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1頁
《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2頁
《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3頁
《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4頁
《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4《答謝中書書》對比閱讀-2024-2025中考語文文

言文閱讀專項訓練(含答案)

14《謝謝中書書》對比閱讀

中考真題I文言文+文言文I文言群文I古詩詞+文言文

(2024?江蘇淮安?二模)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沂無邊,

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

時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

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

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說也。風吹雷飆,夜戒前路。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钟?,聊書所

睹。臨涂草蹙③,辭意不周。

(節選自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有刪改)

【注】①潦(Id。):路上的雨水,積水。②猥:眾,多。③草

蹙(cu):倉猝,匆忙。

1.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一處)

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1)夕日欲頹()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日逾十晨()

(4)去親為客()

3.翻譯下列各句。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誠足悲憂,不可說也。

4.【乙】文作者表達“旅客貧辛”,請你說說貧辛在何處?

5.《答謝中書書》和本文在寫景時都描寫了夕陽、曉霧和鳥兒,

其所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2023?湖南衡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

面小題。

答謝中書①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②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記③

柳宗元

自余為像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喋⑥也,則施施而行,漫

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

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節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

【注釋】①謝中書:即謝征,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書舍人。②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承襲祖父謝玄

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被貶永州所

作“永州八記”之一。④繆人(1S):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罪

人。⑤惴栗:恐懼不安。⑥除(xi):同"隙”,指空閑時間。

6.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曉霧將歇(歇:消散)

B.夕日欲頹(頹:頹廢)

C.窮回溪(窮:走到盡頭)

D.傾壺而醉(傾:倒出來)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C.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D.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覺而起,起而歸。

9.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則情感有異,請寫出兩位作

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2024?海南?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

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答謝中書書》)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

皆怪石,欹嵌①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澗懸激注;佳木異竹,

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②

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乃疏鑿蕪穢③,俾④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

(節選自元結《右溪記》)

【注】①欹(ql)嵌:石塊錯斜嵌插在溪岸的樣子。②邑(y

i):城鎮。③蕪穢(wuhui):叢生的雜草。④俾(bi):使c⑤

裨(bi):補助,增添。

10.下列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曉霧將歇(xi。)B.夕日欲頹(tu)

C.水抵兩岸(dI)D.徘徊溪上(hudi)

11.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

(1)①清流見底()②南流數十步()

流:A.流水B.傳播C.流動D.流利

(2)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②植松與桂,兼之香草()

與:A.交往B.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C.給D.和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2)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13.甲文和乙文都寫了自然山水,在表達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異同?

請簡要概括。

(2024?河南周口?模擬預測)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

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節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即墨①之東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曰勞山②。勞山

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巔,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

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雖當晴晝,云氣蓊郁,則咫尺不

可辯,頃刻變幻,則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氣高寒,又多烈風,非

神完骨強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緣崖攀蘿,崎嶇數十里,非有泉石

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齊記》曰:“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勞」是勞山之高,高于泰

岳矣。然勞山僻在海隅,名未聞于天下。嗚呼!山之見知與不見知,

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況于人乎?

(節選自藍田《勞山巨峰白云洞記》)

【注釋】①即墨:地名。②勞山:山名,現稱“嶗山二

14.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

(1)夕日欲頹詞語推斷法:含苞欲放

(2)甲于巨峰查閱詞典法:①天干的第一位;②位居第一,冠

于;③某些動物身上起保護作用的硬殼;④手指和腳趾上的角質硬殼;

⑤古人作戰時穿的用皮革或金屬制的護身服。(填序號)

(3)緣崖攀蘿課內遷移法:緣溪行。(《桃花源記》)

15.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6.甲文寫景凝練生動,請結合“高峰入云,清流見底”簡要分

析這一特點。

17.同學們擬根據兩個文段制作短視頻,請結合文段內容,將下

面拍攝腳本填寫完整。

拍攝腳本設計

文段內容景別拍攝手法畫面特點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遠景、特寫先拍攝山林間將要消散的霧,

再拍攝猿猴和鳥兒鳴叫(1)

勞山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2)—(3)

(2024?河南南陽?三模)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從武林門①而西,望保叔塔②突兀層崖中,則已心飛湖上也。午

刻入昭慶③,茶畢,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④,花光如頰,溫風如

酒,波紋如綾;才一舉頭,已不覺目酣神醉,此時欲下一語描寫不得,

大約如東阿王⑤夢中初遇洛神時也。余游西湖始此,時萬歷丁酉二月

十四日也。

(節選自袁宏道《初至西湖記》)

