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四單元B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四單元B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四單元B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四單元B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歷史九年級第四單元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B卷

選擇題(共18小題)

1.(2024秋?棲霞區月考)“各工業企業制定公平競爭法規,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準

和工作時數。”這一規定屬于羅斯福新政中的()

A.整頓金融體系

B.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C.調整農業政策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2.(2024秋?鹿泉區月考)福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中寫道:“1929-1932年無疑是一道深.……在思

想知識界及政治舞臺上,共有三股勢力爭霸。馬克思共產主義是其一;第二種勢力則是改良式的資本主

義;至于第三條路,就是法西斯路線了。“走上第三條道路的國家是()

A.蘇聯、日本、德國B.意大利、美國、蘇聯

C.中國、美國、德國D.德國、日本、意大利

3.(2024?常州模擬)羅斯福新政期間,成立農業調查局,以控制小麥、棉花、玉米、水稻、煙草、豬等

農副產品的生產。可見,新政()

A.擴大生產規模以改善民眾生活

B.通過福利制度以緩和社會矛盾

C.加強國家干預以調節經濟發展

D.舉辦公共工程以增加就業機會

4.(2024?深圳)美國本計劃沿蘇聯邊境兩側平行出兵,但由于交通、航線以及蘇聯自身的困境,最終決

定從英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出兵進攻歐洲,這一戰略的調整促使()

A.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世界大戰轉折點的出現

D.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5.(2024?莆田模擬)言語是思想的反映。如圖言論表明羅斯福()

從來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定的信

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的制度面臨毀滅邊沿的時候,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A.目空一切B.朝令夕改C.言為心聲D.□是心非

6.(2024?西藏)1943年,在某場戰役中,蘇聯人以鉗形攻勢保衛他們的城市,使圍攻的德軍變成了被圍

困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該戰役是()

A.阿拉曼戰役B.莫斯科保衛戰

C.諾曼底登陸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7.(2023秋?鄴城縣期末)“97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有人稱之為美國自建國以來本土所遭受到的第二

次大規模襲擊,第一次是指()

A.來克星頓槍聲B.美西戰爭

C.珍珠港事件D.中途島海戰

8.(2024?郁南縣二模)據統計,從1866年到1941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中,授予總統處理經濟問題的

自由裁奪權條款共110條,其中1933年前的67年中僅32條,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卻增加到78條。

這說明20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

A.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

B.政府積極調整勞資關系

C.分權制衡原則遭到破壞

D.立法權轉移到總統手中

9.(2024?朔州三模)根據羅斯福總統的建議,國會授權政府設立了工程振興局,并撥款用于重新造林,

修建住宅和興辦教育等,到1943年該局共花費了110億美元用于種類繁多的興建項目。這表明羅斯福

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業機會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決危機

C.通過制定法規來復興經濟

D.設立新的機構以控制市場

10.(2024秋?沙坪壩區校級月考)“政府雇傭了幾千人來做各個方面的工作:藝術家畫畫,音樂家舉行音

樂會,作家寫書,工人們摟草、挖溝、建公園和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有這些人都由政府付工資。”材

料體現羅斯福新政()

A.加強對工業的計劃和指導

B.使美國擺脫經濟大危機

C.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機制

D.采用國家干預經濟手段

11.(2024?長安區三模)1944年6月,美、英等盟國軍隊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此次“登陸”()

A.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

B.標志著二戰的全面爆發

C.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D.促使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12.(2024?迎澤區校級模擬)如圖年代尺反映了20世紀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對各階段發生的重大歷史

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晏遙矍界|體系建立|嘉格局形成雌a勢

1914年1919年1921年1939年1955年1991年

A.兩次大戰期間建立了雅爾塔體系

B.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C.1955年兩極格局形成使歐洲再次崛起

D.1991年世界多極化的格局已正式形成

13.(2024?澄海區校級一模)1943年,一名前線士兵在家信中寫道:我們不久就可以占領這座城市,但是

它仍然在我們面前,它相距如此之近,卻同時又像月亮那樣遙遠,我們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伏爾加河

