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絕密★啟用前
廣東省汕頭市澄海區(qū)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wù)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yīng)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
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jié)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xiàn)代文閱讀:本大題共9小題,共3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①怎樣區(qū)別真理與謬誤呢?1845年,馬克思就提出了檢驗真理的標準問題:“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
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yīng)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
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guān)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xiàn)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
粹經(jīng)院哲學的問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6頁)這就非常清楚地告訴我們,一個理論,
是否正確反映了客觀實際,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這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個基本原
理。
②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毛澤東主席說:“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xiàn)了真
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p>
(《新民主主義論》)這里說“才是”,就是說,標準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這是因為,辯證唯物主
義所說的真理是客觀真理,是人的思想對于客觀世界及其規(guī)律的正確反映。因此,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
就不能到主觀領(lǐng)域內(nèi)去尋找,不能到理論領(lǐng)域內(nèi)去尋找,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
實際的標準,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一樣。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
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否則就無法檢驗。人的社會實踐是改造客觀世界的活動,是
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實踐具有把思想和客觀實際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因此,【甲】正是實踐,也只有實
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wù)??茖W史上的無數(shù)事實,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③門捷列夫根據(jù)原子量的變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贊同,有人懷疑,爭論不休。爾后,根據(jù)元素周
期表發(fā)現(xiàn)了幾種元素,它們的化學特性剛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預(yù)測。這樣,元素周期表就被證實了是真
理。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而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shù)據(jù),不僅
推算出一定還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
年確實發(fā)現(xiàn)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了,成了公認的真理。
④[乙]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被承認為真理,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jié)果。毛澤東主席說:“馬克思
列寧主義之所以被稱為真理,也不但在于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等人科學地構(gòu)成這些學說的時候
,而且在于為爾后革命的階級斗爭和民族斗爭的實踐所證實的時候?!保ā秾嵺`論》)馬克思主義原是工
人運動中的一個派別,開始并不出名,反動派圍攻它,資產(chǎn)階級學者反對它,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攻擊它
,但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終于成為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指導(dǎo)思想。
(摘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材料二:
文章作者胡福明1977年9月從南京寄出稿件,時任《光明日報》哲學組組長的王強華12月下旬才看到胡
福明的文章。王強華現(xiàn)在清楚地記得,胡福明當時寄來的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978年4月,《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提出這篇文章要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需要做進一步修改。
時任中央黨校理論組組長的孫長江記得,經(jīng)過作者胡福明和《光明日報》反復(fù)修改后,這篇題為《實踐是
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的文章于1978年4月23日和24日先后兩次送到中央黨校,由他和吳江修改。
孫長江將題目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并以該稿為基礎(chǔ),結(jié)合黨校的文章草稿進行了修改。
胡耀邦同志1978年5月6日審定了這篇文章,10日在《理論動態(tài)》發(fā)表后,次日在《光明日報》刊登。
王強華說,文章十易其稿,前六稿均為胡福明修改,第七、八稿為他和《光明日報》的人修改,第九稿為
中央黨校理論組組長孫長江修改,第十稿則是胡耀邦同志親自審定。
(摘編自《“真理標準”十易其稿胡耀邦親自審定刊發(fā)》)
1.下列對材料一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問題,不只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實踐的問題。
B.第①段中“自己思維的此岸性”指的是自己思維的真理性,也就是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
C.思想、理論自身不能成為檢驗自身是否符合客觀實際的標準,與法律上原告起訴的標準形成對比。
D.馬克思主義原來并不出名,反動派、資產(chǎn)階級學者、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的攻擊證明它是真理。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和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之所以能夠被證實,是因為他們都堅持馬克思主義認識論
的基本原理。
B.人的思想雖屬主觀領(lǐng)域,但也可以用來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可以用來指導(dǎo)我們的工作,前提是必須和
實踐相結(jié)合。
C.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一文寄出稿件,到修改、審定后在《光明日報》刊登,歷時近八個月,確
實來之不易。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在當時引起強烈反響,離不開胡福明、王強華、孫長江、吳江等參
與者的共同努力。
3.下列根據(jù)材料一甲處或乙處畫橫線部分進行的推理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材料一甲處畫橫線句子可推出“沒有實踐,就不能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wù)”的結(jié)論。
B.材料一甲處畫橫線句子可推出“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wù)的,就是實踐”的結(jié)論。
C.材料一乙處畫橫線句子,可推出如下結(jié)論:“馬克思主義被承認為真理”。
D.材料一乙處畫橫線句子的小前提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jié)果就是真理”。
4.材料一恰當運用引用論證和舉例論證來論證論點,請以材料一第二、三段為例簡要說明。
5.材料二讓我們了解了有關(guān)材料一在修改方面的哪些相關(guān)信息?這給我們寫作帶來哪些啟示?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菜園》(節(jié)選)
沈從文
玉家菜園出白菜,因為種子特別,本地任何種菜人所種的都沒有那種大卷心。這原本從姓上可以明白,姓
玉原本是旗人,菜種是當年從北京帶來的。北京白菜素來著名。
主人玉太太,年紀五十歲。這太太有一個兒子是白臉長身的好少年,年紀二十一,在家中讀過書,認字知
禮,還有點世家風范。
夏天薄暮,這個有教養(yǎng)又能自食其力的、富于林下風度的中年婦人,穿件白色細麻布舊式衣服,拿把蒲
扇,樸素不華的在菜園外小溪邊站立納涼。侍立在身邊的是穿白綢短衣褲的年青男子。兩人常常沉默著半
天不說話,聽柳上晚蟬拖長了聲音飛去,或者聽溪水聲音。溪水繞菜園折向東去,水清見底,常有小蝦小
魚,魚小到除了看玩就別無用處。
不過在這樣晚涼天氣下,母子兩人走到菜園去,看工人作瓜架子,督促舀水,談?wù)摰角飦淼牟朔N、蘿卜的
市價,也是很平常的事。他們有時也親自動手挖泥澆水。
二十二歲的生日,作母親的為兒子備了一桌特別酒席,到晚來兩人對坐飲酒。
窗外就是菜園,時正十二月,大雪剛過,園中一片白。天色將暮,雪已不落了,也沒有風,園中靜靜地。
上半日在菜畦覓食的黑老舌鳥,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已經(jīng)摘下還未落窖的白菜,全成堆的在園中,白雪蓋
滿,正像一座座大墳。還有尚未收取的菜,如小雪人,成隊成排站立雪中。
母親說:“今年這雪真好!北京這樣一點點雪,可就太平常了?!?/p>
“北京聽說完全不同了。”
“這地方近十年也變得好厲害!”
