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37生物與環境(講義)
模塊導航:
面模塊一、命題趨勢
制模塊二、知識重構
匐模塊三、重點考向典題精練
考向一、生物與環境關系
考向二、種群和群落
考向三、生態系統的結構
考向四、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J命題趨勢
1.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的命題點有:①環境對生物的作用;②生物對環境的作用;③生物的環境的適應
等,常以選擇題、填空題出現。
2種群、群落的命題點有:①種群的含義;②種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結構、性別比例等參數;③群落
的特點及水平垂直分布關系等,以選擇題、填空題等形式考查。
3.生態系統的及其穩定性的命題點有:①生態系統的各結構與功能;②食物鏈及其物質及能量傳遞關系;③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及其意義等,考題常以選擇、填空等形式出現。
闔知識重構
知識點一、生物與環境的相互關系
1.①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環境中影響生物分布、形態和生理的因素叫做生態因素)
陽光:光對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著決定作用;光能影響動物的繁殖和活動時間。
溫度:溫度對生物分布有重要作用;溫度影響生物的生長和發育。
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離不開水。
②生物之間的關系
(1)種內關系包括種內互助(如螞蟻、蜜蜂等)和種內斗爭(如農田中相鄰的水稻爭奪陽光、水
分等)。
(2)種間關系包括互利共生、寄生、競爭、捕食等。
①生物適應環境的普遍性
(1)植物對環境的適應:形態、結構與環境相適應;生理特征與環境相適應。
(2)動物對環境的適應:形態、結構、生理、行為的適應。
保護色:動物體色7背景色彩(相似)
警戒色:動物體色-背景色彩(鮮明對比)
擬態:生物形狀、色澤T背景(模擬)
②生物適應化境的相對性
(1)含義: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只是一定程度的適應,并非絕對適應,更非永久適應。
(2)原因:遺傳物質的穩定性與環境條件變化相互作用的結果。
知識點二、種群
1.種群定義: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稱為種群。(1)生物特征:同種生物個體的總
和。(2)種群的特征具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
生物種群中增加(或減少)生物個體的主要方式是繁殖(或死亡)。
種群密度=生物個體數/種群生存的面積(或體積);性別比(%)=男性人數/女性人數xlOO%;
出生率=新個體數/種群個體總數x100%。;死亡率=死亡個體數/種群個體總數x1000%。o
知識點三、生物群落
1.群落定義:在一定生活環境種的所有生物種群就組成了一個生物群落。生物群
落簡稱為群落。
(1)生物特征:一定區域內的全部生物種群,即區域內的全部生物。
(2)關系:群落中各生物間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相互關系:有食物關系、棲息和寄生關系、繁殖關系等,其
中食物關系最主要。
(3)生物分布特點:垂直分布: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苔葬地衣層。
2.植被定義: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的所有植物的總和,稱為植物群落。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稱為植被。
(1)生物特征:一定區域內的全部植物。(2)類型: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于植物。
3.破壞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氣候變化異常、動植物資源枯竭等。
4.生物不斷進化,以適應環境。現存的每一種生物都具有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活方式。如保護色、
擬態等。
5.生物間關系:互惠,如花與蝴蝶;共生,如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地衣;競爭,如水稻與雜草;捕食,如鳥吃蟲;碧
生,如蛔蟲寄生于人體內、丸絲子、
知識點四、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
1.組成:一個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
2.生態系統的成分:①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包括太陽能、熱能、水、空氣和土壤等;
②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a、生產者主要是指綠色植物,是消費者、分解者的能量來源,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
b、消費者是各種動物,草食動物被稱為初級消費者,肉食動物被稱為次級消費者。
c、分解者主要包括細菌、真菌、某些原生動物和腐食動物如蚯蚓等。物質、能量循
環中起著轉化的作用。(把有機物轉化成無機物,為生產者提供原料)。
3.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3
部和巖石圈的上部,總厚度大約20千米,但是,絕大多數的生物都集中在地面以上100米到水面以下200米這一
薄層當中。
4.食物鏈和食物網。
(1)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各種生物通過食物形成聯系——食物鏈。
生產者一初級消費者(草食動物)一次級消費者(肉食動物)一三級消費者(大型肉食動物)。
舉例:草一鼠-蛇-鷹。
功能: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通的渠道。
(2)食物網:一個生態系統中的很多條食物鏈連接交叉,形成一種網狀聯系——叫食物網。
功能: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
(3)變化規律:a、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是單向的、逐漸減少的,即食物網中
下一級的生物只能獲得上一級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有害物質逐級積累。
b、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流動的特點:循環不息。
