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深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深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深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深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基礎深耕】高一歷史下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

第六單元

世界殖民體系與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3.殖民體系(第12課):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1.政治體系(第9課):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確立2.經濟體系(第10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資本主義世界體系:主要指資本主義國家在形成、發展、成熟的過程中,以全世界為活動舞臺,通過文化制度輸出,殖民擴張、商品傾銷、原料掠奪、資本輸出,瓜分世界,確立了一個無所不包的資本主義世界整體。英國(1689)美國(1787)法國(1875)德意志(1871)日本(1868)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制民主共和制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新航路開辟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世界市場基本形成世界市場完全形成

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是指被資本主義列強壓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國。開始于新航路開辟,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終形成。概念闡釋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1、殖民國家及范圍(15世紀末-18世紀晚期)列強在拉丁美洲的殖民地(18世紀晚期)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

時間

殖民國家殖民地范圍15世紀-16世紀中葉16世紀18世紀晚期西班牙葡萄牙荷蘭、英國、法國1496年,建立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到16世紀中葉,除巴西以外的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拉丁美洲除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以外的地區一、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2、殖民統治(1)政治上:(2)經濟上:實行總督制度(代表國王行使最高權利),進行專制等級統治(移植西班牙式統治);①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單一經濟結構②開采金銀礦,掠奪財富;③奴役屠殺印第安人,進行黑奴貿易;④禁止殖民地與其他國家進行貿易。美洲的種植園美洲的銀礦拉美殖民化特點:掠奪式、移植式的侵略①直接掠奪金銀體現早期殖民擴張時代特征;②移植宗主國落后政治體制與生產方式。③限制殖民地經濟發展,保證宗主國利益。(3)其他:

①人口遷移

②傳播基督教

③西、葡語言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正式語言等材料1教材的“學思之窗”:殖民者從拉丁美洲殖民地掠奪了巨額財富。據統計,16、17世紀時,西班牙在殖民地開采的黃金白銀超過當時世界總產量的2/3。1500—1650年間,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的黃金多達180噸,白銀多達16000噸。

材料2

歐洲列強海外殖民擴張的過程,也是殖民主義者瘋狂的掠奪、榨取殖民地人民的過程,他們通過掠奪和榨取,加速了歐洲國家的原始積累的過程,肥了西歐的資本主義,從而加速了工業革命的到來。——劉祚昌、王覺非《世界史?近代史編》問題探究:

據材料結合所學,概括歐洲在拉丁美洲殖民統治的影響。提示:(1)對拉丁美洲:積極:客觀上加強了美洲與世界的聯系,沖擊傳統生產方式,促進了美洲的開發與近代化。消極:①中斷了傳統美洲文明,加劇了美洲的貧窮與落后;②拉丁美洲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③移植本國政治經濟模式,造成拉美社會畸形發展。(2)對歐洲:①引發了價格革命,推動歐洲資本原始積累;②加速歐洲封建制度解體,推動社會轉型;③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生。(3)對非洲:①非洲喪失了近億勞動力,破壞了原有社會結構,極大地制約了非洲的發展;②造成非洲長期貧窮與落后。馬克思曾說:“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知識拓展:殖民掠奪對拉丁美洲留下的深遠影響1、經濟:拉丁美洲殖民地單一產品制經濟結構的形成,導致社會經濟畸形發展。2、政治:獨立后出現軍人專政,形成考迪羅制度(拉丁美洲特有軍閥、大地主和教會三位一體本土化獨裁制度;外投靠外國勢力,對內殘酷鎮壓人民反抗。)。3、思想文化:殖民國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傳統,隨移民大批涌入,傳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語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4、人種:美州的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幾乎被滅絕殆盡。今天的加勒比海諸國只有黑人、白人和黑白混血人種。5、現代化進程:拉丁美洲現代化步履維艱。6、建筑風格:深受西班牙、葡萄牙等國風格影響。知識拓展:西、葡掠奪了大量財富,為何后來走向衰弱?材料1:葡政府從殖民地掠奪到的金銀……只是在商業領域內周而復始的循環……葡政府很少把資金投放于農業隨著城市的畸形發展,鄉村眾多青壯年盲目流入城市……糧食不能保證民眾的需要,更不能為發展工業提供原料。——孔慶榛《葡萄牙殖民帝國的興衰史》材料2:1492-1595年,“僅從西印度(美洲)就向本國(西班牙)輸人黃金、白銀達20億皮西塔(西班牙銀幣名)”,同時,西班牙每年要運出約1500萬皮西塔的金銀用于購頭外國的商品。葡萄牙的情況也是如此。西、葡實行封建專制,封建色彩濃厚,掠奪的財富未能轉化為資本,未能推動國內資本原始積累,而是被揮霍、浪費。黃金漏斗1、15、16世紀西、葡在亞洲的早期殖民活動殖民國家主要侵略對象殖民特點葡萄牙西班牙亞洲沿海地區(印度果阿、馬六甲、中國澳門)建立商站壟斷商路菲律賓直接統治、搶奪土地和財富思考:為什么無法像在拉丁美洲那樣占領更廣闊的殖民地?①亞洲國家封建經濟比較發達,有一定實力;②西、葡兩國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低,力量較弱。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2.17世紀后列強對亞洲的殖民擴張地區國家殖民概況南亞英國經濟上: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搶掠、侵占土地、強征土地稅、種植并走私鴉片等手段,掠奪財富和巨額利潤。政治上: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據嚴重、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的弱點,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漁利;或者直接進行武力侵略。到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了印度全境。英國鎮壓印度人民起義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

