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八章B卷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八章B卷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八章B卷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八章B卷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下學期初中地理七年級第八章B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章B卷

選擇題(共12小題)

1.關注世界。世界各地美食多種多樣,這與各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印度孟買等地的人們多喜食辛辣

咖喔(咖喔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利于食物的提味防腐),以下四種咖喔配料中,適宜在孟買種植的有

A.孜然,耐旱、喜長時間光照,適宜年降水量為300?400mm的環境

B.花椒,系光照,耐-20℃的低溫,年平均氣溫8?10℃的地區均能種植

C.胡椒,在降水量1900mm?3000mm、氣溫24?26℃的地區生長

D.大蒜,在疏松透氣的土壤、溫度在-5?24℃的環境下生長,比較耐寒

2.讀世界部分地區地圖,回答:①②③分別代表的大洲是()

A.亞洲、非洲、大洋洲B.非洲、大洋洲、亞洲

C.大洋洲、亞洲、非洲D.歐洲I、亞洲、非洲

3.自然環境特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活動。下列關于中南半島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100s110°

C

20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種植業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②勞動力豐富,天然橡膠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汽車輪胎生產基地

③高腳屋是當地的傳統民居,由于降水豐富,屋頂坡面長且陡

④氣候濕熱,當地大面積種植水稻,居民以面食為主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下列關于日本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地形以盆地為主

B.工業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島

C.多火山、地震

D.礦產資源豐富

5.日本為了解決人多地狹問題,瘋狂填海造陸。日本填海造陸新增領土1180余平方公里。日本通過填海

造陸增加國土面積,說明()

A.人類活動會導致海陸變遷

B.板塊運動會導致海陸變遷

C.大陸漂移會導致海陸變遷

D.海平面升降會導致海陸變遷

6.印度最容易發生的自然災害是()

A.水旱災害B.泥石流C.地震D.火山

7.聯合國宣稱印度人口可能在2023年4月14日達到了14.25775850億人,如數字屬實,則印度人口正式

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該現象對印度的影響不包括()

A.人均耕地資源減少B.交通擁擠狀況加劇

C.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D.勞動力資源豐富

8.米飯是東南亞人的主食,該區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包括()

①氣候雨熱同期,水熱充足

②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③種植歷史悠久

④科技發達,機械化耕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素有“花園城市”之稱。讀圖,關于新加坡的說法,

②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

③居民多為黃種人,華人華僑比例高

④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盛產天然橡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有關印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

B.印度是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

C.人口已超越中國,居世界第一

D.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

11.2023年4月13日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運營,我國昆明和老撾萬象兩地旅客可實現朝發夕至。

圖為中老鐵路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中老鐵路的建設者說:“中老鐵路不是鋪出來的,而是架出來、挖出來的。”這是因為修建這條鐵路需要

克服的困難有()

①流動沙丘

②地形崎嶇

③河流眾多

④高寒缺氧

河流

公仆山脈

一鐵路

O城市

?首都

A.①②C.②③D.②④

12.亞馬爾半島位于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北部,半島地形平坦,凍土廣布,凍土層下蘊藏著極其豐富

的天然氣資源,島上建有規模龐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基地。近年來,島上陸續發現了數十個“巨坑”,

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關注。如圖示意亞馬爾半島及巨坑位置。巨坑的出現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關注,主

要是因為地坑會()

C.威脅能源基地安全D.加速地表水流失

二.解答題(共3小題)

13.【析國家,學以致用】

材料一:《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本游戲,大家看著這個小青蛙去旅行,等著它的明信片和小禮物……近

期旅行蛙去了名古屋和神戶,看它都發現了什么。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3(/____________________140*

(1)旅行蛙去的名古屋、神戶位于日本四大島中的島。

(2)在神戶,這只小青蛙竟全然不顧“溫水煮青蛙”的警告,去了著名的有馬溫泉,發回了明信片1。

請你用板塊構造理論幫它解釋日本天然溫泉資源豐富的原因。

明信片3JR中央大廈

(3)在名古屋,旅行蛙看到很多工廠,這是因為名古屋地處日本著名的工業區內,該國工業區主要分

布在沿岸。請你幫助旅行蛙解釋日本工業集中分布于此的原因。

(4)在名古屋,旅行蛙參觀了日本的重要古跡一一名古屋城,還參觀了JR中央大廈,并發回了明信片

2、3,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化(填字母代號)。

①深受中國影響

②東西方文化兼容

③基督教與佛教兼容

④傳統與現代并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材料二:“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合掌造位于日本的岐阜縣白山山麓,是個四面環山、水田縱橫、

河川流經的安靜山村。氣候為“寒地多雨型”,屬于特別豪雪地帶。

(5)日本特別豪雪地帶主要分布在海沿岸,因為地處風的迎風坡上。

(6)日本位于地震帶,“合掌造”建筑結構支撐作用強,不易倒塌;同時“合掌造”村落

斜坡式的人字形屋頂坡度(大或小),雪不易堆積,特別是冬天不至于壓垮房頂。

(7)日本的傳統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原因是o

(8)我國也是多地震國家,應該向日本學習什么?0

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中南半島北部與我國廣西、云南兩省相鄰,近年來逐漸成為我國游客