【注釋】①武林門:古杭州的城門。②保叔塔:又作“保俶塔”,

在西湖邊的山上。③昭慶:寺廟名,故址在寶石山麓。④娥:美女的

黛眉。⑤東阿王:三國時魏國的曹植,曾封東阿王,作《洛神賦》。

18.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1)四時俱備方法提示解釋

(1)四時俱備詞語推斷法:四時更替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語境推斷法

(3)即棹小舟入湖查閱詞典法:①船槳。②用槳劃船。(摘自

《古代漢語詞典》)(填序號)

19.把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0.甲文結尾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想一想,

其中有什么弦外之音。

21.兩篇文章在景物描寫上都各有神韻,請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分

析作者是如何寫景的。

(2024?安徽六安?三模)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極樂寺去橋可三里,路徑亦佳。馬行綠蔭中,若張蓋①。殿前剔

牙松②數株,松身鮮翠嫩黃,斑剝若大魚鱗,大可七八圍許。暇日,

曾與黃思立③諸公游此。予弟中郎④云:“此地小似錢塘蘇堤?!彼剂?/p>

亦以為然。予因嘆西湖勝景,入夢已久,何日掛進賢冠⑤,作六橋⑥

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節選自袁宗道《極樂寺紀游》)

【注】①張蓋:張開的車蓋。②剔牙松:一種針葉松。③黃思立:

人名。④中郎:袁宗道的二弟。⑤進賢冠:文中指棄官退隱。⑥六橋:

在杭州西湖蘇堤上c⑦情障:情感郁結在心頭而不能消,這里指“心

愿”。

22.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四時俱備俱:—

(2)極樂寺去橋可三里去:

(3)思立亦以為然然:

(4)予因嘆西湖勝景因:

23.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暇日曾與黃思立諸公游此。

24.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王軍游情人谷,看到山峰聳立,溪水清澈,不禁想起【甲】文的

一句話:“,看到斑駁疏落的松枝想起【乙】

文的一句話:“—

25.王軍把【甲】【乙】兩段文字拿紿語文老師看,問哪段文字

更適合參加朗誦比賽。老師建議選【甲】文,分析老師這樣選的原因。

(2024?安徽六安?模擬預測)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

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馬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

靈運少好學,博覽群書,文章之美,與顏延之為江左第一。朝廷

唯以文義①處之,不以應實②相許。司徒徐羨之等患之,出③為永嘉

太守。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

縣,動逾旬④朔⑤,所至輒為詩詠以致其意。

(選自《宋書?謝靈運傳》,有刪改)

【注釋】①文義:這里指文辭之事。②應實:這里指有實權的職

務。③出:外放,到地方任職。④旬:十天。⑤朔:一個月。

26.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曉霧將歇歇: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

(3)靈運少好學好:

(4)出為永嘉太守為:

27.請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斷兩處)

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歷諸縣

28.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2)郡有名山水,靈運素所愛好。

29.【甲】文說"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結合【乙】

文內容來看,康樂公謝靈運“能與其奇”的原因有哪些?請用自己的

話回答。

(2024?云南玉溪?一模)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答謝中書書》)

【乙】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去親為客,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曉霧

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

說也。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钟?,聊書

所睹。臨涂草蹙①,辭意不周。

(節選自《登大雷岸與妹書》,有刪改)【注釋】①草蹙(cd):

倉猝,匆忙。

30.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1)曉霧將歇歇: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

(3)去親為客去:

(4)誠足悲憂誠:

3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2)恐欲知之,聊書所睹。

32.九年級(3)班的小剛研讀【甲】文,認為文中“猿鳥亂鳴”

的“亂”字破壞了文章的美感,想把“亂”字改為“齊”字,你是否同

意?請闡述理由。

33.【甲】【乙】兩文都描寫了夕陽、曉霧和鳥兒,但所起的作用

和表達的情感不相同。請仔細思考,完成下表。

(23-24八年級上?湖北恩施?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戌下

面小題。

【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機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

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

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選自李清照《漁家傲》)

【乙】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丙】仙都觀山水奇秀,見之若圖畫,殆不可名狀也。迂折行山

峽中,兩旁壁立,溪水貫其下。遵溪而行,峻厲悍激,與雪相亂。山

木攙天,每聞谷中號聲。風輒自上下,雪橫至擊面。仆夫卻立,幾不

得前。既至山愈險雪愈猛澗流益急,溪旁有數石,拔起數百丈,不相

倚附,其最大者二。望之如玉筍,擁鼻仰視神觀聳然。欲與之俱升,

寒甚不可久留。乃還至家。

(選自《仙都觀記》,有刪改)

