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_第1頁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_第2頁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_第3頁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_第4頁
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12月杭州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

選擇題(共20小題,每題3分,共60分)

1.一位同學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各次測量值分別為:8.42cm、

8.43cm、8.42cm、8.44cm、8.64cm,則這個物體的測量值應取()

A.8.47cmB.8.428cmC.8.43cmD.8.4275cm

2.體溫計的玻璃泡與毛細管連接處有一管徑更細的彎管,可以讓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在每次測量前必

須將毛細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學用已甩過的同一支體溫計連續測量了甲、乙、

丙三個同學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7.8℃,有關三人的真實體

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人的體溫都是37.8℃

B.甲的體溫是37.8℃

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37.8℃

D.乙、丙兩人的體溫都高于37.8℃

3.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A.1.2米=1.2X1000=1200毫米

B.1.2米=1.2米X100毫米=1200毫米

C.1.2米=1.2X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米X1000=1200毫米

4.如表是小科同學整理的實驗操作與對應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判斷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測量結果

A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偏小

同學的跳遠距離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偏大

繞在鉛筆上沒有排列緊密

C用體溫計測體溫時,將體溫計偏小

離開人體讀數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偏大

A.AB.BC.CD.D

5.下列估測值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中學生百米賽跑的成績約為7s

B.教室的體積201n3

C.學生使用的課桌高度約為150cm

D.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3℃

6.測量一塊金屬的體積,先向20mL的量筒中加入適量水,量筒放平穩且面對刻度線,測量水的體積時

俯視,讀數為8mL,測量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

為15mL,則所測金屬塊的真實體積是()

A.小于7cm3B.大于7cm3C.12cm5D.等于7cm'

7.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與功能高度統一。下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不僅能保護細胞,而且還能控制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B.餐桌上的“糖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的盤里流出的液體主要來自細胞質

C.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還能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D.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

8.關于細胞學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學說的建立從結構上將生物界統一了起來

B.細胞學說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的

C.細胞學說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一一細胞所構成的

D.細胞學說認為新細胞是由原來的細胞分裂產生的

9.能構成如表中1、2、3所示關系的是()

123

A衣藻藻類裸子植物

B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種子植物

C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蝸牛

D蝗蟲節肢動物無脊椎動物

A.AB.BC.CD.D

10.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如圖為“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部分圖示。下列敘述

不合理的是()

A.想用高倍鏡觀察細胞④,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

B.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

D.觀察細胞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

11.大豆、水稻、小麥是我國的主要作物,它們的分類關系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等級水稻、小麥和大豆的分類關系

種水稻小麥大豆

屬稻屬小麥屬大豆屬

科禾本科(禾亞科)豆科(蝶形花亞科)

綱單子葉植物綱雙子葉植物綱

門被子植物門

A.表中所列最小分類單位是門

B.水稻和小麥的共同特征最少

C.小麥和大豆的親緣關系更近

D.水稻和小麥屬于同科不同屬

12.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河道、湖面上分布著種滿植物的浮板。這就是生態浮島。它以水生植物為主

體,利用生態工學原理實現凈水。下列關于生態浮島水生植物的描述中,未體現“生物影響環境”的

是()

A.能吸收水中營養物,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B.能進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中含氧量

C.能起到遮陰作用,防止水溫升高

D.能在水生環境中存活,茁壯成長

13.北京時間2024年5月3日10時22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活動周期約為H年

B.太陽耀斑是太陽最劇烈的活動現象之一

C.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色球層、光球層和日冕層

D.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

14.2024年5月12日是母親節,這一天地球位置處于圖中的()

A.甲乙之間B.乙丙之間C.丙丁之間D.丁甲之間

15.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鶯飛空中,其影隨鶯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鶯遂相違:

鶯東則影西,鶯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文中描寫的情景分別對應如圖

的甲、乙、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的現象是小孔成像

B.三幅圖中形成的“影”都是像

C.乙、丙兩圖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D.圖丙成像的大小僅跟物體和小孔的距離有關

