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石家莊市康福外國語學校2025屆高三一模檢測試題歷史試題考生請注意:1.答題前請將考場、試室號、座位號、考生號、姓名寫在試卷密封線內,不得在試卷上作任何標記。2.第一部分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需將答案寫在試卷指定的括號內,第二部分非選擇題答案寫在試卷題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盧溝橋即爾等墳墓,應與橋共存亡,不得后退”。與該命令相關的事件是A.西安事變 B.八一三事變C.七七事變 D.九一八事變2.“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材料中“鐵和血”“煤和鐵”分別喻意A.武力手段、工業基礎 B.暴力戰爭、國家壟斷C.強權政治、商品經濟 D.專制統治、自由競爭3.總書記說:“中華民族是具有非凡創造力的民族,我們創造了偉大的中華文明。”下列有關中華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①西漢早期,我國可能己經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書寫用紙②文人畫為滿足市民文化的需求,充分展現畫家多方面文化素養③宋代商業有多方面的重大突破,其中之一是出現合法的“夜市”④《武經總要》記載了明朝領先世界的自動爆炸的地雷、水雷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4.無論是古羅馬的輝煌,文藝復興的風潮,還是天主教廷的無上尊崇,所有這些偉大的時代,都幸運地留存下了被銘刻上歷史標記的偉大建筑。其中,圣彼得大教堂作為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凝聚了眾多巨匠心血。下列選項中,對其表述正確的是A.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等都參與了教堂設計方案的修改與施工B.教堂的大圓頂由拉斐爾設計并指導建成C.教堂內有米開朗琪羅所作的大理石雕像《最后的審判》D.主祭壇上面覆蓋的鎖金青銅華蓋由貝爾尼尼設計建造5.1941年6月,丘吉爾在英國廣播公司發表演說,“沒有一個人像我這樣始終一貫地反對共產主義。……但是,這一切,在我們眼前展現的情景對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過去的一切,連同它的罪惡,它的愚蠢,它的悲劇,都已經一閃而過了。”該演說旨在A.呼吁對蘇聯進行援助 B.譴責德國的入侵行為C.堅持意識形態的對抗 D.批評英國的綏靖政策6.賈廣興在《龍門石窟群中的商業窟》一文中說:“在馳名中外的洛陽龍門石窟群中,有三個鮮為人知的商業窟,為研究唐朝時期洛陽商業繁盛情況及中國商行、社團組織,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龍門商業三窟分別為北市彩帛行凈土堂、北市絲行像龕和北市香行社造像龕”。此材料最能夠反映出A.唐朝前期洛陽開始出現商幫 B.洛陽城的社會分工十分發達C.洛陽龍門石窟普遍出現了商業化的傾向 D.洛陽城商品經濟發展影響了石窟藝術7.戰國《荀子.解蔽)記載:“農精于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于市而不可以為賈(市)師、工精于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日:‘精于道者也,非精于物者也。’"這一記載折射出戰國時期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經濟發展 B.處于農耕時代農業的地位高C.道家思想被用于經濟管理之中 D.政府注重對農工商業的管理8.1842年后,英國的一所蠟像館里陳列了一尊林則徐的坐像,儀態莊嚴,膝上攤開一本用中英文寫的《禁煙條例》,這說明①禁煙運動得到英國政府的贊同②禁毒對人類文明有貢獻③林則徐的開明和愛國精神受到尊重④禁毒成為當時世界共識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9.下表為1965年—1992年高收入國家與不發達國家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變化示意圖。這一變化能夠用來說明國家類別1965年GDP占全球比重1970年GDP占全球比重1992年GDP占全球比重高收入國家70.53%74.99%79.41%不發達國家8.14%8.08%4.25%A.經濟全球化的弊端 B.兩極格局的瓦解C.全球經濟重心轉移 D.經濟區域化傾向10.春秋時期,鄭、陳、宋等諸侯國經常參與會盟。據《左傳》記載,楚國就先后兩次以土地和重賂求得鄭國與之會盟。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國爭奪有利的戰略地位 B.鄭、陳、宋諸國實力相對較強C.周王室努力緩和諸侯爭霸 D.中原諸侯合縱連橫不利于楚國11.黃君(黃佐卿)于光緒七年(1881年)建絲廠于滬上。……各項機械均購自意、法等國。(開工后)斯時運用繅絲機械尚無相當人才。……乃延(請)意人麥登斯為工程師,指導廠務。……且所有出品須運往外國市場,向綢商兜售,輸運需時,周轉為難。自光緒八年至十三年,營業失敗,資本耗損殆盡。對于絲廠發展,折射出的史實本質是A.技術人員主要依賴外國 B.產品銷售不十分的順暢C.因官督商辦而走向衰敗 D.近代中國社會轉型艱難12.下表是1951—1957年我國國防費支出情況表:單位:億元(人民幣)年份國家財政總支出國防費支出國防費占國家財政支出比例(%)19511.492.643.9719534.125.386.919117.298.009.14195710.2111.1112.12數據的變化反映了A.