34.參考表格中提示的詞語含義的推斷方法,解釋加點詞。

文言詞句推斷方法解釋

(1)殆不可名狀也查閱詞典法:①疑惑;②大概,恐怕;③必,

一定;④近,接近(填序號)

(2)遵溪而行聯系語境法:上文中“迂折行山峽中”“溪水貫

其下”

(3)仆夫卻立聯想成語法:望而卻步

(4)峻厲悍激課內遷移法:泉水激石(《與朱元思書》)

35.請用給文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既至山愈險雪愈猛澗流益急

36.翻譯下列句子。

①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②欲與之俱升,寒甚不可久留。

37.請結合選文將下面表格補充完整。

選文手法情感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中,詞人巧用

①的手法,為全篇的奇情壯采定下基調?!熬湃f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詞人一反前文的彷徨憂慮,借典故抒

發自身②之情C

《答謝中書書》“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中,作者用③的手法,盡顯山川之美的多彩壯闊?!白钥禈?/p>

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中,作者以慨嘆收筆,既表達了對前賢的

敬仰與追慕,又抒發了④之情。

《仙都觀記》從“迂折行山峽中“遵溪而行”可以看出,作者采

用⑤的手法,寫出了仙都觀“山水奇秀”的特點。“仙都觀山水

奇秀,見之若圖畫”統領全文,也抒發出了⑥之情。

(2023?河南鄭州?三模)閱讀下面三個文段,完成下面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禈芬詠?,未有能與其奇者。

《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乙】

武帝既早與之游,及即位后,恩禮愈篤,書問不絕,冠蓋相望,

屢加禮聘。并不出,唯畫作兩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間,一牛著金籠頭,

有人執繩,以杖驅之。武帝笑曰:“此人無所不作,欲學曳尾之龜,

豈有可致之理?”匡家每有吉兇征討大事無不前以咨詢時人謂為山中

宰相。

《梁書?陶弘景傳》

【丙】

論日: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

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①,遺宰相書,極論天下事,他日為政,盡

行其言。諸葛孔明苴廬始見昭烈②數語,生平事業備見於是。豪杰自

知之審③,類如是乎!考其當朝,雖不能久,然“先憂后樂”之志,

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④,足任斯責,使究其所欲為,豈讓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傳》

【注釋】①制中:居喪期間。②昭烈:劉備的謚號,指劉備。③

自知之審:指了解自身,有自知之明。④器:才干,指治理國家的才

干。

38.參考表格中的示例及提示的方法。解釋下列句子中的加點詞。

文言詞句參考方法解釋

(1)曉霧將歇語境推測①

(2)書問不絕成語印證:絡繹不絕②

39.下列關于語段(一)的內容和寫法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本文是寫給謝中書的回信,通過描寫山川美景表達了作者沉

醉于山水的閑適自得之情。

B.“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美”既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

是作者愉悅的審美感受。

C.文章語言清麗含蓄,多用整句,節奏感較強;間用散句,整

齊中又有變化,呈現流暢之美。

D.結尾作者提及“康樂”,意在表現自己追慕先賢,能超越前人,

領略山水之妙的得意之感。

40.語段(一)中的作者寫山林景色的瑰麗獨具匠心。請結合文

中劃線部分的詞句簡要分析作者選取了哪些寫法來表現景物特征。

41.與儒學倡導的“積極入世”不同,道家思想主張“無為而治”,

但并不是脫離世俗,無所作為。請結合材料內容,用自己的話闡釋兩

種思想在范仲淹和陶弘景身上的具體體現。

(2023?安徽合肥?三模)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畫眉鳥①

歐陽修

百喈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注】①本詩寫于歐陽修受朝中排擠,被貶滁州期間。

42.請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

(1)五色交輝交輝:

(2)曉霧將歇歇:

(3)夕日欲頹頹:

(4)始知鎖向金籠聽始:

43.按要求回答下列各題。

(1)請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山花紅紫樹高低”這句詩意境幽美,請描述畫面并加以賞

析。

44.請結合《答謝中書書》《畫眉鳥》,簡要分析兩位作者人生志

趣的異同。

(23-24八年級上?河北滄州?期末)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

面小題。

【甲】天鏡園浴鳧堂①,高槐深竹,槌②暗千層,坐對蘭蕩③,

一泓漾之,水木明瑟④,魚鳥藻存,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

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

每歲春老,破塘⑤筍必道此。輕期⑥飛出,牙人⑦擇頂大筍一株

擲水面,呼園中人曰:“撈筍!”鼓枇⑧飛去。園丁劃小舟拾之。

(張岱《天鏡園》)

【乙】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梅溪之西,有石門山者,森壁爭

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

雜,綿綿成韻。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山谷所資,

于斯已辦。仁智所樂,豈徒語哉!

