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言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祥興二年二月,房山破,張弘范等置酒大會,謂文天祥日:“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
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將不失為宰相也。”天祥汝然出涕曰:“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馀
罪,況敢逃其死而貳其心乎?”弘范義之,遣使護送天祥赴燕。道經吉州,痛恨不食,八日
猶生,乃復食。十月,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守之。
既而丞相季羅等召見于樞密院,天祥入長揖。欲使跪,天祥日:“南之揖,北之跪,予竄入
行南禮,可贅跪乎?”李羅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項,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學羅欲殺之,而
元主及大臣不行。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釋勿殺,乃囚之。天祥臨刑,從容謂吏
卒曰:“吾事畢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帶中有贊曰:“孔曰成仁,孟曰取義,
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其妻歐陽氏收其尸,
面如生。天祥為人豐頤,兩目炯然,博學善論事,作文未嘗起草,尤長于詩,居獄四年,忠
義之氣,一著于詩歌,累數十百篇。
初天祥開督府置僚屬一時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遙請號令稱襄府文武士直丕任悉數然置二
念向正至死靡悔廬陵鄧光薦曰:“天祥奉詔勤王,獨行其志,屢跋而愈奮。故其軍日敗,勢
日蹙,而歸附日眾,從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雖人心向中國,思趙氏,亦由天祥之神氣意度
足以感悟之也
史臣日:自古志士欲信大義于天下者,不以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日仁,以其合天
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于德佑亡矣,文天祥奉兩孱王,坎坷嶺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
終不行屈,而從容依領,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謂之仁哉!
(節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卷一百九文謝之死》)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初/天祥開督府/置僚屬/一時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遙請號令稱幕府文武士者/不行悉數/然
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B.初/天祥開督府/置僚屬/一時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遙請號令稱幕府文武士者不行悉數/然皆
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C.初/天祥開督府置僚屬/一時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遙請號令稱幕府文武士者/不行悉數/然皆
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D.初/天祥開督府/置僚屬/一時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遙請號令稱幕府文武士者不行悉數/然皆
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宰相,中國封建時代對君主負責、總攬政務的人,與丞相并非一個概念。
B.南人,指南方部分漢人。元朝統治者把全國人分成四等,南人屬最下等。
C.中國,上古華夏族建國于黃河流域,以為居天下之中,故稱中國,文中指南宋。
D.伏鎖,古代施刑時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稱“伏鎖”。也泛指被處死。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弘范認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滅亡的時候,已經盡到忠孝之心了,假如效忠元人,也能
得到高官厚祿,文天祥堅決地拒絕了。