16.地鐵開動后,在地下軌道上飛馳,小金在

座位上:①若選車廂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②若選車廂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③若選站臺為參照

物,他是靜止的;④若選站臺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上述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7.如圖所示的一款插座,某同學發現該設計無法同時插入兩個插頭,因此他打算設計

一款新插座來解決這一問題。這屬于設計一般過程的哪個環節()

A.發現與明確問題B.制訂設計方案

C.制作模型或原型D.測試、評估及優化

18.2023年5月23日,寧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A.金星與月球同屬于太陽系

B.金星比月球距離地球近

C.我們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陽光

D.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可推測出金星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

19.下列對宇宙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是太陽黑子和耀斑,它分別出現在光球層和日冕層

B.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引起的,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引起的

C.宇宙的大小結構層次由大到小為: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D.現在有很多證據證明宇宙是無邊、膨脹的,所有星系都在離我們遠去,且距離越遠退行速度越慢

20.把蝗蟲、烏賊、蝦、蚯蚓分為一類,把蛇、蟾蛛、蝙蝠、麻雀分為另一類,其分類的依據是()

A.是否會飛B.是否胎生哺乳

C.是否體溫恒定D.是否有脊椎骨

二.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每空2分,共34分)

21.微塑料是塑料制品分解產生的直徑小于5mm的顆粒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生物體內。為探究微塑

料對生物的影響,研究人員用小鼠進行了相關研究,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表所示,據表回答問題。

組別小(數)飼喂方式實驗結果

小腸絨毛狀態體重增長值(g/只)

甲30每日飼喂_____,8g/只,連續30天數量多且排列整齊7.1

乙30每日飼喂含0.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數量少且排列散亂1.2

連續30天

丙30每日飼喂含3%微塑料的普通飼料,8g/只,連基本消失?

續30天

(1)實驗中選取的小鼠應該滿足的條件是:的幼年小鼠(寫出2點)。

(2)實驗過程中,選取30只小鼠的目的是:o

(3)實驗中,若甲組起對照作用,補全其飼喂方式。。

(4)由實驗結果可知,與甲組比較,乙、丙兩組小鼠小腸絨毛數量減少甚至消失,影響小鼠的消化和

吸收功能,可以推測出丙組體重增加值(選填“小于”或“大于”)1.2g/只。

(5)為減少微塑料的產生及對生物的危害,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o

A.使用塑料制品替代品

B.對塑料制品進行分類回收

C.為減少陸地塑料污染,將塑料制品排放至海洋中

D.尋找可無害化分解微塑料的微生物

22.如圖為“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和洋蔥表皮細胞”實驗有關內容,請回答下列問題:

(1)制作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圖甲①中滴加的是O

(2)觀察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時,看到了如圖乙的像,這是圖甲中哪步操作不當造成的?

(填序號)。

(3)如圖丙所示,小益用亞甲基藍溶液給臨時裝片中的口腔上皮細胞染色,下列操作正確的

是O

A.滴在①處,將裝片左端略提起B.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④處

C.滴在①處,吸水紙放置在③處D.滴在①③處,將裝片左右晃動

(4)改進操作后,在顯微鏡下看到了圖丁所示的物像,為了更清晰地觀察a細胞,得到圖戊的物像,

選擇主要操作步驟并排序=

①轉動細準焦螺旋②轉動粗準焦螺旋③調節光圈

④向右上方移動玻片⑤向左下方移動玻片⑥轉動轉換器

23.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自制太陽系模型”項目化活動,活動包括制作太陽系模型,改進太陽系模

型、評價模型三個環節。

(1)【量規】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制定的量

規,將表中“”處補充完整。

表1項目成果評價表(節選)

指標優秀良好待改進

行星形狀和大行星形狀和大小比例都行星形狀和大小比例只有一行星形狀和大小比例都不合理

小合理項合理

結構完整性結構完整結構較完整有1-3處缺失結構不完整有3處以上缺失

各行星外觀特每個行星特征明顯—行星特征不明顯,有3個以上行星

征無特征

(2)【制作】某同學利用材料制作出太陽系模型(圖甲),八大行星資料卡如表2。請指出該模型存在

的科學性錯誤(寫出一點即可)

(3)【評價】除地球外,再選擇一顆最合適人類宜居的行星,分析其宜居條

件。

(4)【拓展】下列哪些事實支持“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行星”。.

