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運輸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1頁
物質運輸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2頁
物質運輸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3頁
物質運輸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4頁
物質運輸 突破練-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物質運輸突破練

2025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備考

一、單選題

1.哺乳動物小腸上皮細胞通過轉運蛋白(TRPV6)順濃度梯度吸收Ca2+。Ca2+由胞漿鈣結合蛋白

(CB)介導從小腸上皮細胞的頂膜向基底側膜轉運,CB對胞內Ca2+具有緩沖作用,而鈉鈣交換蛋

白(NCX)和鈣蛋白(PMCA)又可將Ca2+轉出細胞。NCX將Na卡順濃度轉入細胞內的同時將(運

出細胞,而PMCA則消耗ATP將Ca2+運出細胞。下列相關敘述母牛的是()

A.細胞外Ca2+濃度越高,TRPV6運輸Ca2+的速率就越快

B.當細胞外液中的Na*濃度降低時,Ca2+外流會受到抑制

C.PMCA和NCX均以主動運輸方式將Ca2+運出小腸上皮細胞

D.推測CB的存在可避免細胞內因濃度過高而產生的毒害作用

2.已知細胞外Ca2+濃度高于細胞內,細胞膜上存在多種與Ca2+有關的轉運蛋白,下列關于Ca?+跨膜

運輸的說法,正確的是()

A.磷脂分子能側向自由移動,使少量Ca2+通過磷脂進入細胞

B.將Ca2+運進細胞的轉運蛋白需要與Ca2+進行特異性的結合

C.若運輸Ca2+的載體蛋白磷酸化,則其空間結構會發生變化

D.當血鈣濃度過低時,細胞內外的Ca2+濃度差會迅速變為零

3.研究人員在果蠅的腸吸收細胞中發現了一種具有多層膜的細胞器一PX。小體。食物中的磷酸鹽

(Pi)能通過PX。小體膜上的PX。蛋白進入,并轉化為膜的主要成分。當飲食中的Pi不足時,PXo

小體會被降解,釋放出Pi供細胞使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Pi等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的生命活動具有重要作用

B.Pi進入PXo小體與腎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可能相同

C.推測Pi供應不足時,腸吸收細胞內溶酶體的數量減少

D.PXo小體具有多層膜可能與Pi可轉化為膜磷脂有關

4.協同轉運是一種常見的跨膜運輸方式,例如葡萄糖利用儲存在Na+濃度梯度中的能量進入細胞(如

圖所示)。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圖中K+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入細胞

B.Na+出細胞的過程需要消耗ATP

C.轉運葡萄糖的載體也可轉運Na+

D.葡萄糖可以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

5.利用反滲透法可以淡化海水。反滲透法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側施加恰當強度的外界壓力,半透膜

只允許水分子通過,其他物質因不能通過而被留在原水一側的過程。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反滲透法淡化海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是順濃度梯度方向移動的

B.滲透作用發生的必備條件是有半透膜和膜兩側有濃度差

C.若撤去壓力,則淡水側的水分子會向海水側轉移

D.反滲透法所用半透膜是人工合成的不含蛋白質載體的膜

6.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質,細胞生活在液體環境中,下列關于水分進出細胞的敘述,錯誤的

是()

A.對動物細胞而言,水分子進出細胞,更多的是通過自由擴散的方式進行的

B.對動物細胞而言,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質的濃度時,細胞吸水膨脹

C.成熟植物細胞由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間的細胞質組成的結構相當于半透膜

D.成熟植物細胞達到滲透平衡時,原生質層兩側的水分子進行的是雙向運動

7.下列關于植物細胞滲透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植物細胞的滲透作用屬于被動轉運

B,細胞液與細胞溶膠之間可發生滲透作用

C.植物細胞發生滲透失水時,有水分子進入液泡中

D.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的洋蔥表皮細胞,滲透作用逐漸加強

8.把蠶豆植株放在濕潤的空氣中照光一段時間后,取蠶豆葉下表皮制作臨時裝片,先在清水中觀察,

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繼續觀察,結果如圖所示。有關此現象最合理的說法是()

