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方案_第1頁
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方案_第2頁
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方案_第3頁
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方案_第4頁
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方案TOC\o"1-2"\h\u8065第1章項目概述 456991.1項目背景 4295951.2項目目標 4271781.3項目范圍 48299第2章軌道交通行業現狀分析 478832.1國內外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趨勢 4131692.2軌道交通調度與管理存在的問題 5114182.3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的需求 510366第3章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總體設計 663123.1設計原則 638003.1.1統一規劃原則 6168203.1.2用戶導向原則 6277833.1.3安全可靠原則 6222123.1.4高效實時原則 6310023.1.5開放擴展原則 6192993.2系統架構 6213363.2.1系統總體架構 6325063.2.2系統技術架構 7127343.3功能模塊劃分 7143113.3.1智能調度模塊 7193903.3.2運行監控模塊 7225803.3.3設備管理模塊 7271563.3.4乘客服務模塊 784773.3.5系統管理模塊 816051第4章數據采集與處理 8173604.1數據源分析 8268944.1.1列車運行數據:包括列車速度、位置、能耗、運行狀態等實時數據。 8125454.1.2乘客信息數據:包括乘客流量、分布、出行需求等數據。 8291404.1.3設備監測數據:包括信號設備、供電設備、軌道設施等的狀態監測數據。 8261854.1.4環境監測數據:包括氣象信息、線路周邊環境等數據。 885294.1.5維修保養數據:包括車輛、線路、設備等維修保養記錄。 8121454.2數據采集技術 8281814.2.1自動列車控制系統(ATC):通過車載設備和地面設備實時采集列車運行數據。 8171714.2.2乘客信息系統(PIS):利用車站和列車上的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采集乘客信息。 8280444.2.3設備監測系統:采用有線和無線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設備狀態。 874764.2.4環境監測系統:通過安裝氣象站、視頻監控等設備,采集環境數據。 8204224.2.5維修保養管理系統:采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并整理維修保養數據。 8263774.3數據處理與分析 8584.3.1數據預處理: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去噪、歸一化等預處理操作,提高數據質量。 872744.3.2數據存儲與管理:將預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并進行合理的管理與維護。 9170234.3.3數據挖掘與分析:運用數據挖掘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挖掘數據中的有價值信息,為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提供決策依據。 926904.3.4數據可視化:將分析結果以圖表、報表等形式直觀展示,便于管理人員理解和掌握軌道交通運行情況。 9177014.3.5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在數據處理與分析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證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 922761第五章車站智能調度 980675.1車站客流分析 979895.1.1客流數據采集 9230495.1.2客流數據分析 978115.1.3客流優化策略 9189825.2車站運行監測 951785.2.1列車運行狀態監測 9262245.2.2車站設備運行監測 9225675.2.3車站環境監測 974045.3車站應急調度 10184535.3.1應急預案制定 10175705.3.2應急資源管理 10219065.3.3應急處置流程 1019693第6章列車智能控制 10282966.1列車運行控制系統 1082276.1.1系統概述 10327076.1.2系統架構 1072946.1.3關鍵技術 1022196.2列車自動駕駛技術 11239326.2.1技術概述 11127196.2.2技術架構 1184616.2.3關鍵技術 1190226.3列車能耗優化 11120946.3.1優化概述 1123596.3.2優化策略 1182696.3.3關鍵技術 1120285第7章網絡與通信系統 12318137.1網絡架構設計 12174957.1.1總體架構 12185807.1.2核心層設計 1222297.1.3匯聚層設計 12315467.1.4接入層設計 12324167.2通信協議與接口 12185617.2.1通信協議 12327277.2.2接口規范 12100757.3網絡安全與穩定性 12253207.3.1網絡安全 1225297.3.2網絡穩定性 1330794第8章綜合監控與預警 13293118.1監控系統設計 1395368.1.1系統架構 1350758.1.2監控內容 13129988.1.3監控系統功能 