中流動的尸體。這位士兵應該是()

A.遭受閃電戰中的波蘭士兵

B.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英國士兵

C.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國士兵

D.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德國士兵

14.(2024秋?管城區期末)“盡管日本人精神十分狂熱,但是美國經濟一旦轉入戰爭狀態就完全壓倒了日

本經濟。例如,戰爭初期的災難使美國只剩下3艘第一線的航空母艦,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兩年內,其

航空母艦的數目便猛增到50艘。”材料表明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轉折的重要因素是()

A.資源和生產效率的優勢

B.反法西斯國家的配合

C.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

D.作戰方式的巨大差異

15.(2024秋?農安縣期末)二戰中召開的哪次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

A.慕尼黑會議B.華盛頓會議

C.開羅會議D.雅爾塔會議

16.(2023秋?唐山期末)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指出:“就在此時,我清楚美國這場戰爭

已經絕對加入了,且會戰斗到底“此時”指的是()

A.珍珠港事件發生B.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

C.諾曼底登陸成功D.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17.(2023秋?廣饒縣期末)1932年,羅斯福競選美國總統時許諾,要用計劃經濟的方法克服經濟危機。“計

劃經濟的方法”是指()

A.放任經濟自由發展B.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C.加強對經濟的干預D.高度重視人才培養

18.(2023秋?獻縣期末)蘇軍在這場戰役中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士氣大增。這場戰役就像擁有魔力一般讓

蘇聯開始掌控局面,所以說這場戰役的意義真的非常重大。納粹德國東部戰線上的主動權自此也永遠地

失去了。材料描述的“這場戰役”是指()

A.斯大林格勒戰役B.凡爾登戰役

C.柏林戰役D.諾曼底登陸

二.論述題(共2小題)

19.(2021?綿陽模擬)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曾指出:“民生沒有終

點,只有新起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們聰明而勇敢地予以對待,就沒有解決

不了的問題。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這一任務,政府對待這項任務就像對待戰爭的緊急

狀態一樣。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職演說

材料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展開,農村創造了“包產到戶”

這一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

材料三:2005年12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

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羅斯福新政的哪項舉措做到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并評價羅斯福

新政。

(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民生問題”的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

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暢、200字以內。)

20.(2024?常德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圖1美、蘇等成立反法西斯同盟的宣傳畫(寓意:圖2冷戰時期蘇聯宣傳畫(蘇聯紅軍手持衛國戰爭

合作共贏)歷史書對著欲點燃核彈的美國說“不準淘氣”)

圍繞兩幅漫畫中所體現的美蘇關系,就“外交關系”這一主題,結合所學知識,自行擬定一個觀點,并

運用相關史實加以論證。(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第四單元B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BDCDCDCAADC

題號12131415161718

答案BDAACA

一.選擇題(共18小題)

1.(2024秋?棲霞區月考)“各工業企業制定公平競爭法規,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價格水平、工資標準

和工作時數。”這一規定屬于羅斯福新政中的()

A.整頓金融體系

B.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

C.調整農業政策

D.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需要考生掌握羅斯福新政的內容。

【解答】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加強了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

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

準,限制工時,B項正確;在金融方面,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

排除A項;農業方面,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

價格,排除C項;在社會保障方面,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

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排除D項。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2.(2024秋?鹿泉區月考)福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中寫道:“1929-1932年無疑是一道深.……在思

想知識界及政治舞臺上,共有三股勢力爭霸。馬克思共產主義是其一;第二種勢力則是改良式的資本主

義;至于第三條路,就是法西斯路線了。“走上第三條道路的國家是()