表皮細胞

保衛細胞

葉綠體一

氣孔

清水中氣孔開放0.3g/mL蔗糖溶液中氣孔關閉

A.清水中保衛細胞因失水導致氣孔開放

B.蔗糖進出保衛細胞時需要消耗熊量,是主動運輸

C.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很快出現質壁分離自動復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衛細胞因失水導致氣孔關閉

9.某科研工作者用物質的量濃度為2mol。L-i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的蔗糖溶液分別處理紫色洋

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觀察細胞的質壁分離現象,得到其原生質體體積變化情況,如圖所示。下列相

A.原生質體體積A到B段,原生質體滲透失水,液泡的吸水能力逐漸減弱

B.在60s后,處于蔗糖溶液組中的細胞,其細胞液濃度增大后趨于穩定

C.在120s后,乙二醇組的細胞開始吸收乙二醇,導致其細胞液濃度增大

D.與實驗開始相比,在240s時乙二醇組中的細胞液濃度沒有發生變化

10.擬南芥液泡膜上存在Na+W逆向轉運蛋白,它可以利用液泡內外的H+電化學梯度吸收Na+。

部分物質跨液泡膜轉運過程如下圖所示,據圖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內都因H+濃度低而呈酸性

B.是否消耗能量是Na+進液泡與H+進液泡的區別之一

C.H2O通過與水通道蛋白結合以協助擴散方式進出液泡

D.CK進入液泡與H+運出液泡的運輸方式都是協助擴散

11.ABC轉運蛋白是一類廣泛存在于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其結構及將物質運出細胞外的過程如下圖

所示。ABC轉運蛋白能將抗癌藥物從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外,腫瘤細胞X中ABC轉運蛋白的表達量高

于正常細胞。下列關于ABC轉運蛋白的敘述錯誤的是()

與磷脂分子o

結合部分

磷脂雙□

分子層□

細胞質基質

2ATP2ADP+2Pi

小分子ATP結合部分

A.與磷脂分子尾部結合部分具有親脂性

B.轉運抗癌藥物時自身構象會發生改變

C,將抗癌藥物轉運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D.在腫瘤細胞X中表達量高會增強抗癌藥物療效

12.下列關于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A.胞吞和胞吐依賴于細胞膜的結構特點,不需要消耗能量

B.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協助擴散

C.主動運輸依賴于膜的功能特點,需要消耗能量

D.胞吞胞吐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最主要的運輸方式

13.甲狀腺濾泡細胞內的I-濃度是血漿中r濃度的30倍。血漿中r進入濾泡上皮細胞是由鈉碘同向轉

運體介導的,如圖所示。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據圖可知鈉鉀泵具有運輸和催化雙重功能

B.鈉碘轉運體雖能同時轉運Na+和I-,但依然具有專一性

C.Na+、K+與鈉鉀泵結合時會發生形狀改變,該變化需要能量

D.I由血漿進入甲狀腺濾泡細胞屬主動轉運,直接由ATP供能

14.研究發現,結核分歧桿菌(TB)感染肺部細胞,會導致線粒體產生大量活性氧組分(ROS),激活BAX

蛋白復合物,從而使內質網內的鈣離子通過鈣離子通道流入線粒體,進而誘導線粒體自噬,啟動肺部

細胞裂解,釋放出來的TB感染更多的宿主細胞,引起肺結核。過程如圖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

是()

A.TB和肺部細胞均有染色質

B.溶酶體與自噬體融合的過程體現了生物膜具有選擇透過性

C.蛋白水解酶是由溶酶體合成并發揮作用

D.圖中鈣離子通過協助擴散流入線粒體

15.人體腸道內寄生的一種變形蟲一痢疾內變形蟲,能通過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溶解人腸壁組

織,通過胞吞作用“吃掉”腸壁組織細胞,引發阿米巴痢疾。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痢疾內變形蟲通過胞吐分泌蛋白分解酶會使細胞膜的面積變小

