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勸學(節選)〔先秦〕荀子一、重點詞語點譯
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
青,取之于【
】藍,而【
】青于【
】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
】繩,輮【
】以為輪,其曲【
】中規。雖有槁暴【
】,不復挺者,輮使之然【
】也。故木受繩則直,金【
】就【
】礪【
】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
】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吾嘗【
】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
】之所學也;吾嘗跂【
】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
】也,而聞者彰【
】。假【
】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
】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絕【
】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跬步【
】,無以【
】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
】一躍,不能十步;駑馬【
】十駕,功在不舍。鍥【
】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
】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
】也。二、重點語句翻譯01.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02.
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03.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04.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05.
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0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07.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08.
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09.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10.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三、文言知識匯總(一)通假字01.
輮以為輪,其曲中規(“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彎曲)02.
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天賦)03.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曬干。)04.
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二)古今異義01.
博學古義:廣博地學習,廣泛地學習。例: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今義:知識、學識的淵博。02.
金古義:金屬制的刀劍。例:金就礪則利。今義:金子,黃金。03.
爪牙古義:爪子和牙齒。例:蚓無爪牙之利。今義:壞人的黨羽、幫兇。(三)詞類活用01.
名詞做狀語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每天)②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向上、向下)02.
名詞作動詞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03.
動詞的使動用法木直中繩,輮以為輪(輮,使……彎曲)04.
形容詞作名詞①其曲中規(曲,曲度,弧度)②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高,高處)③積善成德(善,善行)05.
形容詞用作動詞故木受繩則直(直:變直)06.
數詞作形容詞用心一也(一,專一)(四)一詞多義01.
于①寒于水(比)②取之于藍(從)02.
而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表遞進,并且)②則知明而行無過矣(表并列,而且)③吾嘗終日而思矣(表修飾,地)④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表轉折,但是)⑤鍥而舍之(表假設或承接)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⑦鍥而不舍(表假設,如果)⑧蟹六跪而二螯(連詞,表并列)03.
利①金就礪則利(形容詞作動詞,變鋒利)②非利足也(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快,走得快)04.
之①不如須臾之所學也(音節助詞)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代詞)05.
假①善假于物也(借助)②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假裝)③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借)06.
疾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強)②君有疾在腠理(小病)07.
絕①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停止)②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③以為妙絕(極了)④非能水也,而絕江河(橫渡)⑤楚誠能絕齊,秦愿獻商于之地六百里(斷絕關系)08.
強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強壯)②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有余)③乃自強步,日三四里(勉強)(五)文言句式01.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可譯為“……的原因”)02.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斷句,“……者,……也”表判斷)03.
善假于物也(狀語后置)04.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定語后置)05.
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狀語后置介詞結構“于水”,表示比較)06.
輮以為輪(省略句:輮(之)以(之)為輪)07.
無以至千里(固定句式,“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六)總結全文所有“而”的意義和用法。《勸學》(節選)一文中共有16個“而”,用法和意義歸類如下:一、連詞,表轉折,可翻譯成“卻”“但是”。①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③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④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⑤非能水也,而絕江河。⑥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二、連詞,表遞進,可翻譯成“而且”“并且”。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三、連詞,表因果,可翻譯成“因而”。①則知明而行無過矣②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四、連詞,表修飾,可翻譯成“地”。①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②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④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五、連詞,表假設,可翻譯成“如果”“假如”。①鍥而舍之,朽木不折。②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六、連詞,表并列,可翻譯成“和”“與”。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師說
〔唐〕韓愈一、重點詞語點譯
古之學者【
】必有師。師者,所以【
】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
】能無惑?惑【
】而不從【
】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
】吾前,其聞道也【
】固【
】先乎吾,吾從而師【
】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
】也,夫庸【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無【
】貴【
】無賤,無長【
】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
】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
】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
】圣人也亦遠矣,而恥【
】學于師。是故圣【
】益圣【
】,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
】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
】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
】焉,小學【
】而大遺,吾未見其明【
】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
】,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
】,今其智乃【
】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圣人無常師。孔子師【
】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
】,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
】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
】時,學于【
】余。余嘉【
】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
】之。二、重點語句翻譯0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02.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03.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04.
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也亦遠矣,而恥學于師。05.
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06.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07.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08.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09.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10.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11.
不拘于時,學于余。12.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三、文言知識匯總(一)通假字01.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受”通“授”,傳授,講授)02.
或師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二)古今異義01.
學者古義:求學的人今義:在學術上有所成就的人02.
從而古義:跟隨并且今義:表目的或結果,是連詞03.
眾人古義:一般人,普通人今義:大多數人04.
小學古義:小的方面今義:初級正規教育學校。(三)詞類活用01.
名詞作狀語則群聚而笑之(群,成群)02.
名詞作動詞①吾師道也(師,學習)②其下圣人也亦遠矣(下,低于)03.
名詞意動①吾從而師之(師,以……為師)②孔子師郯子(師,以……為師)04.
形容詞作名詞①小學而大遺(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②吾未見其明也(明,高明的地方)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圣明的人、愚昧的人)05.
形容詞意動而恥學于師(恥,以……為恥)(四)一詞多義01.
師①古之學者必有師(老師)②巫醫樂師百工之人(擅長某種技術的人或者是樂師)③吾師道也(學習)④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從師學習)⑤吾從而師之(以……為師)⑥則恥師焉(拜師)02.
