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0課微粒的性質目標任務預習導學自主梳理?探究分子運動?微粒的性質?分子?構成物質的微粒效果檢測探究提升?環節一探究分子運動?環節二探究分子間有空隙?環節三分子?環節四構成物質的微粒課堂總結強化訓練001目標任務課程標準學習目標1.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視角,建立認識物質的宏觀和微觀視角之間的關聯,知道物質的性質與組成、結構有關。2.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觀粒子構成的;3.能用分子的觀點解釋生活中的某些變化或現象;4.從元素、原子、分子的視角分析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簡單問題,并作出合理的解釋和判斷。1.知道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微粒是不斷運動的、微粒間存在空隙2.會用微粒的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簡單的現象3.初步學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問題4.初步了解實驗設計的一般方法002預習導學自主梳理1.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2.構成物質的微粒具有質量體積小、不斷運動、有間隔等基本特征。
3.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4.分子的性質:(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快。(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態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態和固態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效果檢測1.醫療上使用的氧氣鋼瓶體積較小,卻能將大量的氧氣壓縮于其中,是因為()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間有間隔D.分子在不停地運【答案】C【解析】由于分子間有間隔,在受壓時,分子的間隔變小。所以,醫療上使用的氧氣鋼瓶體積較小,卻能將大量的氧氣壓縮與其中。與分子的大小、能夠可分以及分子的運動無關。故C正確,A、B、D錯誤。故選:C。2.下列現象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正確的是()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說明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可以合成碘酒分子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說明混合后分子體積變小C.酒精揮發到空氣中,說明酒精分子運動到了空氣中D.酒精溶液涂在皮膚上感到涼爽,說明酒精分子進入到皮膚中【答案】C【解析】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各自保持自己的狀態和性質,沒有合成碘酒分子,故A錯誤;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體積小于200mL,解釋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會互相占據分子之間的間隔,故B錯誤;C、酒精揮發到空氣中,說明酒精分子運動到空氣中,因為分子在不停地運動,故C正確;D、酒精溶液涂在皮膚上感到涼爽,說明酒精分子運動需要能量,帶走了此處皮膚上的熱量,故D錯誤。故選:C。3.下列關于分子的說法中錯誤的是()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分子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C.冰塊、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幾乎都是水分子D.液體物質的分子肉眼看得見,氣體物質的分子肉眼看不見【答案】D【解析】A、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分子、原子和離子,所以分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故A說法正確;B、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故B說法正確;C、構成冰塊、雪花和露水的物質都是水,所以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C說法正確;D、分子很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故D說法錯誤。故選:D。4.對下列有關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海綿吸水:分子之間有間隔B.礦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分子很小C.壓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重新鼓起:分子質量增大D.金桂飄香:分子在不斷運動【答案】D【詳解】A、海綿吸水,是因為海綿疏松多孔,水被吸附在孔洞中,不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不符合題意;B、礦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只是宏觀物質顆粒大小的變化,不能說明分子很小,不符合題意;C、壓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重新鼓起,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質量不變,不符合題意D、金桂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香味的分子四處擴散,符合題意。故選D5.(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城鎮三校中考第四次模擬)做“分子運動現象”實驗(如圖甲)時氣味刺激難聞。欣欣同學對此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乙)【裝置對比圖】【實驗操作】操作Ⅰ:向各盛有5mL蒸餾水的B、C試管分別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觀察溶液顏色操作Ⅱ:將各盛有2mL濃氨水的A、D試管按圖乙同時連接,觀察。【分析討論】(1)進行操作Ⅰ并觀察溶液顏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的干擾。(2)進行操作Ⅱ時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答案】(1)水(或溶液中的水等)(2)試管C中的酚酞溶液比B中的先變紅【解析】(1)向各盛有5mL蒸餾水的B、C試管分別滴入1~2滴無色酚酞溶液,振蕩,溶液不變色,說明水不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色,故是排除水的干擾;(2)將各盛有2mL濃氨水的A、D試管按圖乙同時連接,濃氨水具有揮發性,揮發出的氨分子不斷運動,當運動到B、C中時,氨氣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且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故現象是:試管C中的酚酞溶液比B中的先變紅。