B.人體細胞攝取養分的基本方式與痢疾內變形蟲“吃掉”腸壁組織細胞的方式相同

C.在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的過程中,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且消耗能量

D.胞吞胞吐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但不需要膜上蛋白質的參與

二、非選擇題

16.土壤鹽分過高對植物的傷害作用稱為鹽脅迫。SOS信號轉導途徑是在擬南芥中發現的介導鹽脅迫

下細胞介導外排Na+,是維持Na+/K+平衡的重要調節機制。鹽脅迫出現后,磷脂分子PA在細胞膜迅

速聚集并與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結合,致使SOS2接觸激活鈉氫轉運蛋白SOS1,并

使鈣結合蛋白SCaBP8磷酸化。具體調節機制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分子PA在SOS信號轉導途徑中作為起調節作用。

(2)鹽脅迫條件下,Na+通過轉運蛋白SOS1運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該過程所消耗的能量來源

是o主動運輸方式對于細胞的意義是o

(3)鹽脅迫條件下,周圍環境的Na+以方式順濃度梯度大量進入根部細胞,磷酸化的SCaBP8

減緩了對AKT1的抑制作用,導致細胞中K+濃度(填“增大”或“減小”)。從結構方面分析,

細胞膜對無機鹽離子具有選擇透過性的原因是。

(4)已知鹽脅迫會引起細胞內活性氧(ROS)的積累,從而嚴重破壞細胞結構和大分子。科研小組發現

物質M不會影響正常條件下水稻細胞中ROS的產生,但是在鹽脅迫下它卻顯著提高了ROS的含量。

為證明在擬南芥中也存在同樣的調控機制,科研小組將生理狀況相同的擬南芥幼苗均分為四組,編號

甲、乙、丙、丁;甲組和乙組每天各澆200mL清水,丙組和丁組每天各澆一定濃度的NaCl

溶液(營造鹽脅迫環境),其中乙組和丁組添加等量的物質M;培養相同時間后,檢測擬南芥幼苗

中ROS的含量。若四組擬南芥幼苗中ROS的含量關系為,則證明在擬南芥中也存在同樣的調

控機制。

17.學習以下材料,回答(1)~(4)題。

光合產物如何進入葉脈中的篩管

高等植物體內的維管束負責物質的長距離運輸,其中的韌皮部包括韌皮薄壁細胞、篩管及其伴胞等。

篩管是光合產物的運輸通道。光合產物以蔗糖的形式從葉肉細胞的細胞質移動到鄰近的小葉脈,進入

其中的篩管-伴胞復合體(SE-CC),再逐步匯入主葉脈運輸到植物體其他部位。

蔗糖進入SE-CC有甲、乙兩種方式。在甲方式中,葉肉細胞中的蔗糖通過不同細胞間的胞間連絲即

可進入SE-CC。胞間連絲是相鄰細胞間穿過細胞壁的細胞質通道。在乙方式中,蔗糖自葉肉細胞至

SE-CC的運輸(圖1)可以分為3個階段:①葉肉細胞中的蔗糖通過胞間連絲運輸到韌皮薄壁細胞;

