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_第1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_第2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_第3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_第4頁
河南省新鄉市2024-2025學年高二年級上冊期末語文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2025學年高二期末(上)測試

語文

考生注意:

1.本試卷共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請將各題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3.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上冊和選擇性必修中冊。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5小題,1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作為城市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水空間承擔著維護生態安全、保護文化遺產、展示城市風貌、

開展公共活動等一系列復合功能。伴隨城市更新與轉型發展,以及人民對高品質公共空間的需求日益增加,

濱水空間煥發新光彩。如今,一批設計師以大膽多元的實踐賦予濱水空間新的生命力,使其成為城市中頗

具吸引力的“活力磁場”。

順應自然法則,以設計彰顯鶯飛魚躍的生態之美。許多設計師著力發揮濱水空間在水源涵養、雨洪調

節、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作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在海南省三亞市,三

亞河、臨春河貫城而過,設計團隊仔細分析這兩條潮汐河獨有的水文生態特征與紅樹林特殊的生長環境,

模擬自然狀態修復曾經遭到破壞的紅樹林生態系統,為鳥類、魚類、哺乳類、兩棲類等各類生物提供適宜

的棲息環境,讓“白鷺成群、紅樹繁盛”成為一道亮麗的城市風景。精心設計的木棧道與親水平臺被小心

翼翼地輕置于紅樹林間,使人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于椰風海浪的別樣風情,體驗到紅樹林的美麗與神

奇。綠色,是城市濱水空間的底色對水的生態規律的研究,是城市濱水空間更新設計的基礎。遵循生態文

明理念,有助于在城市中更好地挖掘、展現自然的生機與浪漫。

傳承文化記憶,以設計展開歷史與現實的時空對話。濱水空間見證了城市發展歷程,也鐫刻著深厚的

歷史文化印記。挖掘提煉歷史文化信息并使其與日常生活相融,是濱水空間更新的精神內核。在北京市永

定河畔,宏偉的首鋼工業遺址與激情的冬奧會碰撞出絢爛火花。設計團隊將以火車、站臺、隧道等元素為

代表的工業文化與冬奧文化相融,強化了場所的記憶感、歸屬感與認同感,也創造出一種戲劇性的古今時

空對話之感。借助設計的力量,濱水空間正在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品格的新載體,讓人們在流淌

的江水中感悟古韻新風。

營造豐富場景,以設計傳遞空間流轉的藝術魅力。城市濱水空間往往是城市天際線、建筑風貌等集中

展示的區域,是呈現城市形象和風貌特色的重要窗口。當下,不少設計師靈活運用藝術和設計手法巧妙化

解水岸高差,將原本單一的工程岸坡形式轉變為層次豐富的立體空間打造可全感官體驗的交互場景,塑造

城市精致亮麗的景觀風貌。在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聞濤路,原本普通的水泥堤壩化身濱江休閑觀光帶。五

種深淺不一的藍色混凝土交錯鋪地,營造出江潮奔涌之感。藝術與設計的介入,不僅讓城市空間得到更加

充分地展示和利用,更讓人們“心中的山水”與“自然的山水”相連相融。

激發城市活力,以設計營造共享、包容、關懷的美好生活。濱水空間是承載日常公共活動的活力帶,

也是塑造城市文化''顏值”的保障線。隨著時代發展,濱水空間不斷適應人們的新生活方式,調整自身功

能與定位。以廣東省深圳市茅洲河左岸科技公園為例,園中不僅有濕地、噴泉、觀演廣場等,還有科技展

廳,人們可以在散步、嬉戲之余學習知識,了解科技。伴隨城市濱水空間的更新,許多河流已不單純是河

流,更是一個片區,代表著一種新的治理理念和模式,期待更多設計師為城市濱水空間更新貢獻智慧,使

之成為人文薈萃、生態友好、活力無限、開放共享的高品質空間,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摘編自馬浩然《讓城市濱水空間成為“活力磁場”》)

材料二:

首先,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應以生態優先,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在桂林的環城水系項目中,設計者以生

態保護為基礎,注重綠化和生態修復。通過在河岸種植植被,增加綠地面積,發揮綠地的凈化空氣、減緩

水流的作用,形成自然優美的濱水景觀。

其次,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需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

歷史、文化和社會特點,因地制宜制定設計方案。石家莊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如河流、湖泊、

山丘等。在設計時可以借助這些自然條件,采用借景、對景等手法,將自然景觀和城市景觀相互融合,形

成優美的濱水景觀。體現地方文化,石家莊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如傳統的古村落、古建筑、

古代文化等。在設計時可以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濱水景觀中,建設文化廣場、景觀小品等,展現石家莊的

獨特魅力和地方特色。

最后,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應注重景觀與文化的結合。突出時代特點,石家莊新區是現代化的城市新區,

因此濱水景觀設計應體現出現代化的特點,如簡潔、明快、開放等。可以利用現代的景觀元素和材料,打

造具有現代感的濱水景觀。滿足市民需求,濱水景觀設計應滿足市民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休閑、娛樂、

交流等空間和活動場所,讓市民能夠感受到景觀的舒適和宜人性。同時,要注意保護和利用原有的生態環

境和歷史文化遺址,避免破壞和損失。

(摘編自張昊軒《城市新區濱水景觀使用后評價與優化設計分析》)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承擔著復合功能的濱水空間是城市公共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師在設計時會順應自然規律,以期達

成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

B.城市濱水空間常常是呈現城市形象、風貌特色的重要窗口,是市民日常公共活動的重要場所,需要隨著

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調整定位。

C,桂林環城水系項目的設計者,本著生態優先原則,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采取在河岸種植植被、增加綠地

