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模)嘉興市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卷(含答案)_第1頁
(二模)嘉興市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卷(含答案)_第2頁
(二模)嘉興市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卷(含答案)_第3頁
(二模)嘉興市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卷(含答案)_第4頁
(二模)嘉興市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嘉興市2025年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題卷(2025.4)本試題卷分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第一部分信息技術(共50分)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1至2題:某社區“健康生活”服務平臺通過健康監測手環采集了社區居民的心率、運動、睡眠等數據,并結合社區醫院電子病歷、線上健康課程等資源,提供個性化健康報告。平臺需實名注冊,數據加密后存儲于本地服務器,并通過社區APP與居民共享分析結果。1.下列關于該服務平臺中數據與信息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手環采集的睡眠時長是數據B.該服務平臺只能管理結構化數據C.平臺提供的個性化健康報告內容屬于信息D.提供的個性化報告體現了信息的可加工處理性2.下列有關信息安全與防護的做法,不合理的是A.用戶注冊時進行實名認證B.健康數據存儲時進行加密處理C.為平臺所有用戶設置相同權限D.采用數字和字符相結合的方式設置密碼3.DeepSeek是一種強大的人工智能工具,基于大規模預訓練語言模型構建,融合了自然語言處理(NLP)、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知識圖譜等技術,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下列關于DeepSeek的說法正確的是A.DeepSeek屬于領域人工智能B.強化學習采用了符號主義人工智能方法C.DeepSeek給出的結論一定是正確可靠的D.深度學習采用了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方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第4至6題:某中學搭建了一套智慧校園管理系統,功能包括:學生考勤(人臉識別門禁)、課程表同步、食堂消費(校園卡刷卡支付)、健康監測(教室智能座椅采集坐姿數據)。系統采用B/S架構,數據存儲于校內服務器,家長可遠程查看學生考勤和消費記錄。4.在智慧校園管理系統中,“課程表同步”功能實現的關鍵在于A.服務器硬件提供存儲空間B.管理系統能實時更新數據C.學生手動上傳課程表文件D.家長定期刷新瀏覽器頁面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題卷第1頁(共13頁)5.下列關于該系統軟硬件的說法,正確的是A.健康監測功能完全通過軟件算法實現B.人臉識別的計算過程由門禁設備獨立完成C.家長可通過瀏覽器查看學生考勤和消費記錄D.學生的校園卡存儲了學生的個人信息和消費記錄6.該系統中家長能遠程訪問數據,主要依賴的是A.校內服務器接入因特網B.食堂刷卡機直接連接因特網C.校內局域網覆蓋所有家長設備D.教室智能座椅內置5G通信模塊7.某算法的流程圖如第7題圖所示,其中a的初始值為[2,5,4,9,3],則執行該部分流程后,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算法的循環次數為4次B.程序運行結束,j的值為0C.該算法實現了對數組a中數據的升序排序D.語句“a[j+1]←k”修改為“a[j+1]←a[i]”不影響當前輸出結果8.隊列Q從隊首到隊尾的元素依次為5、2、7、3、6,棧S初始為空。約定:若棧為空或者隊首元素小于棧頂元素,那么隊首元素出隊并入棧;否則,將棧內所有小于隊首元素的元素依次出棧并入隊,然后將隊首元素出隊并入棧。反復執行上述操作,直到隊列為空。最終,棧S中從棧頂到棧底的元素依次為A.2、3、5、6、7B.7、6、5、3、2C.7、6、5、2、3D.5、2、7、3、69.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樹有10個葉子節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完全二叉樹的高度可能為4B.