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化學考點復習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_第1頁
2025年高考化學考點復習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_第2頁
2025年高考化學考點復習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_第3頁
2025年高考化學考點復習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_第4頁
2025年高考化學考點復習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高考化學解密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秋?東城區校級月考)某小組同學探究硫化鈉(Na2S)的化學性質,實驗如下。

序號裝置試齊!Ja實驗現象

①濃硝酸產生淡黃色沉淀(經檢驗為S)

,試劑a

②稀硫酸產生臭雞蛋氣味氣體(經檢驗為

n

H2S)

③目一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03溶液無明顯現象,再加

入稀硫酸產生淡黃色沉淀(經檢驗

為S)

下列分析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證明硫化鈉具有還原性

B.實驗②證明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C.結合實驗①②,推測試劑a為稀鹽酸時,實驗現象為產生臭雞蛋氣味氣體

D.實驗③說明溶液的酸堿性會影響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

2.(2024秋?海淀區校級月考)研究小組為探究Na2s在空氣中變質后的產物,進行如下實驗并記錄現象。

實驗①:取Na2s樣品加水溶解,得到澄清溶液a。

實驗②:取少量溶液a,向其中加入過量鹽酸,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生成,且出現淡黃色渾濁。

實驗③:將實驗②中的濁液過濾,向濾液中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已知信息:i.Na2s溶液能溶解S,并生成Na2Sx,Na2sx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臭雞蛋氣味);ii.BaS

易溶于水。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中淡黃色渾濁可能是s:與H+反應產生的

B.實驗①和實驗②說明Na2s樣品中一定含有S

C.實驗③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是BaSC>4

D.Na2s樣品中可能含有Na2SO3

3.(2024?廣西)某小組對Fe2(SO4)3和K3[Fe(CN)6]的性質進行探究:

I.向少量蒸儲水里滴加2滴Fe2(SO4)3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

II.向少量蒸播水里滴加2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I中繼續加入少量K2s04固體,溶液顏色變淺

B.實驗n中溶液呈紅色

C.KSCN能區分Fe2(S04)3和K3[Fe(CN)6]

D.焰色試驗不能區分Fe2(SO4)3和K3[Fe(CN)6]

4.(2024秋?海淀區校級月考)小組同學探究不同條件下氯氣與二價鎰化合物的反應,實驗記錄如下:

序號實驗方案實驗現象

實驗裝置試劑a

產生黑色沉淀,放置后不發生變化

個]?尾氣處理

5%NaOH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變為紫

1色,仍有沉淀

40%NaOH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變為紫

色,仍有沉淀

10mL試劑a中加入5滴

0.1mol?LTMnSO」溶液

④取③中放置后的懸濁液1mL,力口入4mL40%NaOH溶液紫色迅速變為綠色,且綠色緩

慢加深

資料:水溶液中,Mn(OH)2為白色沉淀,帕0:呈綠色;濃堿性條件下,帕0[可被0H「還原為仙0廣;

C12的氧化性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NaClO的氧化性隨堿性增強而減弱。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知,堿性環境中,二價鎬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價態

B.④中溶液紫色迅速變為綠色的可能原因是4仙0]+4(汨-=4g0:+。2t+2H2O

C.④中綠色緩慢加深的可能原因是MnO2被Ch氧化為j[nO:

D.③中未得到綠色溶液,可能是因為兒血j被氧化為MnO1的反應速率快于MnO[被還原為MnOj的反

應速率

5.(2024秋?山東月考)查資料可知,12可以將Cu氧化,某小組同學設計實驗探究Cu被12氧化的產物及

銅元素的價態。已知:12易溶于KI溶液,發生反應二(紅棕色);12和I二氧化性幾乎相同;[Cu

L3

(NH3)2]+(無色)容易被空氣氧化;[Cu(H2O)4f+(藍色)、[Cul2「(無色)。將等體積的KI溶液

加入到amol銅粉和bmol碘單質(b>a)的固體混合物中,振蕩。實驗記錄如下:

c(KI)實驗現象

實驗IO.lmol-L112部分溶解,溶液為紅棕色;充分反應后,溶液仍為紅棕色,且有白色沉

淀析出

實驗H4mol-L112完全溶解,溶液為深紅棕色;充分反應后,紅色的銅粉完全溶解,溶液

為深紅棕色

進行以下實驗探究:

步驟①取實驗H的深紅棕色溶液,加入CC14多次萃取、分液;

步驟②取分液后的無色水溶液,滴入濃氨水,溶液逐漸變為淺藍色,最終變為深藍色。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I銅被氧化為+1價,實驗II銅被氧化為+2價

B.步驟①的目的是除去I二(或12),防止干擾后續實驗

C.步驟②中溶液隨顏色的變化pH不變

D.結合上述實驗,若從實驗I中提取白色沉淀,過濾后,可用濃HI溶液洗滌

6.(2024秋?順德區月考)某化學小組在實驗中用濃硝酸和銅反應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

持木炭的燃燒.其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①②③④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裝置的連接順序是aedbcf

B.裝置④的作用是防止空氣中02進入②中

C.裝置③中的濃H2s04是除去NO的作用

D.實驗開始后,先通一段時間氣體,再插入帶火星木條

7.(2024?福建)用CuCl探究Cu(I)、Cu(II)性質,實驗步驟及觀察到的現象如下:

CuCl(白色粉末)過量氨水無色溶液露置在空氣電赭色溶漸加入適勤同耕振蕩無色溶液露置在空氣中著色

溶液

該過程中可能涉及的反應有:

①CUC1+2NH3?H2O—[Cu(NH3)2]++Cr+2H2O

②2[Cu(NH3)2]+—[CU(NH3)4]2++CU

③[Cu(NH3)4]2++CU=2[CU(NH3)2]+

@4[Cu(NH3)2]++O2+8NH3'H2O=4[CU(NH3)4]2++4OH+6H2O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與ci?+的配位能力:NH3〈OH-

B-[Cu(NH3)2】+(aq)無色

C.氧化性:[Cu(NH3)2]+<[CU(NH3)4]2+

D.探究過程未發生反應②

8.(2024秋?河南月考)丫形試管是一種特殊的實驗儀器,與其他儀器組合可以進行某些探究實驗。某學

生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觀察到以下實驗現象(尾氣處理裝置未畫出):

①將甲中丫形試管向左傾斜使反應發生,一段時間后,乙中無明顯現象;

②將丙中丫形試管向左傾斜使反應發生,一段時間后,乙中有沉淀產生。

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實驗前可用稀鹽酸和Ba(NO3)2溶液檢驗Na2sO3是否變質

B.為了提高甲中生成SO2的速率,可選用質量分數為98.3%的濃硫酸

C.若將甲中Na2s03換成Na2co3,也可能發生①和②類似的現象

D.丙中的試劑a和b可以分別是MnO2和濃鹽酸

9.(2024?涪城區校級開學)鐵鹽在工農業生產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常溫下,氯化鐵為棕黑色固體,

易升華。實驗室欲證明H2能在加熱的條件下與FeC13反應,設計了如圖實驗。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裝置A中發生的反應為置換反應

B.導管m的作用是平衡壓強,可觀察裝置C中導管口是否堵塞

C.實驗結束后,應先熄滅酒精燈,待硬質玻璃管冷卻后再關閉K

D.裝置D中產生白色沉淀,可證明H2能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FeCh反應

10.(2024?福建模擬)某化學實驗小組設計如下實驗探究Zn與溶液中Fe3+發生反應的原理。

實驗試劑現象

I2mL0.1mol?L1FeCh溶液、黃色溶液很快變淺,接著有

過量鋅粉無色氣泡產生,固體中未檢

出鐵單質

II2mLlmol*L^eCh溶液(pH很快有大量氣體產生,出現

Q0.70)、過量鋅粉紅褐色渾濁,30min左右產生

紅褐色沉淀,溶液顏色變淺,

產生少量鐵單質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I說明Fe3+被還原為Fe2+

B.可用酸性高鎰酸鉀溶液檢驗實驗I得到的溶液中含有Fe2+

C.實驗H發生了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D.實驗說明Fe3\H+與Zn的反應與離子濃度有關