出境游的熱門目的地。東南亞擁有迷人的熱帶風光,各國歷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名勝古跡眾多,

并且是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材料二: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首都,全長1035公里。途經眾多的高山和深谷,建設難度

大,是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老合作建設運營的鐵路。通車后,老撾境內車程由2天縮短到3小時,

運輸成本降低20%以上。中老鐵路工程帶動了老撾當地價值51億元人民幣的材料和物資消費及11萬人

就業。

材料三:如圖為中南半島及中老鐵路示意圖。

(1)簡述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和地勢特征。

(2)說出東南亞成為我國境外旅游熱點的優勢條件。

(3)列舉中老鐵路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4)簡述中老鐵路對老撾的重要意義。

15.【雅萬高鐵“亮麗名片”】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

資料一:5月22日,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標志著雅萬高鐵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為全線開通運

營奠定了堅實基礎。雅萬高鐵位于印度尼西亞人口最多的爪哇島上,連接著首都雅加達和重要城市萬隆,

建成后通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資料二: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和爪哇島示意圖。

資料三: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地形復雜,島嶼眾多,火山地震多發。中國鐵路建造者

們克服重重困難,確保雅萬高鐵項目的推進,為高鐵項目的美好愿景保駕護航,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

鐵這一張“亮麗名片”。

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

南極洲板浜

板塊邊界板塊運就

UO°E

與首都---規劃高鐵〈河流32扇濟米

。城市——雅萬高鐵

(1)讀圖分析爪哇島屬于亞洲,城市分布的主要特征。

(2)據圖文資料說出雅萬高鐵連接的兩大城市和萬隆,雅萬高鐵的大致走向

(3)印度尼西亞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三大板塊的交界地帶,碰撞擠壓和張

裂是板塊運動的兩種主要方式,這也是此地火山、地震活動頻繁的主要原因。

(4)推測雅萬高鐵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簡述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

義。

困難(寫兩條):,;

意義(寫兩條):,。

第八章B卷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n

答案CADCAACABBC

題號12

答案C

一.選擇題(共12小題)

1.關注世界。世界各地美食多種多樣,這與各地的自然環境密切相關。印度孟買等地的人們多喜食辛辣

咖喔(咖喔由多種香料調配而成,利于食物的提味防腐),以下四種咖哩配料中,適宜在孟買種植的有

()

A.孜然,耐旱、喜長時間光照,適宜年降水量為300?400mm的環境

B.花椒,系光照,耐-20℃的低溫,年平均氣溫8?HTC的地區均能種植

C.胡椒,在降水量1900mm?3000mm、氣溫24?26℃的地區生長

D.大蒜,在疏松透氣的土壤、溫度在-5?24℃的環境下生長,比較耐寒

【考點】印度的農業及分布.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C

【分析】在氣溫和降水量變化示意圖中,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

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

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

孟買屬于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

【解答】解:讀圖可知,孟買為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孜然耐旱,適宜年降水量

為300?400mm的環境,孟買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左右,不適宜種植孜然;花椒耐寒、耐-20℃的低

溫,年平均氣溫8-10℃,大蒜耐寒,在-5-24℃的環境下生長,孟買終年高溫,月平均氣溫均在20℃

以上,不適宜種植花椒和大蒜;胡椒適合高溫,降水豐沛,適合在孟買種植。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解答。

2.讀世界部分地區地圖,回答:①②③分別代表的大洲是()

A.亞洲I、非洲、大洋洲B.非洲I、大洋洲I、亞洲

C.大洋洲、亞洲、非洲D.歐洲、亞洲、非洲

【考點】馬六甲海峽的重要地理意義;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A

【分析】地球上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六個大塊和許多小塊,面積較大的陸地叫大陸,面積較小的陸地叫

島嶼,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稱大洲I。全球共有七大洲,按面積由大到小排列分別為:亞洲、非洲、北

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和大洋洲。

【解答】解:全球共有七大洲I。依據大洲位置,讀圖分析可知,圖中①②③分別代表的大洲是亞洲、非

洲、大洋洲。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大洲的位置,讀圖理解解答即可。

3.自然環境特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活動。下列關于中南半島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關系描述正確的是

100s110°

C

20

①地形以高原為主,種植業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②勞動力豐富,天然橡膠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汽車輪胎生產基地

③高腳屋是當地的傳統民居,由于降水豐富,屋頂坡面長且陡

④氣候濕熱,當地大面積種植水稻,居民以面食為主食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考點】東南亞是熱帶經濟作物和稻米的重要產區.

