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1T 3944-2024水面救援作業要求_第1頁
DB21T 3944-2024水面救援作業要求_第2頁
DB21T 3944-2024水面救援作業要求_第3頁
DB21T 3944-2024水面救援作業要求_第4頁
DB21T 3944-2024水面救援作業要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13.200CCSA90DB21IDB21/T3944—2024前言 2規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人員素質要求 5個人救援技術要求 26編組救援技能要求 27水面救援作業程序 38作業保障要求 4附錄A(資料性)個人救援技術相關示例 5DB21/T3944—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本文件由遼寧省消防救援總隊提出并歸口。本文件起草單位:遼寧省消防救援總隊。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吳振坤、劉佐祥、王樹仁、毛子豪、侯世豐、張金、張鶴馨、褚棟梁、侯忠雪、李云峰、崔鵬、朱玉吉、邴紅、孫明。饋,我們將及時答復并認真處理,根據實際情況依歸口管理部門通訊地址:遼寧省消防救援總隊,沈陽市皇姑區松花江街8號文件起草單位通訊地址:遼寧省消防救援總隊,沈陽市皇姑區松花江街8號DB21/T3944—20241水面救援作業要求本文件規定了水面救援的人員基礎能力、個人救援技術、編組救援技能、水面救援作業程序等內容。本文件適用于消防救援隊和專職消防隊的水面救援作業,其他消防隊和應急救援隊可參照執行。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內容通過文中的規范性引用而構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條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該日期對應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29176消防應急救援通則XF/T3001—2020水域救援作業指南3術語和定義GB/T29176、XF/T3001—2020界定的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水面救援watersurfacerescue在水域表面或孤島營救遇險和被困人員的行動。3.2救援行動rescueoperation救援隊接受命令后,實施行動準備、現場救援和撤離的全過程。3.3工作場地workingsite開展搜索、營救和醫療救援的區域。3.4行動基地operationbase救援隊在救援現場建立的指揮、休息、醫療、裝備存放和物資存放的場地。3.5危險水流dangerousflow人員靠近或進入很難擺脫的水流形態。4人員素質要求4.1基本素質水面救援人員應符合XF/T3001—2020中5.1要求。4.2基礎知識DB21/T3944—20242水面救援人員應具備水文、氣象相關基礎知識,至少包括下列內容:a)水域災害事故類型,包括:洪澇、風暴潮等;b)防洪防汛搶險措施,包括:排澇、筑堤、巡檢等;c)水面救援裝備,包括:參數和性能、使用方法、維護保養及其應用場景等;;d)水面救援技術分類及救援要領;e)水面救援組織指揮、處置程序及職責任務等;f)水面救援安全行動規程;g)舟艇救援技術理論與舟艇維修保;h)癥狀識別及護理,包括:失溫、休克、溺水、凍傷等癥狀的初步檢查和簡單護理等;i)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復蘇(CPR)、止血、包扎等;5個人救援技術要求5.1水面救援人員應經過個人救援技術培訓、訓練并通過相應考核。