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戰略適時調整B.國民經濟形勢發生根本性好轉C.國防現代化與工業化建設進展緩慢D.工作重心取決于國際局勢變化13.20世紀80年代,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相的英國政府對各大國有企業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主要采取的形式包括整體出售,拆分售股給公司員工和上市三種:2010年,卡梅倫上臺后,英國推動了所謂“二次私有化”進程。這些舉措A.激發了市場經濟活力 B.受到凱恩斯主義影響C.降低了國家財政收入 D.推動了第三產業興起14.陳旭麓指出:雖然新政產生于自上而下的過程,但160萬新式學生的出現和眾多八股士類的淘汰則直接和間接地牽動了整個社會。新政造就了他們,但他們又超出了新政劃定的界限。這表明新政()A.開啟了中國教育近代化 B.掀起了近代思想啟蒙C.形成了實業救國的高潮 D.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15.19世紀末的湖南維新派要求全盤移植西方的民主制度;另一方面,他們又在各種學堂、學會、刊物上極力推崇孔教。在其《時務學堂學約》中專列“傳教”一項,說“今設學之意,以宗法孔子為主義”。這反映了A.維新派在思想和實踐上的錯位B.中國近代化進程的復雜性C.維新志士以大眾傳媒開啟民智D.中體西用是維新派的宗旨16.洋務運動時期,有一類企業是“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采用這種經營管理方式的企業是A.江南制造總局B.輪船招商局C.發昌機器廠D.繼昌隆機器絲廠17.張賽說:“二十年來,所見諸企業之失敗,蓋不可以卒數,推原其故,則由創立之始,以至于業務進行,在皆伏有致敗之釁,則無法律之導之故也。……無公司法,則無以集厚資,而巨業為之不舉;無破產法,則無維信用,而私權于以重喪。”據此,他認為民族工業進程遲緩的主要原因是A.受中外反動勢力雙重壓迫B.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C.官僚資本的經濟壟斷D.缺乏充足貨幣資本的支持18.下表是唐朝中央機構職責的整理。其中④對應的機構是官職
職責
①尚書省
掌典領百官。
②門下省
掌出納帝命,相禮儀。
③刑部
掌律令……按覆讞(讀[yàn],審判定罪)禁之政。
④
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
A.戶部 B.吏部 C.中書省 D.禮部19.《大博弈: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一書認為,北約關注阿富汗戰爭打擊所謂的“恐怖主義”,但北約不是為阿富汗這樣的國家而設計的;并進而認定“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上述觀點旨在反思A.兩極格局B.國際恐怖主義C.國際政治舊秩序D.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朱鳳瀚曾說:“周人克商成功后,不僅占據了殷商舊地,且更擴展了勢力范圍,領土廣袤,僅靠中央王朝難能控制,邊陲之地更是鞭長莫及,然當時危及王朝生存者不僅有中原地區之殷遺民,更有四方所謂戎狄蠻夷。”材料體現西周A.推行分封制的必要性 B.取代商朝的必然性C.加速大一統的合理性 D.疆域擴大的迫切性21.下表反映的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概況。表中年平均生產增長率的變化促使各國A.減少政府對經濟干預 B.制定指令性經濟計劃C.政府直接采購、投資 D.加大企業國有化比重22.如圖為美國發行的《抗戰建國》郵票。這說明A.三民主義與林肯思想一致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C.美國支持中國的抗日戰爭 D.國民政府堅持三民主義23.語匯出現頻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國家某一時期的社會狀況。以下能反映50年代中國社會狀況的語匯高頻詞是A.人民內部矛盾原子彈高產衛星焦裕祿B.石油自給抗美援朝上山下鄉王進喜C.“一化三改”中立富農全民煉鋼邱少云D.三年自然災害“三個世界”“三反五反”雷鋒24.洪武三年,明太祖命士人戴四方平定巾;洪熙年間,明仁宗令士人著青衣;明中后期,士子冠服追求詭異,顏色鮮麗,花樣多變,但屢遭政府禁止。這反映出明代A.經濟發展沖擊傳統觀念 B.社會生活水平普遍提高C.士大夫階層的逐步衰落 D.服飾生產受到官府壟斷25.1921年10月21日,美國《紐約時報》載文指出,邀請中國參加華盛頓會議雖是“明智之舉”,但“如果認為他們能解決問題,就大錯特錯了”,中國“還沒有成長到足以獲取尊重和顯示力量的地步”。這反映出美國的主流媒體A.對列強的外交規則有清醒認識B.低估了中國人民維護主權的決心和能力C.能夠正視中國問題出現的原因D.為美國逃避國際責任的行為作積極辯護26.學習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學分別就下列主題作了演講,你認為其中哪一個概括了這一段歷史的全過程:A.帝國的彷徨B.中華的榮耀C.東方的曙光D.王朝的振興27.以下材料所描述的歷史現象屬于宋代的是A.“叔父,建爾元子,俾侯于魯,大啟爾宇,為周室輔”B.“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C.