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7講《無衣》《春江花月夜》《將進酒》《江城
子》
[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文學常識。
2.理解詩句內容,把握詩歌情感。
3.掌握詩歌中使用的手法。
[詢基礎知
---------------------IIII1IIIIIIIIIIIIIIIIIII1IIIIIIIIIIIIIIII-----------------------
《無衣》
1.文化常識
《詩經》,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
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05篇。《詩經》的作者,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
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
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內
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是《詩經》
中的精華部分,“風”的數量最多,有160篇;“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多為貴
族祭祀之詩歌,又分“小雅〃和“大雅”,“雅〃有105篇;“頌〃是周王庭和貴族
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頌〃有40篇。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
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必荀子、墨子、莊子、
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
《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修“五經〃之一。《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
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
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2.文本分析
(1)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譯文: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披同樣的戰袍。
開篇設問,表現了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對抗敵人的英雄氣概,能激發人們的
愛國熱情。
“同袍”與下文的“同澤”“同裳”表現戰士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情景。
(2)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譯文: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且修好我們的戈與矛。我們面對的是共同
的敵人!
交代了事情發生的直接原因,與前面的設問構成因果關系,文章把它置后補
充交代,先“敘”后“議”。
(3)豈曰無衣?與子同澤。
譯文: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樣的汗衣。
(4)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譯文: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矛與戟。我愿與你一同戰斗!
(5)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譯文: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穿同樣的下裳。
(6)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譯文:天子讓我們出兵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盔甲兵器。我愿與你一同前
進!
《春江花月夜》
1.作者簡介
張若虛(約660—約720),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唐代詩人。曾任兗州兵曹。
唐中宗神龍年間與賀知章等以文詞俊秀揚名京都。以《春江花月夜》知名,與賀
知章、張旭、包融,合稱為“吳中四士”。他的詩僅存二首,收錄于《全唐詩》
中,其中《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絕唱,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
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
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被譽為
“孤篇蓋全唐”。聞一多評價《春江花月夜》是修“詩中的詩,頂峰中的頂峰”。
《春江花月夜》選自《全唐詩》卷二十一(中華書局1999年版)。
2.文本分析
(1)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譯文: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
好像與潮水一起涌出來。
詩人入手擒題,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里
的“海”是虛指。江潮浩瀚無垠,仿佛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宏偉。這時一輪明
月隨潮涌生,景象壯觀。
一個“連”字一個“平”字寫出了江水的浩太聲勢,使人們的視野陡然開闊;
一個'‘共”字,強調了春江與明月天然的詩意聯系:一個“生”字,就賦予了明
月與潮水以活潑的生命。
(2)能能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
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譯文: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
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
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
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
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灰色。因而“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渾然只
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
評: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
美恬靜。
(3)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
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譯文: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
孤月高懸空中。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
著人?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
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
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此處不落窠臼,別開生面,翻出了新
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
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此“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源于對人生的追求
與熱愛。
(4)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譯文: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承上啟下。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
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
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
圖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第一部分寫春江幽美恬靜的美景。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
明月樓?
譯文:游子像一片白云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
憂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
相思?