注意:①生態系統中消費者和分解者需要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自綠色植物一生產者。
②生態系統中所需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
③在食物鏈中不包含分解者
5.固氮途徑有:雷電固氮、人工固氮和生物固氮。
知識點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生態系統不斷變化發展,他發展到一定階段,他的結構和功能通過一定的調節作用而保持相對的穩定,
生態系統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叫生態系統的相對穩定。(動態穩定)
2.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原因:生態系統具有自動調節能力。一般來說,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
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平衡的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就越穩定。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破壞
(1).破壞原因:超過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生態平衡遭破壞。
(2).破壞因素: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
①自然因素:自然災害。如地震、火山、臺風等。
②人為因素: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以及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等。
③人為因素可以導致自然因素的強化或弱化。
4.為了保護自然資源,特別是保護珍稀動、植物常設立自然保護區。
I重點考向典題精煉
考向一、生物與環境關系
1.有同學將郁金香、樟樹、桃、松、杉、銀杏這6種植物中的前3種歸為一類,后3種歸為一類。他的
分類依據是()
A.有沒有種子B.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
C.植株是否高大D.葉片的大小
【答案】B
【解析】題中六種植物郁金香、樟樹、桃、松、杉、銀杏,前3種是被子植物,后3種是裸子植物,
所以他的分類依據應該是種子外有無果皮包被,B選項正確,ACD錯誤。故選B
2.如圖是兩片落葉嗎?不,這其實是一只枯葉蝶,它能如此精確的模仿自然形態,讓人驚嘆不已,這種
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
A.保護色B.警戒色C.擬態D.偽裝
【答案】C
【解析】枯葉蝶在顏色、形態等模擬環境中的其它物體,屬于擬態,A、B、D錯誤,C正確。故答案
為:C
3.生物不僅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和改變環境。下列實例屬于生物影響環境的是()
A.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
D.炎熱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
【答案】C
【解析】A.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A錯誤;
B.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B錯誤;
C.土壤中的蚯蚓,可以使土壤疏松,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C正確;
D.炎熱荒漠中的駱駝,尿液非常少,體系拿了生物對環境的適應,D錯誤;故答案為:C.
4.如圖是解放軍戰士身著迷彩服執行任務,迷彩服使得解放軍戰士與環境融為一體,迷惑敵人的肉眼偵
察,使敵人難以捕捉目標。下列現象與迷彩服的設計原理相同的是()
A.箭毒蛙的斑斕色彩B.雪地中雷鳥身附白色羽毛
C.尺蟾靜止形似樹枝D.蝮蛇體表有醒目的花紋
【答案】B
【解析】迷彩服使得解放軍戰士與環境融為一體,迷惑敵人的肉眼偵察,使敵人難以捕捉目標,與保
護色的概念一致,所以B正確;AD是警戒色,C是擬態;故答案為:B
5.如圖,a、b、c與某草原生態系統中可組成一條食物鏈的三種生物相對應。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生物”~a
數量
4
時間
A.若a是生產者,則c是分解者
B.這條食物鏈可以寫成a-b-c
C.若b滅絕,則c的數量先上升后下降
D.b和c的能量總和等于a的能量
【答案】C
【解析】A.據圖可知:a是生產者,b和c都是消費者,故A錯誤;
B.從圖中可以看出數量從多到少依次是a、c、b,因此四種生物構成的食物鏈是a—c-b,故B錯誤;
C.若b滅絕,c由于天敵減少而數量迅速增加,隨著c的增加,a的數量又減少,所以導致c因缺乏食
物又迅速下降,故C正確;
D.在食物鏈中能量傳遞會發生損耗,b和c的能量總和小于a的能量,故D錯誤。故答案為:Co
6.陸生生物利用自身的體形和體色來逃避敵害和協助捕食,其方式有“擬態”、“保護色”、和“警戒色”。
下列動物分別屬于哪種方式:
(1)避役的體色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并與環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屬于。
(2)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南美妒魚形如敗葉,浮在水面。屬于0
(3)黃蜂腹部具有黃黑相間的條紋。屬于o
【答案】(1)保護色(2)擬態(3)警戒色
【解析】(1)避役的體色隨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并與環境的色彩保持一致。屬于保護色;
(2)生活在亞馬孫河流域的南美妒魚形如敗葉,浮在水面。屬于擬態;
(3)黃蜂腹部具有黃黑相間的條紋。屬于警戒色;
7.寧波某校學生于7月14日至17日在我國甘肅敦煌研學,研學時拍攝了駱駝在沙漠中行進的照片,如
圖所示。
(1)形成圖示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2)研學期間寧波地區晝夜長短的特點是o
(3)駱駝的耳孔內布滿絨毛,睫毛長而密,可以防止風沙的進入。駝峰中的脂肪分解能供給生命所
需的能量和水分。這些結構和生理特點是對沙漠環境的。
【答案】(1)風(2)晝長夜短(3)適應
【解析】(1)如圖所示是沙漠地區,形成該處地形的外力因素主要是風力。
(2)7月14日至17日,此時北半球處于夏季,晝長夜短。
(3)沙漠中缺少水分,駱駝生活在該環境中,具有與該環境相適應的結構與生理特點。
8.有袋類哺乳動物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但現在地球上的有袋類主要生活在大洋洲I,這是為什么
呢?