13226128.2預警體系構建 14228228.2.1預警指標體系 14225718.2.2預警模型 1453438.2.3預警級別與處理流程 14140608.3異常情況處理 14307168.3.1異常情況識別 14286938.3.2異常情況處理流程 15798第9章系統集成與測試 1542169.1系統集成策略 15111939.1.1集成原則 1530679.1.2集成流程 1585349.1.3集成關鍵技術 1567399.2系統測試方案 15127679.2.1測試目標 1568249.2.2測試范圍 15279579.2.3測試方法 16156829.3系統優化與調整 16273099.3.1優化目標 16275659.3.2優化策略 16263949.3.3調整方法 1627386第10章項目實施與保障 162677310.1項目實施計劃 162073910.1.1實施目標與原則 161565410.1.2實施階段劃分 172787410.1.3實施團隊組織與管理 17510410.1.4實施進度與監控 17101110.2質量保障措施 171141410.2.1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17412310.2.2質量控制策略 171406510.2.3質量評估與改進 172078710.3項目風險管理 17340810.3.1風險識別與分析 172118210.3.2風險應對策略 17149510.3.3風險監控與調整 17第1章項目概述1.1項目背景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規模不斷擴大,城市交通需求急劇增長。軌道交通作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緩解交通擁堵、提高出行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傳統的軌道交通調度與管理系統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對智能調度與管理的需求愈發迫切。為提高軌道交通運營效率、保障乘客出行安全,本項目旨在建設一套符合我國軌道交通行業需求的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1.2項目目標本項目旨在實現以下目標:(1)提高軌道交通運營效率:通過智能調度與管理,優化列車運行圖,縮短列車運行間隔,提高線路運輸能力。(2)保障乘客出行安全: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實現對線路、車輛和乘客的實時監控,保證運營安全。(3)提升運營管理水平:構建一體化調度與管理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提高運營管理水平。(4)降低運營成本:通過智能化手段,提高設備利用率,降低能耗和人工成本。1.3項目范圍本項目范圍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線路及車輛調度:涵蓋線路運行圖編制、列車運行監控、車輛維護調度等功能,實現對軌道交通線路及車輛的高效調度。(2)乘客服務與管理:包括乘客信息發布、售票與檢票、客流分析與預測等功能,提升乘客出行體驗。(3)運營支持系統:構建運營數據倉庫,實現運營數據統計與分析,為決策提供依據;同時提供應急預案、培訓與演練等支持功能,保證運營安全。第2章軌道交通行業現狀分析2.1國內外軌道交通行業發展趨勢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軌道交通行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在此背景下,國內外軌道交通行業呈現出以下發展趨勢:(1)軌道交通網絡化。國內外大城市紛紛加大對軌道交通的投入,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軌道交通網絡,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覆蓋范圍。(2)技術創新驅動。軌道交通行業不斷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提高運營效率、降低能耗、保障安全。如自動駕駛、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軌道交通領域的應用逐漸成熟。(3)綠色低碳發展。軌道交通作為一種綠色出行方式,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通過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碳排放,實現軌道交通行業的可持續發展。(4)智能化升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軌道交通行業正朝著智能化、自動化的方向發展。智能調度、智能運維、智能服務等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2.2軌道交通調度與管理存在的問題盡管我國軌道交通行業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調度與管理方面仍存在以下問題:(1)人工調度效率低。傳統的人工調度方式依賴人工經驗,難以應對復雜多變的運營環境,導致運營效率低下,容易產生安全隱患。(2)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各部門、各線路之間的信息系統相互獨立,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困難,影響了調度與管理的效率。(3)設備維護不到位。軌道交通設備種類繁多,傳統的人工巡檢方式難以做到全面、及時的設備維護,容易導致設備故障,影響正常運營。(4)應急預案不完善。面對突發事件,缺乏快速、有效的應急預案,導致應對措施不及時,增加了安全風險。