這四句總寫在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楓浦”托物
寓情。白云飄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蹤不定。“青楓浦”為地名,但
“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
“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
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第二部分寫面對江月產生的感慨。
(6)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
譯文: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臺。
把“月”擬人化,“裴回”(即徘徊)二字極其傳神:一是浮云游動,故光影
明滅不定;二是月光懷著對思婦的憐憫之情,在樓上徘徊不忍離去。
(7)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譯文: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搗衣砧上,拂不掉。
“卷”和“拂”兩個癡情的動作,生動地表現出思婦內心的惆悵和迷惘;“卷
不去”“拂還來”則進一步說明這情思愁緒無法排遣。
(8)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譯文: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
耀著您。
她在月光下思念遠方的愛人,共望月光卻無法相知,只有借月遙寄相思之情。
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也
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9)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
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譯文: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
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
自己還不能回家。
花落幽潭,春光將老,人還遠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僅是自然的春天,
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10)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
無限路。
譯文: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
藏在海霧里,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
江潭落月,更襯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霧隱遮了落月;碣石、瀟
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遙遠。“沉沉”二字更加渲染了他的孤寂;“無限路”
也就無限地加深了他的鄉思。
(H)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譯文: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蕩著離情,灑
滿了江邊的樹林。
結句的“搖情”不絕如縷的思念之情,將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詩人之情交
織成一片,灑落在江樹上,也灑落在讀者心上。
情韻裊裊搖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第三部分寫人間思婦游子的離愁別緒。
《將進酒》
1.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土,又號“清仙人”。出
生于西城,幼時隨父遷局綿州昌隆。他是繼屈原之后我國又一杰出的浪漫主義詩
人,技后人譽為“詩仙”。其詩大多以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詩風
雄奇豪放,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與杜甫并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
牧并稱為小李杜)。杜南曾說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2.文本分析
將進酒:漢樂府舊題。將,請。進酒,飲酒。
3.文本分析
(1)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
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譯文:你沒見那黃河之水從天上奔騰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再也沒
有回來。你沒見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感嘆自己的白發,年輕時候的滿
頭青絲如今已是雪白一片。開篇兩組長句既有比興(借“奔流到海不復回”的
黃河水來比興“時光易逝”、黑發比喻為青絲、白發比喻為雪),又有反襯(以黃
河的偉大、永恒反襯生命的渺小、脆弱),還有夸張(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
程說成“朝”“暮”之事);兩次“君不見”的呼告,這些修辭的運用,使詩句的
感情色彩大大增強。
兩組長句,起勢突兀,郁積胸中的不平之氣如“黃河之水”挾天風海雨之勢,
傾瀉筆端,演染出強烈的抒情意味:多種修辭的運用寫出了責春易逝、人生苦短:
為下文引發“懷才不遇,功業未成”的感慨埋下伏筆。感情的抒發也由高昂轉為
低回,為下文“勸酒”作鋪墊
(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譯文:人生得意之時應當縱情歡樂,莫要讓這金杯無酒空對明月。
前一句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但這只不過是表面現象,詩人此時郁郁
不得志,并沒有得意,有的只是失望與憤慨。后一句沒有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
樽”“對月”來隱喻,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
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顯強烈。
這種“歡”并不發自內心,而是對心中“愁”的發泄而已,是一種自我安慰
的方式。(3)(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譯文:每個人只要生下來就必有用處,黃金千兩一揮而盡還能夠再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
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
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此處不落窠臼,別開生面,翻出了新
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
則是綿延久長的,因止心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這兩句雖是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但它卻給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現了李白
自信樂觀、豁達積極的一面,表現了詩人渴望施展胸中抱負、建功立業的愿望。
(4)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譯文:我們烹羊宰牛姑且作樂,一次痛飲三百杯也不為多!
承上啟下。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
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
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
這兩句運用了夸張的手法。一方面表現了詩人浪漫、狂放的氣質和性格,另
一方面很好地照應了下文“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的主旨,也為文
末“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開闊與曠達胸襟作鋪墊。
第一部分詩人感嘆韶光易逝、人生短暫,似乎是借此宣揚及時行樂,其實是在
“樂”的言辭中貫穿“愁”情,同時又對未來充滿自信,渴望受到重用。
(5)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譯文:岑夫子和丹丘生啊!快喝吧!別停下杯子。
詩人酒酣之際,加入短句,使詩歌節奏富于變化。這時詩人既是生逢知已,
又是酒逢對手,簡直忘了是在寫詩。
(6)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
醒。
譯文:我為你們高歌一曲,請你們都來側耳傾聽:鐘鳴饌食的豪華生活
有何珍貴,只希望長駐醉鄉不再清醒。
“鐘鼓饌玉”采用借代手法,代指豪門貴族的奢華生活,“不足貴〃將李白
對權貴蔑視之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二句是全詩的主旨。詩情至此,便由狂放
轉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后吐狂言,而且是酒后吐真言了。“我”天生有用之才,
本當為國效力,然而卻壯志難酬,因此才情愿醉生夢死、長醉不醒了。
(7)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譯文:自古以來圣賢這兩種酒是寂寞的,只有那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
名。
說古人“寂寞”,同時也是表現自己的“寂寞”。這是對統治階級埋沒人才
的揭露,表現了詩人對統治階級不抱幻想,決心逃于酒鄉,做一個流芳百世的飲
者。
(8)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譯文:陳王曹植當年宴設樂平關你可知道,斗酒萬錢也豪飲賓主盡情歡
樂。
這里用典列舉曹植,是基于兩者的共同點:有才,好飲,懷才不遇。
詩人其實是借曹植自比,表達懷才不遇的憤慨。
(9)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
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主人呀,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你只管端出酒來讓我喝。五花千
里馬,千金狐皮裘,快叫那侍兒拿去換美酒,我和你們共同消解這萬古愁!
