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北華南教育歷史專題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韶關學院_第1頁
粵北華南教育歷史專題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韶關學院_第2頁
粵北華南教育歷史專題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韶關學院_第3頁
粵北華南教育歷史專題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韶關學院_第4頁
粵北華南教育歷史專題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韶關學院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粵北華南教育歷史專題知到課后答案智慧樹章節測試答案2025年春韶關學院第一章單元測試

()時期,以中山大學為代表的華南地區中高等院校內遷粵北樂昌坪石,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內遷清遠連州東陂,私立嶺南大學、培正培道聯合中學等一大批當時知名大中學校紛紛遷抵粵北。

A:抗日戰爭B:北伐戰爭C:土地革命戰爭D:解放戰爭

答案:抗日戰爭2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指出:教育要同國家之命運、民族之前途緊密聯系起來。

A:中山大學B:北京大學C:清華大學D: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

答案: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舊址()教授帶領師生深入瑤鄉調查,發表了《粵北乳源瑤人調查報告》。

A:楊成志B:陳國達C:吳尚時D:王亞南.

答案:楊成志抗戰時期,()等一大批名師名家來到粵北,開啟了烽火育人、教育興邦的歷程。

A:李達B:林礪儒C:王亞南D:許崇清

答案:李達###林礪儒###王亞南###許崇清從1944年冬到1945年春,據不完全統計,有江國光等30多名廣東省立文理學院的中共黨員和進步群眾參加了抗日游擊隊,奔赴到()中區等各個武裝斗爭的前線。

A:東江縱隊B:西江C:珠江縱隊D:北江

答案:東江縱隊###西江###珠江縱隊###北江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廣東國民政府搬遷到韶關,一批穗港澳的大中小學校隨之輾轉遷徙至粵北()等地,展開了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的過程。

A:連州B:韶關C:云浮D:梅州

答案:連州###韶關###云浮###梅州據統計,抗戰時期內遷到韶關的大中專學校就有30多所,其中包括()。

A:嶺南大學B:廣東省立文理學院C:培正培道聯合中學D:中山大學

答案:嶺南大學###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培正培道聯合中學###中山大學內遷高校在粵北大地播撒下了人文教育的不滅火種,傳播了新思想、新文化,開啟了民智民風,對戰時高等教育的恢復發展及專業人才的培養,對粵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都產生了積極和深遠的影響。()

A:錯B:對

答案:對廣東省立文理學院,在抗日戰爭隆隆炮火中,九載十遷弦歌不輟,初心如磐砥礪篤行。()

A:對B:錯

答案:對在坪石,中山大學大力開展科學文化教育和抗日救亡宣傳教育,免費為村民開辦文化識字班、鄉村教育進修班和民眾學校。()

A:對B:錯

答案:對

第二章單元測試

抗戰前,我國高等院校(含專科學校)共計()所。

A:300B:209C:108D:508

答案:108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認為“我國大學本不甚發達,每一萬國民中,僅有大學生()人,與英美發達國家相差甚遠”。

A:5B:8C:20D:1

答案:1抗日戰爭時期,我國高校內遷的主要原因是()。

A:平衡東西部高等教育B:內地學生求學困難C:日本侵華D:東部沿海地區地價過高

答案:日本侵華國民政府決定以“戰時須作平時看”為辦理方針。理由是()。

A:大學生占全國人口比例低B:為自力更生新中國成立計C:兵員暫時充足D:抗戰將會是長期的

答案:大學生占全國人口比例低###為自力更生新中國成立計###兵員暫時充足###抗戰將會是長期的在日本侵華過程中,日軍將我國高等學校作為重點打擊目標,原因是()。

A:為推進侵略,B:掐斷中華民族文化C:我國知識分子積極進行各種抗日宣傳和抗日活動。D:消除中華民族血脈

答案:為推進侵略,###掐斷中華民族文化###我國知識分子積極進行各種抗日宣傳和抗日活動。###消除中華民族血脈抗日戰爭時期,曾內遷粵北的高校有()。

A:中山大學B:嶺南大學C:私立廣州大學D:東吳大學

答案: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私立廣州大學###東吳大學嶺南農學院畢業生陳凌風、朱明凱,抗戰期間奔赴延安,作出的貢獻有()。

