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7講文言文翻譯
01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題型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02真題實戰練
03重難創新練
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廣東廣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
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
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較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
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
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
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
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
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色愈恭,禮愈至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B.方冬烈風,大雪深數尺復前行,欲方其林
C.主人日再管,無鮮肥滋味之享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管也
D.縣官且有縻稍之供且侍坐備顧問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宋濂寫給同鄉后學馬君則的一篇贈別之序,標題中的“生”指長輩對晚輩讀書人的稱呼。
B.馬生品德美好、為文精熟、態度謙和的優點,使作者欣賞和贊嘆,文末一段點明了寫作意圖。
C.作者求學的艱難體現在幼時求書之難、成年求師之難、求學歷盡苦寒卻無處安身之難這三方面。
D.作者借一系列對比表明了學習要“勤且艱”,條件的好壞并不能對學習效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侍中劉曄為帝所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內外皆目不可。隼入與帝趙則日可伐出與朝里宣則日丕可。
曄有膽智,言之皆有形。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執不可伐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曄言
不可之意。后暨與帝論伐蜀事,暨切諫,帝曰:“卿書生,焉知兵事!”暨謝日:“臣言誠不足采,侍中劉曄,
先帝謀臣,常日蜀不可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日:“曄可召質也。”詔召曄至,帝問曄,終不言。
后獨見,曄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瞇夢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
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陛下顯然露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于是帝謝之。曄見出,責暨日:“夫
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后牽,則無不得也。入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
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
或謂帝曰:“曄不盡忠,善伺上意所趨而合之。陛下試與曄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所問反者,是
曄常與圣意合也。每問皆同者,曄之情必無所逃矣。“帝如言以驗之,果得其情,從此疏焉。曄遂發狂,
出為大鴻臚,以憂死。
(節選自《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二)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不無卿的一項是()
A.曄可召質也質:對質B.以至臣罪益:增加
C.不用其密厭:滿足D.帝謝之謝:感謝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頌的一項是()
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A.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B.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C.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D.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6.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亞旗的一項是()
A.劉曄有膽量,有見識,言之有物,受到皇帝的親近尊重。
B.楊暨很尊重劉曄,他堅決反對討伐蜀國,經常去拜訪劉曄,劉曄給他分析不可出軍的原因。
C.有大臣進言,認為劉曄并不是真正忠心,而是順勢迎合皇帝意向的心態。
D.皇帝故意把反對的事情當作贊成的事情詢問劉曄,覺得他的回答果然合自己的心意。
7.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子誠直臣,然計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
(2024?新疆?模擬預測)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涉世家(節選)
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
久之,日:“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日:“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鴻