B.文天祥被元人囚禁期間,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義精神和為政才華,始終對他很尊敬,想
盡一切方法勸他倒戈歸附。
C.文天祥學問廣博,對事物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他文思靈敏,在被元人囚禁的日子里,他
把對國家的忠義之情,都傾注在詩作中。
D.廬陵鄧光薦認為,受到了文天祥精神的感悟,在南宋王朝緊急的時候,仍有很多人義無
反顧地追隨文天祥進行抗元斗爭。
4.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釋勿殺,乃囚之。
(2)天祥奉詔勤王,獨行其志,屢躡而愈奮。
5.文中兩處提到“仁”,結合你的理解,文天祥是怎樣踐行“仁”的?(3分)
【答案】
1.D
2.B
3.B
4.(1)張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陳奏文天祥忠于職守,希望釋放他,不要殺掉,于是元人就把
文天祥囚禁起來。(2)文天祥奉詔馳援朝廷,不考慮個人安危,完成自己的志向,屢受挫折,
卻愈加激昂。
5.①殺身成仁;②忠貞不渝(終不行屈)。
【解析】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句意:起初,文天祥開督府,設置僚屬,一時之間有
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加入,而相距遙遠懇求接受號令,自稱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行盡數,
這些人都有一個憧憬正義的信念,至死也不反悔。“者”代“人”,“遙請號令稱幕府文武士
者”是“不行悉數”的主語,中間不斷開,解除AC;“一念向正”為定語后置句,“向正”是
“念”的定語,中間不能斷開,解除B。故選D。
2.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B.文中“南人”指的是地域上南方人,而非元
統治者劃分的“南人”。故選瓦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實力。B.“元人……始終對他很尊敬”錯,后來因
為文天祥堅決不屈服,元人對他運用了一些強硬手段,甚至丞相學羅一度想殺掉他。故選B。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實力。(1)“表”,上表;“忠于所事”,忠于職守;
“囚”,囚禁。(2)“志”,志向;“跟”,受挫;“奮”,激昂。
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內容的實力。宋亡后,屋山破,張弘范等以“丞相之位”
勸降文天祥,但文天祥卻說“國亡不能救,為人臣者,死有馀罪,況敢逃其死而貳其心乎?”,
文天祥殺身成仁,這是“仁”的表現。文章最終一段說“自古志士欲信大義于天下者,不以
成敗利鈍動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即不會因為成敗和事
情的難易而使自己的心志變更,君子管這個叫“仁”。之后又說“文天祥奉兩孱王,坎坷嶺
海,以圖興復,兵敗身執,終不行屈,而從容伏鎖,就死如歸,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
謂之仁哉”,可見文天祥忠貞不渝,終不行屈,這是“仁”的體現。
參考譯文:
祥興二年(1279年)二月,房山被破,張弘范等擺酒集會,對文天祥說:“國已亡,丞
相忠孝之心盡到了!能變更事宋的忠心,來事奉元人,將不會失去宰相的位置。”天祥難過
流淚說:“國亡卻不能救,作為人臣,雖死尚有馀罪,何況敢于躲避其死而懷有寬心呢?”
張弘范認為他忠義,派使者護送文天祥赴燕。路經吉州,內傷心恨不食,絕食八日還活著,
又起先進食。十月,到達燕京。驛館人員供應很豐富,天祥不睡覺,始終坐到天亮,隨后把
他轉移到兵馬司,派士兵看管他。不久,丞相學羅等在樞密院召見他,文天祥進來,行長揖
禮,元人想讓他行跪拜禮,文天祥說:“南人的長揖禮,等同北人的跪拜禮,我是南人行南
禮,豈可附加跪拜禮?”學羅讓左右的人把他拖倒在地,有的按頸項,有的按后背,文天祥
不屈服。學羅想殺掉他,而元主和大臣都認為不行以。張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陳奏文天祥忠于
職守,希望釋放他,不要殺掉,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囚禁起來。文天祥臨刑時,從容對吏卒
說:“我的事完畢了!”向南方行了兩次拜禮而死,年僅四十七歲。他衣帶中有贊文說:“孔
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殺身成仁。只有義盡,才能仁至。讀了古代圣賢的書,做什么用呢?
從今以后,就幾乎沒有什么可慚愧的了。”他的妻子歐陽氏收斂他的尸體,面色如生。文天
祥臉頰豐頤,兩目炯炯有神,博學又擅長論事,寫文章從不擬寫草稿,尤其擅長詩歌,關在
監獄四年,忠義之氣,都體現在詩歌中,累積數量幾百篇。
起初,文天祥開督府,設置僚屬,一時之間有知名人士四十多人加入,而相距遙遠懇求
接受號令,自稱文天祥幕府的文人武士不行盡數,這些人都有一個憧憬正義的信念,至死也
