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大單元縱橫
<>時空坐標
卜隋朝時期.卜唐朝時期X
隋朝隋朝開始開鑿隋朝滅亡
建立統一大運河唐朝建立"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滅亡
[II1K-xK,-H|
581年589年605年618年627年649年713年741年907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J___________
7世紀初646年8世紀中期
伊斯蘭日本大化阿拉伯帝國成為地跨
教產生改新開始亞、歐、非三洲的大帝國
階段特征
政治確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得到完善;統一多民族國家進
一步發展;唐末五代,中國再次陷入割據勢力膨脹、社會動蕩不安的局面
經濟封建經濟繁榮,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的局面;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后,經濟
重心開始南移
思想文化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出現了多彩的文學藝術
民族關系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民族交融加強
對外交往開放、兼容并包是這一時期對外交流的主要特征;唐朝在科技(發明火藥;唐末,火藥
運用到軍事領域)、文學(唐詩)等領域全面繁榮,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考情回放
時間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題序1722、11、12213(2)
題型問答題選擇題選擇題、填空題選擇題非選擇題
分值72424
知識點唐太宗統治時期的局面、
唐太宗推行的措施及啟示《步輦圖》
及作者科舉制;隋朝統一
的時間;玄奘西行隋唐時期的
階段特征唐代;唐朝的
時代風貌
考查熱度★★★★★
趨勢分析本單元是陜西中考的高頻考點,主要考查隋唐時期的政治制度、民族關系和
中外交往,命題素材多以文字材料為主,也涉及圖片、坐標軸等,題型以選擇題為
主。
2025年重點關注大運河、科舉制、“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唐朝經濟繁
榮、唐朝中外交流等知識點。
同真題精粹
1.(2023?陜西)閱讀中國古代時間軸,關于②階段特征表述正確的是
先秦
三國兩晉遼宋夏明清
時
期
①南北朝時期②金元時期時期
公元前221年220年581年907年1368年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2.(2022?陜西)它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同
時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它是(
A.分封制B.郡縣制C.科舉制D.行省制
3.(2024?陜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A圖B
⑴材料一圖A人物認為世間的事物都有其對立面,他的學說集中在
一書中,這部書成為道家的經典;儒家是戰國時期有很大影響的一個學派,圖B人
物是主要代表,其在政治上主張實行“";公元前年,西漢
建立。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漢武帝把儒家思想立為正統思想,從此儒學居于主導
地位,為歷代王朝所推崇,影響深遠;與我國春秋戰國同時代的古希臘哲學家—
(人物)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這對認識人的內心世界有重要意義。
材料二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清朝康熙年間編撰的《全唐
詩》,共收錄詩歌48900首,詩人2300多位。唐代詩歌之所以興盛,與當時的
社會環境分不開。一方面,唐代經濟發達,社會風氣開放,處于古代社會的鼎盛時
期,這為詩歌的創作提供了寬松的社會環境;另一方面,科舉制度的推行也促進了
文人的創作。
——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節選自唐?李白《行路難》(其一)
⑵依據材料二歸納唐代詩歌興盛的原因。《行路難》以浪漫的筆法抒寫了作者
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結合所學指出詩作所呈現的時代風貌。
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包括儒家思想在內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解決
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綜上所述并結合所學,舉例說明中國優秀傳
統文化中有哪些思想主張能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問題。
回歸教材
〔知識點11隋朝的統一科舉取士制度大運河的開通趙州橋的建造
隋朝滅亡
通過了解隋朝的興亡,知道隋朝速亡的原因;了解科舉制度創建、大
[課標視閨
運河開通等史事。
、隋朝的統一[七下P2~3]
概況(1)建立:581年,_________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__,楊堅就是隋文
帝
(2)統一:__________年,隋文帝滅掉__________,統一全國
意義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
措施發展經濟,編訂戶籍,統一南北幣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強中央集權,提高行政效率
影響促進了社會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使人口數量和墾田面積大幅度增長,隋朝成為疆
域遼闊、國力強盛的王朝
二、科舉取士制度[七下P3]
目的加強中央集權,打破貴族對選官權的壟斷,擴大統治基礎,鞏固統治
概況(1)隋文帝時,初步建立起通過選拔人才的制度
(2)隋煬帝時,的創立,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
特點分科考試;注重考察人才的學識,擇優錄取,相對公平和公正