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通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今天大雨,道
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目:“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手死,死國可乎?‘'陳勝
日:“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
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
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罩,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
指意,口:“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
個帛曰“陳勝王”,置人所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夜篝火,孤鳴呼日:“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8.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會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C.為天下唱同“倡”,倡導、發起D.乃丹節帛曰書信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2)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0.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一段,作者運用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陳勝渴望擺脫被剝削被壓迫地位
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貧認命的反抗精神。
B.選材詳略得當,如選文第二段為了突出陳勝的非凡才略,重點描寫陳勝的謀劃過程,而對于大澤
鄉遇雨、問卜、士卒驚恐等內容,則簡略交代。
C.陳勝起兵前做好輿論、軍心、人員等方面的準備,如置書魚腹、篝火狐鳴,這些舉措體現出陳勝
是一個充滿好勝心,果斷勇敢的決策者。
D.“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一句雖連用四個“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
鮮明地表現了陳勝、吳廣的斗爭決心。
題型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吉林長春?一模)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孝文帝元年十二月,上日:“法者,治之正①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
母妻子同產②坐③之,及為收帑④,朕甚不取。其議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為法以禁之。相坐坐
收所必累甚心使重犯法所叢耒遠矣。如故便。”上日:“朕聞法正則民懣?⑤,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
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見其便,其孰計之。”
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請奉詔書,除收帑諸相坐律令。”
(節選自《史記?孝文帝本紀》)
【注】口正:原則,標準。口同產:同母所生,亦指同母所生者,泛指同母之后。口坐:連坐,入罪,定罪。
□收帑:將罪犯的子女罰為官奴。口毒:忠厚。
1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三處)
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從來遠矣。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為暴者也。
13.請結合文章,分析孝文帝的人物特點。
(2024?陜西安康?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昶①為人謹厚,名其兄子日默,日沈,名其子日渾,日深,為書戒之日:“吾以四者為名,欲使汝曹
顧名思義,不敢違越也。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朝華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夫
能屈以為伸,讓以為得,弱以為強,等不遂矣。孔子日:‘吾之于人,誰毀②誰譽。‘諺曰:‘救寒莫如重
襲,止謗莫如自修。'斯言惇矣。“
(節選自《資治通鑒?魏紀》)
【注】□昶(chang):王昶,曹魏兗州刺史。□毀:毀謗。
14.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
(1)名其兄子曰默,曰沈()(2)為書球之曰()
(3)弊不遂矣()(4)斯言值矣()
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
A.名某子曰渾,曰深基此之謂乎
B.為書戒之日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C.吾以四者為名河曲智叟亡以應
D.朝華之草四時之景不同
16.請將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夫物速成則疾亡,晚就而善終。
(2)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17.文章與諸葛亮的《誡子書》一樣都是寫給子侄輩的家書。請你結合兩文內容,談談他們分對對后輩抱
有怎樣的期望。
(2024?陜西西安?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①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爭功不決,未得行封。上在洛陽南宮,從復道望見諸將,往往
迪與坐沙中語,上目:“此何語?'‘留侯②曰:“陛下不知乎?此謀反耳。”上目:“天下屬安定,何故反乎?”
留侯日:“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