H.(2024?濰坊模擬)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質,下列方案設計、現象和結論中有不正確的是(

實驗方案現象結論

A在過硫化鈉(Na2s2)產生淡黃色沉淀和臭發生歧化反應:

中加入稀鹽酸雞蛋氣味的氣體。Na2s2+2HCl=2NaCl+H2s

t+S3

B已知[Fe(SO2)6產溶液先變為紅棕色,Fe3+與SO2絡合反應速率

呈紅棕色,將SO2氣過一段時間又變成淺比氧化還原反應速率快,但

體通入FeC13溶液中綠色。氧化還原反應的平衡常數

更大。

c燃著的鎂條插入盛有劇烈燃燒,集氣瓶口鎂能在SO2中燃燒:

SO2的集氣瓶中。冷有淡黃色固體附著,2Mg+SO2苣螫=2MgO+S

卻后,往集氣瓶中加集氣瓶底有白色固體

入適量稀鹽酸,靜置,生成。試管中沒有產

取少量上層清液于試生黑色沉淀

管中,滴加少量

CuS04溶液。

D探究電石與水的反應將電石與飽和食鹽水若酸性高錦酸鉀溶液褪色,

反應產生的氣體通入說明電石與水反應生成了

酸性高鎰酸鉀溶液,乙快

觀察現象

A.AB.BC.CD.D

12.(2024春?海淀區校級期末)實驗小組探究雙氧水與KI的反應,實驗方案如下表。

序號?②③

(10葡稀硫酸

實驗裝置及操作/10福蒸溜水和/10葡稀硫酸和

工0.5gKI固體*0.5gKI固體

3mL

;5%H。溶液3mL3mL

親5%HA溶液*5%HQ溶液

實驗現象溶液無明顯變化溶液立即變為黃色,產溶液立即變為棕黃色,

生大量無色氣體;溶液產生少量無色氣體,溶

溫度升高;最終溶液仍液顏色加深,溫度無明

為黃色顯變化,最終有紫黑色

沉淀析出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KI對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B.對比②和③,酸性條件下H2O2氧化KI的速率更大

C.對比②和③,②中的現象可能是因為H2O2分解的速率大于H2O2氧化KI的速率

D.實驗②③中的溫度差異說明,H2O2氧化KI的反應放熱

13.(2024?鞍山模擬)某實驗小組在探究Ci?+性質時,做了如下實驗:

實驗I:向NaCl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溶液呈綠色。

實驗H:向CuSO4溶液中加入表面打磨掉氧化膜的金屬Mg,產生大量氣泡同時溶液中產生綠色沉淀。

實驗m:向CuSO4溶液中加入適量氨水,溶液變為深藍色。

實驗IV:向實驗III的深藍色溶液中加入CuSO4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資料顯示:[CuClJ如為黃色’Cu2(OH)2s04為綠色不溶物。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I:C/+在NaCl溶液中部分轉化為[CuCl4]

B.實驗n:Mg消耗了溶液中的H+從而產生了CU2(OH)2SO4

c.實驗m:有[Cu(NH3)4]sc)4生成

D.實驗IV:獲得的藍色沉淀為CUSO4?5H2O

14.(2024秋?南京月考)室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K2c2。4與KHC2O4的性質(忽略溶液混合時的體積

變化)。己知:Kal(H2C2O4)=5.6X10-2、Ka2(H2c2O4)=1.5X10”、Ksp(CaC2O4)=2.3X10-9。

實驗1:向0.1mol?I/iKHC2O4溶液中滴加少量等濃度NaOH溶液,無明顯現象。

實驗2:向O.lmorU2c2。4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2mol?L/kaC12溶液,溶液變渾濁。