“兵符出于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于三衙,而不得專其制”D.“機務及用兵皆軍機大臣承旨,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28.一考古隊從非洲出發,從西向東去考察四大文明古國的發地,其考察順序是①尼羅河流域②印度河流域③黃河流域④兩河流域A.①④②③B.①③④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29.1983年,有人針對雜志和日歷的封面都是美女說:“難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嗎?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農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貢獻的婦女的照片呢?”這一質疑說明改革開放初期A.人們的審美情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B.西方腐朽生活方式開始影響中國C.不尊重勞動婦女的舊觀念有所抬頭D.人們的思想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30.1934年美國《互惠貿易協定法》允許總統對凡是同意對美國降低關稅的國家降低關稅,但最多只能削減50%。到1962年,美國《貿易擴展法》允許總統對美國與歐共體之間的產品出口有權削減100%的關稅,而且總統也有權取消現行稅率為5%或不到5%的產品的關稅。這一變化A.導致經濟危機開始向世界范圍擴展B.推動以美元為中心貨幣體系的形成C.表明政府放棄了對國家經濟的干預D.客觀上有利于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方的自由主義絕大貢獻正在這一點,只有民主的政治方才能夠保障人民的基本自由,所以自由主義的政治意義是強調的擁護民主。近代代議制度是英國人的貢獻,成文而可以修改的憲法是英美人的創制,無記名投票是澳洲人的發明,這就是政治的自由主義應該包含的意義。現代的自由主義,還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在近代民主國家里,容忍反對黨,保障少數人的權利,是和平的政治社會改革的基礎,已成了當然的政治作風。反對黨的對立,嚴格的批評監督,使人民可以有選擇的機會,使國家可以用法定的和平方式來轉移政權,是現代民主國家做到和平革新的大路。——摘編自胡適《自由主義》材料二五四憲法在“序言”部分寫到:“這個憲法以1949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基礎,又是共同綱領的發展。”五四憲法總結建國5年來的實踐經驗,經過民主程序最終完成了國家建構的過程。1954年憲法的里程碑作用表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制度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法治制度,是共產黨執政的國家長治久安,堅持在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完善,蓬勃發展的重要保證。馬克思指出:“法律應該是社會共同的、由一定物質生產方式所產生的利益和需要的表現,而不是單個的個人恣意橫行。”新中國后來的憲法及其憲法修正案是對1954年憲法的繼承和發展,在國體、政體和政治協商、民族區域自治及外交等各項基本制度方面是一脈相承。——整理自楊曉青《五四憲法是黨探索民主法治建設規律的里程碑》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點,并分析其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54年憲法制定的背景,并分析其對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意義。(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西方近現代“民主政治和自由主義”的關系。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從15世紀晚期開始,英國就展開了長達三百多年的保護主義探求:1485年亨利七世推出了大力支持羊毛工業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1587年完全禁止羊毛出口:1699年通過“羊毛法案”禁止進口殖民地的羊毛制品;1700年英國議會通過一項禁止銷售印度棉布的法令。1721年,英國首相沃波爾以提升制造業為目標,推行明確的重商主義政策改革。1760年至1830年是英國產業革命時期,雖然亞當——斯密在1776年發表的(國富論)中提倡自由貿易,但是1815年英國仍通過了新的谷物法,提高了對農業的保護力度,一直到1846年,當英國產業革命已經完成相當一段時間后,英國才通過取消《谷物法》,開始了維護其工業絕對領先地位的貿易自由化進程。——摘編自張學博《英美歷史上的貿易保護主義》材料二: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兩次石油危機使世界經濟增長緩慢,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在美國不斷增強,逐漸形成了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美國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和老貿易保護主義相比,過去主要是通過限制進口來保護國內產業,其手段是構筑高關稅壁壘,而現在更側重非關稅壁壘。