(吳均《與顧章書》)

【丙】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注釋】①浴鳧堂:天鏡園中一個堂名。②橫:樹蔭。③蘭蕩:

湖名。④明瑟:明凈新鮮。⑤破塘:紹興地名,以產筍著稱。⑥輕期:

小船。⑦牙人:商人。⑧槌:船槳。

45.解釋下列句子中加著重號的詞語。

(1)曉霧將歇歇:

(2)園丁劃小舟拾之—之:

(3)豈徒語哉豈:

46.下列對【乙】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

B.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

C.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

D.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饒竹實

47.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

(2)蟬吟鶴唳,水響猿啼,英英相雜,綿綿成韻。

48.【甲】文描寫了哪兩個場面?請用四字詞語概括。

49.【乙】文和【丙】文都運用了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如從視覺

和聽覺等表現色彩,形態、聲音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鮮明特

征。說說這樣描寫有什么作用。

(23-24八年級上?浙江紹興?期末)閱讀下面的詩文,完成下

面小題。

(甲)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

題逸樂子卷

楊維楨①

煙水風塵外,先生一草堂。干時無戰策,卻老有丹方。

蒲方抄書短,松花釀酒香。有時歌數乃,小艇在滄浪。

(丙)

壺月軒記(節選)

楊維楨

江陰李生恒,字守道。先廬毀于兵,辟地上海之漁莊,以耕釣為

業。業暇輒讀書,考典故,習法書名畫。家雖簍②,不肯茍仕進為干

沒③計。新筑草堂數楹,堂之偏別構一軒,顏曰“壺月”。余放舟黃

龍浦,達海,必道過其門。過必觴余于軒,翻校典籍,鑒辨書畫,已

則乞題其顏,而并以記請。

昔延平先生以經術德行師表百代。退而屏居閩山,簞瓢屢空,晏

如也。時稱其人品為冰壺秋月,以其所學與所履,瑩徹而無瑕也C吾

聞生之先裔由閩而臺、由臺而淞也,不敢多上以祖延平,獨取其“冰

壺秋月"以對越于軒。壺清而以冰,益瑩;月朗而以秋,益嗷。生景

行先哲清于中無愧于壺明于外無愧于月。洞祖何人,希之則是。

【注釋】①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

等,紹興諸暨人,元末明初詩人、文學家、書畫家。②宴(ju):貧

窮。③干沒:同“乾沒”,投機圖利。

50.參考提示的方法,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語句方法釋義

與其奇者課內聯系法:未復有能與其奇者。(1)

業暇輒讀書成語參考法:目不暇接。(2)

考典故查閱話典法:①老,年紀大。②考核,考試。③考察,

推究。④敲打;敲擊。(3)(填序號)

過必觴余于軒語境推測法:聯系上下文推斷。(4)

51.用給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斷句,限斷4處。

生景行先哲清于中無

愧于壺明于外無愧于月。

5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退而屏居閩山,簞瓢屢空,晏如也。

53.班級同學在理解詩歌查找資料的時候,發現頸聯還有一個版

本,你認為哪個版本的頸聯更合理?請闡釋你的觀點。

甲:蒲方抄書短,松花釀酒香。乙:蒲方抄書短,松花釀

酒日。

54.請結合甲內兩文內容,分析陶弘景、楊維楨分別贈文于謝中

書和李生恒的原因C

(2024-山西?一模)請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下面小題。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

李清照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仿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55.請給下列加點字標注正確的讀音。

(1)我報路長嗟日暮—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56.下列句中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四時俱備審時度勢B.曉霧將歇將信將疑

C.夕日欲頹隨心所欲D.自康樂以來自始至終

57.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翻譯:___,。

(2)實是欲界之仙都。

翻譯:O

58.請結合選文將下面表格補充完整。

選文所“見”所"想"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

帆舞”中,詞人巧用①的手法,為全詞的奇情壯采定下基調?!熬?/p>

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中,詞人一改前面的彷徨、

憂慮,借用典故來抒發自身②—的情懷。

《答謝中書書》“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中,作者采用③的手法,盡顯山川之美的多彩壯闊?!白?/p>