【專題】示意圖;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D

【分析】中南半島,位于東南亞,地形特點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主要氣候類型是熱帶季風氣候。

【解答】解:中南半島地形以山地為主,種植業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I,①錯誤;中南半島勞

動力豐富,天然橡膠資源豐富,是世界重要的汽車輪胎生產基地,②正確;高腳屋是當地的傳統民居,

由于降水豐富,屋頂坡面長且陡,③正確;中南半島氣候濕熱,當地大面積種植水稻,居民以米飯為主

食,④錯誤。綜上所述,選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中南半島自然環境與社會生活的關系,結合中南半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解答即可。

4.下列關于日本的敘述正確的一項是()

A.地形以盆地為主

B.工業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島

C.多火山、地震

D.礦產資源豐富

【考點】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c

【分析】日本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嶼及其周圍

的3900多個島嶼組成,日本的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交通運輸便利,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市場狹

小,經濟對外依賴性強,日本進口原料,出口產品,形成加工貿易為主的經濟。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

為主,該國家多火山和地震。

【解答】解:日本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故A錯誤;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漱戶內海沿岸,故B錯誤;

日本是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其原因是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故C正確;

日本礦產資源缺乏,故D錯誤。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日本的地形、工業分布、自然災害及礦產資源特點,解答此題的方法是結合所學知識

點解答即可。

5.日本為了解決人多地狹問題,瘋狂填海造陸。日本填海造陸新增領土H80余平方公里。日本通過填海

造陸增加國土面積,說明()

A.人類活動會導致海陸變遷

B.板塊運動會導致海陸變遷

C.大陸漂移會導致海陸變遷

D.海平面升降會導致海陸變遷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A

【分析】地球表面形態處于不停的運動和變化之中,陸地可以變成海洋,海洋可以變成陸地?,F代科學

研究表明,地殼的變動、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陸變遷的主要原因。也會引起海陸的變化。

【解答】解:日本為了解決人多地狹問題,瘋狂填海造陸。日本填海造陸新增領土1180余平方公里。

日本通過填海造陸增加國土面積,說明人類活動會導致海陸變遷。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6.印度最容易發生的自然災害是()

A.水旱災害B.泥石流C.地震D.火山

【考點】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

【專題】自然災害類簡答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A

【分析】印度大部分處于北緯10°?30°的低緯度地區,北回歸線橫貫中部,北有高山阻擋亞洲中部

的冷空氣侵入,南有印度洋暖濕氣流的影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

【解答】解:印度熱帶季風氣候對農業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每年西南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是印度農業

生產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風到來的時間和強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際變率大,容易發生旱澇

災害,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

故選:Ao

【點評】考查印度的氣候特點,要理解記憶。

7.聯合國宣稱印度人口可能在2023年4月14日達到了14.25775850億人,如數字屬實,則印度人口正式

超過中國,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該現象對印度的影響不包括()

A.人均耕地資源減少B.交通擁擠狀況加劇

C.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D.勞動力資源豐富

【考點】印度的居民和城市.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C

【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成為人口問題。人口數量過

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壓力,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

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若人口增長過慢,甚至停止增長或出現負增長,會導致勞動力短缺,國防兵力

不足,人口老齡化嚴重,社會撫養老年人負擔加重等問題。人口增長應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資源

環境相協調。

【解答】解:印度人口增加會導致人均耕地資源減少、交通擁擠狀況加劇、勞動力資源豐富;人口增長

過慢會造成人口老齡化、勞動力人口短缺、國防兵源不足等問題。綜上所述,故c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人口增加過多產生的影響,理解解答即可。

8.米飯是東南亞人的主食,該區種植水稻的有利條件包括()

①氣候雨熱同期,水熱充足

②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③種植歷史悠久

④科技發達,機械化耕作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考點】東南亞是熱帶經濟作物和稻米的重要產區.

【專題】課本知識遷移類開放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A

【分析】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東南亞地處聯系亞洲和大洋洲、

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而馬六甲海峽則是這里路口的咽喉,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東南亞

絕大部分位于熱帶,氣候濕熱,有利于水稻和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東南亞是著名的熱帶旅游圣地。

【解答】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南亞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雨熱同期,水熱充足,

再加上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而且水稻種植歷史悠久,適宜種植水稻,米飯是該區人的主食;東南亞

各國為發展中國家,科技落后,農業機械化水平不高。

故選:A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東南亞的地理特征,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9.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位置優越,環境優美,素有“花園城市”之稱。讀圖,關于新加坡的說法,

②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

③居民多為黃種人,華人華僑比例高

④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盛產天然橡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點】東南亞主要國家和首都.