本來李白是客人,但這幾句中,他喧賓奪主,讓人看不出他客人的身份,甚
至喝到最后,他竟然把自己的“五花馬,千金裘”拿出,要求主人“呼兒將出換
美酒”,把李白狂放不羈的性格展現出來。尾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
“悲”關合,而使“萬古愁”的含義更加深沉。
結尾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顯見詩
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讀來回腸蕩氣,有一唱三嘆之意。
第二部分描畫了一個狂放不羈、長歌痛飲的酒脫之士的形象,流露出詩人蔑
視榮華富貴、甘受寂寞與圣賢為伍之意,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憤懣
之情。
《江城子》
1.作者簡介
蘇軾(1037—noi),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眉州眉山人,北宋
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蘇軾是北宋
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他的文章縱橫姿態;
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
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時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另
三位為黃庭堅、米芾、蔡襄)之一;擅長文人畫,由善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府》等。在政治斗爭中,曾被誣陷
入獄,屢遭貶謫,直至遠貶海南。最后遇大赦北還,但病死常州,追謚文忠。
2.文本分析
(1)十年生死兩茫茫,
譯文: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
“茫茫”二字傳達出了一種莫可名狀的空寂凄清之感。“兩茫茫”,不只是
講詞人的心情和感受,也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內。生者和死者,一樣的情思,
一樣的愁緒,相思卻不得相見。
“兩茫茫”所表現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籠罩全篇。
(2)不思量,自難忘。
譯文: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
這句寫生者對死者的思念。“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細領會,卻是詞人的更深
一層的情懷。說不思量,即是思量。因為這種思念,既是一種有意識的每時每刻
的思念,也是一種難以中斷的無意識的思念,可謂“此情無計可消除”。
這種“歡”并不發自內心,而是對心中“愁”的發泄而已,是一種自我安慰
的方式。(3)(3)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譯文: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如果墳近在身旁,就"有處""話凄涼”?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癡語、情語,死者
在千里之外,沒有近在咫尺相伴,即使九泉之下有靈,也沒有機會傾訴凄涼,這該
是多么的孤寂清冷!表達了對亡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得相逢的遺恨。
(4)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譯文: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
霜。
十年的奔波勞碌、辛勞坎坷,讓滿腔豪情的蘇軾灰塵滿面、鬢角如霜,年近
四十卻過早衰老了。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痛苦經歷、感情,都含蘊在“塵滿面,
鬢如霜”這六個字之中了。
說“鬢如霜”不無夸張,但我們也由此可見其生活之艱辛和心境之凄涼。
上闋寫詞人對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寫實。
(5)夜來幽夢忽還鄉
譯文: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
“夢”是“幽夢”,“幽”字寫出了夢境之縹緲朦朧。“忽”字也值得玩味,
夢可以超越時間、空間,也可以打破冥冥世界與人間社會的幽隔。
(6)小軒窗,正梳妝
譯文: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兩人互相望著,
詞人抓住具有典型特征的生活片斷,寫出了一對恩愛夫妻平時相親相愛的幸
福生活情景。
對幸福生活的回憶,反襯了死別后的凄涼。
(7)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譯文: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
四目相視,兩心相印,別后的千種哀愁、萬種凄涼盡在不言中,“無言”勝
過了千言萬語,“淚千行”說明了“此時無聲勝有聲”。
(8)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譯文: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
欲斷腸的地方。
“明月夜,短松岡”營造了悲涼的環境氛圍,詞人的思緒又回到了上闋的
“千里孤墳”處,該是何等傷心斷腸!