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上乃
憂日:“為之奈何?”留侯日:“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誰最甚者?”上目:“雍黃■與我故怨,數嘗窘辱我;
我欲殺之,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口:“今急先封雍齒,則群臣人人自孥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齒為
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攀酒,皆喜,曰:“雍齒尚為侯,我屬無患矣。”
(節選自《資治通鑒》)
【注】U上:指劉邦。□留侯:張良。
18.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般與坐沙中語()
(2)又加疑平生過失()
(3)人人自壁矣()
(4)群臣攀酒()
1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完全相同的項是(()
A.以天下不足遍封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B.為其功多為人謀而不忠乎
C.我欲殺之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D.于是上萬置酒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20.請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
(2)雍齒與我有故怨,數嘗窘辱我。
21.《史記?留侯世家》中太史公曰:高祖離困者數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請你結合這個故事說說留侯之
功。
真題實戰練?
(2024?山東日照)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
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鴦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
于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選自諸葛亮《出師表》)
材料二
備之既死,舉國而因之孔明。孔明有立功之志,而無成功之量。乃以區區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
求吞魏而復劉氏。故常千里負糧以邀一日之戰,不以敗還,即以饑退。其數動其眾而亟于立功,功每不就
而眾已疲。此孔明用兵之失也。
夫蜀之為國,巖僻而固,非圖天下者之所必爭。然亦未嘗不忌其動,以其有窺天下之變,乘之而出
也。曼然蜀之與魏其太少強弱之嬖蓋可見也。曹公雖死,有司馬仲達以制其兵,而魏未有變。孔明于此,
宜因備之亡,深自示弱,以冬魏心,使其無意于我。勵兵儲粟,伺其一旦之變,因河、渭之上流,裹糧卷
甲,起而牛之,則莫不得志。
(選自何去非《蜀論》,有刪改)
22.下列對材料二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
B.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
C.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
D.雖然/蜀之與魏其大小/強弱/之勢蓋可見也。
23.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崩,古指帝王或王后之死,與《杞人憂天》“天地崩墜”中的“崩”意思不同。
B.屬,同“囑”,委托,與《三峽》“屬引凄異,空谷傳響”中的“屬”意思不同。
C.怠,使......懈怠,與《送東陽馬生序》“弗之怠”中的“怠”用法、意思相同。
D.乘,趁,趁著,與《行香子》“偶然乘興,步過東岡”中的“乘”意思相同。
2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備信任諸葛亮,臨終把國家大事托付給他,諸葛亮牢記先帝遺愿,盡忠盡職。
B.諸葛亮接受遺命后,就立下了建功立業的志向,卻因治國無方導致了伐魏失敗。
C.作為一個國家,蜀漢不是圖謀天下的人的必爭之地,是因為這里偏僻,地形險固。
D.曹操死后,司馬仲達掌管著魏國的軍隊,魏國的形勢沒有發生變化,比較穩定。
25.把材料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2)乃以區區新造之蜀,日引而北,以求吞魏而復劉氏。
26.對于出兵伐魏,材料二作者何去非和諸葛亮觀點不同,請簡要分析原因。
(2024?海南)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若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乙】
吾始至瓊州,環視天水,橫無際涯,凄然傷之日:“何時得出此島耶?“已而思之:天地在積水之中,
九州在大瀛海①中,孰不在島者?覆②水于地,芥③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少時,水涸,蟻
徑去,見其友,出涕目:“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頃刻間竟化險為夷?念此可以一笑。
(蘇軾《試筆自書》,有刪改)
【注釋】□大瀛(ying)海:范圍最廣大的海。口覆:倒。□芥:小草。
27.借助《古代漢語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完成表格中的內容。
《古代漢語詞典》I.字音(填n.詞語理解
句子in.句子翻譯
《現代漢語詞典》字母)(填序號)
(1)水中藻、苓
A.heng□門前的木柵欄。—與“縱”
交掾
相對。口寬闊、廣遠。
B.heng□粗暴、不講理。□不吉利
(2)環視天水,
的、意外的。
橫無際涯。
A.ji□古水名。口姓(3)茫然不知所感到迷茫,不知
B.ji□渡,過河。口通,貫通。迸。道如何渡過。
28.閱讀兩文,分別概括蘇軾是如何調整心態的。
(2024?山東濟南)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甲】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
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
【乙】
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②。文伯曰:“以吾之家而母猶績,吾不能事母乎?''其母嘆日:
“昔圣王之處民也,擇瘠土而處之,勞其民而用之,故長王天下。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逸則淫,淫
則忘善;忘善則惡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義,勞也。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今爾在下住朝夕.處事猶恐忘走人:態業£況有怠情,其何以避辟固?恐汝有廢先人。”
(選自《國語?魯語》)
[注]口公父文伯:魯國大夫。口績:織布。口辟:罪名。
29.下列對詞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非寧靜無以致遠”與成語“閑情逸致”中的兩個“致”,意思不同。
B.“意與日去”與“鳴之而不能通其意”中的兩個“意”,意思相同。
C.“其母方績”與“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中的兩個“方”,意思相同。
D.“擇瘠土而處之”與“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中的兩個“處”,意思不同。
30.下列對文中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夫君子之行”中的“之”與“勞其民而用之”中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
B.“靜以修身”中的“以”與“以吾之家而母猶績”中的“以”,意義和用法不同。
C.古人常在家信中寄語子女弟侄,予以教誨勸勉,這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種方式。
D.“廬”是簡易的房舍,《陋室銘》中“南陽諸葛廬”是諸葛亮隱居南陽住的草廬。
31.下列對甲、乙兩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是敘議結合,敘述詳實,論證有力,闡明哲理,引人深思。
B.甲文句式整齊,讀來富有韻律美:乙文以人物對話為主,人物形象鮮明。
C.甲文畫線語句先正后反,論述了“靜”與“學”“才”“志”之間的關系。
D.乙文中文伯之母察覺到兒子思想問題,及時勸誡,富有智慧,教子有方。
32.乙文畫線句有兩處需要斷句,請在需要斷句的選項標號下畫“卡。(多選不得分)
今爾在A下位B朝夕C處事D猶恐忘E先人之業
3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民勞則思,思則善心生。
明而動,晦而休,無日以怠。
34.傳承家風家訓,涵養時代精神,甲、乙兩文展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殷殷教誨。
(1)文中的教誨給我們的共同啟示是:0(請用自己的話回答)
(2)除此之外,用自己的話說說兩文還給了我們哪些重要的啟示。(每文各答一條)
(2024?江蘇徐州)閱讀下面一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孝烈將軍傳
孝烈將軍,隋煬帝時人,姓魏氏,名木蘭,毫之譙人也。時方征遼募兵,孝烈痛父耄羸,弟妹皆稚
,唉①,慨然代行。服甲胄,縫橐②操戈,躍馬而往。歷一紀③,人莫識之。后凱還。天子嘉其功,除④尚書
不受。懇奏省親,及還譙,釋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駭之。成謂自有生民以來,蓋末之見也。遂以事
聞于朝,召赴闕。帝方恣酒色,奇之,欲納諸宮中,對曰:“臣無媲⑤君之禮。”以死誓拒,迫不已,遂自
盡。帝驚憫,追贈將軍,謚孝烈。主人安庖歲以巴月小月/爸蓋其生辰為。
(選自明代朱國楨《涌幢小品》,有刪改)
【注釋】口屣(ai):癡愚的樣子。口鞭橐(jiangao):盛弓矢的器具。口紀:十二年為一紀。□除:任命,
授職。□媲:匹配。
【乙】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
當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潮黃河,度黑山,轉戰驅馳凡十有二年,
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
(選自《木蘭從軍》)
【丙】
題木蘭廟
[唐]杜牧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云堆①上祝明妃②。
【注釋】□拂云堆:地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堆上有神祠。口明妃:王昭君,西漢人,為解國家之急而
自愿出塞和親。
35.用“/”給下面句子斷句。(限兩處)
土人立廟歲以四月八日致祭蓋其生辰云
3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帝方恣酒色,奇之數建奇功
B.值可汗點兵后值傾覆
C.本而益精木蘭無華兄
D.廖黑山廖已失期
3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解釋。
(1)瞥其戎服,衣其舊裳,同行者簟之。
(2)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
38.請對【丙】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作簡要賞析。
39.下列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甲】【乙】【丙】三段文字都寫了木蘭女扮男裝從軍的傳奇故事,對木蘭戰場作戰的經過進行了生
動而詳盡的描述。
B.與【乙】文相比,【甲】文木蘭形象更豐滿,不僅有動作描寫,還有心理描寫;不僅有正面描寫,
還有同行者、帝、土人的襯托。
C.【甲】文和【丙】詩創作時代不同,體裁也不一樣,但都體現了木蘭生前的不平凡及死后人們對她
的紀念。
D.【丙】詩后兩句既表現了木蘭對家鄉的思念,又表現了木蘭對同樣是女性、同樣為國分憂的王昭君
的敬慕之情。
重難創新練
40?【新考法】(2024?浙江杭州?二模)閱讀回答問題。
(―)
與施從事書
南朝梁?吳均
故郭①縣東三十五里,有青山,絕壁干天,孤峰入漢;綠嶂百重,清川萬轉。歸飛之鳥,千翼競來;
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為霜,春羅被徑。“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信足蕩累頤物②,悟衷散賞③。
游龍井記(節選)
宋?秦觀
龍井舊名龍泓,距錢塘十里。其地當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鳳篁嶺之上,實深山亂石之中泉也。嶺
之左右,大率多泉;龍井其尤者也。夫畜之深者發之遠其養也不茍則其施之無窮。龍井之德,蓋有至于是
者,則其為神物之托也,亦奚疑哉?