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中,作者以慨嘆收筆,既表達了其對

前賢的敬仰與追慕,又抒發了④之情。

59.(創新設問?鏈接設問)陶弘景慨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卻不知在一千多年后,徐霞客“能與其奇”。請閱讀【鏈接材料工補

全【分析】中的內容。

【鏈接材料】

始過江山①之青湖。山漸合,東支多危峰峭嶂,西伏不起。懸望

東支盡處,其南一峰特聳,摩云插天,勢欲飛動。問之,即江郎山也。

望而趨,二十里,過石門街。漸趨漸近,忽裂而為二,轉而為三;已

復半岐②其首,根直剖下;迫③之,則又上銳下斂,若斷而復連者,

移步換形,與云同幻矣!

(節選自徐霞客《游九鯉湖日記》)

[注釋]①江山:地名,江山縣。②復半岐:又分成兩座。岐:分

岔,分叉。③迫:靠近。

【分析】此山之美,數之有二。一者,山勢高聳入云,不僅有靜

景“”的雄壯,更蘊含動景“”的靈秀;一者,從“二十里”

到“迫之”,此山””的特點展露無遺。山川景色的美麗,不論

古今,都是人們所喜愛的,徐霞客對此山之美的欣賞,正是對“山川

之美,古來共談〃的印證。(均需用原文作答)

(23-24八年級上?內蒙古巴彥淖爾?期末)班級開展古詩文聯

讀活動,請你完成問題。

【甲】

春草池①

(宋)楊蟠

寂寂緣②巖畔,相期無數人。

不知康樂后,池草幾回春。

[注]①春草池:相傳當年謝靈運在永嘉西堂夢中遇見族弟謝惠連,

偶得“池塘生春草”佳句,后人稱此處為夢草堂、春草池。②緣:向

上爬,攀援。

【乙】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丙】

康樂公謝靈運出刺①溫州,每政暇即游江心寺。寺之境界②,宛

在江中,足以遠塵俗而絕置喧也。寺之側舊有謝公亭,相傳謝公來游

必憩息于此。今千有余年,而廢興者數矣。

其亭十楹③,高一丈二尺,深一丈六尺,涂以丹粉,繪以蘭蕙,

周回雜植竹木怪石,中置圖書筆硯,極為幽雅。憑欄矚目,則山林之

蒼翠,煙霞之聚散,俱在望中;侍席怡情則潮水之生落魚龍之出沒咸

集眼底。寧④不令人心曠神清,萬慮盡銷息乎?謝公稟性曠達,酷好

山水,嘗游于此也C

(選自何文淵《謝公亭記》,有刪減)

[注]①出刺:出任州府長官。②境界:場景與邊界。③楹:柱子。

④寧:難道。

60.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借鑒字詞釋義

A足以遠塵俗而絕囂喧也課內遷移法:沿溯阻絕(《三峽》)絕:

B每政暇即游江心寺成語推斷法:目不暇接無暇顧及暇:

C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語境推斷法:“曉霧將歇”的意思是早

晨的霧將要消散?!靶痹谖闹兄赶ⅰnj:

D酷好山水,嘗游于此也。查閱詞典法:①辨別滋味,品嘗;②

試,試探;③副詞,曾經。嘗:(填序號)

61.用劃出下面句子的停頓。(限劃三處)

侍席怡情則潮水之生落魚龍之出沒咸集眼底。

6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②寧不令人心曠神清,萬慮盡銷息乎?

63.閱讀甲詩完成下面對話。

小語:甲詩“寂寂緣巖畔”一句,寫出了春草池一帶環境的①

小文:是的。然而當年這里還是非常令人向往的,你看②“”

一句,可見春草池曾吸引了無數人前往觀賞。

64.借助乙文劃線句,說說甲詩“不知康樂后,池草幾回春”表

達的情感?

65.結合上述三則材料,簡要分析謝靈運是個怎樣的人?14《謝

謝中書書》對比閱讀

中考真題I文言文+文言文I文言群文I古詩詞+文言文

(2024?江蘇淮安?二模)閱讀下面文字,完成小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乙】

吾自發寒雨,全行日少,加秋潦①浩汗,山溪猥②至,渡沂無邊,

險徑游歷,棧石星飯,結荷水宿,旅客貧辛,波路壯闊,始以今日食

時僅及大雷。涂登千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去親為客,

如何如何!夕景欲沉,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

舟子再泣。誠足悲憂,不可說也。風吹雷飆,夜戒前路。

寒暑難適,汝專自慎,夙夜戒護,勿我為念??钟?,聊書所

睹。臨涂草蹙③,辭意不周。

(節選自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有刪改)

【注】①潦(lao):路上的雨水,積水。②猥:眾,多。③草

蹙(c。):倉猝,匆忙。

1.用給文中劃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一處)

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

2.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1)夕日欲頹()

(2)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3)日逾十晨()

(4)去親為客()

3.翻譯下列各句。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2)誠足悲憂,不可說也。

4.【乙】文作者表達“旅客貧辛”,請你說說貧辛在何處?