5.2個人救援技術培訓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相關示例見附錄A:a)正確佩戴和使用急流救援個人防護裝備,包括:水域救援濕式、水域救援干式、潛水救援干b)急流救援泳姿,包括:攻擊式、防御式、確保式;c)危險水流脫困技術,包括:翻滾流、微笑流、正V流、倒V流、覆蓋流、皺眉流、漩渦流;d)制作救援繩索系統,包括:15種常用救援繩結、個人繩索保護;e)舟艇駕駛技術,包括:翻舟自救技術、聲吶搜索技術;f)救生技術,包括:拋繩包救援、單人帶人脫困等。6編組救援技能要求6.1人員配備6.1.1水面救援隊伍應設指揮員、救援員、通信員、安全員和舟艇駕駛員。6.1.2水面救援隊伍人員規模應依據實際需要確定,人員配備數量不應少于6人。6.2人員能力6.2.1指揮員應具備較強的隊伍管理、指揮、溝通和協調能力,能快速確定應急救援現場風險溝通策略,確定現場應急救援工作方案;掌握現場指揮基本原則、現場指揮技巧(如溝通協調、資源調配、現場安全管理)和預案制作及演練等。6.2.2救援員應具有豐富的水面應急救援經驗,經過專業培訓,掌握搜索方法和技巧,準確定位目標,熟練掌握岸上、拋投、繩索、舟艇、入水等救援技術,具備舟艇駕駛和醫療救助相應專業資質。6.2.3安全員應具備預先評判救援隊伍在行進、搜索、救援等主要階段的安全狀況的能力,掌握信號和發出的時機,以及一般常用的哨音、手勢、旗語、無線電、手機等通訊信號。DB21/T3944—202436.2.4通信員應具備保持救援行動過程中通信暢通的能力,掌握手持電臺、衛星電話使用方法,掌握記錄指揮員下達的命令和收集整理前方反饋信息的方法。6.3人員編組6.3.1應結合救援現場實際需要,合理進行編組,明確任務職責。6.3.2水面救援最小作戰單元不應少于5人,其中至少包括指揮員1名、救援員1名、安全員1名、舟艇駕駛員1名。6.3.3站級水面救援隊一般不應少于10人,其中至少包括指揮員1名、救援員1名、安全員1名、舟艇駕駛員1名、通信員1名。6.3.4支隊級輕型水面救援隊不應少于45人,其中至少包括指揮員1名、救援員1名、安全員1名、舟艇駕駛員1名、通信員1名、醫療人員1名、保障人員1名。6.3.5支隊級中型水面救援隊不應少于60人,其中至少包括指揮員1名、救援員1名、安全員1名、舟艇駕駛員1名、通信員1名、醫療人員1名、保障人員1名。6.3.6支隊級重型水面救援隊不應少于100人,其中至少包括指揮員1名、救援員1名、安全員1名、舟艇駕駛員1名、通信員1名、醫療人員1名、保障人員1名。6.4救援裝備器材要求6.4.1水面救援裝備應符合XF/T3001—2020規定的要求。6.4.2水面救援人員穿著水域救援服或潛水服時,宜為干式。6.4.3水面救援編組應配備通訊、個人逃生等設備,且能夠熟練使用。7水面救援作業程序7.1現場評估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后,應對現場狀況進行評估,明確水面狀況、受害者位置、水域深度、氣候條件等信息。評估過程中應關注安全隱患,保證救援人員安全。7.2救援方案制定根據現場評估結果,救援指揮人員應迅速制定合適的救援方案,包括救援隊形、人員分工、救援設備選擇等內容。救援方案應保證救援效率和安全性。7.3救援實施救援人員按照救援方案執行救援行動,包括接近被困人員、采取救援措施、固定轉移被困人員等。救援人員應時刻保持與指揮人員和其他救援人員的溝通,保證救援順利進行。7.4救助與急救將被困人員從水中救出后,應立即進行生命體征檢查,必要時采取現場急救措施,并盡快將被困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安排送往醫療機構進一步救治。7.5現場善后與總結DB21/T3944—20244救援結束后,救援人員應對現場進行善后處理,收回救援設備,確保現場安全。救援指揮人員應組織總結救援過程中的經驗教訓,以提高日后救援行動的效果。8作業保障要求8.1營地保障應在指揮車、帳篷等安全區域設置搭建營地,提供指揮和保障功能,必要時可在營地與作業區域間設立保障點。8.2物資保障確保救援現場有充足的物資儲備,包括食物、飲用水、救援設備、照明設備、取暖設備等。根據救援任務的規模和持續時間,合理調配物資,確保救援人員的生活保障和救援設備的正常運行。