A.蘇聯、日本、德國B.意大利、美國、蘇聯

C.中國、美國、德國D.德國、日本、意大利

【分析】本題考查法西斯政權的建立,識記法西斯政權的建立相關知識。

【解答】A.蘇聯走上了馬克思共產主義道路,排除A項。

B.美國走上了改良式的資本主義,排除B項。

C.中國是社會主義道路,排除C項。

D.根據材料“1929-1932年無疑是一道深谷……在思想知識界及政治舞臺上,共有三股勢力爭霸。馬

克思共產主義是其一;第二種勢力則是改良式的資本主義;至于第三條路,就是法西斯路線了并結

合所學知識可知,馬克思共產主義的典型代表是蘇聯,蘇聯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改良式的資本主義的典型代表是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擺脫了危機;法西斯路線的典型代表是德意日,

這三國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對外侵略擴張轉嫁危機,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狀況,熟記法西斯政權的建立相關知識。

3.(2024?常州模擬)羅斯福新政期間,成立農業調查局,以控制小麥、棉花、玉米、水稻、煙草、豬等

農副產品的生產。可見,新政()

A.擴大生產規模以改善民眾生活

B.通過福利制度以緩和社會矛盾

C.加強國家干預以調節經濟發展

D.舉辦公共工程以增加就業機會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羅斯福新政的特點,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羅斯福新政期間,成立農業調查局,以控制小麥、棉花、玉米、水稻、煙草、豬等

農副產品的生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了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控制農副產品的生產,反映了羅

斯福新政加強國家干預以調節經濟發展,故C項正確;羅斯福新政是通過國家控制農副產品的生產,

而不是擴大生產規模,排除A項;材料描述的是羅斯福新政通過國家控制農副產品的生產,與“福利

制度、興辦公共工程”無關,排除B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羅斯福新政的特點。

4.(2024?深圳)美國本計劃沿蘇聯邊境兩側平行出兵,但由于交通、航線以及蘇聯自身的困境,最終決

定從英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出兵進攻歐洲,這一戰略的調整促使()

A.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C.世界大戰轉折點的出現

D.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分析】本題考查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內容,準確解讀材料信息。

【解答】根據材料“美國本計劃沿蘇聯邊境兩側平行出兵,但由于交通、航線以及蘇聯自身的困境,最

終決定從英國本土出發,橫渡大西洋出兵進攻歐洲”及所學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

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打開了盟軍從西線直搗德國本土的大門,使德軍陷入蘇軍

和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中,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D項正確;德國法西斯入侵波蘭,標志著世界大戰

全面爆發,排除A項;1942年1月,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排除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

斯大林格勒戰役和中途島戰役,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理解諾曼底登陸的相關內容,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

5.(2024?莆田模擬)言語是思想的反映。如圖言論表明羅斯福()

從來在美國沒有另外一個人比我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私人企業、私有財產和私人利潤有著更堅定的信

仰……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的制度面臨毀滅邊沿的時候,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

一—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A.目空一切B.朝令夕改C.言為心聲D.口是心非

【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從來在美國沒有……當這個私人利潤和自由企業的制度面臨毀滅邊沿的時候,

是這個政府挽救了它”和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上臺后,實施新政,要挽救經濟危機對美國造成的危害,

維護資本主義統治,該言論表明羅斯福言為心聲,C項正確;羅斯福并非目空一切,他是一個實干家,

上臺就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排除A項;羅斯福利用國家權力進行的改革,一直持續下去了,

因此“朝令夕改”說法錯誤,排除B項;羅斯福發表這個言論后,用實際行動采取了新政,并非口是

心非,排除D項。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2024?西藏)1943年,在某場戰役中,蘇聯人以鉗形攻勢保衛他們的城市,使圍攻的德軍變成了被圍

困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形勢。該戰役是()

A.阿拉曼戰役B.莫斯科保衛戰

C.諾曼底登陸D.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掌握基礎知識。

【解答】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蘇聯戰略重鎮斯大林格勒。蘇聯軍民英勇抗敵。1943年

2月,德軍投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此后,蘇軍連續進攻,扭轉了蘇

德戰場的形勢,D項正確;阿拉曼戰役是二戰中北非戰場的轉折點,排除A項;莫斯科保衛戰打破“德

軍不可戰勝”神話,排除B項;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蘇德戰場外的第二戰場,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及影響。