5.《答謝中書書》和本文在寫景時都描寫了夕陽、曉霧和鳥兒,

其所表達的情感是否相同?請結合文章內容簡要分析。

【答案】1.始以今日食時/僅及大雷2.墜

落奇麗的景色超過離開3.(1)清晨的薄霧將要

消散,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著。(2)(游子的心)實在非常悲愴憂愁,

非言語所能表達。4.冒雨出發,整個行程中少有晴天;路程不

但遙遠而且危險;食宿艱難;天氣寒冷。5.不相同?!洞鹬x中書

書》借寫晨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夕陽快要落山,為畫

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出蓬勃的生命氣息,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

悅之情。本文通過“夕景”曉霧”“孤鶴”游鴻”等意象,渲染了一幅

蕭索的畫面,烘托出作者憂傷苦悶的心情和對妹妹的關愛。

【解析】L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木句大意為:直到今日早飯時,才到達大雷岸。

“食時"表時間,譯為早飯時,作時間狀語;“及”作謂語動詞,

譯為”到”;“僅”作為副詞,譯為“才”,修飾謂語動詞;

根據題目要求,限一處,應在“僅”前斷開。

2.本題考查文言文實詞翻譯。

(1)句意: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頹:落下;

(2)句意: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奇:奇

麗的景色;

(3)句意:日子超過十天。逾:超過;

(4)句意:離開親人成為行客。去:離開。

3.本題考查句子翻譯。注意:

歇:消散;亂:此起彼伏;誠:的確,實在;悲憂:悲愴憂愁。

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旅客貧辛”意思是旅途行客貧苦艱辛,根據原文“吾自發寒雨,

全行日少,加秋潦浩汗,山溪猥至,渡沂無邊,險徑游歷”可知作者

冒雨出發,整個行程中少有晴天,路程不但遙遠而且危險;“涂登千

里,日逾十晨,嚴霜慘節,悲風斷肌"可知食宿艱難,天氣寒冷。

5.本題考查情感內容理解。

《答謝中中書》中主要描繪的是山川之美,因此,在寫景時描繪

的晨霧將要消散、猿鳥此起彼伏地鳴叫、夕陽快要落山的景象,為畫

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出蓬勃的生命氣息,以此來表達自己對山水美

景的喜愛,表現自己也有發現美的眼睛,與謝靈運自比。而乙文描繪

的“夕景欲沉,曉霧將合,孤鶴寒嘯,游鴻遠吟,樵蘇一嘆,舟子再

泣”的景象,是為了表達“誠足悲憂,不可說也”的感受,營造了一

種蕭索的意境,從而表達作者內心的作者憂傷苦悶的心情和對妹妹的

關愛。

【點睛】譯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

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

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

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優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

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

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乙】自從我冒寒雨出發以來,整個行程中很少見到太陽,加之

秋日雨大水漲,山間溪水一下子流入長江,在無邊廣闊的水面上渡過

或逆流,在險絕的路上游歷。夜間在山路上進餐,連起荷葉屏障在水

邊過夜。旅途行客貧苦艱辛,水路壯闊漫長,直到今日晚飯時,才到

達大雷岸。跋涉千里路程,日子超過十天,寒霜刺骨,悲涼的秋風割

人肌膚。離開親人戌為行客,心情是何等的凄愴。夕陽就要西沉,晨

霧即將彌漫之際,孤鶴在寒風中悲鳴,飛鴻在遠處哀吟,樵夫一聲嘆

息,船夫又一次哭泣。游子的心實在非常悲愴憂愁,非言語所能表達。

狂風呼嘯、奔雷陣陣,夜間必須提防前路。

冷暖變換難以適應,你務必自己當心c早晚當心保重,不要為我

掛念??峙履阆胫牢衣弥械那闆r,故且寫下所見所感。途中倉促

草就,措辭達意恐或不周。

(2023?湖南衡陽?中考真題)閱讀下面兩個文言語段,完成下

面小題。

答謝中書①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②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始得西山宴游記③