影響(1)政治: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
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
(2)教育: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3)對后世: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
三、大運河的開通趙州橋的建造[七下P3~5]
大運河時間__________年開始(隋煬帝統治時期)
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概況以__________為中心,北抵_________(今北京),南至__________(今杭州),
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2700多千米
地位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
影響(1)積極: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
(2)消極:開鑿大運河加重了人民的賦稅和勞役負擔,給百姓帶來了苦難,從而
激化了階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滅亡
趙州橋由隋朝工匠_________設計并主持建造,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石拱橋之一
四、隋朝滅亡[七下P4]
概況618年,隋煬帝在被叛軍殺死,隋朝滅亡
原因(1)根本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他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縱情享樂,奢侈無度);他在位期
間,營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屢次發動戰爭,致使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隋煬帝的殘暴統治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Q史實聯系
科舉制的發展歷程
分科進士科的創立,標志增加科舉考創立殿試、詩賦成為主增加科舉取士名八股科舉制
考試著科舉制正式確立試人數、科目武舉制度要考試內容額,提高進士地位取士被廢除
隋文帝隋煬帝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宋朝明朝1905年
1V■/k_______________________J1V■/
隋朝:創立唐朝:完善宋朝:發展,以積明清:僵化,直至被廢
極影響為主除,以消極影響為主
〔知識點21唐朝建立唐太宗和“貞觀之治”女皇帝武則天唐玄宗和
“開元盛世”唐朝興盛的原因
[課新視角)通過了解“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知道唐朝興盛的原因。
一、唐朝建立:618年,(廟號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
都。[七下P6]
二、唐太宗和“貞觀之治”[七下P6~8]
唐太626年,__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就是唐太宗。他在位20多
一
不年,開創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一一“貞觀之治”
“貞時間貞觀年間(627—649年)統治思想儒家的民本思想
觀原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歷史教訓1,勤于政事,虛心納諫,從善如流,廣納賢才,知
之人善任
治”措施政治(1)進一步完善_________,明確中央機構的職權及決策程序
(2)制定法律,減省刑罰
(3)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_________逐漸成為最重要的
科目
(4)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
經濟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民族(1)實行_________的民族政策
關系(2)發兵反擊,擊敗東突厥(唐高宗聯合_________滅西突厥),加強了
對西域的統治
表現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進一步發展,國力增強,文教昌盛,歷
史上稱之為“_________”
三、女皇帝武則天[七下P8~9]
地位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統治
措施(1)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
(2)大力發展科舉制度,創立,擴大了統治基礎
(3)繼續推行減輕人民負擔的政策和措施,重視發展生產
影響社會經濟持續發展,人口持續增長,邊疆得到鞏固和開拓。這為“開元盛世”局面的出現
奠定了基礎
四、唐玄宗和“開元盛世”[七下P9]
唐玄宗唐玄宗即,在位前期年號為“開元”,后期為“天寶”。其在位前期,唐朝
國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強大,進入了鼎盛時期,歷史上稱為“”。其在位后期,安史
之亂爆發,唐朝從此
“開元原唐玄宗即位后,穩定政局,勵精圖治,重用賢能,實行了一系列改革
盛世”因
措(1)政治:整頓吏治,裁減冗員,注重對官吏的考核
施(2)經濟: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3)文化: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庫充盈,民眾生活安定
現
五、唐朝興盛的原因
1.政治上:國家統一,政治穩定。
2.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3.民族關系上: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4.對外關系上: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
5.統治者:勵精圖治,實行仁政,關注民生,重用賢能。
Q史實聯系
古代重要的盛世局面
以農為本,釋放奴婢,減減輕人民勞役整頓吏治,裁減冗員;
出現原因輕徭薄賦,輕農民負擔,負擔,鼓勵發發展經濟,改革稅制;