元豐二年,辨才法師元靜,自天竺謝講事,退休于此山之壽圣院。院去龍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
于錢塘,與游客之將至壽圣者,皆取道井旁。法師乃即其處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環而咒之,庶幾有慰
夫所謂龍者。俄有大魚自泉中躍出,觀者異焉。然后知井之有龍不謬,而其名由此益大聞于時。
是歲余自淮南如越省親,過錢塘,訪法師于山中。法師策杖送余于鳳篁嶺之上,指龍井日:“此泉之
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遷;壯如錢塘,不能威之使屈。受天地之中,資陰陽之和,以養其源;推
其緒余,以澤于萬物。雖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為我記之?”余日:“唯唯。”
【注】口故章B(zhang):古縣名,在今浙江安吉縣西北。口蕩累:消除憂慮。頤物:留連物態以怡養性情。
口悟衷:開擴心胸。散賞:散心,欣賞。
⑴梳理‘信”的詞義。
口‘本義”是一個字在初造時最原始的詞義,通常可通過早期的字形推斷出來。“信”的金文字形是“人+口”
([6),請你推斷“信”的本義是o
□“引申義”是由本義引申、發展而來的詞義。請寫出下列“信”的引申義。愿陛下親之信之A;
信足蕩累頤物B;杳無音信C。
□“假借義”是一個字被借去表示與本義、引申義無任何關聯的詞義,通假就是假借的一種。下列“信”為假
借義的一項是
A.與朋友交而不停乎
B.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
C.孤不度德量力,欲值大義于天下
D.小偉未孚,神弗福也
(2)引用古代典籍要加上標點。根據語境,給下面句子加上三個恰當的標點符號。
夫畜之深者發之遠其養也不茍則其施之無窮
(3)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橫線句的意思。
然后知井之有龍不謬,而其名由此益大聞于時。
(4)窺之古人,創作山水游記,除了記自然之景,少不了加入亭臺樓閣等人文之景。如果要在故郭縣的青山
上或鳳篁嶺的龍井旁修建一座亭子,請你選擇其中一處并為該亭取名,并結合文本說明命名理由。
41.【新考法J(2024?江蘇連云港?二模)古詩文閱讀課,圍繞“學習與成長”這一主題,老師選取了下面三篇
詩文,請完成問題。
【甲】
勸學
唐孟郊
擊石乃有火,不擊元無煙。
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萬事須己運,他得非我賢。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乙】
A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
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B當余之從師也,負筐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軟裂而不知。至舍,四
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冽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
穢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
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節選自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丙】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丕叢嗎甚為惑也
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呼之。吾
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省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
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
出于此乎!
(節選自韓愈《師說》)
(1)下列對【甲】詩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意思是敲擊石頭才會擦出火花,不敲擊則不會冒出,通過對比,突出“擊”的重要性。
B.頷聯強調學習的重要性,表明有些知識是與生俱來的,但后天的勤奮學習更能獲得知識。
C.頸聯表明任何事情包括學習知識,都需要實踐運用,否則他人是學不到我的知識才能的。
D.尾聯勸誡人們要珍惜時間,趁早努力,勤奮學習,有所作為。如此,才能永葆青春的美麗。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媵人持湯沃灌
口同舍生皆破綺繡
□吾從而呼之
口其出人也遠矣
(3)用斜線“/”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兩處。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口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5)結合【乙】【丙】兩文,說說從師學習的必要性。
(6)為論證【丙】文“古之學者必有師”這一觀點,如果讓你選用【乙】文中的一段作為論據,你會選用A段
還是B段?為什么?
專題二古代詩文閱讀
第07講文言文翻譯
01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題型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02真題實戰練
03重難創新練
模擬基礎練?
題型一課內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廣東廣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問題。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
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
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皴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
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
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烽然若神人;余則韁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今雖耄老,未有所成,猶幸預君子之列,而
承天子之寵光,綴公卿之后,日侍坐備顧問,四海亦謬稱其氏名,況才之過于余者乎?
