.法國要求擺脫美國限制B.戴高樂反對歐洲一體化C.美國反對歐洲走向聯合D.歐洲聯合進程受到阻礙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法國總統戴高樂反對依靠美國,反對美國領導大西洋共同體,意即法國要求擺脫美國限制,所以選A是符合題意的;戴高樂提倡歐洲一體化而非反對歐洲一體化,選項B不符合題意,解除;美國未反對歐洲走向聯合,材料也未提及歐洲聯合進程受到阻礙,所以選項C、D均不符合題意,解除。3.聯邦德國成立后,法國政治家戴高樂在演講中說:“將來會不會有一個歐洲,就要看在日耳曼人和高盧人之間會不會干脆達成協議。”他認為法德合作()A.有利于政治多極化格局的形成B.有助于消退西歐國家間的沖突C.標記著歐洲統一市場的形成D.是能否實現西歐聯合的關鍵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材料,其次次世界大戰后法德合作能促進西歐經濟的發展,是西歐聯合的關鍵,故答案選D項。4.某學生制作了“歐洲聯合三步曲”的表格,其中有兩處沒有完成,請你幫他完成()時間標記意義第一步20世紀50年頭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開啟聯合之門其次步20世紀60年頭加強經濟合作第三步20世紀70年頭“用一個聲音說話”A.歐洲共同體加強政治聯合B.歐洲共同體加強思想聯合C.北約加強政治聯合D.北約加強軍事聯合答案A解析北約是美國主導成立的針對社會主義陣營的軍事政治集團,解除C、D兩項。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西歐國家不斷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實力大大增加;20世紀70年頭起,歐共體國家在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實行了共同政策,對外盡量“用一個聲音說話”,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故選A項。題組2日本謀求政治大國地位5.《大國崛起》一書中說:“日本今日勝利的閱歷是值得我們深化探討和借鑒的珍貴財寶。”以下不是戰后日本經濟快速發展緣由的是()A.重視教化,重視科技B.戰后日本進行一系列民主改革C.利用國家政權大力推動經濟發展D.利用自然資源優勢,發展本國經濟答案D解析日本國內資源貧乏,不利于發展本國經濟,故選D。6.20世紀80年頭,日本流行一本名為《日本可以說不》的書,書中主見擺脫美國的限制。這種現象說明()A.日本得到西歐國家的強有力支持B.資本主義世界三足鼎立局面起先形成C.美國資本主義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經丟失D.日本起先謀求成為世界政治大國答案D解析20世紀80年頭,隨著日本經濟實力增加,試圖擺脫政治上依附于美國的狀態,謀求世界政治大國的地位,D項正確。A、B兩項材料體現不出,C項說法與史實不符。7.1988年日本《產經新聞》報道:“世界將由某一個國家取代美國而負起牽引世界經濟的責任。在這個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經濟將接著發生混亂……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宣稱:“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強日本的發言權……”這表明日本的實質意圖是()A.謀求經濟霸權 B.接著追隨美國C.謀求政治大國地位 D.試圖稱霸世界答案C解析材料首先強調在經濟領域內日本“靠得住”;之后日本首相宣稱在世界政治領域內加強日本的“發言權”,體現了日本以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后盾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實質意圖。答案為C項。題組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8.美國學者亨廷頓認為:“‘冷戰’時期,世界被分裂成三個部分。一個由美國領導的最富有和民主的社會集團,同一個蘇聯聯合和受它領導的略貧困一些的集團綻開了競爭,還有一個部分……”。與“還有一個部分”最相關的是()A.歐共體 B.英國C.不結盟運動 D.日本答案C解析“冷戰”時期世界被分裂成三個部分,分別是指資本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和第三世界國家,歐共體、英國、日本都屬于資本主義陣營,故A、B、D三項錯誤。不結盟運動是由發展中國家發起的,不屬于美國和蘇聯領導,C項正確。9.第一屆不結盟運動籌備會議,確定了有資格受邀參與不結盟國家會議的五條標準,其中一條寫道:“不得是……與兩大陣營有關的區域性或雙邊條約的成員。”