(1)哺乳動物剛起源時,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類,當時地球上的大陸是一個整體,有袋類遍布世界
各地,后來大洋洲與其它大陸因分離開,各地的有袋類開始了各自演化。
(2)隨著其它大陸上更高等的哺乳動物的崛起,有袋類由于母體子宮內沒有發育完全的胎盤而使胎兒
早產,需在母體的育兒袋里完成后期發育,使其在生存競爭中處于劣勢面被淘汰。有袋類的胚胎發
育方式為o
(3)大洋洲由于與其他大陸已經分離,更高等的哺乳動物沒有侵入,同時由于大洋洲與其它大陸具有
各種相似的,最終大洋洲的有袋類在形態功能上演化出類似于其它大陸的各種類群,
如類似狼、貓、兔的袋狼、袋貓、袋兔等。
【答案】(1)板塊運動(2)胎生(3)自然環境
【解析】(1)哺乳動物剛起源時,其中一支演化成了有袋類,當時地球上的大陸是一個整體,有袋類
遍布世界各地,后來大洋洲與其它大陸因板塊運動分離開,各地的有袋類開始了各自演化。
(2)有袋類哺乳動物屬于哺乳動物,哺乳動物的特征為胎生、哺乳。
(3)大洋洲由于與其他大陸已經分離,更高等的哺乳動物沒有侵入,同時由于大洋洲與其它大陸具有
各種相似的自然環境,最終大洋洲的有袋類在形態功能上演化出類似于其它大陸的各種類群,如類似
狼、貓、兔的袋狼、袋貓、袋兔等。
9.浙江某地的沿海灘涂上種植了上千畝秋茄林。秋茄的果實(如圖甲)還長在樹上時,里面的種子就已
經開始萌發。當果實成熟落地時,種子能快速生根扎地,防止被潮水帶走。
(1)秋茄的繁殖方式為生殖。
(2)秋茄花開花后(如圖乙)要結出果實,必須經過A和兩個重要的過程。
(3)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看,秋茄種子這種特殊的發育方式是對灘涂環境的0
【答案】(1)有性(2)傳粉;受精(3)適應
【解析】(1)秋茄的繁殖方式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因此
該生殖方式為有性生殖。
(2)秋茄花開花后(如圖乙)要結出果實,必須經過A傳粉和受精兩個重要的過程。
(3)生物必須適應環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從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看,秋茄種子這種特殊的發育方式是
對灘涂環境的適應。
10.氮是作物生長發育必需的元素之一。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能利用其根內的根瘤菌(一類細菌)進
行生物固氮,即把空氣中的N2轉化為NH3被作物利用,豆科作物也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等營養物質。
水稻、小麥等非豆科作物沒有生物固氮的本領,設法讓非豆科作物也具有生物固氮的能力,是科學家
一直在研究的課題。科學家希望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固氮細菌中控制固氮特征的基因轉移到非豆科
作物的細胞內,進而培育出具有生物固氮能力的非豆科作物。
(1)根瘤菌和豆科作物的關系是(選填“互助互利”或“寄生
(2)固氮基因是根瘤菌體內起遺傳作用的片段,控制著根瘤菌的固氮特征。
(3)如果科學家的設想得以實現,請你談談有何意義?。
【答案】(1)互助互利(2)DNA
(3)可減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同時保護環境(合理即可)
【解析】(1)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能利用其根內的根瘤菌(一類細菌)進行生物固氮,可以把空氣
中的N2轉化為NH3被作物利用,豆科作物也為根瘤菌提供有機物等營養物質,因此根瘤菌和豆科作
物的關系是互助互利。
(2)由于DNA是遺傳信息的載體,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DNA上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
因,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因此固氮基因是根瘤菌體內起遺傳作用的DNA片段,控制著根瘤菌的固氮
特征。
(3)如果科學家的設想得以實現,應可減少氮肥的使用,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同時保護環境。
考向二、種群和群落
11.近期,有市民在西溪濕地看到了朱鶻,如圖所示。如果你看到了,千萬別靠近,它們正在求偶、繁
育寶寶。西溪濕地內的所有朱鶻屬于一個()
A.種群B.群落C.生態系統D.生物圈
【答案】A
12.我國古代就已發展出“桑基魚塘”生產方式,利用桑葉喂蠶,蠶沙(蠶糞)養魚,魚塘泥肥桑。下列關