不反悔。廬陵鄧光薦說:''文天祥奉詔馳援朝廷,不考慮個人安危,完成自己的志向,屢受
挫折,卻愈加激昂。由于他的軍隊接連失敗,局勢一每天緊迫,但歸附的人一每天增加,隨
從的人就是亡家滅族也不懊悔。雖因人心傾向中原宋王朝,思念趙氏,也由于文天祥的浩然
正氣、堅毅意志足以使眾人感悟的原因啊。”
史官說:自古以來想在天下伸張大義的志士,不會因為成敗和事情的難易而使自己的心
志變更,君子管這個叫“仁”,因為仁不僅可以順應天地自然之理,更可以使人心安定。宋
在德佑年已經滅亡了,文天祥扶助兩個孱弱的君主,艱難地在嶺海間周旋,以圖興復宋室,
兵敗被俘,最終也不會屈服,從容赴死,視死如歸,是他追求的事務有比生命更重要的,能
不說是仁嗎!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義寧元年六月里中,李淵使建成、世民將兵擊西河。命太原令太原溫大有與之偕行,曰:
“吾兒年少,以卿參謀軍事;事之成敗,當以此行「之。”時軍士新集,咸未閱習,建成、
世民與之同甘苦,遇敵則以身先之。近道菜果,非買不食,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
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至西河城下,郡丞高德儒閉城拒守,己丑,攻拔之。執德儒
至軍門,世民數之曰:“汝指野鳥為事,以欺人主,取高官,吾興義兵,正為誅佞人耳!”遂
斬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遠近聞之大悅。淵喜曰:“以此行兵,雖
橫行天下可也。”遂定入關之計。壬戍,軍賈胡堡,去霍邑五十余里。代王侑遣虎牙郎將宋
老生帥精兵二萬屯霍邑以拒淵。八月辛巳旦,東南由山足細道趣霍邑。淵恐宋老生不出,李
世民日:“老生勇而無謀,以輕騎挑之,理無不出。脫其固守,則誣以貳于我。彼恐為左右
所奏,安敢不出!”淵曰:“汝測之善。老生不能逆戰賈胡,吾知其無能為也。”淵與數百騎
先至霍邑城東數里以待步卒,世民將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且詬之。老
生怒,引兵三萬自東門南門分道而出。淵乃與建成陳于城東,世民手殺數十人,兩刀皆缺,
流血滿袖,灑之復戰。淵兵復振因傳呼且已獲老生矣老生兵大敗淵兵先趣其門門團老生下馬
投塹劉弘基就斬之僵尸數里日已暮,淵即命登城,時無攻具,將士肉薄而登,遂克之。淵賞
霍邑之功,軍吏疑奴應募者不得與良人同,淵曰:“矢石之間,不辨貴賤,論勛之際,何有
等差,宜并從本勛授。”
(節選自《通鑒紀事本末?高祖興唐》)
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淵兵復振因傳/呼曰/已獲老生爽/老生兵大敗淵兵/先趣其門/門閉/老生下馬投塹/劉弘基
就新之/僵尸數里/
B.淵兵復振/因傳呼曰/已獲老生矣/老生兵大敗/淵兵先趣其門/門閉/老生下馬投塹/劉弘基
就斬之/僵尸數里/
C.淵兵復振/因傳呼曰/已獲老生矣/老生具大敗淵兵/先趣其門/門閉/老生下馬投塹/劉弘基
就斬之/僵尸數里/
D.淵兵復振因傳/呼曰/已獲老生矣/老生兵大敗/淵兵先趣其門/門閉/老生下馬投塹/劉弘基
就斬之/僵尸數里/
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甲申,古代干支日法,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兩兩相配,也可用于紀年紀月。
B.卜,古人用火灼龜甲,觀其裂紋以推想吉兇。后亦指用其他方法預料吉兇。
C.郡,古代的行政區域名。在春秋以前,縣大于郡;到了戰國以后,郡大于縣。
D.鸞,傳聞中鳳凰一類的神鳥。經常“鸞鳳”合稱,喻指賢人傻士、美人、夫婦。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淵派遣李建成和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當時士兵是新集結的,沒經過訓練演習,李建
成、李世民與他們同甘共苦。
B.李世民攻占西河后,只殺了守城官員高德儒,沒有侵擾百姓的財物,旁邊百姓都心悅誠
服,于是李世民不再誅殺其他人。
C.李淵率軍攻打霜邑,日暮時分,下令登城,士兵們沒有攻城戰具,就徒手搏斗,登上城
頭,攻占了霍邑,大獲全勝。
D.有人認為參軍的奴仆不能和平民受同等封賞,李淵卻說作戰時不分貴賤,行賞之時,也
要一視同仁,不能有區分對待。
9.把文中面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軍士有竊之者,輒求其主償之,亦不詰竊者,軍士及民皆感悅。
(2)脫其固守,則誣以貳于我。彼恐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10.毛澤東曾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請以霍邑之戰為例,分析李世民的軍事才
能。(3分)
【答案】
6.B
7.A
8.B
9.(1)軍士中有偷摘的,就找尋到它的主子補償他,也不責問盜竊偷摘的軍士,軍士和百
姓都感動喜悅。(2)倘如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歸屬我軍來誣陷他。他膽怯被
身邊人上奏告發,哪敢不出戰!