7.(2023秋?鄴城縣期末)“97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有人稱之為美國自建國以來本土所遭受到的第二

次大規模襲擊,第一次是指()

A.來克星頓槍聲B.美西戰爭

C.珍珠港事件D.中途島海戰

【分析】本題考查珍珠港事件的有關內容。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

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解答】“971”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后,有人稱之為美國自建國以來本土所遭受到的第二次大規模襲擊,

第一次是指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先襲擊美國的是偷襲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

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第二天,美國對日作戰,太平

洋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

以及影響。

8.(2024?郁南縣二模)據統計,從1866年到1941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中,授予總統處理經濟問題的

自由裁奪權條款共110條,其中1933年前的67年中僅32條,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卻增加到78條。

這說明20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

A.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

B.政府積極調整勞資關系

C.分權制衡原則遭到破壞

D.立法權轉移到總統手中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重點掌握羅斯福新政特點及影響。

【解答】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為消除經濟危機,1933年,羅

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

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美國的經濟緩慢恢復過來。據題干信息”從1866年到1941

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法律中,授予總統處理經濟問題的自由裁奪權條款共110條,其中1933年前的67年

中僅32條,而1933年后的8年中卻增加到78條。”并結合所學,這說明20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國家

對經濟的干預加強,A符合題意。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特點以及影響。

9.(2024?朔州三模)根據羅斯福總統的建議,國會授權政府設立了工程振興局,并撥款用于重新造林,

修建住宅和興辦教育等,到1943年該局共花費了110億美元用于種類繁多的興建項目。這表明羅斯福

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業機會

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決危機

C.通過制定法規來復興經濟

D.設立新的機構以控制市場

【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

【解答】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開始實施“新政”,通過國家干預的辦法,

使美國逐步擺脫了經濟危機。A項,由題干可知,美國設立了新的政府機構,興辦了眾多公共工程,這

說明羅斯福通過多種渠道來緩解就業壓力、刺激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故A項正確。B、C項,題干涉及

的是公共工程的興辦,未提到金融手段和法規的制定。故B、C項錯誤。D項,羅斯福新政的基本特征

是國家干預經濟,而不是“控制市場”。故D項錯誤。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羅斯福新政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羅斯福新政的背景、內容、特點與影響.

10.(2024秋?沙坪壩區校級月考)“政府雇傭了幾千人來做各個方面的工作:藝術家畫畫,音樂家舉行音

樂會,作家寫書,工人們摟草、挖溝、建公園和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有這些人都由政府付工資。”材

料體現羅斯福新政()

A.加強對工業的計劃和指導

B.使美國擺脫經濟大危機

C.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機制

D.采用國家干預經濟手段

【分析】本題考查羅斯福新政,識記羅斯福新政相關知識。

【解答】A.政府對工業的計劃與指導主要體現在對工業的調控,而材料內容描述的還涉及藝術、文化等

多個領域,排除A項。

B.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羅斯福新政時期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沒有體現羅斯福新政的結果,“使美國

擺脫經濟大危機”的表述不符合題干內容,排除B項。

C.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羅斯福新政時期逐漸建立了社會保障制度機制,但材料所述政府直接雇傭人員來

從事各種工作,與社會保障制度機制的建立無直接關系,排除C項。

D.根據材料“政府雇傭了幾千人來做各個方面的工作:藝術家畫畫,音樂家舉行音樂會,作家寫書,工

人們摟草、挖溝、建公園和做一些其他的工作。所有這些人都由政府付工資”可知,政府直接雇傭了數

千人來進行各種工作,這說明羅斯福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經濟手段,D項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分析能力,熟記羅斯福新政相關知識。

11.(2024?長安區三模)1944年6月,美、英等盟國軍隊成功登陸法國諾曼底,此次“登陸”()