于“桑基魚塘”說法不正確的是()
A.”桑基魚塘”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B.”桑基魚塘”里所有的河鯽魚構成一個種群
C.”桑基魚塘”里所有的生物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D.”桑基魚塘”里桑樹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魚塘泥提供的
【答案】D
【解析】A.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溫度
等,生物部分由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組成。魚塘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環境可構成一個生態系統,故
A正確;
B.“桑基魚塘”里所有的魚構成一個不能構成種群,魚塘里的魚有多種,種群是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的
總和,故B錯誤;
C.群落是一定區域所有生物的集合,所以,“桑基魚塘”里所有的桑樹和魚不能構成一個生物群落,故C
錯誤;
D.“桑基魚塘”里桑樹進行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故D錯誤。
13.在太平洋某小島上發現了新的植物物種,被命名為於茂登草。該植物開紫色小花,沒有葉綠體,不
進行光合作用,從真菌處奪取營養,這種獨特機制引人注目。根據信息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於茂登草的獨特機制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B.生活在該島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構成一個種群
C.從營養方式看,於茂登草屬于自養型生物
D.於茂登草會開花結果,屬于被子植物
【答案】C
【解析】A.於茂登草的獨特機制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A正確
B.種群是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的一群個體,因此生活在該島上所有的於茂登草構成一個種群,
B正確
C.於茂登草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無法合成有機物,因此它不是自養型生物,C錯誤
D.於茂登草會開花結果,說明有花和果實兩個器官,故是被子植物,D正確故答案為:C
14.切葉蟻生活的地下蟻穴中往往有幾百個蘑菇培養室,它們能把樹葉采回來切成碎末,拌上自己的糞
便,做成蘑菇培養基,長出來的蘑菇菌絲折斷處流出的液體凝固后作為食物。切葉蟻發育經歷卵、幼
蟲、蛹、成蟲幾個階段。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蘑菇屬于生產者
B.切葉蟻和蘑菇相互影響,互助互利
C.蝗蟲發育的幾個階段和切葉蟻相同
D.地下蟻穴中的所有切葉蟻構成一個群落
【答案】B
【解析】A.蘑菇是真菌,屬于分解者,A錯誤;
B.切葉蟻和蘑菇相互影響,互助互利,B正確;
C.蝗蟲發育的階段是受精卵一幼蟲一成蟲;切葉蟻的發育階段是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他們
是不相同的,C錯誤;
D.地下蟻穴中的所有切葉蟻構成一個種群,D錯誤;故答案為:B
15.俗話說:“天下烏鴉一般黑”,但在溫州瑞安,卻發現了一些白化的烏鴉(如圖)。白化動物除體色呈現
異常白色外,體內結構和各種臟器同其他個體并無差異,也具有繁殖能力。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黑色烏鴉數量多于白色烏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B.溫州瑞安所有的烏鴉屬于同一群落
C.白色的羽毛這一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
D.黑烏鴉后代出現白化現象說明生物有變異的特性
【答案】B
【解析】A.黑色烏鴉數量多于白色烏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正確;
B.種群是指某一區域內同種生物的總和;溫州瑞安所有的烏鴉屬于同一種群。正確;
C.白色的羽毛這一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正確;
D.黑烏鴉后代出現白化現象說明生物有變異的特性,正確;故答案為:B.