面積等措施,打造出優美的景觀。

D.濱水景觀設計都應該體現出簡潔、明快、開放等現代化特點,石家莊新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濱水景觀

設計利用了現代的景觀元素和材料。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設計團隊將永定河畔宏偉的首鋼工業遺址代表的工業文化與冬奧文化巧妙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城市濱水

空間要傳承文化記憶的設計理念。

B.要化解工程岸坡原本單一的形式,設計師就必須運用藝術和設計手法化解水岸高差的問題,從而將其轉

變為層次豐富的立體空間。

C.城市濱水景觀可將傳統的古村落、古建筑、古代文化等文化元素在設計時巧妙融入,建設文化廣場、景

觀小品等,展現出獨特的魅力。

D.衡量濱水景觀設計的成功與否,既要看其是否能滿足市民多樣化的需求,還要看它有無兼顧原有生態環

境等的保護和利用,有無破壞或損失。

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材料二中城市濱水景觀設計因地制宜特點一項是()

A.某地城市濱水景觀通過智能化系統對公園內的燈光、噴泉、廁所等設施進行控制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節省人力資源。

B.深圳半山公園將新建或改造69千米半山健步道,有機串聯3處瀑布景觀、4個水庫景觀節點等,整體建

設將打造成具有鹽田特色的“生態翡翠項鏈”。

C.臨港滴水湖環湖景觀帶強化功能輻射,結合居民的日常休閑需求,擴大公園綠地服務范圍,重塑體系結

構,推進環滴水湖綠地和濱河綠地建設。

D.海淀北部濱水公園的渠首段設計以“娛”為主,設計結合道路設置入口廣場空間,沿河岸設置木平臺及

棧道等濱水空間,滿足居民親水需求。

4.材料一中運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請簡要分析。

5.某地為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將利用濱水空間打造成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在濱水空間設計方面可采納

哪些具體的策略?請聯系兩則材料簡要概括。

【答案】1.D2.B

3.A4.將不同濱水空間更新前后的變化予以對比,如從生態破壞到修復、從工業遺址到文化展示區、從單

一功能到多功能復合空間的轉變等,有力論證了濱水空間更新設計成效顯著的觀點。

5.①結合城市的文化特點和內涵,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讓濱水空間成為城市文化的展示平臺。

②結合濱水空間的生態優勢,打造文化與生態結合的旅游景點,讓人們既享受了自然美景,又能深入了解

城市文化底蘊。

③結合市民需求,讓濱水空間能與時俱進地提供多樣化的休閑活動場所,從而激發城市活力。

【解析】

【導語】材料一從生態、文化、藝術、共享四個角度分析濱水空間更新對城市發展的積極影響,強調了設

計師如何通過創造性設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材料二則提出了具體設計策略,尤其強調因地制宜、生

態優先和文化結合的重要性。兩則材料旨在通過典型案例展示和詳細策略建議,呼吁更多關注與創新用于

提升城市濱水空間的整體價值。

【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整合信息,歸納概括要點的能力。

D.“濱水景觀設計都應該體現出簡潔、明快、開放等現代化特點”錯誤。根據材料二“其次,城市濱水景

觀設計需要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城市濱水景觀設計需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歷史、文化和社會特

點,因地制宜制定設計方案”可知,這句話太絕對。濱水景觀設計需因地制宜,綜合考慮生態、文化、地

方特色等多方面因素,而不僅僅追求現代化特征。

故選D。

【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的能力。

B.“必須”錯誤。根據材料一“當下,不少設計師靈活運用藝術和設計手法巧妙化解水岸高差,將原本單

一的工程岸坡形式轉變為層次豐富的立體空間打造可全感官體驗的交互場景,塑造城市精致亮麗的景觀風

貌”可知,材料沒有要求設計師“必須”運用藝術和設計手法化解水岸高差的問題,只是提到藝術和設計

手法是化解問題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的方法。

故選B。

【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

A.智能化系統屬于技術管理范疇,并不是根據地方具體自然條件、文化特色等實際情況進行的設計特點,

不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

B.“改造半山健步道,串聯瀑布景觀、水庫景觀節點等”根據具體場地情況定制設計方案,符合“因地制

宜”的要求。

C.“結合居民的日常休閑需求,擴大公園綠地服務范圍”根據人們的需求和公園綠地情況設計方案,符合

“因地制宜”的要求。

D.“設計結合道路設置入口廣場空間,沿河岸設置木平臺及棧道等濱水空間”根據道路設置入口廣場空間

在沿河岸設計方案,符合“因地制宜”的要求。

故選A?

【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

由材料一“模擬自然狀態修復曾經遭到破壞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和“精心設計的木棧道與親水平臺被小心

翼翼地輕置于紅樹林間,使人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不同于椰風海浪的別樣風情,體驗到紅樹林的美麗與神

奇”,“傳承文化記憶,以設計展開歷史與現實的時空對話”和“在北京市永定河畔,宏偉的首鋼工業遺

址與激情的冬奧會碰撞出絢爛火花”,”在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聞濤路,原本普通的水泥堤壩化身濱江休

閑觀光帶”和“五種深淺不一的藍色混凝土交錯鋪地,營造出江潮奔涌之感。藝術與設計的介入,不僅讓

城市空間得到更加充分地展示和利用”可知,通過不同濱水空間更新前后的變化作對比,如三亞市的紅樹

林生態修復、北京市永定河畔的工業與冬奧文化融合,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聞濤路充分展示城市空間,將

傳統濱水空間與現代設計改造后的成果進行對比,突出在新設計下,生態從破壞到修復,工業遺址發展為

文化展示區,城市從單一功能到多功能復合空間的轉變,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論證了