003探究提升?環節一探究分子運動情境材料1八月桂花遍地開,每年中秋月明,庭前屋后、廣場、公園綠地的片片桂花盛開了,在空氣中浸潤著甜甜的桂花香味,給人以無窮的遐想。問題探究1【實驗目的】驗證分子不斷運動【實驗用品】濃氨水、酚酞溶液、蒸餾水【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及現象】(1)向盛有約20mL蒸餾水de小燒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觀察溶液顏色無明顯變化。(2)從燒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加入濃氨水觀察溶液顏色變為紅色。(3)另取一個小燒杯B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B兩個小燒杯(如圖所示)過一段時間觀察到燒杯A中溶液變為紅色。【實驗結論】(1)分子在不斷運動。(2)濃氨水具有揮發性,能使無色酚酞溶液變為紅色。【實驗拓展】濃鹽酸也具有揮發性,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濃鹽酸代替濃氨水,原因是氯化氫不能使酚酞溶液變色,實驗中觀察不到明顯現象。要點歸納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典例精講【典例1】(2023年江蘇省無錫市洛社初中金鑰匙科技競賽(初三學生CESL活動)初賽模擬)已知:NH3+HCl=NH4Cl。為了探究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某同學設計了下圖實驗裝置。首先,兩個注射器同時向脫脂棉靠近里邊的部位注入等體積的液體,過一會,觀察到先在A處產生了大量白煙。關于該實驗的說法錯誤的是A.NH4Cl常溫下為固態B.該裝置便于控制加入液體藥品的量C.用氫氧化鈉溶液代替濃氨水進行該實驗,能觀察到相同的現象D.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可能是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答案】C【詳解】A、煙是固體顆粒,因為氯化氫與氨氣反應生成了氯化銨,且產生白煙,所以氯化銨是固體,選項正確;B、實驗中,通過控制推動注射器活塞的速率,可以控制加入液體藥品的量,選項正確;C、氫氧化鈉溶液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氯化鈉溶于水形成無色溶液,不產生白煙,選項錯誤;D、實驗中產生了大量白煙的A處離濃鹽酸近,離濃氨水遠,說明氨分子的運動速率比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快,則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可能是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選項正確,故選C。【典例2】(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上學期期末)為探究分子的運動及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某興趣小組的同學設計了以下兩種實驗方案,請回答下列問題:實驗1(如圖1)(1)該實驗能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2)該方案的不足之處是______(寫出一點即可)。實驗2(如圖2、圖3、圖4)。圖2、圖3中無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質、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瓶內用細鐵絲固定有用濾紙折疊成的大小和形狀相同的小紙花,小紙花上都均勻噴有酚酞溶液,按照圖4的操作方式分別用注射器向圖2和圖3的塑料瓶中同時注入5滴濃氨水,然后將針孔處密封,再將兩個塑料瓶分別同時放入等體積的冷水和40℃的熱水中。(3)該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4)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______。【答案】(1)酚酞試液變紅(2)未做對比實驗,證據不足(合理即可)(3)小紅花變紅,且圖3先變紅(4)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解析】(1)酚酞溶液變紅(2)未做對比實驗,有缺陷(合理即可)(3)小紙花變紅,且圖3先變紅(4)分子做無規則運動,且溫度越高運動速率越快【典例3】(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第五教育聯盟2022~2023上學期第一次檢測)小明學習了分子的知識以后,他對分子的運動速率產生了興趣,所以設計如下實驗進行探究。【問題】分子運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呢?【猜想和假設】①與溫度有關;②與分子種類有關探究一:分子運動快慢與溫度有關。【實驗探究】取相同體積的水,分別加入兩個蒸發皿內,一個蒸發皿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個露置于空氣中,結果發現被加熱的蒸發皿中的水蒸發得______,而未被加熱的蒸發皿中的水幾乎無變化。【結論1】猜想①正確,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的關系是_________。探究二:分子運動的快慢與分子種類有關。【查閱資料】濃鹽酸易揮發出氯化氫氣體,濃氨水易揮發出氨氣,氨氣與氯化氫氣體相遇會產生大量白煙,這是因為兩者發生反應生成了氯化銨固體。寫出氨氣與氯化氫氣體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______。【實驗探究】如圖所示,燒瓶A中盛有濃鹽酸,燒瓶B中盛有濃氨水,在長玻璃管外壁上用記號筆做了d、e、f三個標記,實驗開始時打開彈簧夾a、b,過一會兒玻璃管中產生大量白煙,而且d處白煙最濃厚。【結論2】(1)玻璃管中產生大量白煙,此現象能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2)猜想_______正確。【拓展】實驗室保存濃鹽酸等易揮發的物質時,需注意的事項是________。【答案】①.加快②.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③.④.分子在不斷運動⑤.②⑥.密封保存【詳解】探究一:實驗探究:取相同體積的水,分別加入兩個蒸發皿內,一個蒸發皿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個露置于空氣中,由于分子在不斷運動,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故結果發現被加熱的蒸發皿中的水蒸發得很快,而未被加熱的蒸發皿中的水幾乎無變化;結論1:被加熱的水蒸發的較快,而未被加熱的水幾乎無變化,說明分子運動的快慢與溫度有關,在其它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探究二:查閱資料:氨氣與氯化氫反應生成氯化銨,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實驗探究:結論2:(1)玻璃管內產生大量白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當氯化氫分子和氨氣分子相遇時,氯化氫和氨氣反應生成氯化銨,形成白煙;(2)d處白煙最濃厚,說明氨分子的運動速率大于氯化氫分子的運動速率,說明分子的運動速率與分子的種類有關,故猜想②正確;拓展:實驗室保存濃鹽酸等易揮發的物質時,應密封保存。