一些非關稅壁壘目前已經成為美國政府干預外貿、限制進出口的主要政策措施。為了實現本國的貿易利益最大化,美國舉雙手贊成貿易自由化,積極參與GATT和WTO的談判,同時又不斷地帶頭實施各種貿易保護。1984年美國國會通過的《貿易與關稅法案》,1988年經里根總統簽署,正式成為美國法律的《1988年綜合貿易與競爭力法案》,都帶有濃厚的貿易保護主義色彩。——摘編自吳學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前生后世》(1)根據材料一,概括英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世紀中期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與近代英國相比,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的新變化,并談談你對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認識。33.(歷史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材料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1942年6月,蘇美和蘇英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的充分諒解和共識。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1943年上半年,蘇德戰形勢非常嚴峻,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5月,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于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辟第二戰場(諾曼底登陸:代號“霸王行動”)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略態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為開辟歐洲的第二戰場奠定了基礎,對加速法西斯德國的崩潰以及戰后歐洲局勢都起了重要作用。(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美盟軍實施代號“霸王行動”的原因。(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諾曼底登陸戰役的作用。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C【解析】
根據“二十九軍”“盧溝橋”可知,這是七七事變,選項C正確;選項A、B、D與盧溝橋這一地點不符,排除。2、A【解析】
根據材料“德意志帝國與其說是建立在鐵和血上,不如說是建立在煤和鐵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鐵和血”就是依靠戰爭,用武力手段建立帝國;“煤和鐵”強調了工業是德國統一的物質基礎,煤為工化提供主要能源,而鐵則是工業的主要原料,所以“煤和鐵”就是德國的工業基礎,故答案為A;BCD不符合材料的喻意,排除。3、B【解析】
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現今考古發掘最早的紙出現于西漢時期,①正確;風俗畫是為了滿足市民文化需求而創作的畫作,排除②;宋朝時期商業活動打破了時間上的限制,出現了早市和夜市,③正確;《武經總要》是宋朝時期編寫的,排除④,故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4、D【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圣彼得大教堂內,教皇馬爾巴諾八世紀念碑和教皇阿勒桑德羅七世紀念以及碑以及殿堂的中央的青銅華蓋均為貝爾尼尼的杰作,故D項正確;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圣伯多祿大教堂的設計,并沒有達·芬奇,排除A項;教堂中央的圓頂由米開朗基羅設計,兩重結構,內部明亮,排除B項;教堂內有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并非《最后的審判》,排除C項。故選D。5、A【解析】
1941年正值二戰期間,蘇德戰爭剛剛爆發,丘吉爾認為此時反對共產主義是悲劇、是愚蠢的,已經“一閃而過”,這一演說目的在于呼吁對蘇聯援助,A正確;題干中,丘吉爾并未明確提出對德國的態度,排除B;C與題干演說主旨相反,排除;此時英國已經在抵抗德國,綏靖政策早已破產,排除D。6、D【解析】
根據“有三個鮮為人知的商業窟,為研究唐朝時期洛陽商業繁盛情況及中國商行、社團組織,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商品經濟的發展影響到了石窟藝術,所以才會出現“商業窟”,故D正確;商幫是明清時期出現的,故A錯誤;材料沒有體現社會分工,排除B項;“普遍出現”這種表述不符合史實,材料只涉及到個別現象,不能說普遍,排除C項。7、D【解析】