16.福壽螺是寧波市重點防治外來物種之一,其主要在種植菱白、蓮藕等水田大量繁殖。“養鱉治螺”是
我市農技入員摸索出的一種有效生物防治方法,將中華鱉養殖在受災水田中的做法不但有效控制了福
壽螺數量,還可以減少施加化肥增加水田作物產量。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養鱉治螺”的生物防治具有污染少的優點
B.水田生態系統其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
C.水稻田內所有生物的集合體構成了一個群落
D.中華鱉與福壽螺螺構成的完整食物鏈是:福壽螺一中華鱉
【答案】D
【解析】A:“養鱉治螺”的生物防治具有污染少的優點,A正確。
B:水田生態系統其能量最終來源于太陽能,B正確。
C:水稻田內所有生物的集合體構成了一個群落,C正確。
D:食物鏈起點是生產者,D錯誤。故選D。
17.三月賞花季,我縣多地鄉村推出了桃花、櫻花、油菜花、蘿卜花觀賞活動,助力美麗鄉村、活力鄉
村建設。
(1)從生態系統結構層次分析,一片油菜花地中的所有油菜花屬于。
(2)小平觀察記錄了4種花的特征,并繪制如圖甲檢索表,同行的小陽采風繪制了如圖乙的畫作,小
陽所畫的植物是o
1為花評第q-2
.-3
2a.花單生一_______.桃花
2b.花黛生一..……-櫻花
3a.雄蕊6,4長2短一-一油菜花
3b.雄春6,氏度接近一..油菜花
圖甲圖丙
(3)野生的桃子口感通常較差,常采用如圖丙的方法改良品種,該方法的生殖方式屬于.
【答案】(1)種群(2)桃花(3)營養繁殖;無性生殖
【解析】(1)我們把一定區域內同一物種的總和叫做種群,從生態系統結構層次分析,一片油菜花地
中的所有油菜花屬于種群;
(2)從乙圖中可以看出此花的花瓣數為5,花單生,屬于桃花;
(3)野生的桃子口感通常較差,常采用如圖丙的方法改良品種,該方法是嫁接,該方法的生殖方式屬
于營養繁殖(或者無性生殖);
18.中華鮑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瀕危魚類,主要分布于我國的長江流域。
估號處比
(1)長江流域所有的中華蛹構成。
(2)近年來野生中華麗數量急劇下降,為保護這一珍惜物種,科研部門于今年3月在武漢放流5萬
尾中華魚尋,放流前,魚體要浸泡在食鹽水中消毒,欲配置溶質質量分數為2%的該食鹽水溶液,可向
49千克水中加入氯化鈉千克。
(3)中華鮑是一種澗游性魚類。如圖乙所示,為研究信號處理其澗游情況,科研入員在魚體內植入
微型信號發射裝置器,通過監測船上的聽簡接收信號發射器發出的穩定聲波確定魚的相對距離,若
此時監測船水平向左勻速運動,信號處理裝置將信號處理后發現接收到的聲音的響度和音調保持不
變,則以岸上群山中華魚尋為參照物,此時中華魚尋可能的運動情況為:(選填“水平
向左運動”、“靜止”或“水平向右運動”)。
【答案】(1)種群(2)1(3)水平向左運動
【解析】(1)長江流域所有的中華酶構成種群。
(2)配制質量分數為2%的氯化鈉溶液,溶劑為49千克水,
則溶液質量為49千克+(1-2%)=50千克
溶質質量=溶液質量-溶劑質量,則所需要氯化鈉的質量=50千克-49千克=1千克。
(3)此時監測船水平向左勻速運動,信號處理裝置將信號處理后發現接收到的聲音的響度和音調保持不
變,說明監測船和中華鮑之間距離不變,則中華鮑也是水平向左運動。
19.概念圖是一種直觀形象地表達知識結構的方式,它能有效呈現知識關聯,有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和快速記憶。如圖是“生物多樣性之間關系”的概念圖,A、B、C三項共同組成了生物多樣性。請分析
并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C指的是多樣性。
(2)可愛的狗狗們長相各異,屬于不同的品種,這是由多樣性造成的
【答案】(1)生態系統(2)遺傳
【解析】(1)C由生物和環境組成,所以屬于生態系統;
(2)不同的狗都屬于同一物種,它們品種不同是由于遺傳多樣性。
考向三、生態系統的結構
20.我國古代就已發展出“桑基魚塘”生產方式,利用桑葉喂蠶,蠶沙(蠶糞)養魚,魚塘泥肥桑。下列關于
“桑基魚塘”說法正確的是()
A.“桑基魚塘”構成一個生態系統
B.“桑基魚塘”里所有的魚構成一個種群
C.“桑基魚塘”里所有的桑樹和魚構成一個生物群落
D.“桑基魚塘”里桑樹所需能量的根本來源是魚塘泥提供的
【答案】A
【解析】A.“桑基魚塘”中包含了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構成了統一的一個整體,屬于一個生態系
統,故A正確。
B.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叫做種群,“桑基魚塘”里所有的魚并不是同一種,所以不
屬于種群,故B錯誤。
C.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種群的總和叫做生物群落,“桑基魚塘”中的生物除了桑樹和魚以外還
有蠶。故C錯誤。
D.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來源于太陽。故D錯誤故答案為:A。
21.下列選項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的是()
A.一片森林中的所有樹木
B.一片草地上的陽光.土壤和空氣等無機環境