該完全二叉樹的形態唯一確定C.該完全二叉樹度為1的節點最多只能有1個D.該完全二叉樹除了葉子節點外,其他節點的度都是210.給定一個有序數組a,刪除重復元素,使每個元素只出現一次,輸出去重后的數組。實現該功能的程序段如下,方框中應填入的正確代碼為p1,p2=1,1whilep2<len(a):whilep2+=1ifp1!=p2andp2<len(a):a[p1]=a[p2]p1+=1;p2+=1print(a[:p1]))#輸出去重后的數組A.p1<len(a)anda[p2]==a[p1-1]B.p2<len(a)anda[p2]=a[p1-1]C.p1<len(a)anda[p1]=a[p2-1]D.p2<len(a)anda[p1]=a[p2-1]11.甲、乙程序段的功能相同,則乙程序段加框處的正確代碼為a=1b=1m=int(input("請輸入m的值:"))whilea+b<=m:c=a+ba=bb=cprint(b)deff(a,b):c=a+bifc>m:returnbelse:returnm=int(input("請輸入m的值:"))print(f(1,1))甲程序段乙程序段A.f(b,c)B.f(a,b)C.f(a,c)D.f(c,b)12,有如下Python程序段:fromrandomimportrandintn=8a=[randint(0,4)*2foriinrange(n)]#randint(a,b),隨機生成一個[a,b]范圍內的整數foriinrange(2):j=i+1whilej<n-1:ifi%2==0:ifa[j-1]<a[j]anda[j]>a[j+1]:j+=2else:a[j]+=2else:ifa[j-1]>a[j]anda[j]<a[j+1]:j+=2else:a[j]-=1print(a)運行后,數組a中的值可能的是A.[0,4,2,12,2,10,3,4]B.[2,4,3,4,2,4,2,4]C.[7,10,6,8,6,10,5,6]D.[4,8,0,10,8,10,1,2]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13小題7分,第14小題10分,第15小題9分,共26分)13.某款無人機具備自動返航功能,當滿足以下任一條件時無人機自動返航:①信號連續丟失達3秒,②電量低于20%,③距起點超出200米。無人機啟動后,每隔1秒自動采集1次自動返航的條件數據,格式記為[a,b,c],其中a為信號是否丟失,b為電量,c為距起點距離。如[1,0.55,125]表示沒有丟失信號(1為沒丟失,0為丟失),電量55%,距起點125米。某次無人機飛行的數據下載至文本文件,編程分析無人機返航的時間及原因。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次飛行數據中,無人機的初始狀態正常,從第1秒開始采集的數據依次為:[[1,0.28,5],[1,0.26,12],[0,0.23,20],[0,0.19,30],[0,0.17,40],[1,0.15,45],…],無人機從第▲秒開始返航。(2)實現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程序如下,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讀取文本文件,飛行數據存入列表data中,代碼略reasons=["信號連續丟失達3秒","電量不足20%","距起點超出200米"]r=-1j=0b=[1,1,1]foriinrange(len(data)):j=(j+1)%;ifb[0]+b[1]+b[2]=0:r=0breakifdata[i][1]<0.2or②、:ifdata[i][1]·<0.2:r=1else:r=2breakifr!=-1:print("無人機在第",i+1,"秒,因為",③,"自動返航。")else:print("本次飛行,無人機沒有自動返航。")14.某小區“噪聲檢測系統”在5個區域分別安裝了1個聲音傳感器,并通過5G信號連接在同1個智能終端上。傳感器每隔1分鐘采集一次噪聲數據,智能終端通過網絡將采集的噪聲數據發送到服務器并保存到數據庫,服務器根據數據判斷噪聲是否超標(大于55分貝),若噪聲超標,則通過智能終端控制報警器報警。工作人員可通過瀏覽器查詢歷史噪聲數據。請回答下列問題:(1)以下可由智能終端完成的是▲(單選,填字母:A.將采集到的數據保存到數據庫/B.處理瀏覽器的訪問請求/C.設置數據采集時間間隔)(2)已知智能終端初始化語句為:uart.init(baudrate=9600,bits=8,parity=None,stop=1,tx=pinl,rx=pin2),則IoT模塊的RX引腳連接智能終端的▲(單選,填字母:A.pin0/B.pin1/C.pin2)引腳。(3)下列關于該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有▲(多選,填字母)。