②韌皮薄壁細胞中的蔗糖由膜上的單向載體W順濃度梯度轉運到SE-CC附近的細胞外空間(包括細

胞壁)中;③蔗糖從細胞外空間進入SE-CC中,如圖2所示。SE-CC的質膜上有“蔗糖-H+共運輸載

體”(SU載體),SU載體與H+泵相伴存在。胞內H+通過H+泵運輸到細胞外空間,在此形成較高的

H+濃度,SU載體將H+和蔗糖同向轉運進SE-CC中。采用乙方式的植物,篩管中的蔗糖濃度遠高于

葉肉細胞。

研究發現,葉片中SU載體含量受晝夜節律、蔗糖濃度等因素的影響,呈動態變化。隨著蔗糖濃度的

提高,葉片中SU載體減少,反之則增加。研究SU載體含量的動態變化及調控機制,對于了解光合

產物在植物體內的分配規律,進一步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意義。

(1)在乙方式中,蔗糖經W載體由韌皮薄壁細胞運輸到細胞外空間的方式屬于。由H+泵形成

的有助于將蔗糖從細胞外空間轉運進SE-CC中。

(2)與乙方式比,甲方式中蔗糖運輸到SE-CC的過程都是通過這一結構完成的。

(3)下列實驗結果支持某種植物存在乙運輸方式的有。

A.葉片吸收14co2后,放射性蔗糖很快出現在SE-CC附近的細胞外空間中

B.用蔗糖跨膜運輸抑制劑處理葉片,蔗糖進入SE-CC的速率降低

C,將不能通過細胞膜的熒光物質注射到葉肉細胞,SE-CC中出現熒光

D.與野生型相比,SU功能缺陷突變體的葉肉細胞中積累更多的蔗糖和淀粉

(4)除了具有為生物合成提供原料、為生命活動供能等作用之外,本文還介紹了蔗糖能調節SU載體的

含量,體現了蔗糖的功能。

參考答案:

1.A

A、TRPV6運輸Ca2+的方式為協助擴散,其運輸Ca2+的速率受細胞外Ca2+濃度和TRPV6數量的

影響,A錯誤;

B、由題意知,NCX將Na+順濃度轉入細胞內的同時將Ca2+運出細胞,細胞內外Na*濃度差減小后,

會導致Ca2+運出細胞受阻,B正確;

C、PMCA消耗ATP將Ca2+運出細胞,而NCX則是利用膜內外Na+濃度差產生化學勢能將運出細

胞,兩者運輸Ca2+的方式均屬于主動運輸,C正確;

D、細胞內Ca2+含量過高會對細胞產生毒害作用,而CB對細胞內Ca2+具有緩沖作用,D正確。

2.C

A、離子不能直接通過磷脂分子,A錯誤;

B、細胞外Ca2+濃度高于細胞內,將Ca2+運進細胞為協助擴散,轉運蛋白不一定需要與Ca?+進行特

異性的結合,B錯誤;

C、運輸Ca2+的載體蛋白磷酸化是ATP功能的表現,運輸Ca2+的載體蛋白磷酸化會導致其空間結構發

生變化,C正確;

D、血鈣濃度過低會導致Ca2+內流減少,但由于細胞膜上有將Ca2+逆濃度梯度運出細胞的轉運蛋白,

因此細胞外Ca2+濃度還是高于細胞內,D錯誤。

3.C

A、由題意可知,磷酸鹽能轉化為磷脂,磷脂可參與生物膜的形成,說明無機鹽對于維持細胞的生

命活動有重要作用,A正確;

B、據題意可知,當食物中磷酸鹽過多時,PX。蛋白分布在PX。小體膜上,可將Pi轉運進入PX。小

體,推測Pi進入PX。小體與腎小管重吸收水的方式可能相同,均為協助擴散,B正確;

C、溶酶體是細胞的消化車間,當飲食中的Pi不足時,PX。小體會被降解,故推測Pi供應不足時,

腸吸收細胞內溶酶體的數量增加,C錯誤;

D、生物膜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磷脂,PX。小體具有多層膜可能與Pi可轉化為膜磷脂有關,D正確。

4.A

A、圖中K+進入細胞內是逆濃度梯度的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和能量,屬于主動運輸,A錯誤;

B、由圖可知:Na+出細胞的過程是逆濃度梯度的運輸,需要載體蛋白和ATP,屬于主動運輸,B正

確;

C、據圖分析,細胞的載體蛋白同時與Na+和葡萄糖結合后,在膜兩側Na+濃度梯度驅動下吸收葡萄

糖,即轉運葡萄糖的載體也可轉運Na+,C正確;

D、據圖可知:葡萄糖可以通過主動運輸,逆濃度梯度進入細胞,D正確。

5.A

A、根據題干信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側施加適當強度的外界壓力,原水透過半透膜時,只允許水透