【典例4】(重慶市開州區初中教育集團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某中學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有關分子性質的探究實驗如下:(1)實驗I中,觀察到燒杯_______(填“甲”或“乙”)內液體變紅色,可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2)為何實驗I中另一燒杯內液體不變紅色,某同學提出可能與分子運動速率有關。探究一:分子運動速率與溫度的關系實驗Ⅱ中,觀察品紅擴散速度可得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_______(填“快”或“慢”)。探究二:分子運動速率與分子質量的關系【猜想假設】猜想1: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越快:猜想2: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越慢。【查閱資料】①濃鹽酸會揮發出氯化氫(HCl)氣體,濃氨水會揮發出氨氣(NH3),兩種氣體反應會產生白煙,即生成新物質氯化銨(NH4Cl):②氯化氫(HCl)分子質量大于氨氣(NH3)分子質量。【設計實驗】步驟現象結論組裝實驗Ⅲ裝置,在玻璃管左右兩端分別放置沾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觀察現象。玻璃管_______(填“A”、“B”或“C”)處先看到白煙猜想1正確【反思交流】①實驗Ⅲ中,生成物氯化銨(NH4Cl)常溫下的狀態是_______(填“固體”、“液體”或“氣體”)。②實驗I中,另一燒杯內液體不變紅色,是因為_______(填“酚酞”或“氨氣”)的分子質量很大。③從研究分子性質角度,實驗Ⅲ較實驗I的優點是_______(填序號)。A.可證明分子間有間隔B.可證明分子的質量和體積都很小C.節約藥品,操作簡單D.可證明分子運動與溫度有關【答案】①.乙②.快③.C④.固體⑤.酚酞⑥.C【詳解】(1)氨氣揮發出來進入乙燒杯,遇水形成氨水顯堿性使酚酞變紅,故填:乙;(2)探究一:實驗Ⅱ中,品紅在熱水中比冷水中擴散快,故得出: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探究二:設計實驗根據結論是猜想1正確即分子質量越小,分子運動越快,由氯化氫相對分子質量是36.5,氨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17,故現象是玻璃管C處先看到白煙;反思交流①實驗Ⅲ中,根據現象是產生白煙,生成物氯化銨(NH4Cl)常溫下的狀態是固體;②根據實驗結論可知實驗I中,另一燒杯內液體不變紅色,是因為酚酞的分子質量很大;③從研究分子性質角度,實驗Ⅲ較實驗I的優點是節約藥品,操作簡單。?環節二分子之間有空隙問題探究2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一根長約30ml長一端封口的細玻璃管,加入15ml水,然后加入15ml無水酒精。反復振蕩。混合后液體總體積小于30ml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間存在間隙。問題探究2實驗操作實驗現象實驗結論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水不容易被壓縮,而空氣容易被壓縮構成水的微粒間隙很小,構成空氣的微粒間隙很大,容易被壓縮拓展:酒精和水之間的空隙與黃沙和小石塊之間的空隙一樣嗎?不一樣,酒精和水分子存在間隙是微觀粒子之間的空隙,黃沙和小石塊之間的空隙是宏觀物體之間的空隙。要點歸納不同種微粒空隙不同;氣體微粒間的空隙大,固體、液體微粒間的空隙小。典例精講【典例1】(2023江蘇統考模擬)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正確的是A.水分子體積增大C.水分子間空隙增大B.水分子質量增大D.水分了數目增多【答案】C【詳解】水壺中的水燒開沸騰后,壺蓋被頂起,是因為溫度升高,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C。【典例2】(2023年青海省中考)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一一水分子很小B.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一一分子的大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將氧氣壓縮貯存于鋼瓶中一一分子之間有間隔D.瓜果飄香一一分子在不停運動【答案】B【詳解】A、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x121個水分子,是因為水分子很小,故說法正確;B、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說法錯誤;C、將氧氣壓縮貯存于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的緣故,氣體分子間間隔較大,容易壓縮,故說法正確,D、瓜果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的緣故,帶有氣味的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使人聞到氣味,故說法正確故選:B。【典例3】(2023全國九年級課時練習)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注射器未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吸入(填“甲”或“乙”的那支注射器的栓塞容易被推入。氣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比液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填“大”或“小”),所以,(填“氣體”或“液體”)比較容易被壓縮【答案】乙大氣體【詳解】取兩支大小相同的醫用注射器,將栓塞向外拉,分別吸入等體積的空氣和水,用手指頂住注射器未端的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吸入空氣,即乙的那支注射器的栓塞容易被推入,故填乙;氣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比液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大,故填大;氣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比液體物質中微粒之間的空隙大,所以,氣體比較容易被壓縮,故填氣體。?環節三分子問題探究31.分子是真實存在的:(1)能聞到花香酒香及品紅的擴散等現象,充分說明物質是由分子等微粒構成的,而且在不斷的運動。(2)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已觀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證明分子是真實存在的。2.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分子與該物質的化學性質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如氧氣的化學性質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3.分子的性質:(1)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2)分子總是在不斷運動著的。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度快,如陽光下濕衣物干得快。(3)分子之間有間隔。一般說來,氣態的分子之間間隔距離較大,液態和