濱水空間更新設計成效顯著的觀點。

【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

①由材料一“挖掘提煉歷史文化信息并使其與日常生活相融,是濱水空間更新的精神內核”“借助設計的

力量,濱水空間正在成為傳承歷史文脈、彰顯城市品格的新載體,讓人們在流淌的江水中感悟古韻新風”,

材料二“在設計時可以將這些文化元素融入濱水景觀中,建設文化廣場、景觀小品等,展現石家莊的獨特

魅力和地方特色”得出,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信息,注意理解城市的文化特點和內涵,使之與日常生活相

融,讓濱水空間成為城市文化的展示平臺。

②由材料一“順應自然法則,以設計彰顯鶯飛魚躍的生態之美。許多設計師著力發揮濱水空間在水源涵養、

雨洪調節、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作用,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境界”“遵循生態文

明理念,有助于在城市中更好地挖掘、展現自然的生機與浪漫”,材料二“城市濱水景觀設計應注重景觀

與文化的結合”得出,積極發揮濱水空間在水源涵養、雨洪調節、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作

用,使景點的文化與生態相結合,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們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還能深入了解城市

的文化底蘊。

③由材料一“激發城市活力,以設計營造共享、包容、關懷的美好生活。濱水空間是承載日常公共活動的

活力帶,也是塑造城市文化‘顏值'的保障線”“使之成為人文薈萃、生態友好、活力無限開放共享的高

品質空間,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材料二“濱水景觀設計應滿足市民的需求,提供多樣化的休閑、娛樂、

交流等空間和活動場所,讓市民能夠感受到景觀的舒適和宜人性”得出,結合市民的生活和文化需求,使

濱水空間成為提供多樣化的休閑活動的場所,激發城市的活力,助力城市高質量發展。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時間飛逝

[蘇聯]康?帕烏斯托夫斯基

輪船在靠近基涅什馬的時候,超過了一排木筏。

輪船掀起的波浪濺到木筏上。在緊系著鋼索的一根根厚厚的松木上,站著一群姑娘,她們手握長桿,

好像在呼喊,可是風把她們的喊聲吹到了河對岸,根本聽不清她們究竟在呼喊什么。唯一能看到的只是姑

娘們堅固的牙齒、她們那一張張掛滿了笑容的黑黝黝的臉龐、鮮艷多彩的頭巾,以及黝黑的腿上那隨風揚

起的印花布裙擺。

薩莎站在駕駛艙里。她把銅制的擴音喇叭放到嘴邊,開始喊話:“姑娘們,一切都還好嗎?”“一切

順利,薩莎!”姑娘們揮動著頭巾,友好地回應道。“要漂到很遠的地方去嗎?”

“要去斯大林格勒呢!再會啦!”

望著這些姑娘們,畫家拉夫羅夫突然明白了,在她們眼里,薩莎就是自己人,這位女舵手應該在伏爾

加河上很有名,很受人愛戴。

晚上,拉夫羅夫向薩莎抱怨說,在一個色彩變幻的有風的日子里,一群姑娘踩著木筏,這可是絕好的

繪畫題材,可是他甚至連一個素描都沒能畫下來:一切消失得太快了。

“您應該讓船哪怕是停上一分鐘也好哇。”拉夫羅夫開玩笑似的對薩莎講。“我明白,”薩莎回答道,

“可是,弗拉基米爾?彼得洛維奇,這可使不得。”

雖“哎,瞧瞧!”拉夫羅夫嘆了一口氣,“你們可真是木頭疙瘩啊!看來你們是真不明白,我們生活

里的美有多么重要的意義啊!”

“您說什么呀!”薩莎激烈地反駁道,“我們非常熱愛美,也懂得美的價值。只是您得真正理解我們。”

“那我該怎樣特別地理解你們呢?”

“您就想一想整個國家的發展吧,既復雜又和諧,”薩莎回答道,“想一想所有火車、輪船和飛機的

行駛吧,想一想它們航線的猶如網一樣的交叉點,這些交叉點要求精確的時間表。這就要求生活平緩地前

進,沒有不穩定的運行。難道這還不算美麗嗎?”

“噢,”拉夫羅夫贊同地說,“我還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輪船在伏爾加河上航行。陡峭的右

岸是延綿不斷的金色山岡。一片片秋林里矗立著高壓電網的鐵架。在那高掛著的緊繃的電線里的是源源不

斷的電流。拉夫羅夫不知為什么,總感到這股電流閃耀著蔚藍色的光。

左岸消失在茫茫霧靄里。這濃霧好像被染上了多種色彩。濃霧里寬大而模糊的斑點一會兒呈玫瑰色,

一會兒呈金黃色,一會兒呈蔚藍色和淡紫色,一會兒又呈絳紫色和黃銅色。拉夫羅夫知道,這透過霧靄閃

閃發光的,要么是夕陽映照下的森林和云彩,要么是陡峭的河岸,也許,還有霧靄中看不見的城市里遙遠

的白色建筑。

一天,拉夫羅夫坐在頂層甲板上一張靠近船長室的椅子上。他把畫架支在自己面前的凳子上,迅速地

在畫布上揮筆素描下眼前這個臨近夜晚的靜謐的世界:空氣、霧靄、五色的河水、金色的遠方的身影。

薩莎正站在船長室里的駕駛位置上。她疑惑地望了拉夫羅夫好幾眼,接著又看了看天空。她很傷心,

因為夜晚降臨得如此迅速,所有這些閃光的色彩都會馬上消失,暮色會給一切涂抹上清一色灰暗的色調。

“他恐怕是來不及畫完了!”薩莎思忖道,“該畫得再快一點兒才對,沒錯!”