今諸生學于太學,縣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
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于此,不必若
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后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
暢達。與之論辨,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于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
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者,豈知予者哉!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A.色愈恭,禮愈至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B.穹冬烈風,大雪深數尺復前行,欲考其林
C.主人日再自,無鮮肥滋味之享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管也
D.縣官目有縻稍之供目侍坐備顧問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詆我夸際遇之盛而驕鄉人
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是宋濂寫給同鄉后學馬君則的一篇贈別之序,標題中的“生”指長輩對晚輩讀書人的稱呼。
B.馬生品德美好、為文精熟、態度謙和的優點,使作者欣賞和贊嘆,文末一段點明了寫作意圖。
C.作者求學的艱難體現在幼時求書之難、成年求師之難、求學歷盡苦寒卻無處安身之難這三方面。
D.作者借一系列對比表明了學習要“勤且艱”,條件的好壞并不能對學習效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答案】LD2.(1)(我)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峽谷之中。
(2)如果詆毀我夸耀自己際遇之好而在同鄉前驕傲。3.C
【解析】L本題考查一詞多義。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先理解詞語所在句子的含義,然后結合句意來推斷詞
語意思。
A.不同,周至!J/極點。
B.不同,深/走到盡頭。
C.不同,吃/同“飼”,喂養。
D.相同,每天。
故選D。
2.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
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達到詞達意順即可。
3.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和分析。
C.有誤,“求學歷盡苦寒卻無處安身之難”理解錯誤。從“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
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可知,作者求學時條件艱苦,不是無處安身。
故選C。
(2024?湖北武漢?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語段,完成下面小題。
侍中劉曄為帝所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內外皆目不可。與希議則旦三伐出與朝更宣則月丕可。
曄有膽智,言之皆有形。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執不可伐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曄言
不可之意。后暨與帝論伐蜀事,暨切諫,帝曰:“卿書生,焉知兵事!”暨謝日:“臣言誠不足采,侍中劉曄,
先帝謀臣,常日蜀不可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日:"曄可召質也。''詔召曄至,帝問曄,終不言。
后獨見,曄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瞇夢漏泄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
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陛下顯然露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于是帝謝之。曄見出,責暨日:“夫
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后牽,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
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
或謂帝曰:“曄不盡忠,善伺上意所趨而合之。陛下試與曄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所問反者,是
曄常與圣意合也。每問皆同者,曄之情必無所逃矣。”帝如言以驗之,果得其情,從此疏焉。曄遂發狂,
出為大鴻臚,以憂死。
(節選自《資治通鑒》卷第七十二)
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卿的一項是()
A.曄可召原也質:對質B.以軍臣罪益:增加
C.不因其密厭:滿足D.帝啰之謝:感謝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無聊的一項是()
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A.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日不可
B.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C.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D.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則曰不可
6.下列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不無建I的一項是()
A.劉曄有膽量,有見識,言之有物,受到皇帝的親近尊重。
B.楊暨很尊重劉曄,他堅決反對討伐蜀國,經常去拜訪劉曄,劉曄給他分析不可出軍的原因。
C.有大臣進言,認為劉曄并不是真正忠心,而是順勢迎合皇帝意向的心態。
D.皇帝故意把反對的事情當作贊成的事情詢問劉曄,覺得他的回答果然合自己的心意。
7.將文言語段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子誠直臣,然計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
【答案】4.D5.A6.D7.你確實是一個正直的臣子,然而處理事情的方法不值得采用,必
須仔細思量(精心思考)。
【解析】4.本題考查字詞的理解。
D.句意:皇帝向他道歉。謝:道歉。
故選D?
5.本題考查句子的斷句。
句意為:劉曄進去和皇帝商議,卻說可伐。而出來之后跟其他朝臣交換意見呢,他又說不可。
“曄入與帝議”是個完整的句子,寫劉曄與皇帝商議;“則曰可伐”是劉曄的回答;“出與朝臣言”承前省略了
主語"曄”,寫劉曄與朝臣商議;“則曰不可”是劉曄的另一種態度。故斷為: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與朝
臣言/則曰不可。
故選A-
6.本題考查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D.結合第三段中"或謂帝曰:‘曄不盡忠,善伺上意所趨而合之。陛下試與曄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所
