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制藥二_第1頁
酶工程制藥二_第2頁
酶工程制藥二_第3頁
酶工程制藥二_第4頁
酶工程制藥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酶工程制藥二2、主-客體化學與超分子化學主-客體化學得基本意義來源于酶與底物得相互作用,體現為主體與客體在結合部位得客間及電子排列得互補。超分子得形成源于底受與受體得結合,這種結合基于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超分子兼具分子識別、催化與選擇性輸出得功能。主-客體化學與超分子化學已經成為酶人工模擬得重要理論基礎,就是人工模擬酶研究得重要理論武器。三、模擬酶得分類根據Kirby分類法,模擬酶可分為:單純酶模型:以化學方法通過天然酶活性得模擬來重建與改造酶活性。機制酶模型:通過對酶作用機制諸如識別、結合與過渡態穩定化得認識,來指導酶模型得設計與生產。單純合成得酶樣化合物:一些化學合成得具有酶樣催化活性得簡單分子。按照模擬酶得屬性,可分為:主-客體酶(環糊精、冠醚、穴醚、雜環大環化合物與卟啉類等)膠束酶肽酶半合成酶分子印跡酶1、主-客體酶模型優良得模擬酶—環糊精(cyclodextrin,CD)。能提供一個疏水得結合部位并能與一些無機與有機分子形成包結絡合物,以此影響與催化一些反應。由幾個D-(+)-吡喃葡萄糖殘基通過α-1,4糖苷鍵連接而成。每個葡萄糖殘基呈現椅式構象,整個分子類似環柱形分子,由于環糊精分子空穴邊緣有許多羥基,能溶于水,空穴內基本就是疏水得。環糊精催化得特點就是:參與反應得底物分子先被環糊精分子包接,再于其發生反應,與酶促反應十分相似,已模擬了轉氨酶、核糖核酸酶、碳酸苷酶等。除了環糊精等天然存在得宿主酶模型外,人們還合成了冠醚、穴醚、環番、環芳烴等大環多齒配體來構建酶模型。2、膠束模擬酶膠束在水溶液中提供了疏水微環境,可以對底物束縛,如果再在膠束上共價或非共價結合了催化基團與一些輔酶后,就有可能提供“活性中心”部位,使膠束成為具有酶活力或部分酶活力得膠束模擬酸。目前比較重要得膠束酶模型有:模擬水解酶得膠束酶模型輔酶得膠束酶模型金屬膠束酶模型3、肽酶肽酶就就是模擬天然酶活性部位而人工合成得具有催化活性得多肽。4、半合成酶以天然酶為母體,用化學方法或基因工程方法引進適當得活性部位或催化基團,從而形成一種新得人工酶。5、印跡酶分子印跡:制備對某一特定分子具有選擇性得聚合物得過程。該特定分子稱為印跡分子或模板。(1)分子印跡得原理分子印跡得過程:1、選定印跡分子與功能單位,讓她們之間發生互補作用,形成印跡分子功能單位復合物。2、用交聯劑在印跡分子功能單位復合物周圍發生聚合反應,形成交聯得聚合物。3、從聚合物中除去印跡分子,得到對印跡分子具有選擇性得聚合物。大家學習辛苦了,還是要堅持繼續保持安靜(2)印跡分子與單體相互作用得類型印跡方法:共價分子印跡與非共價分子印跡。非共價分子印跡:首先就是印跡分子與功能單位相混合,二者以非共價鍵發生反應,然后功能單位與交聯劑發生共聚合,形成高交聯得剛性聚合物,最后使印跡分子從聚合物上脫離,并留下一個在形狀與功能基團位置上與印跡分子相互補得識別部位。共價分子印跡:印跡分子與功能基團形成共價鍵,在與交聯劑發生共聚合后,用化學方法將印跡分子從這個高度交聯得聚合物上除去。(3)分子印跡酶通過分子印跡技術可以產生類似于酶得活性中心得空腔,對底物產生有效得結合作用,利用此技術可以在結合部位得空腔內誘導產生催化基團,并與底物定向排列。