(注:全部選對得2分,選對但不全的得1分,不選或有錯的得0分)A.智能終端和服務器之間的通信是單向的B.傳感器和智能終端可以通過無線方式通信C.報警器通過互聯網直接接收服務器的控制信號D.可通過設置傳感器編號區分噪聲數據所在的區域(4)為了檢測小區的空氣質量,可對已有系統進行功能擴充,請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從添加硬件和增加系統功能兩個角度簡要闡述)。(5)將系統中2024年的數據導出到data.xlsx中,部分數據如第14題圖a所示。現要統計2024年區域3出現噪聲報警天數最多的4個月,并根據分析結果繪制柱形圖(如圖c所示)。區域日期時間噪聲12024-01-010:00:004322024-01-010:00:004432024-01-010-00-004332024-12-3123:59:004542024-12-3123:59:003052024-12-3123:59:0030第14題圖a實現上述功能的部分Python程序如下,請選擇合適的代碼填入劃線處(填字母)。#導入模塊和圖表字體設置,代碼略df=pd.readexcel("data.xlsx")df1=df[df["區域"]==3]df1=①df1=②df1["月份"]=""foriindf1.index:df1.at[i,"月份"]=df1.at[i,"日期"][5:7]df1=③df1=④print(dfl)#顯示結果如第14題圖b所示plt.bar(df1.月份,df1.噪聲,label="天數")#設置繪圖參數,并顯示如圖c所示的柱形圖,代碼略①②③④處可選代碼有:A.df1.sortvalues("噪聲",ascending=False).head(4)B.df1.sortvalues("噪聲").tail(4)C.df1[df1["噪聲"]>55]D.df1.groupby("月份",asindex=False).噪聲.sum()E.df1.groupby("月份",asindex=False).噪聲.count()F.df1.groupby("區域",asindex=False).count()G.df1.groupby("日期",asindex=False).count()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題卷第5頁(共13頁)15.自動灌溉系統。某果園按水果種類分為m個園區(編號為1~m),園內共有n個蓄水池(編號為1~n)。系統首先通過濕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計算各園區需要的用水量(單位:m3),然后對各個園區進行灌溉(假設水量充足)。灌溉規則如下:①按園區的編號順序依次給每個園區進行灌溉。②優先使用蓄水量最多的水池,如果該水池中的水量不足,則用完該池水后,使用剩下的蓄水量最多的水池,直到完成所有園區的灌溉。③如果蓄水量最多的水池有多個,則優先使用編號小的水池。例如,共有3個蓄水池和2個園區,各蓄水池的水量依次為20、35、30,2個園區所需的水量依次為47、25,則1號園區用水依次使用的水池是2號35m2和3號12m2,2號園區用水依次使用的水池是1號20m3和3號5m2,完成灌溉后,3號水池剩余水量為13m2。程序運行界面如第15題圖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果園有5個蓄水池和4個園區,蓄水池(編號為1~5)的蓄水量依次為50、35、28、45、16,園區(編號為1~4)所需的水量依次為80、15、30、10,則3號園區使用的蓄水池編號依次為。(2)編寫sort函數,功能為按蓄水池水量從高到低排序。加框處的代碼有錯,請改正。defsort(lst):n=len(1st)foriinrange(n-1):forjinrange(1,n-i):if1st[j]>1st[j-1]:lst[j],lst[j-1]=lst[j-1],lst[j]returnlst(3)編寫adjust函數,功能為調整頭節點位置,使鏈表維持降序序列,并返回調整后的鏈表頭指針。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defadjust(head):p=headq=1nk[p][2]whileq!=-1andlnk[q][1]>lnk[head][1]:p=qq=1nk[q][2]ifp!=head:lnk[head][2]=lnk[p][2]lnk[p][2]=headhead=tmpreturnhead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題卷第6頁(共13頁)(4)實現園區自動澆灌過程的Python程序如下,請在劃線處填入合適的代碼。