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綜合自然地理學
卞鴻雁bb_hongyan@微信:bb_hongyanQQ:450215138Tel帶叢林塔克拉瑪干沙漠北極熊青藏高原
ABCD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些差異的產生,這些差異反映出什么樣的地理規律呢?赫特納(德國人,1859~1941):從遠古到現在,地理學的明確的主題乃是認識地理區域之相互差異。第二章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第一節地域分異:認識過程、概念、因素與尺度第二節緯度地帶性和干濕度地帶性第三節垂直帶性分異、三維地帶性、高原地帶性第四節地域分異的相互關系第一節地域分異:概念、因素與尺度1.1認識過程1.2概念1.3兩類地域分異因素1.4地域分異的尺度1.1認識過程地域分異規律是在人們認識自然的過程中逐步獲得并加深認識的。古希臘的埃拉托色尼(Eratosthenes,公元前275-前193)根據當時對地球表面溫度的緯度差異的認識,將地球劃分為5個氣候帶,是最早對氣候分異規律的認識。中國2000多年以前的《尚書·禹貢》據名山大川的自然分界,將當時的國土劃分為九州。這是中國最早對地貌分異規律的認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載水道1000多條,一一窮源究委,詳細記述了流經地區的山陵、原隰、城邑、關津的地理情況。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海陸變遷、地殼的變動、河流沉積作用、侵蝕作用、物候、山地氣溫的垂直變化。明末的《徐霞客游記》,地理考察、比較的方法,對河流的侵蝕作用、巖石特征、騰沖火山現象、西南的巖溶現象、山地植被垂直變化的觀察。19世紀德國洪堡經過實地考察,研究了氣候與植被的相互關系,提出了植被的地域分異規律。Humboldt,Alexander(1769~1859)德國探險家和科學家。早年赴南美考察五年,出版了30卷本的《1799~1804新大陸亞熱帶區域旅行記》。洪堡最先確定了等溫線與等壓線的概念。繪制了全球等溫線圖。他也是研究動植物群落與地球環境關系的先驅。在對火山的考察中,認識到了巖石水成論的局限。洪堡在各個領域的貢獻使他成為近代地質學、氣候學、地磁學、生態學的創始人之一。洪堡1859年5月6日在柏林逝世。洪堡是近代自然地理學的奠基者,近代氣候學、地質學、地球物理學、植物地理學和生態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科學事業,留下了大量的著作。洪堡的主要著作有《宇宙》5卷,《中部非洲》3卷和《新大陸熱帶地區旅行記》30卷等。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德國科學院在1860年建立了洪堡基金會。19世紀末,道庫恰耶夫以土壤發生學觀點進土壤分類,并由此創立自然地帶學說,同時指出它對地表各種自然現象的普遍意義。劃分出苔原地帶、森林地帶、森林草原地帶、草原地帶、干草原地帶、荒漠地帶、潮濕森林地帶,對地域分異規律研究做出新的貢獻。地域分異(regionaldifferentiation)1.2地域分異的概念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及整個自然綜合體,按照確定的方向發生分化(異),以致形成多級自然區域的現象。地域分異因素:導致地域分異的原因和因子。地域分異規律:制約或支配地域分異的規律。1.3兩類地域分異因素地帶性因素:太陽能沿緯度方向(南北)分布不均及與此相應的許多自然現象沿緯度方向有規律的分布,這種地域分異因素,稱為緯度地帶性因素,簡稱為地帶性因素。非地帶性因素:海陸分布、大地構造和地貌差異等導致不沿緯線方向(東西)的地域分異,其所形成的大地構造、地貌分區和干濕度分區不沿緯線方向延伸,相對于地帶性而言,稱為非緯度地帶性因素,簡稱非地帶性因素。因素和規律的區別地帶性因素和非地帶性因素是指①太陽輻射的緯度分布;②地球內能所形成的海陸分布對比關系、地勢起伏、巖漿作用和構造運動。地帶性規律是指在地帶性因素作用下發生變化和分布的規律;非地帶性規律是指在非地帶性因素制約下發生變化和分布的規律。1.4地域分異的尺度以分異現象涉及的范圍為依據,分為:1.4.1全球性分異1.4.2(全)大陸、(全)海洋分異1.4.3區域性尺度分異中尺度分異小尺度分異大尺度分異大尺度分異是中小尺度分異的背景,通過小尺度區域分異的比較和概括,可以反映大尺度分異規律。1.4.1全球性地域分異規律海陸分異熱力分帶性(地帶性分異)海陸起伏分異大陸外形格局全球性地域分異有四種表現形式:海陸分異海洋和大陸的對比(四大洋和七大洲),如何造成的?大陸基本成對分布海洋面積比大陸大海陸分布在各緯度上分布不均勻,陸地集中分布于北半球熱力分帶性地球獲得太陽能的數量主要取決于日地距離、中天時太陽光線對該區的入射角以及太陽光線經過大氣圈時所發生的變化。太陽能的緯度分布不均決定著氣溫、氣壓、濕度、降水和風向等氣象要素在地表呈帶狀分布。熱力分帶橫貫海陸的大氣圈,是全球性的。熱力分帶性形成的基本原因是?日地距離和黃赤交角是熱量不均勻的背景或前提。五帶劃分海陸起伏分異海陸起伏曲線地殼形態兩級最大的地貌形態:大洋盆地和大陸8844.43各級高度所占面積各級深度所占面積×106km2占地表面積(%)×106km2占地表面積(%)3000以上3000-20002000-10001000-500500-200200-00以下8.511.222.628.939.937.00.81.62.24.55.77.87.30.10-200200-10001000-20002000-30003000-40004000-50005000-60006000以上27.515.314.823.772.0121.881.74.35.43.02.94.714.123.916.00.8148.929.2361.170.8海洋(深度:m)陸地(高度:m)不同高度和深度所占面積比大陸的外形格局與面積分異大陸外形呈三角形,尖端指向南方環太平洋為地震火山帶;西太平洋為島弧分布區海溝主要分布于大陸的邊緣南北大陸之間為“地中?!睅娣e愈大的大陸地域分異愈顯著和復雜,面積小的大陸地域分異可能比較單調大陸外形格局