這番癡情著實感天動地。
下闋記述夢境,抒寫了詞人對亡妻執著不舍的深情,寫虛。
國過關檢測
----------------------IIIIIIIIIIIIIIII1IIIIIIIIIIIIIIIIIIIIIIII------------------------
一、情景默寫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1)詞中“,,"三句表明妻子死去的時間長,生者
難忘死者,思念實在太苦。
(2)想到愛妻埋在千里之外,無人陪伴,詞人感到孤獨凄涼的句子:“、
(3)“,,”這三個長短句,詞人把現實與夢幻混同
了起來,將愛妻死后自己的種種憂憤、容顏的蒼老、形體的衰敗一一展現。
(4)下闋入題開始“記夢”,“”是記敘,寫自己在夢中忽然回到了故鄉,
“,”是寫那小室內,愛妻正在梳妝打扮。
(5)“,,"三句從夢境落回到現實,詞人想象著長
眠地下的亡妻一個人在凄冷幽靜的明月之夜的心境。
【答案】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
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茫、縱、鬢、幽、軒、岡。
2.將進酒
(1)《將進酒》中寫曹植設宴飲酒、豪情滿懷的兩句:",
(2)《將進酒》中“,”這兩句詩運用夸張手法極寫人生短暫,
真是妙筆生花。
(3)《將進酒》中顯示詩人對未來充滿信心的詩句:“,
(4)《將進酒》中抒寫萬古寂寞之愁的詩句:",
(5)《將進酒》中用比興手法顯示了黃河的浩大聲勢的詩句:“,
________O,,
(6)《將進酒》中突出表現詩人對富貴奢華生活的鄙棄的詩句:“,
【答案】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
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古來
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
復回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謔、暮、材、惟、饌。
3.無衣
(1)《無衣》中,描寫將士們團結友愛、同穿襯衫的句子:"?。”
(2)《無衣》中,描寫將士們團結友愛、同穿下衣的句子:"?J
(3)《無衣》中,描寫將士們修理矛戟、準備行動的句子:",!”
(4)《無衣》中,描寫將士們團結友愛、同穿戰袍的句子:"?
【答案】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修我
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的字詞有:豈、澤、裳、矛戟、偕作、袍。
4.春江花月夜
(1)在《春江花月夜》中,良辰美景引發詩人對生命本源和宇宙無窮思索的詩
句:“??”
(2)《春江花月夜》中寫出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
久長的句子:",
(3)《春江花月夜》中寫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
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閃爍,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的句子:
(4)《春江花月夜》中寫月光像白霜一樣從空中瀉下,照得江畔的白沙也看不
見了的句子:",
(5)《春江花月夜》寫出江天一色,沒有些微灰塵,只有明亮的一輪孤月高懸
空中的句子:”,
(6)《春江花月夜》中運用想象和“魚雁傳書”的典故,含蓄地表達書信不能往
來,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
(7)《春江花月夜》中詩人以白云、青楓浦托物言情,寫出游子像一片白云般
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上獨自憂愁的句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8)《春江花月夜》中“,”兩句,描寫了一幅意境優美的江
月圖:月光閃耀著千萬里的光輝,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上,波光蕩漾,清明
澄澈。
(9)《春江花月夜》中“,”兩句,以“鴻雁”與“魚龍”為意象,
說明了游子佳人音訊斷絕的情況。
(10)《春江花月夜》中,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
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寫出了江月有恨、流水無情的句子:
【答案】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
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鴻雁
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潮涌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
文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的字詞有:畔、宛、芳甸、霰、汀、纖、皎、度、浦、待。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張若虛《春江花月夜》中,“,”兩句描
寫了一幅意境優美的江月圖:月光閃耀著千萬里光輝,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
中,波光蕩漾,清明澄澈。
(2)李白(將進酒》中,“,”兩句抒寫萬古寂
寞之愁,充分肯定“飲者”的地位。
(3)蘇軾《江城子》中,“,"兩句既是詞人
自己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無法向千里之外長眠地下的愛妻訴說,亦包括亡妻無
法向千里之外的詞人訴說。
【答案】潴滯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古來圣賢皆寂寞
惟有飲者留其名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詳解】本題考查默寫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題默寫時要注意以下重點字詞:“涌涌”“惟”“墳”“凄涼”等。