薩莎拽了拽繩索,汽笛響了一聲,這長長的聲音似乎是輪船發出的警告:原來,一只小船正迎面劃來。

輪船迅速駛近小船,拉夫羅夫突然看到:小船上站著一位敞著外衣的年輕女人。她握著一把還殘留幾

片秋葉的樹枝,注視著輪船。一位皮膚曬得黝黑的小伙子劃著船槳。此刻,他停止搖櫓,也注視著眼前的

輪船。帶著幾片秋葉的樹枝的倒影在小船邊的水中晃動。

整個夜晚,眼前這個女人,還有河面上宛如一串葡萄般閃爍的云彩倒影,在拉夫羅夫眼里簡直就是這

個神奇故國一派祥和的鮮明體現,面對著即將迅速逝去的美景,他只能無奈地嘆口氣,生氣地看了薩莎一

眼。

有一瞬間,他抬起手腕,滿懷期望地等著薩莎稍稍停一下船,哪怕只是停一分鐘,可是薩莎的臉上毫

無表情,像石頭一樣冷漠,甚至還有點兒兇。

載著女人的小船迅速離開,在暮色中搖晃。落日的最后一縷余暉灑落在那一把帶著秋葉的樹枝上。暮

色無論如何也無法撲滅樹葉發出的金黃的色彩。

拉夫羅夫有些生氣地合上顏料箱,回到自己的艙室。路過船長室的時候,他斜眼看了薩莎一下,只見

她滿臉通紅,扭過臉去。

“好吧!”拉夫羅夫想道,“還是和她好好聊聊吧。”

在自己的艙室里,他思忖了很久,把想同薩莎講的話通通想了一遍。這將是一番責備的話。可是,這

天晚上拉夫羅夫并沒有遇見薩莎:她顯然值過班后就去睡覺了。到了晚上,那番責備的話就漸漸褪了色,

他甚至覺得都是些蠢話了。

拉夫羅夫陷入沉思。他究竟想達到什么目的呢?是為了讓生活在他面前停留下來?可是生活任何時候

都不會停下來的,它將永遠像一條寬廣而多彩的河流,流向我們所稱作的未來。你一旦落伍,生活的洪流

就會滾滾向前,將你甩在后面,就會從你的視線里淡出,你就永遠也追趕不上了。

“應該說,小姑娘做的是對的,”拉夫羅夫最終承認道,“我真不該對她生氣……”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薩沙和木筏上的那群姑娘們熟識,應該經常能夠在伏爾加河上相遇,并相互致意。

B.拉夫羅夫因未能畫下木筏上的姑娘而對薩沙抱怨,并與她發生了關于對美的理解的爭執。

C.拉夫羅夫畫得太慢,未能畫下臨近夜晚的伏爾加河上的美景,這讓薩沙很傷心。

D.拉夫羅夫一開始要責備薩沙,后來認為不應該對她生氣,表明他理解了薩沙的想法。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時間飛逝”也可譯為“逝者如斯”,把生活比喻為流動不息的河水,小說結尾拉夫羅夫的思考點

出了主旨,也照應了標題。

B.木筏上的姑娘們、小船上的年輕女人,都是伏爾加河上的美麗風景,但是她們的美,一個是健康粗獷之

美,一個是柔和溫馨之美。

C.小說描繪伏爾加河兩岸的景色五光十色,虛實交錯,充滿了拉夫羅夫的想象,符合他畫家的身份,也體

現了他對國家發展的謳歌。

D.小說采用第三人稱敘述故事,這樣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同時淡化故事情

節,沒有呈現任何矛盾沖突。

8.女舵手薩莎和畫家拉夫羅夫對“美”的理解有差異,請結合全文簡要概括。

9.畫家拉夫羅夫在船上三次想要作畫而未成,情節上是否重復?請結合文本進行分析并說明理由。

【答案】6.C7.D

8.①薩沙對“美”的理解:現實生活中國家的發展所體現出來的復雜而和諧、精確而平緩之美。

②拉夫羅夫對“美”的理解:現實生活中一些片段,具備審美價值、能夠進入藝術(繪畫)作品的藝術之

美。

9.不重復。

①三次作畫對象均不一樣:木筏上的姑娘、兩岸的景致和船上的女人。

②三次作畫中對美有不同層面的理解:一是勞動之美,二是國家發展之美,三是詩意之美。

③三次情節有內在的遞進關系,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加劇了薩沙和拉夫羅夫之間的矛盾,從而在兩人

的矛盾中揭示小說主旨。

【解析】

【導語】《時間飛逝》通過描寫伏爾加河上的航行場景,表現了畫家拉夫羅夫與女舵手薩莎對美的不同理解。

拉夫羅夫作為畫家,關注自然和生活中的瞬間美景,而薩莎則代表了工人和航運者,對系統、秩序和整體

發展的美有更深的感悟。小說以兩人的對話和所見景色,引發對時間流逝和生活之美的哲理思考。同時,

通過簡潔生動的筆觸,展現了伏爾加河兩岸瑰麗的風景和充滿生命力的畫面,使讀者感受到生活的豐富多

彩和無盡的美。

【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作品內容的能力。

C.“這讓薩沙很傷心”錯,從原文“她很傷心,因為夜晚降臨得如此迅速,所有這些閃光的色彩都會馬上消

失,暮色會給一切涂抹上清一色灰暗的色調”可以看出,薩沙很傷心是因為夜晚降臨得太快了。

故選C。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藝術特色的能力。

D.“沒有呈現任何矛盾沖突”錯誤,薩沙和拉夫羅夫的審美差異其實就是矛盾沖突,在文本中已經外顯為

“生氣”“責備”等表達。

故選D。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薩沙對“美”的理解:根據“您就想一想整個國家的發展吧,既復雜又和諧”可知薩沙認為國家發展呈