#讀取蓄水池編號和水量數據存入列表pool中#格式如:[[1,50],[2,35],[3,28],[4,45],[5,16]],代碼略#讀取園區所需的水量存入列表park,如park=[80,15,30,10],代碼略n=len(pool)n=len(park)lnk=sort(pool)foriinrange(n):lnk[i].append(i+1)#為lnk[i]追加一個元素i+1lnk[i][2]=-1head=0foriinrange(m):num=park[i]poolcode=""q=headwhile①:num-=lnk[q][1]poolcode+=str(lnk[q][0])+","q=lnk[q][2]head=qiflnk[q][1]>num:poolcode+=str(lnk[q][0]).+","print(i+1,’號園區使用的蓄水池編號為:’,poolcode[:-1])iflnk[q][2][=-1:head=adjust(q)③ifhead=-1:print(’有剩余水量的蓄水池編號及水量:無’)else:print(’有剩余水量的蓄水池信息如下:’)whilep!=-1:print(lnk[p][0],"號蓄水池剩余水量為:",lnk[p][1])p=lnk[p][2]第二部分通用技術(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16.如圖所示是2025年央視春晚機器人與真人演員共同演繹秧歌舞蹈的畫面。機器人不僅能完成高難度的轉手絹表演,還可以流暢地行走和轉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通過不斷的演練和改進,使得人機共舞更加逼真,體現了技術的實踐性B.具有智能決策能力,能適應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體現了技術的復雜性C.機器人技術廣泛應用于教育、娛樂、服務等領域,體現了技術的價值D.新技術的支持,才能實現機器人與人共舞,體現了設計是技術發展的驅動力17.如圖所示是一款最新研發的登山助力裝置。下列評價與分析中恰當的是A.融合了先進的動力、電子和AI算法等核心技術,符合設計的創新原則B.采用人體工學設計,有效減輕雙腿負擔,體現了技術具有發展人的作用C.一次充電可連續行走5個多小時,實現了人機關系的高效目標D.腰帶可適合不同腰圍的人,主要考慮了人的動態尺寸18.如圖所示是一種內撐式吊裝工具及撐桿2結構的放大圖。當吊機拉著吊環上升時,撐桿1和撐桿2外移撐緊工件,吊裝工件到所需位置。為將工件撐緊,撐桿1的結構正確的是19.如圖所示是某形體的主視圖和俯視圖。相對應的左視圖不可能的是在了解了中國傳統古建筑后,小馬對斗拱結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上網搜索到如圖所示的坐斗。請完成第20-21題。20.小馬用大小合適的木塊加工該坐斗。下列說法不合理的是A.畫線時,先畫坐斗的對稱中心線,再畫輪廓線B.斗底的加工可采用刨削C.包耳結構可通過鋸割和銼削加工而成D.加工墊拱板槽結構時,可用鑿子鑿削21.加工榫眼結構時,下列工具選擇合適的是22.如圖所示是一種壓緊機構。氣桿垂直往上運動,通過桿1、桿2、桿3推動壓塊將工件壓緊。壓緊后,桿1處于垂直位置,桿2處于水平位置,下列對構件主要受力形式的分析正確的是A.桿1受拉,桿3受壓B.桿1受壓,桿3受壓C.桿1受拉,桿3受拉D.桿1受壓,桿3受拉如圖所示是煤矸石分揀系統,雙目立體相機采集煤和矸石的圖像信息,傳給控制器處理。控制器提取已識別的矸石抓取特征后,根據矸石大小和位置進行排序,并將抓取任務下達給驅動器,驅動器控制機械臂完成煤矸石分揀。請根據描述完成第23-24題。23.關于煤矸石分揀系統,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A.該系統可分為煤矸石識別、機械臂控制、帶速檢控等子系統B.矸石的紋理特征是該系統優化的影響因素C.分揀速度需要與帶速匹配,以提高分揀的效率D.相機的分辨率會影響分揀的準確性,體現了系統的整體性24.從控制角度分析煤矸石分揀系統,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輸入量是驅動器接收的任務信息B.控制量是煤矸石的圖像信息C.控制器通過驅動器控制機械臂D.矸石的大小和紋理是干擾因素25.在通用技術實踐室,小馬使用指針式多用電表的電阻擋位測量電解電容。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A.測量前,將電容的兩根引腳短路放掉殘余電荷B.將多用電表的紅表筆接負極,黑表筆接正極C.指針迅速向右偏轉后逐漸歸位,表示電容器性能良好D.指針向右偏轉角度越大,表示電容器的電容量越小26.如圖所示是水溫控制實驗電路,當環境溫度低時,水溫控制在較高范圍;當環境溫度高時,水溫控制在較低范圍。Rt1檢測環境溫度,Rt2檢測水溫。VD2發光表示加熱。