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市2025年高三第一次調研測試歷史試題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西周以前,絲織品主要被人們用作奉獻給鬼神的禮物。到了西周時期,絲織品更多地成為人們相互贈送的禮物,亦被用于貴族舉行的各種儀式的道具上,甚至連屏風、墊席這樣的物品也用絲織品。這反映了A.絲織品失去等級意義 B.西周禮制開始遭破壞C.桑蠶文化起源于禮制 D.絲織品與禮制的互動2.下面油畫描繪了一個學生文藝宣傳隊走向街頭進行宣傳的情景。它對研究下列哪一史實最有證據價值A.全民族抗戰 B.七七事變 C.作者對抗戰的態度 D.作者參與抵抗的經歷3.1769年,英國人韋奇伍德開辦了陶工場,在工場內將制陶工序細化,每個人只完成一道工序,并根據每道工序計算出每個車間需要的人數,由此一改英國制陶業的落后面貌。據此可推知A.勞動組織形式變化有助于機械化 B.近代標準化生產模式已經誕生C.工業革命中的行業重組尚未啟動 D.傳統制陶工藝已退出歷史舞臺4.下圖發表于1898年10月《punch》周刊。圖片配文:“中國太后對天子說:改革,好的呀!我先來改造改造你!去站墻角那,不叫你不許出來”。此圖最能反映A.作者抨擊慈禧扼殺改革B.慈禧與光緒對立的關系C.作者諷刺太后羞辱皇帝D.慈禧阻撓光緒進行改革5.據記載,秦在統一后將原六國的許多大工商業者遷徙到邊遠地區,但這些人憑借其技術、經營手段和財力又很快在當地發展起來。這說明當時A.區域間長途貿易較為發達 B.私營工商業仍有發展空間C.重農抑商政策的力度有限 D.秦朝尚未控制住全國局勢6.如表為太行山北部根據地1937年至1943年土地買賣中各階層的占比情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這一時期階層買入土地賣出土地中農、貧農、雇農、工人和小工商業者93.18%34.81%地主、富農6.57%65.19%A.革命形勢發展迫使地主富農逃亡 B.新民主主義經濟逐步發展C.戰爭環境對生產造成了嚴重破壞 D.土地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7.鴉片戰爭后,以魏源為代表的敏銳的思想家們一面批判為“天朝”依舊作論證的宋學和對國計民生無用的漢學,一面揭起了新學風的旗幟,他們用新奇的目光審視外域世界,寫成了一部部介紹外域史地、風土人情的著作,如蕭令裕的《記英吉利》、林則徐的《四洲志》等。這種現象()A.反映國人學習西方的迫切要求 B.直接引發了中國近代化運動C.沖擊了中國傳統思想觀念 D.揭露了列強瓜分中國的圖謀8.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不同時期閃耀著不同的思想火花,有的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有的主張建立一個理性與永恒正義的王國。與上述主張分別對應的歷史人物是A.霍布斯/洛克 B.達·芬奇/蘇格拉底C.米開朗琪羅/盧梭 D.孟德斯鳩/狄德羅9.下表為“東漢、西晉政府戶數、口數統計表”,據此可推知A.西晉時期對地方政權的控制得到加強B.從東漢到魏晉土地集中現象十分突出C.戰亂死傷是魏晉戶口統計下降的主因D.東漢后期自耕農經濟得到持續的發展10.某同學在《中國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一書中看到下圖。這幅行政區劃體系圖最早出現于哪位君主在位時期A.周武王B.秦始皇C.漢高祖D.漢武帝11.1987年5月,深圳發展銀行向社會發行首批1000萬元的股票,不料遭到“冷遇”。政府動員黨政干部帶頭購買,仍然只完成發售計劃的79%,其余的只好動員幾家國有企業認購。這主要是因為A.國有企業普遍經營不善 B.對社會主義的僵化認識C.對外開放程度比較有限 D.人民收入水平普遍較低12.下表是古代我國縣級政區區分等級標準表(節選)據上表可以推知A.縣域面積呈現不斷縮小的趨勢 B.中央對地方的控制能力不斷削弱C.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基層治理 D.基層治理趨向利于商品經濟發展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材料李善蘭自幼就讀于私塾,資稟穎異。9歲看到《九章算術》后,迷上數學,自學讀懂了歐幾里的《幾何原本》前六卷。鴉片戰爭爆發后,他說:“嗚呼!今歐羅各國日益強盛,為中國邊患。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學明也。”1852年李善蘭到上海參加西方數學、天文學等的翻譯工作,8年譯書80多卷。曾國藩籌建安慶內軍械所后,李善蘭被”聘入戎幄,兼主書局”。1866年京師同文館添設天文算學館,廣東巡撫郭蒿燾舉薦李善蘭為天文算學總教習,1868年北上就任,從此轉向數學教育和研究工作,審定了《同文館算學課藝》等數學教材。李善蘭對正反三角函數以及對數函數和冪級數展開式的研究,是19世紀中國數學界最重大的成就,李善蘭與英國漢學家偉烈亞力等人合作翻譯出版了數學、天文學、力學和植物學的西方著作,為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摘編自楊自強《學貫中西:李善蘭傳》(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李善蘭取得科學成就的主要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李善蘭的科學成就。14.(20分)閱讀下列材料:出兵中東,武力制止伊拉克的對外擴張,維護自己在這一地區的既得利益。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美國以“恢復科威特領土完整”為名,組織由39個國家參加的聯軍,實施了海灣戰爭。美國政府及軍方進行了科學的戰爭指導,比較順利地解決了控制戰局、統一指揮和協調聯軍的作戰行動、快速部署部隊到戰區、克服高溫沙漠環境對作戰的不利影響等幾個難點問題,為取得戰爭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摘編自李成剛《海灣戰爭中美國如何把握制勝關鍵》(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主導的海灣戰爭獲勝的原因。(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海灣戰爭對美國及世界的影響。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D【解析】