A.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

B.標志著二戰的全面爆發

C.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D.促使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諾曼底登陸以及歷史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1944年”“美英盟軍”“諾曼底”并結合所學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軍成功

登陸法國諾曼底,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C項正確;蘇

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形勢,排除A項;1939年9月,德國突襲波蘭,標志

著二戰的全面爆發,排除B項;1941年12月3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諾曼底登陸以及歷史影響,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12.(2024?迎澤區校級模擬)如圖年代尺反映了20世紀國際政治格局的演變。對各階段發生的重大歷史

史實,表述正確的是()

妻磁嬖界|體系建立|嘉|格局形成||雌a勢

I''II''I「「''IJI?

1914年1919年1921年1939年1955年1991年

A.兩次大戰期間建立了雅爾塔體系

B.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C.1955年兩極格局形成使歐洲再次崛起

D.1991年世界多極化的格局已正式形成

【分析】本題考查世界格局的演變,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兩次大戰期間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排除A;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故B

符合題意;1955年兩極格局形成沒有使歐洲再次崛起,排除C;世界多極化的格局至今還沒形成,排

除D。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世界格局的演變,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二戰是世界人民的反

法西斯戰爭。

13.(2024?澄海區校級一模)1943年,一名前線士兵在家信中寫道:我們不久就可以占領這座城市,但是

它仍然在我們面前,它相距如此之近,卻同時又像月亮那樣遙遠,我們看到的不是希望,而是伏爾加河

中流動的尸體。這位士兵應該是()

A.遭受閃電戰中的波蘭士兵

B.敦刻爾克大撤退中的英國士兵

C.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國士兵

D.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德國士兵

【分析】本題考查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需要學生在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的情況下給予作答。

【解答】根據材料“1943年、伏爾加河”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場戰役是斯大林格勒戰役。斯大林

格勒戰役是蘇德戰爭中持續時間最長,最為激烈的戰役,而且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戰爭過程中德國的

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沒,D項正確;從所學知識可知,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排除A項;從所學

知識可知,敦刻爾克大撤退是1940年5月英法聯軍的軍事撤退行動,排除B項;從所學知識可知,珍

珠港事件是指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國太平洋海軍艦隊基地一一珍珠港的軍事事件,排除C項。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斯大林格勒戰役,考查學生根據材料進行分析解答的能力。

14.(2024秋?管城區期末)“盡管日本人精神十分狂熱,但是美國經濟一旦轉入戰爭狀態就完全壓倒了日

本經濟。例如,戰爭初期的災難使美國只剩下3艘第一線的航空母艦,但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兩年內,其

航空母艦的數目便猛增到50艘。”材料表明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轉折的重要因素是()

A.資源和生產效率的優勢

B.反法西斯國家的配合

C.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

D.作戰方式的巨大差異

【分析】本題考查日軍偷襲珍珠港,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根據材料“美國經濟一旦轉入戰爭狀態就完全壓倒了日本經濟”“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兩年內,

其航空母艦的數目便猛增到50艘”可知,材料表明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形勢轉折的重要因素是資源和

生產效率的優勢,故A項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反法西斯國家的配合、反法西斯戰爭的正義性、作

戰方式的巨大差異,排除BCD項。

故選:Ao

【點評】記憶日軍偷襲珍珠港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

15.(2024秋?農安縣期末)二戰中召開的哪次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

A.慕尼黑會議B.華盛頓會議

C.開羅會議D.雅爾塔會議

【分析】本題考查雅爾塔會議。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德國敗局已定時,為了取得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后勝利、解決戰后

的重大問題,1945年2月,蘇、美、英三國首腦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在克里木半島雅爾塔舉行會

議。會議通過了一系列重大決議,包括:分區占領德國,建立聯合國,雅爾塔會議對協調盟國戰勝德日

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聯合國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二戰中召開的雅爾塔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

故選:D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

以及影響。

16.(2023秋?唐山期末)丘吉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指出:“就在此時,我清楚美國這場戰爭

已經絕對加入了,且會戰斗到底。”“此時”指的是()