這樣說話的母親,想起二十年來在本地方住下后經(jīng)過的人事變遷,她于是喝了一口酒。
“你今天滿二十二歲,太爺過世十八年,民國反正十五年,不單是天下變得不同,就是我們家中,也變得
真可怕。我今年五十,人也老了。總算把你教養(yǎng)成人,玉家不至于絕了香火?!?/p>
聽說“母親也老了”這類話的少琛,不知如何,忽想起一件心事來了。他蓄了許久的意思今天才有機會說
出。他說他想回北京。
聽說兒子要到北京去,作母親的似乎稍稍吃了一驚。這驚訝是兒子料得到的,正因為不愿意使母親驚訝,
所以直到最近才說出來。
“你去看看你三舅,還是做別的事?”
“我想讀點書?!?/p>
“我們這人家還讀什么書?世界天天變,我真怕?!?/p>
“我去三個月又回來,也說不定。”
“要去,三年五年也去了。我不妨礙你。你希望走走就走走,只是書,不讀也沒什么要緊。做人不一定要
多少書本知識。像我們這種人,知識多,也是災(zāi)難!”
過了年,隨著不久就到了少琛動身日子了。信早已寫給北京的舅父,于是坐了省河小轎,到長沙市坐車,
轉(zhuǎn)武漢,再換火車,到了北京。
時間過了三年。
在這三年中,家中一方面稍稍不同了的是作兒子的常常寄報紙回來,寄新書回來。作母親的一面仍然管理
菜園的事務(wù),兼喂養(yǎng)一群白色母雞。自己每天無事時,便抓玉米喂雞,與雞雛玩,一面讀從北京所寄來的
書報雜志。母親雖然五十多歲,看到一切書報扇起二十歲年青學生的種種,北京也改成了北平,有時也不
免有些幻夢。
當這母親接到了兒子的一封信,說本學期終了可以回家來住一月時,歡喜極了。來信還只是四月,從四月
起作母親的就在家中為兒子準備一切。
兒子如期回來了。更出于意外叫人驚喜的,是同時還真有一個新媳婦回來。這事情直到進了家門母親才知
道,一面還在心中作小小埋怨,一面把“新客”讓到自己的住房中去,作母親的似乎人年輕了十歲。
因為媳婦特別愛菊花,今年回家,擬定看過菊花,方過北平,所以作母親的特別令工人在菜園中留出一塊
地種菊花,各處尋覓佳種,督工人整理菊秧。
已近八月的一天,吃過了飯,母子們同在園中看菊苗,兒子穿一件短衣,把袖子卷到肘彎以上,用手代
鏟,兩手全是泥。
母親見一對年青人,在菊圃邊料理菊花,便作著一種無害于事極其合理的祖母的幻夢。
忽然縣里有人來說,有點事情,請兩個年青人去談一談。來人連洗手的暇裕也沒有留給主人,把一對年青
人就“請”去了。從此一去,便不再回家了。
第二天,作母親的已病倒在床,原來兒子同媳婦,已與三個因其他原故而得著同樣災(zāi)難的青年人,陳尸到
教場的一隅了。
第三天,由一些粗手腳漢子為把那五個尸身一起抬到郊外荒地,拋在業(yè)已在早一天掘就因夜雨積有泥水的
大坑里,胡亂加上一點土,略不回顧的扛了繩到衙門去領(lǐng)賞,盡其慢慢腐爛去了。
做母親的為這種意外不幸暈去數(shù)次,卻并沒有死去。兒子雖如此死了,辦理善后,罰款,具結(jié),她還有許
多事得做。
三天后大街上貼了告示,才使她同本城人同時知道兒子原來是共產(chǎn)黨。仿佛還虧得衙門中人因為想到要白
菜吃,才把老的留下來,也沒有把菜園產(chǎn)業(yè)全部充公。她于是仍然賣菜,活下來了。
秋天來時菊花開遍了一地。
主人對花無語,無可記述。
這婦人沉默寂寞的活了三年,到兒子生日那一天,天落大雪,想這樣活下去日子已夠了,春天同秋天不用
再來了,把一點剩余家產(chǎn)全部分派給幾個工人,忽然用一根絲絳套在頸子上,便縊死了。
1929年夏作
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夏夜納涼的場景渲染溫馨閑適的詩意氛圍,表現(xiàn)玉家母子氣質(zhì)優(yōu)雅、性情淡泊的特點,與后
文兒死母縊的厄運形成對比。
B.文中畫線句子既寫出了母親對兒子即將遠行的擔憂,也表達了身為旗人在戰(zhàn)亂年代命運變遷的感傷和對
安定平穩(wěn)生活的期盼之情。
C.母親說“像我們這種人,知識多,也是災(zāi)難”,表現(xiàn)出對自家旗人身份的鄙薄,刻畫出母親抵制文明和
變革,反動守舊的形象特點。
D.作者交代兒子的身份以及衙門中人留下母親和菜園的原因,于詼諧幽默中透出濃濃的諷刺,蘊含著對當
局行徑強烈的控訴之情。
7.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文本以第三人稱旁觀者的有限視角講述故事,這使得作者與故事拉開距離,敘述真實自由,筆調(diào)客觀冷
靜,讀者自可體會其中蘊含的復(fù)雜情感。
B.作者詳寫兒子去北京的過程和三年時光,略寫母親在菜園的生活情況,刻畫出母親的平靜溫和,也暗示
兒子追求進步,為下文遇害情節(jié)埋下伏筆。
C.文本運用情緒的自由流動來表現(xiàn)豐富深刻的主旨意蘊,用抒情因素代替嚴密的結(jié)構(gòu)框架,這與《邊城》
注重情節(jié)邏輯的詩化小說風格迥異。
D.作者采用小中見大的苦難敘述模式,以小家寫大家,將玉家菜園的興衰和玉家母子的悲劇命運作為當時
中國的縮影,帶有深沉的民族情懷。
8.環(huán)境描寫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助推器。請簡要分析文本第6自然段描寫菜園中雪景的作用。
9.在小說的敘事中,意象不僅是“外部世界的象征”,也是“精神世界的象征”,成為小說人物生存之境
的詩化表達。請結(jié)合文本中的“菊花”意象談?wù)勀銓@句話的理解。
二、文言文閱讀: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晁錯,潁川人也。以文學為太常掌故。是時匈奴強,數(shù)寇邊,上發(fā)兵以御之。錯上言兵事,文帝嘉之。錯
又言宜削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書凡三十篇。孝文雖不盡聽,然奇其材。當是時,太子善錯計策,爰
盎諸大功臣多不好錯。
景帝即位,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支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
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喧嘩。
后十余日,吳楚七國俱反,以誅錯為名。上與錯議出軍事,錯欲令上自將兵,而身居守。上問盎日:“今
吳楚反,于公意何如?"對曰:“不足憂也,今破矣。"上問曰:“計安出?”盎對曰:“吳楚相遺書,
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賊臣晁錯擅遹諸侯,削奪之地,以故反名為西共誅錯,復(fù)故地而罷。方今
計,獨有斬錯,復(fù)其故地,則兵可毋血刃而俱罷。”于是上默然。后十余日,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
劾奏錯曰:“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逆無道。錯當要斬,父母
妻子同產(chǎn)無少長皆棄市。臣請迨如法。”制曰:“可。”乃使中尉召錯,紿載行市。錯衣朝衣,斬東市。
贊曰: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當。其父睹之,經(jīng)于溝瀆,亡益救敗,不如趙母指括畫,以全其宗。
悲夫!