材料“亦被用于貴族舉行的各種儀式的道具上”體現了絲織品用于上層社會的的儀式的道具上,體現了絲織品與禮制的互動,D正確;A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說法錯誤,西周時期禮制興盛;桑蠶文化在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禮制在西周,C排除。2、C【解析】

由“1940年”、“《七七的號角》”和“學生文藝宣傳隊走向街頭進行宣傳”等信息可知,這幅畫主要體現了作者對抗戰的態度,即喚起民族意識,宣傳全民族抗戰,C項正確;全民族抗戰、日本發動全面侵華和作者參與抗日等,都沒有在畫面中得到體現,不是這幅油畫最主要的史料價值,ABD三項不符合題意。3、A【解析】

18世紀工場手工業通過細化工序,將每個工人完成的工序具體化,促進了機器的發明,說明勞動組織形式變化有助于機械化,A項正確;近代標準化生產模式是在18世紀末才誕生的,B項錯誤;韋奇伍德的陶工場中工序細化,工人根據安排完成各自的生產工序,說明行業重組已經啟動,C項錯誤;18世紀中期韋奇伍德一家陶工場中的革新,不能說明傳統傳統制陶工藝已退出歷史舞臺,D項錯誤。4、A【解析】

根據漫畫時間和人物對話可知,這里指的是慈禧太后扼殺了維新變法運動,選項A正確;選項B未能全面描述出當時的主要歷史事件維新變法運動,不符合題干限定“最能反映”,排除;選項C只揭示了表象,排除;漫畫體現的是慈禧太后扼殺了改革,而非阻撓,排除D。5、B【解析】

秦統一后被遷到邊遠地區的原六國大工商者很快在當地將工商業發展起來,說明當時秦朝私營工商業仍有一定的發展空間,B項正確;材料沒有長途販運的信息,A項錯誤;遷工商業者到邊遠地區不能說明國家在重農抑商政策上的力度有限,C項錯誤;秦朝沒有控制全國局勢與其可以將許多工商業者遷到邊遠地區不符,D項錯誤。6、B【解析】

抗日戰爭時期,在敵后根據地里,地主、富農賣出土地現象較多,貧下中農則較多買入土地,說明新民主主義經濟逐步發展,B項正確;根據地內土地買賣現象不能說明地主富農被迫逃亡,A項錯誤;土地買賣現象不能說明戰爭嚴重破壞了生產,C項錯誤;抗戰時期根據地內不同階層買賣土地與土地改革無關,D項錯誤。7、C【解析】

依據材料中信息可知,鴉片戰爭后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了解西方,通過著書立作介紹西方,開辟了“睜眼看世界”的新天地,這種開天辟地的思想正是近代開放意識的覺醒,對傳統思想觀念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因此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材料體現的是一部分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開眼看世界”,不能反映國人學習西方的迫切要求;B選項中“直接”的表述錯誤,結合所學可知,19世紀60——90年代的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與材料信息不符;D選項錯誤,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戰爭后,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確答案為C選項。8、C【解析】