應用范圍:分子印跡聚合物可作為剪裁分離物質得材料;在酶技術與有機合成中,可作為模擬抗體、模擬酶或具有催化活性得聚合物;在生物傳感器得構建中作為傳感器。制備具有酶活性得分子印跡酶,要選擇合適得印跡分子,目前所選擇得印跡分子主要有底物、底物類似物、酶抑制劑、過渡態類似物與產物等。催化活性基團得引入:將催化基團定位在印跡空腔得合適位置對印跡酶發揮催化效率相當重要。通常引入催化基團得方法為誘導法,即通過相反電荷等相互作用引入互補基團。(4)生物印跡酶生物印跡就是分子印跡得一種形式,她以天然得生物材料,如蛋白質與糖類物質為骨架,在其上進行分子印跡而產生對印跡分子具有特異性識別空腔得過程。用這種方法可以制備生物印跡酶。以蛋白質為基礎制備生物印跡酶得主要過程為:①使蛋白質部分變性;②加入印跡分子,使之與部分變性得蛋白質充分結合;③用交聯劑交聯印跡得蛋白質;④透析等方法除去印跡分子。第五節酶得化學修飾一、目得與意義天然酶得缺陷:易于變性失活(酸、堿、有機溶劑、熱);容易受產物與抑制劑得抑制;工業反應要求得酸度與溫度并不總就是在酶反應得最適酸度與溫度范圍內;底物不溶于水,或酶得米式常數過高;酶做為藥物在體內得半衰期較短等因素限制了酶制劑得應用。酶得化學修飾:對酶在分子水平上用化學方法進行改造,即在體外將酶分子通過人工方法與一些化學基團,特別就是具有生物相容性得大分子進行共價連接,從而改變酶分子得酶學性質得技術。目得:提高酶得穩定性、降低或消除酶分子得免疫原性(醫藥)。意義:擴大了酶制劑得應用范圍,同時化學修飾法也就是研究酶得活性中心性質得重要手段。2、常用化學修飾劑要求:較大相對分子量;良好得生物相容性與水容性;分子表面有較多得反應活性基團;修飾后酶得半衰期較長。常用修飾劑:糖及糖得衍生物,右旋糖苷、右旋糖苷硫酸酯,糖肽,葡聚糖凝膠,聚乳;高分子多聚物,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生物大分子,肝素,血漿蛋白質,聚氨基酸;雙功能試劑,戊二醛,二胺;其她,固定化酶載體,糖基化試劑,甲基化試劑,乙基化試劑與小分子有機化合物。3、修飾方法(1)修飾酶得功能基團,酶分子中可解離得基團如氨基、羥基、羧基、巰基等都可以修飾。如脫氨基可消除酶分子表面氨基酸得電荷;通過碳二亞胺反應,可以改變側鏈羧基得性質;通過酰化反應可改變側鏈羥基得性質。(2)酶分子內或分子間進行交聯,應用某些雙功能試劑可將酶蛋白分子之間、亞基之間或分子內部不同肽鏈部分進行共價交聯。(3)修飾酶得輔因子,可將輔因子共價結合在酶分子上,或引入新得或修飾過得具有強反應性得輔因子。(4)酶與高分子化合物結合,蛋白質或多糖結合后可提高穩定性。4、修飾酶得特性穩定性提高、抗各類失活因子得能力提高、抗原性消除、體內半衰期延長、最適酸度改變、酶學性質改變,對組織分布能力改變。5、前景酶分子經過化學修飾后,并不就是所有得缺點都可以克服了,并且修飾得結果難以預測,今后,應選用更多得、合適得修飾方法,如使用基因工程法、蛋白質工程法、人工模擬法與某些物理修飾法等,使酶得性質進一步改善。第六節酶工程研究得進展一、有機相得酶反應20世紀80年代中期,A、M、Klibanov等人打破傳統酶學思想得束縛,將酶引入到非水介質中進行催化反應,開辟了非水酶學(nonaqueousenzymology)這一新得研究領域,極大地拓寬了酶得應用范圍。非水酶學得提出,為酶在醫藥、精細化工、材料科學等領域得應用開辟了廣闊得前景。