C.一塊農田中所有的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
D.一個池塘中的所有動物、植物和微生物
【答案】C
【解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
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水等。一塊農田上的所有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既包括生物部
分,又包括非生物部分,可以看作是一個生態系統。故選C。
22.如圖是草原生態系統中兔數量與植物數量變化的模式圖。該圖無法說明的是()
一兔數量增加---------1
「兔數所減少q兔吃大量植物
兔饑餓死亡兔吃少量植物
免食物增加t—植物減少
--------植物增加
A.生產者的數量決定消費者的數量
B.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C.生物之間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
D.在食物鏈中能量是逐級遞減的
【答案】D
【解析】A.植物數量的增加或減少可以導致兔子數量的增加或減少,故可以決定消費者的數量;
B.可以根據數量變化來進行生物數量的調節,故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C.植物數量變化可以看出兔子數量變化,故可以相互制約;
D.無法看出能量的變化。故答案為:D
23.如圖為生態系統各成分的關系示意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
A.①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
B.③可將②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鹽,供①利用
C.①一②一③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
D.該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汞污染,②積累的毒素最多
【答案】C
【解析】A.①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A正確;
B.③分解者可將②消費者糞便中的有機物分解為無機鹽,供①生產者利用,B正確;
C.①是生產者,②是消費者,③是分解者,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食物鏈中沒有分解
者,所以①一②是一條完整的食物鏈,C錯誤;
D.該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汞污染,毒素是沿著食物鏈逐級遞增的,所以②積累的毒素最多,D正確;
24.如圖是鄉村振興項目所建立的人工生態系統一一“桑基魚塘”,對該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B.蠶能促進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
C.該生態系統的生物部分只包括魚塘中的全部植物和動物
D.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可表示為:桑樹一蠶一蠶糞—魚
【答案】B
【解析】A、生成者是綠色植物和自養型細菌,蠶屬于消費者,A錯誤;
B、消費者能通過食物鏈促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B正確;
C、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C錯誤;
D、食物鏈的起點是生產者,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兩種成分,蠶糞屬于
非生物物質和能量,D錯誤。
(1)在該生態系統中,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
(2)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自,植食性昆蟲與青蛙的關系是0
【答案】(1)3(2)太陽能;捕食關系
【解析】(1)圖中所示的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綠色植物一鼠一鷹,綠色植物一鼠一蛇一鷹,綠色
植物一植食性昆蟲一青蛙一蛇一鷹。
(2)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并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其制造的有機物中,在生
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自太陽能。在該生態系統中,青蛙以植食性昆蟲為
食,因此植食性昆蟲與青蛙的關系是捕食關系(食物關系)。
26.環保部門向遭受嚴重污染的某湖中引入苦草、黑部等沉水植物和螺蛔等底棲動物來修復該生態系
統。如圖1為該生態系統修復后的食物網,請據圖回答問題:
圖1圖2
(1)在該食物網中,屬于一級消費者生物有o
