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題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貴州省黔西南州中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共計1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1.1975年,貴州省博物館人員在位于興義市附近的頂效鎮貓貓山東側進行發掘,獲人類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及大量打制石器,并發現用火遺址,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人類畫集》,將貓貓洞出土的人骨化石定名為“興義人”。與“興義人”同一時期懂得人工取火的中國境內原始人類是()A.元謀人 B.藍田人 C.北京人 D.山頂洞人【答案】D【解析】【分析】據題干“懂得人工取火”結合所學可知,山頂洞人發現于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距今約3萬年,與現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懂得人工取火,故選D項。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使用天然火,排除A項。

藍田人距今約100萬—50萬年,使用天然火,排除B項。

北京人距今約70萬—20萬年,使用天然火,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山頂洞人,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相關史實。2.《史記》記載:“滇王與漢使者言:‘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大。”滇王自大,夜郎侯亦自大,史實如此。但后人因理解有誤而產生“夜郎自大”這一成語。《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A.司馬遷 B.司馬炎 C.司馬昭 D.司馬光【答案】A【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結合所學可知,《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者是西漢的司馬遷,文筆簡潔,語言生動,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在文學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故選A項;

司馬炎是西晉的建立者,排除B項。

司馬昭是三國時期曹魏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排除C項。

司馬光主持編寫了《資治通鑒》,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史記》,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史記》的相關史實。3.下面四幅圖是某校歷史社團研究性學習的一組材料,最符合他們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是()A.中央集權的加強 B.農業生產的進步C.文學藝術的繁榮 D.商業貿易的發展【答案】D【解析】【分析】據題干“圓形方孔錢”“五銖錢”“開元通寶”“紙幣銅版拓片”并結合所學可知,秦統一六國后,統一貨幣,鑄造了圓形方孔錢;漢武帝時期鑄造了五銖錢,唐朝時期鑄造開元通寶,宋朝時期出現了最早的紙幣——交子。故圖片反映的是秦朝到宋朝貨幣的變化,體現的是商業貿易的發展,故選D項。

題干圖片反映的是經濟的發展,與中央集權無關,排除A項。

貨幣不屬于生產工具,與農業生產的進步無關,排除B項。

文學藝術屬于文化領域,與經濟(貨幣)無關,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貨幣的演變。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貨幣演變的相關史實。4.下圖是1895-1919年中國報刊數量統計圖。根據史料實證核心素養,說法合理的是()A.這個數據是對的。戊戌變法中需要大力宣傳新思想B.應該是對的。因為這個圖表出自一位學者的著作C.這是符合史實的。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出現大量報刊D.這個數據不對。1919年不可能增加這么多的報刊【答案】C【解析】【分析】據圖表“1895-1919年中國報刊數量統計圖”的數據可以看出,“1919年報刊數量急劇增加”,這是符合史實的,結合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興起后出現大量宣傳民主和科學思想的報刊,特別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曙光。經過五四運動,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因此材料展示的是可信的,故選C項。

戊戌變法是1898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

“這個圖表出自一位學者的著作”不能直接作為證據,排除B項。

圖中的數據都是經過統計后得出的,是可信的,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新文化運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坐標數據材料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5.某電視紀錄片對下圖這樣解說:“一座城市,因為一次重要會議與紅色結緣:一座小樓,記錄著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一次會議,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苯庹f詞中的“會議”()A.明確概括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B.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D.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答案】B【解析】【分析】據題干“一座小樓,記錄著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一次會議,從此改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苯Y合所學可知,紅軍長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召開了遵義會議,糾正了李德、博古的“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遵義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故選B項。

1987年在北京召開的中共十三大明確概括了黨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排除A項。

中共一大確定黨的中心工作是領導和組織工人運動,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排除C項。

中共二大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遵義會議。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遵義會議的相關史實。6.2022年2月25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闡述中方對烏克蘭問題的基本立場:中方堅定主張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立場一貫的,也是明確的,在烏克蘭問題上同樣適用。中國政府的“這一立場”源于()A.亞非萬隆會議主張 B.“一國兩制”的方針C.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D.“求同存異”的方針【答案】C【解析】【分析】據材料“中方堅定主張尊重和保障各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立場一貫的,也是明確的”并結合所學可知,1953年底,我國政府同印度就兩國在西藏地區的關系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故選C項。

亞非萬隆會議主張“求同存異”,排除A項。

“一國兩制”的方針是為了解決臺灣問題提出的,排除B項。

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相關史實。7.如表“中國大事記(節選)”記錄了()中國大事記(節選)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A.外交事業的發展 B.祖國統一的成果C.社會生活的變遷 D.改革開放的推進【答案】B【解析】【分析】據題干“1992年,海峽兩岸達成‘九二共識’”“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并結合所學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臺灣問題及香港、澳門的回歸,體現的是祖國統一的成果,故選B項。