A:研制成功牛瘟滅活疫苗和血清,撲滅了全邊區的牛瘟B:生產“甘露西瓜”C:試種、烤制成功的煙葉,使黨的“七大”代表抽上了邊區自己生產的香煙D:發展農場,解決了領導干部、嬰幼兒和傷病員的牛奶供應問題

答案:研制成功牛瘟滅活疫苗和血清,撲滅了全邊區的牛瘟###生產“甘露西瓜”###試種、烤制成功的煙葉,使黨的“七大”代表抽上了邊區自己生產的香煙###發展農場,解決了領導干部、嬰幼兒和傷病員的牛奶供應問題以中大、嶺大為代表的高校大量內遷粵北,客觀上促成偏處一隅的粵北成為華南教育中心。()

A:對B:錯

答案:對高校大量內遷粵北,保存和發展了華南地區國家的教育精華,延續了中華文化血脈。()

A:對B:錯

答案:對中大、嶺大等校遷到粵北后,廣泛利用粵北當地資源并服務于當地。()

A:對B:錯

答案:對

第三章單元測試

以下曾作為廣東戰時省會城市的是()

A:廣州B:曲江C:湛江D:新會

答案:曲江“當時還沒有正規的教室,是在一個半山腰上課,老師必須拎著一個手爐放在教案旁”。更有甚者,“上了個把月的課,就因日軍入侵而找不到學校”。該描述說明()

A:抗戰時遷韶學校師生不忘從教初心,牢記育人使命B:抗戰時遷韶學校發揮文化運動基地和民眾啟蒙作用C:抗戰時遷韶學校辦學十分艱辛D:抗戰時遷韶學校師生與當地村民百姓結下深厚情誼

答案:抗戰時遷韶學校辦學十分艱辛以下關于情理關系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情對人及人類社會有著特殊的意義B:情理的最終指向都是人類社會更加美好的未來C:“情”和“理”都建立在人“有思想、會思考”這種屬性基礎上D:在邏輯順序上,“理”是“情”的集中表現,是情的總結、歸納和深化

答案:情對人及人類社會有著特殊的意義關于挖掘粵北華南教育歷史的紅色文化因子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A:是對遷韶先師在廣東教育事業發展上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感恩與褒揚B:有助于加強粵北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C:為時代新人端正學習態度、純潔學習動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增強四個自信有重要指導作用D:對地方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和培養優秀人才有重要借鑒意義

答案:是對遷韶先師在廣東教育事業發展上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感恩與褒揚###有助于加強粵北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為時代新人端正學習態度、純潔學習動機、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增強四個自信有重要指導作用###對地方高校提高辦學質量和培養優秀人才有重要借鑒意義以下關于情理關系的表述,正確的是()

A:從人類發展的目標來看,情是理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B:在邏輯順序上,“理”是“情”的集中表現,是情的總結、歸納和深化C:人類發展過程中所提煉形成的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激發的情的積累下產生的D:情貫穿于人類及社會發展的始終

答案:從人類發展的目標來看,情是理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在邏輯順序上,“理”是“情”的集中表現,是情的總結、歸納和深化###人類發展過程中所提煉形成的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激發的情的積累下產生的抗戰時遷韶學校廣大師生與當地村民百姓之所以會產生深厚情誼,主要原因有()

A:地域特殊B:機緣巧合C:教學相長D:文化同源

答案:地域特殊###機緣巧合###文化同源以下表現中與抗戰時期遷韶師生移風易俗、造化百姓相關的是()

A:在坪石接連開了十余家書店,新建了戲院B:廣東戰時藝術館遷韶期間就儼然成為名家云集之地C:僅坪石校址自辦十余種學術刊物,出版了《戰時坪石日報》,還成立了《建國日報》《大光報》《工商報》等報社D:舉辦各類文體活動,提供豐富的文娛場所和節目

答案:在坪石接連開了十余家書店,新建了戲院###廣東戰時藝術館遷韶期間就儼然成為名家云集之地###僅坪石校址自辦十余種學術刊物,出版了《戰時坪石日報》,還成立了《建國日報》《大光報》《工商報》等報社###舉辦各類文體活動,提供豐富的文娛場所和節目從產生及起源上看,在人們的思考順序中,在認識某一事物時,情是最早出現的反應。()