固態的分子之間的距離較小。氣體比液體和固體容易壓縮,不同液體混合后的總體積小于二者的原體積之和,都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隙。(4)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質,因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是相同的。要點歸納典例精講【典例1】(2023吉林長春中考)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氣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中,下列微觀說法正確的是A.分子間間隔變大C.分子的數目增多B.分子的質量變大D.分子的種類改變【答案】A【詳解】在氮氣由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中,是分子間的間隔變大,分子的質量、數目、種類均不變故選:A。【典例2】(2023年內蒙古赤峰中考)小偉用如圖所示裝置處理庫水,下列敘述正確的是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x1021個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B.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一分子的大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C.將氧氣壓縮貯存于鋼瓶中一分子之間有間隔D.瓜果飄香一分子在人停運動【答案】B【詳解】A、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x1021個水分子,是因為水分子很小,故說法正確;B、酒精溫度計放入熱水中,液柱升高,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說法錯誤;將氧氣壓縮貯存于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的緣故,氣體分子間間隔較大,容易壓縮,故說法正確CD、瓜果飄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的緣故,帶有氣味的分子運動到人的鼻子,使人聞到氣味,故說法正確:故選:B。【典例3】(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下列現象不能說明分子在運動的是A.濕衣服晾干 B.糖塊水中自動溶解C.校園內到處可嗅到桂花香 D.今年春季華北地區出現的揚沙和沙塵暴天氣【答案】D【解析】【詳解】A、濕衣服晾干是水分子運動到空氣中去了,說明微粒在不斷地運動,故A正確;B、糖在水中自然溶解,是糖分子運動到水分子之間去了,說明微粒在不斷地運動,故B正確;C、校園內到處可聞到桂花香是具有香味的分子運動到空氣中,接觸到了人的嗅覺細胞而聞到香味,說明微粒在不斷地運動,故C正確;D、沙塵暴屬于外力作用下的宏觀現象,不能說明微粒的運動,故D錯誤。故選D。?環節四構成物質的微粒問題探究4構成物質的微粒:分子、原子、離子。由分子構成的物質:水、二氧化碳、氧氣由原子構成的物質:金屬,固態非金屬如金剛石、石墨、硅,稀有氣體由離子構成的物質:氯化鈉、硫酸銅要點歸納典例精講【典例1】(2023年甘肅省隴南市成縣中考三模)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A.銅 B.二氧化碳 C.氯化鈉 D.氦氣【答案】B【詳解】A、銅是由銅原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符合題意;C、氧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氧離子構成的。不符合題意;D、氦氣是稀有氣體,由氦原子構成。不符合題意;故選B。【典例2】(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2022-2023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中)分子、原子、離子等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下列物質由離子構成的是A.氯化鈉 B.黃金 C.水 D.氧氣【答案】A【詳解】A、氯化鈉是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的,故選項正確;B、黃金屬于金屬單質,是由金原子直接構成的,故選項錯誤;C、水屬于非金屬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故選項錯誤;D、氧氣屬于氣態非金屬單質,是由氧氣分子構成的,故選項錯誤。故選A。【典例3】(2023年遼寧省大連市中考)建立宏觀和微觀之間的聯系是化學學科重要的思維方式。(1)金剛石、石墨均由______構成,但金剛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質,石墨卻很軟,原因是______不同。(2)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成固體后,體積變小,說明二氧化碳分子間有______。固體二氧化碳又稱干冰,放置在空氣中的干冰很快變少,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在______。【答案】(1)①.碳原子②.碳原子的排列方式(2)①.間隔②.不斷運動【解析】(1)金剛石、石墨都是碳原子直接構成的碳單質(描述微觀構成時不能用元素),但由于它們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它們的性質存在著明顯差異。故第一空填:原子,第二空填:碳原子的排列方式;(2)二氧化碳氣體被壓縮,體積變小,分子個數沒有改變,說明分子之間有間隔,壓縮過程中分子間隔變小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干冰升華過程中二氧化碳分子運動到了空氣當中,所以干冰變少了。故第一空填:間隔,第二空填:不斷運動。004課堂總結005強化訓練1.(2023·云南昆明·云南省昆明市第五中學校考二模)下列對應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斷地運動B.夏天溫度過高,自行車容易爆胎——氣體分子體積變大C.一氧化碳能燃燒,二氧化碳不能燃燒——分子構成不同D.一定條件下,6000L的氧氣可壓入40L的鋼瓶中——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答案】B【詳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為分子是在不斷地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聞到濃濃酒香,故選項A正確;B、夏天溫度過高,自行車容易爆胎,是因為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故選項B錯誤;C、一氧化碳能燃燒,二氧化碳不能燃燒,是因為它們分子構成不同,不同種分子的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C正確;D、一定條件下,6000L的氧氣可壓入40L的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D正確;故選:B。2.(2023春·云南·九年級統考學業考試)下列有關分析中,錯誤的是A.