(節(jié)選自《漢書?爰盎晁錯傳》,有刪改)
材料二:
太史公曰:晁錯為家令時,數(shù)言事不用;后擅權(quán),多所變更。諸侯發(fā)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
軀。語曰"變古亂常,不死則亡”,豈錯等謂也。
(節(jié)選自《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有刪改)
材料三:
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學山東之諸侯,山東諸侯并起,以誅錯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錯為之說天下悲錯之
以忠而受禍不知錯有以取之也a
昔禹之治水,鑿龍門,決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蓋亦有潰冒沖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當然,
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是以得至於成功。
夫以七國之強,而驟削之,其為變,豈足怪哉?錯不于此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
乃為自全之計,欲使天子自將而己居守。且夫發(fā)七國之難者,誰乎?當此之時,雖無爰盎,錯亦未免于
禍。嗟夫!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wù)為自全之計。
(節(jié)選自蘇軾《晁錯論》,有刪改)
【注】趙母指括:戰(zhàn)國時趙國大將趙括的母親曾上書對趙王說“括不可使將”,又說“王終遣之,即有如
不稱,妾得無隨坐乎”。
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而天子不以察A以錯為之B說C天下悲D錯之以忠E而受禍F不知G錯有以取之也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論,評定賞罰,判定,與《蘇武傳》“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的“論”意思相同。
B.“錯衣朝衣”中第一個“衣”的用法與《蘇武傳》“單于壯其節(jié)”的“壯”用法相同。
C.“而不見身害”中的“害”與《屈原列傳》“爭寵而心害其能”的“害”意思不相同。
D.弱,使……變?nèi)?,削弱,與《過秦論》一文中“會盟而謀弱秦”的“弱”用法相同。
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楚七國造反時,景帝詢問爰盎,爰盎認為,諸侯反叛是因為晁錯擅權(quán),削減了他們的封地。只要腰斬
晁錯,恢復(fù)諸侯們的封地,就能平息叛亂。
B.晁錯在孝文帝和景帝時期都曾上書請求削減諸侯封地勢力以鞏固君權(quán),遭到諸侯們的反對和痛恨。太史
公認為晁錯的下場不是身死,就是逃亡。
C.《漢書》認為晁錯的父親比不上趙括的母親,因為晁錯的父親無法挽救家族的敗亡的命運,而趙括的母
親則保全了趙家不受連坐法殺害。
D.從前大禹治水的時候,他預(yù)料到治水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發(fā)生,因而能夠從容不
迫地去治理水患,并最終取得了成功。
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雜議,莫敢難,獨竇嬰爭之,由此與錯有隙。
②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wù)為自全之計。
14.班固、司馬遷、蘇軾對晁錯的評價有何不同?請簡要概括。
三、詩歌鑒賞:本大題共2小題,共9分。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寄左省①杜拾遺②
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耶艮紫微④。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注】①左省:唐代門下省居官署之左,故稱。②杜拾遺:杜甫。③曹,官
署。④紫微:紫微星,喻指皇帝居處,此指宣政殿。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拾遺為唐代諫官名,武則天時始置左右拾遺,詩人白居易曾擔任左拾遺。
B.詩歌前四句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盡顯宮廷生活的奢華顯貴。
C.早晨跟著儀仗入朝,晚上身染御香回歸。“曉”“暮”寫出朝官生活的辛苦。
D.本詩筆法曲折隱晦,綿里藏針,表達詩人的復(fù)雜心態(tài),讀來有尋思不盡之妙。
16.本詩情感內(nèi)涵豐富,請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分析詩歌抒發(fā)了哪些情感?
四、默寫:本大題共1小題,共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過秦論》中,作者將陳涉與九國進行多角度對比,其中寫在武器裝備方面對比的句子是:
(2)古人善于用典。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兩句運用典故暗含魚雁不能傳音訊
之意,游子、思婦間音訊斷絕,相思無著落。
(3)古人在詩詞中常用流水的逝去來比喻時光的流逝,如:,o
五、語言表達:本大題共5小題,共2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桂花開花分為花芽分化和開花兩個時期,每個時期都需要特定的環(huán)境條件。在入冬之后,桂花就開始為來
年綻放準備了。需要有一段時間維持在。?10℃,以促進下一年的花芽分化,并且桂花不耐霜凍低溫。從
每年的3月開始,不同品種的桂花花芽就已經(jīng)在開始分化發(fā)育了,進入9月份,幾乎所有的桂花已經(jīng)做好
了發(fā)芽的準備。桂花對溫度有特殊的需求,在秋季開花前需要有一段低于24℃的冷涼濕潤氣候,才能促進
桂花開花。特別是,在開花之前1周,最低氣溫需要維持在18℃以下,這樣才能促使桂花進入盛花期。
除此之外,開花前適宜的降水增加了空氣相對濕度能促進開花,當降水量過大時,桂花就會延遲開花。桂
花生活環(huán)境的光照一定要充足,如果長期處在蔭蔽狀態(tài)下,桂花就很難開花;與此同時也不可暴曬,暴曬
也會影響生長。
桂花因花朵顏色的不同而分為金桂(黃色),銀桂(白色)和丹桂(橙紅色),這是因為花瓣中所含的葉
黃素和胡蘿卜素的含量不同,(a)。其實這些顏色連同桂花美好的氣味,都是為了吸引傳粉昆蟲而準備
的。
桂花不僅具有觀賞價值,(b)。在民間,桂花被廣泛用于制作桂花糕、桂花酒等美食。
18.請根據(jù)本段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出桂花開花需要具備的三個條件,每條不超過8個字。
19.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
個字。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如果作為小說里的詩詞來看,《紅樓夢》中的詩詞是了不起的。它大致可以分為幾類,若以詩詞標準來
說,還是有高下之分。一類是作為一種暗示性質(zhì),預(yù)先用詩詞介紹小說人物,如金陵十二釵判詞。作為小
說看,很巧妙地掌握了每個人的性格和命運。另外一類,《紅樓夢》中常常寫女孩子組織一些詩社。比如
菊花開,組織菊花社,大家寫菊花詩。柳絮飄飛,大家組織柳絮社,填柳絮詞。這一類作品有它的特色。
曹雪芹表現(xiàn)了他各方面的才華,用了各種寫作技巧。前邊他用了諧音、拆字,概括掌握了金陵十二釵的一
生?,F(xiàn)在更進一步,設(shè)身處地地替小說中的人物設(shè)想每個人的遭遇、性情,按照她們的個性寫出不同風格
的作品來,這很了不起?!都t樓夢》里真正好的詩詞,是曹雪芹借著對小說的預(yù)言,寫出了自己內(nèi)心一份
真正的感情和感慨的詩詞。如《好了歌》,寫世人追求物質(zhì)的落空?!都t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
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
驗寫出來的,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假托“荒唐言”,因為有些他不愿直說,不能直說。外表看是“荒唐
言”,真正里面是“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中寫得最長最動人的是《葬花詞》。托擬林黛玉的身世,以林黛玉的年齡寫《葬花詞》,曹雪
芹寫得好。但如果真與中國大詩人、詞人相比,像杜甫說的“一片花飛減卻春”,就知道層次的不同,哲
理的深淺,幽微曲折,言外意思的多少是有所不同的。
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ǎ?/p>
A.《紅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是地
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
B.《紅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
寫出來的,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而不是根據(jù)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
C.《紅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根據(jù)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
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
D.《紅樓夢》與很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作,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
寫出來的,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而不是憑借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
21.請判斷下面的詩詞(判詞)與《紅樓夢》中哪個人物相關(guān),填寫在橫線上。
①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拾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唐多令》)
②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云。
(《臨江仙》)
③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
(金陵十二釵判詞之一)
22.文學作品中使用諧音,可以表達豐富的語意,請據(jù)此對以下劃線句子的表達效果進行分析。
《雷雨》:
魯大海:(掙扎)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
周萍:(向仆人們)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大哭起來)哦,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面前,抽咽)你是萍,一一憑,一一憑什么打我
的兒子?