之①擇師而教之(代詞,指代人)②郯子之徒(代詞,這)③古之學者必有師(結構助詞,表示修飾或領屬關系,譯為“的”)④句讀之不知(賓語前置標志)⑤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代詞,代指前面的“六藝經傳”,譯為它們。)⑥士大夫之族(這些人)⑦古之圣人(的)⑧師道之不復:(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義)03.
其①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人稱代詞,他)②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指示代詞,那,那些)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人稱代詞,他們)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稱代詞,他們的)⑤圣人之所以為圣……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副詞,表猜測,大概)⑥其可怪也歟(語氣副詞,表揣測)04.
惑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疑難問題)②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糊涂)05.
道①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道理)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風尚)③道相似也(道德學問)06.
乎①其皆出于此乎?(語氣助詞,表推測,吧)②生乎吾前:(介詞,表時間,在)③固先乎吾:(介詞,表比較,比)07.
于①恥學于師(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詞,表示處所、方向,從、在)③于其身也(介詞,表示對象,對,對于)④師不必賢于弟子(介詞,表示比較,比)⑤不拘于時(介詞,表示被動,受,被)08.
傳①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傳授)②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流傳)③六藝經傳皆通習之(解釋經書的文字)09.
無①孰能無惑(沒有)②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無論)(五)文言句式01.
賓語前置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02.
狀語后置①學于余。②恥學于師。③師不必賢于弟子。03.
判斷句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04.
被動句不拘于時赤壁賦
〔宋〕蘇軾一、重點詞語點譯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風徐【
】來,水波不興【
】。舉酒屬【
】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
】,凌【
】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
】虛御【
】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
】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簫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
】如縷。舞【
】幽壑之潛蛟,泣【
】孤舟之嫠婦【
】。
蘇子愀然【
】,正襟危【
】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
】,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荊州,下【
】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
】千里,旌旗蔽【
】空,釃酒【
】臨江,橫槊賦詩,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
】在哉?況吾與子漁【
】樵【
】于江渚【
】之上,侶【
】魚蝦而友【
】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
】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
】得,托遺響于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
】者如斯【
】,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
】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
】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
】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
】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
】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
客喜而笑,洗盞更【
】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
】。相與枕藉【
】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
】白。二、重點語句翻譯01.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02.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03.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04.
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05.
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06.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07.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08.
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09.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10.
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11.
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12.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三、文言知識匯總(一)通假字01.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著)02.
山川相繆(“繆”通“繚”,環繞)03.
舉酒屬客(“屬”通“囑”,勸人飲酒)(二)古今異義01.
斗牛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義:一種競技項目02.
白露古義:白茫茫的水汽今義:二十四節氣之一03.
茫然古義:浩蕩渺遠的樣子今義:不解的樣子04.
美人古義: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義:漂亮的女子(三)詞類活用01.
名詞用作狀語①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向西,向東)②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向南)02.
名詞用作動詞①下江陵(攻占)②順流而東也(向東進軍)
③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打魚砍柴)03.
動詞的使動用法①舞幽壑之潛蛟(使……起舞)②泣孤舟之嫠婦(使……哭泣)04.
形容詞用作動詞①正襟危坐(整理)②不知東方之既白(顯出白色)05.
名詞的意動用法侶魚蝦而友麋鹿(以……為侶,以……為友)(四)一詞多義01.
東①順流而東(向東進軍)②東望武昌(向東)02.
望①七月既望(農歷每月十五)②望美人兮天一方(眺望,遠看)03.
下①方其破荊州,下江陵(攻占)②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04.
如①縱一葦之所如(往)②如怨如慕(像)05.
歌①扣舷而歌之(唱)②歌曰
(歌詞)③倚歌而和之(曲調)06.
長①抱明月而長終(永遠)②而卒莫消長也(增長)(五)文言句式01.
判斷句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02.
狀語后置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②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③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④相與枕藉乎舟中03.
定語后置①凌萬頃之茫然②客有吹洞簫者04.
被動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05.
賓語前置①何為其然也?②而又何羨乎?③而今安在哉?登泰山記〔清〕姚鼐一、重點詞語點譯
泰山之陽【
】,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
】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
】泰安。是【
】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
】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為磴,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水也。余始循【
】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
】。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云。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
】既上,蒼山負【
】雪,明燭【
】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申晦【
】,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
】見云中白若樗蒱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
】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之。或曰,此東海也。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
】。僻不當【
】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
】,少圜。少雜樹,多松,生石罅【
】,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二、重點語句翻譯01.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02.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高級中學2025屆高考化學試題考前最后一卷預測卷(一)含解析
- 云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富寧縣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達標檢測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楊浦區名校2025年中考化學試題模擬試卷解析含解析
- 山東泰安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考試物理試題理試題分類匯編含解析
- 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旅游與健康職業學院《食品感官分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盆底康復治療規范與方法
- 湛江市大成中學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試題
- 康復護理頸椎病課件
- 2025海運合同樣本范文
- 2025版企業辦公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501-1000題)
- 黃岡市2025年春季九年級調研考試語文試卷
- 國開電大軟件工程形考作業3參考答案 (一)
- 育兒真經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醫藥大學
- 2025合同模板個人車位轉讓合同 范本
- 2025-2030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
- 2025《中國建設銀行房產抵押合同》
- 企業集團文件與檔案管理制度
- 2024福建漳州市九龍江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建筑行業勞動保護制度與措施
- 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云南大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