本題以戰國典籍《荀子·解蔽》中的記載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材料表明:農民、商人、工匠雖分別精通農業種植、商業經營、器物制造的技巧,但是并不善于管理而有的人雖不完全精通這三種技藝,但卻具有較強的管理能力,這反映出戰國時期注重利用精于管理之道的人才對農業、工商業進行有效管理,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工商食官制度,A項錯誤;材料并不能說明農業地位高,B項錯誤;“精于道者”中的“道”是管理之道,不是指道家思想,C項錯誤。8、A【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材料解析能力。禁煙在當時損害了以英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故①④不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從材料中“儀態莊嚴”等信息可知,禁毒對人類文明有貢獻,林則徐的開明和愛國精神受到尊重,②③正確,故選A項。考點:虎門銷煙點評:虎門銷煙是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銷毀了繳獲的鴉片100多萬斤,打擊了鴉片販子的囂張氣焰,反映了中華民族反侵略的精神。林則徐是中華民族英雄,其愛國精神也得到英國的認可。與此相關的有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的原因、影響等,需要掌握。【詳解】請在此輸入詳解!9、A【解析】
發達國家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上升,不發達國家占有全球國內生產總值下降,說明在全球化背景下,兩種類型國家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A正確;B與題無關,排除;全球經濟重心依然在發達國家,排除C;材料未反映出經濟區域化,排除D。10、A【解析】
春秋形勢圖中鄭國因為處于地處中原,戰略地位重要,成為大國爭奪的對象,A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許多諸侯國經常與鄭國會盟,故B、C、D與材料無關,排除。11、D【解析】
近代史上,由于受到列強的侵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一開始就受到列強的擠壓和剝削,發展困難。材料正體現了這一現象,這一現象的根源在于中國社會的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選D【詳解】12、A【解析】
依據題干1951﹣1957年我國國防費支出情況表的內容可知,反映出國家安全與經濟發展戰略適時調整,故A項正確;一五計劃時期尚處于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所以根本好轉不準確,故B項錯誤;由題干時間“1951﹣1957年”可知,處于一五計劃時期。結合所學可知,一五計劃我國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故C項錯誤;在該時段國際局勢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故D項錯誤。13、A【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撒切爾夫人為了醫治經濟的“滯脹”,一反傳統的凱恩斯主義,掀起了私有化浪潮,對各大國有企業和壟斷部門進行私有化,其目的是激發了市場經濟活力,故A正確;這些措施是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故B錯誤;這些措施減少了國家財政支出,故C說法錯誤;這些措施不能推動第三產業興起,故D錯誤。14、D【解析】
從材料中的“新政造就了他們,但他們又超出了新政劃定的界限”等信息來看,清末新政的本意是維護專制統治,但客觀上推動新的社會力量的形成,并加劇了社會矛盾,從而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故答案為D項。中國教育近代化由洋務運動開啟,排除A項;維新變法掀起了近代思想啟蒙,排除B項;實業救國是在辛亥革命后發展到高潮,排除C項。清末新政由于改革政策的“支離、拖沓”和一些官員的“敷衍”,沒有取得太大進展,但“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現代化,也為辛亥革命的興起提供了準備條件。特別是清末新政中辦學和留學熱潮的出現,產生了眾多的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階層,這是民主革命的群眾基礎。15、B【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維新思想家在宣傳近代西方民主的同時,又主張推崇孔教,說明其沒有擺脫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使得中國的近代化進程充滿了復雜性,B符合題意;A與材料無關;材料沒有涉及報刊等大眾傳播媒介的內容,C不正確;中體西用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D不正確。16、B【解析】根據“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結合所學,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主要采用官督商辦的形式,企業資金來源,主要是由官僚、買辦、商人以入股形式籌集,但實行封建性質的官僚管理,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派創辦民用企業,故B正確;A是洋務派的軍用企業,由完全由政府主辦,與商人無關,排除;CD屬于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私人企業,由早期資本家自己管理,排除。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對“由官總其大綱,察其利病,而聽該商董等自立條議,悅服眾商”的準確解讀,結合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企業的特點分析解答即可。17、B【解析】