實驗3: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1KHC2O4溶液至溶液紫紅色恰好褪去。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0.1mol?L」KHC2O4溶液中:c(H2c2O4)<c(C2。;)

B.實驗1所得溶液中:c(K+)=C(H2C2O4)+c(HC2Q-)+c(C20j)

C.實驗2過濾后所得清液中:c(C2Q,j)=2.3X108mol?L-1

D.頭驗3所得溶液中:-c->25

/?2+\

ckMn)

15.(2024秋?開福區校級月考)常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NaHCO3的性質。

實驗實驗操作和現象

1用pH試紙測定0.1mol?1/lNaHCO3溶液的

pH,測得pH約為8

2向5mL0.5mol?L_1NaHCO3溶液中加入

5mLimol?I/iC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和

氣體

3向5mL0.5mol?L-iNaHCO3溶液中加入

5mL0.1mol,L'Ba(OH)2溶液,產生白色

沉淀

4向5mL0.5mol?l/iNaHCO3溶液中力口入

5mL0.1mol?L2so4溶液,有無色氣體逸

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0.1mokI/iNaHCO3溶液中存在c(OH)+c(CQ2~)=C(H)+C(H2CO3)

B.實驗2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H81+Ca2+=CaC03(+H2O+CO2t

C.實驗3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0;+Ba2++OH「=BaCO3(+H2O

+

D.實驗4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HCQ-+H=H2O+CO2t

16.(2024?雨城區校級開學)某小組用圖1的裝置探究CO2的化學性質。相同條件下,分別將等體積的水、

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注入集滿CO2的錐形瓶中,測得壓強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下列說法錯誤的

A.0?15s,壓強迅速上升是因為向錐形瓶中注入了液體

B.100s時,實驗c中錐形瓶內的CO2已經被完全吸收

C.實驗a中反應生成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的物質

D.對比三組實驗,氫氧化鈉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最好

17.(2024秋?開福區校級月考)某化學小組查閱資料發現強堿條件下,加熱銀氨溶液也可以析出銀鏡,并

做了以下兩組實驗進行分析證明。已知:[Ag(NH3)2]++2H2O#Ag++2NH3?H2O0

裝置實驗序號試管中的藥品現象

實驗I2mL銀氨溶液和數滴較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

濃NaOH溶液后,溶液逐漸變黑,試

1L熱水浴管壁附著銀鏡

實驗II2mL銀氨溶液和數滴濃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

氨水后,溶液無明顯變化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兩組實驗中產生的氣體成分完全相同

B.實驗I的黑色固體中有Ag20

C.清洗實驗后的銀鏡時,用FeC13溶液清洗的效果優于Fe2(SO4)3溶液

D.實驗I產生銀鏡的原因是銀氨溶液在堿性條件下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所致

18.(2024?濰坊開學)某小組常溫下取焦亞硫酸鈉(Na2s205)樣品溶于水,將溶液分成甲、乙、丙、丁

四份,探究其溶液的性質。實驗記錄如下:

實驗操作現象

I向甲中滴加石蕊試液溶液顯紅色

TT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幾滴碘水,然后再滴加適量的乙,振蕩淀粉溶液先變藍后變為無色

III向丙中滴加Ba(OH)2溶液,過濾,將固體轉移至足量稀產生白色沉淀,固體轉移至鹽酸中

鹽酸中未完全溶解

IV向丁中滴加70%濃硫酸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已知:Na2s2。5溶于水發生反應:Na2s2O5+H2O=2NaHSO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由實驗I可知,NaHSC>3的電離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B.由實驗H可知,Na2s2。5溶液能使濱水褪色

C.由實驗III可知,原固體樣品已部分被氧化

D.由實驗IV可知,Na2s205溶液將濃H2s04還原

19.(2024秋?羅湖區校級月考)資料顯示:濃硝酸能將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某學習