勤儉治國減輕刑罰展農業生產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盛世局面“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
西漢東漢唐朝
共同原因共同表現啟示
(1)國家統一,政策保障(1)國家強盛(1)要建立符合歷史發展趨勢、公平公正的制度
(2)生產力的進步(2)社會穩定(2)要協調好人與人、政府與人民、各民族之間的關系
(3)百姓的辛勤勞動(3)經濟繁榮(3)要重視人才,關注民生
(4)統治者的個人素養(4)政治較為清明
〔知識點盛唐的社會氣象[七下pirn]
[課標視角]從制度、經濟、文學藝術等方面認識唐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
位。
經農(1)墾田面積逐漸擴大,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改進,發明并推廣了一些重要的生產
濟業工具,如__________(耕作工具)和____________(灌溉工具)
(2)重視興修水利,在全國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繁手(1)紡織業:品種繁多,尤以絲織工藝水平最高,其中__________以色彩艷麗、紋
-4-H
宋工飾精美冠于全國
業(2)陶瓷業:陶瓷器生產水平很高,如越窯、邢窯、
(3)其他:造船業、礦冶業、造紙業等都頗具規模
商(1)大都市出現:唐朝水陸交通發達,貿易往來頻繁,出現了一些繁華的大都市,
業如大運河沿岸的揚州、蘇州、杭州
(2)唐都_________:既是當時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
際性的大都會
開原唐代強盛的國力、開明寬容的民族政策和廣泛的對外交流
放因
的表(1)積極開放:①唐朝時期的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
社現貌;②當時的一些婦女受過文學、音樂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騎馬、打球、拔河、
會射箭、弈棋等活動
風(2)兼容并包:人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數民族習俗的影響,剛健豪邁
氣的風氣盛行一時
唐概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唐詩題材豐富,詩壇名家輩出
詩況
的代李白(被稱為“__________”人杜甫(被稱為“__________”八白居易
盛表
行詩
人
書代(1)的字端正勁美,雄渾敦厚,代表作《顏氏家廟碑》
法表(2)_________的字方折峻麗,筆力勁健,代表作《金剛經碑》
(3)_________的代表作有《九成宮醴泉銘》
繪代(1)__________的人物畫,人物形態各異,神形兼備,代表作《___________》
畫表(2)的畫落筆雄勁,風格奔放,代表作《送子天王圖》
◎知識拓展
盛唐社會氣象出現的原因
(1)政治:國家統一,社會長期安定;統治者任用賢能,勵精圖治。
⑵經濟:注重施行“仁政”,關注民生,輕徭薄賦,發展生產。
⑶民族關系:統治者采取恩威并重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關系的發展。
⑷對外關系: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促進了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⑸文化教育:重視人才的培養,進一步完善科舉制。
〔知識點唐朝民族和睦唐朝中外文化交流
,了解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事,從民族交往、中
譚標視角
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認識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唐朝民族和睦[七下P14~15]
出現
原因唐太宗實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邊各族的擁戴;唐朝高度發展的經濟、文化對
各民族產生了強大的吸引力
表現唐與(1)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時,吐蕃贊普_________統一了青藏高原。他仰慕中
吐蕃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641年,_________入藏時,帶去了蔬菜種
子、茶葉、絲綢、工藝品以及佛經、醫藥、歷法、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書籍。唐
蕃和親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文成公主入藏是漢、藏兩族友好關系的
歷史見證
(2)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景龍四年(710年),唐蕃再度和親,吐蕃贊普赤德祖贊
(尺帶珠丹)迎娶了_________(“和同為一家”)
(3)唐蕃會盟碑: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年),唐蕃訂立友好盟約,立
a,,
唐與(1)唐太宗發兵擊敗東突厥,唐高宗聯合_________滅西突厥,加強了對西域的
其他統治;唐朝在今新疆地區先后設立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__________
民族和_________,管轄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區
政權(2)唐玄宗封渤海國首領為渤海郡王,封回紇首領為_________,封南詔首領為
云南王
意義有利于各民族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有利于邊疆地區的開發和少數民族的發展;有利
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轄
二、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七下P19~21]
出(1)政策因素:唐朝推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積極發展對外友好往來