2.3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的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軌道交通行業對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提出以下需求:(1)實現調度自動化。通過采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列車自動駕駛、自動調度,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人工成本。(2)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整合各部門、各線路的信息資源,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提升調度與管理水平。(3)設備智能化。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設備狀態的實時監測和預測性維護,降低設備故障率,保證運營安全。(4)完善應急預案。結合大數據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5)提升乘客服務水平。通過智能化手段,為乘客提供實時、準確的出行信息,優化出行體驗。第3章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總體設計3.1設計原則3.1.1統一規劃原則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應遵循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的原則,保證系統的高效性、兼容性和擴展性。3.1.2用戶導向原則以用戶需求為核心,充分考慮運營管理人員的操作習慣,提供友好、易用、直觀的操作界面,提高工作效率。3.1.3安全可靠原則保證系統運行安全可靠,采取多重防護措施,對關鍵數據進行加密存儲,防止數據泄露和惡意攻擊。3.1.4高效實時原則系統需具備高效的數據處理能力,實時響應各類業務需求,保證調度指令的及時傳達和執行。3.1.5開放擴展原則系統設計應采用模塊化、組件化技術,便于后期功能擴展和升級,同時支持與其他系統的高效對接。3.2系統架構3.2.1系統總體架構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采用分層架構設計,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層、服務層、應用層和展示層。(1)基礎設施層:提供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和網絡資源,為系統運行提供基礎支撐。(2)數據層:負責數據存儲、管理和維護,包括實時數據、歷史數據和元數據。(3)服務層:提供系統所需的各種服務,如數據接口、算法分析、任務調度等。(4)應用層:實現業務邏輯處理,包括智能調度、運行監控、設備管理等功能模塊。(5)展示層:為用戶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展示系統數據和分析結果。3.2.2系統技術架構系統技術架構采用微服務架構,通過容器化部署,實現業務模塊的解耦和動態擴展。3.3功能模塊劃分3.3.1智能調度模塊(1)列車運行計劃制定:根據客流、線路、設備等因素,自動最優的列車運行計劃。(2)實時調度:實時監控列車運行狀態,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列車運行計劃。(3)列車運行圖管理:對列車運行圖進行編制、修改、發布等操作。3.3.2運行監控模塊(1)列車運行狀態監控:實時監控列車位置、速度、設備狀態等信息。(2)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實時監控線路、信號、電力等關鍵設備的狀態。(3)安全監控:對運營過程中的安全隱患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3.3.3設備管理模塊(1)設備信息管理:對線路、信號、電力等設備的基本信息進行管理。(2)設備維護管理:制定設備維護計劃,跟蹤設備維護狀態。(3)設備故障管理:對設備故障進行記錄、分析和處理。3.3.4乘客服務模塊(1)客流分析:分析客流數據,為運營調度提供依據。(2)信息服務:提供實時出行信息,如列車時刻、換乘信息等。(3)乘客投訴處理:收集和處理乘客投訴,提高服務質量。3.3.5系統管理模塊(1)用戶管理:對系統用戶進行權限分配和管理。(2)日志管理:記錄系統操作日志,方便問題追蹤和審計。(3)系統設置:對系統參數進行配置和管理。第4章數據采集與處理4.1數據源分析軌道交通行業的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建設,依賴于全面而準確的數據源。數據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4.1.1列車運行數據:包括列車速度、位置、能耗、運行狀態等實時數據。4.1.2乘客信息數據:包括乘客流量、分布、出行需求等數據。4.1.3設備監測數據:包括信號設備、供電設備、軌道設施等的狀態監測數據。4.1.4環境監測數據:包括氣象信息、線路周邊環境等數據。4.1.5維修保養數據:包括車輛、線路、設備等維修保養記錄。4.2數據采集技術針對上述數據源,本方案采用以下數據采集技術:4.2.1自動列車控制系統(ATC):通過車載設備和地面設備實時采集列車運行數據。4.2.2乘客信息系統(PIS):利用車站和列車上的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采集乘客信息。4.2.3設備監測系統:采用有線和無線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測設備狀態。4.2.4環境監測系統:通過安裝氣象站、視頻監控等設備,采集環境數據。4.2.5維修保養管理系統:采用信息化手段,收集并整理維修保養數據。