氫氣燃燒后生成水——分子種類發生改變B.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能夠鼓起來——溫度升高,分子數目增多C.教室內消毒后,消毒水氣味彌漫四周——分子在不斷地運動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構成二者的分子不同【答案】B【詳解】A、氫氣在氧氣中燃燒生成水,氧分子分成了氧原子、氫分子變為氫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重新組合成水分子,不符合題意;B、壓癟的乒乓球放熱水中能夠鼓起來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間間距增大,而分子數目沒有增多,符合題意;C、教室內消毒后,是因為消毒水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使人們聞到消毒水的氣味,不符合題意;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構成分子不同,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不符合題意;故選:B。3.(2023春·云南昆明·九年級昆明八中校考學業考試)“見著知微”是化學學科重要的特點之一、“端午時節粽飄香”,對該現象的微觀解釋是A.分子在不斷運動 B.分子間間隔變大C.分子的質量很小 D.分子的體積變大【答案】A【詳解】端午節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是因為粽子中的分子在不斷運動,故選A。4.(2023·福建廈門·統考二模)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微粒是A.C B.CO C.CO2 D.O2【答案】C【詳解】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故保持二氧化碳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可表示為CO2,故選C。5.(2022·四川甘孜·統考中考真題)下列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金屬很難被壓縮——原子間沒有間隔B.墻內開花墻外香——分子在不斷運動C.H2O和H2O2的化學性質不同——分子不同D.品紅在熱水中擴散更快——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快【答案】A【詳解】A、金屬很難被壓縮的原因是構成金屬的原子之間間隔較小,并非原子之間沒有間隔,故A錯誤;B、能夠聞到花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斷運動,故B正確;C、水由水分子構成,過氧化氫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分子構成不同,所以二者化學性質也不同,故C正確;D、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所以品紅在熱水中擴散更快,故D正確。故選A。6.(2023春·四川成都·九年級校考階段練習)小組同學利用如圖裝置進行“制造云和雨”的實驗,在一只加少許濕沙子的大燒杯口一只盤子,盤里放入一些冰塊,加熱燒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酒精燈加熱濕沙子,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B.盤里有水珠出現,水分子本身變小C.燒杯中出現“白氣”,是發生了升華D.盤下出現水珠,水分子間間隔變大【答案】A【詳解】A、溫度升高,微粒運動速率加快,酒精燈加熱濕沙子,水分子的運動速率加快,正確;B、盤里有水珠,水蒸氣液化,分子間間隙變小,本身沒有發生變化,錯誤;C、白氣是水蒸氣冷凝成液態的水,發生液化,錯誤;D、水蒸氣變成水,分子間間隙變小,錯誤。故選:A。7.(2023·山東聊城·一模)下列現象或事實用微觀粒子的知識解釋錯誤的是選項現象或事實解釋A水被加熱后變成水蒸氣水分子體積變大了B教室內消毒后,消毒水氣味彌漫四周分子是不斷運動的C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100mL分子之間有間隔A.A B.B C.C D.D【答案】A【詳解】A、水加熱后變成水蒸氣,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體積不發生改變,解釋錯誤;B、教室消毒后,消毒水分子不斷運動,向四周擴散,因此消毒水氣味彌散四周,解釋正確;C、氧氣和液氧都由氧分子構成,都能支持燃燒,因為同種分子化學性質相同,解釋正確;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體積小于100mL,是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隔,解釋正確。故選A。8.(2023·云南麗江·統考二模)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變化及其變化規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從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釋錯誤的是A.氣體受熱膨脹——分子體積變大B.一滴水中約含1021個水分子——說明水分子很小C.品紅溶液加入水中,整杯液體變色——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D.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和水——說明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答案】A【詳解】A、氣體受熱膨脹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溫度升高,間隔變大,分子體積不變,故A錯誤;B、一滴水中約含1021個水分子,說明水分子很小,故B正確;C、品紅溶液加入水中,整杯液體變色,說明分子在不停的運動,品紅會均勻分散到水中,故C正確;D、過氧化氫分解生成氧氣和水,說明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故D正確。故選A。9.(2023·廣東廣州·模擬預測)宏觀與微觀相聯系是化學學科的基本素養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合理的是A.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構成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B.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荷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C.液態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體積膨脹——升高溫度,分子體積變大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旺——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不同【答案】C【詳解】A、CO和CO2的化學性質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不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A正確;B、荷香四溢,是因為荷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荷香,故選項B正確;C、液態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體積膨脹,是因為升高溫度,分子間的間隔變大,而不是分子體積變大,故選項C錯誤;D、蠟燭在氧氣中燃燒比在空氣中更旺,是因為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不同,故選項D正確;故選:C。