8.3醫療保障應在現場準備救護車、醫療物資和醫療救護人員。在救援過程中及時對受害者和救援人員進行醫療救助,提供必要的醫療設備和藥品,保證現場急救順利進行。8.4通信保障應建立穩定可靠的通信系統,配備對講機、衛星電話等通信設備,保證救援現場與指揮中心、救援人員之間的通信暢通,提高救援協同效率。8.5人員休整與輪換應根據救援任務的持續時間和強度,合理安排救援人員的休整和輪換,確保救援人員良好的體力和精神狀態。8.6生活保障應在現場設置生活保障區域,提供救援人員休息、就餐、換洗等設施。加強現場安全管理,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5個人救援技術相關示例標引序號說明:1——水域救援頭盔;2——水域救援服;3——護目鏡;4——防曬巾;6——水域救援手套;7——水域救援靴;8——拋繩包;9——安全鉤;10——定位燈;11——割繩刀;12——照明燈;13——高音哨;14——安全挽索6水域救援干式個人防護裝備水域救援干式個人防護裝備◎本城銀頭點◎保嗎淋R.安*加香面標引序號說明:1——水域救援頭盔;2——水域救援服;3——護目鏡;4——防寒頭套;5——PFD救生衣;6——水域救援手套;7——保暖襪;8——水域救援靴;9——保暖服;10——拋繩包;12——割繩刀;13——照明燈;14——安全鉤;15——定位燈;17——高音哨;18——安全挽索。圖A.2急流救援個人防護裝備(水域救援干式)7 ②干式潛水服◎BCD可接濟力帶⑤需水于電配重塊②救銀白行再再檢森調節檢重呼眼**.合道,配重輛位標引序號說明:1——保暖頭盔;2——干式潛水服;3——全面罩;4——備用潛水鏡;5——BCD可控浮力背心;6——呼吸調節器;7——潛水手套;8——潛水靴;10——壓縮氣瓶;11——備用潛水瓶;12——潛水剪刀;13——潛水手電;14——配重塊;16——配重適配帶;17——組合式鎖扣;18——水面信號浮標;819——引導線;20——備用調節器;21——主潛水刀;22——救援扁帶。圖A.2急流救援個人防護裝備(潛水救援干式)A.2急流救援泳姿(攻擊式、防御式、確保式)分別見圖A.4、圖A.5、圖A.6。A.2.1攻擊式泳姿技術要點:攻擊式游泳時,頭朝上游方向,身體與上流方向呈45°,頭微抬眼睛盯著被救目標,保證換氣的同時,觀察攻擊的方向,以便隨時調整進攻角度,手是自由泳的泳姿,提供前進的動力,下半身盡量抬高,腳后跟盡量抬到水面上,減少阻力。A.2.2防御式泳姿技術要點:頭部盡量平躺,手呈反蛙泳的動作,膝蓋微彎,腳抬離水底;當使用防御式泳姿向左右岸邊橫渡時,身體與上流水流方向呈45°角指向要抵達的岸邊。A.2.3確保式泳姿技術要點:伸展身體,保持仰面朝上躺在水面上的姿勢,頭部朝上流方向,腳朝下流方向,身體和水流方向保持一致:雙手抓住PFD兩側的肩帶,兩肘緊貼PFD,這樣可減少阻力,同時也可以降低受傷的概率;雙腿并攏指向下游方向,盡量將腳趾露出水面;保持膝蓋呈微彎狀態,若遇到石頭等障礙物時可充當減震器,用雙腳將身體推離障礙物。圖A.4急流救援泳姿(攻擊式)圖A.5急流救援泳姿(防御式)9雙腳伸直后,放雙腳伸直后,放置干下游處順捷面下。保持身體為接近身體應漂浮在水面上,雙腿微彎,雙手抓握PFD以確保仰源姿勢,頭朝上游,圖A.6急流救援泳姿(確保式)A.3危險水流脫困技術分別見圖A.7~圖A.15。A.3.1白色水域:急流和障礙物碰撞后,產生白色水流的水域。白色氣泡越多,危險越大。A.3.2翻滾流:上游順流而下的強勁水流,遇到落差后與底部水流反彈上沖交匯形成。急流蓋過障礙物后,在瞬間落差(1米左右)的下游出現。A.3.3微笑流:水流因撞擊河道中障礙物,造成由中央流向障礙物底部與兩側而產生的水流形態。A.3.4覆蓋流:水流面對下游方向撞擊平面障礙,因地形障礙的影響,造成由外側匯集到中央而產生的水流形態。A.3.5漩渦流:與主水流及河底垂直,常發生在河道突然拓展的地方,水流被迫圍著岸達轉彎處、凹陷區域或障礙物時,會形成漩渦。A.3.6正V形流:V形流的形狀尖端指向下游,V形流是由于水流過兩個障礙物之間而形成的河道中間的水流,特別快也最深,如無障礙物可快速通過。河道兩旁遍布大小障礙物,應小心避開。