A.地球與其他太陽系行星一起繞太陽自西向東公轉。

B.地球和其他太陽系行星公轉軌道具有共面性。

C.地球與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質量、體積相近。

D.地球是8大行星中唯一一顆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表2八大行星資料卡

圖甲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體積(地球=0.0560.8561.0257.1

1)

含水量北極有不存在71%為海固態水固態水固態水固態水固態水

冰洋

大氣含量(主無大氣二氧化碳氮氣、氧二氧化碳氫氣、氯氣氫氣、氧氣氫氣、氧氫氣、M

要)氣氣、甲烷氣、甲烷

地表平均溫度167℃464℃15℃-55℃-148℃-160℃-210℃-214℃

(℃)

距離地球(億0.9170.41400.7836.2912.827.243.5

公里)

24.近年來,我國大力推行太陽能光伏發電。細心的小科發現南方、北方居民的太陽能電池板(如圖甲)

傾斜角度不同。小科聯系了北方的朋友,于6月22日正午,利用1米長的木桿、卷尺和繪圖工具,同

時開展了測量太陽高度的實踐活動:

(1)當日,太陽直射點在附近。

(2)圖乙是他們的測繪結果,則(填“圖1”或“圖2”)是南方小科測繪的。

(3)查閱資料:太陽能電池板的傾斜角度與正午太陽高度H之和等于90°時(如圖丙),太陽能的利

用率最高。為了獲得更大的太陽能利用率,南方太陽能電池板的傾斜角度(填“大于”或

“小于”)北方。

(4)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時,還要考慮太陽方位。若在麗水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最佳朝向是朝

(填“南”或“北”)o

三.填空題(共7小題,每空2分,共36分)

25.繼“祝融號”首次在火星留下中國印記后,2024年中國航天大會上我國提出計劃在2030年左右實施

火星采樣返回任務。據資料可知:火星的直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自轉軸傾角、自轉方向、周期均與地

球相近,公轉一周約為地球公轉時間的兩倍,火星地表沙丘,礫石遍布,二氧化碳為主的大氣十分薄

弱等特點:

(1)根據以上信息,下列關于火星的推測正確的是0(填字母)

A.有四季變化

B.能看到太陽的東升西落

C.表面晝夜溫差比地球上大

星球月球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重力(N)1.623.608.509.803.7622.99.05

表格:質量為1千克的物質在不同星球上受到的重力

(2)如圖為太陽系局部示意圖,表示火星位置的是。(填序號)

(3)據表格提供的信息,地球上重為588牛的宇航員登上月球后所受的重力是

26.2023年12月2日,云南省德宏芒市發生5.5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震中位于24.20°N,98.10°

Eo此次地震是由于板塊與板塊擠壓碰撞造成的。在圖上,A點表示專家測出

的此次地震震中的位置,B點表示海曙所在的位置,則此次地震震中大致位于海曙位置的

27.甲、乙兩個物體同時從同一地點向東做直線運動,速度與時間關系如圖所示。以乙為參照物,甲以5

米/秒的速度向運動,經過9s,甲、乙兩物體相距m。

,.kv(m-r1)

———甲物體

42初標

5-

―1~~1~~1~A

0560ts

28.調查生活中的智能產品,它們具有哪些功能?可滿足哪些需求?