世界地形返回世界地震震中分布返回上頁1.4.2(全)大陸和大洋的地域分異規律大陸和大洋的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大洋的地域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干濕度地帶性大洋表層緯向自然帶大洋底層自然區域垂直地帶性第二節緯度地帶性和干濕度地帶性緯度地帶性指自然地理環境組成成分及自然綜合體大致按緯線方向(東西方向)呈帶狀分布,而按緯度方向(南北方向)有規律的變化。它是地帶性分異因素——太陽能按緯度方向呈帶狀分布所引起的溫度、降水、氣候、風化和成土過程、植被等呈帶狀分布的結果。氣候的地帶性在植被和動物分布方面的表現在土壤方面的表現在水文方面的表現在地貌方面的表現2.1緯度地帶性
氣候帶和自然帶的對應關系?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帶
赤道地區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帶
10度緯度和回歸線之間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帶
回歸線和3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中、西部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雨林帶(現在地理書上此帶歸入熱帶雨林帶與熱帶草原帶的過渡帶,合與熱帶草原帶合稱熱帶疏樹草原帶)回歸線和1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東部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25度-35度之間的大陸東部或30度-4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東部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30度-4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西部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40度-60度緯度之間的大陸西部溫帶大陸性氣候-(外圍溫帶草原帶,內部溫帶荒漠帶)溫帶大陸的內部溫帶季風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大陸的東部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亞寒帶針葉林帶(泰加林帶)極圈地區苔原氣候-苔原帶冰原氣候-冰原帶陸地自然帶氣候類型典型植被典型土壤熱帶雨林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磚紅壤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雨林磚紅壤性紅壤熱帶草原帶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燥紅土熱帶荒漠帶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荒漠荒漠土亞熱帶常綠硬林帶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褐土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棕壤、褐土溫帶草原帶半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草原黑鈣土溫帶荒漠帶干旱的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荒漠荒漠土亞寒帶針葉林帶冷濕的溫帶大陸性氣候(亞寒帶針葉林氣候)亞寒帶針葉林灰化土苔原帶苔原氣候(極地氣候)苔原冰沼土冰原帶冰原氣候(極地氣候)冰雪裸地未發育世界自然帶分布圖熱帶叢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寒帶苔原世界土壤區劃圖中國降水徑流分布圖地貌具有地帶性和區域性。一般可分為冰雪(如凍融、冰川地貌)、溫濕(如流水、地下喀斯特地貌等)、熱濕(如流水、峰林地貌等)、干旱(如風沙地貌)等氣候地貌。大陸跨越多個緯度,且地勢起伏不大是緯度地帶性分異得以充分展現的前提。熱力分帶性可以穿越海陸,屬全球性地域分異規律;而緯度地帶性所形成的自然景觀在大洋和大陸卻有不同的表現。自然景觀可以在不同的大陸重復出現,但都被大洋切斷。2.2干濕度地帶性(經度省性)干濕度地帶性是指在海陸分異和沿海、內陸溫度狀況沒有重大區別的背景下,以水分差異為基礎導致自然地理組成成分或自然綜合體從沿海向內陸發生有規律的更替。緯度地帶性的科學性在于:由輻射平衡值和物質能量交換強度決定的地帶性景觀,盡管受到非地帶性的影響,總體上與特定緯度值保持著確定關系。(輻射干燥指數的概念、意義及應用?。└蓾穸鹊貛耘c任何經度值都沒有確定的關系。從中國往英國的過程中又會看到什么樣的自然景觀呢?