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無衣》中,描寫將士們團結友愛,穿同樣戰袍的句子是“,
(2)《無衣》中,描寫君王要發兵了,要修理好戈矛準備戰斗的句子是“,
,,
(3)《無衣》中表現戰士們一樣仇恨敵人的句子是“",表
現戰士們一起行動起來的句子是“",表現戰士們一起上戰場的
句子是“
【答案】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
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句名篇背誦默寫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豈、袍、戈矛、偕、作。
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刻畫了外貌,卻表達出豐富的思想感情,跟妻子死別十年來的情感的一句
(2)《江城子》一詞中,表現詞人夢里歸鄉,與妻子相見時“執手相看淚眼,竟
無語凝煙”情形的兩句“,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作者開篇真情直語生死相隔的句子
是“而活著的人對逝者卻是“,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感慨
愛妻早逝,無處可以訴說凄涼,內心極為沉痛。
(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夫妻相見,沒有出現久別重逢、卿
卿我我的親昵,而是“,”,這正是東坡筆力奇崛之處,
妙絕千古。
【答案】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生
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相顧無
言惟有淚千行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
默寫時需注意以下字詞書寫:塵、鬢、惟、茫、凄。
8.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氣勢驚人,以時間空間范疇夸張,以比喻來表現人生易逝,將黃河的永恒
偉大反襯生命短暫渺小脆弱的詩句是:,.O
(2)《將進酒》接著曹植痛飲為例,呼應只有飲者留其名,表現自我憂憤不平
的句子是:,。
(3)詩中的一個轉折由悲而樂的以表面的這宣揚及時行樂實為宣泄憤激之情,
暫時沉醉酒鄉的詩句是:,。
(4)詩情漸致狂放,與開篇的悲相關合,萬古愁的含義更顯深沉,表現詩人奔
涌跌宕的感情激流一句是:,o
(5)《將進酒》中表達了詩人效仿古人、醉傲塵世的詩句是:,
【答案】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
樽空對月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陳王昔時宴平樂
斗酒十千恣歡謔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文的背誦、理解、默寫能力。
默寫時需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青、暮、昔、恣、謔、須、樽、
銷。
9.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寫出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希望隨著月光
流去照耀著你的句子是“,
(2)《春江花月夜》中寫出不知有幾人能乘著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搖
蕩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兩句,描寫了一幅意境優
美的江月圖:月光閃耀著千萬里光輝,明月朗照在茫茫的春江之中,波光蕩漾,
清明澄澈。
(4)《春江花月夜》中",,,”
四句,寫在月夜中思婦與游子的兩地思念之情。托物寓情,白云飄忽,“扁舟子”
的行蹤不定。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5)《春江花月夜》中,一輪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
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寫出了江月有恨,流水無情的句子是
<.(.,O,,
【答案】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潮涌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白云一片去悠
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不知
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句名篇背誦默寫能力。
默寫時要注意以下字詞書寫:聞、逐、搖、涌、悠、青楓浦、扁、待。
10.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無衣》中,描寫將士們修理鎧甲和兵器,共同奔赴戰場的句子是:
(2)《將進酒》中,表達作者懷才不遇的郁憤,失意之情的句子是:
(3)《春江花月夜》中,借助“月”來表現親人間刻骨銘心的思念的句子是:
【答案】修我甲兵與子偕行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
其名可憐樓上月裴回,應照離人妝鏡臺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名句的識記能力。名句默寫分為兩大類,一是給出語境的
理解性默寫,二是給出上句寫下句的直接默寫。考生應先分析語境,然后再結合
具體的語境回顧詩句。默寫的時候要注意如下詞語:“偕”“裴回”。
【點睛】在默寫名句名篇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
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誤寫。高考所選擇的名句大多
出自課內所學篇目,只有少數來自課外,該如何識記這些課內的名句,需要一定
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復雜,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經常在
