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治A級必備知識基礎練1.(2023河南高一期中)下圖所示為遼天贊年間(922—926年)和大康年間(1075—1084年)鑄造的銅錢。這反映出遼朝()A.商品經濟高度發達B.深受漢族文化影響C.金屬冶煉技術高超D.社會秩序比較安定2.《宋史》記載,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曰開封府,曰翊衛司,曰官計司,曰受納司,曰農田司,曰群牧司,曰飛龍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學,曰漢學”。這表明西夏()A.行政機構運行正常B.官僚隊伍人員龐雜C.臣服于北宋的統治D.制度基本模仿北宋3.(2023浙江臺州高一期末)金朝某一民族管理系統,其成員平時在各自部落內從事狩獵等活動,一遇戰爭,青壯年便應征召去打仗,并自備武器、軍馬和糧草。據此可知,該系統()A.提高了金朝的行政效率B.形成了兵農合一的鮮明特色C.放棄了游牧民族的傳統D.加速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進程4.宋遼金對峙時期,遼人在自稱“中國”的同時,并不反對宋人稱“中國”。金人進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國”“懂禮即中國”等漢儒學說和理論,自稱“中國”,認為金、宋都是“中國”。上述歷史現象反映出當時()A.各民族生活習俗趨同B.區域間的經濟交流頻繁C.各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D.中原經濟文化始終領先5.元朝,急遞鋪在傳送公文時用木匣封鎖,標明號碼、日期等,各鋪傳遞均要驗件簽押。這一舉措旨在()A.減輕急遞鋪的負擔B.提高行政管理效率C.保證急遞公文安全D.保障政務信息暢通6.元朝對邊疆的管理,開了在中央政權中設置具體管理地方機構的先河,這主要表現在元朝設立了()A.樞密院 B.宣政院C.中書省 D.理藩院7.13世紀末,元政府在澎湖設立巡檢司,隸屬于福建行省泉州府,主要負責巡邏和查緝罪犯,并兼辦鹽課。它的設置有利于()A.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B.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C.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D.行省制度在全國范圍推行B級能力素養提升練8.下表所示為遼朝部分皇帝的相關記載。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記載出處(遼太宗)德光本名耀屈之,后慕中華文字,遂改焉《舊五代史》帝(遼圣宗)幼喜書翰,十歲能詩。既長,精射法,曉音律,好繪畫《遼史》帝(遼興宗)工畫,善丹青,嘗以所畫鵝、雁送諸宋朝《契丹國志》A.宋遼之間的沖突逐漸消失B.契丹人堅持民族本位觀念C.遼朝實行因俗而治的政策D.漢文化對契丹人影響較深9.金朝前期,將居于女真故地的猛安謀克遷往占領區,“凡屯田之所,自燕山之南,淮、隴之北,皆有之,多至六萬人,皆筑壘于村落間”。據此可知,猛安謀克的遷移()A.受到了游牧民族的襲擾B.加速了女真族腐化衰落C.促進了女真族封建化進程D.拓展了金朝的統治區域10.有觀點指出,元朝的行中書省,就是一個行動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駐在這個地方來管事。如是則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這說明元朝的行中書省()A.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B.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C.促使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D.徹底解決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11.元朝有官員在擔任云南平章政事期間,“教民播種,為陂池以備水旱”,把中原地區種桑、養蠶的經驗介紹過去。這些舉措()A.加速了海外貿易的發展B.促進了西南邊疆的開發C.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萌芽D.瓦解了小農經濟的基礎12.元朝時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學于南夏,樂江湖而忘鄉國者眾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侖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黃河之流,而尋瑤池之津”。對上述歷史現象理解最恰當的是()A.元朝時民族交融進一步加強B.元朝時邊疆和內地民族聯系加強C.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疆域遼闊D.西域民族政權派人學習中原文化13.(2023福建泉州高一期中)下表是在遼宋夏金時期有關“中國觀”的觀點。據此歸納最為貼切的主題是()觀點一遼金將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擴大到遼金統治之下的東北和西北地區,使“中國”的范圍不再局限于長城以南觀點二遼金王朝以“中國”自居則使“中國之民”不再僅代指漢族,也包括在遼金兩朝生活的契丹族、女真族、黨項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觀點三“中國”一詞不再是區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民族標記,而是成為少數民族與漢族共有的政治符號,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代名詞A.國家統一民族共生B.多元一體國家認同C.實現漢化民族交融D.