在英國失去北美十三州殖民地后,印度作為大英帝國的一個聚寶盆的地位從此確定,被譽為“帝國皇冠上最珍貴的明珠”。——摘編自馬克垚的《世界文明史》3.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新航路開辟—20世紀初)地區國家殖民概況東南亞西亞東亞荷蘭英國法國美國侵占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印度支那地區)從西班牙手里奪得菲律賓。(美西戰爭:1898)英法俄在奧斯曼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奧斯曼帝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英俄控制伊朗經濟和內政,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淪為兩半社會1910年,日本吞并了朝鮮半島。日本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侵入印度尼西亞,建立了巴達維亞殖民地,后占領了整個印尼。19世紀末,英國已將緬甸和馬來半島的大部分變成殖民地。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合作探究:以亞洲為例,從17、18世紀到18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國家殖民擴張的方式有何變化?原因是什么?材料1:18世紀中后期,英國加緊了對印度的侵略,蠶食土地,搶掠財富,擴大殖民地......1757年,克萊武指揮英國殖民軍隊侵占了孟加拉,放手讓部下搶劫,據統計,1757—1815年間,英國從印度攫取的財富不下10億英鎊。

——《中外歷史綱要(下)》

材料2:……農村村社賴以存在的基礎——農業和手工業——兩大支柱被摧毀,到19世紀中葉農村村社基本上瓦解了,英國價格低廉的工業產品很快占領了印度市場,傳統的手工業部門被沖垮,印度也由棉紡織品的輸出國變為輸入國。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

材料3:1894年估計約有1億多美元,到1914年時已增至9.6億多美元......“庚子賠款”有一部分就轉化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企業投資。

——陳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教材》

工業革命前:直接掠奪財富第一次工業革命:商品輸出為主第二次工業革命:資本輸出為主提示:(1)工業革命前,直接掠奪財富。

原因:重商主義時代,西方列強實力有限,主要完成資本積累。(2)第一次工業革命后,商品輸出為主。

原因:對市場和原料的需求驅使它們進一步擴大殖民地。(3)第二次工業革命后,資本輸出為主,瓜分世界。

原因:壟斷組織產生,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材料1

不列顛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織機,毀掉了它的手紡車。英國起先是把印度的棉織品擠出了歐洲市場,然后是向印度斯坦輸入棉紗,最后就是英國棉織品泛濫于這個棉織品的故鄉……不列顛的蒸汽機和科學在印度斯坦全境徹底摧毀了農業和制造業的結合。材料2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德]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合作探究:

談談你對“雙重使命學說”的看法。

(唯物史觀)提示:

(1)在殖民主義對被統治國家社會發展的影響方面:殖民主義對被統治國家在客觀上具有社會改造作用。一方面,殖民統治把被統治國家變成它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在摧毀這些國家現有文明、財富的同時,會瓦解這些國家自然經濟的根基,使舊社會結構瓦解。這是破壞性使命的含義。另一方面,在宗主國工業有相當發展后,殖民剝削也必然要不自覺地起一種建設性作用,為建設使命的含義。(2)在論述“雙重使命”的相互關系方面:“雙重使命”就其社會改造作用而言,是同一方向的兩個步驟,是破和立的關系。局部入侵--手工工場時期全面入侵--工業革命瓜分狂潮—二工后蘇伊士運河北非1.過程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時期地域概況15世紀到19世紀中葉沿海地區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港口、城鎮、進行奴隸貿易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北非奧斯曼帝國的屬地埃及成為英法等國爭奪的重點英法: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英法控制了運河;英法利用埃及財政危機,控制了埃及的經濟政治大權英國:1882年,英國占領了整個埃及,;以埃及為基地對蘇丹實行武力擴張。法國:從19世紀30年代就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后期非洲腹地歐洲探險者紛紛深入非洲腹地探險,為進一步侵略準備地理人文資料。19世紀后期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侵略計劃:英國妄圖建立一個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法國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從西非的佛得角一直延伸到到東非的索馬里;德國則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自己的殖民地。1884年,歐洲列強召開柏林會議20世紀初非洲大陸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局部入侵全面入侵列強達成侵略協議,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2.表現奴隸貿易終止原因:①工業革命后,非洲作為原料產地和市場的地位沖突,②人權觀念的進步;③西方列強實力增強;④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列強為了輸出資本、搶占市場、掠奪原料,加強了對非洲的爭奪。非洲一步步淪為西方殖民地3.列強的侵略計劃:19世紀后期,列強加快了侵略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步伐,并各自制定了侵略計劃。(1)英國的“2C計劃”:北起開羅南至開普敦,是縱貫非洲的殖民帝國方案。(2)法國的“2S計劃”:由塞內加爾(佛得角)向東部非洲的索馬里擴張,企圖建立橫貫非洲的法屬殖民帝國,因而推行“塞內加爾-索馬里計劃”。(3)德國的方案:在赤道兩側建立殖民地:連接東非和西南非洲的屬地,建立斜斷非洲大陸的殖民帝國。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1)背景:(2)目的:(3)召開:(4)內容:①“有效占領”: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②“地圖上作業”:各國可先在地圖上劃定彼此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5)影響:(1)柏林會議之后,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紀末20世紀初,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19世紀70年代以前,只侵占了10%左右的非洲土地)(2)表面是瓜分非洲需要遵守的原則,實際是強盜間明目張膽的分割協議。(3)歐洲列強在非洲的沖突成為導致一戰的一個重要因素。知識拓展

:1884年柏林會議在搶奪殖民地過程中,列強沖突加劇。為解決矛盾和進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英、法、德等國在柏林召開。

18世紀晚期—19世紀晚期歐洲冒險家(英國人利文斯頓、美籍英國人斯坦利)深入非洲腹地探險,一方面使外界開始了解非洲;另一方面,為歐洲殖民國家進一步侵占非洲準備地理和人文資料。斯坦利探險剛果利文斯頓非洲探險知識拓展

:歐洲冒險家(英國人利文斯頓、美籍英國人斯坦利)非洲腹地探險問題探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想一想非洲國家的分界線有什么特點?它反映了什么問題?給非洲帶來什么影響?

據統計,非洲的國界44%都由經線或緯線劃分,30%的國界是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分,僅26%的國界是自然邊界。劃分的這種隨意性嚴重損害了非洲的發展,不僅引發了極為復雜的民族問題,還釀成非洲國家間此起彼伏的邊界沖突與戰爭。在研究了尼日利亞東南沿海靠近喀麥隆邊境的克羅斯河流域后,英國學者安尼指出:那里民族眾多,卻“支離破碎”、“相當混亂”,這是“歐洲人的殘暴造成的”,是“分割邊界”的結果。——金點強王守望《非洲:幾何線邊界埋下禍根》特點:分界線大多是用直線或曲線的幾何方法劃出,自然邊界線占比不高。問題:列強在瓜分非洲時不顧非洲傳統,無視非洲國家主權,在地圖上人為劃界。影響:土著部落、民族的分離,破壞了當地傳統政治、經濟及人文結構,給非洲國家間的邊界、種族等沖突埋下隱患。19世紀末20世紀初(1)亞洲絕大多數地區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2)非洲絕大部分地區淪為殖民地(3)拉丁美洲成為依附于歐美國家的半殖民地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1.時間:2.標志:

4.過程:3.原因:

開始:15世紀新航路開辟

初步形成:19世紀中期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

最終形成: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暴力掠奪原始積累武力侵略商品輸出瓜分世界資本輸出5.方式:①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具有開放性和擴張性;②具體原因:在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中,資本主義各國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③客觀條件:工業革命后,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交通和通訊技術也為資本主義的擴張提供了必要條件。1914年歐洲部分列強占有的殖民地統計表國家占有的殖民地數/個殖民地人口/人英國553.9億法國296235萬德國101307萬比利時11500萬葡萄牙8968萬荷蘭83741萬意大利4139萬6、影響:

材料41880年時,我們所面對的不完全是一個單一的世界,而是一個由兩部分所合成的全球體系:一部分是已開發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賴的、貧窮的……19世紀80年代,歐洲不僅是支配和改變世界的資本主義發展核心,同時也是世界經濟和資本主義社會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中外歷史綱要(下).問題探究》第74頁

材料3英國在印度,要完成雙重的使命。一個是破壞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社會。另一個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式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

材料1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于藍色的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

材料2

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除了日本,幾乎所有的亞洲國家都成為歐美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陸領土基本上被瓜分完畢,贏得政治獨立的拉丁美洲,在經濟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強。歐美列強利用堅船利炮,把全球卷進了世界市場。以歐美工業國為主導的世界市場最終形成了。

——《世界通史》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01020304對資本主義國家:(1)獲得廣闊市場和大量廉價原料,促進本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對殖民地的擴張與爭奪加劇,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

戰)對世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對世界格局:促進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使其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占統治地位,東方從屬于西方。對殖民地半殖民地:破壞性:淪為西方列強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帶來災難與落后;建設性:客觀上打破了原有經濟發展模式,傳播了先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推動近代化

四、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6、影響: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西方列強瓜分非洲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西、葡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統治殖民侵略的影響南亞:英國---印度東南亞:荷、英、法、美西亞:英、法、俄東亞:中、朝早期殖民全面殖民:柏林會議19世紀末20世紀初

瓜分非洲形成原因、標志評價殖民體系英法美在亞洲的殖民活動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侵略課堂小結高考真題1.(2024·重慶·高考真題)1916年,英占北尼日利亞頒布土著政權法,宣布尊重傳統統治者,在各自族群中的神圣地位,保留原有繼承程序和儀式,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同時規定政權性質為英國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由此可見英國(

)A.授予北尼日利亞的治權 B.利用土著政權進行間接統治C.承認殖民地民族自決權D.維持當地社會傳統權力結構1.B【詳解】根據材料“英占北尼日利亞頒布土著政權法,保留原有繼承程序和儀式,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同時規定政權性質為英國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可以看出,英國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是為了利用土著政權進行間接統治,B項正確;根據材料“政權性質為英國治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北尼日利亞屬于英國殖民地的地方政權,并不擁有治權,排除A項;承認殖民地民族自決權,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維持既有官員和政權機構”幫助英國當局進行殖民統治,不是強調維持當地社會傳統權力結構,排除D項。故選B項。2.(2024·天津·高考真題)16世紀,西屬拉丁美洲的波托西成為世界重要的銀礦開采中心,其人口高達12萬人,比西班牙任何城市都多,印第安礦工艱難勞動生產的銀錠和勞工生產的銀子流入世界各地。導致波托西繁榮的直接原因是(

)A.種植園制的盛行B.奴隸貿易的興盛C.商業革命的發展D.殖民掠奪的瘋狂2.D【詳解】新航路開辟后,由于美洲有大量金銀可采,以西班牙為代表的早期殖民者瘋狂掠奪當地資源和財富。還進行罪惡的三角貿易。無論是早期還是此后,無論是對印第安人還是對非洲黑人奴隸殖民者瘋狂掠奪的本性是一致的,D項正確;種植園經濟的盛行主要在農業、畜牧業方面,并非銀礦,盛行時間也較晚,排除A項;奴貿易的興起是在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之后,與情境中的“16世紀”和“印第安礦工”信息不符,排除B項;商業革命是指16世紀隨著新航路開辟引起的歐洲商業和世界市場的一系列新變化,包括商品種類與數量增多、商路及商業中心轉移、商業經營方式轉變及世界市場雛形的形成等。材料并未體現這些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3.(2023·山東·高考真題)下圖為某一時期歐洲主要殖民國家在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分布示意圖。這一時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