周萍:你是誰?
魯侍萍:我是你的一一你打的這個人的媽。
六、作文:本大題共1小題,共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學習外語,通過外語可以了解它國語言的特點,我們由此對漢語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從而更有意識地去尋
找漢語之美。
這段話可以啟發(fā)人們?nèi)绾稳フJ識事物。請寫一篇文章,談?wù)勀愕穆?lián)想、感悟和思考。
要求:自擬題目,文體自選,不少于800字。
答案和解析
1~5.【答案】B、A、D、、
【解析】(1)A.原文是“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
問題”,不是“不只是……而且是……”的關(guān)系,A項錯誤。
B.從材料一第①段“人應(yīng)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xiàn)實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維
的此岸性”一句看,理解正確。
C.“這與法律上原告起訴的標準形成對比”錯誤,從材料一第②段看,是與“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屬實,不
能依他自己的起訴為標準”形成類比。
D.“反動派的圍攻、資產(chǎn)階級學者的反對、其他的社會主義流派的攻擊恰恰證明了它就是真理”錯誤,從
材料一第④段看,應(yīng)該是“長期的革命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是真理”。
故選B。
(2)A.門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被證實證明了“只有實踐,才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
務(wù)”的觀點,符合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但不等于他們主動堅持。
B.可以根據(jù)材料一第二段“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必須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觀世界聯(lián)系起來的特性”作出
推斷,
C.從1977年9月到1978年5月,時間近八個月,符合材料內(nèi)容,C項說法正確。
D.從材料二可知,文章經(jīng)過了胡福明、王強華、孫長江、吳江等人的修改等工作,最終引起強烈反響,離
不開他們的共同努力,D項說法正確。
故選Ao
(3)D.乙處畫橫線部分的小前提是“馬克思主義正是千百萬群眾長期實踐證實的結(jié)果”,“千百萬群眾
長期實踐證實的結(jié)果就是真理”是大前提。甲處畫橫線部分運用必要條件推理,“實踐”是“完成檢驗真
理的任務(wù)”的必要條件,即“只有p,才q”,可以由非p推出非q,或者由q推出p。乙處畫橫線部分運用
三段論進行推理,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是所研究的特殊情況,結(jié)論是根據(jù)一般原理對特殊情
況做出的判斷。因而其他三項正確。
故選D。
(4)引用論證:第二段引用毛澤東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的話“真理只有一個,而究竟誰發(fā)現(xiàn)了
真理,不依靠主觀的夸張,而依靠客觀的實踐。只有千百萬人民的革命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尺度”,
有力地論證了“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這一論點,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權(quán)威
性。舉例
論證:第三段列舉了門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最終被實踐證實以及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通過發(fā)現(xiàn)海王星而
被證實的例子,具體生動地說明了科學史上的理論是通過實踐來檢驗是否為真理的,使抽象的道理變得具
體可感,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觀點。
故答案為:①引用論證:第二段引用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的話來論證”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
標準,而且是唯一的標準”的論點。
②舉例論證:第三段以門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被證實為例論證了“只有實踐,才
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wù)”的論點。
(5)材料二讓我們了解到的修改相關(guān)信息:文章作者胡福明1977年9月從南京寄出稿件,最初題目為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1978年4月,《光明日報》總編輯楊西光提出文章要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需進一步修改。
文章先后經(jīng)過作者胡福明和《光明日報》反復(fù)修改,于1978年4月23日和24日兩次送到中央黨校,由孫
長江和吳江修改。
孫長江將題目改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十易其稿,前六稿由胡福明修改,第七、八稿由
王強華和《光明日報》的人修改,第九稿由孫長江修改,第十稿由胡耀邦同志親自審定。
給寫作帶來的啟示:
寫作要注重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重要的文章都經(jīng)過了多次修
改才最終呈現(xiàn)。
寫作過程中要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多與他人交流合作,文章在修改過程中經(jīng)過了多人的努力,不同的
人從不同角度提出意見,使文章更加完善。
要有嚴謹?shù)膽B(tài)度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對于觀點和內(nèi)容要不斷打磨,使其準確、深刻、有說服力。
故答案為:①材料一由多人多次修改而成②題目中的“唯一”是修改的人加上去的。
這給我們寫作帶來啟示:①作文要反復(fù)修改②修改時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答案:
(1)B
(2)A
(3)D
(4)①引用論證:第二段引用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的話來論證“實踐不僅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而且是唯一的標準”的論點。
②舉例論證:第三段以門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被證實為例論證了“只有實踐,才
能夠完成檢驗真理的任務(wù)”的論點。
(5)①材料一由多人多次修改而成②題目中的“唯一”是修改的人加上去的。