共處華夏友好和平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至北宋時期,“中國”的概念在地理上是指以“九州”為主的傳統意義上的漢族聚居之地,大體上就是指長城以南的黃河流域和長江、珠江流域,即所謂“天地之中”,并不包括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中國之人”主要是知“禮樂”、“服衣冠”、從事種植農業的漢族,少數民族也不在其中。——摘編自鄭煒等《遼金時期民族關系思想的發展與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材料二元人“中國觀”的要點是:“中國”的疆域是元人統治地區加上南宋統治的江南;“中國”的人民是漢人和少數民族兩大部分;“中國”的文化是農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兩大系統;“中國”主權的行使者,可以是漢人政權,也可以是“行中國之道”的少數民族政權。——摘編自何志虎《“中國觀”在元代的轉換》(1)根據材料一,概括北宋時期的“中國觀”,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據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元代“中國觀”的新變化。
第三單元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治1.B解析據圖中信息可知,遼朝發行銅錢借鑒了中原漢族王朝銅錢的模式,這表明遼朝深受漢族文化的影響,B項正確;單憑遼朝發行銅錢不能表明當時遼朝商品經濟高度發達,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金屬冶煉技術的信息,得不出遼朝金屬冶煉技術高超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沒有遼朝社會安定的信息,排除D項。2.D解析材料表明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故D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西夏行政機構的運行情況,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其官僚隊伍人員情況,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宋夏關系,推斷不出西夏臣服于北宋的統治,排除C項。3.B解析據材料可知,題干中的管理系統指金朝的“猛安謀克”,民戶平時耕作,戰時出征,具有兵農合一的鮮明特色,故選B項。4.C解析遼人、金人都自稱“中國”,體現了當時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認同,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認同,并不代表各民族生活習俗趨同,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區域間的經濟交流,排除B項;僅由材料無法得出中原經濟文化始終領先,排除D項。5.C解析據材料可知,元朝對公文的傳遞管理嚴格,這樣有利于保證急遞公文安全,故選C項;據材料可知,這種做法增加了急遞鋪的負擔,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元朝急遞鋪的運作,而急遞鋪主要傳遞公文,不屬于行政機構,排除B項;急遞鋪主要傳遞公文,政務信息不全是通過公文傳達,排除D項。6.B7.A8.D解析依據材料可以看出遼朝皇帝對漢文化的推崇與學習,D項正確;根據材料無法得出宋遼之間的矛盾沖突逐漸消失的結論,排除A項;材料涉及的是對漢文化的學習,排除B項;根據材料無法得出遼的治國政策,排除C項。9.C解析據材料可知,猛安謀克從東北地區遷往長城以南,女真族與漢族相互交融,加快了女真族封建化進程,故選C項;猛安謀克的遷移是配合女真族開疆拓土發展的需要,而不是受到游牧民族的襲擾,排除A項;女真族腐化衰落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拓展了金朝的統治區域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10.A解析由“地方絕無權,權只在中央”可知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故A項正確,B項錯誤;秦朝時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故C項錯誤;D項過于絕對,排除。11.B解析元朝時期,官員把中原地區先進的種桑、養蠶生產技術傳到云南,教民播種,發展水利,促進了西南邊疆的開發,故選B項;海外貿易指經海路同外國所進行的商品交換活動,與材料無關,排除A項;明朝后期,商品經濟的發展推動了資本主義的萌芽,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教民播種、種桑和養蠶,鞏固了小農經濟的基礎,而非瓦解,排除D項。12.A解析根據材料可知,中原與西域互有人員往來與交流,故A項正確。13.B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計算機二級C++考試文檔編寫規范及答案
- 邏輯考試中復習的規劃與實施方案試題及答案
- 管理課程銀行筆試題目及答案
- 財務預測中的邏輯推理試題及答案
- 法律專員筆試試題及答案
- 財務管理中的邏輯應用考核題目及答案
- 計算機二級Delphi代碼優化技巧試題及答案
- 高效管理2025年計算機二級Python考試的試題及答案
- 法律稅法自考試題及答案
- 法律培訓面試題及答案
- 配電箱系統圖
- 精選靜電感應現象的應用練習題(有答案)
- 電纜井工程量計算
- 初中音樂--人聲的分類--(1)pptppt課件
- 育種學 第6章雜交育種
- 小作坊生產工藝流程圖(共2頁)
- 生態瓶記錄單
- 食品飲料購銷合同
- 民法典部分條文新舊對比解讀PPT課件
- 鋼芯鋁絞線參數
- 音王點歌機800S加歌操作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