現出的這種復雜且和諧的狀態是美的一種體現。根據“想一想所有火車、輪船和飛機的行駛吧,想一想它

們航線的猶如網一樣的交叉點,這些交叉點要求精確的時間表。這就要求生活平緩地前進,沒有不穩定的

運行。難道這還不算美麗嗎”可知薩沙將火車、輪船等交通工具按照精確時間表運行,以及生活平緩有序

的前進,看作是美的表現。

②拉夫羅夫對“美”的理解:根據“在一個色彩變幻的有風的日子里,一群姑娘踩著木筏,這可是絕好的

繪畫題材”可知,色彩變幻的天氣與踩著木筏的姑娘組合成一幅獨特的畫面,拉夫羅夫把這種具有獨特畫

面感的生活中的一些片段視為美的體現,認為其具有能夠進入藝術(繪畫)作品的價值,在他眼中是美的

具體呈現。

【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重要情節的作用的能力。

①作畫對象不同:

第一次:“在一個色彩變幻的有風的日子里,一群姑娘踩著木筏,這可是絕好的繪畫題材”,這里的作畫

對象是踩著木筏的姑娘。第二次:”他把畫架支在自己面前的凳子上,迅速地在畫布上揮筆素描下眼前這

個臨近夜晚的靜謐的世界:空氣、霧靄、五色的河水、金色的遠方的身影”,此次描繪的是伏爾加河兩岸

的景致,包括空氣、霧靄、河水以及遠方的身影。第三次:“整個夜晚,眼前這個女人,還有河面上宛如

一串葡萄般閃爍的云彩倒影,在拉夫羅夫眼里簡直就是這個神奇故國一派祥和的鮮明體現”,此次作畫對

象是小船上的女人,呈現出一種祥和的氛圍。

②對美理解的層面不同:

勞動之美:木筏上姑娘們手握長桿,要去斯大林格勒,她們展現出的是勞動中的狀態,體現了一種勞動

之美。拉夫羅夫看到這樣的場景,認為其具有繪畫價值,是對勞動場景所蘊含的美的捕捉。

國家發展之美:在描繪兩岸景致時,文中提到“一片片秋林里矗立著高壓電網的鐵架。在那高掛著的緊繃

的電線里的是源源不斷的電流”,這體現了國家發展的元素。拉夫羅夫在這樣的環境下作畫,從側面反映

出他對國家發展所帶來的美的一種感悟,即國家發展過程中展現出的建設成果也是美的一部分。

詩意之美:小船上的女人握著帶秋葉的樹枝,河面上云彩倒影閃爍,構成了一幅充滿詩意的畫面,這種祥

和的場景體現出一種詩意之美,是拉夫羅夫對生活中詩意瞬間的審美認知。

③夫羅夫三次期望停船作畫,從最初“您應該讓船哪怕是停上一分鐘也好哇”的玩笑式抱怨,到最后“生

氣地看了薩莎一眼”,每次薩莎因輪船運行不能停船,推動情節發展,層層遞進,使得兩人矛盾逐步加深。

在這一矛盾沖突過程中,揭示了小說關于“美”不同理解的主旨。薩莎代表著從國家發展、生活有序運行

角度理解美的一方,而拉夫羅夫則側重于從藝術審美角度捕捉生活中的美。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自契至湯八遷。湯始居亳,從先王居。湯征諸侯。葛伯不祀,湯始伐之。湯日:“予有言:人視水見

形,視民知心不。”伊尹日:“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君國子民,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湯

日:“汝不能敬命,予大罰殛之,無有攸赦。”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①湯而無由,乃為有莘氏媵臣,負鼎

掌,以滋味說湯,致于王道。或曰,伊尹處士,該便人暇迎之兵反然后宜隹叢湯言素壬及九主之事渤舉任

以國政。伊尹去湯適夏。既乃有夏,復歸于毫。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日:“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

湯日:“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日:“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諸侯聞之,

日:“湯德至矣,及禽獸。”當是時,夏桀為虐政淫荒,而諸侯昆吾氏為亂。湯乃興師率諸侯,伊尹從湯,

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湯日:“格②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臺小子③,敢行舉亂,有夏多罪。

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眾,女曰:'我君不恤我

眾,舍我嗇事而割⑤政。'女其日:'有罪,其奈何?'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有眾率怠不和,目:'是

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⑥女。女毋不信,朕不

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修⑦女,無有攸赦。”以告令師,作《湯誓》。于是湯日:“吾甚武。”號日武

王。桀敗于有賊之虛,桀奔于鳴條,夏師敗績。湯遂伐三叟,俘厥寶玉。于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

平定海內。既細夏命,還亳,作《湯誥》:“維三月,王自至于東郊。告諸侯群后:'毋不有功于民,勤力

乃事。予乃大罰殛女,毋予怨。”以令諸侯。湯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物會?年。

(選自《史記?殷本紀》,有刪改)

[注]①奸,同“干”。②格,來。③小子,湯自稱。④正,同“征”。⑤嗇,同“粽’;割,同“害”。

⑥理,同“毒”。⑦帑倭,同“奴戮”,刑戮連及子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湯使人A聘迎之B五反C然后肯D往從湯E言素王F及九主之事G湯舉任H以國政。

II.下列對文中加點處詞句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治,指治理得太平、安定,與“治天下可運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治”意思相同。

B.俎,指砧板,與“如今人方為刀俎”(《鴻門宴》)中的“俎”意思相同。

C.丑,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與“自疏濯淖污泥之中”(《屈原列傳》)中的“疏”用法不同。

