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DB510121∕T 007-2016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_第1頁
(高清版)DB510121∕T 007-2016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_第2頁
(高清版)DB510121∕T 007-2016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_第3頁
(高清版)DB510121∕T 007-2016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_第4頁
(高清版)DB510121∕T 007-2016 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510121DB510121/T007—2016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2016-04-20發布2016-05-01實施I前言 1范圍 1 13術語和定義 14產地環境條件 25栽培管理技術 26采收及采后加工 47干明參質量要求 58試驗方法 69檢驗規則 610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 7附錄A(資料性附錄)主要病蟲害及推薦農藥 8DB510121/T007—2016本標準按GB/T1.1—2009給出的規則編寫。本標準代替DB510121/T007-2010《金堂明參》、DB510121/T008-2010《金堂明參生產技術規范》,與DB510121/T007-2010、DB510121/T008-2010相比,主要技術變化如下:——將術語“金堂明參”的定義內容增加了地域限制(見3.1,DB510121/T007-2010第3.1條);——在“采后加工”中增加了“刮”環節和對加工用水的要求(見6.3,DB510121/T008-2010第6.3條);——增加了資料性附錄A“主要病蟲害及推薦農藥”(見附錄A)。本標準由金堂縣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局提出。本標準起草單位: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本標準主要起草人:李娟、唐旻子、蔣麗瓊、李紅衛、曹述熙。本標準所代替標準歷次發布情況為:——DB510121/T007-2010;——DB510121/T008-2010。DB510121/T007—20161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堂明參種植技術規范本標準規定了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金堂明參的術語和定義、產地環境條件、栽培管理技術、采收及采后處理、干明參質量、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本標準適用于3.1規定的金堂明參的種植生產。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標準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標準。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標準。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GB5009.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水分的測定GB5009.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灰分的測定GB5009.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蛋白質的測定GB/T5009.9食品中淀粉的測定GB/T5009.10植物類食品中粗纖維的測定GB5009.11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總砷及無機砷的測定GB5009.12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鉛的測定GB/T5009.13食品中銅的測定GB5009.15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鎘的測定GB5009.17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中總汞及有機汞的測定GB/T5009.19食品中有機氯農藥多組分殘留量的測定GB/T5009.34食品中亞硫酸鹽的測定GB/T5009.124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金堂明參四川省金堂縣淮口鎮、白果鎮、五鳳鎮、福興鎮、趙家鎮、金龍鎮、高板鎮、平橋鄉、竹篙鎮、隆盛鎮、轉龍鎮、廣興鎮、土橋鎮、又新鎮、云合鎮等1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內,按規定的栽培技術和加2DB510121/T007—2016工技術生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傘形科川明參屬植物川明參ChuanminshenviolaceumShehetShan的干4產地環境條件4.1產區產于成都市金堂縣境內龍泉山脈的云頂山地段。4.2氣候條件年日平均氣溫16.6℃,≥10℃有效積溫5000℃/日以上,年日照時數1268.7h,空氣濕度年均為65%,年均總降雨量926.4mm,無霜期283天的區域種植。4.3土壤條件海拔600m~936m的丘陵山地,耕作層30cm以上,土壤含水量70%,pH值7.8~8.1,土質疏松、排水良好、富鉀(速效鉀為130mg/kg~230mg/kg)的棕紫泥沙土。4.4生態環境種植區域周圍植被為常綠喬木或灌木,生態條件良好,環境無污染。5栽培管理技術5.1選地、輪作5.1.1選地宜選擇陰山或半陽地,肥沃、排水良好的棕紫泥沙土為宜。栽培地至少間隔2年輪作一次,忌連作。5.2種子采收和貯存5.2.1選留良種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發苔多的單株留種。5.2.2種子采收5月下旬至6月上旬,種子成熟時,選擇棕褐色飽滿的種子。分期分批采收,成熟一批采收一批。5.2.3種子貯存將種子放在低溫、干燥、陰涼、通氣的環境中貯存,以防霉爛、蟲蛀。5.3育苗5.3.1播種時間3DB510121/T007—20168月下旬。