現(2)交通因素:唐朝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為中外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必要的客觀條件
原(3)國力因素:唐朝國力強盛,經濟、文化發達,對周邊國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
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
—
現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
遠的影響(如大化改新)
鑒真(1)概況:754年(唐玄宗統治時期),_________成功抵達日本,他在日本傳
東渡授佛經并傳播中國的文化,還主持修建了__________
(2)影響: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玄奘(1)概況:貞觀年間(唐太宗統治時期),玄奘西行前往_________取經
西行(2)影響: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根據他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
的《____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玄奘西行印證了唐朝時
期中印友好往來的歷史
唐與新羅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新羅商人來中國經商;新
新羅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
文、歷算等科技成就;朝鮮半島的音樂也傳入中國
影(1)對唐朝:進一步促進了唐朝文化的繁榮
響(2)對世界: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影響力,為古代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圖
片
法(郵票)
◎知識拓展
隋唐王朝在世界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⑴社會制度先進,開創并發展了科舉制度、三省六部制,深刻影響了世界。
⑵經濟發達,發明并推廣了農業耕作工具曲轅犁和灌溉工具筒車,出現了繁華的
大都市。
⑶民族和睦、長期統一,為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也加深了
中國文化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4)隋唐時期采取開放政策,兼收并蓄,傳播中華文化,唐都城長安是當時中國政
治、經濟、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
〔知識點51安史之亂唐朝滅亡五代十國[七下P23~26]
[通標視《i通過了解“安史之亂”后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局面,認識唐末五
代的社會危機。
安史時間755—763年
之亂經過755年,__________和部將_________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軍
最終于763年平定叛軍
影響(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使中國的經濟
重心開始南移
(2)唐朝的國勢從此_________,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逐漸形成_________
的局面
唐朝原因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
滅亡連年災荒,發動了大規模起義;起義軍在_________的率領下建立政權,給
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概況907年,_________建立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中國的統治中心最終遷
離關中地區)
五代概況(1)五代: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的_________、后唐、后晉、后漢、____
十國五個政權
(2)十國:南方各地先后出現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
漢、南平(又稱荊南)和北方割據山西太原的__________
實質是唐末以來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區重點達標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入學摸底測試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東臺市第一中學2025年高三第七次月考含解析
- 西北政法大學《形勢與政策8》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紫陽縣2025年三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量檢測試題含解析
- 潢川縣2024-2025學年數學三下期末考試模擬試題含解析
- 吉林省普通高中聯合體2025屆高三考前熱身適應性考試(一)物理試題含解析
- 上海邦德職業技術學院《獸醫毒理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非遺手工技藝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創業企業競爭分析重點基礎知識點
- DB32/T+5095.3-2025+醫防融合數據傳輸接口規范++第3部分:嚴重精神障礙
- 移動餐車租賃合同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二元一次方程組》優質課說課課件
- 食用菌資源的開發及利用
- 幼兒園繪本故事:《再見電視機》 課件
- 光伏發電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新編樣本
- 三.國際法習題之經典案例分析
- 中國傳媒大學-輿論學原理、方法與應用-課件-第一章 輿論傳播的源與流
- 水下混凝土澆筑導管水密試驗
- 市政工程監理規劃范本(完整版)
- 污水處理站運行維護管理方案
- 小學生氣象科普知識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