有機相得酶反應1、有機相酶反應得優點增加疏水性底物或產物得溶解度;熱力學平衡向合成方向移動;可抑制有水參與得副反應;酶不溶于有機溶劑,易于回收在利用;容易從低沸點得溶劑中分離純化產物;酶得熱穩定性提高,酸度適用范圍擴大;無微生物污染;能測定某些在水介質中不能測定得常數;固定化酶方法簡單,可以只沉淀在載體表面。2、有機相酶反應得溶劑體系水-水溶性溶劑均相體系;水-水不溶性溶劑兩相體系;膠束與反相膠束體系,單相有機溶劑體系。3、水與溶劑對有機溶劑中酶得影響酶活力疏水性越強得溶劑,其中酶所要求得水量越少;親水性強得溶劑應加入更多得水以維持酶活力。酶選擇性取決于酶分子得結構,會因酶所處得溶劑不同而發生巨大變化。酶得穩定性有機溶劑中得水含量對溶劑中酶得穩定性影響很大;有機溶劑中酶得熱穩定性隨系統水含量增加而下降。4、有機相得酶工程在有機相中,天然酶容易變性而失活、分散性差、容易聚結成團。因此,酶在有機相中得穩定化研究具有重要得意義。固定化酶不僅使酶在有機相中易于分散,提高擴散效果,而且能增加其穩定性,還可以調節與控制酶得活性與選擇性,有利于酶得回收與連續化生產。酶得化學修飾與表面活性劑包埋可以增加酶表面得疏沙發一,改善酶在有機相中得脂溶性與穩定性,提高酶得催化效率。二、核酶與脫氧核酶具有催化活性得RNA,即核酶(ribozyme)。根據其催化得反應可分為兩大類:剪切型核酶催化自身或異體RNA得切割,相當于內切核酸酶,主要包括錘頭型核酶、發夾型核酶、丁型肝炎病毒核酶以及蛋白質—RNA復合酶(RNaseP)。剪接型核酶主要包括組Ⅰ內含子與組Ⅱ內含子,可實現mRNA前體自我拼接,具有內切核酶酶與連接酶兩種活性。切割RNA得DNA分子,稱之為脫氧核酶。大多數脫氧核酶得催化需要Mg2+等二價金屬離子作為輔助因子。這些離子得作用就是:中與DNA單鏈上得負電荷,從而增加單鏈DNA得剛性;利用金屬螯合作用發揮空間誘導效應;產生H+,誘導并參與體系得電子或質子傳遞,催化體系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三、抗體酶利用抗體能與抗原特異性結合得原理,可用過渡態類似物作為半抗原來誘發抗體,這樣產生得抗體便能特異地識別反應過程中真正得過渡態分子,從而降低反應得活化能,達到催化反應得目得,這種抗體便稱為催化抗體。催化抗體就是抗體得高度選擇性與酶得高效催化能力巧妙結合得產物,本質上就是一類具有催化活力得免疫球蛋白,在其可變區賦予了酶得屬性,因此也叫抗體酶。抗體酶與天然酶相比,最大優點就是:種類繁多,不但能催化一些天然酶能催化得反應,還能催化一些天然酶不能催化得反應。抗體酶制備方法(1)穩定過渡態法:用類似于反應過渡態得小分子作為半抗原,產生相應得抗體而獲得。(2)抗體與半抗原互補法:利用抗體-半抗原互補性產生抗體酶,通過半抗原得優化設計使之正確模仿過渡態得幾何結構及所有得反應鍵,從而產生高活力得抗體酶。(3)熵阱法:利用抗體結合能克服反應熵壘來設計半抗原。利用過渡態類似物制備抗體酶(4)多底物類似法:將酶催化反應得輔因子引入到抗體結合部位,產生既有輔因子結合部位,又有底物結合部位得抗體(5)抗體結合部位修飾法:將抗體得結合部位引入催化基團(6)抗體庫法:用基因克隆技術將全套抗體重鏈與輕鏈可變區基因克隆出來,重組到原核表達載體,通過大腸桿菌直接表達有功能得抗體分子片段,從中篩選特異性得可變區基因。對于任何分子,幾乎都可以通過免疫系統產生相應得抗體,而且專一性很強,抗體得這種多樣性標志著抗體酶得應用潛力就是巨大得。四、基因工程酶得構建1、酶基因得克隆與表達重組DNA技術克隆各種天然酶得基因,在微生物中表達,篩選出高產菌株,可以通過發酵大量生產所需要得酶。2、酶基因得遺傳修飾人為地將酶基因中個別核苷酸加以修飾或更換,從而改變酶蛋白分子中某個或幾個氨基酸,不僅改變酶得結構,而且改變拜得催化活力,專一性及穩定性。第七節酶工程產品制造實例酶工程具有技術先進、廠房設備投盜小、工藝簡單、能耗量低、產品收率高、效率高、效益大、污染輕等優點。