【專題】示意圖;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B

【分析】新加坡位于東南亞的馬來半島的南端,扼馬六甲海峽的咽喉,地理位置極其重要。據圖中信息

解答。

【解答】解:讀圖可得,新加坡位于低緯度,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新加坡扼守著太平洋與印度洋之

間的交通要道;新加坡居民多為黃種人,華人華僑比例高;位于熱帶雨林氣候區,不盛產天然橡膠。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加坡的概況,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理解解答。

10.有關印度的敘述,正確的是()

A.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

B.印度是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

C.人口已超越中國,居世界第一

D.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

【考點】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B

【分析】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南亞面積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地勢南北高,中部低,

人口居世界第二。

【解答】解: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印度是個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印度人口居世界第二位;

印度是世界耕地面積較多的國家。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印度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理解解答即可。

11.2023年4月13日中老鐵路國際旅客列車正式運營,我國昆明和老撾萬象兩地旅客可實現朝發夕至。

圖為中老鐵路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中老鐵路的建設者說:“中老鐵路不是鋪出來的,而是架出來、挖出來的?!边@是因為修建這條鐵路需要

克服的困難有()

①流動沙丘

②地形崎嶇

③河流眾多

④高寒缺氧

",河流

公仆山脈

一鐵路

O城市

?首都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考點】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

【專題】示意圖;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C

【分析】中老泰鐵路沿線地區河流眾多,地形崎嶇,因此鐵路多架設橋梁,多穿過隧道。

【解答】解:由圖可知,中老泰鐵路沿線地區河流眾多,地形崎嶇,因此鐵路多架設橋梁,多穿過隧道,

故有“中老泰鐵路不是鋪出來的,而是挖出來的、架出來的”的說法;途經地區緯度低,氣溫高,無高

寒缺氧,且途經地區植被覆蓋率高,流動沙丘分布少。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修建中老鐵路需要克服的困難,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解答。

12.亞馬爾半島位于俄羅斯西西伯利亞平原西北部,半島地形平坦,凍土廣布,凍土層下蘊藏著極其豐富

的天然氣資源,島上建有規模龐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基地。近年來,島上陸續發現了數十個“巨坑”,

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關注。如圖示意亞馬爾半島及巨坑位置。巨坑的出現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關注,主

要是因為地坑會()

72'30'E

C.威脅能源基地安全D.加速地表水流失

【考點】俄羅斯的煤、鐵、石油、森林資源.

【專題】地理探究類開放題;歐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C

【分析】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的礦產有煤、鐵、石油和天然氣等。俄羅斯工業以重工業為主。

【解答】解:半島上“巨坑”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凍土融化陷落形成,而凍土層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

天然氣資源,且島上建有規模龐大的液化天然氣項目基地。因此“巨坑”的出現引發了俄羅斯的高度關

注,主要是因為擔心地坑會威脅能源基地安全。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俄羅斯的礦產資源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點解答即可。

二.解答題(共3小題)

13.【析國家,學以致用】

材料一:《旅行青蛙》是一款日本游戲,大家看著這個小青蛙去旅行,等著它的明信片和小禮物……近

期旅行蛙去了名古屋和神戶,看它都發現了什么。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30140

(1)旅行蛙去的名古屋、神戶位于日本四大島中的本州島。

(2)在神戶,這只小青蛙竟全然不顧“溫水煮青蛙”的警告,去了著名的有馬溫泉,發回了明信片1。

請你用板塊構造理論幫它解釋日本天然溫泉資源豐富的原因。

_Ml

明信片1有馬溫泉明信片2名古屋城

明信片3JR中央大廈

(3)在名古屋,旅行蛙看到很多工廠,這是因為名古屋地處日本著名的工業區內,該國工業區主要分

布在太平洋沿岸。請你幫助旅行蛙解釋日本工業集中分布于此的原因多優良港灣,地形比較平

坦,便于進出口,海運便利。

(4)在名古屋,旅行蛙參觀了日本的重要古跡一一名古屋城,還參觀了JR中央大廈,并發回了明信片

2、3,從中可以看出日本文化D(填字母代號)。

①深受中國影響

②東西方文化兼容

③基督教與佛教兼容

④傳統與現代并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材料二:“地白風色寒,雪花大如手”。合掌造位于日本的岐阜縣白山山麓,是個四面環山、水田縱橫、

河川流經的安靜山村。氣候為“寒地多雨型”,屬于特別豪雪地帶。

(5)日本特別豪雪地帶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因為地處冬季風的迎風坡上。

(6)日本位于環太平洋地震帶,“合掌造”建筑結構支撐作用強,不易倒塌;同時“合掌造”村

落斜坡式的人字形屋頂坡度大(大或小),雪不易堆積,特別是冬天不至于壓垮房頂。

(7)日本的傳統民居多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原因是日本多火山地震,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

料,能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8)我國也是多地震國家,應該向日本學習什么?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震教育,提升民

眾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等。

【考點】日本的主要島嶼、地震帶、火山;日本工業布局的特點和地理意義.