記錄表

智能產品具有哪些功能可滿足哪些需求

29.如圖為我國古代的滴水計時工具——漏刻的模型圖。漏水壺通過底部的出水口向受水壺中滴水,受

水壺中的箭刻隨著壺內液面的升高而升高,壺口處箭刻上刻度指示的便是當時的時刻。

(1)漏刻常用日出、日落作為時間計量的起點來計量一天的時間,因此,在一年中不同節氣需更換不

同的箭刻。“漏刻改箭”本質是因地球的(填“公轉”或“自轉”)所致。

(2)為準確計量時間,古人采用多級漏水壺逐級滴水的方式。為保證漏刻計時準確,應保持

號漏水壺中的液面高度恒定。

③受水壺

30.人類對地球大陸形成的認識是一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①20世紀初,德國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提出“大陸漂移說”,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陸在2億年前是彼此

相連的一個整體,后來由于受到力的作用,不斷分離并漂移到現在的位置。

②1960——1962年,美國地質學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對大洋中脊(海底山脈)的研究發現,遠離大洋

中脊的洋底巖石,年齡越來越老,提出了“海底擴張學說”。

③隨著海洋地質學、古地磁學、地球物理科學等的發展,人們在“大陸漂移說”和“海底擴張說”的

基礎上創建了“板塊構造學說”。

(1)為了直觀地說明上述其中一個假說的原理,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模擬實驗:通過蠟燭對容

器底部進行加熱,一段時間后加熱區域的水流上升,在水流推動作用下兩塊海綿向左、右兩側運動。

該實驗是為了模擬上述哪個假說(填序號)。

(2)”板塊構造學說”的主要觀點指出,地表的海洋和陸地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之中,板塊的

是引起海陸變化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上述科學史料,判斷下列觀點正確的有o(可多選)

A.當前被人們認同的理論今后可能會被另一種理論取代

B.科學理論的發現往往需要借助觀察、測量等科學方法

C.只有完全正確的理論才是科學理論

D.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將無法開展科學研究

31.讀“六大板塊示意”完成下列各題。

(1)關于圖中地中海的面積將發生的變化及變化的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地中海面積將變大,位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生長邊界

B.地中海面積將變大,位于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消亡邊界

C.地中海面積將變小,位于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的消亡邊界

D.地中海面積將變小,位于非洲板塊和非洲板塊的消亡邊界

(2)汶川地震發生與圖中的哪兩個板塊有關?o

A.D板塊與A板塊

B.A板塊與E板塊

C.E板塊與D板塊

D.A板塊與C板塊

四.計算題(共1小題,8分)

32.汽車以25m/s的速度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現前頭有緊急情況,經過0.5s(反應時間)后開始制動剎

車,又經過4.5s滑行60m車停止。求:

(1)汽車從發現情況到完全停止的這段時間內汽車通過的路程是多少?

(2)這段時間內汽車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五.解答題(共1小題,每空2分,12分)

33.野雞尾是蕨類植物(圖1),是一種常用的藥材,有清熱降火、解毒等功效。

植物檢索表

la有種子.............2

lb無種子.............3

2a有花.........p

2b無花...............Q

3a................R

3bs

圖I圖2

(1)野雞尾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O

(2)圖2是植物二歧分類檢索表,如果S代表地錢,則野雞尾對應檢索表中字母.它們一般采

用繁殖的方式。3a和3b分別為和o

(3)植物P與S的親緣關系比P與Q的(填“遠”或“近”)。

2024年12月杭州七年級上冊科學期末模擬2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題號1234567891011

答案CBCBDABCDcD

題號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DCABDABCD

一.選擇題(共20小題)

1.一位同學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測量同一物體的長度,各次測量值分別為:8.42cm、

8.43cm、8.42cm、8.44cm、8.64cm,則這個物體的測量值應取()

A.8.47cmB.8.428cmC.8.43cmD.8.4275cm

【分析】在測量長度時,通常采用取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來減小誤差;

計算時偏差較大的讀數是錯誤的,去除錯誤讀數,取其余正確測量值的平均值即為測量結果;

在最后結果的確定時,還要注意小數位數的保留規則與測量值相同。

【解答】解:從題中數據可知,8.64cm與其它數據相差較大,所以8.64cm是錯誤的,應去掉;

為減小長度測量的誤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測量的平均值,故物體的長度是:

L=8.42cm+8.43cm+&42cm+8.44cli?g43cm,

4?,,

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o

【點評】本題考查了在長度測量時,減小誤差的方法,是一道基礎題。

2.體溫計的玻璃泡與毛細管連接處有一管徑更細的彎管,可以讓體溫計離開人體讀數,在每次測量前必

須將毛細管中的水銀甩回到玻璃泡中。一位粗心的同學用己甩過的同一支體溫計連續測量了甲、乙、

丙三個同學的體溫,中途沒有將水銀甩回玻璃泡內,結果三人的體溫都是37.8℃,有關三人的真實體

溫,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三人的體溫都是37.8℃

B.甲的體溫是37.8℃

C.乙、丙兩人的體溫都低于37.8℃

D.乙、丙兩人的體溫都高于37.8℃

【分析】體溫計如果不甩,直接使用的話會出現測量不準,只會顯示最高溫,不會顯示低溫。

【解答】解:由題可知,體溫計使用之前甩了,故甲的體溫是正確的,但是后來乙丙同學沒有甩,導致

體溫測量出現錯誤,由此可知甲的體溫是37.8℃;

故選:B。

【點評】本題考察了體溫計的使用,屬于基礎題,難度較低。

3.下列單位換算過程,正確的是()

A.1.2米=1.2X1000=1200毫米

B.L2米=1.2米X100毫米=1200毫米

C.1.2米=1.2X1000毫米=1200毫米

D.1.2米=1.2米X1000=1200毫米

【分析】(1)長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是:lkm=103m=104dm=105cm=106mm=109nm=1012nm;

(2)物理量的單位換算,例如1.2m,前面的1.2是倍數,只是對后面的單位m進行單位換算,換算到

合適的單位,最后整理成最簡結果。

【解答】解:長度單位換算過程如下:L2m=1.2X1000mm=1200mm;故ABD錯誤,C正確;

故選:Co

【點評】無論是長度單位換算、還是質量單位換算、重力單位換算、功率單位換算等等,思路都是相同

的。

4.如表是小科同學整理的實驗操作與對應的測量結果,測量結果判斷正確的是()

選項實驗操作測量結果

A用拉得很松的皮卷尺去測量某偏小

同學的跳遠距離

B在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偏大

繞在鉛筆上沒有排列緊密

C用體溫計測體溫時,將體溫計偏小

離開人體讀數

D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仰視讀偏大

A.AB.BC.CD.D

【分析】(1)刻度尺相鄰兩刻度線表示的長度是刻度尺的分度值,如果拉的很松,刻線間的距離不變,

測量的是曲線長度;

(2)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頭發圈長度L,則頭發直徑d=L;

n

(3)體溫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體溫計玻璃泡上方的水銀不能自動的流回玻

璃泡中,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同時體溫計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將水銀甩回玻璃泡中。

(4)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將量筒放在桌面上,視線與液柱的凹液面的底部相平。

【解答】解:A.用拉的很松的皮卷尺測量物體長度,物體的真實值不變,分度值不變,測量的是曲線

長度,因此其測得的結果比真實值偏大,故A錯誤;

B.測量頭發的直徑時,把頭發在鉛筆上緊密排繞n圈,測出頭發圈長度L,則頭發直徑d=L,如果

n

把頭發繞在鉛筆上時沒有排列緊密,會造成測出頭發圈長度L偏大,計算出的頭發的直徑偏大,故B

正確;

C.體溫計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細的縮口,它可以使體溫計玻璃泡上方的水銀不能很快的流回玻

璃泡中,所以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測量結果正確,故C錯誤;

D.用量筒量液體體積時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體的凹液面底部相平,如果仰視讀數小于實際數值,所以

所量液體體積比實際體積偏小,故D錯誤。

故選:Bo

【點評】該題考查了溫度計、刻度尺、量筒測量儀器的使用要求,熟悉每一種實驗器材的使用特點是同

學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

5.下列估測值中,最接近實際的是()

A.中學生百米賽跑的成績約為7s

B.教室的體積20m3

C.學生使用的課桌高度約為150cm

D.洗澡水的溫度約為43℃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憑借生活經驗,有的需要簡單的計算,有的要進行單位的換算,

最后判斷最符合實際的是哪一個。

【解答】解:A、男子百米世界紀錄略小于10s,中學生百米時間在15s左右,故A不符合實際;