A:對B:錯

答案:對力主農學院迅即遷入內地,以促進內地農業生產,支援抗日戰爭的遷韶先師是王亞南。()

A:錯B:對

答案:錯教育要同國家命運、民族前途緊密聯系起來。()

A:錯B:對

答案:對

第四章單元測試

中國高等教育在()進行了一次史無前例、規模空前的搬遷運動。

A:新中國成立初期B:北伐戰爭時期C:抗日戰爭時期D:解放戰爭時期

答案: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1月,由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私立南開大學在長沙組建成立的國立長沙臨時大學,搬遷至云南昆明后改稱為()。

A:西南聯合大學B:云南大學C:西北聯合大學D:云南師范大學

答案:西南聯合大學抗戰時期,遷往韶關的高校數量有()所。

A:12B:13C:14D:11

答案:11穗港澳高校內遷韶關的原因主要有()。

A:中國共產黨的積極作為B:廣州局勢和國民政府教育方針政策的加速推進C:高校領導的組織得力D:韶關獨特地理資源的廣泛吸引

答案:中國共產黨的積極作為###廣州局勢和國民政府教育方針政策的加速推進###韶關獨特地理資源的廣泛吸引國立中山大學從云南遷至韶關的因素有()。

A:滇西戰事臨近B:粵北局勢相對穩定C:駐扎韶關的第七戰區司令官余漢謀D:韶關成為戰時省會

答案:滇西戰事臨近###粵北局勢相對穩定###駐扎韶關的第七戰區司令官余漢謀###韶關成為戰時省會內遷韶關的高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入伍、文化下鄉”運動,對粵北民眾產生的影響包括()。

A:激發愛國熱情B:增強民族意識C:免于日偽的奴化教育D:增長見識,陶冶情操

答案:激發愛國熱情###增強民族意識###免于日偽的奴化教育###增長見識,陶冶情操抗戰時期內遷韶關的高校在()方面推動了粵北教育文化事業進步。

A:發展實業B:培養人才,增強師資力量C:創辦各類學校D:提高教師能力水平

答案:培養人才,增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師能力水平王亞南先生給自己在坪石武陽司村的住所封了一個名號,稱為“野馬軒”。()

A:對B:錯

答案:對通過實地調查研究,梁釗韜先生的《粵北乳源瑤民的宗教信仰》等著作形成了人類學、民族學的研究方法。()

A:對B:錯

答案:對華南高校搬遷至韶關,全部集中在粵北坪石。()

A:對B:錯

答案:錯

第五章單元測試

《資本論》的作者是()。

A:恩格斯B:馬克思C:考茨基D:馬克思、恩格斯

答案:馬克思《資本論》三卷本中文譯者是()。

A:王亞南B:郭大力、王亞南C:陳望道D:郭大力

答案:郭大力、王亞南首次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中文的人是()。

A:陳望道B:張聞天C:陳獨秀D:王亞南

答案:陳望道王亞南的頭銜有()

A:馬克思主義教育家B: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C:政治家D:哲學家

答案:馬克思主義教育家###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郭大力邀請與王亞南決定一起翻譯資本論的原因是()。

A:個人崇拜B:王亞南的英語好C:機緣巧合D:志趣相同

答案:王亞南的英語好###機緣巧合###志趣相同王亞南刻苦學習,掌握了哪幾門外語()。

A:西班牙語B:日語C:英語D:德語

答案:日語###英語###德語下列哪些人對王亞南的學術活動有幫助()。

A:李約瑟B:朱謙之C:郭大力D:胡體乾

答案:李約瑟###朱謙之###郭大力###胡體乾首次將《資本論》三卷本譯成中文的作者是郭大力和王亞南。()

A:錯B:對

答案:對王亞南是馬克思主義政治家。()

A:對B:錯

答案:錯郭大力和王亞南為翻譯《資本論》一共耗費了十年時間。()

A:對B:錯

答案:對

第六章單元測試

()年1月,冼玉清出生于澳門富商大家。

A:1899B:1900C:1889D:1895

答案:1895()年10月,廣州淪陷,嶺南大學遷香港開課,冼玉清隨嶺大遷到香江。

A:1937B:1938C:1940D:1942

答案:1938()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日寇當時要在港的冼玉清和前清翰林張學華牽頭組織香港東亞文化協會,冼玉清斷然拒絕,浩然正氣,真是難能可貴。