D.朝會以晝,介賓短語后置,與“何以汝見”(《蘇武傳》)句式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成湯在遷都定居亳后,因諸侯葛伯不祭祀鬼神,所以率兵征討了他,并表示要嚴厲懲治不能敬順天命的

諸侯。

B.成湯叫張網捕禽獸的人把羅網撤去三面,只保留一面;諸侯聽到這件事,都夸贊成湯仁德到極點,連禽

獸都受到了他的恩惠。

C.成湯率軍并親自指揮作戰,先后征討了暴虐荒淫的夏桀和作亂的諸侯昆吾氏,而后還向百姓解釋了發動

戰爭的原因。

D.成湯在登上天子之位后,就廢除夏朝的政令,在回到國都亳后,又下令變更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

(2)于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

14.伊尹評價湯“明哉”,哪些事實能夠印證這一評價?請簡要概括。

【答案】10.BEG

11.A12.C

13.(1)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拋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要去征伐打仗。

(2)從此,諸侯全部聽命歸服了,商湯登上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

14.①能夠采納善言;②仁愛萬物,體恤百姓;③敬順天命,討伐無道。

【解析】

【導語】這篇文章選自《史記?殷本紀》,講述了成湯開創殷商的歷程。文章重點描述了湯伐桀的經過以及

湯德的體現,特別是湯對諸侯和人民的教誨與統治之道。通過湯的言行,體現了他的仁德與明智,如施恩

于動物的捕網事件和對桀剿滅的堅定決心。伊尹作為賢臣,對湯的英明有著深刻的評價和支持,展現了君

臣合力的治國智慧。全篇以歷史事跡凸顯成湯的偉大,也表達了對賢明統治者的崇敬之情。

【1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成湯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去了五趟,他才答應前來歸從,向成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

做所為。

“湯”是主語,“使”是謂語,“人”是賓語,“聘迎之”是“人”的行為,整體構成一個完整的主謂賓

結構,中間不能斷開,在B處斷開;

“湯”作“從”的賓語,且“肯往從湯”是“五反”的結果,中間不能斷開,在E處斷開;

“素王及九主之事”作“言”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在G處斷開。

故選BEG?

【1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象的理解能力。

A.“意思相同”錯。指治理得太平、安定/治理。句意:觀察民眾就知道國家治理得好不好;/治理天下就

像在手掌心里運轉東西一樣容易。

B.正確。句意:背著飯鍋砧板來見湯;/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

C.正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丑/動詞,疏遠。句意:認為夏桀的所作所為丑惡;/自己主動地遠

離污泥濁水。

D.正確。介賓短語后置,正常語序為“以晝朝會”/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以何見汝為”。句意:在白天

舉行朝會;/為什么要見你呢。

故選A?

【1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

C.“先后征討了暴虐荒淫的夏桀和作亂的諸侯昆吾氏”錯誤,由原文“湯自把鉞以伐昆吾,遂伐桀”可知,

是先伐昆吾氏,后伐夏桀。

故選C。

【13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恤”,體恤;“嗇事”,農事;“割政”,征伐打仗。

②“畢”,全部;“服”,歸服;“踐”,登上。

【14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探究的能力。

①根據“湯曰:'予有言: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聽,道乃進。’”可知湯

不僅懂得通過觀察民眾來了解國家治理情況,還能聽取他人基于此的勸誡,體現其善于接納有益言論,從

善如流。

②湯看到野外張網四面的人祝禱“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認為這樣太過分,于是去掉三面網,并祝禱“欲

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其仁德之舉連禽獸都顧及到,讓諸侯稱贊,體現了他仁愛萬物。

湯在準備征伐夏桀時,向眾人表明自己知曉夏桀不體恤百姓,根據“我君不恤我眾,舍我嗇事而割政”可

知深知百姓的疾苦,體現了湯體恤百姓。

③湯在闡述征伐夏桀的原因時,多次提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表明他認為

自己的征伐行為是因為畏懼上帝,是在執行上天的命令,體現出他對天命的敬畏。湯深知夏桀”為虐政淫

荒”,致使百姓發出“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的怨聲,夏桀的無道統治已引起民憤。湯順應民意,

以天命為依據,興師伐桀,體現了湯討伐無道。

參考譯文:

從契到湯,(商族)遷徙了八次。湯開始定都于亳,這是依從先王帝皆曾居住過的地方。湯向諸侯們舉兵征

伐。葛伯不舉行祭祀,湯首先去討伐他。湯說:“我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人照見水就能看出自己的形貌,