(2)此食物網中共有條食物鏈,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3)圖2表示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全過程,圖1中所有生物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
的成分是圖2中的(填甲乙丙丁)。
(4)修復后的湖泊,水體自凈能力大大下降。從生態系統的結構及生態平衡的知識分析,其本質原
因是O
【答案】(1)螺獅、草魚、羅非魚(2)野鴨(3)丁、丙
(4)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食物鏈和食物網)簡單,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降低
【解析】(1)一級消費者是吃生產者的,在圖中生產者是苦草、黑藻等植物,屬于一級消費者生物的
是螺蛔!、草魚、羅非魚;
(2)此食物網中,有5條食物鏈,分別是①苦草、黑藻等植物一草魚一野鴨,②苦草、黑藻等植物
一螺蜿一野鴨,③苦草、黑藻等植物一螺蛔一草魚一野鴨,④苦草、黑藻等植物一螺蜒一羅非魚一野
鴨,⑤苦草、黑藻等植物一羅非魚一野鴨;生物富集現象可以得知,體內有毒物質含量最高的生物應
為最高級消費者,即野鴨;
(3)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圖2中,甲是生產者,乙是消
費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成分,故圖1中所有生物若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的成
分是圖2中的丁、丙;
(4)修復后的湖泊,生物種類減少,營養結構變簡單,生態系統自動調節能力變低,水體自凈能力大
大下降。
27.微藻是一類體型微小,能進行光合作用的低等植物的總稱。如圖是以微藻為核心的某生態系統模
型。請回答:
(1)要形成一個完整的草原生態系統,圖中沒有畫出的生物成分是。
(2)該模型中“微藻一蝦幼體一蝦一人”不能算作一條食物鏈,理由是?
(3)若人類大量捕撈牡蠣,則該生態系統中蝦的數量將o
(4)如圖所示,請寫出一條人為二級消費者的食物鏈0
【答案】(1)分解者(2)蝦幼體和蝦之間沒有食物關系
(3)先增加后減少最后趨于穩定
(4)微藻一牡蠣一人(微藻一蝦一人)。
【解析】(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成分有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所
以圖中沒有畫出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2)該模型中“微藻一蝦幼體一蝦一人”不能算作一條食物鏈,理由是蝦幼體和蝦之間沒有食物關系;
(3)牡蠣和蝦都是吃微藻為食,所以若人類大量捕撈牡蠣,則該生態系統中蝦的數量將先增加,隨著
數目的增加,蝦之間競爭食物,會使得蝦的數目減少,最終會趨于穩定;
(4)我們以直接吃植物的動物為初級消費者,以吃初級消費者的動物為二級消費者,所以請寫出一條
人為二級消費者的食物鏈:微藻一牡蠣一人(微藻一蝦一人)。
28.浙江稻魚共生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也是中國乃至亞洲第一個世
界農業文化遺產。稻魚共生系統是在水田里既能種水稻,也能養魚,實現稻魚共生。水稻成為魚的食
物來源與休息場所,而魚又能為水稻除蟲、翻松泥土,稻魚相互幫助、和諧共生,充分發揮了水田的
使用價值。
(1)請寫出其中一條食物鏈:O
(2)把鯉魚放進稻田里養殖,通過不斷篩選,經過近千年終于培育出了適合養在田里的鯉魚變種---
田魚,這是長期的結果。
(3)田魚通體鮮紅,外形美觀。田魚的體色是由控制的。
【答案】(1)水稻一魚/水稻一蟲一魚(2)自然選擇/選擇(3)基因
【解析】(1)這個生態系統的綠色植物是水稻,兇猛動物是魚。所以答案為:水稻一魚/水稻一蟲一
魚。
(2)把鯉魚放進稻田里養殖,通過不斷篩選,培育出了適合養在田里的田魚,所以答案為:自然選擇/
選擇。
(3)體色是一個性狀,所以答案為:基因。
考向四、生態系統穩定性及其影響因素
29.如圖是一種農田生態系統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植物
B.該農田中的所有昆蟲構成了群落
C.該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較弱
D.圖中最長的食物鏈可表示為:水稻一昆蟲一鴨一微生物
【答案】C
【解析】A.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最終來自植物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陽能,A錯誤;
B.該農田中的所有生物構成了群落,B錯誤;
C.該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少、營養結構簡單,自動調節能力較弱,C正確;
D.食物鏈始于生產者,終于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所以圖中最長的食物鏈可表示為:水稻一昆蟲
一鴨;故答案為:C.