柳宗元

自余為謬人④,居是州,恒惴⑤栗。其隙⑥也,則施施而行,漫

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

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水有異態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

西山之怪特。

(節選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

【注釋】①謝中書:即謝征,南朝梁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書舍人。②康樂:指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他承襲祖父謝玄

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③《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被貶永州所

作“永州八記”之一。④繆人(lu):同“戮人”,受過刑辱的人,

罪人。⑤惴栗:恐懼不安。⑥除(xi):司“隙”,指空閑時間。

6.下面對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曉霧將歇(歇:消散)

B.夕日欲頹(頹:頹廢)

C.窮回溪(窮:走到盡頭)

D.傾壺而醉(傾:倒出來)

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B.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C.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D.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8.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覺而起,起而歸。

9.文人雅士寄情山水,境遇不同,則情感有異,請寫出兩位作

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情感。

【答案】6.B7.C8.(1)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

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2)睡醒了就起來,起來了就回家。9.《答謝中書書》一

文,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清高思想。《始得西山宴游記》表現了作

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

【解析】6.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解釋詞語要注意

理解文言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

等現象。

B.有誤,句意為: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頹,墜落;

故選B。

7.考查文言文斷句。根據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

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

這句話的意思是: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

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僻遠的地方不曾到

過?!吧细呱健比肷盍帧薄案F回溪”寫的是作者與同伴每天的行為,它們

的后面都應該停頓;“幽泉怪石”“無遠不到”是說任何一個偏遠的地

方都去過,二者之間應該停頓。所以,正確的停頓應為:日與其徒上

高山/入深林/窮回溪/幽泉怪石/無遠不到;

故選C。

8.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注意重點詞語的含義及句

式理解,并按現代漢語的規范,將翻譯過來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

達到詞達意順即可C

(1)句重點話語:康樂,指南朝著名山水詩人謝靈運,他繼承

他祖父的爵位,被封為康樂公;復,又;與,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

之意;奇,指山水之奇異。

(2)句重點詞語:覺,睡醒;起,起來;歸,回家。

9.考查內容理解和情感主旨。

甲文《答謝中書書》是南朝文學家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

書信。文章以感慨發端,言有高雅情懷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將

內心的感受與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樂事,反映了作者娛情山水的思

想。作者正是將謝中書當作能夠談山論水的朋友,同時也期望與古往

今來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乙文寫始游西山時的心情及對西山景色總的評價:怪特。作者自

稱為“修人”,即有罪之人。用“恒惴像”(常常驚恐不安)三字概括

自己被貶后的心情c這三個字既是作者當時心境的真實寫照,又同下

文游西山時陶醉一于自然美的欣喜形成鮮明的對比。這個開頭,包含

了許許多多長久積壓在內心的悲憤心情,當然其中就有一種無聲的抗

議。自己是這樣一種罪人的特殊身份,柳氏自被貶永州,時時感到屈

辱、壓抑,政治上失敗,才華得不到施展,平生的抱負無法實現,于

郁悶痛苦之中,處在這樣一種特殊的處境里,懷有這樣的心情,因此

當他游山玩水的時侯,那種感受自然同那些風流閑雅的士大夫很不相

同。他是要在游覽中,排解內心的憂憤,在游覽中忘卻現實處境,想

在精神上尋找某種寄托。本文敘事寫景,都飽含著作者的感彩,表現

了作者寂寞惆悵、孤標傲世的情懷。例如,寫“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正是他孤寂性格的表現;寫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寫照。

【點睛】參考譯文: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談賞的。巍峨的山

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

猿、鳥的叫聲此起彼伏;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

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

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我自從成為有罪的人,住在這個州里,就常常恐懼不安。如有空

閑時間,就慢慢地行走,無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

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奇異的山石,沒有一處

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過。到了目的地就分開草坐下,倒盡壺中酒,一醉

方休。醉了就互相沈著睡覺,睡覺了就做夢。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

夢里也就有(在這種境界中獲得的)相同的樂趣。睡醒了就起來,起

來了就回家。我以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有奇特形狀的,我都游過了;可

是我還未曾知道西山的奇異特別。

(2024?海南?二模)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

題。

【甲】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

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

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選自《答謝中書書》)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

皆怪石,欹嵌①盤曲,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洞懸激注;佳木異竹,

垂陰相蔭。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②

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

乃疏鑿蕪穢③,俾④為亭宇;植松與桂,兼之香草,以裨⑤形勝。

(節選自元結《右溪記》)