米開朗琪羅屬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藝術家,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實生活中的幸福;盧梭是啟蒙思想家,主張建立一個理性與永恒正義的王國,故答案為C項。霍布斯和洛克屬于英國早期啟蒙思想家,排除A項;蘇格拉底是古希臘人文主義起源時期的思想家,主張“美德即知識”,排除B項;孟德斯鳩和狄德羅都是法國啟蒙思想家,排除D項。9、B【解析】

表格內容反映了東漢到西晉人口數目出現大幅度下降,并不能體現西晉時期對地方控制力的強弱,也沒有說明人口下降的原因,排除AC;人口的大量減少勢必造成土地的集中,所以可以說明從漢到魏晉土地集中現象比較突出,故選B;人口數目的下降與自耕農經濟的是否發展沒有必然聯系,故排除D。10、C【解析】

根據材料“郡縣”、“王國”、“侯國”等信息可知,漢高祖劉邦在建立漢朝后,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推行郡國并行制,故C項正確。周武王時期不存在郡縣制,A項錯誤。秦始皇廢除了分封制,與材料“王國”、“侯國”等信息不符,B項錯誤。漢武帝時期,實行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實力,但要遲于漢高祖時期,D項錯誤。11、B【解析】

依據材料“1987年”“政府動員黨政干部帶頭購買,仍然只完成發售計劃的79%,其余的只好動員幾家國有企業認購”可知,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股票的認識存在偏見,主要是因為人們仍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股票存在偏見,B正確;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材料未涉及,排除A;題干屬于經濟體制改革,而非對外開放,排除C;改革開放后人民的收入增加,排除D。12、D【解析】

由我國古代縣級政區分等標準看出,對縣級政區的分等標準逐漸降低,說明政府對人口的控制逐漸松弛,這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D正確;材料只有對縣級政區的分等的戶數和糧食產量標準,不能據此得出縣域面積縮小,排除A;古代中國中央對地方的管控呈現上升趨勢,而非減弱,排除B;經濟發展水平和基層治理之間不存在必然的因果聯系,排除C。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原因;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對東西方數學思想的融合;認為科學是救國的重要方法;李善蘭個人的聰明勤奮及對數學的強烈興趣;地主階級洋務派對李善蘭的認可及聘用。(任答三點即可)(2)評述:李善蘭參與曾國藩籌建的安慶內軍械所,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李善蘭翻譯的大量西方科學著作及其對數學教育和審定數學教材的貢獻,有利于西方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推動中國教育及科學的近代化;李善蘭取得的數學成就是19世紀中國數學界的代表,對激發中國科學家的探索、研究精神,有重要的鼓勵作用。【解析】

本題考查李善蘭的科學成就,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李善蘭取得科學成就的主要原因,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李善蘭自幼就讀于私塾,資稟穎異”“9歲看到《九章算術》后,迷上數學,自學讀懂了歐幾里的《幾何原本》前六卷”“推原其故,制器精也,推原制器之精,算學明也”“曾國藩籌建安慶內軍械所后,李善蘭被‘聘入戎幄,兼主書局’”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2)評述李善蘭的科學成就,可以根據材料中的“曾國藩籌建安慶內軍械所后,李善蘭被‘聘入戎幄,兼主書局’”“審定了《同文館算學課藝》等數學教材”“李善蘭對正反三角函數以及對數函數和冪級數展開式的研究,是19世紀中國數學界最重大的成就”“李善蘭與英國漢學家偉烈亞力等人合作翻譯出版了數學、天文學、力學和植物學的西方著作,為近代科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等信息分析得出。14、(1)美國經濟、軍事、科技實力強大;美國進行了科學的戰爭指導;蘇東巨變,提供有利的國際環境;伊拉克出兵科威特違背國際法,國際社會譴責;聯合國授權,組建多國部隊。(2)對美國:在軍事上擺脫“越南戰爭綜合癥”,重新恢復了信心;提高了美國的國際地位,增強了其干預國際事務的能力和信心;助長了其獨霸世界的野心;對世界:宣告了信息化戰爭的來;它打破原有世界格局,加速了蘇聯的解體和兩極格局的終結;客觀上有利于多極化趨勢的發展。【解析】

(1)依據材料“組織由39個國家參加的聯軍”來看,美國獲取了聯合國的授權,組建了多國部隊;依據材料“進行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