小組據此驗證濃、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對強弱,按如圖裝置進行實驗(夾持儀器已略去)。可選試劑:濃

硝酸、稀硝酸(3mol?l/i)、蒸儲水、濃硫酸、NaOH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實驗開始前及結束后皆需通一段時間氮氣,其目的不同

B.②盛放的試劑為蒸儲水

C.做實驗時應避免將有害氣體排放到空氣中,故裝置③④盛放的試劑依次是濃硝酸、稀硝酸

D.能證明氧化性的相對強弱的實驗現象是:③中氣體仍為無色而④中氣體變為紅棕色

20.(2023秋?海淀區校級期末)某小組同學對SO2與含+2價銅[Cu(II)]化合物的反應進項探究,實驗

如表,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已知:CU2O在酸性溶液中易發生歧化反應CU2O+2H+—CU2++CU+H2OO

裝置序號試管中的藥品現象

實驗I1.5mLlmol/LCuSO4溶無明顯現象

持續通入尾氣液和3.5mL蒸儲水

so,處理

實驗II1.5mLlmol/LCuSO4溶開始時有磚紅色沉淀

液和出現,一段時間后,磚

T3.5mLlmol/LNaOH溶紅色沉淀消失,靜置,

液混合試管底部有少量紫紅

色固體,溶液呈綠色

A.對比實驗I和II,說明堿性條件下Cu(II)較易氧化SO2

B.磚紅色固體可能是Cu2O,其消失與通入過量的SO2有關

C.紫紅色固體是銅單質,可能由CU2O發生歧化反應生成

D.取II中清液,用鹽酸酸化后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說明SO2被氧化為SO42

21.(2024?李滄區校級開學)鹽橋Ag+氧化能力與Fe3+相近,某學習小組設計

如下實驗,探究Ag+與「的反應:

實驗①:向0.01mol/LAgNO3溶液中滴等體積等濃度的KI溶液,析出棕黃色沉淀,溶液仍無色;

實驗②:向O.Olmol/LKI溶液中滴等體積等濃度的AgNO3溶液,析出棕黃色沉淀,溶液仍無色;

實驗③:設計如下電裝置,電流表指針發生偏轉,右側石墨電極表面有灰黑色固體析出;

實驗④:用0.01mol/L硝酸代替AgNO3溶液,電流表指針也偏轉。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①可知,若用Fe3+與「反應將生成Feb

B.實驗①和②可知,兩溶液間反應,互相滴加現象一定相同

C.實驗③和④可知,在實驗③中是Ag+和NO占共同氧化了「

D.根據上述實驗可知,Ag++r=AgI的反應速率大于2Ag++2「=2Ag+l2的速率

22.(2024?鄲都區校級開學)某課題組為探究O.lmokL」的FeC13與Na2s03溶液反應,進行了如下三個

實驗:

煮沸

實驗一:

5mL水棕黃色溶液紅褐色溶液

滴加

滴加2滴Na2sO3溶液KjFe(CNM溶液

--------------?

3

5mLFeCb溶液紅褐色溶液產生藍色沉淀

A.實驗一的紅褐色液體可產生丁達爾效應

B.實驗二說明Fe3+既發生了水解反應也被sog還原

C.實驗三說明Fe3+發生了水解反應但未被還原

D.以上三個實驗說明soj對Fe3+的水解無影響

23.(2024?如東縣開學)常溫下,通過下列實驗探究H2S、Na2s溶液的性質實驗

實驗操作和現象

1向O.lmol/LH2s溶液中通入一定體積NH3,測得溶液pH為7

2向O.lmol/LH2s溶液中滴加等體積O.lmol/LNaOH溶液,充分反應后再滴入2滴酚獻,溶液呈紅

3向5mL0.1mol/LNa2S溶液中滴入ImLO.lmol/LZnSCH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滴入幾滴