由題目中的信息“諸企業之失敗....無法律之導之故也”可知張謇認為民族工業進程遲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故選B項;題目中未涉及中外反動勢力對民族工業的壓迫,故排除A、C兩項;D項的表述無法體現題目中的信息“無破產法,則無維信用,而私權于以重喪”,故排除D項。18、A【解析】試題分析:熟悉唐代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六部各自職責即可答題;中書省草擬詔令;門下省審議詔令;尚書省執行詔令、統率百官;吏部管人事;戶部管賦稅、戶口等;禮部管禮儀、教育等;兵部管國防;刑部管司法;工部管工程建設。從這些職責來能,“掌天下土地人民錢谷之政”是戶部的職責,即選A項。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三省六部制。19、C【解析】
由材料“我們面對一個新世界,用的卻是并非為這個世界而設的體制”可知,作者認為北約是國際政治舊秩序下的產物,已經不能適應世界發展的新形勢,故選C。阿富汗戰爭發生于,兩極格局已經瓦解,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恐怖主義產生的原因,其主體在對北約的論述分析,故B項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在以北約為例說明新世界全球政治覺醒對美國的挑戰,北約本身不是其反思的焦點,排除D。20、A【解析】
根據材料中“領土廣袤”“僅靠中央王朝難能控制,邊陲之地更是鞭長莫及”可知當時國土廣闊,僅靠中央政府不能實現對全國的統治,因此周采用了分封制,故選A;材料講是周取代商朝以后實行什么樣的統治政策,BD錯誤;西周時期尚未實現大一統,C錯誤。21、A【解析】
材料體現的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法國、英國等西方國家經濟增長率紛紛下滑,甚至呈現負增長狀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陷入“滯脹”狀態,此時西方國家紛紛放松了經濟的干預,最終走出了“滯脹”的狀態,A正確;BCD屬于西方國家加強對經濟干預的表現之一,不符合當時新自由主義思想的特征,排除。故選A。22、C【解析】
依據圖片信息“抗戰建國”并結合抗日戰爭知識可知,美國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給予了中國一定的幫助。C正確;材料未涉及二者的思想,不能證明二者的思想是一致的,A排除;1942年中、美、英、蘇等26國共同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材料未體現,B排除;抗戰時期國民政府堅持的不是三民主義,D排除。故選C。23、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制定了過渡時期的“一化三改”路線,土地改革中制定了中立富農的政策,1958年以后又提出全民煉鋼的大躍進運動,抗美援朝戰爭中涌現出了英雄人物邱少云,故C項符合題意;原子彈爆炸是1964年,A項排除;石油自給是1965年,B項排除;“三個世界”理論是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D項排除。故選C。24、A【解析】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士人的服飾冠冕日趨個性多元化,沖擊了原有“四方平定巾”“青衣”的規矩和觀念,故選A項;題干中只提及“士人”,無法體現“普遍”提高,排除B項;明代,士大夫階層仍借助科舉制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排除C項;材料只說明官府對士人著裝的要求,與服飾生產無關,排除D項。25、B【解析】
據所學可知,華盛頓會議討論中國問題的時候,中國代表團向會議提出了收回山東權益的要求,最終中國收回了“日本在一戰期間占領的山東”。因此材料中美國的主流媒體“低估了中國人民維護主權的決心和能力”,B正確;ACD與材料無關。26、A【解析】
明清時期中國出于封建社會晚期,在君主專制不斷強化的同時,經濟層面也出現了新的經濟因素資本主義萌芽,文化層面也對傳統文化進行了反思,故彷徨一詞能準確體現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故選A。明清時期中國逐步與世界歷史的發展趨勢相脫節,最終在1840年被西方列強敲開大門,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故榮耀和振興并不符合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排除BD;受古代重農抑商政策的影響,資本主義萌芽在中國發展的非常緩慢,曙光一詞無法全面展示明清時期的時代特征,排除C。27、C【解析】