這給我們寫作帶來啟示:①作文要反復(fù)修改②修改時要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
(1)本題考查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具體涉及對文中語句含義的準確把握、論證方法的理解以
及對文本內(nèi)容的細節(jié)辨析。要求考生能夠準確解讀文本中的關(guān)鍵語句,理解其表達的核心意思,并判斷選
項對這些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是否正確。
(2)本題主要考查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進行邏輯推理和判斷的能力。需要考生依據(jù)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對各個
選項中關(guān)于不同觀點和事件的說法進行正誤判斷,判斷選項中的推理和結(jié)論是否符合文本的原意和邏輯。
(3)本題重點考查對文中語句的邏輯推理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夠準確理解文中畫橫線句子的邏輯關(guān)
系,并根據(jù)邏輯規(guī)則進行合理的推理,判斷各個選項所推出的結(jié)論是否正確,檢測考生對邏輯推理知識的
掌握和運用能力。
(4)本題考查對論證方法的識別、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能夠準確指出文本中運用的引用論證和舉
例論證的具體內(nèi)容,并分析這些論證方法是如何為論證論點服務(wù)的,體現(xiàn)了對文本論證思路和方法的深入
理解。
(5)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和概括以及遷移運用能力。要求考生從材料中提取相關(guān)信息,總結(jié)出對
寫作的啟示,體現(xiàn)了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和拓展思考能力。
明確論證方法的特點
引用論證:是指引用名人名言、經(jīng)典著作、權(quán)威數(shù)據(jù)等內(nèi)容來證明論點的方法,其作用通常是增強論證的
權(quán)威性和說服力。
舉例論證:是通過列舉具體的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6~9.【答案】C、D、、
【解析】(1)C.母親說“像我們這種人,知識多,也是災(zāi)難”,這句話并不是表現(xiàn)出對自家旗人身份的
鄙薄,也不是刻畫母親抵制文明和變革、反動守舊的形象特點。實際上,這是母親在動蕩的時代背景下,
對知識可能帶來的危險的一種擔憂,她擔心過多的知識會讓兒子陷入困境。
故選C。
(2)A.“旁觀者的有限視角”錯,本文采用第三人稱視角,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能夠比較自由靈活地
反映客觀內(nèi)容,屬于全知視角。
B.“詳寫兒子去北京的過程和三年時光”錯,文中對兒子去北京的過程和三年時光的描寫較為簡略,詳寫
的是母親在菜園的生活情況。
C.“這與《邊城》注重情節(jié)邏輯的詩化小說風格迥異”錯,《邊城》也注重情感的自由流動,不注重情節(jié)
邏輯。
D.正確。
故選D。
(3)在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第6自然段的環(huán)境描寫起到了以下幾個關(guān)鍵作用:①營造氛圍,奠定情感基調(diào)。
該段詳細描繪了十二月大雪過后的菜園景象,通過“園中一片白”“天色將暮”“園中靜靜地”等描寫,
營造了一種凄涼、靜謐且略帶壓抑的氛圍。這種氛圍不僅為母子二人在園中的對話提供了背景,而且為后
文悲劇性的情節(jié)發(fā)展奠定了悲涼的情感基調(diào)。
②形成對比,強化情節(jié)沖擊力。環(huán)境描寫所展現(xiàn)的靜謐與美好,與后文中兒子兒媳被突然帶走并慘死、母
親悲痛欲絕并最終自殺的情節(ji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前后的強烈反差,極大地增強了情節(jié)的沖擊力和感
染力,使讀者在感受到美好瞬間破碎的同時,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殘酷。
③暗示象征,埋下情節(jié)伏筆。菜園中的“白雪蓋滿”和“小雪人”的形象,不僅是對自然景色的描繪,更
隱含著深刻的象征意義。這些潔白無瑕的自然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主人母子純凈的心靈和即將到來
的不幸。同時,“大墳”般的白菜堆也仿佛預(yù)示著家族命運的衰敗和悲劇的發(fā)生,從而為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
埋下了伏筆。
④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引導(dǎo)讀者預(yù)期。止匕外,這段環(huán)境描寫還通過描繪時間的流逝(“天色將暮”)和季節(jié)的
特征(“十二月,大雪剛過”),暗示了故事情節(jié)即將進入新的階段。這種描寫引導(dǎo)讀者預(yù)期接下來可能
會發(fā)生重要事件,從而推動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第6自然段的環(huán)境描寫在情節(jié)發(fā)展方面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不僅營造了特定的氛圍和基
調(diào),還通過對比、暗示等手法強化了情節(jié)的沖擊力和感染力,并推動了故事情節(jié)的向前發(fā)展。
(4)在小說的敘事中,意象的作用不僅僅是對外部世界的簡單象征,它還能深刻反映人物的精神世界,
為人物生存之境提供詩化的表達。以文本中的“菊花”意象為例,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首先,“菊花”作
為外部世界的象征,在玉家菜園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它代表著美好與潔凈,與菜園中的其他景物共同構(gòu)成
了一幅寧靜而和諧的畫面。然而,“菊花”的意義并不僅限于此。
在小說中,“菊花”更多地承載了母親對兒子的思念與期盼?!耙驗橄眿D特別愛菊花,今年回家,擬定看
過菊花,方過北平,所以作母親的特別令工人在菜園中留出一塊地種菊花,各處尋覓佳種,督工人整理菊
秧”,當兒子帶著媳婦回家時,母親特別令工人在菜園中留出一塊地種菊花。這一行為不僅體現(xiàn)了她對兒
子媳婦的喜愛與關(guān)懷,更是她內(nèi)心深處對溫馨家庭生活的渴望的象征。
“母親見一對年青人,在菊圃邊料理菊花,便作著一種無害于事極其合理的祖母的幻夢”,菊花在這里成
為了母親心中美好愿景的寄托。“秋天來時菊花開遍了一地?!魅藢o語,無可記述”當兒子與媳
婦因遭遇不幸而離開人世后,母親再次看到菊花時,心中涌起的卻是無盡的孤獨與哀傷。菊花的美麗與潔
凈與她此刻內(nèi)心的悲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得“菊花”意象在小說中承載了更加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因
此,“菊花”意象在小說中不僅是外部世界的象征,更是母親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它見證了母親從對溫
馨家庭生活的期盼到孤獨哀傷的轉(zhuǎn)變,成為小說人物生存之境的詩化表達。
答案:
⑴C
(2)D
(3)①①營造氛圍與奠定基調(diào):描述了十二月的寒冷景象,營造了一種凄涼、靜謐的氛圍。這種氛圍為