10.(2023·山西太原·山西實驗中學校考模擬預測)“水聲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出自唐代劉長卿《酬張夏雪夜赴州訪別途中苦寒作》。從微觀角度分析,其中“水、冰、雪”不同的是A.每個水分子的體積 B.每個水分子的質量C.水分子的化學性質 D.水分子間的間隙【答案】D【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分子之間有間隔;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同種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的分子性質不同。【詳解】A、“水、冰、雪”,是水的不同狀態,是水分子間的間隔不同,不是水分子的體積不同;錯誤。B、在“水、冰、雪”中,水分子的質量相同;錯誤。C、“水、冰、雪”都是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的化學性質相同;錯誤;D、“水、冰、雪”,是水的不同狀態,是水分子間的間隔不同;錯誤;故選:D。11.(2023·天津·模擬預測)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中,不正確的是A.氫氣可燃燒,二氧化碳能滅火——分子構成不同B.梨樹花開,香滿津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C.濕衣服在陽光下比在陰涼處干得快——受熱時分子運動速率加快D.氧氣加壓液化可裝入鋼瓶中——加壓后,氧分子體積變小【答案】D【詳解】A、氫氣能燃燒,二氧化碳能滅火,是因為它們分子的構成不同,不同種分子化學性質不同,故選項解釋正確;B、梨樹花開,香滿津城,是因為梨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斷運動,向四周擴散,使人們聞到花的香味,故選項解釋正確;C、濕衣服在陽光下比陰涼處干得快,是因為溫度升高,分子運動速率加快,故選項解釋正確;D、氧氣加壓液化可裝入鋼瓶中,是因為加壓后,氧分子間的間隔變小,而氧分子體積不變,故選項解釋不正確。故選D。12.(2023·重慶·模擬預測)人們從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物質是由各種粒子構成的。下面事實能說明微粒在不停運動的是A.熱脹冷縮 B.美酒飄香 C.蒜辣梅酸 D.海綿吸水【答案】B【詳解】A.熱脹冷縮是微粒間間隔變化的結果,故A錯誤;B.美酒飄香是酒精分子不停運動到人們嗅覺細胞的結果,該事實能說明微粒在不停運動,故B正確;C.蒜辣梅酸說明不同的微粒性質不同,故C錯誤;D.海綿吸水是指海綿內部細微孔隙的吸引力,讓水分子進入海綿中,并在海綿細微孔隙中滯留,海綿吸水屬于物體的機械運動,不是分子運動,故D錯誤。故選:B。13.(2023·全國·模擬預測)“宏微結合”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思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石墨是由碳原子構成的B.水通電能分解,說明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C.固體分子間沒有間隔D.“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答案】C【詳解】A、石墨是由碳原子構成的,正確;B、水通電能分解,說明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再分,正確;C、固體分子間有間隔,錯誤;D、“花氣襲人知驟暖”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正確;故選C。14.(2023春·四川成都·九年級校考階段練習)雪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而成,空氣中水蒸氣凝華為雪花的過程中發生的變化是A.分子種類改變 B.分子大小改變C.分子間隔改變 D.分子停止運動【答案】C【詳解】A、空氣中水蒸氣凝華為雪花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水分子的種類不變,故選項錯誤;B、空氣中水蒸氣凝華為雪花的過程中,水分子本身沒有發生改變,水分子大小不變,故選項錯誤;C、空氣中水蒸氣凝華為雪花的過程中,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故選項正確;D、空氣中水蒸氣凝華為雪花的過程中,水分子也是不斷運動地,故選項錯誤;故選:C。15.(2023·江蘇淮安·校聯考三模)“等一簾煙雨,候十里春風”是對二十四節氣中“雨水”的形象描述。它的到來,標志著天氣回暖,降水增多,空氣濕度也會變大。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溫度升高,水分子的質量增大B.溫度升高,水分子的大小不發生變化C.空氣濕度變大是因為空氣中的水分子數目增多D.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形成降水,水分子之間空隙減小【答案】A【詳解】A、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的質量不變,符合題意;B、溫度升高,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水分子的大小不發生變化,不符合題意;C、空氣濕度變大,是因為空氣中水分子數目增多,水蒸氣含量增多,不符合題意;D、空氣中水蒸氣遇冷形成降水,溫度降低,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不符合題意。故選A。16.(2023·安徽滁州·校考三模)科學家首次制造出一種全新形式的冰,是一些細白色的粉末,密度與液態水的密度相同,名為“中密度無定形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無定形冰中水分子間隔與液態水分子間隔相同B.無定形冰與水的物理性質不同C.無定形冰中水分子也在運動D.無定形冰與水的化學性質不相同【答案】D【詳解】A、無定形冰的密度與液態水的密度相同,則無定形冰中水分子間隔與液態水分子間隔相同,選項正確;B、無定形冰是一些細白色的粉末,而水在常溫下是一種液體,所以兩種物質的物理性質不同,選項正確;C、由微粒的屬性可知,無定形冰中水分子也在運動,選項正確;D、無定形冰與水的水分子組成不變,其化學性質相同,選項錯誤,故選D。17.(2023·江蘇淮安·校聯考三模)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氧氣分子體積變小了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水分子在不斷運動C.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水分子很小D.