A:1942B:1938C:1940D:1941

答案:1941冼玉清,別署碧瑯玕館主、碧瑯玕館主人,嶺南大學、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

A:詩人B:書畫家C:嶺南第一位女博學家D:廣東文獻專家

答案:詩人###書畫家###嶺南第一位女博學家###廣東文獻專家冼玉清專注學問,為嶺南文化研究獻出畢生精力,在()等方面功昭學林,被譽為“千百年來嶺南巾幗無人能出其右”的“不櫛進士”、“嶺南才女”。

A:詩詞書畫創作B:歷史文獻考據C:金石叢帖鑒藏.D:鄉邦掌故溯源

答案:詩詞書畫創作###歷史文獻考據###金石叢帖鑒藏.###鄉邦掌故溯源冼玉清大半生研究嶺南文史,學術成就斐然,著述豐碩。她的著作主要有()等。

A:《粵謳與晚清政治》B:《廣東叢帖敘錄》C:《廣東文獻叢談》D:《廣東釋道著述考》

答案:《粵謳與晚清政治》###《廣東叢帖敘錄》###《廣東文獻叢談》###《廣東釋道著述考》冼玉清的學術表現出了鮮明的()鄉土主義之特點。

A:傳統主義B:民族主義C:女性主義D:愛國主義

答案:傳統主義###民族主義###女性主義###愛國主義受恩師陳子褒的影響,冼玉清自幼立志救國,委身教育。()

A:錯B:對

答案:對抗戰八年期間,冼玉清的不少詩詞和文章,體現了她崇高的民族氣節。()

A:錯B:對

答案:對冼玉清所著《碧瑯玕館詩稿》深為當時的文人學士所贊賞。()

A:錯B:對

答案:對

第七章單元測試

“中國在公元3世紀到13世紀之間保持著一個西方所望塵莫及的科學知識水平”,這話是()說的。

A:李約瑟B:達爾文C:懷特D:默凱爾

答案:李約瑟譽為“化學胚胎學之父”的是()

A:默凱爾B:愛因斯坦C:李約瑟D:達爾文

答案:李約瑟被中國媒體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是()

A:懷特B:達爾文C:丘吉爾D:李約瑟

答案:李約瑟在本專題中提到與李約瑟來華相關外國人有()

A:達爾文B:懷特C:達爾文D:默凱爾

答案:懷特###默凱爾李約瑟博士被英國政府派遣來華交流的主要原因有()

A:李約瑟所倡導的英中合作交流獲得了中國學術界的積極響應和支持。B:李約瑟對中國古代文明有深厚興趣,C:李約瑟重視科學史研究D:李約瑟初通漢語,

答案:李約瑟所倡導的英中合作交流獲得了中國學術界的積極響應和支持。###李約瑟對中國古代文明有深厚興趣,###李約瑟重視科學史研究###李約瑟初通漢語,促使李約瑟引起學習漢語的興趣三位中國留學生是()

A:王應睞B:沈詩章C:魯桂珍D:王國忠

答案:王應睞###沈詩章###魯桂珍在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首卷《導論》“序言”中,記述與李約瑟接觸過的華南教育先師在()

A:鄒儀新B:王亞南C:吳大琨D:梁家勉

答案:王亞南###吳大琨《白頭惟有赤心存——風雨九十年瑣憶》的作者是吳大琨()

A:對B:錯

答案:對華南農業大學圖書館“特藏室”后來發展成為中國農史研究的研究中心和古農書藏書中心()

A:對B:錯

答案:對被稱為“繼達爾文之后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生物學著作之一”是《化學胚胎學》()

A:對B:錯

答案:錯

第八章單元測試

韶州師范學校(簡稱韶師),創建于()年。

A:1903年B:1933年C:1247年D:2001年

答案:1903年()中共在韶師成立了中共韶師支部,這是粵北最早成立的學校黨支部之一。

A:1939年B:1937年C:1940年D:1931年

答案:1939年中共地下黨在韶師的主要工作是宣傳進步思想和()。

A: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B:組織下鄉抗日宣傳隊C:籌辦進步刊物D:組織讀書會等活動