母子對話,乃至后文悲劇結(jié)局的發(fā)展奠定了悲涼的感情基調(diào)。②形成對比,突出沖擊力:這段環(huán)境描寫與
后文兒子兒媳的慘死和母親的悲劇結(jié)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前文的靜謐與美好與后文的突然變故形成強烈
反差,增強了情節(jié)的沖擊力和感染力。③暗示與埋下伏筆:菜園中的“白雪蓋滿”和“小雪人”的形象,
暗示了即將到來的不幸和悲劇。這些自然元素象征著純潔與脆弱,與后文兒子的犧牲和母親的自殺形成了
隱喻性的聯(lián)系,為后文的情節(jié)發(fā)展埋下了伏筆。
(4)在小說的敘事中,“菊花”意象不僅是“外部世界的象征”,更是“精神世界的象征”,成為小說
人物生存之境的詩化表達。玉家菜園中的菊花,不僅代表著美好與潔凈,更象征著母親對兒子的思念與期
盼。當兒子帶著媳婦回家,母親特別令工人在菜園中留出一塊地種菊花,這既是對兒子媳婦的喜愛與關(guān)懷
的體現(xiàn),也是她內(nèi)心深處對溫馨家庭生活的渴望。然而,當兒子與媳婦遭遇不幸,母親看到菊花時,更多
的是無盡的孤獨與哀傷。因此,“菊花”意象在小說中承載著豐富的情感內(nèi)涵,成為人物精神世界的真實
寫照。
(1)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答題時要讀懂全文,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
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本文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時要對小說整體通讀后,針對每個選項作出正
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結(jié)合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的運用以及小說的
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加以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中重要物象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根據(jù)題干的提示讀懂相關(guān)內(nèi)容,結(jié)合該
物象在文中的語境以及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主題等方面進行分析。
小說中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1.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實性。
2.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3.渲染故事氣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深化作品主題。
6.暗示社會環(huán)境。
10~14.【答案】B、A、、、
【解析】(1)句意:可是景帝沒有洞察到他們的用心,就把晁錯殺了來說服他們退兵。天下人都為晁錯
因盡忠而遭殺身之禍而痛心,卻不明白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晁錯自己造成的?!岸熳硬灰圆臁北硪馔暾?,
是說“可是景帝沒有洞察到他們的用心”,其后斷開;“天下”指“天下人”,為后句主語,其前斷開;
“悲”的內(nèi)容為“錯之以忠而受禍”,應(yīng)在賓語后斷開。
故選ACFo
(2)B.有誤,用法不同。“錯衣朝衣”中第一個“衣”為動詞,穿(衣);“壯”為形容詞意動,認
為……豪壯。句意:晁錯穿著朝服;單于認為他氣節(jié)壯烈。
故選B。
(3)A."爰盎認為,諸侯反叛是因為晁錯擅權(quán),削減了他們的封地。只要腰斬晁錯”有誤,從原文“丞
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劾奏錯曰:'錯不稱陛下德信,欲疏群臣百姓,又欲以城邑予吳,亡臣子禮,大
逆無道。錯當要斬'”來看,“腰斬晁錯”是丞相青翟、中尉嘉、廷尉歐等的建議。
故選Ao
(4)①雜議:集中計議;難:非難;隙:隔閡。譯文:奏書上報,皇上便詔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
中計議,沒人敢有非難,唯獨竇嬰爭辯此事,從此和晁錯有了隔閡。
②非常:不同尋常;自全:保全自己。譯文: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偉大(不同尋常)的功業(yè),那就不
要考慮保全自己性命的計策。
(5)材料一中說到“贊曰:晁錯銳于為國遠慮,而不見身害”。班固認為晁錯敏銳于為國深謀遠慮,卻
看不到自身禍害臨頭;材料二中說到“諸侯發(fā)難,不急匡救,欲報私仇,反以亡軀”。司馬遷批評晁錯面
對國難,不著急匡救,卻想借機報私仇;材料三說到“昔者晁錯盡忠為漢,謀弱山東之諸侯”“錯不于此
時捐其身,為天下當大難之沖,而制吳楚之命,乃為自全之計”。蘇軾稱贊晁錯忠君愛國,但批評晁錯缺
乏臨危不懼的犧牲精神。
答案:
(1)ACF
(2)B
(3)A
(4)①奏書上報,皇上便詔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計議,沒人敢有非難,唯獨竇嬰爭辯此事,從
此和晁錯有了隔閡。
②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偉大(不同尋常)的功業(yè),那就不要考慮保全自己性命的計策。
(5)①班固認為晁錯敏銳于為國深謀遠慮,卻看不到自身禍害臨頭。②司馬遷批評晁錯面對國難,不著
急匡救,卻想借機報私仇。③蘇軾稱贊晁錯忠君愛國,但批評晁錯缺乏臨危不懼的犧牲精神。
參考譯文:
材料一:
晁錯是潁川人,憑借文學而當上了太常掌故。當時匈奴正強大,多次侵邊,皇上發(fā)兵抵御。晁錯上書
論兵事,文帝很賞識他。晁錯又進言議論應(yīng)該削弱諸侯的事情,以及法令可以更改修定的地方,一共上書
三十篇。漢文帝雖然沒有完全聽從他的意見,但是認為他是個奇才。當時,太子認為晁錯的計策好,爰盎
等大功臣大多不喜歡晁錯。
漢景帝即位,晁錯升遷做了御史大夫,奏報諸侯所犯罪過,削奪他們的封地,收回他們的近旁諸郡。
奏書上報,皇上便詔令公卿、列侯及皇族宗室集中計議,沒人敢有非難,唯獨竇嬰爭辯此事,從此和晁錯
有了隔閡。晁錯所更定的法令有三十章,諸侯們都叫囂著攻擊晁錯。
后來過了十幾天,吳楚七國全都造反了,名義上是說要誅殺晁錯?;噬虾完隋e商議出兵事宜,晁錯想
要皇上御駕親征,而自己留守京城。皇上問袁盎:“如今吳、楚謀反,依你的意見怎么辦?"袁盎回答
說:“這件事不值得憂慮,現(xiàn)在就可以解決?!被噬蠁柕溃骸霸鯓佣ㄓ嬆??”袁盎回答說:“吳、楚送來
書信,說高祖皇帝的分封子弟為王各有領(lǐng)地,如今賊臣晁錯擅權(quán)貶謫諸侯,削奪他們的土地,因此才反
叛,名義是共同向西來誅討晁錯,恢復(fù)原有的封地也就作罷。如今謀劃對策,只有斬殺晁錯,恢復(fù)他們原
有的封地,那么不必動用武力就完全可以平息叛亂?!被噬铣聊S久沒有說話。十幾天后,丞相青翟、中
尉嘉、廷尉張歐上奏彈劾晁錯說:"晁錯不稱頌陛下德義誠信,想疏遠群臣百姓,又想用城邑給吳,沒有
盡臣子之禮,大逆無道。晁錯應(yīng)當受腰斬刑罰,父母妻子兄弟無論老少都應(yīng)處死。臣請按法論處。"皇上
批示說:“可以?!北闩芍形菊訇隋e,騙上車經(jīng)過街市,晁錯穿著朝服在東市被斬。
贊說:晁錯敏銳于為國深謀遠慮,卻看不到自身禍害臨頭。他的父親看得清楚,卻死在荒野,無益于
挽救敗亡,不如趙母責備趙括,趙括雖敗于長平,卻保全了趙家不受連坐法殺害??杀?!