材料“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于三衙”反映北宋初期分化事權,樞密院和三衙互相牽制,故C符合題意;A出自《詩·魯頌·閟宮》,反映了西周初期的分封制,故A不符合題意;B出自《論語》,反映孔子對春秋時期的禮崩樂壞的不滿,故B不符合題意;由材料“天子無日不與(軍機)大臣相見”反映清朝創立的軍機處,故D不符合題意。28、A【解析】尼羅河流域位于非洲埃及;印度河流域位于亞洲印度;黃河流域位于東亞中國;兩河流域位于西亞;依據位置排序為①④②③,故A項正確。29、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難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嗎?”說明中國人對傳統女英雄依舊崇拜而對完全西化的美女理念有所抵制,這能反映出人們的思想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答案選D,ABC三項表示錯誤不符合史實。考點:改革開放的巨大影響點評:本題考查了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人思想的發展情狀,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改革開放后的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關注對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時間關鍵點的識記能力,如十一屆三中全會,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的南方談話的內容和重大影響。30、D【解析】
該題主要考查戰后美國的經濟政策變化。依據材料可知美國六十年代對關稅政策的放寬,這樣做客觀上可以促進世界經濟貿易的自由化進程,故D項說法正確;六十年代并未出現世界性經濟危機,故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中涉及的是貿易問題,而不是金融問題,故B項不合題意,排除;政府干預是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不會放棄,故C項說法錯誤,排除。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特點:投票選舉,實行代議制民主;蘊含權力分立與制衡原則;實行政黨政治,輪番而治;注重法治,以法治國;帶有妥協與協商色彩。影響: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推動經濟發展;促進思想解放;推動人類政治文明發展。(2)背景:新中國政權基本鞏固;積累了政治建設經驗;國家政治、經濟建設需要法律保障;地方基礎普選基本完成。意義:確認和保障人民民主及公民基本權利和自由;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制度建設打下良好基礎;是使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探索(3)言之有理即可【解析】
(1)特點:根據材料一中“近代代議制度是英國人的貢獻”,“成文而可以修改的憲法是英美人的創制”,“無記名投票是澳洲人的發明”,“自由主義,還含有‘和平改革’的意思”,“容忍反對黨,保障少數人的權利,是和平的政治社會改革的基礎”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代議制、政黨制、分權制衡、法治、妥協等方面,概括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點。影響:根據所學知識,從緩和矛盾、穩定秩序、經濟發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反恐防暴應急預案
- 熱液燙傷的急救與護理
- 2025年普洱貨運從業資格證考試技巧
- 2025年份次季度二手車交易電子合同區塊鏈存證協議
- (41)-4【蘇教】數學基礎卷03
- 4.1+公民基本義務(教學課件)-2024-2025學年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下冊高效課堂同步教學課件(統編版)
- 25年3月民宿眾籌項目連帶責任借款專項協議
- 協議書一式三份
- 二零二五版限制性股權轉讓協議書
- 二零二五版專利權轉讓協議參考樣本
- 寵物殯葬創新創業
- 2025年第三屆天揚杯建筑業財稅知識競賽題庫附答案(801-900題)
- 2024年黑龍江出版集團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4月27日浙江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真題及答案
- 【初中歷史】遼宋夏金元時期經濟的繁榮 課件 2024-2025學年統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 2025-2030中國橄欖球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投資價值評估咨詢報告
- 砌體結構檢測試題及答案
- 跌倒墜床的預防及護理
- DB32T 5061.1-2025 中小學生健康管理技術規范 第1部分:心理健康
- 2025年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傾向性測試題庫審定版
- 2025年洛陽科技職業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考點梳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