問反者,是曄常與圣意合也。每問皆同者,曄之情必無所逃矣。’帝如言以驗之,果得其情,從此疏焉”,
意思是:有人對皇帝說:“劉曄不是忠臣,他是觀察陛下的意思,然后迎合陛下。陛下可以試探一下,把
陛下反對的事情,當成贊成的事情,告訴劉嘩。然后問他意見,如果他也反對,那是他跟陛下意見真的一
致。如果他表示贊成,就真相大白了。”皇帝依言而行,果然發現劉曄實情,從此就和他疏遠了。可知皇
帝按照其他大臣的建議,用反問的方法試探劉曄,掌握了他迎合自己的證據,因此對他冷淡疏遠了,并不
是說皇帝覺得劉曄的回答合自己心意。本項說法錯誤;
故選D。
7.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翻譯文言文句子要盡量保持原文遣詞造句的特點,直譯和意譯相結合。
重點詞:子,你;誠,確實;然,然而;不足,不值得;采,采用;精思,仔細考慮。
(2024?新疆?模擬預測)閱讀選文,完成下面小題。
陳涉世家(節選)
司馬遷
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
久之,目:“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日:“嗟乎!燕雀安知鴻
鵠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發閭左逋戍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今天大雨,道
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孽死,死國可乎?”陳勝
日:“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
聞無罪,二世殺之。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項燕為楚將,數有功,愛士卒,楚人憐之。或以為死,
或以為亡。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蜀,宜多應者。“吳廣以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
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陳勝、吳廣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眾耳。”乃丹
干帛曰“陳勝王”,置人所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
夜篝火,孤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8.下列對文中加點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含天大雨適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國可乎同樣
C.為天下唱同“倡”,倡導、發起D.乃丹節帛曰書信
9.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
(1)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2)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10.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選文第一段,作者運用動作、神情、語言的描寫,形象地表現了陳勝渴望擺脫被剝削被壓迫地位
的欲求,以及不甘于安貧認命的反抗精神。
B.選材詳略得當,如選文第二段為了突出陳勝的非凡才略,重點描寫陳勝的謀劃過程,而對于大澤
鄉遇雨、問卜、士卒驚恐等內容,則簡略交代。
C.陳勝起兵前做好輿論、軍心、人員等方面的準備,如置書魚腹、篝火狐鳴,這些舉措體現出陳勝
是一個充滿好勝心,果斷勇敢的決策者。
D.“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一句雖連用四個“死”字,但并不使人感到啰嗦,反而
鮮明地表現了陳勝、吳廣的斗爭決心。
【答案】8.D9.(1)扶蘇因為多次勸諫始皇的緣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帶兵。
(2)第二天,士卒中到處都在談論,都指指點點的、互相用眼睛示意注意陳勝。10.C
【解析】8.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理解辨析。
D.句意:于是就用丹砂在綢子上寫上。書:寫;
故選Do
9.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注意重點字詞:
10.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辨析。
C.有誤,陳勝置書魚腹、篝火狐鳴等舉措,利用大家的迷信樹立自己的威信。體現的是他的謀略和領導才
能,是為了鼓動人心、樹立威信,而不是體現他“充滿好勝心
故選Co
題型二課外文言文閱讀句子翻譯
(2024?吉林長春?一模)閱讀下面的課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孝文帝元年十二月,上日:“法者,治之正①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
母妻子同產②坐③之,及為收帑④,朕甚不取。其議之。”有司皆日:“民不能自治,故為法以禁之。相坐坐
收所必累其以便重犯法所叢來遠矣。如故便。”上日:“朕聞法正則民懣?⑤,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而導之
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見其便,其孰計之。”
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請奉詔書,除收帑諸相坐律令。”
(節選自《史記?孝文帝本紀》)
【注】口正:原則,標準。U同產:同母所生,亦指同母所生者,泛指同母之后。口坐:連坐,入罪,定罪。
口收帑:將罪犯的子女罰為官奴。口毒:忠厚。
1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限斷三處)
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從來遠矣。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為暴者也。
13.請結合文章,分析孝文帝的人物特點。
【答案】11.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從來遠矣。12.官吏既不能加以引導,又采用不公
正的法律去論罪,這反而有害于百姓,使他們為暴作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情侶買車合同協議書范本
- 骨質疏松醫療匯報健康知識培訓
- 2025年ZRO2陶瓷制品合作協議書
- 肝炎中醫護理查房
- 2025年注射劑類藥品項目建議書
- 水稻中后期田間管理
- 網貸債務共享及風險管理合作協議
- 能源環保商業秘密許可及租賃服務合同
- 年度教育培訓補充協議
- 虛擬偶像虛擬形象授權與商業合作合同
- IATF16949-2016體系管理質量手冊(壓鑄鋁合金)
- 超職數配備干部整改方案
- 3.1 歌曲《大海啊故鄉》課件(17張)
- 古詩詞誦讀《客至》課件+2023-2024學年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
- 中考模擬考試實施方案
- 上海市地方標準《辦公樓物業管理服務規范》
- (部編版)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目錄(一至六年級上冊下冊齊全)
-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末英語試卷
- 物理-陜西省2025屆高三金太陽9月聯考(金太陽25-37C)試題和答案
- 智能化完整系統工程竣工驗收資料標準模板
- 《當呼吸化為空氣》讀書分享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