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物質的分子相同,其化學性質相同【答案】A【詳解】A、氧氣經壓縮儲存在鋼瓶中,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隔,氣體受壓后,分子間隔變小,氣體的體積減小,而分子本身體積不變,故選項解釋錯誤;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環,是因為水分子不斷運動的緣故,故選項解釋正確;C、一滴水中大約含有1.67×1021個水分子,說明水分子很小,故選項解釋正確;D、氧氣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燒,是因為它們是由氧分子構成的,同種的分子化學性質相同,故選項解釋正確;故選:A。18.(2023·天津·模擬預測)一定壓強下,一定量的水受熱變為水蒸氣后所占體積變大,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A.水分子體積增大 B.水分解生成了氫氣和氧氣C.水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D.水分子的數目增多【答案】C【詳解】A.水是由液態煮沸后變為氣態,水分子本身大小不發生變化,選項錯誤;B.水受熱變為水蒸氣,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產生,選項錯誤;C.水受熱變為水蒸氣,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所以水蒸氣的體積變大,選項正確;D.水受熱變為水蒸氣,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但是水分子的數目不變,選項錯誤;故選C。19.(2021春·黑龍江哈爾濱·八年級哈爾濱市光華中學校校考期中)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選項事實解釋A春天聞到花香分子是不斷運動B體溫計升溫后水銀柱升高分子間是有間隔的C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D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是同種分子構成的A.A B.B C.C D.D【答案】B【詳解】A、春天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引起花香的分子四處擴散,不符合題意;B、體溫計升溫后水銀柱升高,是因為原子之間存在間隔,溫度升高,原子之間的間隔變大,符合題意;C、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可分解為氫氣和氧氣,是因為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可重新組合為新的分子,不符合題意;D、冰水混合物是純凈物,是因為冰是固態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構成,不符合題意。故選B。20.(2023·河南南陽·統考二模)對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水和雙氧水化學性質不同:分子構成不同B.氧氣加壓液化裝入鋼瓶中:加壓后,分子間的間隔變小C.花園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斷運動D.敞口放置的溶液一段時間后質量減少:分子質量和體積都很小【答案】D【詳解】A.水由水分子構成,過氧化氫由過氧化氫分子構成,所以兩者分子構成不同,正確;B.氧氣加壓液化裝入鋼瓶中,分子間的間隔變小,正確;C.分子在不斷運動,所以花園里可以聞到花香,正確;D.敞口放置的溶液一段時間后質量減少,是因為分子在運動,運動到空氣中去了,錯誤。故選:D。21.(2023·河南新鄉·統考三模)物質由微觀粒子構成。下列物質由分子構成的是A.石墨 B.氯化鈉 C.鐵 D.水【答案】D【詳解】A、石墨由碳原子構成,故A錯誤;B、鹽由離子構成,氯化鈉由鈉離子和氯離子構成,故B錯誤;C、金屬由原子構成,鐵由鐵原子構成,故C錯誤;D、水由水分子構成,故D正確。故選:D。22.(2023·上海徐匯·統考三模)水結冰的過程中體積變大,關于該過程中的說法正確的是A.水分子由運動變為靜止 B.水分子間距變大C.水分子的質量變小 D.水分子的體積變大【答案】B【詳解】A、分子在任何狀態下都是在不斷運動的,故錯誤;B、水結成冰體積變大是因為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故正確;C、水結成冰體積變大是因為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分子質量不變,故錯誤;D、水結成冰體積變大是因為水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而不是分子體積增大,故錯誤。故選B。23.(2023·江蘇蘇州·蘇州市立達中學校校考二模)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就會重新鼓起,原因是A.分子個數增多 B.分子質量變大C.分子間隔增大 D.分子體積增多【答案】C【詳解】變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就會重新鼓起,原因是氣體受熱,分子之間的空隙增大,分子的個數、質量、體積均不變;故選C。24.(2023春·廣西南寧·九年級校考階段練習)下列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學性質不同——構成物質的分子不同B.水通電分解——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香水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斷地運動D.氧氣加壓后變成液氧——增大壓強,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答案】D【詳解】A、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元素組成相同,但是分子構成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不符合題意;B、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分為原子,原子可重新組合為新的分子,不符合題意;C、香水要密封保存,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香水中的物質會揮發出去,不符合題意;D、氧氣加壓后變成液氧,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符合題意。故選D。25.(2023·江蘇·校聯考一模)下列關于干冰升華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體積變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質量變小C.二氧化碳分子間的間隔變大 D.二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答案】C【詳解】干冰升華過程中只是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大,而分子本身的質量、種類和體積均沒有發生變化,故二氧化碳分子沒有分解。故選C。26.(2023·山東聊城·統考三模)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是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不正確的是A.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荷香四溢,說明分子是不斷運動的B.和化學性質不同——構成它們的分子結構不同C.液態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體積膨脹——升高溫度,分子體積變大D.