【注】①欹(ql)嵌:石塊錯斜嵌插在溪岸的樣子。②邑(y

i):城鎮。③蕪穢(wuhui):叢生的雜草。④俾(bi):使c⑤

裨(bi):補助,增添。

10.下列加點字注音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曉霧將歇(xi6)B.夕日欲頹(tu)

C.水抵兩岸(di)D.徘徊溪上(hu6i)

11.給下列加點詞語選擇正確的義項。

(1)①清流見底()②南流數十步()

流:A.流水B.傳播C.流動D.流利

(2)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②植松與桂,兼之香草()

與:A.交往B.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C.給D.和

1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2)佳木異竹,垂陰相蔭。

13.甲文和乙文都寫了自然山水,在表達思想感情上有什么異同?

請簡要概括。

【答案】10.B11.ACBD12.(1)

兩岸的石壁五彩斑斕,交相輝映。

(2)美好的樹木與奇異的山竹,投下的陰影互相遮映。13.相

同點:都通過對秀麗風景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

情。

不同點:甲文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及與古今知音共賞

美景的閑適自得之情;乙文借小溪水清、石怪、境幽,值得賞愛卻無

人賞爰,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惆悵之情。

【解析】10.本題考查字音。

B.夕日欲頹(tU)---tuio故選B。

11.本題考查字義。

(1)①句意: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流,流水。故選A。

②句意:向南流了數十步。流,流動。故選C。

(2)①句意: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與,

參與,這里有欣賞領略之意。故選B。

②句意:又種植了松樹、桂樹,還鋪植保護坡岸的香茅。與,和。

故選D。

12.本題考查譯句。注意關鍵詞:

(1)交輝,交相輝映。

(2)佳木,好的樹木。異,奇異。相,互相。蔭,遮蔽。

13.本題考查情感分析。

相同之處:甲文描寫美景,抒發自己的感慨“欲界之仙都”,作

者認為自然美景就是人間天堂,這是作者對自然風景的高度評價,表

現了他對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乙文描寫美景,加以評論“此溪若在

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

林亭”。同樣表達自己對美景的贊賞愉悅之情。

異:甲文通過“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表達出作者

與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期待與謝公比肩之意,惋惜世人對秀美

山水的無動于衷。而乙文中作者通過“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引發

自己“徘徊溪上,為之悵然“,從而寄托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

抑郁不平之情。

【點睛】參考譯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贊嘆的。

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

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

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

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

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乙)在道州城西邊一百多步的地方,格一條小溪。它向南流幾

十步遠,并入營溪。溪水兩岸,全都是怪石,它們傾斜嵌疊,回旋盤

曲,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清澈的溪流沖擊到巖石,便激起騰空的浪花

和股股澗流。岸邊還有美麗的樹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蔭影相互遮蔽。

這條溪水如果在空曠的山野,那是很適合隱士游覽的;如果在人

煙聚集的地方,也可成為城市居民游覽的勝地,和愛清靜者休憩的園

林。可是自從道州城成為州的治所以來,卻至今沒有人們來欣賞它和

喜愛它;我在溪水旁徘徊,為此悵然惋惜!于是進行疏導開通,清除

掉雜亂的草木,建造了亭閣,又種植了松樹、桂樹,還鋪植保護坡岸

的香茅,來增益它優美的景致。

(2024?河南周口?模擬預測)閱讀下面兩個文段,完成下面小

題。

【甲】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

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

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節選自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乙】即墨①之東南,百里皆山焉。山之大者,日勞山②。勞山

之群峰,其最高者,曰巨峰。巨峰之巔,有洞焉,曰白云。洞深而明,

旁有水泉,可引以漱濯,甲于巨峰。雖當晴晝,云氣蓊郁,則咫尺不

可辯,頃刻變幻,則又漠然不知所之矣。然地氣高寒,又多烈風,非

神完骨強者,不敢久居。其登也,緣崖攀蘿,崎嶇數十里,非有泉石

之癖者,亦不能至也。

《齊記》曰:“泰山雖云高,不如東海勞?!笔莿谏街?,高于泰

岳矣。然勞山僻在海隅,名未聞于天下。嗚呼!山之見知與不見知,

而亦有幸不幸存焉,山川且然,而況于人乎?

(節選自藍田《勞山巨峰白云洞記》)

【注釋】①即墨:地名。②勞山:山名,現稱“嶗山”。

14.根據語境,參考方法提示,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文言語句方法提示解釋

(1)夕日欲頹詞語推斷法:含苞欲放

(2)甲于巨峰查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