30.如圖表示正常生態系統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擾后,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生態系統抵抗力與恢復力穩定住關系示意ai
A.在受到干擾之前,曲線在正常范圍內波動是由于該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
B.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
C.S2所代表的面積越大,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越高
D.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
【答案】C
【解析】A.生態系統本身具有自我調節能力,若是沒有人為的破壞或干擾,曲線是在正常范圍內波動,
A不符合題意;
B.S3所代表的面積表示生態系統的總穩定性,因此S3所代表的面積越小,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B
不符合題意;
C.S2所代表的面積越大,恢復所需時間越長,因此代表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越低,C符合題意;
D.在受到干擾后,曲線偏離正常范圍越晚和幅度越小,說明生態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越高,D不符合
題意。故選C。
31.2020年在省級自然保護區—括蒼山發現瀕危野生動物中華斑羚(如圖),中華斑羚以草、灌木枝
葉、堅果為食,下列有關說法惜用的是()
A.中華斑羚和草之間存在捕食關系
B.從生態系統角度來看,中華斑羚屬于消費者
C.該生態系統中存在食物鏈:陽光一草一中華斑羚
D.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A:中華斑羚和草之間存在捕食關系,正確。
B:從生態系統角度來看,中華斑羚屬于消費者,正確。
C:食物鏈的正確寫法是:生產者一初級消費者一次級消費者,起始點是生產者,錯誤。
D: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的有效措施,正確。故選C。
32.圖示表示生態系統各成分間的相互關系(甲、乙、丙表示三類生物成分)。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表示消費者、乙表示生產者
B.丙表示肉食性動物或雜食性動物
C.若甲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
D.若甲乙丙分別表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則圖示表示森林生態系統
【答案】C
【解析】A、根據題干中的圖可知,甲既可以通過呼吸作用呼出二氧化碳,又可以被B吃,為B提供
食物,還可從自然界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因此甲是植物,乙以甲植物為食,是動物,丙能把甲生產
者和乙消費者的遺體、分解為二氧化碳和無機鹽,返回自然環境,屬于分解者,因此甲是生產者,乙
是消費者,A不符合題意;
B、據圖可知,丙能把甲生產者和乙消費者的遺體分解者二氧化碳、無機鹽和水,返回自然環境,屬于
分解者,B不符合題意;
C、甲是生產者,為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是生態系統中最基本、最關鍵成分,所以
如果生產者遭受毀滅性破壞,則該生態系統可能崩潰,C符合題意;
D、若甲乙丙分別表示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則圖示表示森林生態系統,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
33.水晶球樣的生態球(如圖)常作為家庭擺設,該球密封,內裝有水、2—3條小魚,底部有泥沙,并
生長著一些水藻。妙在小魚、水藻都是活的。下列關于生態球的說法不E玻的是()
A.該生態球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水草
B.該生態球與外界隔絕,所以小魚、水藻一直能繁衍下去
C.該生態球必須放在有光照的地方才能使小魚、水藻存活
D.該生態球食物鏈簡單,較易遭到破壞
【答案】B
【解析】A、該生態球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水草,水草的光合作用是食物和氧氣的來源,A不符合題意;
B、該生態球與外界隔絕,球內空間小植物的生長受到限制,能提供的食物少,因此小魚、水藻不能一
直繁衍下去,B符合題意;
C、水草的光合作用是球內生物食物和氧氣的來源,所以必須放在有光照的地方,C不符合題意;
D、該生態球食物鏈簡單,容易遭到破壞,生物只有水藻和小魚,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
34.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的描述,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中的物質流動是單向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商用自動門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含氟彈性體(CAS 64706-30-5)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衛生間圍框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醫用鋁箔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化學藥品行業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分配系統和設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農村水電站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競爭格局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軍用個人防護裝備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全血細胞計數(CBC)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光纖光譜儀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LY/T 2698-2016鐵皮石斛雜交育種技術規程
- 綜合性學習之對聯-中考語文二輪復習
- GB/T 19845-2005機械振動船舶設備和機械部件的振動試驗要求
- 實驗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企業融資方式介紹課件
- 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
- 福建省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學期評價表
- 五年級下冊數學課件 -4.1 用數對確定位置 ︳青島版 (共20張PPT)
- 柏拉圖分析案例
- 二襯帶模注漿施工方案
- 《英語委婉語與忌語》PPT課件.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