0.1mol/LCuSO4溶液,立即出現黑色沉淀

4向O.lmol/LNa2s溶液中逐滴滴加等體積同濃度的鹽酸,無明顯現象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1得到的溶液中存在2c(S2-)=c(NH;)

B.由實驗2可得出:c(S2-)<c(H2S)

C.由實驗3可得出:KsP(ZnS)>KsP(CuS)

D.實驗4得到的溶液中存在:c(OH)-c(H+)=c(H2S)-2c(S2-)

24.(2024春?西城區期末)實驗小組探究KMnO4溶液與NH3以及鏤鹽溶液的反應。

已知:i.MnO2為棕黑色,Mr?+接近無色

ii.溶液的pH越小,溶液的c(H+)越大

實驗序號試劑a實驗現象

1mL試劑|aI4mol/L(NH4)2so4紫色略變淺,試管底

溶液(pH26)部有少量的棕黑色沉

D1

II硫酸酸化的4mol/L紫色變淺

(NH4)2SO4溶液(pH

lmL0.01mol/LKMnO4心1)

溶液

III硫酸酸化的紫色褪去

4moi/LNH4cl溶液

(pH?l)

IV8moi/L氨水(pH-紫色變淺,試管底部

13)棕黑色沉淀的量比I

中的多

VO.lmol/LNaOH溶液無明顯變化

(pH^13)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由I、II可知,酸性越強,越有利于MnO]氧化NH:

B.由II、III可知,NH:濃度減小,其還原性增強

C.V的目的是排除OH-還原MnO[的干擾

D.由I、IV、V可知,與NH;相比,NH3更易還原go]

2563810,25

-(2024?建鄴區校級開學)已知:K(H9C0o)=10-''K,9(H9C0^)=10-0室溫下,通

ai4Ja/J

過下列實驗探究NaHCO3溶液的性質o

實驗實驗操作和現象

1測量1的NaHCOs溶液的pH為

7.8

2向0.1mol?!71的NaHCOs溶液中持續通入

CO2,溶液的pH減小

3向O.lmol,!/1的NaHCOs溶液中加入少量

Ca(OH)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4向0.5mol?L_1的NaHCOs溶液中滴加少量

0.5mol?L-i的C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和

無色氣體

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1溶液中存在:C(H2C03)>C(HC03)

c(HC0;)

B.實驗2中隨CO2的不斷通入,溶液中-----J的值逐漸變小

c(C0Q

C.實驗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Ca2++HCO£+OH-=CaCO3J+電。

D.實驗4所得溶液中存在c(Na+)<c(H2co3)+c(C0j)+c(HC0n+c(Cl-)

2025高考化學解密之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5小題)

1.(2024秋?東城區校級月考)某小組同學探究硫化鈉(Na2S)的化學性質,實驗如下。

序號裝置試齊Ua實驗現象

①濃硝酸產生淡黃色沉淀(經檢驗為S)

/"試劑a

②稀硫酸產生臭雞蛋氣味氣體(經檢驗為

n

H2S)

③目一Na2s溶液Na2SO3溶液、稀硫酸加入Na2s03溶液無明顯現象,再加

入稀硫酸產生淡黃色沉淀(經檢驗

為S)

下列分析或結論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①證明硫化鈉具有還原性

B.實驗②證明稀硫酸不具有氧化性

C.結合實驗①②,推測試劑a為稀鹽酸時,實驗現象為產生臭雞蛋氣味氣體

D.實驗③說明溶液的酸堿性會影響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

【答案】B

【分析】A.實驗①中Na2s和濃硝酸反應生成S;

B.稀硫酸具有氧化性,如稀硫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氫氣;

C.結合實驗①②,可知Na2s與非氧化性酸發生復分解反應;

D.實驗③在酸性條件下Na2s與Na2s0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S沉淀,在堿性條件下不能發生氧