10.①有識人之智,分析宋老生的弱點,勸諫李淵,消退其顧慮。②足智多謀,假意挑釁,
誘敵出戰,從敵后攻其不備。③驍勇善戰,身先士卒。
【解析】
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句子翻譯:李淵的兵馬也重新振作,趁機大喊:“已經
活捉宋老生了。”宋老生的軍隊大敗,李淵的兵士領先直逼城門,城門關閉,宋老生下馬跳
入壕溝,劉弘基上前斬殺了他,僵尸臥滿了數里。天色已黑,李淵馬上下令登城,當時沒有
攻城器具,將士們徒手搏斗登上城頭,于是攻克了霍邑城。“淵兵”是主語,“復振”是謂語,
主謂結構單獨成句,“淵兵復振”句義完整,解除選項AD。“淵兵”做“先趣其門”的主語,
中間不能斷開,解除選項C。故選B。
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識的實力。A.“以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兩兩相配”錯誤。應
為“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故選A。
8.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實力。B."于是李世民不再誅殺其他人”
錯誤。由原文“遂斬之。自余不戮一人,秋毫無犯,各尉撫使復業,遠近聞之大悅”可知,
于是斬殺了高德儒。其余不殺一人,絲毫不侵擾百姓利益,分別慰問安撫百姓讓他們復原本
業,遠近的人們聽說這事后都非常興奮。由此可知,“李世民不再誅殺其他人”是百姓心悅
誠服的緣由,而不是結果。故選B。
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實力。賦分點:(1)“輒”,就;“求”,找尋;“詰”,
責問;“感悅”,感動喜悅。(2)“脫”,倘如;“貳”,有二心;“彼恐為左右所奏”,被動句,
“為……所”表被動;"安",哪。
10.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實力。由原文“淵恐宋老生不出,李世民曰:‘老
生勇而無謀,以輕騎挑之,理無不出。脫其固守,則誣以貳于我。彼恐為左右所奏,安敢不
出!‘淵曰:'汝測之善。老生不能逆戰賈胡,吾知其無能為也。'”可知,李淵擔憂宋老生不
愿出戰,李世民說:“宋老生英勇但沒有計謀,用輕騎兵挑動他,按道理不會不出戰。倘如
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歸屬我軍來誣陷他。他膽怯被身邊人上奏告發,哪敢不出
戰!”李淵說:“你們推想得很對。宋老生在我駐扎在賈胡堡時沒有迎戰,我就知道他沒什么
作為。”由此可知,有識人之智,分析宋老生的弱點,勸諫李淵,消退其顧慮。由原文“淵
與數百騎先至霍邑城東數里以待步卒,世民將數十騎至城下,舉鞭指麾,若將圍城之狀,且
詬之。老生怒,引兵三萬自東門南門分道而出”可知,李淵和數百名騎兵先到霍邑城東數里
外的地方等待步卒,李世民率領數十名騎兵進抵城下,舉著馬鞭指揮,似乎將要包圍城池的
樣子,并且大罵宋老生。宋老生大怒,領兵三萬人從東門、南門分道殺出。由此可知,足智
多謀,假意挑釁,誘敵出戰,從敵后攻其不備。由原文“淵乃與建成陳于城東,世民手殺數
十人,兩刀皆缺,流血滿袖,灑之復戰”可知,李淵于是和李建成在城東列陣,李世民親自
殺死數十人,兩把刀都砍出了缺口,鮮血沾滿衣袖,甩掉后又投入戰斗。由此可知,驍勇善
戰,身先士卒。
參考譯文:
義寧元年六月甲申(初五日),李淵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兵進攻西河郡。吩咐太原縣令
太原人溫大有和他們一起前去,說:“我的兒子年輕,派你去參加謀劃軍事,大事能否做成,
可以通過這件事來預料一下。”當時軍士是剛剛召集來的,都沒經過訓練演習,李建成、李
世民和他們同甘共苦,遭受敵人就身先士卒。靠近道路的蔬菜水果,不是購買的就不去吃,
軍士中有偷摘的,就找尋到它的主子補償他,也不責問盜竊偷摘的軍士,軍士和百姓都感動
喜悅。大軍進抵西河城下,西河郡丞高德儒關閉城門反抗堅守,己丑(初十日),攻克了城
池。抓獲高德儒押送到軍營大門,李世民數落他道:“你把野鳥當作鳳凰,欺瞞皇上,竊取
高官,我們興起義兵,正是為了誅殺你這樣的奸佞之人。”于是斬殺了高德儒。其余不殺一
人,絲毫不侵擾百姓利益,分別慰問安撫百姓讓他們復原本業,遠近的人們聽說這事后都非
常興奮。李淵興奮地說:“照這樣用兵,即使縱橫馳騁,橫掃天下也是可以的了。”于是制訂
了進入關中的安排。壬戌(十四日),(李淵的)軍隊駐扎在賈胡堡,距離霍邑五十多里。代
王楊侑派遣虎牙郎將宋老生率領精兵二萬人屯駐在霍邑以反抗李淵。八月辛巳(初三日)早
上,向東南方向沿山腳下的小道直奔霍邑。李淵擔憂宋老生不愿出戰,李世民說:“宋老生
英勇但沒有計謀,用輕騎兵挑動他,按道理不會不出戰。倘如他固守城池,就用他有二心要
歸屬我軍來誣陷他。他膽怯被身邊人上奏告發,哪敢不出戰!”李淵說:“你們推想得很
對。宋老生在我駐扎在賈胡堡時沒有迎戰,我就知道他沒什么作為。”李淵和數百名騎兵先
到霍邑城東數里外的地方等待步卒,李世民率領數十名騎兵進抵城下,舉著馬鞭指揮,似乎
將要包圍城池的樣子,并且大罵宋老生。宋老生大怒,領兵三萬人從東門、南門分道殺出。
李淵于是和李建成在城東列陣,李世民親自殺死數十人,兩把刀都砍出了缺口,鮮血沾滿衣
袖,甩掉后又投入戰斗。李淵的兵馬也重新振作,趁機大喊:“已經活捉宋老生了。”宋老生
的軍隊大敗,李淵的兵士領先直逼城門,城門關閉,宋老生下馬跳入壕溝,劉弘基上前斬殺
了他,僵尸臥滿了數里。天色己黑,李淵馬上下令登城,當時沒有攻城器具,將士們徒手搏