【專題】示意圖;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1)本州;

(2)日本主要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3)太平洋;多優良港灣,地形比較平坦,便于進出口,海運便利;

(4)D;

(5)日本;冬季;

(6)環太平洋;大;

(7)日本多火山地震,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能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8)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震教育,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等。

【分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島國,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數千個小島及附近的海

域組成。日本地域狹小,資源貧乏,國內市場狹小,經濟對外依賴性較強。日本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

灣,海運便利。

【解答】解:(1)讀圖分析可知:名古屋、神戶位于日本四大島中的本州島,該島嶼是日本最大的島嶼。

(2)日本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地熱資源豐富,因此天然溫泉資源豐富。

(3)名古屋地處日本著名的京濱工業區,位于太平洋沿岸,日本工業集中分布于此的原因是城市和人

□集中,消費市場廣闊,港口條件優越,巨型船舶可以??浚辉?、燃料主要依靠進口,產品主要出口,

工廠靠近碼頭,陸地交通便利,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等。

(4)在名古屋,旅行蛙參觀了日本的重要古跡-名古屋城,還參觀了JR中央大廈。從中可以看出日本

文化傳統與現代并存,深受中國影響,具有東西方兼容的特點。日本人主要信仰神道教。故①②④正確,

故選D。

(5)日本豪雪地帶主要分布在日本海沿岸,因為該區域地處冬季風的迎風坡上,風力強大的西北季風

吹過日本海,遇到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雪多。

(6)日本位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地殼運動十分活躍,多火山地震,其當地的傳統民居為“合掌

造”,該建筑建筑結構支撐作用強,不易倒塌;同時“合掌造”村落斜坡式的人字形屋頂坡度大,雪不

易堆積,特別是冬天不至于壓垮房頂,對房屋有保護作用。

(7)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塊和亞歐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所以多火山地震,日本傳統民居多使用質

地較輕的建筑材料,是為了防震能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8)我國與日本一樣都是多地震的國家,在防震方面應該向日本學習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

震教育,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在家庭中自備急救包、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等。

故答案為:

(1)本州;

(2)日本主要位于歐亞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活躍;

(3)太平洋;多優良港灣,地形比較平坦,便于進出口,海運便利;

(4)D;

(5)日本;冬季;

(6)環太平洋;大;

(7)日本多火山地震,使用質地較輕的建筑材料,能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

(8)建立自然災害預警機制,加強防震教育,提升民眾的自救能力,提高建筑的抗震標準等。

【點評】本題以《旅行青蛙》為材料,涉及日本的領土構成、多火山地震及帶來的影響、工業分布特點

及原因、日本海冬季多雪的原因、防震防災等知識點,考查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

14.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材料一: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中南半島北部與我國廣西、云南兩省相鄰,近年來逐漸成為我國游客

出境游的熱門目的地。東南亞擁有迷人的熱帶風光,各國歷史悠久,多元民族文化并存,名勝古跡眾多,

并且是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方。

材料二:中老鐵路北起中國昆明,南至老撾首都,全長1035公里。途經眾多的高山和深谷,建設難度

大,是第一條采用中國標準、中老合作建設運營的鐵路。通車后,老撾境內車程由2天縮短到3小時,

運輸成本降低20%以上。中老鐵路工程帶動了老撾當地價值51億元人民幣的材料和物資消費及11萬人

就業。

材料三:如圖為中南半島及中老鐵路示意圖。

?河流

2K山脈

一鐵路

(1)簡述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和地勢特征。

(2)說出東南亞成為我國境外旅游熱點的優勢條件。

(3)列舉中老鐵路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

(4)簡述中老鐵路對老撾的重要意義。

【考點】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東南亞主要國家和首都.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1)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以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

(2)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距離近;擁有優美的熱帶自然景觀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旅游資源豐富;

華人和華僑多,交流方便;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旅游成本相對較低;

(3)地形崎嶇;河流多;氣候濕熱,蚊蟲較多;多山地滑坡、泥石流、地震;雨季降水多;森林茂密;

資金不足等;

(4)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帶動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帶

動完善交通運輸網絡,促進資源開發;促進中老兩國的交通、經濟、文化聯系。

【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南半島的地形特點是山河相間,縱列分布;地勢北高南低。

(2)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距離近;擁有優美的熱帶自然景觀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旅游資源豐富;

華人和華僑多,交流方便;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旅游成本相對較低,因此東南亞成為我國境外旅游熱點

地區。

(3)中老鐵路修建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沿線地區地勢起伏大、水系眾多,橋隧修建難度大;沿途

山高谷深、地質復雜,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等。

(4)中老鐵路方便兩國往來,促進中老兩國的交通、經濟、文化聯系;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

帶動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等。

【解答】解:(1)東南亞中南半島上山脈、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間、縱列分布的特點,

自西向東有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湄南河、湄公河和紅河,河流自北向南流,流入印度洋和太平洋,

河流由北向南流,由此判斷中南半島的地勢特點是北高南低。

(2)東南亞與我國距離近,交通便利,節約時間,旅游費用相對較低;東南亞多熱帶風光,海島景觀,

還有歷史人文景觀,濃郁的熱帶風情吸引中國游客;華人華僑多,語言相同,習俗相近,溝通障礙小等,

因此東南亞成為我國境外旅游熱點地區。

(3)鐵路全長1035千米,工程量大,修建周期較長;全線新建橋隧總長達712千米,沿線地區地勢起

伏大、水系眾多,橋隧修建難度大;沿途山高谷深、地質復雜,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沿線多位