紅熱的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不同【答案】C【詳解】A、宏觀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分子是不斷運動的,花香物質分子通過運動而散發香味,選項正確;B、物質的性質由組成和結構決定,水和過氧化氫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其分子構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學性質不同,選項正確;C、液態水受熱變成水蒸氣是物理變化,體積膨脹是因為分子的間隔變大,而分子本身不變,選項錯誤;D、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或反應物的濃度可以促進反應的進行,紅熱的鐵絲在空氣中不燃燒,在氧氣中劇烈燃燒,是因為氧氣中單位體積內氧分子的數目比空氣中多,選項正確。故選C。27.(2023·河南周口·統考二模)從宏觀、微觀相結合的視角探究物質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思維是化學核心素養之一、下列現象不能用分子運動理論解釋的是A.花香四溢 B.酒精揮發C.大雪紛飛 D.濕衣服晾干【答案】C【詳解】A、花香四溢,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能用分子運動理論解釋;B、酒精揮發,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能用分子運動理論解釋;C、大雪紛飛,屬于宏觀物體運動,不能用分子運動理論解釋;D、濕衣服晾干,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能用分子運動理論解釋;答案:C。28.(2023·山東德州·統考二模)下列對宏觀事實的微觀解釋,錯誤的是A.滴水成冰——分子的種類發生了變化B.熱脹冷縮——分子間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C.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質D.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分子是不斷運動的【答案】A【詳解】A、滴水成冰的過程中分子種類沒有改變,只是分子的間隔發生改變,該選項解釋錯誤;B、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的間隔受熱時增大,遇冷時縮小,該選項解釋正確;C、紅了櫻桃,綠了芭蕉,說明不同分子的性質不同,該選項解釋正確;D、聞到香味,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該選項解釋正確。故選A。29.(2023·河南漯河·統考二模)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現象。(1)在保鮮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內空氣后封閉,放在熱水中,發現保鮮袋迅速鼓起:__________。(2)液氧和氧氣都能支持燃燒________。【答案】(1)分子之間有間隔,溫度升高,酒精分子間的間隔變大(2)都是由氧分子構成的【詳解】(1)在保鮮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內空氣后封閉,放在熱水中,發現保鮮袋迅速鼓起,是因為溫度升高,酒精分子間的間隔變大。(2)液氧和氧氣都是由同種的氧分子構成的,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所以液氧和氧氣都能支持燃燒。30.(2023·河南省直轄縣級單位·統考二模)請從微觀角度解釋下列現象。(1)6000L氧氣在加壓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40L的鋼瓶中:___________。(2)水和過氧化氫都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化學性質卻不同:___________。【答案】(1)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2)分子構成不同【詳解】(1)6000L氧氣在加壓情況下可裝入容積為40L的鋼瓶中,是因為分子之間存在間隔,受壓后,分子之間的間隔變小;(2)水和過氧化氫都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但分子構成不同,故化學性質不同。31.(2023·河南新鄉·統考二模)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生活中的現象。(1)海水經風吹日曬制得粗鹽:__________。(2)夏天水泥路面經常拱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分子是不斷運動的(2)溫度升高,分子的間隔變大【詳解】(1)海水曬鹽是將水蒸發到空氣中除去得到可溶性物質,體現了分子在不斷運動,故填:分子是不斷運動的;(2)水泥路拱起是因為溫度升高,微粒間間隙變大,物質體積變大導致的,故填:溫度升高,分子的間隔變大。32.(內蒙古呼倫貝爾·2022-2023上學期·九年級校考期中)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分子的性質”,請回答下列問題:【進行實驗】(1)圖1與課本中探究實驗相似,幾分鐘后該實驗中可以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其中燒杯乙的作用________;通過該實驗可以得出分子在不斷運動等結論。【實驗改進】老師對圖I所示的探究裝置進行了改進(如圖Ⅱ所示),并進行了以下操作:①取一長條形濾紙,等距離滴加無色酚酞試液②將滴加了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條形濾紙放入一潔凈的試管中,并在試管口塞一團棉花③向脫脂棉上滴加幾滴濃氨水【分析討論】(2)按照改進后的實驗,幾分鐘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3)實驗過程中若發現濾紙條沒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育嬰師對兒童發展的影響因素考題試題及答案
- 疑病癥測試題及答案
- 文化產業管理考試形式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重要理念與方法試題及答案
- 職場面試試題及答案
- 基因工程考研試題及答案
- 藥物臨床使用指導書撰寫技巧試題及答案
- 激光技術證書考試復習亮點試題及答案
- 護士資格證學習小組經驗試題及答案
- 白描書法試題圖片及答案
- 2024年襄陽市樊城區城市更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
- 2025年中國酸奶飲品行業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 2025年新高考歷史預測模擬試卷黑吉遼蒙卷(含答案解析)
- 新增值稅法的變化要點與實務要領
- 2024年電子商務物流挑戰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語二輪復習專題05 閱讀七選五(練習)(解析版)
- 門式架搭設方案
- 鐵路網絡安全知識培訓
- 煤礦事故案例警示
- 2025年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高職單招(數學)歷年真題考點含答案解析
- 第10課 金與南宋對峙 教案2024-2025學年七年級歷史下冊新課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