過”,因此反滲透法淡化海水的過程中,水分子是由海水側向淡水側移動,是逆濃度梯度方向移動的,

A錯誤;

B、滲透作用發生的必備條件是有半透膜和膜兩側溶液有濃度差,B正確;

C、根據題干信息“在半透膜的原水一側施加適當強度的外界壓力,原水透過半透膜時,只允許水透過”,

因此在外界壓力作用下,水分子才能夠由海水側向淡水側移動,若撤去壓力,那么淡水側的水分子會

向海水側轉移,C正確;

D、反滲透法淡化海水時,所用半透膜只允許水透過,其半透膜上不含有多種載體蛋白,D正確。

6.A

A、水分子更多的是借助細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細胞的,A錯誤;

B、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質的濃度時,動物細胞可通過滲透作用吸水,細胞體積增大而導致細胞

膨脹,B正確;

C、成熟植物細胞由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間的細胞質組成原生質層,原生質層相當于半透膜,C

正確;

D、達到滲透平衡的成熟植物細胞,水分的進出達到了平衡,原生質層兩側的水分子進行的是雙向運

動,D正確。

7.D

A、滲透作用是水分的跨膜運輸,是自由擴散,屬于被動轉運,A正確;

B、細胞液與細胞溶膠之間存在液泡膜,相當于半透膜,當兩者之間存在濃度差就可發生滲透作用,

B正確;

C、植物細胞發生滲透失水時,水分子出液泡的數量多于進入液泡的數量,C正確;

D、質壁分離復原過程中的洋蔥表皮細胞吸水,細胞液濃度降低,滲透作用逐漸減弱,D錯誤。

8.D

A、由題圖可以看出,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吸水,氣孔開放,A錯誤;

B、0.3g/mL蔗糖溶液中,細胞失水,導致氣孔關閉,但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蔗糖不能進入細

胞,B錯誤;

C、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吸水,沒有質壁分離,也不會出現質壁分離自動復原,C錯誤;

D、蔗糖溶液中,保衛細胞因失水,導致氣孔關閉,D正確。

9.B

A、A到B段,原生質體體積縮小,說明此段時間細胞失水,細胞液濃度增加,液泡吸水能力增強,

A錯誤;

B、60s后,處于蔗糖溶液中的細胞原生質體體積繼續縮小后維持相對穩定,說明細胞繼續失水至120s

后水分子流動處于相對平衡狀態,則其細胞液濃度增大后趨于穩定,B正確;

C、處于乙二醇溶液中的細胞從A點開始吸收乙二醇,C錯誤;

D、與實驗開始相比,在240s時乙二醇組中細胞原生質體體積恢復到原樣,但細胞經過240s后已經

吸收了一部分乙二醇分子,細胞液濃度增大,D錯誤。

10.D

A、圖中H+進入液泡需要消耗能量,屬于主動運輸,從低濃度到高濃度,因此推測液泡內H+濃度

高,溶酶體含大量的酸性水解酶,因此液泡與動物細胞的溶酶體內都因H+濃度高而呈酸性,A錯誤;

B、據圖可知,H+進液泡消耗ATP水解釋放的能量,因此推測液泡內H+濃度高。液泡膜上的Na+/H+

逆向轉運蛋白能將H+轉運出液泡的同時將細胞質基質中的Na+轉運到液泡內,說明Na+進入液泡的消

耗的能量是液泡膜兩側的H+電化學梯度提供的能量。因此,Na+進液泡與H+進液泡都要消耗能量,

在這一點上是相同的,B錯誤;

C、據圖可知,H2O借助水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進出液泡,但H2O不會與水通道蛋白結合,C

錯誤;

D、據圖可知,借助通道蛋白,以協助擴散的方式由細胞質基質進入液泡;由圖可知,H+進入液

泡的跨膜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則液泡內的細胞液中H+濃度大于細胞質基質中H+濃度,說明H+運出

液泡是順濃度梯度。且H+運出液泡依賴載體蛋白,因此,H+運出液泡的運輸方式是協助擴散,D

正確。

11.D

A、磷脂分子頭部親水、尾部疏水,故與磷脂分子尾部結合部分具有親脂性,A正確;