4.3數據處理與分析采集到的數據需要經過處理與分析,才能為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提供有效支持。數據處理與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4.3.1數據預處理:對采集到的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去噪、歸一化等預處理操作,提高數據質量。4.3.2數據存儲與管理:將預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并進行合理的管理與維護。4.3.3數據挖掘與分析:運用數據挖掘算法和機器學習技術,挖掘數據中的有價值信息,為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提供決策依據。4.3.4數據可視化:將分析結果以圖表、報表等形式直觀展示,便于管理人員理解和掌握軌道交通運行情況。4.3.5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在數據處理與分析過程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保證數據安全和用戶隱私。第五章車站智能調度5.1車站客流分析5.1.1客流數據采集通過自動售票機、驗票閘機等設備,實時收集乘客進出站數據。運用視頻監控、無線通信等技術,對乘客流動情況進行動態監測。5.1.2客流數據分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歷史客流數據進行挖掘,掌握客流變化規律。結合實時客流數據,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客流趨勢,為車站調度提供依據。5.1.3客流優化策略根據客流分析結果,合理調整列車運行圖,優化列車運行間隔。通過智能導流系統,引導乘客合理分布,緩解高峰時段客流壓力。5.2車站運行監測5.2.1列車運行狀態監測實時監控列車運行速度、位置等信息,保證列車安全運行。對列車設備進行遠程診斷,及時發覺并處理故障,保證設備正常運行。5.2.2車站設備運行監測對車站設備(如電梯、自動扶梯、照明等)進行實時監控,保證設備正常運行。通過智能巡檢系統,定期檢查車站設施,預防潛在安全隱患。5.2.3車站環境監測實時監測車站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環境參數,為乘客提供舒適的乘車環境。對異常環境參數進行預警,及時采取措施,保證車站環境安全。5.3車站應急調度5.3.1應急預案制定根據不同類型的突發事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5.3.2應急資源管理對應急物資、設備進行統一管理,保證應急資源充足、有效。建立應急隊伍,提高應急響應速度和效率。5.3.3應急處置流程當發生突發事件時,啟動應急預案,迅速組織救援。利用智能調度系統,實時調整列車運行和乘客疏導,降低事件影響。第6章列車智能控制6.1列車運行控制系統6.1.1系統概述列車運行控制系統是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主要負責對列車的運行進行實時監控與控制。系統采用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通信技術及控制策略,保證列車安全、準點、高效地運行。6.1.2系統架構列車運行控制系統主要包括車載子系統、地面子系統和通信子系統。車載子系統負責列車的運行監控、自動駕駛等功能;地面子系統實現對列車運行的調度、監控和管理;通信子系統為車載與地面子系統之間的信息傳輸提供保障。6.1.3關鍵技術(1)列車運行監控技術:采用高精度傳感器、數據融合算法等技術,實現對列車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控。(2)列車運行控制技術:通過優化控制策略,實現對列車的精確控制,保證列車安全、平穩運行。(3)故障診斷與處理技術:對列車運行過程中出現的故障進行實時診斷與處理,提高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6.2列車自動駕駛技術6.2.1技術概述列車自動駕駛技術是軌道交通行業的發展趨勢,通過采用先進的控制算法、傳感器技術和通信技術,實現列車的自動化駕駛,提高運行效率和安全性。6.2.2技術架構列車自動駕駛技術主要包括車載自動駕駛系統、地面控制系統和通信系統。車載自動駕駛系統負責列車的自動駕駛、運行監控等功能;地面控制系統實現對列車自動駕駛的調度、監控和管理;通信系統為車載與地面系統之間的信息傳輸提供保障。6.2.3關鍵技術(1)自動駕駛控制算法:研究適用于軌道交通場景的自動駕駛控制算法,提高列車的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2)傳感器技術: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傳感器,實現對列車運行環境的實時感知。(3)車地協同技術:研究車地協同控制策略,提高列車在復雜運行環境下的自動駕駛功能。6.3列車能耗優化6.3.1優化概述列車能耗優化是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的關鍵環節,通過對列車運行過程中的能耗進行實時監測和優化控制,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6.3.2優化策略(1)列車運行策略優化:根據列車運行計劃、客流分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運行策略,降低能耗。(2)牽引能耗優化:采用先進的牽引控制策略,實現列車的節能運行。(3)制動能量回收利用:研究制動能量回收技術,提高能量的回收利用率。6.3.3關鍵技術(1)能耗監測技術:研究高精度、實時的能耗監測技術,為能耗優化提供數據支持。(2)優化控制算法:采用先進的優化算法,實現對列車能耗的實時優化控制。