B、教室的體積一般200m3,故B不符合實際;

C、中學生的身高約160cm,課桌高度約為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不符合實際;

D、人的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比人體溫度略高,在43℃左右,故D符合實際。

故選:D。

【點評】物理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多了解一些生活中的常見量的值可幫助我們更好地學好物理,同時

也能讓物理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6.測量一塊金屬的體積,先向20mL的量筒中加入適量水,量筒放平穩且面對刻度線,測量水的體積時

俯視,讀數為8mL,測量水和金屬塊的總體積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讀數

為15mL,則所測金屬塊的真實體積是()

A.小于7cm3B.大于7cm3C.12cm5D.等于7cm

【分析】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如果仰視液面,讀數比

實際偏低,若俯視液面,讀數比實際偏高。根據量筒的讀數與實際值的關系來判斷該金屬塊的體積大

小。

【解答】解:在放金屬塊前俯視液面,示數為V1,其讀數會比實際偏高;放金屬塊后平視液面,示數

為V2,則測量的體積V=V2-V1,故V偏小,故所測出金屬塊的實際體積小于金屬塊的實際體積,故

A正確。

故選:Ao

【點評】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要與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俯視度數大,實值則偏小,仰視度數

小,實值已超出。

7.細胞作為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其結構與功能高度統一。下述錯誤的是()

A.細胞膜不僅能保護細胞,而且還能控制細胞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

B.餐桌上的“糖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的盤里流出的液體主要來自細胞質

C.遺傳物質主要存在于細胞核中,細胞核還能控制細胞的生命活動

D.細胞壁具有支持和保護細胞的作用

【分析】植物細胞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線粒體、液泡、葉綠體(綠色部分),

不同的結構功能不同。

【解答】解:A、細胞膜具有保護和控制物質進出的作用,A正確。

B、液泡內含有細胞液,溶解著多種物質,餐桌上的“糖拌西紅柿”、“涼拌黃瓜”的盤里流出的液

體主要來自液泡,B錯誤。

C、細胞核內含有遺傳物質,能傳遞遺傳信息,是遺傳的控制中心,C正確。

D、細胞壁具有保護和支持細胞的作用,能維持細胞的正常形態,D正確。

故選:Bo

【點評】掌握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是解題的關鍵。

8.關于細胞學說,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細胞學說的建立從結構上將生物界統一了起來

B.細胞學說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的

C.細胞學說提出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單位一一細胞所構成的

D.細胞學說認為新細胞是由原來的細胞分裂產生的

【分析】19世紀40年代,德國科學家施旺和施萊登在前人經驗基礎上,通過歸納,提出了“細胞學

說”。細胞學說的內容是:

①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發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動植物的結構

有顯著的一致性。

②每個細胞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基本單位,既有它們“自己的”生命,又與其他細胞協調地集合,構

成生命的整體,按共同的規律發育,有共同的生命過程。

③新的細胞可以由老的細胞產生。

【解答】解:A、細胞學說的建立,從結構上將紛繁復雜的生物世界統一起來,A正確;

B、細胞學說是在總結前人大量研究的事實材料和設想的基礎上歸納提出的,B正確;

C、細胞學說提出了一切的動物和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病毒沒有細胞結

構,C錯誤;

D、細胞學說認為細胞分裂產生新細胞,D正確。

故選:Co

【點評】注意搜集相關的資料,了解有關生物學家的突出貢獻。

9.能構成如表中1、2、3所示關系的是()

123

A衣藻藻類裸子植物

B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種子植物

C無脊椎動物軟體動物蝸牛

D蝗蟲節肢動物無脊椎動物

A.AB.BC.CD.D

【分析】觀圖可知:1到3的邏輯關系是:1屬于2,2屬于3,或者1到3是一種從小到大的關系。

【解答】解:A、衣藻是單細胞藻類,用抱子繁殖,不屬于裸子植物,不符合圖示的包含關系,A不符

合題意。

B、種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是并列關系,不符合圖示的包含關系,B

不符合題意。

C、蝸牛屬于軟體動物,軟體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1、2、3順序顛倒了,C不符合題意。