這些,,淺水灘,,,,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寫,光記不辨,不知道聯系句意和古文的特
性來區分。所以在平時對名句記憶時要立足于對詩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
憶既準確還不容易寫錯字,然后要立足于“寫”,不要背下來但得不到分數。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
明月夜,短松岡。
11.下列對這首詞的賞析,不亞強的一項是()
A.“千里”和“十年”寫出了生者與死者在空間與時間上的隔離,表達了詞人對亡
妻沉痛的思念以及永遠不能再相逢的遺憾。
B.“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三句,把現實與夢幻混同起來,記述詞
人在對亡妻的哀思中糅進自己的身世感慨,加深了這首詞的內涵。
C.“小軒窗,正梳妝”句采用白描手法,刻畫了亡妻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印象。
這看似夢境記實,實則是夫妻二人生前甜蜜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
D.本詞題為“記夢”,夢境在全篇中居主導地位。詞人娓娓訴說自己的心情和夢
境,抒發自己對亡妻的深情,語言樸素,情真意切,全不見雕琢痕跡。
12.最后三句“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耐人回味。請簡要賞析。
【答案】11.D12.(1)對寫(側面落筆,懸想)。從對方落筆,寫自己
懷念亡妻,卻料想對方為懷念自己而柔腸寸斷,將對亡妻的思念之痛表達得深沉
哀婉,催人淚下。
(2)以景結情。用明月夜、短松岡作結,以荒涼凄清之景,烘托出思念幽獨之
痛,余音裊裊,回味無窮,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
【解析】H.本題考查學生綜合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D.“夢境在全篇中居主導地位”錯,此詞題為“記夢”,只有下闋五句寫夢境,上闋
寫夢前所思。
故選D。
12.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
對寫(側面落筆,懸想)。“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的意思是“料想
你年年都為我柔腸寸斷,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岡上”。詩人料
想長眠地下的愛侶,在年年傷逝的這個日子,為了眷戀人世、難舍親人,而柔腸
寸斷。實際上,這是從對方落筆,寫自己懷念亡妻,通過設想死者的痛苦,以寓
自己的悼念之情。
以景結情。“明月夜,短松風”二句,使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寫荒涼凄清的景物,
渲染了凄清幽獨的氛圍,讓“難舍親人、柔腸寸斷’的情感更加黯然魂銷。詩歌以
景作結,意深,痛巨,余音裊裊,讓人回味無窮。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
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
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
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
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沾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
爾同銷萬古愁。
【注】(1)《將進酒》是唐代李白沿用樂府古體創作的古體詩。(2)這首詩大
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距詩人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當時,
他跟岑勛曾多次應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內)元丹丘家里做客。
13.關于這首詩,下列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起興夸張手法的運用頗具特色,如詩篇開頭的兩組夸張的長句,就有挾
天風裹海雨而來之勢,詩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以黃河的偉大永恒襯托
生命的渺小脆弱,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
B.“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
說成“朝”“暮”間事,把本來短暫的人生說得更短暫。
C.全篇詩情大起大落,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后結于“萬
古愁”。“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表現了詩人極度消極頹唐的思想:
人生得意時,要盡情地尋歡作樂,別讓金杯玉露,空對天上明月。
D.《將進酒》是一首勸酒歌,詩人借題發揮,盡吐郁積在胸中的不平之氣,也
表達了施展抱負的愿望。“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詩人樂觀自信
地肯定自我價值的宣言,流露出懷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感情。
14.請簡要賞析李白《將進酒》的抒情手法。
【答案】13.C14.①直抒胸臆。“鐘鼓饌玉不足貴”“古來圣賢皆寂寞”“與爾
同銷萬古愁”直接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憂郁、激憤之情,并表達了渴望建立功
業的強烈意愿。②用典。詩人借陳王曹植于丕、取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并
化用其《名都篇》詩句傳達出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③借議論抒情。詩人
開篇用比喻、夸張等手法,從空間和時間上寫出人生易老,生命短促、渺小;又
以“莫使”“空,,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以“天生我材必有用”“會須一飲三百杯”等