材料二:
太史公說:晁錯做太子家令的時候,多次進言而不被采用。后來擅權(quán),修改了國家的許多法令。諸侯
發(fā)動叛亂,晁錯不急于匡正挽救這個危機,卻想報個人的私仇,反而因此招來殺身之禍。俗話說:“改變
古法,搞亂常規(guī),不是身死,就是逃亡”,恐怕說的就是晁錯這類人吧。
材料三:
從前晁錯彈精竭慮效忠漢室,建議景帝削弱山東諸侯各國的實力,于是山東諸侯各國共同起兵,借著
殺晁錯的名義;可是景帝沒有洞察到他們的用心,就把晁錯殺了來說服他們退兵。天下人都為晁錯因盡忠
而遭殺身之禍而痛心,卻不明白其中有部分原因是晁錯自己造成的。
從前大禹治水,鑿開龍門,疏通黃河,使洪水東流入海。當他的整個工程尚未最后完成時,可能也時
有決堤、漫堤等可怕的禍患發(fā)生,只是他事先就預(yù)料到會這樣,禍患發(fā)生時就不驚慌失措而能從容地治理
它,所以能夠最終取得成功。
七國那樣強大,卻突然想削弱它,他們起來叛亂難道值得奇怪嗎?晁錯不在這個時候豁出自己的性
命,為天下人承受抵擋大難從而控制吳、楚等國的命運,卻居然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讓景帝御駕親征平
定叛亂而自己留守京城。再說那挑起七國之亂的是誰呢?在這個時候,即使沒有袁盎,晁錯也不可能免于
殺身之禍。世上的君子如果想要建立偉大(不同尋常)的功業(yè),那就不要考慮保全自己性命的計策。
(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解答該題可以根據(jù)文意、虛詞和結(jié)構(gòu)判斷。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jié)合語境進行
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對原文的理解與分析能力,注意將選項與原文作細致比較。
(4)本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解答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jù)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
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首先要找出關(guān)鍵實詞、虛詞,看有無特殊句式,詞類的活用,運用
“留”“刪”“調(diào)”“換”“補”的方法,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將翻譯出來的句
子做適當調(diào)整,達到詞達句順。
(5)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段內(nèi)容的篩選和理解能力。找到相關(guān)內(nèi)容,在仔細理解的基礎(chǔ)上,抓住關(guān)鍵信
息,仔細概括。
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后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
應(yīng)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wěn)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么時
間、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誰說了什么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為高考作為選拔性的考試,
要一遍把它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jù)題干的要求,結(jié)合各選項的具體內(nèi)
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運用課內(nèi)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
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為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xiàn)的
偏差,是一個深入和復(fù)核的過程。
15~16.【答案】C、
【解析】(1)C.“寫出了朝官生活的辛苦”錯誤,“曉”“暮”寫出的是朝官生活的庸俗無聊。
故選C。
(2)①年華老去卻不能為國建功立勛的悲傷與無奈。由“白發(fā)悲花落”可知,詩人悲嘆大好年華浪費于
空虛無聊的生活,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這反映了詩人對自己年華老去卻無法
為國家建功立勛的深深悲傷和無奈。
②對朝中大臣們無所事事碌碌無為的嘲諷。由“青云羨鳥飛”以及整首詩的氛圍可知,詩人對朝中大臣們
無所事事、碌碌無為的生活態(tài)度感到不滿和嘲諷。他們清早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
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這難道不是一種諷刺嗎?
③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yī)的唐王朝的失望。由“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可知,詩人故作反語,統(tǒng)治者
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一個“稀”字,巧妙地反映出詩人對唐王朝文過飾非、諱疾忌
醫(yī)的深深失望。
答案:
(1)C
(2)①年華老去卻不能為國建功立勛的悲傷與無奈。詩人悲嘆大好年華浪費于空虛無聊的生活,因此,
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
②對朝中大臣們無所事事碌碌無為的嘲諷。詩人感慨官員們清早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
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
③對文過飾非、諱疾忌醫(yī)的唐王朝的失望。尾聯(lián)詩人故作反語,統(tǒng)治者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
絕納諫。一個“稀”字,反映出詩人對唐王朝的失望。
譯文:
上朝時齊步同登紅色臺階,分署辦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著天子的儀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爐的香氣回歸。
滿頭增白發(fā)悲嘆春花凋落,遙望青云萬里羨慕鳥高飛。
圣明的朝代大概沒有錯事,規(guī)諫皇帝的奏章日見稀微。
賞析:
詩題中的“杜拾遺”,即杜甫。岑參與杜甫在公元757年至758年初,同仕于朝;岑任右補闕,屬中
書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遺,屬門下省,居左署,故稱“左省”?!笆斑z”和“補闕”都是諫官。岑、杜
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詩友,這是他們的唱和之作。詩人悲嘆自己仕途的坎坷遭遇。詩中運用反語,表達
了一代文人身處卑位而又惆悵國運的復(fù)雜心態(tài)。
前四句是敘述與杜甫同朝為官的生活境況。詩人連續(xù)鋪寫“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
看,好像是在炫耀朝官的榮華顯貴;但揭開“榮華顯貴”的帷幕,卻使讀者看到另外的一面:朝官生活多
么空虛、無聊、死板、老套。每天他們總是煞有介事、誠惶誠恐地“趨”(小跑)入朝廷,分列殿虎東
西。但君臣們既沒有辦了什么轟轟烈烈的大事,也沒有定下什么興利除弊、定國安邦之策。詩人特意告訴
讀者,清早,他們隨威嚴的儀仗入朝,而到晚上,唯一的收獲就是沾染一點“御香”之氣而“歸”罷了。
“曉”“暮”兩字說明這種庸俗無聊的生活,日復(fù)一日,天天如此。這對于立志為國建功的詩人來說,不
能不感到由衷的厭惡。
五、六兩句,詩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吐露內(nèi)心的悲憤?!鞍装l(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這兩句中,
“悲”字是中心,一個字概括了詩人對朝官生活的態(tài)度和感受。詩人為大好年華浪費于“朝隨天仗入,暮
惹御香歸”的無聊生活而悲,也為那種“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境遇而不勝愁悶。因此,
低頭見庭院落花而倍感神傷,抬頭睹高空飛鳥而頓生羨慕。如果聯(lián)系當時安史亂后國家瘡痍滿目、百廢待
興的時事背景,對照上面四句所描寫的死氣沉沉、無所作為的朝廷現(xiàn)狀,讀者就會更加清楚地感到“白發(fā)
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兩句,語憤情悲,抒發(fā)了詩人對時事和身世的無限感慨。
詩的結(jié)尾兩句,是全詩的高潮。闕事,指缺點、過錯。有人說這兩句是吹捧朝廷,倘若真是這樣,詩
人就不必“悲花落”“羨鳥飛”,甚至愁生白發(fā)。這“圣朝無闕事”,是詩人憤慨至極,故作反語;與下