D、蝗蟲屬于節肢動物,節肢動物屬于無脊椎動物,符合圖示的包含關系,D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做這題要求基礎知識掌握的扎實,并會識圖、分析圖形,總結其邏輯關系。

10.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科學的重要方法。如圖為“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實驗的部分圖示。下列敘述

不合理的是()

A.想用高倍鏡觀察細胞④,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

B.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

C.將物鏡③轉換成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細胞數目增多,視野變暗

D.觀察細胞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

【分析】圖中:①粗準焦螺旋、②高倍物鏡、③低倍物鏡。

【解答】解:A、想用高倍鏡觀察細胞④,應先將物像移至視野中央。顯微鏡觀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因

此玻片的移動方向與物像的移動方向相反,故應先在低倍鏡下將裝片適當向右下方移動,A不符合題

忌、O

B、細準焦螺旋能小幅度的升降鏡筒,使物像更清晰。故將物鏡③低倍物鏡轉換成②高倍物鏡觀察細

胞,應調節細準焦螺旋①使像更清晰,B不符合題意。

C、顯微鏡的放大倍數越大,視野范圍越小,視野中的細胞數目越少,視野越暗。故將物鏡③低倍物

鏡轉換成②高倍物鏡觀察細胞,發現視野中細胞數目減少,視野變暗,C符合題意。

D、觀察細胞要雙眼睜開,用左眼觀察,同時把觀察到的物像畫在紙上,D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掌握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1.大豆、水稻、小麥是我國的主要作物,它們的分類關系如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等級水稻、小麥和大豆的分類關系

種水稻小麥大豆

屬稻屬小麥屬大豆屬

科禾本科(禾亞科)豆科(蝶形花亞科)

綱單子葉植物綱雙子葉植物綱

門被子植物門

A.表中所列最小分類單位是門

B.水稻和小麥的共同特征最少

C.小麥和大豆的親緣關系更近

D.水稻和小麥屬于同科不同屬

【分析】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大到小依次是界、門、綱、目、科、屬、種,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大,包含的

生物種類越多,生物之間的差異越大,具有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反之生物的分類單位越小,包含的生

物種類越少,生物之的共同特征就越多。

【解答】解:A、表中所列的最大分類單位是門,最小分類單位是種,A錯誤。

BCD、水稻和小麥同科不同屬,水稻和大豆同門不同綱,科比門小,因此水稻和小麥的共同特征最

多,親緣關系最近,BC錯誤,D正確。

故選:D。

【點評】掌握生物的分類單位和分類特點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2.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河道、湖面上分布著種滿植物的浮板。這就是生態浮島。它以水生植物為主

體,利用生態工學原理實現凈水。下列關于生態浮島水生植物的描述中,未體現“生物影響環境”的

是()

A.能吸收水中營養物,防止水體富營養化

B.能進行光合作用,提高水中含氧量

C.能起到遮陰作用,防止水溫升高

D.能在水生環境中存活,茁壯成長

【分析】生物既能適應環境,又能影響和改變環境。

【解答】解:ABC、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營養物,防止水體富營養化;水生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提高水

中含氧量;水生植物能起到遮陰作用,防止水溫升高都體現了水生植物對生態浮島的影響,即能說明

生物影響環境,ABC不合題意。

D、水生植物能在水生環境中存活,茁壯成長,體現了生物能夠適應環境,不能體現生物影響環境,D

符合題意。

故選:D。

【點評】掌握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是解題的關鍵。

13.北京時間2024年5月3日10時22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太陽活動周期約為11年

B.太陽耀斑是太陽最劇烈的活動現象之一

C.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色球層、光球層和日冕層

D.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

【分析】太陽活動周期是太陽黑子數及其它現象的準周期變化。太陽活動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陽風。