觀察民眾就知道國家治理得好不好。”伊尹說:“說得真英明啊!能聽從善言,道德才會進步。治理國家,

統治百姓,凡是做好事的人都要任用為朝廷官員。努力吧,努力吧!”湯對葛伯說:“你如果不遵從天命,

我就重重地懲罰你,絕不寬赦。”伊尹名叫阿衡。阿衡想求見湯卻沒有門路,于是就去給有莘氏做陪嫁的

奴仆,背著飯鍋砧板來見湯,用烹調滋味的道理來說服湯,讓他推行王道。也有人說,伊尹本是個隱居的

賢士,湯派人去聘請迎接他,往返了五次,他才肯前往跟隨湯,講述了遠古帝王及九類君主的所作所為。

湯于是舉用他,讓他處理國家政務。伊尹離開湯前往夏朝。到了夏朝,他看到夏桀的丑惡,又回到了亳。

一次,湯外出,看見郊野四面都張設著捕捉禽獸的羅網,張網的人祝禱說:“從天下四方來的禽獸,都進

入我的羅網。”湯說:“唉,這樣就把禽獸全部打光了!”于是撤掉三面的網,祝禱說:“想往左走的就

往左走,想往右走的就往右走,不聽從命令的,就進我的羅網吧。”諸侯們聽說后,都說:“湯的仁德到

了極點,竟然惠及禽獸。”就在這個時候,夏桀施行暴政,荒淫無度,而諸侯昆吾氏也起來作亂。湯于是

發兵,率領諸侯,伊尹跟隨湯,湯親自握著大斧去討伐昆吾,接著又去討伐夏桀。湯說:“來吧,你們眾

人,都來聽我講話。不是我小子敢于興兵作亂,是因為夏桀犯下了許多罪行。我雖然聽到你們大家說,夏

桀有罪,但我敬畏上帝,不敢不去征伐。現在夏桀犯下了眾多罪行,這是上天命令要懲罰他的。現在你們

眾人會說:'我們的國君不體恤我們,拋開我們的農事不管,卻去征伐打仗。'你們或許會問:'夏桀有

罪,那又怎么樣呢?‘夏桀耗盡了民力,掠盡了夏國的資財。民眾都懈怠,不與他合作,說:'這個太陽

什么時候滅亡呢?我們寧愿與你同歸于盡!'夏桀的德行如此,現在我一定要去討伐他。你們只要輔助我,

奉行上天的懲罰,我就會重重地賞賜你們。你們不要不相信,我不會說話不算數。如果你們不遵守誓言,

我就會把你們降為奴隸,或者殺掉你們,絕不寬赦。”湯把這些話告訴傳令的長官,寫下了《湯誓》。這時

湯說:“我很勇武。”因此號稱武王。夏桀在有城氏的舊地被打敗,逃奔到鳴條,夏軍徹底潰敗。湯于是

又去征伐三腰國,繳獲了他們的寶玉。這時,諸侯們全都歸服了,湯便登上了天子之位,平定了天下。湯

廢除了夏朝的天命之后,回到亳都,寫下了《湯誥》:“在三月,王親自來到東郊,向諸侯們宣告:'不要

不做對百姓有利的事,要努力做好你們的本職工作。否則,我就要重重地懲罰你們,你們不要怨恨我。'”

以此來告誡諸侯。湯于是更改了歷法,改變了車馬服飾的顏色,崇尚白色,在白天舉行朝會。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子規閥

[唐]吳融

舉國繁華委逝川,羽毛飄蕩一年年。

他山叫處花成血,舊苑春來草似煙

雨暗不離濃綠樹,月斜長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聲凄切,愁殺行人歸去船。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

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注]這首詩寫在今湖南一帶。作者吳融是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唐昭宗時在朝任職,一度受牽

累罷官,流居荊南(以今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為中心,向周邊擴展一定的范圍),本篇大約就寫在這個時候。

15.下列對吳詩的理解與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聯從舊時蜀國國王化身杜鵑悲啼的傳說落筆,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國土的悲劇性的經歷,為下面的抒

情做鋪墊。

B.頷聯借杜鵑泣血的傳聞發揮想象,把紅花說成是杜鵑口中的鮮血染成的,使用了比喻的手法,增強了藝

術感染力。

C.頷聯“草似煙”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春來草木榮生、春景怡人的景象,烘托了子規回到“舊苑”時的欣喜

愉悅之情。

D.吳詩將所詠對象融入多樣化的情景與聯想中,正寫側寫、虛寫實寫巧妙地結合使用,達到“狀物而得其

神”的效果。

16.這兩首詩中借“子規”意象抒發的情感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吳詩:仕途失意而又遠離故鄉之悲,子規(杜鵑鳥)離開繁華的故地,年復一年地四處

孤身飄蕩、哀告無門,在雨里、月夜凄然長鳴。②王詩:頑強進取、執著追求的樂觀精神,“子規夜半猶

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表達了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努力和自信的態度。

【解析】

【導語】吳融的《子規》通過描寫杜鵑啼血的悲涼景象,表達了故國破敗、人生無常的感慨,寓情于景,

情感蒼涼。王令的《送春》中,杜鵑啼血象征對春天和美好事物的留戀,表現出對時光流逝的不舍,兩首

詩都借子規意象抒發悲情,層次豐富。

【15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生動形象地突出了春來草木榮生、春景怡人的景象,烘托了子規回到‘舊苑’時的欣喜愉悅之情”錯,

頷聯“草似煙”借春草來反襯,用京城欣欣自榮的春意反襯子規的悲哀凄苦。

故選C。

【16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意象,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吳詩:詩歌開頭借助蜀王化身杜鵑悲啼的傳說,設想杜鵑鳥離去繁華的國土,年復一年地四處飄蕩。頷

聯把原野上的紅花說成杜鵑口中的鮮血染成,可是,這樣悲鳴也不可能有什么結果。故國春來,依然是一

片草木榮生,青蔥拂郁,含煙吐霧,絲毫也不因子規的傷心而減損其生機。此聯“他山”與“舊苑”對舉,

一熱一冷,映照鮮明,更突出了杜鵑鳥孤身飄蕩、哀告無門的悲慘命運。后半篇繼續多方面地展開對子規

啼聲的描繪。不同的地方,持續的鳴叫,它就是這樣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傾訴自己內心的傷痛,從晴日至

陰雨,從夜晚到天明。借助注釋我們知道,詩人被罷官仕途失意而又遠離故鄉之悲,正如這子規(杜鵑鳥)

一樣四處孤身飄蕩、哀告無門,在雨里、月夜凄然長鳴。

②王詩:“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那眷戀春光的杜鵑,卻半夜三更還在悲啼,不相信東風

是喚不回來的。以擬人的手法來寫了杜鵑鳥,塑造了一個執著的形象,它頑強進取,擁有執著追求的樂觀

精神,表達了竭盡全力留住美好時光的努力和自信的態度。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

中的景象的兩句是:“,。”