化還原反應。

【解答】解:A.實驗①中Na2s和濃硝酸反應生成S,S元素化合價升高發生氧化反應,則硫化鈉具有

還原性,故A正確;

B.如稀硫酸能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氫氣,稀硫酸表現氧化性,稀硫酸具有氧化性,故B錯誤;

C.結合實驗①②,可知Na2s與非氧化性酸發生復分解反應,則試劑a為稀鹽酸時,實驗現象為產生

臭雞蛋氣味的H2s氣體,故C正確;

D.實驗③在酸性條件下Na2s與Na2s03溶液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生成S沉淀,在堿性條件下不能發生氧

化還原反應,則溶液的酸堿性會影響物質氧化性或還原性的強弱,故D正確;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考查學生無機實驗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2.(2024秋?海淀區校級月考)研究小組為探究Na2s在空氣中變質后的產物,進行如下實驗并記錄現象。

實驗①:取Na2s樣品加水溶解,得到澄清溶液a。

實驗②:取少量溶液a,向其中加入過量鹽酸,有臭雞蛋氣味的氣體生成,且出現淡黃色渾濁。

實驗③:將實驗②中的濁液過濾,向濾液中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已知信息:i.Na2s溶液能溶解S,并生成Na2Sx,Na2sx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臭雞蛋氣味);ii.BaS

易溶于水。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實驗②中淡黃色渾濁可能是$2-與H+反應產生的

B.實驗①和實驗②說明Na2s樣品中一定含有S

C.實驗③中產生的白色沉淀是BaSC>4

D.Na2s樣品中可能含有Na2s03

【答案】B

【分析】A.Na2sx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

B.若原Na2s樣品中含有Na2so3,在酸性條件下反應也能產生此現象;

C.實驗③是將實驗②中的濁液過濾,濾液中含有過量的鹽酸,加入BaC12溶液,產生白色沉淀;

D.實驗③證明該Na2s樣品中可能含有Na2so3,也可能含有Na2so4。

【解答】解:A.Na2sx與酸反應生成S和H2S,實驗②中的淡黃色渾濁可能是$2-與H+反應產生的S,

故A正確;

B.若原Na2s樣品中含有Na2so3,在酸性條件下反應也能產生此現象,故不能說明該Na2s樣品中一

定含有S,故B錯誤;

C.實驗③是將實驗②中的濁液過濾,濾液中含有過量的鹽酸,加入BaCb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則白

色沉淀是BaSCM,故C正確;

D.實驗③證明該Na2s樣品中可能含有Na2so3,也可能含有Na2so4,故D正確;

故選:Bo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考查學生無機實驗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3.(2024?廣西)某小組對Fe2(S04)3和K3[Fe(CN)6]的性質進行探究:

I.向少量蒸儲水里滴加2滴Fe2(SO4)3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

II.向少量蒸儲水里滴加2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驗I中繼續加入少量K2s04固體,溶液顏色變淺

B.實驗n中溶液呈紅色

C.KSCN能區分Fe2(SO4)3和K3[Fe(CN)6]

D.焰色試驗不能區分Fe2(S04)3和K3[Fe(CN)6]

【答案】C

【分析】A.實驗I中,Fe2(SO4)3溶液與KSCN溶液反應的本質是Fe3++3SCNUFe(SCN)3,加

入少量K2s04固體,K+和soj濃度增大,但對平衡沒有影響;

3-

B.K3[Fe(CN)6]電離出K+和[Fe(CN)6],[Fe(CN)6戶一不能電離出Fe3+;

C.Fe2(S04)3溶液與KSCN溶液反應,得到血紅色溶液,K3[Fe(CN)6]溶液與KSCN溶液不反應;

D.鐵無焰色,鉀的焰色是紫色,透過藍色鉆玻璃觀察。

【解答】解:A.實驗I中,Fe2(S04)3溶液與KSCN溶液反應的本質是Fe3++3SCNrUFe(SCN)3,

加入少量K2s04固體,K+和so:濃度增大,但對平衡沒有影響,平衡不移動,溶液顏色不變,故A錯

誤;