題干反映的是祖國統一問題,與外交事業的發展無關,排除A項。

社會生活的變遷主要體現在衣食住行的變化,排除C項。

改革開放主要涉及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等,排除D項。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祖國統一,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祖國統一的相關史實。8.比較和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學科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作為西方著名的歷史人物,其歷史作用的相同之處是A.開啟了政治變革 B.推翻了殖民統治C.推動了科技進步 D.促進了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分析】據題干“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作為西方著名的歷史人物,其歷史作用的相同之處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都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時期以人文主義為中心,強調個性解放,沖擊了封建神學對人性的束縛,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選D項。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文藝復興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未涉及政治變革,排除A項。

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是歐洲國家的思想解放運動的代表人物,不是殖民地國家,不涉及推翻殖民統治,排除B項。

但丁和莎士比亞是文學家,其作品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不涉及對科技進步的推動,排除C項。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文藝復興,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文藝復興的相關史實。9.“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下列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選項史實結論A1933年羅斯福新政有利于美國扭轉經濟形勢B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二戰勝利結束C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D1993年歐盟成立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完全消除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答題關鍵信息“史實與結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結合所學可知:

A:羅斯福新政使美國經濟緩慢的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扭轉了美國的經濟形勢,故選A項。

B:1942年《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標志世界反法西斯同明盟建立,二戰勝利結束在1945年,排除B項。

C:納米比亞是非洲國家,排除C項。

D:“歐洲國家之間的矛盾完全消除”的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羅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學生知識遷移和靈活分析運用歷史材料的能力,解題關鍵要理解掌握關于羅斯福新政的相關史實。10.構建時間軸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式,下圖為小明同學運用時間軸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時期的重大史事。據此判斷他學習的主題是()A.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B.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C.兩極格局下的世界 D.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答案】C【解析】【分析】據題干時間軸信息可知,開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于蘇聯解體,結合所學可知,二戰后美蘇爭霸形成了兩極格局,1991年蘇聯解體,兩極格局隨著結束,因此題干反映的是兩極格局下的世界,故選C項。

題干未涉及經濟全球化,排除A項。

題干時間軸重在強調美蘇冷戰,未涉及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排除B項。

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僅僅是時間軸的一部分,排除D項。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兩極格局。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時間軸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兩極格局的相關史實。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第11-15題,每空1分,共5分)11.炎帝和黃帝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海內外華人自稱“炎黃子孫”?!敬鸢浮咳宋某踝妗窘馕觥俊痉治觥扛鶕鶎W中華文明的起源與形成的知識可知,阪泉之戰中黃帝打敗炎帝,炎黃聯盟形成。涿鹿之戰中,炎黃部落打敗蚩尤部落。在這一過程中華夏族逐漸形成,炎帝、黃帝被尊崇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內外的華人以“炎黃子孫”自稱。

故答案為:人文初祖。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炎帝和黃帝。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炎帝和黃帝的相關史實。1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制度的終結?!敬鸢浮烤鲗V啤窘馕觥俊痉治觥扛鶕鶎W辛亥革命的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它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

故答案為:君主專制。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辛亥革命。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13.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答案】“最可愛的人”【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他們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故答案為:“最可愛的人”。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抗美援朝戰爭。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抗美援朝戰爭的相關史實。14.公元前五世紀中后期主政時期,雅典達到全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敬鸢浮坎锟死窘馕觥俊痉治觥拷Y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世紀后期,在伯里克利執政時期,古希臘雅典城邦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因此填寫伯里克利。

故答案為:伯里克利。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雅典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雅典民主政治的相關史實。15.1848年《》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答案】《共產黨宣言》【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發展。

故答案為:《共產黨宣言》。

【點評】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共產黨宣言》。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共產黨宣言》的相關史實。三、綜合探究題(本題共9分)16.黔西南州某校同學們策劃了“云考察歷史文化館”主題探究活動,邀請你一起來參加。任務一:博物館文物看歷史圖1人面魚紋彩陶盆圖2司母戊鼎圖3興仁交樂漢墓撫琴俑(1)請從以上三件展品中任選一件展品進行講解。任務二:紀念館緬懷英烈圖4左權(1905-1942)圖5張自忠(1891-1940)(2)請分別講述上圖所紀念抗日英烈的主要事跡及其所蘊含的共同精神品質。任務三:規劃館知城市變遷圖6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圖7現在的深圳(3)請你根據以上兩幅圖片為深圳寫一份城市推薦詞。字數80字左右?!敬鸢浮?1)示例一:圖1人面魚紋彩陶盆,這件出土于半坡遺址的彩陶,說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紋飾體現了半坡先民的審美意識。示例二:圖2司母戊鼎,這件商朝時期的青銅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示例三:圖3撫琴俑,這件出土于興仁縣雨樟鎮交樂村的文物,屬東漢時期,是國家級文物,全國獨此一件,1990年選調北京參加“中國文物精華展”時,曾將其照片作為宣傳畫贈送貴賓,現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館。