(2)李賀《李憑箜篌引》中,描寫音樂可以震破五色石,引來一場秋雨的兩句是:“,

(3)如果要告誡人們注重細節,防微杜漸,避免“積羽沉舟,群輕折軸”之患,可以借用歐陽修《五

代史伶官傳序》中“,”兩句。

【答案】①.江天一色無纖塵②.皎皎空中孤月輪③.女婿煉石補天處④.石破天驚逗秋

雨⑤.夫禍患常積于忽微⑥.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錯字詞有:纖、煉、逗、溺。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I(本題共3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杜甫的詩句“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形象地道出了大氣運動的復雜多變。在歷史上,人

們通過觀云看日的方式來預測天氣,而今借助現代科學技術,人們對天氣的變化可以(甲)。要想準確地預

測天氣,需要先掌握大量的氣象數據,而90%的相關數據是由氣象衛星提供的。氣象衛星之所以能“望得遠”,

是因為它們“站得高”。它們的飛行高度從600千米到1500千米不等,可以俯視整個地球的表面,觀測到

地球表面的任意一點。

如何讓氣象衛星在太空晝夜不停地“(乙)”呢?科研人員為衛星安裝了“火眼金睛”——遙感系統。

遙感探測所使用的電磁波波段是從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到微波的光譜段,觀測到的都是復雜的疊加信

號。①這些看似一團亂麻的疊加信號有什么作用呢?②氣象衛星獲取的疊加信號既然通過人眼無法識別,

③但經過計算機的加工、提取和判定,④就可以轉化為具體的數字化氣象信息。⑤研究人員利用計算機,

⑥通過特定的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⑦就可以預測是山雨欲來還是晴空將至。

18.文中畫線處是個長句,請改成幾個較短的語句。可以改變語序,少量增刪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19.請在文中括號內填入恰當的成語。

20.文中第二段標序號的部分有兩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

改變原意。

【答案】18.大氣運動復雜多變,這可以用杜甫詩句來形容,“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

19.甲.未卜先知

乙.明察秋毫20.②氣象衛星獲取的疊加信號雖然通過人眼無法識別。

③但經過計算機的提取、判定和加工。

【解析】

【1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變換句式的能力。

將長句按照不同語義層次進行拆分。先表明“大氣運動復雜多變”這一核心觀點,接著指出杜甫的詩句是

用來形容這種情況的“這可以用杜甫的詩句來形容”,然后分別列出杜甫詩句的兩部分內容,“天上浮云

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最后組織句子,注意句子通順。

【19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熟語)的能力。

甲、根據“人們通過觀云看日的方式來預測天氣”可知,后文人們運用現代科技能夠預測天氣變化,可填

“未卜先知”。未卜先知:沒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預見。

乙、文中著重描述了氣象衛星在太空對地球表面進行持續觀測的任務,根據后文提到為衛星安裝如同“火

眼金睛”般的遙感系統可知,這里突出氣象衛星觀測的高敏銳度和高精準度,可填“明察秋毫”。明察秋

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20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關聯詞搭配不當,從后面“但”可知,前面應使用表轉折的關聯詞,將“既然”改為“雖然”。

③語序不當,將“加工、提取和判定”改為“提取、判定和加工”。

(二)語言文字運用n(本題共2小題,io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摸摸頭,長不高”,是說如果小孩子的頭被摸,以后就長不了大個子。這句俗語其實沒有科學依據。

但是,在植物界,“摸摸頭,長不高”①,而且十分靈驗。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早在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發現,觸摸、彎折和搖晃植物,植物會長得不如之前。但那時候,人們不明白

究竟是意外還是植物真有特別的生長機制。植物生理學家馬克?賈菲一次次給植物施展“摸膜頭”魔法。

“摸摸”花苞,花苞不幸地萎著,沒法開出美麗的花朵;“摸摸”剛長出來的果實,②;“摸摸”挺直的

莖稈,莖稈也彎了腰。雖然魔法不是百分百靈驗,但大多數時候,植物都抵不過“摸摸”。馬克確認,被

觸碰過的植物更容易出現生長停滯、植株矮小的情況,并提出了“接觸形態建成”的概念。

為什么摸幾下,植物就長不好呢?生物化學家珍妮特?布拉姆找到了答案。植物生長離不開鈣調蛋白,

③,就會影響鈣調蛋白的合成。道菰像培植物荏生長時,發現前方有障礙物,孤會“避而遠之”,一丕再隹

前比虬?這種被觸碰就長不高的機制其實是植物的自我保護,如果明知道有危險,還要迎難而上,必然會

危及生命。有時候,“退縮”也是一種大智慧。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

字。

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如果寫成“這就像是植物在生長時,發現前方有障礙物,就不再往前長了”,表

達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21.示例:①并不是謠言(或“不僅是真的”)②果實不能成熟③如果觸摸植物

22.①原句“避而遠之”“不再往前沖刺”等詞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植物生長遇到障礙物后自我

保護的表現寫得生動形象。②改句沒有使用任何修辭,表述顯得很平淡,缺乏感染力。

【解析】

[21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

①語境意思是在植物界,“摸摸頭,長不高”是真的,與“而且”搭配,這里可用“不僅”,或者用“并

不是”構成反向遞進,可填:并不是謠言(或“不僅是真的”);

②此句與“花苞不幸地萎蕉,沒法開出美麗的花朵”表達意思類似,針對“果實”可填:果實不能成熟;

③此處與觸摸植物有關,后文有“就會”,可知這里是假設情況,可填:如果觸摸植物。

【22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

①原句使用了“避而遠之”“不再往前沖刺”等詞句,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