于熱帶季風氣候區,雨季多暴雨,洪澇災害頻發,施工風險大;氣候濕熱,蚊蟲叮咬,影響人體健康。

(4)方便兩國往來,促進中老兩國的交通、經濟、文化聯系;中老鐵路工程帶動了老撾當地價值51

億元人民幣的材料和物資消費及11萬人就業,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鐵路開通縮短了中老兩國運輸

時間,降低運輸成本,使貨物可以更低成本在兩國間運輸;促進當地就業,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當地社

會;提高沿線國家客貨運輸效率,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故答案為:

(1)山河相間,縱列分布(以山地為主);地勢北高南低;

(2)東南亞與我國山水相連,距離近;擁有優美的熱帶自然景觀和獨特的風土人情,旅游資源豐富;

華人和華僑多,交流方便;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旅游成本相對較低;

(3)地形崎嶇;河流多;氣候濕熱,蚊蟲較多;多山地滑坡、泥石流、地震;雨季降水多;森林茂密;

資金不足等;

(4)縮短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帶動旅游業等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提高收入水平;帶

動完善交通運輸網絡,促進資源開發;促進中老兩國的交通、經濟、文化聯系。

【點評】本題以中老鐵路建設為材料,涉及中南半島河流、地形、交通區位、交通對區域影響相關內容,

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15.【雅萬高鐵“亮麗名片”】

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內容。

資料一:5月22日,雅萬高鐵開始聯調聯試,標志著雅萬高鐵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為全線開通運

營奠定了堅實基礎。雅萬高鐵位于印度尼西亞人口最多的爪哇島上,連接著首都雅加達和重要城市萬隆,

建成后通行時間將由現在的3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

資料二: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和爪哇島示意圖。

資料三: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地形復雜,島嶼眾多,火山地震多發。中國鐵路建造者

們克服重重困難,確保雅萬高鐵項目的推進,為高鐵項目的美好愿景保駕護航,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高

鐵這一張“亮麗名片”。

太平洋槌睽

太平洋

南極洲板塊片

板塊邊界.板塊運就過向

首都-

城市

(1)讀圖分析爪哇島屬于亞洲I,城市分布的主要特征北部沿海平原地區

(2)據圖文資料說出雅萬高鐵連接的兩大城市雅加達和萬隆,雅萬高鐵的大致走向西北一東

W_O

(3)印度尼西亞位于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三大板塊的交界地帶,碰撞擠壓和

張裂是板塊運動的兩種主要方式,這也是此地火山、地震活動頻繁的主要原因。

(4)推測雅萬高鐵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并簡述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

義。

困難(寫兩條):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地質條件復雜,多火山、地震;

意義(寫兩條):促進旅游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

【考點】東南亞主要國家和首都;六大板塊及其示意圖.

【專題】情境文字材料題;亞洲地區與國家.

【答案】(1)北部沿海平原地區;

(2)雅加達;西北—東南;

(3)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

(4)困難: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地質條件復雜,多火山、地震;意義:促進旅游業發展,增加就業

機會;增加收入。

【分析】(1)讀圖分析可知,爪哇島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平原地區。

(2)雅萬高鐵連接的兩大城市雅加達和萬隆,雅萬高鐵的大致走向是西北―東南。

(3)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

(4)雅萬高鐵位于赤道附近,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位于板塊交界地帶,地

質條件復雜,多火山、地震。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促進旅游業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改善交

通條件,方便居民出行。

【解答】解:(1)結合所學知識,爪哇島,印度尼西亞的第五大島,南臨印度洋,北面爪哇海,爪哇島

是印尼經濟、政治和文化最發達的地區,城市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平原地區。

(2)結合所學知識,雅萬高速鐵路,是一條連接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和第四大城市萬隆之間的高速

鐵路,是東南亞首條高速鐵路,也是中國高鐵首次全系統、全要素、全產業鏈在海外落地的高速鐵路項

目,雅萬高鐵的大致走向是西北一東南。

(3)由圖可知,根據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可以判斷出印度尼西亞位于印度洋板塊、亞歐板塊、太平

洋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頻繁,多火山、地震,有火山國之稱。

(4)結合所學知識,雅萬高鐵建設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有:雅萬高鐵位于赤道附近,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全年高溫多雨,氣候濕熱;位于板塊交界地帶,地質條件復雜,多火山、地震;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

地勢起伏大,地質災害頻發。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促進旅游業

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增加收入;改善交通條件,方便居民出行;提升運行速度,節省出行時間;帶動

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當地人民與中國人民的友誼等。

故答案為:

(1)北部沿海平原地區;

(2)雅加達;西北一東南;

(3)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

(4)困難:高溫多雨,氣候濕熱;地質條件復雜,多火山、地震;意義:促進旅游業發展,增加就業

機會;增加收入。

【點評】本大題以六大板塊分布示意圖和爪哇島示意圖及相關材料為素材,涉及爪哇島城市分布,印度

尼西亞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東南亞的地形地勢等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考點卡片

1.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知識點的認識】

亞洲I:地形復雜,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積廣大。

歐洲:以平原為主,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非洲:以高原為主,有“熱帶大陸”之稱。