斗登上城頭,于是攻克了霍邑城。李淵封賞霍邑作戰的有功將士,軍吏疑慮應募參軍的奴仆
不能和平民百姓受同等封賞,李淵說:“在流箭飛石之間作戰,不分貴賤。論功行賞之時,
怎么就有等級差別?應當全都依據本人的功勞授予封賞。”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漢武帝)病篤,霍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上曰:“君未諭前畫意邪?
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光頓苜讓曰:“臣不如金日而罩!”日理亦曰:“臣,外國人,不如光;
且使匈奴輕漢矣!”乙丑,詔立弗陵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丙寅,以光為大司馬、大將軍,
日碑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受季承輔少主。光出△禁國二十余年出則奉車△侍
左右當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詳.審日^在上左右,目不忤視者數十年;賜出宮女,不敢近;
上欲內其女后宮,不愿;其篤慎如此,上尤奇異之。上官桀始以材力得幸,為未央廄令;上
嘗體擔憂,及愈,見馬,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復見馬邪!"欲下吏。桀頓首日:“臣
聞圣體擔憂,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言未卒,泣數行下。上以為愛己,由是親近,為侍
中,稍遷至太仆。三人皆上素所愛信者,故特舉之,投以后事。丁卯,帝崩于五柞宮;入殯
未央宮前殿。
班固贊曰:孝武初立,卓然罷黜百家,表章《方經》,遂疇咨海內,舉其俊茂,與之立
功;興太學,修郊祀,改正朔,定歷數,協音律,作詩樂,建封禪,禮百神,紹周后,號令
文章,煥焉可迷,后嗣得遵洪業而有三代之風。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
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臣光日: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無度,使百
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于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
之道,知所統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好賢不倦,誅賞嚴明,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
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十四》)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光出入禁閡二十余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當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詳審
B.光出入禁閡/二十余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當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詳審
C.光出入禁閡/二十余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當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詳審
D.光出入禁閡二十余年/出則奉車/入侍/左右當心謹慎/未嘗有過/為人沈靜詳審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頓首,古代的一種禮儀,以頭叩地而拜;也可用于書信、表奏的首尾。
B.遺詔,皇帝臨終時所發的詔書,如《出師表》“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C.六經,儒家的《詩》《書》《禮》《易》《樂》《春秋》六部經典著作。
D.封禪,古代帝王到泰山祭祀天地的典禮,封為“祭地”,禪為“祭天”。
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面對皇帝的臨終囑托,霍光說金日碑比自己更適合擔當輔佐新皇帝的重任,金日碑認為
自己不適合擔當輔佐新皇帝的重任。
B.金日碑在漢武帝身邊幾十年,一向謹慎行事;皇帝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皇帝想
納他女兒為后宮嬪妃,他也不愿。
C.有次皇帝病痊愈后檢查御馬,發覺馬匹大多瘦弱,于是大發雷霆,認為上官桀詛咒自己
再也看不到這些馬,于是將上官桀逮捕下獄。
D.司馬光認為漢武帝與秦始皇有相像的一面,都窮奢極欲,刑罰繁重,苛捐雜稅,對內大
肆興建宮室,對外四處征討,迷惑于神怪之說,巡游無度。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上病篤,霍光涕泣問曰:“如有不諱,誰當嗣者?”