B、由圖可知,ABC轉運蛋白在轉運抗癌藥物時,自身構象會發生改變,B正確;

C、ABC轉運蛋白在轉運藥物時,會消耗ATP,因此將抗癌藥物轉運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C正

確;

D、ABC轉運蛋白能將抗癌藥物從細胞內轉運到細胞外,腫瘤細胞X中ABC轉運蛋白的表達量高于

正常細胞,故在腫瘤細胞X中,表達量高會降低抗癌藥物療效,D錯誤。

12.C

A、胞吞和胞吐不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需要消耗能量,依賴于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具有一定的流動

性,A錯誤;

B、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需要載體蛋白,需要能量,逆濃度運輸,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B

錯誤;

C、主動運輸需要載體蛋白,需要能量,逆濃度運輸,依賴于膜的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c正確;

D、主動運輸是維持正常生命活動最主要的運輸方式,D錯誤。

13.D

A、由圖可知,鈉鉀泵是一種膜蛋白,具有運輸(運輸鈉離子和鉀離子)和催化(催化ATP水解)

功能,A正確;

B、鈉碘轉運體雖能同時轉運Na+和「,但不能運輸其他物質,說明其具有專一性,B正確;

C、由圖可知,Na+、K+的運輸屬于主動運輸,主動運輸時被運輸物質需要與轉運蛋白結合,同時轉

運蛋白構象發生改變,同時消耗需要能量,C正確;

D、I由血漿進入甲狀腺濾泡細胞屬主動轉運,消耗的能量來自鈉離子的勢能,D錯誤。

14.D

A、TB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染色質,A錯誤;

B、溶酶體與自噬體融合過程體現了生物膜的流動性,B錯誤;

C、水解酶本質為蛋白質,是由核糖體合成的,C錯誤;

D、鈣離子通過鈣離子通道流入線粒體,屬于協助擴散,D正確。

15.C

A、痢疾內變形蟲通過胞吐作用分泌蛋白分解酶的過程,通過膜的物質運輸,涉會使細胞膜的面積

變大,A錯誤;

B、人體細胞攝取養分的基本方式是主動運輸,痢疾內變形蟲“吃掉”腸壁組織細胞的方式為胞吞,兩

者方式不同,B錯誤;

C、在物質跨膜運輸過程中,“胞吞”和“胞吐”過程是普遍存在的現象,該過程的進行依賴膜的流動性,

并且需要消耗能量,C正確;

D、胞吞胞吐過程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且也需要與膜上的靶蛋白結合,然后定向發生胞吞或胞吐,

顯然需要膜上蛋白質的參與,D錯誤。

16.(1)磷脂雙分子層信號分子

(2)H+濃度差形成的勢能細胞通過主動運輸來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物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

細胞有害的物質,從而保證細胞和個體生命活動的需要

(3)協助擴散(被動運輸)增大細胞膜上含有的無機鹽離子轉運蛋白種類(和數量)

不同

⑷200mL(等量)甲=乙<丙〈丁

(1)細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雙分子層,分析鹽脅迫出現后,磷脂分子PA在細胞膜迅速聚集并與

能催化底物磷酸化的蛋白激酶SOS2結合,致使SOS2接觸激活鈉氫轉運蛋白SOS1,并使鈣結合蛋

白SCaBP8磷酸化可知,磷脂分子PA在SOS信號轉導途徑中作為起調節作用。

(2)鹽脅迫條件下,Na+通過轉運蛋白SOS1運出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該過程所消耗的能量來源

是H+濃度差形成的勢能。主動運輸方式對于細胞的意義是細胞通過主動運輸來選擇吸收所需要的物

質,排出代謝廢物和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從而保證細胞和個體生命活動的需要。

(3)Na+通過順濃度梯度大量進入根部細胞因此為協助擴散,SCaBP8可以抑制AKT1對K+的運輸,

因此當磷酸化的SCa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