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Rt1和Rt2為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B.調大Rp3,水溫的上限變低,下限不變C.若要提高環境溫度的設定值,可以調大Rp2D.若VD1接反,則無法實現水溫的區間控制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題卷第10頁(共13頁)27.如圖a所示是振蕩實驗電路。圖b是555集成芯片的內部結構圖。下列關于該電路的分析中正確的是A.當C1充電時,VD2發光B.Rp1向下滑動,C1放電時間變長C.Rp2調小,VD2閃爍頻率變低D.VD1開路,3腳輸出高電平時間變短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8小題8分,第29小題10分,第30小題8分,共26分。請在各小題中的“▲”處填寫合適選項的字母編號)28.小馬發現學校樓梯間的移窗太高,開關不方便。于是收集了相關資料,構思了如圖a所示的解決方案:旋轉把手帶動轉桿轉動,安裝在轉桿上部的齒輪帶動齒條水平移動,實現窗扇的開或關。請完成以下任務:(1)小馬收集了相關資料,下列不需要的是(單選)▲;A.窗戶與地面的距離B.常見的傳動機構的類型與結構C.窗扇玻璃的特性和參數(2)確定轉桿長度時,需要明確把手到地面的距離。從人機關系的角度分析,把手的安裝高度合理的是(單選)▲;A.500mmB.1000mmC.1800mm高三教學測試技術試題卷第11頁(共13頁)(3)小馬利用2mm厚的鋼板加工如圖b所示的連接件。為了保證連接件的加工精度,下列加工流程中合理的是(單選)▲;A.劃線→鋸割→銼削→彎折→劃線→鉆孔B.劃線→銼削→鋸割→彎折→劃線→鉆孔C.劃線→鋸割→銼削→鉆孔→劃線→彎折(4)要將把手的轉動轉化為轉桿的轉動,下列傳動機構中可行的是(多選)▲。29.小馬喜歡打排球,經常參加排球比賽,如圖a所示。為了方便球隊平時的扣球訓練,小馬想設計一臺自動發球機,并構思了如圖b所示的方案:在球筐出口設置擋桿,擋桿由送球裝置帶動。當擋桿離開后,排球落入彈球器。彈球器將球彈出供球員進行扣球訓練。請你幫助小馬完成送球裝置及擋桿的設計,設計要求如下:(a)擋桿離開后只能讓1個球落下并將后面的球擋住;(b)采用1個電機驅動,通過電機的正反轉或往復運動機構帶動擋桿;(c)擋桿的結構、送球裝置的固定位置自定;(d)電機正轉、反轉、停止的時間和彈球器彈球的頻率均由控制電路控制;(e)選用直徑210mm的排球,其他材料和零配件自選。請完成以下任務:(1)設計該裝置時,需要考慮的是(多選)▲;A.采用何種材料既符合強度要求又便于制作B.如何調整彈球的高度和方向C.擋桿如何使前面的球滾下并把后面的球擋住D.如何將電機的轉動轉為機構的其他運動(2)構思符合該裝置設計要求的多個方案,畫出其中最優方案的設計草圖,簡要說明方案的工作過程;(3)在草圖上標注主要尺寸。30.根據29題送球裝置的設計要求,小馬設計了電機正反轉控制電路,如圖a所示。J1通電時電機正轉;J2通電時電機反轉。SQ1、SQ2為限位開關,其外形、觸點符號和安裝如圖b所示。限位開關固定在裝置上,電機正轉或反轉帶動機構部件向不同的方向運動,當碰到限位開關SQ1或SQ2的頂桿時,常開觸點閉合,常閉觸點斷開。請完成以下任務:(1)關于直流電磁繼電器的選擇和檢測,以下說法正確的是(多選)▲;A.額定工作電壓應選擇12VB.J1和J2應采用8個引腳的繼電器C.觸點負荷應與電機的功率相匹配D.多用電表檢測線圈的電阻值為100Ω,表明線圈損壞(2)按下SB2電機反轉,松開SB2后電機停轉,可能損壞的元件是(單選)▲;A.J1-2觸點B.J2-1觸點C.SQ2-1觸點D.VD2(3)下列對電路的分析不正確的是(單選);A.電機正轉時,按下SB2電機停止B.接入J1-2和J2-2的作用是防止電源短路C.按SB1后,電機作“正轉→反轉→正轉”循環往復轉動(4)在調試時發現,電機反轉帶動機構部件碰到SQ2后,電機需要停止一段時間再正轉。為此,SQ2需要增加一組常閉觸點SQ2-2。請在下圖虛線框中用給定的元器件將電路補充完整,以實現上述延時功能。嘉興市高三模擬測試(2025.4)信息技術參考答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題號123456789101112答案BCDBCABACBA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其中第13小題7分,第14小題10分,第15小題9分,共26分)13.(1)4(1分)(2)①b[j]=data[i][0](2分)②data[i][2]>200(2分)③reasons[r](2分)14.(1)C(1分)(2)B(1分)(3)BD(2分)(4)傳感器包括SO?、NO?、PM10、PM2.5、CO、O?等傳感器,功能需要與傳感器類型自洽。(5)((2分)①C(1分)②G(1分)③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