A.珍珠港事件發生B.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

C.諾曼底登陸成功D.雅爾塔會議的召開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相關史實,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解答】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位于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次日,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

對美宣戰。日本還向東南亞等地區發動了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根據題干中“丘吉爾在

《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中指出:’就在此時,我清楚美國這場戰爭已經絕對加入了,且會戰斗到底。'”

并結合所學可知,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加入二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由此可知,“此時”指的是珍珠港事件發生,A項正確;1942——1943年,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斯大

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的轉折點,排除B項;1944年的諾曼底登陸成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排除C項;

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根本轉變,為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

利而召開的,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相關

史實。

17.(2023秋?廣饒縣期末)1932年,羅斯福競選美國總統時許諾,要用計劃經濟的方法克服經濟危機。“計

劃經濟的方法”是指()

A.放任經濟自由發展B.大力發展科學技術

C.加強對經濟的干預D.高度重視人才培養

【分析】本題考查了羅斯福新政,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材料“1932年,羅斯福競選美國總統時許諾,要用計劃經濟的方法克服經濟危機”并結

合所學知識可知,1933年3月,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開始以加強對經濟的干預為特點的新政,增強

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C項正確;放任經濟自由發展屬于胡佛政府的措施,排除A項;大力發展科

學技術,不屬于經濟措施,排除B項;高度重視人才培養,不屬于經濟措施,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8.(2023秋?獻縣期末)蘇軍在這場戰役中看到了勝利的希望,士氣大增。這場戰役就像擁有魔力一般讓

蘇聯開始掌控局面,所以說這場戰役的意義真的非常重大。納粹德國東部戰線上的主動權自此也永遠地

失去了。材料描述的“這場戰役”是指()

A.斯大林格勒戰役B.凡爾登戰役

C.柏林戰役D.諾曼底登陸

【分析】本題考查斯大林格勒戰役,識記斯大林格勒戰役相關知識。

【解答】A.根據材料“這場戰役就像擁有魔力一般讓蘇聯開始掌控局面”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是斯

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

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

大戰的重要轉折點,A項正確。

B.凡爾登戰役是一戰中的戰役,題干是二戰,排除B項。

C.攻克柏林戰役是在1945年,排除C項。

D.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斯大林格勒戰役相關知識。

二.論述題(共2小題)

19.(2021?綿陽模擬)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考察時曾指出:“民生沒有終

點,只有新起點。”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們最重大的首要任務,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如果我們聰明而勇敢地予以對待,就沒有解決

不了的問題。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這一任務,政府對待這項任務就像對待戰爭的緊急

狀態一樣。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就職演說

材料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的廣闊天地展開,農村創造了“包產到戶”

這一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

材料三:2005年12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中

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

(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羅斯福新政的哪項舉措做到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并評價羅斯福

新政。

(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民生問題”的主題,寫一篇小論文。(要求:觀點明確、史

論結合、邏輯嚴密、語言通暢、200字以內。)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羅斯福新政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重點掌握羅斯福新政、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特點及影響。1929年-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給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的破壞,為消除經濟危機,1933年,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后,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

濟的干預和指導,使美國度過了經濟危機,美國的經濟緩慢恢復過來。

【解答】(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羅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賑做到了“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根據所學知

識可知,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

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新

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其實質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對資本主義

生產關系進行局部調整,但無法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2)本題是歷史小論文,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用史實進行論證,要求邏輯嚴密,表述清楚。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擬定題目:三農問題是民生問題的重中之重;論述: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

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農業社會主義改造運動實現了土地集體所有,調動了農民的積

極性;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施提高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1958年的“大

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的重大失誤,我國的工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國家和人

民遇到了建國后未曾有過的經濟困難,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大失誤與挫折。這告訴我們注重調動農

民的生產積極性;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重視三農問題;堅持改革開放等。

故答案為:

(1)措施:以工代賑。新政取得了顯著成效,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

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

力明顯增強。新政在美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