答案: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中共地下黨在韶師通過籌辦()刊物宣傳新思想。

A:《韶師學生》B:《呼聲》C:《韶州鱗爪》D:《曉鐘報》

答案:《韶師學生》###《呼聲》###《韶州鱗爪》###《曉鐘報》據史料記載,()率領的部隊曾在韶師宿營()。

A:朱德B:陳毅C:葉挺D:葉劍英

答案:葉挺###葉劍英韶師是廣東省建立最早、歷史最長的專門培養師資的學校之一,被譽為()。

A:嶺南教師的搖籃B:南粵師范的明珠C:粵北革命的熔爐D:歷史悠久的學府

答案:嶺南教師的搖籃###南粵師范的明珠###粵北革命的熔爐###歷史悠久的學府中共地下黨在韶師瓦解反動黨團的工作主要包括()。

A:校內成立“干社”B:領導學生自治會C:組織下鄉抗日宣傳隊D:籌辦刊物宣傳新思想

答案:校內成立“干社”###領導學生自治會韶師在地下黨的領導下,開展了廣泛深入的抗日救亡運動,成為粵北青年學生運動的主要陣地。()

A:錯B:對

答案:對韶師是由舊學的書院發展而來的,它的歷史可追溯至北宋時期建立的濂溪書院。()

A:對B:錯

答案:對中共地下黨最初在韶師成立男生和女生兩個支部。()

A:對B:錯

答案:錯

第九章單元測試

1938年10月12日,日軍從()登陸廣東。

A:深圳B:惠陽大亞灣C:湛江D:廣州

答案:惠陽大亞灣經過黨組織的推動,到1942年中山大學黨員達到()多名。

A:40B:200C:100D:60

答案:100廣東省文理學院搬到連縣東陂后,由()直接聯系該校黨組織。

A:張江明B:張文彬C:李大林D:嚴重

答案:張江明抗戰時期遷到韶關的高校有()。

A:私立嶺南大學B:廣東省文理學院和法商學院C:暨南大學D:國立中山大學

答案:私立嶺南大學###廣東省文理學院和法商學院###國立中山大學1942年,香港陷落后,嶺南大學遷到韶關曲江大村,逐漸招收了()等地的學生,為黨在嶺南大學開展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

A:廣西B:江西C:湖南D:廣東

答案:江西###湖南###廣東1941年和1942年,粵北省委青年部分別在樂昌和坪石舉辦了兩期黨員培訓班,分別以()黨員為主。

A:嶺南大學B:東吳大學C:中山大學D:文理學院

答案:中山大學###文理學院中山大學遷到韶關后,聘請了一批進步學者和著名教授到校任教,如()等。

A:梅龔彬B:王亞南C:陳寅恪D:李達

答案:梅龔彬###王亞南###陳寅恪###李達朱振生、關照禧、伍子高、羅湘林四位黨員學生考入嶺南大學。()

A:錯B:對

答案:錯中山大學有建立黨委或全校性的總支。()

A:錯B:對

答案:錯1941年7月11日,中山大學法學院學生率先打出“迎鄒挽許拒張”旗號。()

A:錯B:對

答案:對

第十章單元測試

廣州淪陷是在()

A:1937年10月B:1938年8月C:1938年10月D:1937年7月

答案:1938年10月廣州淪陷后,中山大學于()年遷至粵北坪石

A:1940年B:1938年C:1939年D:1944年

答案:1940年下列人物中,抗戰時擔任中山大學圖書館館長的是()

A:王亞南B:許崇清C:孫本文D:杜定友

答案:杜定友抗日戰爭時期,以中山大學、嶺南大學為代表的華南部分中、高等院校內遷粵北,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辦學,對華南地區教育的傳承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A:對B:錯

答案: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宋代的大儒張載對中國傳統士人的道德使命的概括。()

A:對B:錯

答案:錯據統計,抗戰時期高級知識分子十分之三以上、中等知識分子十分之五以上、低級知識分子的十分之九以上參加了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內遷過程。()

A:對B:錯

答案:錯抗戰時期,內遷的知識分子們,把報效國家的抗日熱情化為扎實的學術研究,他們克服重重困難,堅守學術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國學者的國際聲望。()

A:錯B:對

答案:對王亞南是中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也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