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_第1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_第2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_第3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_第4頁
第14課 當代中國的外交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04

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A組必備基礎鞏固題組1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周恩來在某次國際會議上強調,(我們)本著反對殖民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主旨把會議開好,而不要陷入不利于達成協議的爭論;會議應把大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最主要的。這次會議()A.首次以五大國身份參會B.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C.開展全方位的外交活動D.加強了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2.鄧小平說:“我們在國際事務中起的作用的大小,要看我們自己經濟建設成就的大小。”下圖是《1953—1957年中國進出口貿易情況》。當時中國對外貿易()A.體現了“一邊倒”的外交方針B.成為與西方大國關系突破的橋梁C.有助于亞非國家經濟獨立發展D.為建立合作共贏的國際關系奠基3.1963年,周恩來在開羅記者招待會上說:“關系到全人類命運的問題,應該由大家來共同討論,而不應該由少數國家壟斷這種討論,甚至把有利于少數壟斷者的決定強加于沒有參加討論的國家。”這表明我國()A.致力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B.秉持“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C.重視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D.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友好關系題組2改革開放后的外交成就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30年,我國外交的關鍵詞是結盟外交、斗爭外交、革命外交。20世紀80年代以來,合作外交、融入外交、和平外交成為我國外交的新關鍵詞。這一變化()A.得益于中國恢復在聯合國一切合法權利B.是中美、中日關系改善的結果C.反映了黨和國家工作著重點的轉移D.源于國際和國內形勢的變化5.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舉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重視發展同東盟的關系,創立上海合作組織,保持同歐盟的友好關系,逐漸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這表明我國()A.新時期以反霸維和為外交政策目標B.重視發展獨立自主的多邊外交關系C.外交政策和外交理念不斷走向成熟D.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6.下面是1993—2014年我國國家元首出訪次數以及地區分布示意圖。由此可見,中國()A.積極推動區域合作B.重在建立睦鄰友好關系C.全方位的新型外交D.成為主導全世界的力量題組3中共十八大以來的中國特色大國外交7.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按照“親、誠、惠、容”的理念,深化同周邊國家關系,提出“真實親誠”理念,形成中國與非洲國家休戚與共、共同發展、文明互鑒的友好合作關系。這反映了新時代中國()A.構建新型國際關系B.打破美國遏制中國的局面C.開始步入國際舞臺D.支持了聯合國的國際事務8.下面是2015—2019年中國與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變化示意圖(單位:億美元)。據此可知,“一帶一路”倡議()A.開啟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戰略B.削弱了中國與發達國家經濟合作C.密切了中國與參與國的經濟聯系D.促進了區域經濟集團化迅速發展9.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參加了13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簽署了400多項國際公約,參與20多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9萬余人次,成為國際體系的重要成員。這表明,中國()A.開始融入全球化的國際社會B.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C.擴大了同各國的利益交匯點D.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10.自2013年起,中國發起創辦亞投行,設立絲路基金,舉辦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參加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亞信峰會。中國的這一系列舉措旨在()A.團結發展中國家并積極推進全球化B.合作共贏以促進全球的共同發展C.促進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團結與合作D.發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B組關鍵能力提升11.1971年4月,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消息宣布后,《中部日本新聞》在頭版上發表評論說,“這種做法與中國乒乓球運動員變化自如的快攻和削球同樣出色”,這是一次“奪目的外交快攻”。由此可知,這次“外交快攻”()A.打破了美國對華的外交封鎖B.反映了中國外交的高度靈活性C.消除了中美兩國建交的障礙D.表明了中國和平崛起的誠意12.1985年,鄧小平說:“我們過去曾說過建立‘一條線’的反霸統一戰線,現在不搞那些……國際上一切和平力量都是我們的朋友,誰搞霸權主義,我們就反對誰,我們也不搞集團政治,不依附任何集團。”這表明中國()A.積極投身不結盟運動B.重點鞏固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C.適時地調整外交政策D.開展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13.2017年初,習近平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中說:“積極同美國發展新型大國關系,同俄羅斯發展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同歐洲發展和平、增長、改革、文明伙伴關系,同金磚國家發展團結合作的伙伴關系?!边@表明當今中國()A.努力構建穩定均衡的外交關系框架B.不斷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C.堅持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D.綜合國力增強推動外交策略轉變C組學科素養創新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國杜魯門政府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看作是“受蘇聯控制、支持的結果”,繼續推行“扶蔣反共”的政策,這就關死了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善關系的大門……與此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蘇聯積極地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事業上予以援助,這促使中國共產黨更加堅決地采取“一邊倒”的外交方針?!幾孕烊畿姟墩撔轮袊饨凰枷肴齻€層面的轉變》材料二以197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中國的外交政策出現了大調整。這次調整自然與國際局勢的變遷有重大關系,美蘇兩國在冷戰中加強了對話,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愿望和共同追求。在仍然堅持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前提下,中國將外交政策的內涵定義為“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其中的“不結盟”更加鮮明地強調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完全獨立與自主?!幾苑钠G、江敏《國際局勢變遷視野下新中國外交思想審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一邊倒”外交方針形成的背景。(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外交政策調整的意義。

參考答案第四單元第14課當代中國的外交1.D解析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體現了求同存異的思想,因此這次會議應該是亞非會議,這次會議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友好關系,D項正確;我國首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是日內瓦會議,排除A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1953年周恩來接見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排除B項;開展全方位外交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提出來的,排除C項。2.A解析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953—1957年,相比于西方國家、亞非國家,我國與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額最高,反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實行“一邊倒”的外交方針,A項正確;從圖中可以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西方國家貿易額較低,無法體現與西方大國的關系突破,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了我國的進出口情況,與亞非國家經濟獨立發展無關,排除C項;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突出中國與蘇聯及人民民主國家的貿易額,D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3.A解析據題意可知,我國反對將關系全人類命運的問題由少數國家壟斷討論,認為應該由大家共同來討論,這說明我國主張國際關系民主化,反對少數國家獨裁,A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求同存異”的外交方針和重視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外交,排除B、C兩項;材料內容和發展與周邊國家友好關系無關,排除D項。4.D解析20世紀80年代以來,和平與發展是時代潮流。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的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我國也調整了外交政策,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D項正確;A項與20世紀80年代外交的轉變沒有直接的聯系,排除;中美關系和中日關系的改善不是20世紀80年代外交策略改變的主要原因,排除B項;C項只強調了內部環境方面的原因,沒有強調外部原因,排除。5.B解析據材料可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融入世界,發展多邊外交關系,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反霸,排除A項;我國外交政策成熟的標志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排除C項;“積極參與地區性國際組織的活動”只是多邊外交中的一項,排除D項。6.C解析據材料中的數據可知,我國在積極構建全方位的新型外交,C項正確;材料與推動區域合作無關,排除A項;拉丁美洲、歐洲等地區的國家不適用于睦鄰友好的說法,排除B項;D項說法明顯不符合史實,排除。7.A解析據材料可知,這反映了新時代中國與周邊國家和非洲國家構建新型國家關系,A項正確;中國早就打破了美國遏制中國的局面,排除B項;開始步入國際舞臺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關系,沒有體現聯合國的國際事務,排除D項。8.C解析據材料信息可知,2015—2019年,我國與其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合同額整體呈現增加趨勢,說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了中國與其他沿線國家的經濟聯系,C項正確;改革開放后,我國就實施了國內企業“走出去”戰略,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