(2)三人皆上素所愛信者,故特舉之,授以后事。
15.請簡要概述司馬光認為漢武帝能夠使國家興盛的緣由。(3分)
【答案】
11.A
12.D
13.C
14.(1)漢武帝病重,霍光哭著問道:“假如陛下不幸仙逝,應當由誰繼承皇位呢?”(2)
霍光、金日碑、上官桀三人都是漢武帝平常寵愛信任的人,所以特意提拔他們,將自己死后
之事托付給他們。
15.①能夠遵守先王的道統,懂得如何治理國家。②能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始終喜好
賢才,賞罰嚴明。③能變更以往的過失,并任用合適的顧命大臣。
【解析】
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句意:霍光出入宮廷二十余年,出外則陪伴漢武帝乘
車,入宮則侍奉在漢武帝的左右,當心謹慎,從未有過什么過失。他為人沉靜細致。“二十
余年”是“出入禁回”的時間,與前面聯系緊密,不能斷開,解除BC;“出則奉車”與“入
侍左右”是對稱結構,中間斷開,解除D。故選A。
12.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駕馭實力。D.封為“祭天”,禪為“祭地”。
故選D。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實力。C.”于是將上官桀逮捕下獄”說法錯誤,原文“欲
下吏”是想要將上官桀逮捕下獄。故選C。
1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實力。(1)“篤”,病重;“不諱”,指皇上死的婉
詞;“嗣”,繼承。(2)“素”,一向、始終;“故”,所以;“后事”,死后之事。
15.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容要點的實力。結合“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統
守”可知,漢武帝能夠遵守先王的道統,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結合“受忠直之言,惡人欺蔽,
好賢不倦,誅賞嚴明”可知,漢武帝能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始終喜好賢才,賞罰嚴明。
結合“晚而改過,顧托得人”可知,漢武帝能變更以往的過失,并任用合適的顧命大臣。
參考譯文:
漢武帝病重,霍光哭著問道:“假如陛下不幸仙逝,應當由誰繼承皇位呢?”漢武帝說:
“你莫非沒有理解從前賜給你的那幅畫的含意嗎?立我最小的兒子,由你擔當周公的角色。”
霍光叩頭推辭說:“我不如金日51!”金日碑也說:“我,是外國人,不如霍光;況且由我輔
政,會使匈奴輕視我大漢!”乙丑日,漢武帝頒布詔書,立劉弗陵為皇太子,時年八歲。丙
寅日,漢武帝任命霍光為大司馬、大將軍,金日碑為車騎將軍,太仆上官桀為左將軍,由他
們三人接受遺詔,輔佐幼主。霍光出入宮廷二十余年,出外則陪伴漢武帝乘車,入宮則侍奉
在漢武帝的左右,當心謹慎,從未有過什么過失。他為人沉靜細致。金日51在漢武帝身邊,
幾十年從不看他不該看的東西;賜給他宮女,他也不敢親近;漢武帝想將他女兒納為后宮嬪
妃,他也不愿;其誠篤謹慎如此,漢武帝感到特殊奇異。上官桀起先因膂力過人而得到漢武
帝的賞識,被任命為未央廄令;有一次,漢武帝感到身體不舒適,等到痊愈后,檢查御馬,
發覺馬匹大多瘦弱,于是漢武帝大發雷霆,說:“廄令認為我再也看不到這些馬了嗎!”便要
將上官桀逮捕下獄。上官桀叩頭說:“我聽說皇上圣體欠安,日夜憂愁膽怯,實在沒心思
照料馬匹。”話未說完,已經流下幾行眼淚。漢武帝認為上官桀愛自己,因此與他親近,任
命他為侍中,他漸漸升到太仆。霍光、金日岬、上官桀三人都是漢武帝平常寵愛信任的人,
所以特意提拔他們,將自己死后之事托付給他們。丁卯日,漢武帝在五柞宮駕崩;遺體運到
未央宮前殿入殮。
班固贊日:漢武帝即位之初,就以卓越的氣魄罷黜了各家學說,唯獨尊崇儒家的《詩》
《書》《禮》《易》《樂》《春秋》六種經典,并向天下征召,選拔其中的優秀人才,共同建功
立業;又興辦太學,整頓祭祀儀式,變更正朔,重新制定歷法,協調音律,做詩賦樂章,到
泰山封禪祭祀天地,禮敬各種神靈,封賜周朝的后裔等等,漢武帝的號令文章,都煥發光彩,
值得稱道,后繼者得以繼承他的大業,因而具有夏、商、周三代的遺風。假如以漢武帝的雄
才大略,不變更漢文帝、漢景帝時的儉樸作風,愛惜百姓,即使是《詩經》《尚書》上所稱
道的古代圣王也不過如此!