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

急劇變化。

【解答】解:A、太陽活動周期是太陽黑子數及其它現象的準周期變化,約為11年,不符合題意。

B、太陽耀斑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不符合題意。

C、太陽大氣層由內往外分別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符合題意。

D、耀斑發出的強大短波輻射,會造成地球電離層的急劇變化,不符合題意。

故選:C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太陽活動的相關知識,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14.2024年5月12日是母親節,這一天地球位置處于圖中的()

A.甲乙之間B.乙丙之間C.丙丁之間D.丁甲之間

【分析】地球的公轉方向是自西向東的。當太陽光直射在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為冬至日,為12月

22日前后,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夜現象;當太陽光直射在北回歸線上時,這一天稱

為夏至日,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地區有極晝現象;當太陽光第一次直射在

赤道上時,這一天稱為春分日,為3月21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時為秋分日,

為9月23日前后,全球晝夜平分。據圖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5月12日地球運行在北半球的春分日與夏至日位置之間即甲和乙之間,此時太陽直射點

位于北半球。

故選:Ao

【點評】本題考查地球公轉示意圖的判讀,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解答即可。

15.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若鶯飛空中,其影隨鶯而移;或中間為窗隙所束,則影與鶯遂相違:

鶯東則影西,鶯西則影東;又如窗隙中樓塔之影,為窗所束亦皆倒……”。文中描寫的情景分別對應如圖

的甲、乙、丙,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甲的現象是小孔成像

B.三幅圖中形成的“影”都是像

C.乙、丙兩圖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圖丙成像的大小僅跟物體和小孔的距離有關

D.丙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成倒

立的像;影子是光照射不到的黑暗區域,不是像。小孔所成像的大小與物體到孔的距離和光屏到孔的距

離有關。圖甲是鶯和它的影子,不是小孔成像,乙、丙兩圖是小孔成像,都可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

【解答】故選:Co

16.地鐵開動后,在地下軌道上飛馳,小金在座位上:①若選車廂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②若選車廂

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③若選站臺為參照物,他是靜止的;④若選站臺為參照物,他是運動的。上

述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分析】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保持不變,物體是靜止的,如果物體相對于參照物的位置不斷變

化,物體是運動的,據此分析答題。

【解答】解:(1)小金相對于車廂位置保持不變,若選車廂為參照物,小金是靜止的,故①錯誤,②

正確;

(2)小金相對于站臺位置不斷變化,若選站臺為參照物,小金是運動的,故③錯誤,④正確;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了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是一道基礎題,知道根據參照物判斷物體運動狀

態的方法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17.如圖所示的一款插座,某同學發現該設計無法同時插入兩個插頭,因此他打算設計

一款新插座來解決這一問題。這屬于設計一般過程的哪個環節()q

A.發現與明確問題B.制訂設計方案,

C.制作模型或原型D.測試、評估及優化

【分析】故選:Bo

18.2023年5月23日,寧波的夜空中上演了“金星伴月”的天象,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J

A.金星與月球同屬于太陽系

B.金星比月球距離地球近

C.我們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陽光

D.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可推測出金星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

【分析】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從近到遠的順序依次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

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按照它們的距日遠近、質量、體積等特征,通常將它們分為類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和遠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類。小行星帶在火星和木

星軌道之間;八大行星公轉方向一致,都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八大行星的軌道面接近同一平面,具

有共面性:八大行星的公轉軌道面近似于正圓的橢圓,具有近圓性。

【解答】解:A、金星圍繞太陽公轉,月球圍繞地球公轉,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所以金星與月球同屬于

太陽系,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B、由于金星圍繞太陽公轉,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所以金星比月球距離地球遠,觀點錯誤,但符合題

后、O

C、我們可以看到“金星伴月”是因為金星和月球都反射了太陽光,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D、金星上看太陽是西升東落,可推測出金星自轉的方向是自東向西,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選:Bo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天體和天體系統的相關內容,屬于基礎題,熟記課本內容即可解答。

19.下列對宇宙的有關認識正確的是()

A.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是太陽黑子和耀斑,它分別出現在光球層和日冕層

B.四季更替是地球公轉引起的,晝夜現象是地球自轉引起的

C.宇宙的大小結構層次由大到小為:宇宙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