(2)主要事跡:圖4:在全民族抗戰時期的反“掃蕩”作戰中,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血灑疆場。圖5: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共同精神品質:天下興亡、匹夫有貴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3)深圳城市推薦詞: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城市。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靠著“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深圳一直發揮著“試驗田”作用,創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第一個萬元村等“中國改革第一”。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國際大都市。進入新時代,深圳踏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歷史新征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的“春天故事”?!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講解:本題答案不唯一,任意選擇一幅圖片,根據所學知識說明其基本史實即可。如選擇圖1人面魚紋彩陶盆:結合所學可知,人面魚紋彩陶盆出土于半坡遺址的彩陶,說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紋飾體現了半坡先民的審美意識。如選擇圖2司母戊鼎:結合所學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時期青銅器杰出的代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如選擇圖3撫琴俑:結合所學可知,撫琴俑出土于興仁縣雨樟鎮交樂村的文物,屬東漢時期,是國家級文物,全國獨此一件,1990年選調北京參加“中國文物精華展”時,曾將其照片作為宣傳畫贈送貴賓,現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館。

(2)主要事跡:據任務二“圖4左權(1905-1942)”并結合所學可知,左權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在全民族抗戰時期的反“掃蕩”作戰中英勇犧牲、血灑疆場。

據任務二“圖5張自忠(1891-1940)”并結合所學可知,張自忠是國民黨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的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

精神品質: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左權、張自忠都是抗日名將,為抗擊日本侵略者獻出了生命??蓮亩说膼蹏閼?、民族氣節、英雄氣概、必勝信念等方面簡要說明,言之有理即可。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貴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3)推介詞:據任務三“圖6改革開放前的深圳”“圖7現在的深圳”并結合所學可知,兩幅圖片反映的是改革開放前后的深圳。根據所學知識,可從深圳在改革開放前后(經濟特區)發生的變化方面撰寫推介詞,符合史實,言之有理即可。如: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城市。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靠著“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深圳一直發揮著“試驗田”作用,創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第一個萬元村等“中國改革第一”。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國際大都市。進入新時代,深圳踏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歷史新征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的“春天故事”。

故答案為:(1)示例一:圖1人面魚紋彩陶盆,這件出土于半坡遺址的彩陶,說明彩陶是半坡先民的主要生活用具,其紋飾體現了半坡先民的審美意識。示例二:圖2司母戊鼎,這件商朝時期的青銅器,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銅器,被稱為“臻于極致的青銅典范”。示例三:圖3撫琴俑,這件出土于興仁縣雨樟鎮交樂村的文物,屬東漢時期,是國家級文物,全國獨此一件,1990年選調北京參加“中國文物精華展”時,曾將其照片作為宣傳畫贈送貴賓,現藏于黔西南州博物館。(2)圖5:棗宜會戰中,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壯烈殉國。共同精神品質:天下興亡、匹夫有貴的愛國情懷;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3)深圳城市推薦詞: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創新而興的城市。迎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靠著“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深圳一直發揮著“試驗田”作用,創造了第一家中外合資股份制企業、第一個萬元村等“中國改革第一”。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為國際大都市。進入新時代,深圳踏上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歷史新征程,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的“春天故事”。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古代中國歷史文物解說。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抗日戰爭的相關史實。

(3)本題主要考查經濟特區。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對外開放的相關史實。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7題8分,第18題8分,共16分)17.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新質生產力之“新”,核心在于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緺N爛文明領先世界】材料一【學習西方工業救國】材料二面對中國“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看到了中國在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方面大大落后于西方,他們繼承了鴉片戰爭時期“經世派”代表人物魏源提出的“師夷長技”的思想,并且極力把這一思想主張付諸實踐?!髣者\動雖然沒能救中國,卻為中國的進步、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鏈條上的第一環?!幾岳钯吨袊贰贰咀粤ψ詮娍萍及l展】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設立中國科學院負責管理全國科學研究事業。1956年,全國科技大會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制定了首個科技發展長遠規劃一《1956年至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到1966年,全國科研機構已增至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人員達到12萬人。這為科技發展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兩彈一星”。正是“兩彈一星”的出現,為中華民族崛起注入了最為鏗鏘的骨氣?!幾浴稖\論中國共產黨百年科技發展成就》【持續發展創新引領】材料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迫切需要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培育形成新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同時,也要切實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優化科技創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環境,形成全社會支持創新、參與創新、推動創新的良好氛圍。——摘編自人民日報《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后人紀念材料一中圖A所示人物的理由。并指出圖B所示作品的歷史地位。(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鏈條上的第一環”的理由。(3)根據材料三,概括建國初期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原因。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兩彈一星”的成功有何意義?(4)根據材料四,指出當前我國應該如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答案】(1)理由: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圖B地位:《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理由:洋務運動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是我國近代化的開端。(3)原因: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科技規劃;科研人員的努力奮斗。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措施:掌握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解析】【分析】(1)理由:據材料一“圖A蔡倫紀念郵票”并結合所學可知,東漢時期的蔡倫以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為原料,改進了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歷史地位:

地位:據材料一“圖B《天工開物》(書影)”并結合所學可知,明朝的宋應星整理各地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和經驗,著成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內容豐富,分類詳細,圖文并茂,只管生動,科技領先,流傳較廣。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2)理由:據材料二“……洋務運動雖然沒能救中國,卻為中國的進步、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并結合所學可知,從洋務運動的意義進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西方列強的擴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鏈條上的第一環”。

(3)原因:據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設立中國科學院負責管理全國科學研究事業?!笨傻贸觯h的正確領導;據材料三“制定了首個科技發展長遠規劃一《1956年至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笨傻贸?,制定正確的科技規劃;據材料三“到1966年,全國科研機構已增至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人員達到12萬人。這為科技發展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兩彈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員的努力奮斗。

意義:結合所學可知,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4)措施:據材料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迫切需要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培育形成新產業?!笨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要掌握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

故答案為:(1)理由: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圖B地位:《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理由:洋務運動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生產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是我國近代化的開端。(3)原因:黨的正確領導;制定正確的科技規劃;科研人員的努力奮斗。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措施:掌握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

【點評】(1)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造紙術。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要熟練掌握古代科技發展的相關史實。

(2)本題主要知識考點是洋務運動。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理解并識記洋務運動的相關歷史知識。

(3)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科技發展。解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把握材料主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考生作答時應緊扣材料,抓住材料關鍵詞,并熟練掌握新中國科技發展的相關史實。

(4)本題以新質生產力為切入點,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運用所學知識,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理由:根據材料一“圖A蔡倫紀念郵票”結合所學可知,東漢時期的蔡倫以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為原料,改進了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歷史地位:根據材料一“圖B《天工開物》(書影)”結合所學可知,明朝的宋應星整理各地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和經驗,著成科技巨著《天工開物》。內容豐富,分類詳細,圖文并茂,只管生動,科技領先,流傳較廣。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2)理由:根據材料二“……洋務運動雖然沒能救中國,卻為中國的進步、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結合所學可知,從洋務運動的意義進行分析即可,所以,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創辦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西方列強的擴張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此說: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鏈條上的第一環”。(3)原因:根據材料三“新中國成立后,中央決定設立中國科學院負責管理全國科學研究事業?!笨傻贸?,黨的正確領導;根據材料三“制定了首個科技發展長遠規劃一《1956年至1967年全國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笨傻贸?,制定正確的科技規劃;根據材料三“到1966年,全國科研機構已增至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人員達到12萬人。這為科技發展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兩彈一星’。”可得出,科研人員的努力奮斗。意義:結合所學可知,兩彈一星”的成功,是在黨和國家領導下,以錢學森、鄧稼先為代表的一大批中國科學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難取得的偉大成就。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振奮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4)措施:根據材料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掌握發展的主動權,迫切需要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關鍵在培育形成新產業?!笨芍?,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要掌握核心技術、原創性技術,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等。18.法治是人類社會進入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人類社會法治傳統源遠流長。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并把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它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貴族對法律的曲解和濫用?!幾员睅煷蟀娉踔袣v史教材《世界歷史》材料二建立法治社會是近代歷史發展的重要趨勢。英、法、美等國在近代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獻,鞏固了資產階級革命成果。——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傳統文化包含豐富的法治思想,為我們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提供了重要借鑒?!薄幾粤暯娇倳洝对谖幕瘋鞒邪l展座談會上的講話》(1)根據材料一回答,古羅馬頒布的成文法的名稱是什么?該法典的頒布對后世法制建設有何重要意義?(2)根據材料二以及所學知識列舉三項這一時期資產階級為了鞏固革命成果頒布的重要法律文獻。(3)根據以上三則材料以及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法治建設的認識?!敬鸢浮浚?)名稱:《十二銅表法》意義: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成為羅馬法的淵源。(2)文獻:《權利法案》《1787年憲法》《人權宣言》《拿破侖法典》。(3)認識:吸收本國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外國法治建設經驗;法治建設要符合本國國情;法治建設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解析】【分析】(1)名稱:據材料一“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頒布了成文法,并把這部法刻在十二塊青銅板上。它涉及訴訟程序、所有權和債務權、宗教法等內容,使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據,在一定程度上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