育苗地每667m2勻施1000kg~1500kg腐每667m2用種量8kg~10kg。將覆蓋物。苗齊后人工除去雜草。應做到有草必除,除早除小,保持苗床清潔。第一次追肥在幼苗長出兩片真葉時,第二次追肥在12月下旬,第三次追肥在次年2月下旬,每次每幼苗長出時,即需勻苗。苗間距以1cm為宜,以后根據出苗和生長情況,進行多次勻苗,以保證幼苗生長健壯,培育優質壯苗。對不留種的植株都要求在立春前后(當花苔長到17cm高時)割掉花苔。次年6月上旬,幼苗地上部分枯萎時,用溝中細土蓋根基部約3cm厚或加蓋一層作物秸稈遮陰,一直到大田排栽起苗。次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4DB510121/T007—2016每667m2施腐熟農家肥2500kg~3000kg、復合肥2然后深翻土壤打細整平,作寬1.3m~1.4m,高20cm的廂,廂溝深20cm,廂面壘成瓦背形。平地隔兩廂開陰天將帶芽頭的種根挖起,按直徑>0.5cm,0.3cm~0.5cm,<0.3cm的標準分級打捆,放置于陰涼濕潤處,上面撒少量泥沙保濕,嚴禁堆漚、潑水,以免種苗損傷或霉爛。運輸途中要避免風吹、日曬、重壓、發熱和機械損傷,保持芽苞新鮮。分級單株栽植,將幼苗按株距5cm~7cm排于溝內,每667m2栽植60000株左右,芽頭向上,同一朝向,根系須舒展平直,填土壓實,再在芽頭上覆蓋松土3cm~4cm。栽種后,在廂面上覆蓋5cm~8cm厚的稈,出苗時揭去覆蓋物。出苗后及時人工除草。第一次在11月~12月苗高7cm~10cm時,第二次在次年2月上旬,以后視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除去,保持土壤疏松。二次追肥在次年立春前后,糞水濃度可適量加大,每667m2加施復合肥25kg~30kg。除留作收種的植株外,其余的在生長期間當花苔剛抽出到次年立春前及時將花苔割去。5.5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措施參見附錄A。6采收及采后加工6.1采收時間第三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6.2采收方法先將地上部分的葉苔割去,將根部挖出,去掉泥沙,齊芽苞剪去葉柄,即成鮮明參。6.3采后加工a)洗:將鮮明參除去雜質,洗凈備用;b)刮:將洗凈鮮明參刮去老皮;DB510121/T007—20165c)煮:將刮皮后的鮮明參放入80℃~90℃的熱水中煮至變軟無白心時撈起;d)漂:煮好的明參應迅速放入清水中浸漂5min~10min;e)干燥:將漂洗好的明參在不高于60℃的條件下烘干或自然晾干,當水分≤11.0%時即可。不應用硫磺熏蒸。應符合表1的規定。表1感官要求色澤表面呈黃白色或淡棕色,斷面呈淡黃色。組織形態呈長圓柱形,蘆頭處較小,有細密環紋,中部較粗,有稀疏橫向棕色或淡棕色皮孔及皺折紋理,斷面具2~3條斷續同心環紋,具菊花狀放射紋理,體堅實硬脆,易折斷。氣味氣微,味微甜。應符合表2的規定。表2理化指標水分/(%)≤總灰分/(%)≤淀粉/(%)≥粗纖維/(%)≥粗蛋白質/(%)≥氨基酸/(%)≥應符合表3的規定。表3衛生指標鉛(以Pb計)/(mg/kg)≤鎘(以Cd計)/(mg/kg)≤總砷(以As計)/(mg/kg)≤汞(以Hg計)/(mg/kg)≤銅(以Cu計)/(mg/kg)≤六六六(BHC)/(mg/kg)≤滴滴涕(DDT)/(mg/kg)≤6DB510121/T007—2016表3(續)二氧化硫殘留量(以SO?計)/(g/kg)≤7.4質量等級質量等級應符合表4的規定。等級單枝長度(cm)直徑(cm)一級二級三級采用目測、鼻嗅和口嘗的方式進行測定。8.2理化指標8.2.1水分:按GB5009.3規定的方法測定。8.2.2總灰分:按GB5009.4規定的方法測定。8.2.3淀粉:按GB/T5009.9規定的方法測定。8.2.4粗纖維:按GB/T5009.10規定的方法測定。8.2.5粗蛋白質:按GB5009.5規定的方法測定。8.2.6氨基酸:按GB/T5009.124規定的方法測定。8.3衛生指標8.3.1鉛:按GB5009.12規定的方法測定。8.3.2鎘:按GB5009.15規定的方法測定。8.3.3總砷:按GB5009.11規定的方法測定。8.3.4汞:按GB5009.17規定的方法測定。8.3.5銅:按GB/T5009.13規定的方法測定。8.3.6六六六、滴滴涕:按GB/T5009.19規定的方法測定。8.3.7二氧化硫殘留量:按GB/T5009.34規定的方法測定。8.4質量等級9檢驗規則DB510121/T007—201679.1.1組批與抽樣:產品以一次交貨量為一批,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中藥材和飲片取樣法的規定進行抽樣。9.2.1產品有下列情況時,應進行型式檢驗:b)自然環境、氣候條件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c)生產技術、生產資料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e)國家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提出要求時。9.2.2組批與抽樣:產品以在相同或相近自然環境區域內,同一生產周期中生產的為一批,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中藥材和飲片取樣法的規定進行抽樣。9.2.3檢驗項目為本標準第7章規定的全部項目。所檢項目全部合格,判定該批產品合格。檢驗中若出現不合格項目,允許在同批產品中加倍抽樣對不合格項進行復驗。若復驗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合格;若復驗仍不合格,則判定該批產品不合格。衛生指標不允許復驗。10.1.1預包裝標志應符合GB7718的規定。10.1.2運輸包裝上的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定。包裝材料應符合國家相關衛生標準的規定,封口應嚴密、無破損。產品運輸時應注意防潮、防雨,運輸工具應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有異味的物品混運。產品應貯存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場所,貯存期間應定期檢查和養護,注意防鼠害、防蟲蛀、防霉變,嚴禁與有毒有害或有異味的物質混貯。8DB510121/T007—2016(資料性附錄)金堂明參主要病蟲害及推薦農藥見表A.1病蟲害名稱防治時期或指標推薦農藥及使用量使用方法安全間隔期(天)根腐病發病初期45%晶體石硫合劑100-150倍液灌根5200億孢子/g枯草芽孢桿菌粉劑300倍液3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根銹病根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