ABCD1423水分海陸位置2.3水平地帶性概念:疊加了干濕度地帶性影響的緯度地帶性分異,稱為水平地帶性。布迪科和格里哥里耶夫通過輻射干燥指數和水平自然地帶界線之間關系的研究,發現水熱對比關系是水平自然地帶更替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反映水熱對比與自然地帶關系的地理地帶性周期律。布迪科采用輻射干燥指數來確定下墊面的熱量和水分平衡的關系。輻射平衡R的應用——自然地理過程的動力因素劃分地表熱量帶的指標(R)(kJ/cm2·a)確定輻射干燥指數(A)A=R/Lr式中:L為蒸發潛熱;r為降水量。A值與各自然帶的關系<0.350.35~1.11.1~2.32.3~3.4>3.4苔原森林草原半荒漠
荒漠<2020~3035~5050~75>75寒帶亞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自然地帶與水熱條件的關系
巨大的緯向和經向構造體系所導致的全大陸范圍內的區域差異緯向構造帶與緯度地帶性結合往往成為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經向構造體系表現為南北向構造帶,它們常成為大氣環流的障礙,成為干濕氣候的重要分界線。大洋的地帶性分異大洋的地帶性表現指大洋表層的緯向自然帶,主要是氣候地帶性即太陽輻射、溫度、風向、降水等地帶性引起的大洋溫度、洋流、鹽度和含氧量的差異以及海洋生物的區別,最終導致大洋表層性質按緯度方向有規律的變化。大洋緯度地帶性劃分的標志是大洋生物群。大洋緯向自然帶由于受寒流、暖流的影響而與緯線略有偏斜;由于海洋表面比陸地表面更加均一,自然帶更為平直。世界大洋表層自然帶大洋的非地帶性分異海洋的非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首先表現于大洋底部中央為基本上呈南北延伸的大洋中脊和巖漿溢出帶,兩側為大洋盆地。其次,大洋底部從海平面到海底分化為大陸架、大陸斜坡、大洋盆地和深海溝等海底地貌類型。區域性地域分異規律區域性分異區域性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引起的景觀分異省性分異帶段性分異純粹非地帶性的大地構造——地貌分異,相應于一定大地構造單位的地勢地貌分異,不僅具有地質發展史和地質構造的組合共同性,而且具有巖性組合的共同性,并具有共同的地貌表現??尚纬刹煌燃壍膮^域單位區域性大地構造——地貌分異引起的景觀分異省性分異米爾科夫把省性理解為地帶性條件下的非地帶性,即地帶性單位內的非地帶性分異,尤其偏重于自然地帶范圍內非地帶性,如中國溫帶地區。省性具有不同的等級規模(P75)熱量帶地帶性單位內的大地構造-地貌分異自然地帶帶段性分異非地帶性區域單位內的地帶性分異,稱為帶段性。在特定的構造區域、地貌區域或干濕區域內由于太陽輻射的區別導致的植被、土壤等因子差異的分布規律。
帶段性自然地帶都不能橫跨整個大陸,僅僅是自然地帶的一部分。是大陸內部區域的地域分異,而非整個大陸的分異。省性和帶段性是地帶性和非地帶性兩種分異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請在此輸入您的標題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電商平臺的合同書范例
- 2025已購經濟適用住房出售合同
- 2025關于知識產權行業標準合同范本
- 《水資源與健康常識》課件
- 工程地質勘察課件
- 城市燃氣泄漏事故處置
- 2025房屋租賃合同范本簡約版
- 2025標準廣州市房屋租賃合同
- 2025糧食收購合同范本
- 鋼廠進入車輛管理制度
- 藥用氧化鎂項目營銷計劃書
- 任務1 混合動力汽車轉向系統典型構造與檢修
- 三維地籍解決方案白皮書
- 住院患者VTE相關評估量表課件
- 高中物理選修二第一章《安培力與洛倫茲力》測試題(含答案解析)
-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數學試卷(含答案)
- GB/T 44273-2024水力發電工程運行管理規范
- 中職護理專業護理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研究
- 小學生衛生知識健康教育精課件
- 新目標英語初三英語總復習資料講義
- 體育館鋼結構工程馬道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