(3)大數據分析技術: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挖掘列車運行過程中的能耗規律,為能耗優化提供決策依據。第7章網絡與通信系統7.1網絡架構設計7.1.1總體架構本方案的網絡架構設計遵循模塊化、層次化、高可用性的原則,以適應軌道交通行業智能調度與管理系統的需求。整個網絡架構分為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形成穩定、高效的數據傳輸通道。7.1.2核心層設計核心層負責處理高速數據交換,保證大量實時數據的快速傳輸。采用高帶寬、高功能的路由器和交換機設備,搭建冗余核心網絡,提高網絡的可靠性。7.1.3匯聚層設計匯聚層負責將接入層的數據進行匯聚,實現不同業務系統的數據整合。采用高功能交換機,提供足夠的帶寬和端口,滿足多業務接入需求。7.1.4接入層設計接入層為軌道交通終端設備提供接入服務,包括車站、車輛段、列車等。接入層設備具備高可靠性和易維護性,適應軌道交通行業的惡劣環境。7.2通信協議與接口7.2.1通信協議本方案采用國際標準通信協議,如TCP/IP、MPLS、ETH等,保證系統間的高效、穩定通信。同時針對軌道交通行業的特殊需求,采用實時通信協議,如TSN(時間敏感網絡)等。7.2.2接口規范制定統一的接口規范,實現不同業務系統、不同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接口規范包括數據格式、通信接口、設備接口等,以滿足軌道交通行業各類設備的接入需求。7.3網絡安全與穩定性7.3.1網絡安全(1)采用物理隔離、防火墻、入侵檢測系統(IDS)等技術,保證網絡邊界安全;(2)實施數據加密、身份認證、訪問控制等安全策略,保障數據傳輸安全;(3)建立安全審計和監控體系,實時監測網絡安全狀況,提高應急響應能力。7.3.2網絡穩定性(1)采用冗余網絡架構,提高網絡設備的可靠性;(2)配置鏈路聚合、負載均衡等技術,提高網絡帶寬利用率,降低網絡擁塞風險;(3)建立完善的網絡運維管理體系,保證網絡設備、鏈路、業務的穩定運行。第8章綜合監控與預警8.1監控系統設計8.1.1系統架構綜合監控系統采用分層分布式架構,包括數據采集層、數據傳輸層、數據處理層和數據展示層。數據采集層負責軌道交通各子系統的信號采集;數據傳輸層通過有線和無線網絡實現數據傳輸;數據處理層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存儲和分析;數據展示層則通過可視化界面展示監控數據。8.1.2監控內容監控系統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線路及設施設備監控:對軌道交通線路、車輛、信號、供電、通信、機電等設施設備進行實時監控。(2)客流監控:實時監測車站及車廂內的客流情況,為運營調度提供數據支持。(3)運行指標監控:對列車運行速度、正點率、滿載率等關鍵指標進行監控。8.1.3監控系統功能(1)數據采集與傳輸:實時采集各子系統的數據,并通過數據傳輸層傳輸至數據處理層。(2)數據處理與分析: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實現數據挖掘和趨勢預測。(3)報警與通知:當監測到異常情況時,系統自動發出報警,并通過短信、郵件等方式通知相關人員。(4)數據展示:通過可視化界面展示各監控指標,便于管理人員實時了解軌道交通運行狀況。8.2預警體系構建8.2.1預警指標體系預警體系包括以下指標:(1)設施設備故障預警:對設施設備進行故障預測,提前發覺潛在問題。(2)客流預警:預測車站及車廂的客流變化,為運營調度提供參考。(3)運行指標預警:對列車運行速度、正點率等關鍵指標進行預警。8.2.2預警模型結合軌道交通行業特點,采用以下預警模型:(1)時間序列分析模型:通過分析歷史數據,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客流和運行指標變化。(2)機器學習模型: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設施設備故障進行預測。(3)關聯規則挖掘模型:挖掘不同因素之間的關聯性,為預警提供依據。8.2.3預警級別與處理流程根據預警指標的風險程度,將預警分為四個級別:一級(特別嚴重)、二級(嚴重)、三級(較重)和四級(一般)。針對不同級別的預警,制定相應的處理流程和措施。8.3異常情況處理8.3.1異常情況識別監控系統通過實時數據分析,自動識別以下異常情況:(1)設施設備故障:如信號系統故障、供電系統故障等。(2)客流異常:如車站客流擁堵、車廂內客流過多等。(3)運行指標異常:如列車晚點、運行速度異常等。8.3.2異常情況處理流程發覺異常情況后,按照以下流程進行處理:(1)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知相關人員。(2)對異常情況進行詳細分析,找出原因。(3)制定針對性的處理措施,并迅速實施。(4)跟蹤處理結果,保證異常情況得到及時解決。(5)總結經驗教訓,優化預警體系。第9章系統集成與測試9.1系統集成策略9.1.1集成原則在系統集成過程中,遵循模塊化、標準化、開放性和可靠性的原則。保證各子系統間高效協同,降低系統間的耦合度,提高整體系統的穩定性和可維護性。9.1.2集成流程(1)明確集成目標和需求,制定詳細的集成計劃;(2)梳理各子系統功能和接口關系,制定接口規范;(3)搭建集成測試環境,保證各子系統在相同環境下運行;(4)按照集成計劃,分階段、分模塊進行集成;(5)對集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定位、分析和解決;(6)完成集成后,進行系統聯調,保證各子系統協同工作。9.1.3集成關鍵技術(1)采用面向服務的架構(SOA)設計,實現各子系統間的松耦合;(2)利用中間件技術,實現數據交換與共享;(3)采用標準化協議和數據格式,保證系統間的互操作性;(4)采用虛擬化技術,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硬件成本。9.2系統測試方案9.2.1測試目標保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