這說明不結盟運動()A.排斥與美蘇結盟的國家 B.排斥資本主義國家C.排斥新興獨立國家 D.排斥社會主義國家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得出排斥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結盟的國家,故A項正確。10.第一次不結盟首腦會議通過大會宣言,表示“參與這次會議的不結盟國家無意組成一個新的集團而且也不能成為一個集團”。對此理解不正確的是()A.不結盟運動反對美蘇兩大集團限制世界B.不結盟運動的性質與“經互會”、華約不同C.不結盟運動奉行非集團、不結盟的政策D.不結盟運動是沒有共同目標的松散組織答案D解析不結盟運動的共同目標是反對霸權主義和殖民主義,主見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故D項錯誤。[綜合提升訓練]11.1963年,法國戴高樂將軍說:“她(法國)不再須要任何人,相反,別人起先有求于她了……法國與美國關系的模式怎能不變更?”上述言論反映了()A.法國與美國關系走向徹底裂開B.不結盟運動的興起導致法美關系調整C.法國主見變更由美國占支配地位的合作關系D.歐洲共同體的建立促使美國重視法國地位答案C解析A項“徹底”表述錯誤。法國要求和美國更為同等的合作關系,法美關系調整主要源于法國經濟實力的增加,解除B項。D項發生于1967年,時間不符合要求,解除。12.下表顯示了甲、乙、丙三國1950年與1980年的國民平均生產額(以1985年的美元為計價標準)。依據本表推斷,甲、乙、丙三國最有可能是()國別1950年1980年增長率甲國157811183609%乙國359413408273%丙國89311557374%A.甲:英國乙:法國丙:聯邦德國B.甲:中國乙:蘇聯丙:日本C.甲:日本乙:聯邦德國丙:美國D.甲:美國乙:中國丙:法國答案C解析中國不符合表中變更,B、D兩項可干脆解除;其次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各國走向聯合,成立歐洲共同體,經濟發展快速,丙不行能為聯邦德國,A項錯誤。13.2003年3月伊拉克斗爭爆發后,日本政府宣稱“日本應當幫助友好的美國,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員對和平作出貢獻”,并于同年通過了《武力攻擊事態法》等相關法案。這實質上反映了日本()A.極力維護世界和平與平安B.追隨美國進行外交活動C.極力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D.軍備力氣已經空前強化答案C解析日本作為二戰中的戰敗國,軍事力氣受到了國際條約的嚴厲限制,但日本極力要求參與國際事務的行為,說明日本在極力謀求自己的政治大國地位,C項正確;材料中日本所宣揚的“和平”只是表面目的,其實質是希望提高自身在國際上的政治地位,A項不符合題意,解除;材料中日本宣稱要幫助美國,并非追隨美國進行外交活動,B項錯誤;D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解除。14.下圖所示為美國、歐共體和日本經濟總值占世界經濟總量的比例變更趨勢。該趨勢對世界格局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是()A.日本經濟的發展和實力增加,起先謀求世界政治大國的地位B.促進了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C.廣闊亞非拉國家快速發展D.西歐隨著經濟的發展,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答案B解析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加,歐共體進一步加強了政治上的聯合,日本起先謀求在國際舞臺上發揮獨特作用,促進了世界格局向多極化趨勢發展,故選B項。15.下圖是某學生對歷史教材內容的直觀展示,據此理解其反映的主題是()A.世界多極化局面已經形成B.美蘇“冷戰”完全抑制了多極化的發展C.不結盟運動支持歐共體、日本崛起D.“冷戰”時期已出現政治多極化趨勢答案D解析圖片中美國和蘇聯相對,體現的是兩國之間的“冷戰”這一大背景,而中間的歐共體、日本、中國和不結盟運動體現的是沖擊兩極格局的多種力氣,所以圖示體現的是“冷戰”時期已經出現政治多極化趨勢,故選D項。1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20世紀)50年頭,在資本主義世界中,美國無論在工業生產、出口貿易、黃金外匯儲備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顯著下降,而西歐六國(法、西德、意、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