大洋洲I:分三部分:西部高原,中部平原,東部高原。

北美洲I:中間平原為主,兩側多山地、高原。

南美洲:西部山地,東部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南極洲I:冰雪大陸,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洲。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選擇、解答形式出題。

例:(2014?大慶)一個大洲的自述:“我在各大洲總面積位居第二,與大哥僅一河之隔,地形以高原為主,

在我的胸膛流淌著世界第一長河。”這個大洲是()

A.亞洲B.歐洲C.非洲D.北美洲

分析:解答本題需要了解各大洲的面積大小、位置、地形的基本概況。

解答: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洲|;非洲和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非洲的地形以高原為主,被稱為“高

原大陸”;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位于非洲。根據題意。

故選:Co

點評:該題知識點很多,內容形象豐富,能全面考查七大洲的概況。

【解題思路點拔】

關鍵是熟記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況即可。可結合七大洲輪廓示意圖來理解記憶。

2.六大板塊及其示意圖

【知識點的認識】

全球地殼可劃分為六大板塊:太平洋板塊、亞歐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包括澳洲I)和

南極洲板塊。其中除太平洋板塊幾乎全為海洋外,其余五個板塊既包括大陸又包括海洋。

板塊邊界V—板快樂動方向

六人板塊小意圖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六大板塊及其示意圖的認識,基礎知識,難度不大,多結合六大板塊示意圖以選擇、解答形式出

題。

例:讀六大板塊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板塊名稱:

A亞歐板塊,B非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

D太平洋板塊,E美洲板塊,F南極洲板塊。

(2)圖中①處是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多發地帶。

(3)②處有世界上最雄偉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此山脈形成的原因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

撞隆起形成。

分析: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解答:板塊運動學說認為,由巖石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塊整體,而是由板塊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劃

分為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非洲板塊、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六大板塊,各大板塊處于不

停的運動中。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世界上的火山

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塊交界的地帶。

故答案為:

(1)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2)火山;地震;

(3)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隆起形成。

點評:認真閱讀板塊示意圖,明確板塊運動的方向。

【解題思路點拔】

熟記六大板塊名稱、位置及其示意圖是解題關鍵,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

【知識點的認識】

泰國的曼谷、印尼的雅加達、越南的河內、緬甸的內比都、新加坡的新加坡、菲律賓的馬尼拉、馬來西亞

的吉隆坡、老撾的萬象、柬埔寨的金邊、文萊的斯里巴加灣市、東帝汶的帝力.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東南亞主要國家和首都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例: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是()

A.泰國B.緬甸C.越南D.老撾

分析: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是老撾.

解答:東南亞在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主要的國家有越南、老撾、緬甸、泰

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其中該區唯一的內陸國是老撾.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考查了東南亞主要的國家,屬于基礎題.

【解題思路點拔】

熟記東南亞主要國家和首都名稱即可.

4.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

【知識點的認識】

亞洲東南部地理位置具有特殊的意義,一方面它是亞洲緯度最低的地區,是亞洲的赤道部分;另一方面它

正扼亞澳之間的過渡地帶,這在氣候和生物界均有明顯的反映;本區也是太平洋與印度洋的交匯地帶。這

種地理位置使東南亞具有濕熱的氣候,并形成繁茂的熱帶森林,是本區與其他區的根本差異。東南亞在構

造地形上可分為兩大單元,一是比較穩定的印度-馬來地塊,一是地殼變動比較活躍的新褶皺山地。具有

赤道多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兩種類型,自然植被以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為主。

1.中南半島區本區地形結構比較特殊,山川大勢多南北縱走,山川相間排列,半島基部地勢較高,地形

結構如掌狀。氣候屬大陸性熱帶季風氣候,向南伸出的馬來半島為赤道多雨氣候。全年多雨的馬來半島和

中南半島的多雨海岸為熱帶雨林景觀,有干,濕季的中南半島為熱帶季風林景觀,雨量較少的內部平原和

河谷為熱帶草原景觀,中南半島基部為山地混合林。北部灣和暹羅灣等沿岸分布著紅樹林。

2.東南亞島嶼區又稱馬來群島區,包括大巽他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等。高

峻的地形支離破碎,位于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造山帶的火山地震帶的會合帶,火山,地震活動非常

劇烈。大巽他群島屬海洋性赤道多雨氣候;菲律賓群島屬海洋性熱帶季風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景觀。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東南亞的自然地理特征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解答填空形式出題。

例:中南半島城市與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沿岸與河口三角洲,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壤肥沃

②地勢平坦,易于灌溉

③交通便利

④水流湍急,水能豐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分析:中南半島城市與人口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沿岸與河口三角洲I。

解答:中南半島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帶。

故選:A?