臣司馬光說:漢武帝窮奢極欲,刑罰繁重,苛捐雜稅,對內大肆興建宮室,對外征討四
方蠻夷,又迷惑于神怪之說,巡游無度,致使百姓疲憊凋敝,很多人被迫做了盜賊,幾乎與
秦始皇沒有多少不同。但為什么秦朝因此而滅亡,漢朝卻因此而興盛呢?是因為漢武帝能夠
遵守先王的道統,懂得如何治理國家、守住基業,能接受忠正剛直之人的諫言,厭惡被人欺
瞞蒙蔽,始終喜好賢才,賞罰嚴明,到晚年又能變更以往的過失,將繼承人托付給合適的大
臣,這正是漢武帝雖然犯了和造成秦朝滅亡一樣的錯誤,卻避開了與秦朝滅亡同樣的災禍的
緣由吧!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陸生拜尉佗為南越王,令稱臣,奉漢約。歸報,帝大悅,拜陸生為
太中大夫。陸生時時前說稱《言》《書》,帝罵之曰:”乃公居立刻而得之,安事《詩》《書》!”
陸生曰:“居立刻得之,寧可以立刻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許久之
術也。昔者吳王夫差、智伯、秦始皇,皆以極武而亡。鄉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
陛下安得而有之!”帝有慚色,曰:“試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及古成敗之國。”
帝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宣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旦舞陽侯樊噲排網直入大臣
隨之上獨枕一宦者邸噲等見上,流涕曰:“陛下病甚,大臣震怒;不見臣等計事,顧獨與一
宦者絕乎!且陛下獨不見趙高之事乎?”帝笑而起。上從破糠布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
張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通諫曰:“昔者晉獻公以驪姬之故,廢太子,立奚齊,晉國
亂者數十年,為天下笑。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此陛下所親見。
今太子仁孝,天下皆聞之。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其可背哉!陛下必欲廢諄而立少,臣愿先
伏誅,以頸血污地!"帝曰:“公罷矣,吾直戲耳!”叔孫通曰:“太子,天下本,本一搖,天
下振動;奈何以天下為戲乎!”時大臣固爭者多;上知群臣心皆不附趙王,乃止不立。上擊
布時,為流失所中,行道,疾甚。呂后迎良醫。醫入見,曰:“疾可治。”上罵之曰:“吾以
布衣提與盡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遂不使治疾,賜黃金五十斤,
罷之。夏,四月,甲后,帝崩于長樂宮。丁未,發喪,大赦天下。
(節選自《資治通鑒?漢紀》)
1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帝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陽侯樊噲排閡
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B.帝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陽侯樊噲排閡
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C.帝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陽侯樊噲排閡
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D.帝有疾/惡見人/臥禁中/詔戶者無得入群臣/群臣絳/灌等莫敢入/十馀日/舞陽侯樊噲排闊
直入/大臣隨之上/獨枕一宦者臥/
1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詩》,指當時的儒家經典著作《詩經》,陸生希望高帝接受儒家學說以治國理政。
B.適,通“嫡”,是正妻所生長子。嫡長子繼承制是古代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項原則。
C.三尺,在文中代指劍。周朝規定佩劍分為上、中、下三種形制,上制之劍長約三尺。
D.甲辰,甲為天干的首位,辰為地支的第五位,干支相配以紀年月日,在文中為紀日。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高帝之所以臉上露出慚愧的神色,是因為聽了陸生關于夫差、智伯、秦始皇、周武王這
些人只注意武治而不重視文治導致國家滅亡的言論。
B.樊噲等人見了高帝,流著淚訴說了過往,并委婉地表達了擔憂高帝寵信宦官的憂慮,這