語句抒發自己的懷才不遇、用世渴望和自信。④借敘事抒情。四組三字短句敘寫
酒席上勸酒情境,生逢知己、酒逢對手,詩人的積極樂觀躍然紙上。又轉入“與
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引出下文對自我的豪邁自信、懷才不遇的激憤與
積極用世的渴望的書寫,情感深沉,詩歌節奏富于變化。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
C.“消極頹唐的思想”錯誤,這是一首勸酒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
月”有及時行樂的消極一面,但并不頹唐,相反,聯系下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
金散盡還復來”,李白是在鼓吹人應當積極把握現實人生,努力創造自我價值。
故選C。
14.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抒情手法有兩種,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根據作者抒情時所借
用的對象,分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等。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直抒胸
臆,說富貴“不足貴”,乃是出于憤慨。以下“古來圣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這
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現實中丑惡現象的厭惡,也反映了詩人在理想不能實現時欲求
出路而不得的痛苦,并表達渴望建立功業的強烈意愿。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詩人由歌詠“飲者”聯想到陳王曹植,這是借
典故抒情。此典出自曹植《名都篇》,詩中描寫了游俠少年(包括曹植自己)如
何被服鮮麗,如何以不凡的身手走馬射獵,最后,他們“歸來宴平樂,美酒壯斗
十千。”曹植用這快意一時的宴樂來平息他因受到猜忌“懷抱利器無所施”所產生
的痛苦與憤懣。李白用曹植一擲千金買酒取醉的豪情來安慰自己,感到自己和他
有相通之處。
“天生我材必有用”“會須一飲三百杯”是借議論抒情,談闊論,狂歌縱酒原是為了
平息自己內心難以壓抑的痛苦,取得暫時的麻醉,但內心的隱痛,酒酣耳熱之時,
卻最易涌上心頭。他想到自己所受的冷淡和欺騙,想到統治者對自己嘲弄與輕視,
難道自己真是永遠失敗了嗎?不,詩人不會承認這一點,他自信而又自豪地唱出
了這氣勢磅礴的詩句。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對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屢遭
失敗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強性格。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這是借敘事
抒情。敘寫酒席上勸酒情境,詩人興致越來越高,他不僅自己開懷暢飲,而且也
竭力勸友人。由于酒興高漲,心中興奮,于是詩的句式縮短了,節奏加快了。這
幾句表現了詩人的積極樂觀、豪邁自信,以及懷才不遇的激憤與積極用世的渴望。
15.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相關小題。
秦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從軍行
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注①古代發兵所用之兵符,此指代奉命出征的將帥。②宮闕名。
(1)下面對這兩首詩歌的賞析,不亞睥的一項是()
A.《無衣》每章首句都提問:"豈曰無衣?”然后分別以“同袍”“同澤”“同裳”回
答,表達了士卒之間患難與共、互助友愛的情意。
B.《無衣》全詩語言華美,委婉含蓄,四字一句,鏗鏘有力:讀之如見其人,
如聞其聲。詩中主旋律充滿戰斗的激情。
C.楊炯《從軍行》描寫一個讀書士子從軍邊塞、參加戰斗的過程。整首詩既揭
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又渲染了環境氣氛,筆力雄勁。
D.楊炯《從軍行》中一個“繞”字,寫出唐朝的軍隊把入侵的敵軍緊緊地包圍起
來,一場激戰就在眼前的情景,表現了英雄的氣概。
(2)面對外敵入侵,人們同仇敵性,誓死保家衛國,兩首詩都表現了可貴的家國
情懷。但在表現手法上卻有明顯不同,請結合相關詩句簡要分析
【答案】(1)B
⑵《無衣》
①采用了重章復沓的形式。表現出生死與共、兄弟情深的戰友情誼。
②《無衣》反復提到“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這是用賦的手法鋪陳內
容,表明與戰友同赴戰場,表現出團結一心、同仇敵性的無畏的愛國精神。
《從軍行》
①用了借代的手法。“烽火”“牙璋”“鳳闕”分別代指戰爭、將帥、京城或長安,營
造戰爭氛圍,表達保家衛國的情懷;
②用了反襯修辭。“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形容風雪很大、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方山縣電梯安全管理人員試煉測試題及答案
- 公司轉讓合同協議書
- 學校自辦講座與學術交流活動計劃
- 企業運營聘用合同書
- 產品銷售策略計劃
- 小班科技活動的創意編排計劃
- 提高教師課堂管理能力的教研計劃
- 公路邊坡施工合同
- 汽輪機安裝與施工質量驗收考核試卷
- 物業管理中的居民參與與自治考核試卷
- 浙江省臺州市2025屆高三第二次教學質量評估化學試題及答案(臺州二模)
- 2025至2030年中國單級懸臂式化工離心泵行業投資前景及策略咨詢報告
- 【初中地理】七年級地理下冊全冊期末總復習(課件)-2024-2025學年七年級地理課件(人教版2024年)
- 土地整治項目立項、入庫審批、驗收流程圖
- 民辦非企業單位變更登記申請表
- 阿那亞案例詳細分析
- 選煤廠安全管理制度匯編
- 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全冊教案
- 叉車駕駛員培訓手冊-共89頁PPT課件
- 面試無機化學研究前沿ppt課件
- 【項目申報書】神經環路的形成、功能與可塑性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