點評:考查了中南半島的人口和城市分布,要牢記。

【解題思路點拔】

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洋洲I、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5.東南亞是熱帶經濟作物和稻米的重要產區

【知識點的認識】

東南亞地理位置極其重要,熱帶氣候,高溫多雨。生物種類多、森林覆蓋率60%以上。產錫、稻米、天然

橡膠、油棕、香料、木材等。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東南亞是熱帶經濟作物和稻米的重要產區的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例:東南亞是天然橡膠、油棕、椰子、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居民的主要食

糧是稻米。

分析:東南亞絕大部分位于熱帶,濕熱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世界上重要的熱帶作物生產基地之一,是世

界上天然橡膠、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產地。東南亞各國普遍種植水稻,稻米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糧食,

也是傳統的出口產品。

解答:東南亞是天然橡膠、油棕、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的最大產地。居民的主要食糧是稻米,氣候

類型主要是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雨林氣候。

故答案為: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稻米。

點評:本題考查東南亞的農作物,熟記課本知識點解答即可。

【解題思路點拔】

熟記東南亞主要的經濟作物。

6.馬六甲海峽的重要地理意義

【知識點的認識】

1.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于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東南-西北走向.馬六甲海峽地處太平洋、印度洋的交界處,

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亞洲與大洋州的十字路口.

2.馬六甲海峽在經濟上的重要性

馬六甲海峽是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重要通道,連接了世界上人口甚多的三個大國:中國、印度與印尼.另

外也是西亞石油到東亞的重要通道,經濟大國日本常稱馬六甲海峽是其“海上生命線”.

每年約有5萬艘船只通過馬六甲海峽,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據估算這數字在20年后將增加一倍.占了

世界的海上貿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額.世界四分之一的運油船經過馬六甲海峽.例如:在2003

年,一天估算有一千一百萬桶石油(約170萬n?)經過馬六甲海峽.

【命題的方向】

考查了對馬六甲海峽的重要地理意義的理解認識,基礎知識,一般以選擇、填空形式出題.

例:讀東南亞交通位置圖,回答下列各題.

(1)圖中A處為著名的馬六甲海峽,它是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海上通道.

(2)圖中航線①從我國沿海出發,經過A海峽后,向西經蘇伊士運河,可到達地中海(B處).

(3)圖中航線②可以從中東地區(C處)運輸大量的石油(礦產)到東亞的日本(國家名).

分析: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的大部分.處在亞洲與大洋洲I、印度洋與太平

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要樞紐.

解答:(1)東南亞處在亞洲與大洋洲I、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運輸和航空運輸的重

要樞紐.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A馬六甲海峽,是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聯結歐洲、

印度洋沿岸港口與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馬六甲海峽長1080千米,呈西北寬、東南窄的喇叭形,

水深25?150米,淺灘暗礁不多,大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有利于航運.

(2)圖中航線①從我國沿海出發,經過A馬六甲海峽后,向西經蘇伊士運河,可到達地中海.

(3)圖中航線②可以從中東地區運輸大量的石油(礦產)到東亞的日本.

故答案為:(1)馬六甲;印度;太平;(2)蘇伊士;地中;(3)中東;石油;日本.

點評:考查東南亞優越的地理位置.

【解題思路點拔】

熟記馬六甲海峽在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意義.更被稱為“海上生命線”.可結合地圖來理解記憶.

7.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征

【知識點的認識】

南亞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為西南季風迎風坡降水極其豐富,是

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區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齊)。西北部則降水稀少。

南亞大部分地區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緯30°以南,除馬爾代夫群島和斯里蘭卡島南部接近赤道,屬熱帶雨林

氣候,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屬熱帶沙漠氣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季風氣候的

形成,與冬夏海陸之間的熱力差異、行星風帶的季節位移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關系。

根據季風的進退,南亞地區一年之中可分涼、熱、雨三季。12?2月,從大陸吹向海洋的東北季風帶來晴

朗、干燥、涼爽的天氣,為涼季。在涼季里氣溫日較差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氣旋雨,印度半島東岸也有

較多的降水。3?5月,隨著太陽直射點的北移,氣溫迅速增高,氣候炎熱干燥,稱為熱季。德干高原中部

氣溫達到35℃,塔爾沙漠的絕對最高溫度曾達50℃以上,有時出現沙塵暴。6?9月,由于南亞地區的持

續高溫,在印度西北部產生熱低壓,強烈地吸引著由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偏轉而來的西南季風,從而使西南

季風的勢力進一步加強。西南季風經過遼闊溫暖的熱帶海洋,飽含水汽,給南亞大部分地區帶來豐沛的降

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來臨的時間,半島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風

的晚來早退是南亞雨量變率大的一個主要原因。10?11月為雨季末期,氣溫開始逐漸降低,北部一帶的氣

壓也逐漸增高,這樣海陸間的氣壓梯度也逐漸變弱,因此西南季風開始退縮,降水隨之減少,很快又重新

轉入涼季。

熱帶雨林和熱帶季風林在南亞地區占有廣大面積,其分布與降水量有密切關系。西高止山西側,東部喜馬

拉雅山的南側和阿薩姆地區以及斯里蘭卡島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為熱帶雨林區;德干高

原大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