體現了他們對高帝病情的關切以及對國家將來的擔憂。
C.高帝想換太子,張良勸止未果,只好稱病不問政事;然后叔孫通又極力勸諫,后來高帝
知道群臣的心都不向著趙王,才放下此事不提了。
D.高帝病重的時候,呂后為他請來了一位良醫,他卻對良醫說,人的命由上天確定,即使
你是扁鵲也沒有用,就賞給良醫一些錢財打發走了。
1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鄉使秦已并天下,行仁義,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秦以不蚤定扶蘇,令趙高得以詐立胡亥,自使滅祀。
20.請簡要概括叔孫通認為不能改立趙王為太子的理由。(3分)
【答案】
16.C
17.A
18.A
19.(1)假使秦國吞并天下之后,實行仁義之道,效法先圣,陛下您又怎么能夠得到并擁有
天下呢!(2)秦國因為不早定扶蘇為太子,使趙高得以用奸詐手段立胡亥為皇帝,自己使宗
廟滅亡。
20.①歷史上有國家因為換太子(或:廢長立幼),導致國家動亂,需以史為鑒。②太子仁
孝,天下皆聞。③呂后與陛下共患難,不行背棄。④太子之位為國家根本,不行動搖,不能
兒戲。
【解析】
1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實力。句意:高帝生病了,厭煩見人,躺在宮中,下詔守門
的人不能讓群臣進入,周勃、灌嬰等大臣都不敢進去。這樣過去了十多天,舞陽侯樊噲闖開
宮門直沖而入,群臣也跟著進去。看到高帝正枕在一個宦官身上,獨自躺在那里。“禁中”
補充說明“臥”的地方,構成動補短語,其后斷開,且“詔”指皇帝下令,“戶者無得入群
臣”是下令的內容,中間不行斷開,故解除A、B。“上”指皇上,是“獨枕一宦者臥”的主
語,中間不能斷開,故解除A、D?故選C。
17.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駕馭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實力。A.“《詩》,指當時的儒家經典著
作《詩經》,陸生希望高帝接受儒家學說”錯誤,《詩》在漢高祖劉邦時代還不是儒家經典,
在漢武帝時才被奉為儒家經典,故陸生也不是讓高帝接受儒家學說。故選A。
18.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文章內容的實力。A.“……周武王這些人只注意武治而不重視文
治……”錯誤,原文是“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周武王”并非只注意武治而不重視文
治。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單位崗位合集(8月)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三年級英語下冊 Unit 1 How are you第3課時教學設計 湘少版
- 五年級英語下冊 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The fifth period)第五課時教學設計 人教PEP
- 2024四川成都香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人美版(2024)二年級上冊1.會變的線條教案設計
- 人教部編版(2024)九年級下冊我親愛的祖國教案
- 人民音樂出版社八年級音樂《主題與變奏》獲北京市教學設計一等獎
- 參加培訓總結匯報
- 人教版 (新課標)必修一第四單元10 短新聞兩篇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教案設計
-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 第二單元 民主與法治 第四課 建設法治中國 第1框 夯筑法治基石教學設計2 新人教版
- 五金材料采購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電磁學》梁燦彬課后答案解析
- 富血小板血漿治療術知情同意書
- 2024春期國開電大本科《當代中國政治制度》在線形考(形考任務一至四)試題及答案
- 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層施工技術細則
- 2024年山東濰坊高三一模數學試卷試題答案詳解(精校打印)
- 小班數學課件《拼一拼-數一數》
- FUJI-FLEXA編程流程-課件
- 【地理】2023-2024學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 期中區域復習課件
- 大學生信息安全競賽創新實踐能力賽題庫(附答案)
- DB3301-T 0444-2024 城市高架道路聲屏障設置與維護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