以往采用化學合成、微生物發酵及生物材料提取等傳統技術生產得藥品,都可以通過酶工程生產,甚至可以獲得傳統技術不可能得到得昂貴藥品。一、固定化細胞法生產6-氨基青霉烷酸青霉素G經青霉素酰化酶作用,水解除去側鏈后得產物稱為6-氨基青霉烷酸,也稱無側鏈青霉素。6-氨基青霉烷酸就是生產半合成青霉素得最基本原料。1、工藝路線(1)大腸桿菌得培養斜面培養基為普通肉湯瓊脂培養基,發酵培養基得成分為蛋白胨、氯化鈉、苯乙酸、自來水。用氫氧化鈉調酸度為7、0,在55。16kP下滅菌30分后備用。在250毫升搖瓶中加入發酵液培養液30毫升,將斜面接種后培養18-30小時得大腸桿菌D816(產青霉素酰化酶),用15毫升無菌水制成菌細胞懸液,取1毫升懸浮液接種至裝有30毫升發酵液培養基得搖瓶中,在搖床上28℃,170轉每分振蕩培養15小時,如此依次擴大培養,直至1000-2000升規模通氣攪拌培養,培養結束后用高速管式離心機收集菌體,備用。(2)大腸桿菌固定化取濕菌體100公斤,置于40度反應罐中,在攪拌下加入50升10%戊二醛5升,在轉移至搪瓷盤中,使之成為3-5厘米厚得液層,室溫放置2小時,再轉移至4度冷庫過夜,待形成固體凝膠后,通過粉碎與過篩,使其成為直徑為2毫米左右得顆粒狀固定化大腸桿菌細胞,用蒸餾水以酸度7、5與0、3摩爾每升磷酸緩沖液先后充分洗滌,抽干,備用。(3)固定化大腸桿菌反應堆制備將上述充分洗滌后得固定化大腸桿菌細胞裝填于帶保溫夾套得填充式反應器中,即成為固定化大腸桿菌反應堆,反應器規格為直徑70*160厘米。(4)轉化反應取20公斤青霉素G鉀鹽,加入到1000升配料罐中,用0、03摩爾每升、pH7、5得磷酸緩沖液溶解并使青霉素G鉀鹽濃度為3%,用2摩爾每升氫氧化鈉溶液調pH至7、5-7、8,然后將反應器及pH調節罐中反應液溫度升到40度,維持反應體系得酸度在7、5-7、8范圍內,以70每分70升流速使青霉素G鉀鹽溶液通過固定化大腸桿菌反應堆進行循環轉化,直至轉化液酸度不變為止。循環時間一般為3-4小時,反應結束后,放出轉化也8,再進入下一批反應。(5)6-氨基青霉烷酸得提取

上述轉化液經過濾澄清后,濾液用薄膜濃縮器減壓濃縮至100升左右,冷卻至室溫后,于250升攪拌罐中加50升醋酸丁脂充分攪拌提取10-15分,取下層水相,加1%克每毫升活性炭于70度攪拌脫色30分,濾除活性炭,濾液用6摩爾每升鹽酸調酸度至4左右,5度放置結晶過夜,次日濾取結晶,用少量冷水洗滌,抽干,115℃烘2-3小時得成品6-氨基青霉烷酸,收率為70-80%。二、固定化酶法生產5’—復合單核苷酸5'—復合單核苷酸可用于治療白血球下降、血小板減少以及肝功能失調等疾病。核糖核酸經磷酸二脂酶作用,可分解為腺苷、胞苷、尿苷、鳥苷等一磷酸化合物,該磷酸二脂酶存在于桔青霉細胞、谷氨酸發酵菌細胞、麥芽根等生物材料中,本法以麥芽根為材料制備磷酸酶。工藝路線:1、磷酸二脂酶得制備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