3

B.實驗H中,K3[Fe(CN)6]電離出K+和[Fe(CN)6]',[Fe(CN)6產不能電離出Fe3+,滴加2滴

KSCN溶液,不顯血紅色,故B錯誤;

C.Fe2(SO4)3溶液與KSCN溶液反應,得到血紅色溶液,K3[Fe(CN)6]溶液與KSCN溶液不反應,

K3[Fe(CN)6]固體是深紅色晶體,溶液是黃色,略帶有黃綠色熒光,所以KSCN能區分Fe2(S04)3

和K3[Fe(CN)6],故C正確;

D.鐵無焰色,鉀的焰色是紫色,透過藍色鉆玻璃觀察,所以焰色試驗能區分Fe2(SO4)3和K3[Fe(CN)

6],故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性質實驗方案的設計,具體涉及平衡移動,配位化合物的組成等,難度中等。

4.(2024秋?海淀區校級月考)小組同學探究不同條件下氯氣與二價錦化合物的反應,實驗記錄如下:

序號實驗方案實驗現象

實驗裝置試齊(Ja

①水產生黑色沉淀,放置后不發生變化

5%NaOH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變為紫

色,仍有沉淀

③40%NaOH溶液產生黑色沉淀,放置后溶液變為紫

f尾氣處理色,仍有沉淀

10mL試劑a中加入5滴

0.1mol?LTMnSO,溶液

④取③中放置后的懸濁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紫色迅速變為綠色,且綠色緩

溶液慢加深

資料:水溶液中,Mn(OH)2為白色沉淀,帕0j呈綠色;濃堿性條件下,帕0[可被OH還原為仙0廣;

C12的氧化性與溶液的酸堿性無關;NaClO的氧化性隨堿性增強而減弱。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對比實驗①和②可知,堿性環境中,二價鎬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價態

B.④中溶液紫色迅速變為綠色的可能原因是4j(n0;+4OH-=4血0;+。2t+2H2O

C.④中綠色緩慢加深的可能原因是MnO2被C12氧化為MnO;

D.③中未得到綠色溶液,可能是因為MnOj被氧化為MnO[的反應速率快于MnO,被還原為MnO;的反

應速率

【答案】C

【分析】A.由實驗①②現象知,中性下Mi?+被氧化為黑色MnO2,堿性下Mi?+被氧化為jjnOj

B.將③中放置后的懸濁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堿性增強,根據濃堿性條件下見或]被

還原為MnOj,溶液紫色迅速變為綠色;

C.將③中放置后的懸濁液1mL加入4mLH2O,溶液堿性減弱,NaClO氧化性增強,紫色加深說明NaClO

將MnO2氧化為MnO[;

D.結合題意,綠色為MnOj,還原成過程一定會有MnOj,但是觀察不到綠色,說明該反應速率極快。

【解答】解:A.由實驗①②現象知,中性下Mr?+被氧化為黑色MnCh,堿性下Mi?+被氧化為北門。;,

則堿性環境中,二價錢化合物可被氧化到更高價態,故A正確;

B.將③中放置后的懸濁液1mL加入4mL40%NaOH溶液,堿性增強,根據濃堿性條件下MnO]被

還原為MnOj,溶液紫色迅速變為綠色,方程式為4j[n0[+4OH-=4Mn0j+O2t+2H20,故B正確;

C.將③中放置后的懸濁液1mL加入4mLH20,溶液堿性減弱,NaClO氧化性增強,紫色加深說明NaClO

將Mn02氧化為MnOj故C錯誤;

D.結合題意,綠色為MnO:,還原成過程一定會有MnO;,但是觀察不到綠色,說明該反應速率極快,

故D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實驗方案的設計,側重考查學生無機實驗的掌握情況,試題難度中等。

5.(2024秋?山東月考)查資料可知,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