句合看,既是諷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統(tǒng)治者,才會自詡圣明,自以為“無闕事”,拒絕納諫。正
因為如此,身任“補闕”的詩人見“闕”不能“補”,“自覺諫書稀”,一個“稀”字,反映出詩人對文
過飾非、諱疾忌醫(yī)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
這首詩,采用的是曲折隱晦的筆法,寓貶于褒,綿里藏針,表面頌揚,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際和傾訴對
朝政的不滿。用婉曲的反語來抒發(fā)內(nèi)心憂憤,使人有尋思不盡之妙。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答題時要全面理解詩歌,仔細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
判斷和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詩歌,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
詩歌鑒賞選擇題解題方法:
選擇題綜合考查詩歌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等,每一個選項都是一個考點。本題幾乎
涵蓋詩歌的所有內(nèi)容,注意結(jié)合全詩進行分析,注意:錯誤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
手法的解說和藝術(shù)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nèi)容一般為曲解詩意或只答表層含義,
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顯的錯誤。
17.【答案】【小題1]鋤棒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
【小題2】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小題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解析】故答案為:
(1)鋤梭棘矜非鉆于鉤戟長錢也(重點字:椎、矜、鉆、戟、鏤)
(2)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重點字:鴻)
(3)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浪淘盡千古風流
人物)(重點字:斯、晝)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詩文名句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guān)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guān)名句。
《春江花月夜》名句輯錄: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連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的句子是:“春江潮水連海
平,海上明月共潮生?!?/p>
2.《春江花月夜》中寫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表明詩人雖有對人生短
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的句子是:“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3.《春江花月夜》中寫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空中的句子是: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4.《春江花月夜》中,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
遐思冥想的句子:“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18?19.【答案】(1)根據(jù)“在秋季開花前需要有一段低于24℃的冷涼濕潤氣候,才能促進桂花開花。特
別是,在開花之前1周,最低氣溫需要維持在18℃以下,這樣才能促使桂花進入盛花期”,概括為:適宜
的溫度(較低的溫度)。
根據(jù)“開花前適宜的降水增加了空氣相對濕度能促進開花”,概括為:較大空氣濕度。
根據(jù)“桂花生活環(huán)境的光照一定要充足”,概括為:充足的光照。
整理為:適宜的溫度(較低的溫度)、較大空氣濕度、充足的光照。
(2)a“因為”提示本句要寫“所以……”,再根據(jù)“桂花因花朵顏色的不同……”“其實這些顏
色……”,可以寫:所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
b“不僅”提示本句要寫“而且(還)……”,再根據(jù)“桂花被廣泛用于制作桂花糕、桂花酒等美食”,
可以寫:還可以作為食材和藥材。(還可以食用/而且有食用價值)
答案:
(1)適宜的溫度(較低的溫度)、較大空氣濕度、充足的光照
(2)a所以呈現(xiàn)出不同的顏色。
b還可以作為食材和藥材。(還可以食用/而且有食用價值)、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要點的能力。理解內(nèi)容,理清層次,概括內(nèi)容。
(2)本題考查學生補寫句子的能力。解答時要通讀文本,理解文意,理清層次,注意前后呼應(yīng)和暗示。
把握文段語脈,理清整個語段或前后句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根據(jù)上下語境合理推導(dǎo),尤其注意上下文、
關(guān)鍵詞、關(guān)聯(lián)詞、句式??紤]陳述對象和話題的統(tǒng)一性,表述句式的合理性和字數(shù)。
20?22.【答案】C、、
【解析】(1)C.劃線句子有兩處語?。旱谝惶帲八皇且欢螝v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成分殘缺,
“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前缺少介詞“根據(jù)”,要補出來;第二處,語序不當,”是透過自己對生
命的體驗寫出來的,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分句邏輯不合理,應(yīng)該調(diào)換語序。句子改為:《紅樓夢》與很
多其他古典小說的一個最大區(qū)別在于,它不是根據(jù)一段歷史、一個神怪的傳說寫成,而是地地道道的創(chuàng)
作,是他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是透過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寫出來的。
故選:Co
(2)①花草樹木也知道人的哀愁,不然為什么這樣年輕就愁白了頭發(fā)呢?感嘆我今生不知道該在哪里安
家,又會被誰所收留。本來想著嫁給東風,隨風飄蕩,直到天涯,可是春天不管了,你要去就去吧,不忍
心讓你繼續(xù)在此滯留啊。林黛玉對柳絮的吟詠,抒寫了對未來悲劇的預(yù)感。
②上片狀物,著力描寫風闞柳絮、悠然起舞的情狀。下片言志,抒寫了柳絮的情志:有離即有合,有散必
有聚。這首詞表面上寫的是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實際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地道出薛寶釵青云平步的志
向。
③“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寫史湘云生于封建侯門富貴之家。在嬰兒時期父母便去世了?!罢?/p>
眼吊斜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國有土地使用權(quán)轉(zhuǎn)讓合同(含土地儲備與開發(fā)補辦出讓合同)
- 轄區(qū)外國人管理
- 2025建筑工程項目施工班組勞動合同
- 酒水茶葉進貨合同范本
- 大學生問題調(diào)查報告
- 大樓裝修合同范本
- 葡萄銷售提成合同范本
- 起重機地面操作安全培訓(xùn)
- 二零二五直播主播的合同范例
- 公司股權(quán)無償轉(zhuǎn)讓合同范例二零二五年
- 油氣管道輸送效率提升技術(shù)
- 湖北省武漢市硚口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數(shù)學試卷
- 公路工程施工監(jiān)理規(guī)范
- 2024年4月自考00642傳播學概論試題及答案含評分標準
- 材料設(shè)備進場計劃及保證措施
- 論漢語言文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 壓力容器安全風險管控清單(日管控、周排查、月調(diào)度)
- 四年級藝術(shù)測評美術(shù)素養(yǎng)考試試題
- 電動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
- 《老師水缸破了》
- S-71200自動混合液體機控制系統(tǒng)畢業(yè)設(shè)計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