A.3.7倒V形流:倒V形流的形狀尖端指向下游,倒V形流是由于水流過兩個障礙物之間而形成的河道中間的水流,特別快也最深,如無障礙物可快速通過。河道兩旁遍布大小障礙物,應小心避開。倒V形流的形狀尖端指向下游,倒V形流是由于水流過兩個障礙物之間而形成的河道中間的水流,特別快也最深,如無障礙物可快速通過。河道兩旁遍布大小障礙物,應小心避開。A.3.8回流區:水流由障礙物兩側經過時,障礙物兩側水流速度會加快,在障礙物正后方會形成回流區。回流區是安全區域。A.3.9橫軸環流:橫軸環流的旋轉軸呈水平狀,它與縱向的主流互相垂直。橫向環流多為相對封閉的回旋流。在回旋運動的過程中,回旋水體也能通過交界面與縱向水流的水體不斷地交換。DB21/T3944—2圖A.7危險水流脫困技術(白色水域)圖A.8危險水流脫困技術(翻滾流)圖A.9危險水流脫困技術(微笑流)圖A.10危險水流脫困技術(覆蓋流)圖A.11危險水流脫困技術(漩渦流)正V形流的形狀尖端在上游圖A.12危險水流脫困技術(正V形流)障礙物可快速通過。河道兩旁圖A.13危險水流脫困技術(倒V形流)圖A.14危險水流脫困技術(回流區)圖A.15危險水流脫困技術(橫軸環流)A.415種常用救援繩結分別見圖A.16~圖A.30,個人繩索保護見圖A.31。A.4.1單結(OverhandKnot):單結是最簡單的結,單結可發揮繩栓的作用;在拉握繩索時,單結可以用來防止滑動。A.4.2多重單結(MultipleOverhandKnot):多重單結用于繩子的手握處或是拋繩時加重其重量。在單結基礎上增加2-4次纏繞,打成較大的結形。A.4.3活索(Noose):活索是一種簡單的圈套結。拉緊繩子的前端即可做成一個圓圈,圓圈中間沒有任何東西,一拉繩子即可將結解開。A.4.4雙重單結(LoopKnot):雙重單結是為了避免使用繩子損壞部分的繩結。將繩索的損壞部份打到繩環里,由于其無法產生施力作用,所以仍可安心使用繩索。A.4.5固定單結(OverhandBend):固定單結是用在將兩根同樣粗細的繩索迅速地連接或者將一根繩索作成環狀時使用。A.4.6連續單結(SeriesofOverhandKnots):連續單結是緊急逃脫時使用的繩結,在一條繩索上快速打好幾個單結。A.4.7水結(WaterKnot):水結用于將一條繩子的兩端相連結做成吊索。這種結主要適用于連結扁平的帶子。A.4.8單漁人結(Fisherman'sKnot)/雙漁人結(DoubleFisherman'sKnot):漁人節用于連接細繩或線的繩結,其強度很高,也可以使用在不同粗細的繩子上。這個結不太適用于太粗的繩子或用在容易滑動的纖線等繩子,有時很容易就解開了。雙漁人結是多一次纏繞后打成的結,可以增加其強度,這個結是用在連結兩根繩索時使用。A.4.9八字結(Figure-eightKnot):八字結用于固定收束或拉繩索的把手。A.4.10滑八字結(SlippedFigure-eight):滑八字結是把八字結變化成活結的形狀,只要接開繩頭,就可解開繩結。A.4.11連續八字結(Figure-eightKnotinSeries):連續八字結則和連續單結作用相同,八字結較大,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A.4.12雙重八字結(DoubleFiguer-eightKnot):雙重八字結用于制作固定的繩圈。具備耐力強、牢固、安全等優點可以將繩索打在其它物品上。A.4.13接繩結(SheetBend):接繩結用于連接兩條繩索時所用,打法簡單,拆解容易,可適用于質材粗細不同的繩索,安全可靠。A.4.14滑接繩結(SlippedSheetBend):滑接繩結是接繩結的變化之一,它比接繩結更容易拆解。A.4.15雙重接繩結(DoubleSheetBend):雙接繩結的耐力是接繩結的兩倍。打接繩結時繩索多繞一圈,可以加繩繩索的耐力與安全性,這就是雙重接繩結。步驟1:將繩端與繩子相步驟2:打成一個結步驟3:完成圖A.16常用救援繩結(單結)圖A.17常用救援繩結(多重單結)圖A.18常用救援繩結(活索)圖A.19常用救援繩結(雙重單結)圖A.20常用救援繩結(固定單結)DB2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